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境造就人的作文
篇一:環境造就人
環境造就人
《課標》強調:“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教育應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俗話又說:“環境造就人。”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班級文化首先是一種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精神文化等。具體到班級文化而言,有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之別。顯性文化包括班級環境的布置、班級口號、班訓、班級活動、班規等等;而隱性文化包括班級風氣、氛圍和精神面貌等。從內涵來講,班級文化比以往我們所談到的班風更豐富。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功能。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助于班集體建設,那么如何具體操作實施呢
【第1句】:美化班級物質文化
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形式,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的意圖,教育的效果就越大。”環境暗示教育就是這樣一種教育方法。因此,我們應該改變那種有環境而無環境文化的狀況,賦予班級環境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識,增強環境育人的功能,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努力使教室的墻壁也會說話。一旦我們使班級的各種物化的東西,都能體現班級的個性和精神,都能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那么班級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老師一樣起著無聲的教育作用。
美化班級物質文化,我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1句】:讓黑板報開口說話。黑板報由四人小組輪流負責,在選擇文章上提出,至少有一篇屬于自己的文章,每期出黑板報時,都能看到學生那份認真,那份分工合作的精神。黑板報可分設為幾個欄目,即班務公開、思想交流、光榮榜、學生成果展、美文欣賞、每日一詩等,具體的版面設計、布置全由學生做主動手,學生在勞動實踐中享受美的熏陶。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也促使班務管理的公開化、民主化。同時取得科任老師的配合,定期、不定期進行作品的展覽或內容的更替,如英語作文的展出、課外知識的拓展、美術作品的展覽等,讓學生享受著成功的喜悅。
【第2句】:讓名言字畫說話。張貼字畫,怡情勵志,也可全班輪流每日一個同學寫一條激勵學生學習成長類的警句名言在黑板上方。
【第3句】:讓花草說話。培植適宜室內生長的花草,比如蘭花、蘆薈,仙人掌等,可以凈化空氣,也可以提神悅目,當然還可以陶冶情操。而且這些植物本身就是一位位無聲的老師,蘭花的高雅,蘆薈的忠誠,仙人掌的堅忍不拔等。
篇二:環境改變人生作文
環境改變人生作文(一)比爾蓋茨曾說過:“社會充滿不公平的現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適應它。”人應該適應環境,改變自我。適應環境,改變自我能成就一番事業。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在古代哲人中,早有這種心態了。為官僅七十多天的陶淵明掛印田園歸隱山間時,他改變了自己。官場的黑暗,是他無法改變的,變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與菊為伴,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后人所銘記。“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于青崖間的白鹿即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風弄月歌功頌德,而他卻只想一展鴻鵠之志,無法改變官場的他,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縱覽名山大川,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后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同時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時人欽慕,但卻被后人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適應環境,改變自我能使人走向成功。在我國流傳著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古希臘,也有一位偉人能夠移山,他的名字叫柏拉圖。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紛紛請教移山之術,柏拉圖笑道,說:“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弟子們一片嘩然。這一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移山之術,唯一的一個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便過去。適應環境,改變自我能實現理想。人生如水,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變環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也許,我們沒有莊周夢蝶的浪漫,沒有莊子那“泥濘中亦可”的超然;也許,我們無法像彷徨斗士魯迅一樣以血薦軒轅,深刻揭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劣根性;也許,我們沒有海倫凱勒那雖然盲聾但卻以心靈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接受《莊子》的熏陶,讓自己接受《吶喊》《彷徨》的強音,讓自己接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洗禮,借助書籍,讓心在潛移默化中沸騰,改變自己。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一切環境。環境改變人生作文(二)“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自叢讀了《小偷和他的母親》這則寓言,才讓我真正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
