《紀昌學射》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紀昌學射》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了寓言故事《紀昌學射》后,我深有感受,那就是學無止境,無論做任何事都要謙虛,不能驕傲。
《紀昌學射》講的是:甘蠅是當時一個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開弓,野獸就要伏在地上,飛鳥就要掉下來。甘蠅的弟子飛衛曾向甘蠅學射箭,學成之后,比師父的本領還高。后來紀昌要拜飛衛為師學射箭。飛衛對紀昌說:“你先要練習不眨眼的本領,有了這個本領再跟我來學。”紀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織布的織機下,兩眼不眨地盯著踏板。一天、兩天……不管寒冬酷暑,天天如此,三年過后,紀昌終于練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睛他也不眨一眨。于是去拜見他師父飛衛。飛衛說:“這還不行,還要學看的本領,要能把小的東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來找我”。紀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個虱子,掛在窗口,每天都盯著它看。又是一天、兩天、三天……一轉眼三年又過去了,他竟然能把一個虱子看得象車輪一樣大。再看其它物體,也都能把它們看大。于是飛衛就教他挽弓射箭,幾年又過去了,紀昌拿來一張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從虱子正中間穿過去,而掛虱子的牛毛沒有斷。飛衛高興地說“你真正學到了射箭的真本領。”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我讀了這篇寓言,明白了學習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也明白了無論學什么技藝,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天上是不會掉餡餅,沒有不勞而獲的.,紀昌前前后后加起來一共十年時間,這整整十年時間他都在學習射箭,紀昌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往往都花了自己畢生的時間,如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傾十年心血,司馬光著《資治通鑒》花十九年光陰……從上面諸多數字中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也使我想起了成語《滴水石穿》的寓意: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正如俗話所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紀昌能射中虱子,但射不斷牛尾毛,他的技藝固然很好,但還未到達頂點,因為技藝是沒有止境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國偉大的圣人孔子,他的學問可謂無人能比,但他仍不恥下問向一個小孩子請教,正是由于這種精神他被萬人稱頌,千古流名。
作為一名學生,既沒有紀昌精湛的技藝,又沒有孔子淵博的學問,就更沒有資格驕傲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是前人遺留下的名句,為的就是要教育我們要勤奮學習,虛心向別人求救。學海無涯,只要努力,才能在學習的海洋中自由地徜徉。
紀昌學射讀后感
《紀昌學射》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個性鮮明,好學的紀昌在名師飛衛的指導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射箭高手。紀昌學射讀后感怎么寫?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紀昌學射讀后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紀昌學射讀后感1
前一個星期左右我學了《紀昌學箭》這一篇寓言故事。他寫了:有一個人他叫做紀昌,他想學習射箭,于是向一個叫飛衛的人請教。飛衛首先叫他練好眼力再來拜見他。兩年后,紀昌在次來拜見飛衛,飛衛好要他能把一個東西越看越大。紀昌就照做。接著飛衛就他怎樣開弓怎樣放箭。后來紀昌成了一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了這篇寓言我感受最深的是紀昌練眼力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在黑板上畫上了一個小圓點讓我們一直望著不能眨一眨,還要把他看成一個大圓點半分鐘過去一半的人不行了,一分鐘過去了一半的一半的不行,兩分鐘過去了沒有幾個留下來,三分鐘過去了全不行了。現在我才明白原來紀昌練眼力是很不簡單的。我還記得有件事情:有一次媽媽很晚回來才煮飯炒菜,我說“快點媽媽,怎么這么慢,要是我來包你滿意。”后來有一次我炒一道菜不知道為什么怎么炒也炒不熟,接著吃的時候連我自己都覺得難吃!我說是媽媽自己用的材料好,媽媽用回我上次那種做的比我好幾倍。我現在明白了媽媽也是有目標的。她的目標是讓我們好好學習,天天開心。同時現在我也明白了為什么紀昌能看準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因為他們做哪件事都是有恒心和毅力的!
讀了《紀昌學箭》后我感受最深的是他是那么的有恒心有毅力。同時我的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和毅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前方是絕路,希望在轉角。同學們加油吧!為我們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不懈追求,走向前去!
