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的名言名句
【第1句】:文學面對的是社會現實和自己的一顆心,是這二者。不然就會哼哼唧唧,為風頭、為賣而寫。
【第2句】:文學寫作無非是這樣:用文字組成意趣,它一句話的巧妙,思想的深邃,著一字而牽連大局——這一切都得慢慢想才行,要一直想好了,再記下來。這個過程太快了不行。速度快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催促和破壞思想了。
【第3句】:第一流的作品,從來都是來自于作家的靈魂深處,是一個作家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文學從來都是和生命、和靈魂里的深愛絲絲相連的,只有心懷責任,體恤弱小,才會有寫不完的牽掛,產生源源不斷的感人的文字,才算是一個作家。也只有這樣寫出的作品,才會讓人尊敬和迷戀。
【第4句】:凡是好的作品,它必然要有一個大的前提,就是要“有益于世道人心”,就是說要讓人向善,而不是向惡。
【第5句】:"文學夢"不要簡單的和經濟指標聯系在一起。
【第6句】:現代社會的物質化、功利化,(使得)感動是沒有用的,審美是沒有用的。一切都要快速變現。無孔不入的腐蝕、解構著文學藝術。
【第7句】:偉大的魯迅今天成為了“兒童不宜”的作家,實在到了好好反思的時候了。
【第8句】:一個民族文學的衰敗,不是文學本身的.衰敗,是一個民族生存狀態的衰敗。
【第9句】:任何都無法憑個人的努力放慢生活的腳步。
【第10句】:崇洋媚外是一種劣根性。
【第11句】:優秀的作家必須是有個性的。
【第12句】:作家,盡量理解和靠近詩和詩意,是重要的事情。離開了這種理解,很可能一直徘徊在文學大門之外。
【第13句】:文學的關懷力,文學的表達,和新聞寫作大有不同,甚至有本質區別。文學不是再現生活,也不是“高于生活”,壓根就是作家心靈的個性產物。
【第14句】:文學邊緣化的呼聲那么高,可是文學怎么會邊緣化?現在它邊緣了,那它何時又中心過呢?文學進入心靈,它的位置沒有變化,將來也不會。
【第15句】:不應該把懂英文當成重要的文學條件。對作家來說,心靈僅僅連接的只是一種地域語言。文學是心靈的問題。掌握了強勢的語言,不等于自己的文學就強了。懂了外語,還要看對作品的感受能力如何,對文學的敏感度如何,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第16句】:真正優秀的作家,不會站在平庸的開闊的地面,而只能站在一條非常狹窄的地帶,這個地帶容納的人是很少的。
【第17句】:許多書不感人,是因為作者失去了感情。作家最要緊的是誠懇,要質樸。作家的嗓子比不上播音員,思辨比不上哲學家,漂亮比不上明星,作家只有一份質樸的感情。
【第18句】:一個作家文字的漂亮與老到,并不是最難的,也不是最重要的。一旦文字間出現了疲憊,作家這個職業就有些危險了。
【第19句】:通俗的娛樂,只是休閑之物,不必放在課本里作為語言和藝術的范本供人學習。但雅文學是高度的藝術和思想,讀者必須懷著學習和研究的態度才能進入。但進入之后,它帶給人心靈的震撼,還有愉悅,卻會比一般的娛樂品強上十倍。
【第20句】:也許有人認為有錢就有幸福,但是很多人卻因此格外地不幸福。錢也可以用來鼓勵壞的事情。壞人有一塊錢,可能沒有力量去做壞事,但是有了1000萬呢?壞人越有錢,做壞事的能力就越大。
【第21句】:我在寫作的時候,總有另外一個“我”,在高處、在遙遠的地方注視我,我就為了讓另一個“我”的滿意,而努力工作。
【第22句】:只有個人的才是大眾的,因為大眾想看的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倘若是和大眾一樣的,他們為什么要讀你的書呢?
