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大氣勵志美文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格魅力中有一種成分叫“大氣”。無論一個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業是大是小,身份是顯是微,一個人的魅力如何,關鍵看“大氣”與否。做人智商高不高沒關系,情商高不高也問題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說白了,你可以不聰明,也可以不懂交際,但一定要大氣。
什么是大氣?大氣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范、態度、氣質、氣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大氣是一種納百川、懷日月的氣概,一種從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氣量,一種成熟寬厚、寧靜和諧的氣度。
仔細分析,人的大氣,主要表現在對人、對事、對己三個方面:
其一,對人,要寬容,不要斤斤計較。待人豁達大度、胸懷寬廣,這是一個人具有良好修養的外在表現。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蓖鹃g,要善于溝通,珍惜緣分,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以誠相待,見賢思齊,在共同目標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發展。敵人往往是自己樹立的!歷史上的成功人士則都具有化敵為友的本事,容人、識人、用人的胸懷和雅量著實令人欽佩。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恒公、唐太宗李世民都是這樣具有“大氣”風范的人。
其二,對事,要超脫,不要深陷其中。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太多了。幾乎眼睛一閉,一睜,碰到的都是事。猝不及防的打擊,始料未及的挫折,從天而降的好處,唾手可得的利益,隨時發生。事無論大小,不管好壞,都不要太在意,太當回事兒。切莫一見好事就喜形于色,樂顛顛興奮得不得了,一遇壞事就愁眉苦臉,霜打茄子一樣焉頭耷腦。遇事不敢擔當,怎么能成大器?
其三,對己,要豁達,不要小肚雞腸。一個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吃虧啦,受委屈啦,想不通啦,常有的事。同事出言不遜輕慢了你,單位辦事不公傷害了你,領導舉止言談沒給你面子,這都算不得什么,都要豁達以對,淡然處之。倘若整天圍著自己那點兒小九九打轉轉,時時算計自個兒的利害得失,甚至以一己得與失作為好與壞喜與憂的標準,心胸如此狹窄,怎么能成大器?
不要在意別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說你,因為這些言語改變不了事實,卻可能攪亂你的心。
心如果亂了,一切就都亂了。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你的人,不用你解釋。因為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見人心。
如果一點點挫折就讓你爬不起來,如果一兩句壞話、就讓你不能釋懷,如果動不動就討厭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
做人有多大氣,就會有多成功。因為胸懷,才是成功者的標志。記住一句話:越努力,越幸運。
人貴在大氣,要學會對自己說。并請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絕不會因為那些有的、沒有的而否定你。養好你的大氣,大氣不是性格,是一種人格魅力。
大氣是一個人的氣質或氣度,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外觀表現,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對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
大氣不是從小生來的,而是經歷生活慢慢培養出來的浩然之氣,是一個人對社會、對生活所持有態度的一種意識,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裝是裝不出來的。
大氣是談吐大方得體,處世自然和諧,生活態度平和,不急噪,不懈怠,不該出手的時候呆若木雞,該出手時讓人瞠目結舌。
大氣是總能高屋建瓴地去看待問題,讓人感覺厚重,像一本好書,讓人蕩氣回腸,不輕不浮,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都不會感覺索然無味,一旦讀起來讓人愛不釋手,受益非淺。
大氣是一種糊涂。不因貪小利而失大節,保持內心的大原則,看似糊糊,內心亮堂。
大氣是一種忍讓。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屈己尊人,以德報怨,不輕易拿自己的涵養挑戰別人的淺薄。
大氣是一種淡泊。坦坦蕩蕩,身正為范,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金錢名利浮云過,我心自有明月在,心如止水觀日月,目似明鏡看春秋。
站起來堂堂正正,倒下去摔成八瓣,藕斷了絲就不要牽連,激流勇退,放棄時毫不猶豫,追求時持之以恒,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大氣是讓人感覺敬重而不是敬畏。
對朋友忠誠,對父母孝順。站在一定的.高度而從不讓別人感覺你的高度,更能贏得別人的刮目相看。
沉淀自己,多思考,多學習,齊家、治國、平天下你可以做不到,但內心永遠不要放棄。放開眼界,能跳多高就跳多高,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大氣就是你自己,把自己養好,養好你的大氣!
