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成長的一句名言
“任何高尚的人,都是謙虛的人,而謙虛的人往往把榮譽視為糞土,總是扎扎實實地不斷進取。一個朋友到居里夫人家做客,看到她的孩子在玩金質獎章,忙問:‘這獎章是你極大的榮譽,你怎么把它當玩具?’居里夫人笑了笑:‘我是想讓孩子明白,過去的榮譽不值一提,不能永遠守著它!’”
在12歲生日那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關于居里夫人的故事,還送了一句名言:昨天的太陽,照不到今天的樹葉!它用含蓄的語言告訴我:面對昨日的成就,如果你一直陶醉在其中,樂哉,悠哉,今日的成功必會與你失之交臂。只有孜孜以求,今日才會輝煌,才會美好。
此話一點兒也不假,因為我有親身體會。
故事一
我喜歡畫畫,有一次在少年宮畫畫,老師大大表揚了我的寫生,回去后,我忘乎所以,腦子里盡是老師表揚我的心情,盡是同學們羨慕的神情,下次的幸運星還會落在我手上的`幻想。哪知——第二次,我的畫作為了反面例子,在優秀作品的對比下,我的畫顯得更加丑陋。那時我才覺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真理。上一次我滿載而歸,這一次我空手而回。我嘗到了今日驕傲的苦頭!
故事二
自從“畫畫事件”以后,我變得謹慎了。一次作文,我得了88的高分,心里真是樂開了花。但“畫畫事件”的教訓仍在我心頭盤旋,老鷹似的揪著我的心。我不敢到處宣揚,暗自鼓勁:陽光每一天的第一個吻,是先落在勤奮者的臉頰上的。別忘了,昨天的陽光,照不到今天的樹葉!第二次,我使出渾身解數來寫作文,果然,仍是高分。我沒有陶醉在昨日的成功中,才獲得了今日的成功!
伴我成長的作文
成長,指長大、長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擺脫稚嫩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斷變得成熟的一個變化過程。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伴我成長的作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伴我成長的作文(一)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躲在角落里獨自傷心哭泣時,是誰在一旁支持你,安慰你?是你的朋友。當我失意時,友情就是我的支柱。
考試可能是每個學生所不喜歡的,當然我以前不太喜歡考試,但是自從那件事以后,我開始喜歡考試。我也發生過令我一擊即沉的事,請你聽我娓娓道來。
數學向來是我的薄弱課程,每次考試雖說不會不及格,但也不是很好。有一次,由于我考試前沒有好好復習,竟考了七十多分,看著那鮮紅的分數,我的眼淚忍不住從眼眶里流出來。下課了,我的臉上掛滿了晶瑩的淚珠。坐在我旁邊的是我的朋友。她安慰我,鼓勵我,使我堅強的走下去……
友情是我的踏腳石;是我在黑夜里的燈光;是我在失意時高大的支柱;是我孤獨寂寞時最佳的傾訴者;是我在求知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友情伴你我成長,你我的成長離不開你啊!
伴我成長的作文(二)
人人都向往李白的生活,“人生得意須盡歡”,這是真理,一點都不假,我們應該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人活一世,快樂地生活也是一世,痛苦地生活也是一世,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有人問我快樂的方法是什么?其實很簡單,我的快樂就是讀書,其實人的一生就像一首詩,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有人會以他的失敗而選擇放棄快樂的生活,其實成功與失敗都是一種結果,成功了,收獲鮮花與掌聲;失敗了,一段經驗幾多教訓,然后從頭再來,這樣想,快樂將伴我成長。
當我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會有濃郁芬芳伴我左右,“腹有詩書氣自華”。久而久之,便從語言、文字乃至舉手投足中發生巨大的變化。正所謂“吐氣如蘭也”。
快樂伴我成長,我在成長的歲月一直有一個人心路歷程在伴隨著我,這里面記錄的都是一些讓人歡樂的事情,因而當我在煩心時,同樣也可以笑得燦爛。
媽媽告訴我,說:“人,不應該以錢為本,應以快樂為本”,是啊,錢是身外之物,我們的快樂同時也是無價之寶。
樂觀的人發明了潛水艇,悲觀的.人發明了救生圈,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你會要哪一種呢?人們當然會不約而同地選擇樂觀生活。
快樂是一種財富,上帝給予我們嘴,并不是讓我們埋怨,而是讓我們歡笑。我們擁有這樣好的條件,當然要好好利用,不能讓它白白地浪費掉啊!