【第23句】:作家要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敏感和投入,這是創作的根本動力。
【第24句】: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被統統關在經典之外,這是非常可怕的。
【第25句】:"文學夢"不要簡單的和經濟指標聯系在一起。如果把夢想簡化為產量、傳播范圍、影響,那這個夢只能是一個"惡夢"。
【第26句】:如果一個作家有過多的理性,讓理性傷害了詩性,那理性也是二流的。
【第27句】:一種美好的語言,絲絲入扣的語言,對大多數非職業寫作者來說,幾乎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語言的關頭難乎其難,這不僅需要天賦,也的確需要漫長的訓練。
【第28句】:讀文學作品,一般而言關注的重點不是它的情節,而是細節;不是中心思想之類,而是它的意境;不是快速掠過文案,而是咀嚼語言之妙;不是抓住和記住消息,而是長久地享用它的趣味。
【第29句】:詩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
【第30句】:作家最要緊的是要誠懇,要質樸。作家嗓子比不上播音員,思辯比不上哲學家,漂亮比不上影星,作家只有一份質樸的感情。
【第31句】:作為一個作家,手無寸鐵,只有一支筆,那么他就要用這支筆表達自己,展現他一生的使命。
【第32句】: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即使面對僅有的三個聽眾也要傾注滿腔熱血。
【第33句】:文學到了最后,就像時代列車上的一件行李,隨時都可能被扔下來。實際上文學是遠遠大于這輛車的。
【第34句】:文學一路走過來,變得越來越吵的同時也變得更加向內轉,而不是向外擴展。人的心理空間慢慢在增大,但外部世界正在逐步壓縮。
【第35句】:文學寫作離開這種孤獨、寂寞、獨自徘徊、危機感,甚至是非常尷尬苦澀的個人環境,不可能出現卓異的、與眾不同的神秘的思維。
【第36句】:網絡時代是一把雙刃劍,兩面都割,不能簡單化地貶損網絡時代,說得一無是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對創作造成的一些傷害是不可逆轉的。
【第37句】:每個時代都有自己閱讀的潮流,不該簡單地批評、批判,但任何東西一旦形成潮流就值得警覺。我的經驗是,閱讀不要從眾。迅速跟眾人達成共識的作品,很可能是平庸的。
【第38句】:散文不是虛構品,它有話直說。一個作家如果連基本的質樸、勇氣、天真和坦誠都沒有,他可能到不了最高境界。
【第39句】:文學中的一些共同元素,如普世價值、具有思想和文學含量的東西等,它們會被不同民族甚至不同時代的人普遍接納和容易理解。
【第40句】:就如同一個人迎著寒冷的北風向前趕路,半路上有一杯酒,喝了會溫暖自己,但沒有這杯酒仍會不停頓地往前趕。喝了這杯酒固然好,但不能醉,不能把獲獎當作最高標準,這只是個小小的慶祝宴,是文學本身之外的事。評獎活動更像是一次節日,當然,能以此引起普通人的關注也是有意義的。
【第41句】:倘若一個民族走到了一個小時代,沒有信仰,沒有宗教,什么都不認,只認一個錢字,那么這樣的時代也就很可怕了。
張煒的故事
獲得中國僑界“創新人才”獎得主的張煒,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張煒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當“淡定”遇上“抉擇”
“云淡風輕”,這是張煒給人的第一印象。她話不多,當你恨不得想傾聽她的所有故事時,她卻淺淺一笑:“我也沒什么特別的故事,就是每天在堅持自己的事情吧。”但如果你認為她只是個溫柔如水的女子,那就錯了。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她會朝著目標一直走,用她自己的話就是“愛鉆牛角尖”。
她的第一個選擇,是從“頂著光環”的臨床轉向了“比較冷門”的藥理。“我發現很多病人出院時只是有好轉,并沒有完全治愈,所以想從源頭上去尋找方法。”
