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舍生取義的名人名言精選
舍生取義意為為了正義事業(yè)不怕犧牲,常用于贊揚(yáng)別人難能可貴的精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舍生取義的名人名言精選,希望能幫到大家。
【第1句】:一個人要勇于赴義,敢于求真。——威爾遜
【第2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孔子
【第3句】:一個人決意赴義時,那么他的頭賣給劊子手就要賣得值得。——巴爾扎克
【第4句】:視死如歸。――司馬遷
【第5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裴多菲
【第6句】: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夏完淳
【第7句】: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惲代英
【第8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第9句】: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
【第10句】:剜心也不變,砍首也不變!只愿錦繡的山河,還我錦繡的面!——柔石
【第11句】: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司馬遷
【第12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第13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
【第14句】: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第15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第16句】: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夏完淳《別云間》
【第17句】: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第18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裴多菲
【第19句】:今天做別人不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第20句】:到了一定年齡,便要學(xué)會寡言,每一句話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線。
【第21句】:趁著年輕,不怕多吃一些苦。這些逆境與磨練,才會讓你真正學(xué)會謙恭。不然,你那自以為是的聰明和藐視一切的優(yōu)越感,遲早會毀了你。
【第22句】:無論現(xiàn)在的你處于什么狀態(tài),是時候?qū)ψ约赫f:不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dān)憂,只為清清楚楚的現(xiàn)在努力。
【第23句】: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fèi)力。
【第24句】:不管你去往何方,不管將來迎接你的是什么,請你帶著陽光般的心情啟程。
【第25句】:因?yàn)闆]有,從不擔(dān)心失去;因?yàn)橄胍艜嫉没际А?/p>
【第26句】:人生中最艱難的兩場考驗(yàn):等待時機(jī)到來的耐心,和面對一切際遇的勇氣。
【第27句】:種子牢記著雨滴獻(xiàn)身的叮囑,增強(qiáng)了冒尖的勇氣。
【第28句】:山路曲折盤旋,但畢竟朝著頂峰延伸。
【第29句】:真正的堅韌,應(yīng)該是哭的時候要徹底,笑的時候要開懷,說的時候要淋漓盡致,做的時候不要猶豫。
【第30句】: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生活。
【第31句】:我們總是把陌生人給的一些小恩小惠當(dāng)做是大恩大德,卻把身邊那些死心塌地對你好的人當(dāng)做理所當(dāng)然。
【第32句】:喜歡跑步的人很多,但天天跑步的人不多,擁有夢想的人很多,但堅持夢想的人不多。
【第33句】:決定命運(yùn)的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大大的機(jī)會,而是每一分鐘里你做的一個微小的'選擇。所有的差別就只在那一分鐘里。
【第34句】:不后悔,莫過于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選擇;二是明白如何堅持;三是懂得如何珍惜。
【第35句】:我們最強(qiáng)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第36句】:命運(yùn)的轉(zhuǎn)折是從當(dāng)下的這一秒開始的,而最可怕的一種局面是,懷念過去,幻想未來,虛度現(xiàn)在。
【第37句】:時間告訴你什么叫衰老,回憶告訴你什么叫幼稚。不要總在過去的回憶里纏綿,昨天的太陽,曬不干今天的衣裳。
【第38句】: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長在高山上的鮮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奮才能是攀登的繩索。
【第39句】:清醒時做事,糊涂時讀書,大怒時睡覺,獨(dú)處時思考。
【第40句】:路是自己選的,所以即使以后會跌倒,會受傷,也都要學(xué)會自己承受,自己療傷。我們都是這樣,學(xué)會長大的。
【第41句】:剜心也不變,砍首也不變!
