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勵志名言警句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勵志名言警句,歡迎參考!
文言文勵志名言警句一
【第1句】:士為知己者死。——史記
【第2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第3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4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第5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第6句】: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
【第7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第8句】: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
【第9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第10句】: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第11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第12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第13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第14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第15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第16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第17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第18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
【第19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第20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第21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第22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第23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第24句】: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第25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第26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第27句】: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第28句】: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第29句】: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第30句】: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第31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第32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第33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34句】: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第35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第36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第37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38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第39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40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第41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文言文勵志名言警句二
【第1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2句】: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夸,則其德厚矣!
【第3句】: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第4句】: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第5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第6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第7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第8句】: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第9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第10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11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12句】:“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第13句】: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第14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第15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第16句】:事不三思總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第17句】: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第18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第19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20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文言文勵志的名言警句
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小編整理的勵志的名言警句,供參考!
勵志的.名言警句1
【第1句】:士為知己者死。——史記
【第2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第3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4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第5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第6句】: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
【第7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第8句】: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
【第9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第10句】: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第11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第12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第13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第14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第15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第16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第17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第18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
【第19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第20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第21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第22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第23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第24句】: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第25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第26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第27句】: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第28句】: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第29句】: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第30句】: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第31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第32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第33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34句】: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第35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第36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第37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38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第39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40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第41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勵志的名言警句2
【第1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第2句】:人們似乎每天在接受命運的安排,實際上人們每天在安排著自己的命運。
【第3句】:歲月可以贏去我們的生命,卻贏不去我們一路留下的歡聲笑語,我們的祝福,無盡的愛意。——杏林子
【第4句】: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第5句】:無論何時,只要可能,你都應該”模仿“你自己,成為你自己。——(美)莫爾茲
【第7句】: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特萊斯
【第8句】: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呂坤
【第9句】: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蘇格拉底
【第10句】: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明)黃宗羲
文言文的名言警句
【第1句】: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第2句】: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第3句】: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第4句】: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第5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第6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第7句】: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第8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第9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第10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
【第11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第12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第13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第14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第15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第16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
【第17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18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第19句】: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第20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第21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第22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第23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第24句】: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第25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第26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第27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第28句】: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記》
【第29句】: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第30句】: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于我如浮云。——杜甫
【第31句】: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第32句】: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第33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第34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第35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舉成名。——司馬遷
【第36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第37句】: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第38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第39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第40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第41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第42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第43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第44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第45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后漢書·陳蕃傳》
【第46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第47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第48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第49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第50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唐·王勃
【第51句】: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第52句】: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第53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第54句】: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第55句】: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
【第56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第57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第58句】:操千曲爾后曉聲,觀千劍爾后識器。——劉勰
【第59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第60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第61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第62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第63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第64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第65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名言警句文言文和翻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名言警句文言文和翻譯,歡迎閱讀。
【第1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了以后要不斷地復習、實習,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和我一起商討學問),不也快樂嗎?雖然人家對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第2句】: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最基礎的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一個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基礎吧!”
【第3句】: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著一副偽善的樣子,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第4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否復習了呢?”
【第5句】: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弟子們在家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愛自己的兄長。寡言少語,說話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第6句】: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的弟子)子貢說:“我老師他老人家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來取得人們信賴的。”
【第7句】: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說:“禮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當為可貴。”
【第8句】: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吃飯時不要求飽足,居住時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謹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第9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要愁別人不理解自己,愁的應該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第10句】: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用道德來治理國政,你就會像天上的北極星一樣,在一定的位置上,許多星辰都來拱衛著你。”
【第11句】: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
政》)
【譯文】孔子說:“用政法來教育人民,用刑罰來對待人民,人民只能暫時免于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引導他們,使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知道怎樣是正確的行為。”
【第12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不斷地溫習舊知識,在這個基礎上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就可以當老師了。”
【第13句】: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的弟子子貢問怎樣才能做個君子時)孔子說:“對于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就能夠算是一個君子了)。”
【第14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從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講的是團結協調,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種沒有道德的小人,卻是勾勾搭搭,不講團結,不顧大局。”
【第15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只是讀書,不去思考,也不能實用,那學習起來就會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讀書充實自己,你就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第16句】:子曰:“……知之為之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對弟子仲由)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第17句】: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論語·為政》)
【譯文】(魯國當政的季康子向孔子問起執政如何讓人民服從時)孔子說:“你對待人民的事情嚴肅認真,他們對待你也會恭敬起來。你孝順父母,慈愛幼小,他們也就會對你盡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不好的人,他們也就會互相勸勉了。”
【第18句】: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就不知對他怎么辦了(對這個人就不可交往)。”
【第19句】: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遇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第20句】: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富裕與貴顯,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它,一個君子不會接受的。貧窮和xia賤,是人人所厭惡的;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拋棄它,一個君子也不會干的。”
【第21句】: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一切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處理問題,就會招來很多人的怨恨。”
【第22句】: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說:“我老師他老人家的道,只是忠和恕罷了。”
【第23句】: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人主要講的是大義,一個缺道德的小人主要講的是利。”
【第24句】: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人,應該想想怎樣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應該自己反省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第25句】: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對父母的年齡不能不時時記在心里,一方面因為他們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又因為他們壽高而有所恐懼。”
【第26句】: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言語要謹慎,工作要勤勞敏捷。”
【第27句】: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太孤單,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作伴。”
【第28句】: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譯文】(孔子的弟子宰予犯了錯誤)孔子說:“以前我聽到別人說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今天我對別人說的話,不但要聽,還要考察他的行為,才能相信。”
【第29句】: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譯文】(孔子的弟子子貢向孔子問孔文子為什么稱“文”時)孔子說:“(孔文子)聰慧靈敏,愛好學習,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年齡輕的虛心求教……”
【第30句】: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譯文】孔子(在向弟子顏回、子路說起自己的志向時)說:“(我要使)老人活得安逸,朋友們信任我,年輕人懷念我。”
【第31句】: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貢關于仁的問題時)說:“所謂仁,是說自己站得住,也讓別人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也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第32句】: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把所見所聞的)默默地記在心里,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厭倦……”
【第33句】: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培養目標在于道,根據在于德,處理人際關系依靠仁,還要游憩于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中。”
【第34句】: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教導弟子時)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要急于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又說不出的時候,不要急于去啟發他。如果教給他東方,他卻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第35句】: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