一頭扎進藥理界,得到了美國知名教授的青睞,前往耶魯學習工作8年,這是一條足以令所有人艷羨的“陽光大道”了吧?但她卻做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另一個抉擇——接受了母校河北醫科大學的邀請,回國發展。
“我有自己的理想。美國條件很好,但是工作需要跟著老板走,想做自己的事太難了。”張煒一直向往中醫,想傳承古老的精粹,結合進自己的研究中。
只有丈夫知道看似文弱的她內心有多堅定,陪她一起回了國。她加入了心儀的中西醫結合學院,帶了課題組。如今,看著親手組建起來的實驗室,張煒才真切地感受到“回到了家”。
“高冷”界的'有心人
“對于‘谷氨酸受體’,我已經研究了十幾年,但還是不斷地有新發現出來。它太神奇了,沒有它就不會有人類。”談到自己的領域,她眼睛里流露出難以掩飾的開心,話也多了起來。
這是個在外行人看來實在“高冷”的領域,她卻樂在其中。
“我喜歡較真,在做不出來東西的時候,總會一直問為什么,一定要弄出個所以然。”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張煒在自己的領域里成長得很快。
美國導師也因為她在讀博期間就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我喜歡這樣勤奮的人。”每每想到導師這句短短的贊美,張煒內心就會多一份動力。
翻過了很多獎項的高峰,張煒的日子卻一如從前,看文獻、查資料、做實驗。她每天都跟著時間的腳步工作著,“滴答,滴答”,日子慢慢的,腳印深深的。
清晨四五點鐘,天還只是蒙蒙亮,張煒就已經坐在書桌前翻起了資料,這時候是她最好的狀態。晚上照顧孩子睡著后,她也會再看會兒文獻,才能安然入眠。“工作讓我很快樂,偶爾全家也會一起去爬山,去戶外,這樣的生活我很知足。”
做基礎也有“春天”
“我們就是為臨床大夫服務的。”張煒一字一頓,話語樸實而謙遜。
只是談到這里,她還是略顯無奈。“在國外,‘腦研究計劃’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我國的基礎性研究還是欠缺些。”或許人們的成見在于,基礎科學有點枯燥,更有人說它沒有應用科學“吃香”。
有些人會問張煒這樣的問題,“當你日復一日地埋頭做實驗,還不會被人知曉時,會不會覺得不值?”
面對很多人的關心或是質疑,張煒都只是抿嘴一笑,“我相信我們做基礎的也會有綻放光彩的時候,或許我得獎就是一個證明。”
她還是靜靜地堅守在自己的位子上,在心里描繪著屬于自己領域的未來世界。“我也有小‘跨界’,這是我們以后發展的方向。”張煒會將感興趣的數學、計算機等學科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希望把基礎的路子做得更寬。
“好好做研究,好好帶學生。”成就只是過往,她的目光只盯在前方。
做基礎也有“春天”,只是這里需要的正是張煒一般平和而執著的人。她詮釋了這樣一句話:無論世間他物如何變幻,只要走好腳下的路,成功便會不期而至。
張煒《聲音》的閱讀答案
聲音
張煒
蘆青河口那圍遭兒樹多。大片大片的樹林子,里面橫一條小路,豎一條小路,非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邊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姑娘:沒事兒,千萬不要往林子深處走!
可二蘭子倒蠻不在乎。她常鉆到林子深處割牛草。家里人阻攔她,她就說:“不怕,不怕,我到年都十九了!”媽媽臉一沉:“十九了更不好!”二蘭子把一截草繩兒往腰上一扎,提起鐮刀說:“我去!我去!我偏去嘛……”
她這句話里帶著怨氣。家里養個老牛,肚子比碾砣還大,地上放捆嫩草葉兒,它伸出舌頭抿幾下就光了。大弟弟忙著復習考大學,小弟弟要進重點班,惟獨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還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割就割吧,她沒上幾天學,管“大”念“太”,常常忽略中間那“一點兒”,還不得割牛草嗎?可近處的青草全被人割光了,不進林子深處行嗎?誰愿跑路怎么的!她覺得媽媽太不體諒人。