【第42句】:只愿錦繡的山河,還我錦繡的面!——柔石
【第43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第44句】: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孟子
【第45句】:懦夫一生死多次;勇者一生死一回。
【第46句】: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第47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
【第48句】:一個人要勇于赴義,敢于求真。——威爾遜
【第49句】: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第50句】:要在實(shí)踐中使之轉(zhuǎn)化為公民的自覺行動,必須加大教育引導(dǎo)力度,激勵公民道德實(shí)踐與追求;必須強(qiáng)化約束規(guī)范,維護(hù)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大力褒獎道德典范,培育公民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
談舍生取義議論文「精選」
生命誠可貴,義氣價更高。yuwenm小編整理了相關(guān)的文章,歡迎欣賞與借鑒。
談舍生取義議論文【篇一】
在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神洲大地上,曾哺育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也曾培養(yǎng)了無數(shù)的脊梁式的人物。他們中有不求名利,埋頭苦干,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和燦爛文化,推動歷史前進(jìn)的廣大勞動人民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家,如畢昇,李時珍;有不怕流血犧牲,起來反抗反動統(tǒng)治的革命者和堅持抵御外侮的英雄,如陳涉,李自成等;有代表人民利益,不顧個人安危,為解除或減輕人民苦難而奔走呼號,為民請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關(guān)漢卿等;更有主張仁義道德,舍生取義,以和為貴的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們的"亞圣"孟子就曾寫過這樣一篇古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其要講述的就是重義輕利,舍生取義。
“舍生起義”作為中華民族的最高道德準(zhǔn)則,從古到今激勵著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之前仆后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艱苦奮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就大業(yè).
有一年齊國連連旱災(zāi),導(dǎo)致糧食欠收,全國上下鬧大饑荒,許多無糧可食的人紛紛餓死,于是有個叫乾傲的人在路上施舍粥,路上的行人紛紛接過粥來狼吞虎咽,連聲謝謝都顧不上說,而這時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著臉走了過來,乾傲吆喝著讓他喝粥,他說,我就是不愿吃嗟來之食才會落到這個地步的啊。最終那人因?yàn)殚L久沒有進(jìn)食而餓死了。這就是舍生取義的一個典型范例,人雖很饑餓但卻仍將“義”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可以寧死不食。
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像任長霞,為了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為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不惜犧牲生命,她置身死于度外,積極打擊社會黑暗勢力,消滅犯罪團(tuán)伙,匡扶社會正義,體恤人民民情,她為中國的正義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可惜的是,她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她的死,驚動了開封,驚動了中國,驚動了天地,成為了人民心中永遠(yuǎn)的痛。還有就是像聞一多,張志新等等,他們都是為了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的典范。
對,生活就是奉獻(xiàn),生活就是奮斗,生活就是重義輕利,生活就是舍生取義。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保持善良的本性,所以我們要由為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要有置生命于度外,為正義事業(yè)獻(xiàn)身的精神,要有舍生取義的精神。
談舍生取義議論文【篇二】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一句話像春雨,洗滌著我們的靈魂;像洪鐘,震動著我們的耳鼓;像陽光,擦亮著我們的眼睛。品位生活,我們追求的確實(shí)有比生命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善良、道義。在青島,東海邊,一層層巨浪向岸邊涌來,向游人展示著它的雄偉壯闊、波濤澎湃。可是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一個巨浪將一名女子卷入海中,只有那耀眼的紅色上衣在水中時起時伏。岸邊的人慌了手腳,喊著的,哭著的,跺腳的。可是風(fēng)大浪高,無人敢施救。緊要關(guān)頭,河南小伙魏青剛跳入水中向女子游去。海遼闊,浪雄壯,海中的魏青剛是多么渺小,當(dāng)他剛抓住女子時,一個大浪又把他們沖開了。回到岸邊喘息一下,他要求再次救人,救援人員只好將保險繩系在他的腰上,精疲力竭中他將落水的女子拖到岸邊。