大氣是一種謙虛。半瓶子水總是在瓶子里晃蕩,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輕視任何人,多從別人身上找自己的短處,不崇拜任何人,但很善于多學習別人的長處。
大氣是一種態度??鬃右婟R景公面不改色,都是平常人,心中沒有神,見賢思齊,而不是懼賢,時刻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大氣是一種從容。心態陽光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穩重沉靜,堅韌不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敢色。
大氣是一種淡薄。坦坦蕩蕩,身正為范,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金錢名利浮云過,我心自有明月在,心如止水觀日月,目似明鏡看春秋。
大氣是一種境界。戰勝小我,成熟大我;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制怠戒惰,常思責任;寵辱不驚,戒驕戒躁。海到天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站得高看得遠!
大氣是一種財富。和自己身體結合在一起,誰也拿不去,爆發出來讓別人嘆為觀止,隱藏起來讓你從容立世。
大氣是一種修養。發怒時要看看發怒的對象是誰。可以和比你高出很多的人發火一萬次,而不要和一個乞丐發一次怒。
大氣是一種深度。別人可以猜測不到你內心有多深,但永遠不要讓別人對你抱有懷疑和敵對心理。
做到真正的大氣很難,如果做到就有大格局了。
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懶惰,放下你的三分鐘熱度,放空你禁不住誘惑的大腦,放開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么都想聊兩句八卦的嘴巴。
靜下心來好好做你該做的事,該好好努力了!有時候真的努力后,你會發現自己要比想象的優秀很多。
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不管遇到了什么煩心事,都不要自己為難自己;無論今天發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要對生活失望,因為還有明天。
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因為不知道要去哪里!有目標的人在感恩,沒目標的人在報怨,因為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
有目標的人睡不著,沒目標的人睡不醒,因為不知道起來去干嘛!生命只有走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待出來的輝煌!
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過去,你就一定會有進步。
如果,你正在埋怨命運不眷顧,那請記?。好鞘≌叩慕杩?運,是成功者的謙詞。
命雖由天定,但埋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努力,才是人生的態度!
做人要大氣美文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格魅力中有一種成分叫“大氣”。無論一個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業是大是小,身份是顯是微,一個人的魅力如何,關鍵看“大氣”與否。
什么是大氣?大氣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范、態度、氣質、氣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大氣是一種納百川、懷日月的氣概,一種從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氣量,一種成熟寬厚、寧靜和諧的氣度。
仔細分析,人的大氣,主要表現在對人、對事、對己三個方面:
其一,對人,要寬容,不要斤斤計較。待人豁達大度、胸懷寬廣,這是一個人具有良好修養的外在表現。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同志間,要善于溝通,珍惜緣分,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以誠相待,見賢思齊,在共同目標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發展。敵人往往是自己樹立的!歷史上的成功人士則都具有化敵為友的本事,容人、識人、用人的胸懷和雅量著實令人欽佩。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恒公、唐太宗李世民都是這樣具有“大氣”風范的人。
其二,對事,要超脫,不要深陷其中。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太多了。幾乎眼睛一閉,一睜,碰到的都是事。猝不及防的`打擊,始料未及的挫折,從天而降的好處,唾手可得的利益,隨時發生。事無論大小,不管好壞,都不要太在意,太當回事兒。切莫一見好事就喜形于色,樂顛顛興奮得不得了,一遇壞事就愁眉苦臉,霜打茄子一樣焉頭耷腦。遇事不敢擔當,怎么能成大器?
其三,對己,要豁達,不要小肚雞腸。一個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吃虧啦,受委屈啦,想不通啦,常有的事。同事出言不遜輕慢了你,單位辦事不公傷害了你,領導舉止言談沒給你面子,這都算不得什么,都要豁達以對,淡然處之。倘若整天圍著自己那點兒小九九打轉轉,時時算計自個兒的利害得失,甚至以一己得與失作為好與壞喜與憂的標準,心胸如此狹窄,怎么能成大器?
