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霍金,不要仰望星空散文
偉大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今天離開了這個世界。讓我想起了一個不合時宜的笑話。
甲說:你有《時間簡史》嗎?
乙說:沒時間。
這就像兩個時代的對話,一個在探索宇宙,一個在從事著最原始的勞動。
科學家就像古巴比倫的通天塔上的每一塊磚,他們用一生的思考,幫助通天塔又提升了一米,霍金也如此。
科學家信上帝嗎?當然,但是那個上帝并不是我們理解的'那個,而是一個抽象的上帝,他們放棄了宗教的道路,而是希望用自己在科學上的天賦,一生的探索,去觸及那個上帝。在這件事情上,神學家有神學家的路,哲學家有哲學家的路,科學家有科學家的路,藝術家也有藝術家的路。
我不知道霍金在臨死的那一刻是不是看到了那個上帝,但是我知道,他至少回頭看這個世界的時候,站在了與上帝同側,看到了上帝視野中的世界一角,畢竟你坐在萬米高空的飛機上看地面和在空間站里還是類似的。
我們該怎么緬懷霍金?每個人都去買一本《時間簡史》然后通讀一遍,寫一個讀后感?
不不不,我們不能這樣做,因為即便是這樣做,我們也仍然是在地面看飛機,只會看著它逐漸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這叫仰望星空。
我們該怎么理解霍金的一生?
霍金教會了人應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看世界。是仰望星空,還是俯視大地?
有人也許會說,我就如螻蟻,又沒有翅膀,如何鳥瞰大地?
我要說,你只要真的在幫助每一個人,你就會有動力飛起來。為什么這么說呢?幫助人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挑戰(zhàn)的事情了,你要深入去了解每一個人才知道他們的需求,你要深入體會每一個人才知道他們的情緒,你要放下龐大的自我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你要打開自己的心靈才能走入別人的世界,你要淡漠所有的情感才能潤物細無聲。
當你是這樣的時候,你也一定是站在天空鳥瞰大地的,哪怕只離地20米,看到的世界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相信上帝就在宇宙的原點那里,有一次,我出離神游,偶爾到過那個地方,發(fā)現(xiàn)四周是一片的虛無,什么都沒有,連時間都靜止了,但是我卻真實地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那種感覺只有一瞬間,很奇妙。
去實現(xiàn)吧,人們,期望看到你們拔地而起的那一刻。
緬懷冬天的散文
這些年,每到冬天,我都會想起那些個冬天:我爬上土炕,我生著火盆,我看著我的孩子們生火爐,我在寒夜里走在雪地里。而如今卻站在窗前期盼一場大雪的到來……
小時候,冬天的雪似乎很多,洋洋灑灑一下就是好幾天。學校規(guī)定,看到下雪就要拿著清潔工具。我們離學校三四里地的路程,那些個早晨,我們就這樣頂著星星月亮,扛著工具,兄妹幾個輪流在前面推雪,后面的依次跟著排成一個長隊,走過之后就開出一條路來。那時候沒有高幫的棉鞋穿,腳上穿著母親做的布棉鞋,還要愛惜,不小心雪會鉆進鞋子里,走著走著鞋子就濕了會凍腳。雪停的中午,索性在小小的腳上套上大人的雨鞋,實在太冷就墊上作業(yè)本隔著。那些個冬天,腳經(jīng)常被凍出很多疙瘩,遇到熱炕和春季暖和,奇癢難忍,只好隔著鞋子兩腳互相狠狠地踩著以緩解腳的不適。有時太冷還會生凍瘡,一年又一年,很多年的反反復復,還會有人凍壞了耳朵,后來耳廓上直接留下一個豁口。
那時我們家在山邊上,和大伯二叔住一個帶地坑的院子里,兄妹六個基本上就是一個年級,那時候農(nóng)村還沒有手表,上學的時間基本上都是聽公雞打鳴兼憑借感覺。經(jīng)常因為滿月天或下雪天而早起,習慣幾個人從村這頭喊到那頭,總是在同學家門口喊半天,里面隱約有人應著,再從門縫里瞅瞅,屋里燈亮了就站在門外等啊等,有時過了很久很久才聽到公雞叫第一遍。
記得有一天早晨天很黑,我們五個人同時來到學校,走到校門口就看到教室的窗戶一片紅光,不知誰說了一句,“里面有鬼”,大家都很害怕但出于好奇,我們躡手躡腳地爬到窗戶邊一看,教室墻角的煤塊燒起火紅的一大片。原來前一天下午回家時,同學把火盆上沒有燃燒完的煤塊直接倒在煤堆上,煤堆燒著了一大片。幸好離旁邊的柴火還有一段距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上小學的時候,農(nóng)村的孩子比現(xiàn)在多一些。三間大的教室里,十幾個學生,一個鐵皮爐子,細細的鐵皮煙囪都燒成黑色,然后用紙糊了又糊,煙囪伸出靠著西北的后墻,煤塊放進手腕粗的火塘里,多半時候在冒死煙。又一年還遇上火盆,那種用漏水的洋瓷盆,里面盛滿灰,在灰上用煤塊堆起一個空心周圍鏤空,形似小圓錐的樣子,再在里面放上柴火,點燃后轉著方向用嘴吹,用簸箕扇,直到把煤塊也燒旺了,兩個人一起抬到教室里放在講臺上。那紅紅的火塘,在早晨八九點的樣子是最暖人心的,也是一天教室里最溫暖的.時候。