在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他的故事感動了一個又一個觀眾。商人落淚了,官員落淚了,青年學(xué)生落淚了。在我們感嘆社會冷漠的時候,我們落淚了。是什么讓我們?nèi)绱烁袆?是善良,是道義。生活中實(shí)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在汶川,在災(zāi)區(qū),解放軍戰(zhàn)士正在為災(zāi)區(qū)人民搭建帳篷。一場地震,毀了人民的家園。遍地是瓦礫,是斷裂的鋼筋,到處是災(zāi)民愁苦的面龐。武警戰(zhàn)士武文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對災(zāi)區(qū)人民的'愛全都傾注在板棚的搭建中。他一趟又一趟地奔跑,一趟又一趟地搬運(yùn),竟然犧牲在板棚搭建的現(xiàn)場。當(dāng)看到電視上那穿著軍裝繼續(xù)兒子事業(yè)的父親時,我們哭了。是什么讓我們?nèi)绱烁袆樱巧屏迹堑懒x。生活中實(shí)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當(dāng)聽到某個煤礦老板對被困井下礦工不施救而逃之夭夭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齷齪;當(dāng)聽到某個高官因貪污受賄而鋃鐺入獄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蒼白;當(dāng)聽到某個匪徒為了享樂而實(shí)施搶劫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無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實(shí)在有生命更重要的東西。讓我們重溫孟子的教誨: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談舍生取義議論文【篇三】
幾千年前,孟子揮毫潑墨、激昂陳詞“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死亡還是生存,是個問題”。面臨“問題”,“義”薄云天,于是“舍生取義”。
什么是“義”?“義”究竟怎樣理解呢?
“義”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yīng)當(dāng)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jìn)一步闡釋了“義”。他認(rèn)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他們把“義”作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之一。儒家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其中的“仁義”成為封建道德的核心。《論語.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又:“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孟子.離婁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義”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所崇尚的一種精神。根植在古老國度世人的胸懷,成為一種框范,一種情結(jié),一種信仰,猶如宗教之于教徒。
“義”指的是做人的氣節(jié)。“義”是一種絕對的道德觀,也就是指道義以及符合道義的行為。
“義”的界限在于取不取不義之財;孔子云::“飯疏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即是說,合乎道義的生活,即使貧賤困苦,也使人感到精神充實(shí)、快樂,而那種憑借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沃\得的富貴利祿,雖然可以使人得到物質(zhì)利益的滿足,卻只如那飄忽即逝的浮云,不值得一顧。孔子主張有仁德的人應(yīng)“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衛(wèi)靈公》)。他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為了追求道德的價值,即使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義”的氣節(jié)在于能不能主持公正;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手握重權(quán),驕橫跋扈,沒有人不怕她的。然而,李元纮卻不信這個邪。李元纮,唐京兆(今陜西省西安市)人,性格剛毅,不畏權(quán)貴。他在擔(dān)任雍州司戶期間,太平公主和寺院里的和尚爭奪磨石,打官司打到了李元纮那里,李元纮判決太平公主將磨石歸還給寺院里的和尚。竇懷忠擔(dān)任雍州長史,害怕太平公主的權(quán)勢,故而催促李元纮改變判決。誰知,比芝麻官還小的雍州司戶李元纮卻在判詞的后面用大字寫道:“南山可以移動,這個案件不可更改。”他毫不畏懼主持公正的態(tài)度,便是義的氣節(jié)。
“義”的境界在于敢不敢為正義獻(xiàn)身。忽必烈勸降文天祥失敗,便下令殺害文天祥。文天祥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他寫的遺書,書中“贊詞”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屈原不與腐敗無能的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求取的是道義;譚嗣同吟詠著“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血染午門,求取的是真理;朱自清寧可餓死不吃美國救濟(jì)糧,要的是骨氣。“生命誠可貴,道義價更高”!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魯迅稱之為筋骨和脊梁的人便是“義”蓋云天的人!