快樂讓我們擁有了對未來生活的向往,燃燒起了我們的斗志。讓我們揚帆起航,沖得一片詩情到碧霄!
快樂讓我成長在擁有款款詩意的金黃麥田。快樂將伴我走向星光大道!
伴我成長的作文(三)
我一直都生活在書的海洋里,我是從一本本書中得到了知識;我是從字里行間的字中了解了大自然;我是踏著一本本書的階梯走向了未來。
我在幼年時,是沉浸在四大名著中的一株幼苗。通過《西游記》我知道了正直一定會打敗邪惡;《紅樓夢》讓我多方面了解了這個社會;在《水滸傳》中,我曾一次次被那些英雄好漢的百折不撓所感動,而且從中我也更加知道了孝敬父母是一個兒女的職責;《三國演義》更是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劉備的才智過人、韓信的領兵打仗之才能……
在這些書的灌溉下,我這株幼苗漸漸長大、長粗、長高,這也激發了我對書本的向往。
我漸漸接觸了《古詩詞》、《名人名言》、《十萬個為什么》、《百科全書》、《窗邊的小豆豆》、《童年·大學》等各類書籍……在陽臺上,我曾讀著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唐詩宋詞,在清新宜人的草坪上,我默看著《青銅葵花》,我發自內心地感嘆:世界上還有書這樣一個收藏天地精華的寶典。我手上捧著書,我似乎就有無窮的力量;翻開書,我似乎就沉迷于書的世界;細細品讀,你會感覺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是書賦予了我力量,是它讓我懂得了世間的道理。在這條鋪滿了書的路上,我拾起一本本書,一路歡聲笑語,走向美好的未來!
關于書香伴我成長的美文
書香伴我成長_1400字
寒假里,讀了《簡愛》一書,頗有感想!書里主要寫了女主人公簡。愛從小是個孤兒,寄養在舅母家里。由于她沒有財產、沒有地位,自幼就受到虐待和歧視。也因此,簡。愛從小就養成了反抗不合理社會習俗的堅強個性。之后,她進入了羅沃德學校學習。畢業后,簡。愛來到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她的自尊、自愛和自信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在與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相處的過程中,兩人都被對方的氣質所吸引,他們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磨難,最終走到了一起。
讀完此書,我被簡愛那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那豐富、明確、堅定的追求女性在社會上的獨立和尊嚴的個性所震撼,我也為海倫的智慧、愛心、真誠所感動。是的,雖然她在人世間的生命是短暫的,可她的一生卻綻放出流星般的光芒。我還為羅切斯特先生的熱情奔放、敢作敢為、敢愛敢恨、有同情心而感到敬佩。我憎恨里德太太,她對窮人的痛恨是簡·愛以及讀者都難以忘記的,她作為簡·愛的舅母,狠心地將年僅十歲的簡·愛送進孤兒所,并一心盼望她在瘟疫中死掉!