篇三:適應環境作文范文
改變自己
一棵在深山里長了好多年的大樹,被修剪了枝葉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園里。人們圍著它,當柔媚的河流遇到廣袤的沙漠,它會先變作水蒸氣,卻在跨越沙漠之后再度凝聚成一股水流。看似放棄,實則前進。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柔能克剛。
改變,是找到適于自己的另一個環境,然后實現自己的價值。
議論著。一個說:“沒有這次移栽,它不會被人賞識,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而我卻要說:“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
個人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世間就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你,世界不會為你而改變。因此,我們要改變自己!環境永遠不會主動去適應我們自己,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進而取得成功。
也許,我們沒有莊周夢蝶的浪漫,沒有莊子那“泥濘中亦可”的超然;也許,我們無法像寂寞斗士魯迅一樣以血薦軒轅,深刻揭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劣根性;也許,我們沒有海倫凱勒那雖然盲聾但卻以心靈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接受《莊子》的熏陶,讓自己接受《吶喊》《彷徨》的強音,讓自己接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洗禮,借助書籍,讓心在潛移默化中沸騰,改變自己。
當為官僅七十多天的陶淵明掛印田園歸隱山間時,他改變了自己。官場的黑暗,是他無法改變的,變的只能是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與菊為伴,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后人所銘記。當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于青崖間的白鹿,即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李白以為自己會一展鴻鵠之志,沒想卻只是為朝廷吟風弄月歌功頌德。無法改變官場的他,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縱覽名山大川。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后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同時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時人欽慕,但卻被后人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
那些不能改變自己的,只能被環境淘汰。高爾斯華綏筆下《品質》中的老鞋匠雖然擁有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藝,但卻不愿改變自己,致使無法跟上機器化的時代,堅持手工制好每雙鞋,最終餓死在自己的鞋鋪中。改變自己,方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方能不被環境淘汰。變,是永恒的法則。改變自己,方可以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城歷久彌香的瓊漿,方可以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夢想筑成固若金湯的鐵壁銅墻
有關環境造就人的作文
沒有經歷逆境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沒有經歷坎坷磨煉的生命不是完美的生命。環境與我們的成長息息相關,歡迎欣賞有關環境造就人的作文!
有關環境造就人的作文【1】
現實生活中,各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正因為這樣,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外公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中,從小吃盡了苦頭。七歲那年,由于兄弟姐妹太多,加上舊社會的黑暗,祖母實在無力撫養。外公便隨祖母出來討飯吃,最后被賣到了外地為人家放牛。因為,從小便練就了堅強的意志與鋼鐵般的性格,外公格外堅強。下地干活,鋪設公路等苦工什么都干過。去年,外公不幸患上了肺病,他不但把痛苦不斷往心里咽,還時常安慰我們,讓我們安心生活,不要為他擔心。外公一次又一次地從死神的魔爪里掙脫出來,連醫生和護士都為他的剛強而感動。逆境中,造就了堅強的外公。
外婆也出身于貧苦家庭,但祖母是個眼界比較開闊的人,堅持讓外婆讀完了高中。外婆不但有知識,而且很能干。什么活兒都難不倒她。外婆很勤奮,一個人獨自種了4畝地,每天伴著晨曦初發,披著月光回來。村里的人得逞外婆為“機器人”。貧苦的環境,造就了勤勞的外婆。
媽媽則出生在平民家庭,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也不算拮據。媽媽受外公外婆的影響,從小發奮讀書,找了一份好工作。工作中,媽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不“隨時隨地,放松自己”,她的工作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清貧的環境,造就了勤奮,踏實的好老師。
舅媽雖然出生在貧苦家庭,可他與媽媽截然不同。整天無所事事,而且還擺出一副“千金小姐”的模樣
,盡管舅舅在外地靠開車辛辛苦苦地賺錢,可他一點兒也不懂理解,見了喜歡的東西就買。媽媽時常勸她:“我們是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要節儉一些,舅舅賺錢也不容易,要勤勞一些,盡量少花一些錢。”可她表面雖然顯得很順從,可是沒幾天,狐貍尾巴就露出來了。這樣還沒關系,日子還能勉強地過著。可舅媽還擺出一副“太太樣”,天天讓外婆干這干那,一點兒也不孝敬老人,這讓媽媽沒少生過氣。貧苦家庭,竟造就了這樣一位“奇人”,真是不可思議!
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這更有力地說明了:環境是何等重要,想要有好的人格,健康快樂地生活,選個好環境是何其重要!