但是,“義”不是義氣,不是愚忠,更不是輕視生命,視生命如草芥。
歷史佳話“桃園三結(jié)義”之劉關(guān)張,關(guān)羽死后,張飛憂傷過度,情緒失常,責(zé)命將士趕制白孝白甲而招來殺生之禍。劉備更是氣昏了頭,隨即下令討伐江東,結(jié)果落得“火燒連營七百里”,自己也病死白帝城。為了哥們義氣,他們不僅僅失去的是自身性命,失去的也是整個蜀國的錦繡前程啊。如此的“舍生取義”,真是可悲可嘆!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便是愚忠的版本。日本“武士道”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yàn)楦尽N涫康赖脑E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舍命獻(xiàn)身。“切腹是武士道最忠義的表現(xiàn)”。“武士應(yīng)盡的忠義,是以殉死為最高。舉例說,佐賀鍋島藩第四代吉茂,年輕時非常粗暴,他的家臣中有不討其喜歡的,即將此人之妻的壞話寫在扇上,交給近侍說“你把此扇讓他看,再將那家伙做何反應(yīng)呈報”。此家臣看了扇之后,并不知道是誰寫的,即把此扇撕破。近侍即將此呈報。吉茂公曰“將主人書寫的東西撕裂,乃是無禮者。令他切腹。”
今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學(xué)09級法學(xué)系研究生楊元元在學(xué)校某研究生宿舍的衛(wèi)生間用兩條系在一起的毛巾將身體懸掛在衛(wèi)生間水龍頭上,半蹲著以一種極為痛苦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輿論一片喧嘩,難道就為了不能體面地盡孝,為了不能實(shí)現(xiàn)“老板”的夢想?其實(shí)是信念的破滅,哀莫大于心死。“知識不能改變命運(yùn)”悲嘆幽微,生命如煙。不滿現(xiàn)實(shí),也不能如此輕視生命,舍本求末。沒有生命,怎能實(shí)現(xiàn)理想?“尺水興波,死水微瀾”。但愿一介幽怨的生命能夠死得其所,引起世人的反思!
新時代新境界,我們應(yīng)賦予“義”更多更新的含義。辨證和理智地對待“舍生取義”,做一個“德行合一”的人。
關(guān)于舍生取義的成語由來
導(dǎo)語:舍生取義,舍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舍生取義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拼音]shěshēngqǔyì
[釋義]舍:舍棄;生:生命;取:求取;義:正義。舍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原文】
魚我所欲也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通“德”感激)我與(通"歟"語氣助詞)?鄉(xiāng)(xiàng通:向"過去,從前.下同)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yuǎn)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荀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dú)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翻譯】
魚我所欲也
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著給別人吃,乞丐因輕視而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到遠(yuǎn)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匈奴人來攻城。友人對巨伯說:“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趕快走吧!”荀巨伯說:“我遠(yuǎn)道而來探望你,你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乞求活命,難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來的嗎?”等到賊兵到了,問荀巨伯:“大軍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獨(dú)自留在這里?”荀巨伯回答說:“友人生了重病,我不忍心拋下他,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他的生命!”匈奴人聽了相互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竟攻入了一個講道義的國家!”于是調(diào)整個軍隊回去了,全城因已得到保全。
舍生取義的議論文「精選篇」