大氣是一種糊涂。不因貪小利而失大節,保持內心的大原則,看似糊糊,內心亮堂。
大氣是一種忍讓。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屈己尊人,以德報怨,不輕易拿自己的涵養挑戰別人的淺薄。
大氣是一種淡薄。坦坦蕩蕩,身正為范,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金錢名利浮云過,我心自有明月在,心如止水觀日月,目似明鏡看春秋。
大氣是一種從容。心態陽光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穩重沉靜,堅韌不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敢色。
大氣是一種境界。戰勝小我,成熟大我;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制怠戒惰,常思責任;寵辱不驚,戒驕戒躁。
大氣是一種精神人格的淬煉?!按髿狻笔侵溉说臍舛群途駹顟B,它既有性格的因素,更多的則是體現修養、境界等后天可以形成的內容。沒有刻苦修煉、百煉成鋼的意志,就難有大氣;沒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毅力,就難有大氣;沒有雄厚的知識底蘊和高瞻遠矚的目光,就難有大氣;沒有藐視困難、敢打必勝的自信,就難有大氣。
一個大氣的人,不是無原則,無氣節,而是小事不掛懷,世間無大事。胸如大海,只藏真納善,拒絕虛假。懂得忘卻,不計得失,活一種精神氣質,活一種品位境界。
一個大氣的人,不是沒有七情六欲,而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知進退,懂人心,自求多福,寬容是金。不管多么大的不愉快,也能夠做到一笑了之,事過了心隨空,不讓污濁之氣在自己的心里駐足,內心永遠保存新鮮的空氣,一塵不灑,化腐朽為養分,讓它們滋潤自己的心田。
一個大氣的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是長久的浸泡在俗世中,有了一種頓悟,生命得以升華,明白了煩惱愁苦是一世,開忙人樂也一生。愿意分享,不怕付出。舍去半升,終得一斗,退一步海闊天空……
一個大氣的人,不自卑,不倨傲,溫柔敦厚,不失純真。氣定神閑,穩如泰山,深沉如山,透徹如水。能夠透過現象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不固執,不迷失,恬淡自省,俯仰無愧,得一份大自在,大歡喜。
一個大氣的人,愁苦的陰云從來不會飄浮在他的天空,而歡喜的花兒卻會常年盛開在他明亮的心田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贝髿饩褪窍采?,自然常聚幸福,大氣就是活水,滋潤百花盛開。
大氣的人,有著幽蘭的清雅,竹子的氣節,松樹的風格,寒梅的傲骨,大山的渾厚,大海的淵博。
人生一世,草木一種,繼致做事,大氣做人,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境界。有大氣者方能成大器,有大氣者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做人要大氣演講稿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非是“做人”、“做事”兩個方面。辦學校、興教育、做校長,說到底也是“做人”、“做事”。所不同的是,我們還要通過自己的“做人”、“做事”去影響全體師生思考、學會如何更好地“做人”和“做事”。
大氣的事業需要大氣的人來推動
教育是國家、民族進步和人的長遠發展的基石,是一項大氣磅礴的偉大事業。大氣的事業需要大氣的人,尤其是大氣的校長來推動。大氣,乃海納百川之氣,昂揚向上之氣,是一個人內涵豐富的象征,是校長辦學理想、工作才華的具體體現。只有大氣的校長,才有可能成為教育家和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為此,我們必須努力做到“立大志、謀大局、懷大度”。
志向的大與小,決定了視野的寬與狹、目標的高與低。正是因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才有了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正是有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宏偉志向,才有了岳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邁。
鎮江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之路任重道遠,迫切需要校長帶頭立大志,創大業。作為一校之長,不管學校規模如何、處境如何,都要力爭辦出特色,辦出吸引力。為此,要認真研究具體情況,以遠大而又切合實際的目標凝聚人、團結人;要帶頭確立“挑戰現實,追求卓越”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以敢當先鋒的勇氣,以多謀善斷、敏于行動的才氣挑大梁,扛大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大目標、大思路,來思考和謀劃,才能真正做到心無旁騖抓質量,凝神聚氣爭一流。