好在二蘭子還從沒有迷過路。
早晨,還是很早的時候就進林子了。一路上,也不知踢散了多少露珠兒。太陽升起來了,光芒透過樹隙,像一把長長的劍。小鳥兒就像不閑嘴兒的.小姑娘,吵死人了!還是老野雞性子緩——多長的時間才叫一聲“喀喀嗒”呀!二蘭子總是這樣: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一進了這林子就變得高興了。大樹林子綠蒙蒙的,多寬敞啊,她很想揚起脖兒喊一句,聽聽自己在這樹林子里的聲音。她知道,樹林子能把聲音傳出老遠、拖得老長,樹林子真好哩!可她憋住了,她要趕去割草呢。她只瞅著腳下的草葉兒,急急地走。
她走著,地上的草葉兒嫩極了,一簇一簇,頂著露珠兒,閃著亮兒,二蘭子還不割嗎?不割!不割!她繼續往前走著…….地上的草葉兒墨綠墨綠,又深又密,簡直連成片兒了,二蘭子還不割嗎?不割!不割!她還是往前走……又穿過幾排楊樹,跨進了雜樹林子??窗桑@里的草葉兒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嶄新嶄新的.葉片兒寬板板,長溜溜,就像初夏的麥苗兒。那草棵里面還有花哩,紅一朵,黃一朵,二蘭子先揀一朵大的插在頭上,然后才解了繩兒,舉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鐮刀……小鳥兒在頭頂“喳喳”地叫了幾聲,清甜的空氣直往鼻孔里撲,二蘭子高興極了!她盯著那鐮刀刃兒,鐮刀刃兒锃亮锃亮,反射著陽光,耀得她瞇起了眼。四周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她臉兒紅紅的,四面兒瞧瞧,心里一熱,不知怎么脫口喊了一聲:"大刀睞,小刀睞--"呀,滿林子都喊喲!二蘭子聽到自己那聲音了,聽那尾音兒,在林子里還引起了一陣“啦沙沙沙……”的震動。二蘭子恣得閉上了眼睛,一溜睫毛顯得格外長、格外密。她大仰著臉兒,眼也不睜,嘻嘻笑著又喊一遍?!按蟮恫A--小刀睞!”她喊完了,大氣兒也不出,只用心聽著那尾音兒。
這回的尾音拖得特別的長。奇怪的是,它好像飛到了老遠的地方,又從那兒折回來。聲音已經變了。二蘭子聽著愣住了!
她一個字一個字地分辨著:是哪個小伙子在老遠的地方接著喊哩!聽聽,他還在喊哩——
“大姑娘睞……小姑娘睞……”
二蘭子趕緊藏到了一叢灌木后邊。當她聽出那聲音是從遠遠的河西岸傳過來的,才從灌木叢里走出來。不過她一顆心還在"怦怦"跳著,膽怯地向著河西岸望去——一團綠色又一團綠色,葦行、灌木,遮得嚴嚴實實,哪里看得見?。〔贿^這聲音卻是蠻嫩氣,聽那調兒,還是喊的普遍話。二蘭子小聲罵一句“該死的”,就彎下身子割草了。
這天,她只默默地割草,連大聲“哼”一句也不敢,生怕河西岸聽見似的。割成了一大捆兒,她就無聲地扛起來,踏著那林中小路兒回家了。
以后的早上,她每每來到林子里,剛要彎腰割草,就會聽到河西岸那人在喊。“喊吧,喊吧,有誰理你才怪!”二蘭子在心里說著,下狠勁兒割著草,頭也不抬。她揮動著鐮刀,胖乎乎的手脖兒在綠草叢里一掩一露,像一截兒洗得白嫩嫩的藕。割呀割呀!割得草葉堆成小山,老牛吃得肚兒圓;割呀割呀,她一口氣割了十天。十天里有十個早晨,有十次踢散那林中小路上的露水珠兒,也有十次聽到那河西岸的呼喊。呼喊,呼喊,顯你小伙子嗓子脆啊!顯你小伙子甜咪嗦嗦?。《m子煩他。她這會兒開始后悔了:一個姑娘家,干嗎在樹林子里亂喊呀?你就不知道這樹林子特怪--能讓聲音大上幾倍嗎?
二蘭子以后割草時,故意用心聽那鳥兒吵嘴--這就能忘了那個小伙子的聲音??墒菐滋熘?,她突然覺得這無邊的林子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鳥兒也在,手里的鐮刀也在——少了些什么呢?她干活不勤快了,再也無心割草,默默地貼站在一棵大楊樹上,伸出鐮刀刮那衰死的老皮兒……她刮著刮著猛然記起了:是少了他那喊聲哩!——他從河西岸走了嗎?他回不去了?他怎么就一連這多天不喊哩!