有關環境造就人的作文【2】
如果沒有雪山的冰凍,不知道雪蓮是否仍能開出如此冰清玉潔的花朵?如果不是懸崖峭壁的磨煉,不知道百合仍能綻放如此的馨香?如果不是生長在黃山的風打雨擾之中,不知道迎客松是否仍能將他那有力的`臂膀伸向遠方,肆意的張揚?
太過平坦的道路不會留下行走者的痕跡,因為他們太過浮淺而經不起歲月的風吹雨打漸漸地會被歲月的雙手拭去。只有在自己的生命軌跡中經歷了歲月的起伏,印跡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才會是我們跌倒時留下的痕跡,這才會真正鐫刻在我們生命之中的真實的成長。
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女臺球運動員的九零后選手潘曉婷在一次參加亞運會時,肩負著奪取首金的重任,而她卻由于意外而失利了,最終只拿回了兩枚銅牌。賽后,面對記者的采訪,她淚流滿面。然而,在幾年后的廣州亞運會上,她的努力與堅持得到了回報。面對記者的采訪她很坦然。失敗了、成功了,這些都印刻在了她的生命軌跡之中。中國人都知道有一句古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平淡的人生沒有作為,而真正能印刻在生命之中的便是那些起伏。只有在逆境中奮起才會使自己達到生命中的巔峰。
何宇軒是廣州市某區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廣州亞運會上,他手捧國旗而情不自禁撫摸的場面令人為之動容。他是一個失明的孩子,但是他所取得的成績比正常的孩子都要多,都要好。學習成績優異的他,還曾在國際鋼琴大賽中獲得多項獎勵。這是一個充滿陽光的孩子,當生活為他關上了一扇窗時,卻為他打開了一扇門。
如果他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的話,他是否還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奮起呢?上帝在派每一個天使來到人間時都咬了他們一口,只不過有些人過早的遭遇了這些,使他們的生活變的坎坷,而這也注定了他們的不凡。
沒有經歷逆境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沒有經歷坎坷磨煉的生命不是完美的生命。
平和的大海造就不出優秀的選手,悠哉的環境磨煉不出敏捷的雄鷹。只有真正經歷逆境的生命才會閃光。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
讓我們用心經歷逆境,用意志為生命留下痕跡,逆境才能成就人才。
環境造就人生作文
導語:人應該適應環境,改變自我。適應環境,改變自我能成就一番事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環境造就人生作文的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環境造就人生作文1
都說環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品德,處事的方式,做人的態度。不錯,如果讓一個忙碌的人到一個安閑的環境里,他會變的混混噩噩。如果讓一個快樂的人到一個悲傷的環境中,他會變得多愁善感。如果讓一個聰明的人到一個無知的環境里,他會變得愚不可及,如果讓一個高尚的人到自私的環境里,他會變得損人利己。環境給了人壓力,也給了人放松。緊張環境里的人放松也許在零散環境里人的就是忙碌,聰明環境里的人愚笨也許在無知的環境里就是明智,快樂環境里的人傷心也許在悲傷的環境里就是高興,高尚的環境里的人自私也許就是自私環境的高尚。反正這是遞進的,社會層次是不同的,人與人的層次也是不同的。如果把高層次的人放在不符合其身份的環境里那么他是不會適應的,即使適應了,也是向著落后發展著。這是不可取的。
環境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出了性格品德還有處事方式做人態度,你會發現在高尚的人群中人與人交往是和諧的,友好的。在低俗的環境里,人與人的交往隨處可見的.是狡詐謾罵粗魯甚至拳腳相加。社會是進步的,人也是進化的,文明是隨著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那些低俗的人始終會被社會和時代淘汰,那些高尚的人們始終走在人類社會的前段,引領人類文明的進步。
爭取給自己一個高尚的環境,爭取給自己一個壓力,緊張,快樂的環境。相信你會收獲充實,向上,積極的人生。
環境造就人生作文2
環境造就人生,這句話一點也不假。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個小學剛畢業的學生,但是環境告訴我,我必須成為清華大學眾多精英中的一員。這好像是命運的安排,容不得我敢有半點質疑,否則,就是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義務。