《簡愛》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灰姑娘”的奮斗史,簡·愛堅強地面對困難,挫折,她還追求男女間的平等,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平等。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
《簡愛》教會了我們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她也同樣教會了我們要平等對待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各式各樣的人,她還教會了我們要在生活中自強自立……是的,我有時侯還不能夠平等待人;還不能夠面對各種挫折;還不能夠在學習、生活上完全自立。
記得有一次,我數學題目做不出來,我也沒有認真地思考一下,就讓爸爸幫忙,但爸爸說他沒有空,叫我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可我卻偷懶,吵著讓父親教我。爸爸就讓我反復看書上的例題,讓我真正看懂了,再讓我做作業題,我一下子全懂了!我終于明白了,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信心、要敢于面對困難、學會自力更生。
我反復讀了好幾遍《簡愛》,也流了好多的眼淚,是同情、感動的眼淚,也樹立了奮發進取、自強自立的信念。漫漫人生路上,《簡愛》是我的精神財富,將鼓勵我不斷前進。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小說,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并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
一縷書香伴我成長_2000字
書,是人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它可以使無知的人,變的有知;使有知的人,變得才華橫溢。
勤奮讀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世代代的人們都對書有著濃厚的感情。我從出生開始,就與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書中的滋味多種多樣,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這一份份滋味令,我在書的世界流連忘返。在我記憶的最深處,一本書始終令我揮之不去,那就是——《安徒生童話》。每當我拿起它時腦海中便會出現:可憐的賣火柴小女孩的叫賣聲,拇指姑娘向往光明的自由的眼神,海的女兒勇敢地走向大海,化為水中的泡沫,艾麗莎兄妹間的親情……安徒生童話里的`人物都有勇敢、勤勞、堅強的毅力,還有犧牲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決心。他教會了我面對世事無常的生活要像安徒生童話里的人物一樣,微笑著面對。
上小學了,我愛上了小說。在一次巧合中,我讀了一本名叫《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書,書中講了兩個小矮人和兩只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并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化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夠盡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我們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須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從另一方面來說,“奶酪”是一種通過艱辛努力而獲得的優越狀態。“奶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對于常常向往著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輕狂和喜悅,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奶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變化是永恒的。盡管還有如同嗅嗅一般因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奶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該如何面對?卡奈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奶酪”而向往,那只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的無奈和一廂情愿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脫安逸,超越恐懼,恃機而動,尋找新的“奶酪”。生活并不會遵從某個人的愿望,改變隨時會降臨,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奶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奶酪”總是存在于某個地方。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如鳥兒沒有翅膀。所以書籍是我們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唯一不會腐朽的東西。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蟲”,對家里最感興趣的就非爸爸那黃褐色的大書柜莫屬。書柜里裝了很多書,我拿不著,就踩著椅子拿。不料,書沒拿到,反而摔了一個大跟頭。從那以后,爸爸不準我一人拿書,只能叫大人幫著拿。時鐘三兄弟整天你追我趕的,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轉眼間,我上六年級了,可是我跟書之間的感情卻歷歷在目。
我的讀書故事之——喜
一年級的時候,我天天都讀爸爸書柜里的書,直到我把書都差不多讀完了,爸爸就帶我去了書城。那次,我和爸爸買了很多很多的書,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屋頂上的小孩》、《城南舊事》等等,各種各樣的書籍應有盡有,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整天都把書捧在手心里,愛不釋手。我上哪兒都帶著書,逛街、旅游,甚至睡覺都要把書放在枕頭底下。沒過幾周,爸爸就會帶我去一次書城。每次去書城,我都會去汲取書的“營養”。書,可以提高我的寫作能力、豐富我的想象力和獲取一些課外的知識。
我的讀書故事之——怒
一天,我全神貫注地在課桌上看書,一位同學向我借書,我毫不猶豫地把我那本《城南舊事》借給了她。幾天后,我來取書,卻看到那本書已經損壞了。書上的一層薄膜被撕了一半,書中的頁數已經不完整了。當時我看到這一幕時,氣極了。真想把那位同學的書也撕了。那位同學看到我很生氣,就對我說:“對不起,我會幫你補好的。”聽到這話雖然還是很憤怒,但是還是覺得她說了應該能做到。于是讓她把書帶回家去補好。后來,她真的把書補好還給了我,雖然書上有些粘補的痕跡。
我的讀書故事之——哀
偶然有一天,我在書店的書架上發現了一本《藍色的海豚島》,一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就被吸引住了。我不假思索的掏出了三個月的零用錢買下了它,我走到了公園的石凳上津津有味的看著。看著看著,肚子自己叫喚起來了。不過高爾基說過:“書中自有面包在”,我立刻感受到書中的知識填充了饑餓的肚子。我把書里的營養當作午餐,這比真正的午餐更有“味道”。漸漸到了下午,到了該回家的時間,正準備回家,忽然看見一位老人沒站穩,上前扶了她一下,然后就回家了,直到回到家里了才發現書還放在石凳上,等回到原處的時候,書早已不見了蹤影。我為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而感到哀傷。
我的讀書故事之——樂
我從開始認字時,就開始拿書玩。后來認識很多字的時候,就開始看書。我讀書的時候速度很快,爸爸就對我說:“不用那么著急,要細細品位書中的知識,會對你受益匪淺的。”后來,爸爸給我講了毛主席“三溫四復”式的閱讀方式和“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的習慣,在書上重要的地方畫上符號。還買了一個小本子要我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和寫閱讀心得。
多讀書,品位的不僅僅是清新、熱烈和浪漫,更有一份哲理。就如同坐落著的山,是永恒的哲理。讀書,如同爬山,“登的愈高,望的愈遠。”當書里的理性,擦亮了眸子,便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目光就會穿越世俗的塵埃上升為一種高度、一種品位、一種灑脫、一種超俗。當執筆時,那種最遠古、最單純、最接近自然的思想會不斷涌出,沒有塵囂的嘈雜!
