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和贊美剪紙的詩歌
(第一首)
一把剪刀,幾張紅紙。
紙隨剪轉,心隨紙動。
目之所至,手吐霓虹。
精美圖案,躍然而出,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活靈活現,精美絕倫。
如春蠶吐絲,似筆走蛇龍。
傳人間之大美,啟智慧之靈性。
何也?陜北剪紙!
陜北剪紙,歷史悠久,
流布廣泛,載生命之厚重。
古樸傳神,根植于本源沃土;
渾厚雋永,數千年薪火傳承。
特色鮮明,承漢唐之高風;
多姿多彩,彰華夏之文明。
受傳統文化,之熏陶,
稱之人類歷史,活化石;
積歷史文化,之滋養,
謂其華夏文明,之表征。
融江南剪紙工巧細致,
寫實秀美,之特點,
具塞北剪紙粗獷大氣,
寫意豪放,之神韻。
位居國內,五大剪紙之首,
保留中國本源文化,之本真;
與彩陶符號、賀蘭巖畫、
漢畫像石絕妙相似,
是最具活力,文化之遺存。
真乃民間藝術之瑰寶,
實是農民心聲之結晶。
雖為平面圖畫藝術,之記錄,
則是陜北婦女,內心世界之涌動。
小小剪紙啊,剪出大世界,
剪出陜北風,剪出中華魂!
(第二首)
山花剪紙,享譽中外。
張氏長俊,師承剪紙泰斗仉鳳皋;
馮驥才贊賞其人:“剪藝高超”;
業內同仁共譽:“神剪快刀”;
即興表演,紙上練兵;
紙屑飛落,云煙盈紙。
剪寧津風情,構圖巧妙,
細膩靈動,紙間經緯,
韻味悠長,方寸之地,
納萬千氣象,慧心巧出天下意;
剪人間萬象,惟妙惟肖,
巧奪天工,民俗民風,
妙趣橫生,丈幅巨制,
凝天地物象,神剪盡現古今情。
剪紙溯源,始于上古。
黃河流域,先民制陶,
陶豆圈足,花紋鏤空;
民間工藝,雕、鏤、剔、刻,
金箔剔透,絹帛添彩;
呂氏春秋,桐葉封弟,
剪葉為圭,言而有信。
蔡倫制紙,造福后人;
暖水濯足,幡紙招魂;
折紙剪紙,漸成風俗;
春節元宵,窗花彩燈;
結婚洞房,龍鳳團花;
剪紙藝術,終登大雅之堂。
山花剪紙,商標著名;
文化遺產,世代傳承;
看今朝,山花剪紙,
藝剪天下,花好月圓,
喜上眉梢;望明日,
山花剪紙,推陳出新,
龍鳳呈祥,錦上添花!
(第三首)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
群眾性廣泛,地域性鮮明。
多元文化,水乳交融。
地域不同,大同中存小異;
風格各異,共性中含個性。
綏米剪紙,融黃土藝術,
與漢畫像藝術,于一體,
造型奇特,渾厚圓潤。
曲多直少,美感鮮明。
畫面壯觀,大氣恢弘。
神府剪紙,受草原文化感染,
粗獷豪放,灑脫不羈,
變異夸張,詭異斑斕;
三邊剪紙,手法工巧,
圖案玲瓏。溫婉俏麗,
灑脫而優雅,俊秀而雋永。
剪紙分類和技法
導語:喜歡手工是從容面對人生的心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剪紙分類和技法,歡迎借鑒!