紀昌學射讀后感2
我首先佩服的是紀昌學箭時的毅力,這可不是一般的毅力,我寫這些小故事的感悟也堅持了38天了,一定要向紀昌同學學習。
這篇小故事要說明的問題主要是基礎工作。從一個人的角度來說,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打好堅實的基礎,首先是學習科學、文化等各種知識,將自己的知識基礎打牢固;然后是道德修養基礎,將自己的個人素養基礎打牢固;還需要實踐基礎,將自己的辦事、處事基礎打牢。基礎的'各項素養打牢靠了以后,就能夠創造性地完成各項工作,走好自己的輝煌人生。說到這,我想起前段時間招的幾個大學生,我讓他們打基礎的方式是到各個部門去實習,先得學習各部門所牽涉到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各部門的管理程序,最后讓他們到工地第一線,接受業務知識的培訓,再加上平時我多給指點,我想,最多一年,他們都會成長得很好的,這對公司、對他們個人,都將是一種貢獻。
看了范徽教授一本關于核心競爭力的書,提出核心能力的四特征參量概念“羅盤”,即相對于用戶的價值創造性、相對于未來的可延展性、相對于競爭者的難以模仿性以及相對于過去的自學習性。我們就來看看基礎對核心力四特征的影響:價值創造需要基礎工作;基礎不好,你想開辟新的產業、甚至是開拓新的市場,必將引起失敗,可延展性無從談起;要想別人難以模仿,你自己必須牢靠,否則倒成了你模仿人家了;再說自學習,基礎不牢靠,從哪能談得上再學習和提高創新啊!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企業,妄圖走捷徑,不想打基礎,玩一個個“概念”、“文化”,不去切實地將之落到實處,最終將只能依靠運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茍延殘喘。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是很可悲的,因為它沒有穩固的市場、穩固的人員、穩固的管理基礎。
各項基礎好了,才有可能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我們才會高枕無憂!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紀昌學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1
《紀昌學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短小精悍,本單元要求:簡單復述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課文并沒有把筆墨用在紀昌是如何學習射術,而是詳細的講述了紀昌兩次練眼力的過程,說明只有練好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顯。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此,在教學本課,我制定以下教學環節。
【第1句】:以“讀”為本,注重讀中感悟
文中有兩處描寫紀昌練習眼力,兩次練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第一次練眼力上。為了引領孩子感悟紀昌苦練的品質,我帶領孩子層層深入地品讀文案。首先自由練讀紀昌練習眼力的文案,再圈一圈紀昌動作的詞語,接著聯系實際生活理解“注視”,然后請同學拿筆試驗一下:一人拿筆搖晃一人盯不眨眼,看誰能堅持住,做完后動作后談談體會。最后引讀:古代女子幾乎天天織布,而紀昌也幾乎天天這樣練習,而且一練就是兩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蟲叮咬,可在妻子織布的時候,他──(齊讀);冬天,北風呼呼,寒氣逼人,可在妻子織布的時候,他──(齊讀)。引導孩子從中感悟紀昌的認真刻苦。
【第2句】:以“生”為根,滲透學習方法
初讀課文后我給學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目的是滲透給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和運用。用上“先、后、再、最后”這些詞語能把語言組織的更有條理。學完全文后,再次提供句式進行訓練時,便能水到渠成。其次,遷移品讀紀昌第一次練習眼力的方法,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第二次練眼力。孩子在課堂中表現得興趣盎然,既習得讀書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感悟人物品質。
【第3句】:穿越時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總結在課堂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我化師生小結為學生與文本主人公對話,出示關于刻苦勤奮的名人名言,引導孩子想象自己穿越時空見到紀昌,借助名言和自己的體會,寫下想說的話。教學中有扶有放,讓孩子在思考回味和語言表達中結束本課,延伸本課。
執教《紀昌學射》,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通過實踐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對有些學習方法的處理可能還不夠準確和到位。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研究和探索。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2
《紀昌學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篇幅短小,語言直白,粗粗一讀,覺得學生沒什么好學,單單就故事情節而言,學生讀一遍兩遍肯定了解了內容,這樣的一篇文章,到底應該讓學生學習什么呢但仔細研讀這則寓言故事后,我的頭腦便漸漸清晰起來。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第1句】:自主認識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聯系生活理解"注視",結合語境理解"相當到家"。