音樂伴我成長的作文
導語: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少不了音樂的陪伴,它是心靈上的雞湯,茁長了我們發成長,音樂也是我們的朋友。
第一篇:音樂伴我行
正如冼星海所說,音樂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思維的聲音,是一種智慧的啟示。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小時侯,我就十分喜歡音樂,睡覺前,躺在媽媽的懷里,媽媽哼起小曲:“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聽著媽媽柔和甜美的歌聲,我慢慢地,慢慢地,我便進入了夢的王國,與音符為伴,樂器為友,勁歌歡舞……
漸漸地,在媽媽的小曲中,我長大了。充滿童真的我依然迷戀音樂,我喜歡跳躍的音符,喜歡那婉轉的歌聲。于是,媽媽把我送到老師那學小提琴。那時的我簡直成了小麻雀,活蹦亂跳,歡呼雀躍。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先學會聽音樂。那高山流水般的音樂,令人心靈搖蕩,仿佛置身于幽靜的林子里、淙淙的溪水旁樂,閉上眼睛,細細品味,人似飄飄欲仙,讓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稱贊音樂的奇妙。
于是,不由自主地,我愛上了音樂。音樂,它讓我被煙草污青的肺葉呼吸到草原中流淌的清新空氣;它使我被喧囂震聾的耳朵聽到草原上的聲聲嘆息;讓我被世俗煙塵迷蒙的眼睛看到花朵上顫顫的微笑;令我污垢蒙昧的心靈感受到牛羊群嚼草的聲音。音樂,它,讓我們忘記了自己血肉,自己的的蝸居,自己的親友,去神游八荒,逐日奔月,去伴著月色清亮的靈竅……悠閑時,聽上一曲音樂,我感到了自己處在百花之中,小鳥在枝頭伴隨著我,小蟲在草間拉起了大提琴,蜜蜂也來湊熱鬧,百獸百草組成了大自然的美妙的樂章;傷心時,樵夫的山歌,船夫的號子,都是生活的佛聲,這些環繞在我們身邊昂揚的聲音,永遠是一種奮斗的鞭策,在開悟我們消沉的心靈,在樂曲的旋律不知不覺地讓我忘記了自己,于是大自然的一切風含情,水含笑,一切又都成了我的朋友。音樂它讓我體驗到了幸福的味道。
乘著時光的快車,現在,我進入了初中。酷愛音樂的我對音樂又有了新的感觸。當窗外飛起鵝毛大雪時,我覺得它是音樂的腳步,讓人細細品味如詩如畫和似水年華;當爬山時,看到那潺潺的'山泉流淌著,我覺得它是一種音樂嗎?它讓我感悟到時間的寶貴,要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發奮圖強;當洗菜時,那自來水的“嘩嘩”聲,我覺得它也是一種美妙的天籟之音,就是路邊馬路上,汽車那“嘟嘟”的喇叭聲,我覺得它也是鏗鏘有力、催人奮進的號角……
古人曾經說過:“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啊!優美動聽的音樂,感謝你伴我度過金色的童年,我還要在你迷人的旋律中,更有詩意地成長!
第二篇:音樂,我的朋友
在我成長過程中,歌兒總是伴著我。在我煩惱時,它會使我開心;在我憂郁時,它會使我快樂;在我煩躁時,它會使我靜下心來,靜靜享受它帶給我的聽覺盛宴。
小時候常在我耳邊回響的歌是:“門前大橋下,游來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每當我放著光碟,聽到這樣聲音的時候,總會放下手中的一切,隨著旋律搖頭晃腦,嘴里時不時的跟唱兩句,別提有多開心了!