剪紙早在我國漢、唐時期就被用來作為裝飾品,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裝飾藝術的一種。從題材上分,有人物、動物、景物及花卉、組字等,既有展示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也有反映現實社會生活、風俗民情的,涉及方方面面。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彩色、套色、襯色、拼色等若干種。從形式上分,有剪紙、刻紙、撕紙、燙紙和幾種形式相結合等,多姿多彩。作為一種充滿民族意識和人情味的文化現象,剪紙的魅力使無數人對它一往情深。它的歷史淵源,它的思想內涵,它的美學價值,更是催人探索、領悟真趣。
應該說,剪紙的起源原本是極生活化的。漢、唐時期的民間婦女就曾以剪紙作頭飾為時尚。經過千百年的.歷史演變,剪紙一方面已改變了它的某些傳統功效,但它的那種能用簡明線條將繁雜事物表現得淋漓盡致的特性,卻又以另一種怡情悅性的形式吸引著現代人,借用現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質條件和新的藝術手段,給古老的民間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
由于全國各地的生活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剪紙的風格也多種多樣,可以從中看出大家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我的祖籍山西來說,剪紙藝術的應用,是伴隨著人的一生的。比如,小孩一出世,父母就要請村里慧心巧手的婦女剪紙祝賀,傳統的剪紙題材有“觀音送子”、“坐蓮娃娃”等,貼在墻上,表示添喜、富貴。
孩子長到十二歲時,父母要請親朋好友來慶賀一番,首當其沖的項目是讓外祖母親手剪一套“長命百歲圖”貼掛房間中央。到中午12點,由外祖母給外孫念“長命百歲圖”的吉祥語:“九石榴,一佛手,守住親娘再不走;頭上頂金魚,懷里抱喜兔,歲數活個九十九。”現在人們看來似乎可笑,但卻是真誠的祝福,是老人對晚輩的期望。
到成年辦婚事,更是人生最大的慶典。喜慶佳期,一張張寓意豐富的剪紙,把居室、小院裝點得紅紅火火,歡樂祥和。一進大門,剪貼一對雙喜,上方飛一對喜鵲,下方是一對羊,寓意為喜氣洋洋。新房床上剪貼一對鴛鴦,寓意恩恩愛愛,永不分離。新房墻壁上剪貼圓形“龍鳳呈祥”、“蓮生貴子”,意味著圓滿祥和,家庭幸福。
到了七八十歲、兒孫滿堂時,祝壽的剪紙就占重要地位了,最常用的有“福祿壽喜”。用蝙蝠代表幸福,一只梅花鹿安排在下邊,厚重穩當,代表祿(巧用“鹿”的諧音)。桃子安排在畫面的中心部位,占去剪紙的主要畫面,形成了桃與鹿的不協調,這樣的夸張突出了桃在祝壽中的重要作用。桃子周圍長滿了鮮嫩的葉子,以襯托桃子的強大生命力,含義雙重。上面裝飾一對喜鵲,代表喜,組合了一個完整的畫面——“福祿壽喜”,以此來表示對老人的衷心祝福。
可以這樣講,喜樂、祥和是剪紙藝術的永恒的基調。在剪紙藝術的設色中,素有“紅紅綠綠圖個吉利”、“紅間綠,花簇簇”等設色要訣,使剪紙具有光明、希望、生命力等象征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剪紙不僅僅限于生活的實用性,它已成為人們雅俗共賞的藝術珍品,登上了高雅藝術殿堂,并被人們廣為收藏,或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也是國際上進行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成立了中國剪紙研究會,經常舉辦全國剪紙藝術展及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許多剪紙作者應邀到國外講學,傳播交流剪紙藝術。同時,剪紙也被社會廣泛應用在電影、電視、報刊、雜志、書籍、郵票、商業廣告、壁畫裝飾等各個方面,其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剪紙的由來和故事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下面是關于剪紙的由來和故事的內容,歡迎閱讀!
剪紙的來歷傳說故事:剪紙的來歷
關于剪紙的由來,其實很早以前就開始了。那時候的人嘗試著用一些圖形來記事和內容呈現,但那時紙張還并沒有出現,人們只能將一些資料記載在青銅器、竹簡、獸皮等載體之上。而隨著紙張的出現,這些創造性的圖案便開始往紙張上轉移。通過這樣的前后對比,我們就能夠看出,剪紙的由來就是來自于先民的圖案記錄方式。
剪紙的來歷傳說故事:剪紙的歷史
【第1句】:中國傳統文化剪紙藝術的歷史有著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藝品,這是早在紙張出現以前就開始流行起來的,雖不是紙張制作,但卻如出一轍,這就為真正意義上的剪紙出現奠定了基礎。據說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就可以為此證明。
【第2句】:而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剪紙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藝術,應該是紙張的出現才正式開始的。剪紙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紙,而漢代時期紙張的出現,這就促進了剪紙的出現、發展和普及。那時候的紙張易腐爛,所以人們不會珍藏起來,壞了還能重新再剪。