舍生取義是一種高尚的品質(zhì),以下是小編跟大家分享舍生取義的議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舍生取義的議論文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在對待生于死、利與義的問題上,兩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孟子曾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從此,舍生取義成為古往今來千千萬萬中國人奮發(fā)向上、百折不撓的精神支柱;作為一種進(jìn)步的人生觀被一代代仁人志士當(dāng)作評估人生價值的標(biāo)準(zhǔn)。這種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一直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輝。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壯士豪杰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夢想,拋頭顱、灑熱血。他們?nèi)缛盒前阍跉v史的天穹上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一身俠膽的荊軻,高吟:“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終于血灑秦宮,慷慨就義;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留于后世的狀元郎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為舍生取義作了最好的注解;直至近代,“一腔碧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俠、“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先生,無不是舍生取義的楷模。他們將自己的生命火花凝鑄于鐵鐐之中、迸發(fā)于刀光之上,流芳百世、永照后人。
去年,非典型肺炎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zāi)難,對我們的意志和勇氣也是嚴(yán)峻的考驗(yàn)。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上,雖然許多年輕的生命因此而一去不返,但面對這些,沒有人退縮,大家前赴后繼,在逆境中不沉淪、在挑戰(zhàn)前不退縮,終于,我們戴上了勝利的桂冠。
這就是舍生取義!它是維系中華民族團(tuán)結(jié)和國家統(tǒng)一的精神紐帶;是促進(jìn)中華民族不斷走向興盛繁榮和文明進(jìn)步的重要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永不屈服的民族,艱苦和磨難只會把我們錘煉得更加堅強(qiáng)。我們要大力弘揚(yáng)我們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譜寫出一支支自強(qiáng)不息、舍生取義的精神之歌。
舍生取義的議論文二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題記
滾滾的烏江在眼前咆哮著,奔流著,消失在他極目也望不到的天之盡頭。他的頭盔不完整了,可那血一般紅艷艷的纓仍在固執(zhí)地迎風(fēng)飄動。滿身的鮮血是否標(biāo)志著他的生命已經(jīng)接近完結(jié)?傷口很痛,可是比不上他心里的痛,曾擁有千萬的軍、隊千萬的武士千萬的謀臣,如今卻只剩下他孑然一身。劍,還握在手里,可是他還有力氣再揮起這把沉甸甸的劍嗎?也還有力氣再重整旗鼓與劉邦爭天下嗎?
劉邦!就是那個長他十幾歲卻比他奸詐狡猾幾百倍的'人嗎?就是那個為了江山可以不擇手段的人嗎?就是那個曾在鴻門宴上對他服服帖帖口稱項王的人嗎?那么多的士兵,卻在劉邦面前兵敗如山倒,將他逼到了獨(dú)立烏江的地步。這真的就是結(jié)局嗎?
他可以重來的,可以再讓劉邦,也讓天下人驚詫的,只要,只要他渡過這條江。江的那邊,是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江的那邊,有對他翹首以待的鄉(xiāng)親;江的那邊,有他再熟悉不過的人、永遠(yuǎn)期待他的人。只要他渡過這條江,一切都可以重來,可以再做項王。
項王!這是個多么沉重的名字!做了項王,就得擔(dān)上更沉重的責(zé)任,可能失去的是全部,甚至是————虞姬!啊!虞姬!那個天下最美最可愛的女子!為他付出了一切,青春,平靜,甚至生命!可是,他并沒有要她去死啊!他要的是她好好地活在世上,找個好人家嫁出去,過一輩子安詳寧靜的生活,這就夠了!可虞姬她.....怎么就那么傻呢?
舍生取義。虞姬似乎就站在他眼前,依然那樣楚楚動人。櫻桃小口里輕輕的吐出幾個字:舍生取義。
舍生取義!天地豁然開朗!虞姬不愿意辜負(fù)他,那個深愛的他,要她另找人家,那和死又有什么區(qū)別?所以,舍生而取義!而他呢?能跨過這條江去面對他無顏面對的江東父老嗎?真的有足夠的勇氣去茍延殘喘嗎?英雄還是懦夫,盡在一念之間.......
他已看到了對岸劃過來的小船。
船上有他所熟悉的聲音:將軍————
他的嘴角泛起了淺淺的笑意,然后————仰天大笑,一生都沒有這樣笑過。他的眼角,泛起了一片晶瑩。為了舍生取義的英雄夢。他,揮劍。在血色的天幕下。那滴淚,始終沒有流下。就像他始終是個英雄————英雄,是無淚的。一個名字————項羽,橫亙在天地間,那是一個英雄,一個有足夠的勇氣去舍生而取義的英雄。流星劃破了漫長漫長的銀河,露出項羽的臉。舍生而取義的勇氣————永恒不變。
上一篇:關(guān)于母愛的開頭用名言-經(jīng)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