【第2句】:在讀讀議議,品句析詞中體會人物的品質,感悟"學習要練好基本功"的道理。
從目標的達成來看,本節課基本能達成。為了達成目標,我努力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凸顯"實踐",體會感悟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就要以語文的方式來學習語文,就要引導孩子在語文實踐中進行語文實踐。為了引導孩子感悟紀昌勤學苦練的品質,我帶領孩子多次品讀紀昌練眼力的語句。一讀,讓學生將自己對紀昌的評價寫在練相應的文案旁邊;二讀,在字里行間尋找哪些字詞讓你有了這般感受;三讀,讀出自己的感悟體會。應該說,這樣的設計是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的,在讀讀議議,品詞品句中,學生較好地感悟到紀昌的品質。
感悟紀昌勤學苦練,認真刻苦,堅持不懈的品質對于學生來說,還比較容易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練好眼力,才會射出百發百中的箭。"這一層寓意學生是較難感悟到的。于是,我引導學生有層次地感悟飛衛的話:一讀學著老師的語氣把話讀清楚;二讀,讀出飛衛想強調什么,想讓紀昌明白什么,從而質疑引起沖突:為什么飛衛一再強調練習眼力;三讀與紀昌的練眼力,學射結果部分結合起來,想想你從中明白了什么。在步步深入地體驗之后,再出示:讀了這則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來感悟寓意。從學生練筆的效果來看,學生基本上能感悟這則寓言的寓意。
二,展開過程,習得能力
課堂是學生知識能力建構的平臺。教學中,我們要實實在在地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本著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以學生是否有增量來衡量課堂效率。于是,課堂中,我注重以學生的真實起點為教學起點,將教學過程充分展開,努力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是中段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我先讓初讀后的孩子自主概括,隨機點撥引導后,再讓孩子進行自我改進,接著再點撥引導來概括,最后出示提示再次引導孩子來把握文章內容。這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教學,過程展開充分,指導有序有效。
同時,在《紀昌學射》教學中,引導孩子習得據義定音的方法,以及引導孩子在語境中理解"相當到家"并進行運用,我盡量做到在展開的過程中引導孩子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從而使孩子在真正參與中習得能力。
但課文的2,3段在段式上十分相似,按照飛衛指點——紀昌練習——練習成效這樣的順序來寫的。但是在教學中,我并沒有讓學生去比較感悟的設計,如果把這兩段在學生學完重點語段之后呈現,并進行比較,學生應該不難感悟其表達上的.特點。這樣,語文味就更濃了。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3
《紀昌學射》是四年級下冊“故事長廊”專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之所以選擇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因為比賽對課文類型的限制,還因為長久以來上公開課都選精讀課文一節課不能體現完整性,還有如果選略讀課文,駕馭起來好像更加困難。千挑萬選,選中了這篇簡單的寓言故事。上課當天還慶幸選了這樣稍微簡單點的文本,因為好幾位老師選了一課時的文章最后教學任務都沒有完成。
這次磨課一共三次,周一到周三每天上一次,每天改一次,從來沒有過的壓力。到公開課的展示,自我感覺還是第三次試教最成功,當然是因學生的水平和自己的引導而言的。下面就真是上課的一節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和思考。
【第1句】:對課文重點的把握。
從紀昌練習眼力的過程中感受人物的品質。對第一次練眼力的文案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和引讀拓展還是可圈可點的,這個環節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剎那間迸發出的對人物品質的描述詞語,引導成功了,學生就能在黑板上留下你想要得到的答案,這點來看,還是成功的,可好像又有點過頭,因為學生對人物品質的理解太深了,以致于后面寓意的表述中又有許多孩子朝著人物品質的方面去說了,當然這也是可以的。
【第2句】:對課堂提問方式的思考。
第二次上課,黃英給我的建議我覺得可以改,值得改,確實我的教學模式有問題語言表達學生不能理解之嫌,當天回家我就改了,而且參照詞語手冊上的題目。之前是“從【第2句】:3段中畫出相關文案,并用筆寫一寫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紀昌?寫下評價的詞語。”這么長的一個問題,學生可能會對怎樣和評價的要求都不明確,這樣學生怎么答?后來我翻閱詞語手冊才知道四年級學生對于品質這類高貴的詞還是能理解的,索性就換成“優秀品質”了,第二天的試教還是證明改的成功的。
【第3句】:一堂課怎樣才算精彩?試了四次真可以用輕、重、緩、急來形容。
教師的引導是我們能控制的,學生的理解會跟著教師走,再走的過程中是輕了、重了,還是慢了快了這是能夠體現老師對學生思維的駕馭能力的。公開課上對于這篇寓言的寓意就出現了對學生思維駕馭不夠的漏洞。因為前面感悟紀昌堅韌、有毅力、有恒心練眼力太重了,濃墨重彩,所以導致學生的印象太深刻,帶動他們的思維往這方面領悟寓意,可是這不完整啊,故事往往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對寓意的理解確切與否也是這一節課上的好壞的關鍵。
一次磨課的經歷可以引發我們的許多思考,對文本的思考,對自己的思考,對學生的思考,最困難的最需要研究的還是學生是如何思考的,這才是我今后要認真思考的。