【第3句】:北朝時期,人們用紙剪出各種美麗的圖案花紋,據說目前發現最早且有據可查的剪紙便是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發現的五幅北朝團花剪紙。那時候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燥且少雨,紙張不易霉爛,小編猜想,這或許也是在新疆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第4句】:到了唐代,剪紙已經有了大發展,那時候的人將剪紙圖案應用于其他工藝方面,并且還有利用剪紙招魂的風俗流行。在現代的考古挖掘出多種唐代剪紙工藝品,如現藏于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即可看出當時的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相當高超,畫面構圖完整,表達出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
【第5句】:到了宋代,造紙業成熟,使得剪紙藝術越發普及。宋代剪紙用于各種領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時期,還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藝人。那時候皮影戲盛行,也有用厚紙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紙最大的創造便是瓷器剪紙印花圖案,它是在施釉之時,貼上剪紙,入窯燒制而成的。
【第6句】:到了明清時代,民間剪紙藝術越發成熟,已經走向鼎盛時期。這時候的民間剪紙藝術運用范圍就更加廣闊了。但凡民間彩燈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再加工而成的。然而在明清時期的中國傳統文化剪紙,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裝飾,美化家居環境。
剪紙的來歷傳說故事
漢朝時期,那個時候剛剛發明了紙不久,一位書生(當時的我),十分的落魄,家里有一位身體不好的妻子——似玉,還有一個6——7歲的男孩:碧玉。
這位書生真的很有才,可是就是沒有人賞識,無人問津。而且手腳比較笨,干點別的還是不是很行,幸好有時妻子給別人幫點忙,幫人做點衣服賺點錢,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中度日!使我欣慰的是,我的碧玉十分的懂事和聽話,別看年紀很小卻幫助母親燒飯洗碗,從來不與別人家的孩子比吃的玩的。
這年冬天特別的'寒冷,在接近年關的時候,似玉身體又有些感覺不舒服,有好幾日下不了地了,眼看家里的米只剩下那么一點點了,我很著急,于是到一些大戶人家央求,是否需要寫字,因為我為人很剛直,不愿意向別人討要什么。可是那些大戶人家對此都不感興趣。
無奈我只好餓著肚子回往家里走。
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大雪,呼呼的北風凍得我特別的冷。我急急的往家趕,快到家門口的時候,我發現一位老太太倒在了那里,老人家穿的很是破爛,左手拄著一個棍子,右手拿著一只破碗。我看到這里心生憐憫,趕忙把老人家扶起,攙著她走到了屋內。
進到屋內,我向似玉告知原委,碧玉主動去燒水,似玉強撐著病弱的身體,把家里僅剩下的一點點的米拿了出來,熬了一大碗稀粥。這時老人家慢慢的緩醒過來,我趕緊把稀粥弄得不燙嘴的程度,慢慢的讓老人喝下。時值天色已晚,老人好像明白過來什么,問:是你們救了我?你們也一起吃飯吧!似玉說,“我們不餓,老人家您先吃吧!”“唉!那我就先吃了!”老人家無奈的說。
我現在心里為了晚飯發愁,但是又不便說什么,于是索性拿出筆來在一張揀來的紙上寫一個“福”字。
當喝完這碗稀粥,老人的身體似乎恢復了很多。于是站起身來四處打量這間屋子,一看是窮的可憐,幾乎什么都沒有。看了看似玉,說,孩子你身體不舒服吧!似玉說,每年到冬天這會兒都是這樣,身體總是不舒服。老人從懷里摸出一種像草藥一樣的東西,說,燒點水,把它放在里面,熬水喝了之后,你的病就會好了!
又回身看看我寫的“福”字,拿起來似乎要看的真切,可哪知道,她用手三下五下給撕了!我當時就急了,這張紙是我好不容易揀到了,我們一家救了您,要過年了,我們家想貼個福字,以求明年的好運,可……您為何要把它撕掉呢?老人家不緊不慢的說到:把我撕的“福”字展開來看看是什么樣子?
碧玉好奇跑過來慢慢的把它展開,呀,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一個福字被一條大魚圍著,而且經過這番“撕”之后,福字更有立體感了!把小碧玉樂得小嘴都合不上了,把這張紙抱在胸前讓他媽媽看,還說這樣好不好看!
老人家不等我們說什么,又從懷里掏出一些錢來說,“我看的出,你們能把最后一碗飯給我這個素不相識的人,就說明你們一家是一個德善之家。你們目前所遭受的一切,其實也算是劫數吧!現在也算應該過去了。我這里有一點錢,你們拿去買點米,讓你的妻子和孩子過一個好年,你的妻子從此以后也不會得病,你的孩子以后也會有很好的前程,而且我一會兒告訴你的妻子,怎樣才能把一般的字變成這種東西,你把這種“紙”拿到集市和那些富貴人家那里,肯定會賣一個好價錢!”說著就把怎樣做好這門手藝的辦法告訴了似玉。
此時我們才明白今日我們遇到了神仙,于是我帶著似玉和碧玉跪在地上,連連叩頭說,敢問是哪位神仙?老人家似乎有些意外,連連說,“我嘛,算不上什么神仙,我只是受一位神仙之托,來到人間,察訪看看有無德善之人,然后把這種技能傳給他。來的時候,那位神仙叮囑我,要我找到你,試試看你行不行,行,就傳給你這種技能,不行我們只好另找別人。這下好了,你們在兩千年之后,再相互遇到的時候,可千萬不要忘記此事呀!”
上一篇:關于節儉的名言名語-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