那時候,在村小我們是復式班,一個年級上完課就要站在教室外背書,老師給另一個年級上課。冬天的時候我們五個人一起擠在土墻根下,兩手裝進棉衣袖子里,書翻開放在胳膊上,或者抱在懷里,就那么晃呀晃的背書,背誦五講四美三熱愛、《小學生守則》。遇到晴天,等到太陽暖暖的照下來,這時候老師也出了教室,和我們一起站著曬太陽、講故事。
那時候一上完課我們盡情的玩,即使下雪了也要掃出一片空地來玩。女生丟沙包、跳格子。墻跟下的那一片是我們的專用場地,跳方格的格子在地上犁出深深的溝。記得我第一次為縫制一個沙包,把母親給我做鞋面的一塊新買的紅布,從笸籃里拿出來一剪刀下去就廢了,還因此挨了巴掌。后來盡管我每次做的沙包玩一會兒就會糜子、玉米滿天飛,可正是這個沙包,使我學會了做最基本的針線活。
記得上二年級時新來的女老師,教會我們唱第一首歌《學習雷鋒好榜樣》,放學時路隊長一領唱,我們就跟著隊伍一路唱著回家。遇到路邊人多的時候,放開聲音唱。小時候的那種光榮和自豪感,現(xiàn)在想著都熱血沸騰。小學時代一晃就唱著跳著過去了,后來,我又走到小學生中間,可卻再也沒能回到我曾經(jīng)長大的那所學校。
小城又下過一場雪,當我把它當作一種期許去享受時,一種久別重逢的感動時,不知道還有多少孩子為了學業(yè)依然在大雪中奔波,像二十多年前的我一樣,凍紅的小手緊握殘存的鉛筆尖,手指上還留著煤炭的黑……
清明緬懷散文
“三月清明,細雨蒙蒙,松柏含淚,鮮花低頭。”沒當?shù)角迕鞴?jié),我就會想起已經(jīng)逝去的爺爺……
沒當看到別人能在爺爺?shù)膽驯Ю锿嫠!⑷鰦桑睦锩婢蜁幸唤z絲的哀傷,因為爺爺早已經(jīng)不在了,記得以前爺爺在世的'時候,只要家里有吃的,他全部都會讓給我吃,每次只要有好東西,想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我。但是,爺爺對我的表情總是那么冷酷,可是我明白,爺爺他是非常愛我的。
當我在爺爺去世的那一天,以我們那里的習俗,大家要穿上白衣服,之后再由小孩子里最大的或者是大人中最大的來祭奠,當時,我非要搶哥哥用來祭奠的東西。當時,我并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直到現(xiàn)在,我都很后悔。
爺爺經(jīng)常對我說,我們現(xiàn)在的日子都是那些先烈用他們的生命來換的,所以,你以后在清明節(jié)那天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老師最近交過我們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清明節(jié)當天,有何人不為逝去的親人而感到傷心的呢?
仰望星空優(yōu)美散文
我曾經(jīng)躺在草原上,靜靜地看著夜空。那時它是那么美麗,那么可愛靈動。那上面,留著黑夜老人點綴上去的小星星,徜徉在海般的星池中。它們如同一顆顆璀璨寶石,明艷耀人,撒滿了整個遼闊無銀的夜空。而黑藍夜幕,是它們最美的背景,使它們更顯神秘。然而,月兒才是這里的主角,它輕輕散發(fā)著柔和的光,撐起一片光明,令人即使處于茫茫黑夜,卻仍有一絲慰籍。
看著這樣的夜空,我的'思緒不禁飄回到了過往。正是這樣的夜晚,李白對酒當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句話,唱出了豪氣。正是這樣的夜晚,杜甫憂傷感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一句話,吟出了惆悵。正是這樣的夜晚,白居易暢敘回憶: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話,誦出了喜悅。正是這樣的夜晚,輕聲呼喚: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一句話,道出了落寞。夜啊夜,你譜寫了多少美麗的詩章,你吟誦出多少人的悲歡離合,多少人曾以你為題,一點一滴描摹出自己的痕跡。夜,我要贊美你。
這樣的夜空,令我想到了自己的祖國,想到了那些默默在祖國背后奉獻的人們。我們今天的祖國,就如同那繁星和月亮,是那么光輝多彩,那么明艷耀人,這一切,揭視在中國如今的繁榮富強。可是,請不要忽略了那灰藍色的不起眼的夜幕的作用。雖然它不及日幕的耀眼,甚至晦暗無光。正是由于它的襯托,它的奉獻,才能顯出那些繁星月亮的可人。可是,現(xiàn)在社會上,卻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孩子,不愿去吃苦,不愿努力,不愿意去為祖國奉獻出一份力量。而是只想著怎么樣賺錢,怎樣使得自己過得更好,我想,這不是應該好好反省一下嗎?倘若人們都去做了繁星和月亮,那么,誰來做襯托出它們的夜幕呢?
所以,我們不僅要做繁星月亮,更要成為那個支撐著它們,保護著它們的小小的黑暗的不起眼的夜幕,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