紀昌學射教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第2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句】: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百發百中等詞語。
教學重難點:
【第1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第2句】: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到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弓箭嗎?有沒有在我們學過的課文里見過弓箭?(驚弓之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
板書課題:紀昌學射
學生齊讀課題,指導讀出抑揚頓挫的韻味。
【第2句】:初讀課文
【第1句】:師: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讀一讀課文了,請大家放聲自由地讀讀課文,碰到難讀的文案反復讀,并做上記號。
【第2句】:學習生字
【第3句】:了解文章大意
讓學生齊讀文章。
師:現在,我們已經能把文章讀的很通順了,誰能看著板書用簡短的一兩句話文案課文講了什么事?
師:看來,文章的題目已經把課文最主要的意思說明白了,我們稱這樣的題目為“文眼”。
【第3句】:精讀“課文
【第1句】:紀昌學射箭的過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
【第2句】:比較異同探究“練眼力”
(1)引導激趣
師:寫紀昌“練眼力”的這兩個自然段,其實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來練練大家的眼力,看誰找得快,找得多。
相同:都是聚精會神地盯。
不同:
(1)要求不同
a.指名一生讀飛衛的話
師:師傅飛衛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紀昌還不明白,你讀課文時,能不能把意思強調出來?
指名1~2名讀,齊讀
板書: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
b.第二次提要求,誰能把飛衛的`要求讀得更清楚?
指名1生讀,齊讀
是啊,“極小”和“很大”這是一組對比,他讀出了兩者的差距。
板書:極小很大
(2)練習方法不同
a: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b: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3)結果不同
師:古代女子幾乎天天織布,紀昌幾乎天天這樣練。兩年以后,一起讀——
師: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嗎?
本領強,本領高,本領好都是指本領練得——(相當到家)
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這樣寫的嗎?一起讀讀課文中的話。那只小虱子----
虱子多少大?車輪呢?
紀昌整整聚精會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個日子,那只比芝麻還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
板書:竟然
師:你覺得讀這句話有一種怎樣的感覺?
舉例:驚喜的,驚奇的,出乎意料的
我們一起再讀一遍。
【第3句】:創造情境,展開對話。
師:你說,紀昌練眼力累嗎?
師:作為紀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話想對紀昌說。
舉例:
(勸阻型)夫君,學射箭練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別練箭了,你種田我織布,日子也能過呀!
(鼓勵型)夫君,你再累也要堅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堅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師:紀昌會怎么回答?
舉例:不行,不努力練習,我怎么能成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應該胸懷大志,干一番大事業,我一定要成為一名射箭能手!
謝謝夫人,有你的關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會加倍努力,不讓你失望!
謝謝夫人,我一定會堅持下去,成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第4句】:學習第【第4句】:五自然段
【第1句】:取得了這樣大的進步后,紀昌怎么做?飛衛怎么做?一起讀讀第四自然段。
【第2句】:理解“百發百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紀昌終于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第5句】:引導質疑,揭示寓意。
師:我們知道學射箭,拉弓,放箭也非常重要,為什么課文寫練眼力部分那么具體,而沒有具體寫紀昌練開弓,練放箭呢?
學生回答寓意。
師:某某回答的真好,這就是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深刻的道理。你還能從這則寓言中讀懂什么呢?
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要有恒心和毅力,要練好基本功。
師:現在同學們知道了射箭的基本功是眼力,那么我們學習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提名學生回答。
師:所以,同學們,我們也要練好基本功,為我們的將來打下基礎。
【第6句】:作業
請同學們模仿“練眼力”部分的寫法,嘗試著寫主人公怎么開弓、怎么射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