古人講:“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碑斍埃偨械慕逃蝿菔呛玫?,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正在明顯上升,但依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和問題,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自省和警惕。比如:為什么近年來一些學校會或多或少地存在違規招生的現象一些學校為什么依然有違規收費的情況我以為,其根本原因就是校
長不謀大局。因為對一個校長來說,不發展固然是不謀大局,但那種只顧一校、一部門的利益,而不顧區域教育事業發展的做法,同樣也是不謀大局。
能不能、善不善于謀大局,是一個校長成熟的標志。因此,作為學校發展的領導者和指揮者,校長一定要學會在教育發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學校發展,一定要跳出本位主義的'小圈圈,著眼于師生和整個教育的全面發展來推動學校的發展。只有善于謀大局的校長,才能不斷摒棄急功近利的想法,增長遠見卓識,才能積極實現辦學理念、管理行為和自我心態的不斷超越。
學校不是真空,校園不是世外桃源。校長的工作,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還要和上級領導、社會各界打交道,工作中難免有挫折和失敗,平時受人誤解,遭到批評更是家常便飯。這個時候,關鍵就要看我們以怎樣的心態來對待這些挫折和失敗,以怎樣的胸懷來對待這些誤解和批評。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彼援斝iL,一定要有“宰相腹中能撐船”的度量,學會容人、容事、容非,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對人方面,要堅持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聽得進不同意見,容許身邊的同志犯小錯誤,不僅要善于團結跟自己意見一致的同志,更要善于團結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甚至曾經反對過自己的同志,切實做到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對事方面,要堅持知人善任,善于從挫折和批評中發現問題、反思不足,對正確的主張和決策,再大的阻力也要堅持;而對自己錯誤的主張和決策,再“丟面子”也要改正和完善。在對己方面,要嚴以律己,始終堅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耐得住清貧寂寞,守得住淡泊寧靜,經得住名利考驗,真正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從善如流,寵辱不驚。
用精細的工作促進學校進步
作為一項宏偉的事業,教育發展離不開磅礴的大氣;而作為復雜的科學和藝術,教育的發展則要求我們將這種磅礴大氣轉化為精細的工作和扎實的實踐,一點一滴地促進師生的成長和學校的進步。做人的“大氣”和做事的“精細”是相輔相成的,“大氣”必須體現在“精細”上,沒有“精細”的實踐,任何“大氣”都只能是空懷抱負、望洋興嘆;“精細”必須著眼于“大氣”,沒有“大氣”的修為,任何“精細”都只能是盲人摸象、坐井觀天。具體說,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1句】:形勢把握要精確。優秀的教育管理者在做出決策前,都要清醒認識形勢。
回顧鎮江教育過去的五年里,我們之所以能比江蘇省教育廳的提倡早三年奏響學校規范管理的主旋律,之所以能率先開展“送優質教育資源下鄉”活動,就是因為我們準確預見并捕捉到了教育內涵發展、均衡發展的大趨勢。整個教育如此,一所學校的發展也是如此,只有精確把握形勢,才能切實抓住發展機遇,促進事業健康、快速和可持續發展。就校長而言,一方面要把握所在社區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要求的大勢,另一方面更要善于把握學校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的大勢,切實做到審時度勢,見微知著,有備而戰。因為說到底,“非有識大勢者不能成大事”。
【第2句】:工作決策要精明。教育管理者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作決策。決策科學與否,是管理者綜合素質的反映。為此,校長和其他教育管理者一要把握規律和政策,以確保決策方向的準確性;二要放眼全局,突出重點。要學會扭住學校發展的“牛鼻子”,抓住事業進步的關節點,努力做到“綱舉目張”。在決策問題上,既反對“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又反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切實堅持民主決策,群策群力,努力使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