二蘭子扛著草捆兒回家,走在路上都沒勁兒。她是太累了。早上回到林子里,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聲音喊了一句:“大刀睞……小刀睞……”。
樹林子喲,樹林子喲!樹林子又把這聲音傳走了,那尾音兒不消不失,顫顫悠悠,像琴!像簫!像笛!像鼓!二蘭子料定這聲音是那千千萬萬片葉子傳動的,要不它們怎么老是唰唰地動呀?她半個臉貼在樹干上,她等河西岸那個聲音。正在她的心急急跳動的時候,那聲音果然又一次傳過來了——
“大姑娘睞……小姑娘睞……”。
二蘭子笑了。二蘭子蹲在地上了。二蘭子解了草繩兒。二蘭子揮起雪亮亮的鐮刀了。這個姑娘真能割牛草!
【第10句】:二蘭子為什么“常鉆到林子深處割牛草”?(4分)
【第11句】:簡析二蘭子在聽到“大姑娘睞……小姑娘睞……”的喊聲后的心理變化過程。(5分)
【第12句】:二蘭子的呼喊聲“大刀睞……小刀睞……”有多重意蘊,試簡要分析。(5分)
【第13句】:景物描寫在小說中多次出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參考答案
張煒《老人》閱讀答案
老人
張煒
在一片山地的邊緣,生活著兩個老人。那兒很偏僻,但有山有水,林木蓊郁。小茅屋就搭在從山地流出的一條小溪邊上。溪水不停地趕路,走向了很遙遠的地方;但它在茅屋不遠處稍稍歇息了一會兒,于是形成了一個藍藍的小湖灣。
老兩口無兒無女,卻一點也不寂寞。為什么?因為他們特別喜歡動物,養了貓和狗,還有鴿子、鶴鶉、小羊、雞、兔子,甚至還有幾只刺猾。這些大大小小的動物給他們做伴,讓他們高興,有時也不免惹他們生氣。
兩個老人在山下已經生活了很久,雖然頭發全白了,但身體非常健康。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哪一年在此定居的,都認為這樣兩個老人和這樣一座茅屋在山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小茅屋離最近的村子也有十華里遠,所以從過去到現在,老兩口都負責為那個村子看護山林。
其實他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他們在坡地上墾了一塊地,不大不小,正好用來種植一年里所需的糧食和菜。他們喝山溪的水,用溪邊的紅土做成了盛糧食的泥缸。夏天,他們在湖灣里洗澡,天冷了就燒一大盆熱水洗。兩個老人都很愛干凈,不僅是身上沒有灰塵,就連小茅屋內也掃得很光潔,灶口沒有積灰,灶前沒有草屑。
山上山下都生滿了野花,他們最喜歡的是鈴蘭。它們長在陰濕的山坡林下,兩個老人常常移栽一些到屋前的空地上。幾年之后,小院四周到處都是鈴蘭了。
只要是喜愛花的人,就一定有許多的朋友。那些走迷了路的各種動物在茅屋前停下來,一會兒就能得到老人賜給的食物;有的干脆住下,成為小院中的一員了。他們的這些動物中,大多都是自己留下來的。這兒盡管離人們聚居的地方很遠,可仍然有不少人特意趕來聊天、玩。來得最多的是老人們,他們說這兒的溪水甜,這兒的煙葉味道也醇。客人玩得時間晚了,就在這兒吃飯。那時貓、狗,甚至是羊和刺猬也大模大樣地走到飯桌前。沒有一個人驅趕它們,大家都習慣了。
人們給所有動物都取上了名字,哪一個嘴饞、哪一個脾氣暴,都一清二楚。它們自己也不想隱瞞自身的弱點,有話直說。比如這年夏天,正是鈴蘭開花的季節,老人剛剛割下的蜜被什么偷吃了一些,還沒等追查,貓兒小花就在它們一伙里嚷:“我知道這事兒會找上我,誰叫我的名聲壞了哩!其實我才不愿意吃甜……”
除了在山上和田里忙,老人把所有空余時間都用在它們身上。它們就象老人的一群孩子,有時孝順,有時頑皮。如果它們之間吵起架來,大爺和大娘就出面調解,哪一個不聽,就要挨訓。老人希望它們互相幫助,個個講衛生,勤洗澡,勤漱口,并且要把住處搞得整潔。黑狗三虎子不拘小節,鼻子上常常有鼻涕,不象貓們那樣天天洗臉;而且它有一次還迎著大娘打了個長長的哈欠?!靶摒B,還是修養問題啊!”大公雞二柱跟在大娘和大爺身后,這樣議論三虎子。
老兩口對大家問寒問暖,體貼備至。母狗小貍到那個村子里去玩,被負心的雄狗咬傷了前右爪,讓大娘多么痛心。她一天兩次催老頭子上山采藥,親自為它洗傷口,換藥。小貍疼得一叫,大娘就流眼淚。
玉玉是一只鴿子,白白是一只羊。它們小時候都怕冷,冬天都曾被大爺大娘攬進過被窩里,也都不小心在被窩里灑過尿。兩個老人不僅沒有喝斥它們,反而以人作比,安慰說:“哪家的小孩兒沒尿過床?”
