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的讀書名人名言分享
【第1句】:現在努力了,你將會征服人生;而不努力,人生將征服你。莊伶
【第2句】: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第3句】:學習是為自己,不是為了別人,因為,別人沒有義務為你的前途負責。饒佳
【第4句】:不學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葛洪
【第5句】: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張維屏
【第6句】: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第7句】:在緊張的環境下,適當地放松一下,對身心對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方偉明
【第8句】: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第9句】: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顏之推
【第10句】:多詐的人藐視學問,愚魯的人羨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培根
【第11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第12句】: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綴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陶淵明
【第13句】:不愛做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厲富鈺
【第14句】:不怕吃苦,終可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績徐廣越
【第15句】:不敢妄為些小事,只因曾讀數行書。陶宗儀
【第16句】: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第17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第18句】:學習不是股票,想炒就炒,不想炒就拋售。李玉冰
【第19句】: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貝弗里奇
【第20句】:學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第21句】:自控能力是指南針,有它你不一定走向成功,但沒有它你一定會迷失方向。潘世前
【第22句】:非讀書,不明理。要知事,須讀史。李光庭
【第23句】: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泰戈爾
【第24句】: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學,如炳燭之光。劉向
【第25句】: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第26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第27句】:如果不學習,那將會落后于人。
【第28句】: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飯一樣,要嚼得爛,方好消化,才會對人體有益。陶鑄
【第29句】:心向著前進的方向,全世辦界會給你讓路。吳樂凡
【第30句】: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第31句】: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洪優
【第32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第33句】:當我們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時,恰恰是在為自己鋪路。陸子健
【第34句】:人們都說現在決定未來,其實真正地是未來決定現在。倪競
【第35句】: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第36句】: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第37句】:為自己的夢想插上翅膀,飛向成功的彼岸。趙柯
【第38句】:開卷有益。趙光義
【第39句】: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是為治。蘇軾
【第40句】: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第41句】:當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第42句】: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第43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第44句】:應當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爾基
【第45句】: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戴震
【第46句】:學習就像爬山,目的性強爬得就快,盡管山坡陡,但堅持登上山頂才是最大的成功。應亞男
【第47句】:既然選擇了遠方,就不顧風雨兼程。吳逸雨
【第48句】:格天功業有本源,誰謂讀書記名姓?歸莊
【第49句】:雖天才雋朗,而實須墳誥以廣知。葛洪
【第50句】:非同一般的學習,學習非同一般。張霄崢
【第51句】: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約貝勒斯
【第52句】: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朱舜水
分享關于讀書的成語
關于讀書的成語
晝耕夜誦: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解釋】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示例】~,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
枕經籍書:枕著經,墊著書。形容酷嗜讀書,以書為伴。
枕籍經史:枕著經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枕典席文:謂以典籍為伴,勤于讀書學習。
折節讀書: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照螢映雪:利用螢火蟲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讀書,形容刻苦地讀書精神
招賢納士: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摘句尋章: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鑿壁偷光: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臧穀亡羊:〖解釋〗《莊子·駢拇》載,臧、穀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
臧谷亡羊:《莊子·駢拇》載,臧、谷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
源頭活水: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現也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映月讀書:利用月光來照明讀書。形容家境清貧,勤學苦讀。
映雪讀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引錐刺股: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一簞一瓢: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搖頭擺腦:腦袋搖來搖去。形容驕傲自得或自得其樂的樣子。亦以形容讀書吟誦的姿態。
洋洋盈耳:〖解釋〗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燕頷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志在建立軍功的士人。
尋章摘句: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雪天螢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讀書。
雪窗螢幾《文選·任昉〈為蕭揚州作薦士表〉“集螢映雪”李善注引《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晉書·車胤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后即以“雪窗螢幾”比喻勤學苦讀。
學富五車: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五行俱下:謂讀書敏捷神速。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五車腹笥:比喻讀書多,學識淵博。
文弱書生:〖解釋〗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徒讀父書:徒:只。父書:父親之言論。白讀父親的兵書。比喻人只知死讀書,不懂得運用知識,加以變通。
孫康映雪: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宿學舊儒:〖解釋〗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碩學通儒:儒:指讀書人。學問淵博,通達事理的學者。
書香門第:舊時指上輩有讀書人的家庭。
書通二酉: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后因以此為喻。
書聲朗朗:〖解釋〗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書聲瑯瑯: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書讀五車:形容讀書多、知識豐富。
世代書香:世世代代都是讀書的人家。
士農工商:〖解釋〗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十年寒窗: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十年窗下: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詩禮之家: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詩禮人家: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三余讀書: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時間讀書。
然荻讀書:然:“燃”的本字,燃燒;荻:蘆葦一類的植物。燃荻為燈,發奮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七行俱下:讀書,同時讀七行。比喻非常聰明。
牛角書生: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
囊螢照書: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囊螢照讀:用口袋裝螢火蟲,照著讀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納士招賢:〖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目不識書: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磨穿鐵硯: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
兩腳書櫥:指讀書很多但不善于應用的人。
立地書櫥: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立地書廚: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淵博
老虎借豬,相公借書:相公:舊指讀書人。比喻東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據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愛好。
瑯瑯上口: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于口誦。
匡衡鑿壁:《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后以“匡衡鑿壁”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開卷有益: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部分國: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據鞍讀書: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后多形容學習勤奮。
九儒十丐: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盡信書不如無書:〖解釋〗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集螢映雪: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積雪囊螢:積雪:南朝孫康映雪讀書。囊螢:晉代車胤把螢火蟲裝在口袋里,借熒光讀書。形容刻苦攻讀。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解釋】積蓄財產,不如學點技術。【示例】【故事】
渾渾沉沉:廣大貌。《淮南子·兵略訓》:“天化育而無形象,地生長而無計量,渾渾沉沉,孰知其藏。”一說,“沉”當為“沆”字。參閱清王念孫《讀書雜志·淮南內篇二》。
畫荻教子: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
含英咀華: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里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掛席為門:漢初丞相陳平,好讀書,在未發跡時,家里很窮,掛著破席子當門。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后以“掛席為門”指隱士居處。亦形容貧窮或居處簡陋。
腹載五車: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焚膏繼晷: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廢書而嘆: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讀書三到: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讀書破萬卷:破:突破;卷:書籍冊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