我的父母都是非常優秀的老師。所以,受點遺傳的原因,再加上我的努力,我從小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我因此一直生活在鮮花和掌聲之中。原本天真的認為,學習好了就會是最讓人開心的事情,會讓我總是無憂無慮。其實,我太幼稚了。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我也不得不越來越勤奮。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小學畢業考試中,取得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這真是一個值得讓我為之振奮的消息,可是煩惱也接踵而來。父母對我的要求變本加厲,直接要我將來一定要考上千萬學子魂牽夢繞的清華大學。母親每天都要給我教說不完道不盡的英語;父親嘴邊也經常掛著類似這樣的話:誰家的孩子考上了什么名牌大學,父母多么有面子。父母的所言所行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也為了我能擁有輝煌的人生,我立志一定要考上清華。
我的未來,或許現在看來,就像那被濃霧籠罩的翠巒,盡管看起來虛無縹緲,好像離我很遠很遠,但是只要我瞅準目標,邁出堅實的步伐,最終一定會到達光輝的頂點。
環境造就傳奇作文
有一種熱帶魚只有在大魚缸中才能長大,狼只有不停地探索和熟悉周圍的環境才能生存下來,學生也只有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成才。
于是,智者說:“環境造就了神奇。”
黃山,一座讓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奇山,成就了無數流芳百世的詩篇,它的奇更讓無數風流人物嘆為觀止。徐霞客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是的,黃山的奇松、奇石、云海無不令人為之驚嘆。到過黃山的我亦對黃山那千姿百態的黃山松情有獨鐘,它那遒勁有力的根,深深地扎在懸崖峭壁與堅硬的巖石里,枝葉蒼翠、茂盛,獨有韻味。你看,人們發揮想象力,根據黃山松不同的形態和神韻,給它們起了貼切而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臥龍松、團結松……宋代詩人度正有詩云:“落落青松子,歲寒抱孤獨……堅剛老不枯,允哉東山麓……”是什么讓黃山松在懸崖峭壁上挺立?是什么讓它偉岸的身形鞏固于巖石之中?當地人這樣解釋:“黃山松的千姿百態與黃山的自然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被風吹入堅硬的花崗巖的裂縫里,然后以堅韌的勁兒在巖石里生根發芽,并長成形態獨特的黃山松。黃山松是扎根在黃山里的,如果移栽到別處,它就會枯萎。”
“原來,是黃山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黃山松的神奇。”我恍然大悟。
佛經中記載——
或曰:“是佛乎?”
師曰:“非佛。”
或曰:“可見否又可思否?”
師曰:“見之不可,思之不得,是為不可思議。”
是啊,不可思議!環境竟能夠造就出如此奇景。“思之不得,不可思議”不正是對這種景象的最好詮釋嗎?
竹曾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君子。“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竹的優美與清雅令我們陶醉;“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云時仍虛心”,竹的氣節與美好品質讓我們感動。竹子不懼惡劣的環境,即使身在再貧瘠、再干旱的環境里,它也能節節高升。環境越是惡劣,竹子越是能堅韌不拔地生長。
然而,竹子不輕易開花,很多人一生中都很難見到竹子開花的景象。竹子一般在天氣長期干旱、雜草叢生的竹園里才會開花,這是因為竹子嚴重缺水,為花芽的形成和開花創造了條件。竹子開花后,也就到達了生命的`終點。經研究發現:只有那些生長在最惡劣環境中的竹子才最容易開花。可見,竹子開花的現象是惡劣的生長環境所引起的。
那些簇擁并怒放著的竹子花,是最凄厲的生命挽歌。經過環境的磨礪,走到生命的盡頭,綻放出生命之花,是生命的另一種完美與延續。
沒有黃山的奇險與高聳,哪來黃山松的挺拔堅韌?沒有干旱嚴酷的環境,哪來竹子開花的動人?這一切神奇的現象,都源于環境的雕琢,都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智者說:“環境造就了神奇。”“思之不得,不可思議”,或許才是我們對神奇景象的真正感悟。
當我們為那些絢麗的生命感到驚奇,當我們被那些自然中的奇異現象所吸引時,請用一種敬畏的心去贊賞吧!要知道,那是環境造就的神奇。
環境讓松傲視云端,環境讓竹花綻放而亡。正因如此,智者說:“環境造就神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