白白把大娘的話回去傳達了一下,大家都興奮,但是沉默著,羞羞的。貓兒小花紅著臉問大家:“你們說,我們真的象他們講的那樣,長得那么好看嗎?”小花的漂亮是出了名的,算是美的代表。不過由它來提出這樣敏感的話題,似乎并不適當。大家都不回答它的話。
從那次以后,它們心里都裝了一句話,但并不說出來:“我們是美的?!?/p>
7.下列對小說內容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兩位老人無兒無女,但是他們生活很充實,并不感到寂寞,因為他們特別喜歡小動物,養了很多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從來不惹他們生氣。
B.兩位老人在山下已經住了很久,頭發都全白了,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什么時候定居下來的,他們負責看護山林,并且開荒種地,自給自足。
C.兩位老人喜愛花,所以他們有很多朋友,很多老人愿意來這里喝水、抽煙、聊天,玩晚了可以在這兒吃飯,表現了兩位老人愛熱鬧的特點。
D.兩位老人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樣教育小動物,讓它們有修養、有禮貌、有愛心,說明了兩位老人是有知識、有修養、有道德的隱居者。
E.小說善于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小動物們人格化的動作、語言、神態。猶如一篇童話故事,但是具有豐富而社科的意蘊,耐人尋味。
8.小說在刻畫兩位老人的.形象時,突出了他們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4分)
9.作者寫這篇小說有多方面的意圖,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本文主題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7.BE(A“從來不惹他們生氣”錯,原文說“有時也不免惹他們生氣”;C“愛熱鬧”錯,應是表現了老人喜愛與人交朋友;D“有知識、有修養、有道德的隱居者”依據不足)
8.①有愛心:喜愛小動物,為母狗小貍受傷而痛心,為它采藥、洗傷口、換藥。②熱愛生活:喜歡種花養草,把房間和自己都收拾得干干凈凈。③寬容仁厚:救助小動物,教育它們互相關愛,要有修養;冬天把小鴿子和小羊攬進被窩,不厭棄它們在被窩里撒尿。(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
9.①表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兩位老人在山坡上墾地,種植糧食和菜,喝山溪里的水,用溪邊的紅土做成了盛糧食的泥缸,夏天在湖灣里洗澡;他們喜歡小動物,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②表達對田園式生活的喜愛和贊美。老人生活在一個優美的小山腳下,猶如一個世外桃源,他們生活和諧幸福。③寄托熱愛生活、讓生活充滿愛的思想。老人生活在田園中,自食其力,喜愛花草和動物,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愛。④表達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處的理想。不少人不辭路遠特意來老人這里聊天、玩,晚了就留下吃飯,其樂融融;老人教育動物要互相幫助、和平相處。⑤表達來人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才不至于寂寞孤獨的觀念。兩位老人生活在山腳下自給自足,花草、動物相伴,還有很多老人來到這里說話,人生有了寄托。(每點2分,打出三點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