【第3句】:實踐推進要精彩。精益求精、富有創造的實踐,是校長“做人要大氣,做事要精細”的最好寫照。在創造精彩實踐時,應注重兩個方面:一是實踐過程要細。能否讓自身工作不斷精細化,是一個校長責任心、事業心的真實體現,是堅持“做事要精細”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首先要制定精細的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絕不允許任何人高于制度之上,絕不允許任何事置于制度之外。其次要抓好制度落實的各個環節,著力構建全員、全程、全面管理的新模式,以避免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的管理和領導。同時,還必須反對墨守成規,故步自封,要身體力行地倡導改革創新之風。我以為,創新和做事精細之間并不矛盾,只要是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育人質量全面提高,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改革,我們都要敢于試、敢于闖。二是實踐效果要好。首先是要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從縱向比,要比過去進步幅度更大,發展速度更快;從橫向比,要在激烈的辦學競爭中挺立潮頭,率先發展;從發展內涵上說,要實現教師、學生、學校三位一體的全面發展,使學校真正成為師生和諧的家園,成長的樂園。其次是要促進學校的特色發展,達到各展風采、各領風騷的理想境界。
做人要求真美文
“真”,會意兼形聲字?!墩f文解字》中解釋:“真,仙人變形而登天也。從匕,從目,從乚,八所乘載也。”
“真”的本義為美食美味,是“山珍海味”之“珍”的本字,后引申為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就是真人?!罢妗庇杀玖x引申指客觀存在的、真實的,與“假”相對。
“真”還指誠實、本性、清楚等?!罢嫔泼馈笔侨祟惿鐣餐蛲臇|西,與“真”相關的詞和成語大多是贊美的。真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追求,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真”是人們的一種追求和信仰。“真”字隸變后楷書寫作“眞”,由“匕”“目”“八”組成,可理解為修心之道,首重修身養德,次及耳目;耳目為求真之階梯,人修煉之后,依賴一定的工具升天為仙。因此,道家把修煉有成的人叫真人。“真人”是道士的稱號,道教的修煉為“修真”,道教之地為“真境”。在民間,人們崇拜“真人”,因此建了許多道觀。
從這一點來看,“真”是人們的向往,并已成為一種信仰。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边@個求索就是對真的追求和向往。教育家陶行知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薄罢妗笔菍陀^事實的尊重,是人最基本的品德。“真”字有“目”,就是說要親眼目睹,不能道聽途說。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夸大,也不縮小,更不能無中生有。真實、真相是最有力量和最值得信賴的,也是最優良的品質。
“真”是對真理的追求。簡體“真”可視作從十,從目,“十”“目”是深入地觀察研究,去偽存真,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及其規律。古往今來,有的人為追求真理,獲得了成功,但也有的人獻出了生命。其實,堅持真理,講真話,需要有一個清明、公正的社會環境和氛圍。
清朝末年,譚嗣同為了追求民主開化,他不畏封建勢力的迫害,始終都堅持著自己的追求。維新變法失敗后,在被捕的前一天,他的朋友仍勸他暫時到日本躲避一下。然而譚嗣同說:“世界各國的變革,沒有不經流血犧牲而成功的,現在中國還沒聽說因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這就是中國不昌盛的`原因。要有人流血犧牲的話,請從我譚嗣同做起。”最后,譚嗣同正是由于這種執著的精神而受清政府的迫害,被殺于北京菜市口。
“真”是一種剛直不阿的風骨?!罢妗弊稚喜繛椤爸薄?,下部為“人”,意思是說要做一個“直人”。做一個“直人”,源于光明磊落的胸懷和剛直不屈的風骨。我們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做“直人”,這是一個人的優點,但是有時也要講技巧,看場合。一個人直是優點,太直卻可能成為缺點。例如有的時候,發表不同的意見,如果可以婉轉地說,能夠巧妙地說,或許效果會更好?;蛘哂械臅r候,有些話不方便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而在私人場合說會更好。也就是說,做“直人”,也要學會自我保護,也要講場合、講技巧。
武則天晚年時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便詢問宰相的意見。狄仁杰說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李唐,若立太子,非廬陵王不可?!蔽鋭t天聽后大怒。后來,狄仁杰又向武則天進言:“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就危險了。何況陛下您覺得姑侄與母子哪個更親?您立廬陵王,那千秋萬歲后可以配享宗廟;若立武三思,臣從未聽說過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蔽鋭t天這才醒悟,當天便派人接回廬陵王李顯。當時,吉項、李昭德多次請求允許太子回宮,武則天都不答應。只有狄仁杰剛正不阿又懂得變通,以母子天性為說辭,才說服武則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