童年時在我耳邊的是大自然傳遞的音樂。那時的我,很喜歡奶奶家屋后的小山,喜歡山腳下那一片油燦燦、金亮亮的油菜花。風兒從油菜花上拂過,我欣賞著花的海洋里掀起的漣漪,同時聆聽著風兒在花枝上演奏的輕音樂,還有隨風而起的身邊小白楊樹葉的鼓掌聲。在我面前“雄赳赳、氣昂昂”卻怎樣也抓不住的小野雞“咕咕”的叫著,仿佛就是在給這風與花的合奏配鼓點。靜靜躺在草地上,你會感覺蟬兒在風中領唱。再仔細傾聽,你會聽見:花開的聲音、葉落的聲音、云兒漫步的聲音……這是大自然創作的音樂。
再大一些,陪伴我成長的就是手風琴了。我很感謝父母給我找了這樣一個好伙伴。當他們把我帶到琴房櫥窗前時,一個黑色的“大家伙”吸引了我。很難想象,那樣一個嚴肅而又莊重的東西,怎么就能詮釋我所喜愛的聲音?一種好奇驅使著我,決定進去一探究竟。我看著老師背上它,左手打起了好聽的節奏,右手則隨著節奏開開合合。我眼前的它,不見了剛剛的嚴肅莊重,嫣然變幻成了一個在五線譜上舞動的精靈,簡直妙不可言!就在這一瞬間,我愛上了這個讓我又好奇又驚喜的“箱子”。我特想知道風箱里面是什么、鍵盤里面是什么、貝斯里面又是什么?為了探索,我走上了發展音樂主義的道路。
現在的我喜歡的是流行樂、搖滾風。那些東西,會讓我放松緊繃著的神經。雖然我的初三生活乏味、枯燥,像一曲沉重而又緩慢的C大調,但我堅信未來的道路總是光明的。因為歌中常說:“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怎能見彩虹?”“沒有付出,何談回報?”。這些一直鼓勵著我,也在告訴我:不到最后,豈能輕言放棄?
我總感到我是快樂的,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找到了自己的知己,找到了緩解壓力的開心果。是音樂滋潤著我的心田,是音樂陪伴著我一直成長。我只能說:“音樂,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第三篇:音樂的魅力
我喜歡音樂,喜歡彈鋼琴,那淳淳的音樂,讓我陶醉不已。音樂的魅力,讓我認識了它—-鋼琴.
在我五歲的時候,媽媽把我送去了學習鋼琴,我的啟蒙老師十分和藹可親,就在那每天的一小時里,在老師的細心了教導下,我的技術在一天天地進步著.
一個周末,我坐在了鋼琴前面,把昨天老師教的樂曲慢慢地、仔細地彈了一遍,“攔路虎”把優美的樂曲阻斷了—一個特別難彈的音調,我仔細地看了看,哦!我再次輕捷地跳動我的手指,誰知,那個可惡的音調再次切斷了我前進的路,我重復彈了好幾遍,也仍記不住怎么彈。一絲燦爛的陽光從窗口射入,但我覺得她不在燦爛;小鳥在歡快地歌唱,但已不在歡暢,一絲絲厭煩涌上心頭,心里除了無奈,還是無奈。怎么辦呢?我干脆合上了琴。
我慢慢地走回書房,一張“優秀學員”證書高高地掛在柜子上,上面凝結了老師多少辛勤與我的多少汗水啊!身為優秀的小鋼琴手,我為我自己剛才的行為而感到后悔、內疚,我扣心自問,我難道不應該堅持下去嗎?
于是,我找到了鋼琴老師,她很耐心地為我演奏了一遍,我頓時像一個寒冷的人找到了陽光,就如“久旱逢甘露”,此時的陽光是多么的燦爛;此時的鳥聲是多么的動聽。我笑了,甜甜地笑了,發自內心地笑了。我體會到了音樂帶給我的喜悅,同時也告訴我—-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費!
鋼琴讓我收獲了快樂,也讓我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我多次獲得比賽的獎項及我優秀通過了中央音樂學院業余二級的考核。
音樂---能陶冶心靈。我愛藝術,我愛音樂,更愛那鋼琴!音樂伴我成長!
上一篇:關于變化的名言警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