讀書得間: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讀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道學先生:〖解釋〗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簞食瓢飲: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大璞不完: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唇腐齒落: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春誦夏弦:指應按季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后泛指讀書學習
穿壁引光: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朝經暮史: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才貫二酉: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據《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因以才貫二酉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鏡花緣》一六回:“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
布衣韋帶: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博覽群書: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病國殃民: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明·桑紹良《獨樂園》楔子:“只因誤用了王安石,創立新法,招呼黨類,病國殃民,天下騷然。”亦作“禍國殃民”。郭沫若《不讀書好求甚解》:“你們的動機不怕就出于利國福民,然而你們的結果必弄到~。”
閉門讀書: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閉戶讀書:關著門在家里埋頭讀書。
白面書生: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白面書郎:〖解釋〗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白面儒生:〖解釋〗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白面儒冠:〖解釋〗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許許多多貧寒的讀書人。
傲賢慢士: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暗室求物: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喻讀書不得要領,難見成效。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后,設法補救。語本《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舌戰群儒:舌戰:激烈辯論。儒:儒生,舊指讀書人。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后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
山陬海筮:【出處】清·王晫《今世說·德行》:“宦轍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讀書能為文者,必枉車騎過之。”【解釋】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示例】【故事】
那些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分享
【第1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第2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第3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第4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第5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第6句】: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第7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第8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第9句】: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第10句】: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第11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第12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第13句】: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第14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第15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第16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第17句】: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第18句】: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第19句】: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第20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第21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三國志》
【第22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第23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第24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第25句】: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第26句】: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第27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第28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第29句】: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30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第31句】: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第32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33句】: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第34句】: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禮記》
關于說話的成語分享
小升初作文考試時,是不是經常煩惱不會用成語,找不到合適的詞用到文案里呢?以下是關于說話的成語分享,歡迎閱讀。
【第1句】:【顯而易見】:形容做的事情或說的話非常的有道理,非常的明顯,極容易看清楚事實的真相。
【第2句】:【義正辭約】: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亦作“辭順理正”。
【第3句】:【文以載道】: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表示思想。表示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第4句】:【通元識微】: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第5句】:【顛撲不磨】:比喻道理正確,推翻不了。同“顛撲不破”。
【第6句】:【言之有禮】:說的話有道理。
【第7句】:【攧撲不破】:無論怎樣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確,推翻不了。
【第8句】:【詞嚴義正】:詞:言詞,語言;嚴:嚴謹;義:道理;正:純正。表示言辭嚴厲,道理純正。
【第9句】:【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第10句】:【至德要道】:至:極,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第11句】:【析精剖微】:表示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第12句】:【言之成理】:之:代詞,表示所說的話。話說得有一定道理。
【第13句】:【怡然理順】:怡然:快樂的樣子。使人心悅又能把道理闡述得很清楚。
【第14句】:【名正理順】:表示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第15句】:【一理貫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第16句】:【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表示對待同一問題,其見解因人而異,各有道理。
【第17句】:【義正詞嚴】: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第18句】:【詞強理直】:言詞有力,道理正當充分。
【第19句】:【衡情酌理】:估量情況,斟酌道理。
【第20句】:【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論,主張;有故:有根據。表示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
【第21句】:【名正言順】: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表示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后多表示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第22句】:【一貫萬機】:貫:貫穿。把一種道理貫穿于萬事萬物之中。
【第23句】:【孕大含深】:孕:包涵。包含著博大精深的道理。
【第24句】:【盜亦有道】: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第25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表示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表示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第26句】:【通幽洞微】:通曉、洞察細微而幽深的道理。
【第27句】:【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第28句】:【入理切情】:表示合乎道理,切合實情。
【第29句】:【貫穿融會】: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同“貫通融會”。
【第30句】:【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第31句】:【毋庸置議】:毋:無:毋庸:不必,無須;置議:進行討論。不需要討論。表示事實或道理很清楚。
【第32句】:【神會心融】: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第33句】:【彰明昭著】:猶彰明較著。表示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
【第34句】:【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則道理,即正義。公正的道理得到發揚。比喻正義得到伸張。
【第35句】:【理正詞直】:道理正當,言詞樸直。
【第36句】:【言之有理】:說的話有道理。
【第37句】:【微言大義】: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表示經書的要義,后表示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第38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表示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發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第39句】:【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聲的。最正確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論。
【第40句】:【詞言義正】:詞: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第41句】:【闡幽明微】: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第42句】:【詞嚴義密】:措詞嚴謹,道理周密。
【第43句】:【不言而諭】:諭:舊時表示上對下的文告、表示示。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第44句】:【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論,立論;故:根據。立論有根據,講話有道理。
【第45句】:【辭順理正】: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
【第46句】:【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說明道理。
【第47句】:【貫通融會】: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第48句】:【辭嚴義正】: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第49句】:【冰釋理順】:釋:消化;順:通順。冰層消融,理路通順。比喻疑問都解開了,道理也講通了。
【第50句】:【忠言逆耳】:正直勸告有道理的話一般聽起來會非常的不順耳朵,但有利于改正缺點錯誤。
上一篇:關于想象的名人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