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時評類作文素材:共享經濟
給你一份信心,送你一份決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高考時評類作文素材:共享經濟,歡迎閱讀!
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不僅要把選題找好,更要把文章做好。在商業布局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線下服務,尤其是向用戶提供良好體驗。
繼共享睡眠艙、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模式之后,有高校學生推出共享廚房,某公交站臺驚現共享馬扎。日前,又有“共享健身房”出現在北京一小區內。在四五平方米的空間內,有空調、空氣凈化器、跑步機、電視等設備,掃碼支付后即可進行健身。共享業態究竟能釋放出多少可能性,引人遐想。
時評:
“邏輯可以讓你從A走到B,但想象力可以讓你走到任何地方?!辈坏貌怀姓J,那些共享模式“操盤手”具有強大的想象力,他們有相時而動的市場敏感,也有說干就干的行動力。一個個共享模式的破土而出,不僅讓創業者行走在共享新業態的前沿,也豐富了共享模式的內涵,這正說明共享經濟方興未艾,前景廣闊。
用戶所需,就是共享的土壤。共享單車的出現,恰是瞄準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難題;約一幫朋友唱歌越來越難,迷你KTV應運而生;對食堂飯菜不夠滿意,干脆來個共享廚房;嫌健身房太貴或太遠,那就在家門口建造一個私人化的健身空間……一定程度上說,有需求就有市場,用戶所想,就是創業者所向。緊扣市場脈動,聆聽用戶心跳,正是共享模式生機勃勃的根本原因。當一些人抱怨市場低迷、缺乏機遇的時候,不妨想一想轉益多師;當有的人慨嘆創意枯竭時,也許該問一問自己有沒有“腦洞大開”?一個開放且有無限活力的市場經濟,為所有人提供了展現才華和比拼創意的舞臺。
共享模式的風生水起,吸引著資本大舉進入,讓不少資本把共享模式當成最能變現的風口。有投資團隊在一個小時內就決定投資某共享健身項目,并完成了打款,足可見共享模式的吸引力。資本流向固然是由市場決定的',但同時也要注意,比搶占地盤更重要的,是如何守住、守好地盤。在這方面,一些新興共享模式顯然尚未做到盡善盡美。比如,有的共享健身房名不副實,僅有一臺跑步機,以至于有網友謔稱“把跑步機搬到小區里,就是健身房嗎”?而一些共享項目也因管理不當極其耗費資源,引發公眾擔憂和遺憾。凡此種種都提示人們,共享經濟不僅要把選題找好,更要把文章做好。
把共享經濟的文章做好,不能只是把共享當成噱頭,只拿共享說事而缺少真誠。對創業者與資本來說,在商業布局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線下服務,尤其是向用戶提供良好體驗,否則辛苦搶占的先機有可能得而復失。而對相關部門來說,監管是共享業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容有失。以讓“青少年想唱就唱”的迷你KTV為例,它的出現滿足了年輕人的個性訴求,但也給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提出了管理難題,比如,經營者是否應該取得相關許可?備案制管理讓新業態飛速發展,未成年人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回答好這些問題,是規范共享經濟的題中之義。
作為近年來的新生事物,共享經濟遍地開花,一方面說明中國市場蘊含著巨大活力和機遇,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要給新鮮事物以充分的成長空間。這同時也是一個完善市場機制、調整政策法規的機會,可以讓隨后出臺的監管政策更加公平有效。對共享經濟多一些包容,它們就會走得更從容。同時,包容不是縱容,依法依規監管好共享項目,讓用戶獲得更舒適的體驗,它們才能擁抱更加廣闊的前景。
高考時評類材料作文寫作指導
【操作方法】據以下材料提煉觀點確立寫作角度寫一篇作文。
不久前韓寒收到一個包裹,里面裝的是湖北一些名校聯考的語文試卷,其中一道題目要求考生從某人博客中的一段話中挑出4個語法錯誤。那段話正是韓寒寫的。韓寒對此是這樣看的:雖然這只是隨手寫的記敘,但我個人覺得是沒有錯的。只要一個作者高興,大家看得明白,文章又不是新華社通稿,跟著語文書學,是永遠不能寫出好文章的,是永遠沒有想象力的,我們的語文教育就是這樣沒意思,拿作家的作品在那邊分析,分析的`結果說不定連作家本人都沒有想到過。說輕一點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說重一點,那就是對作家的一種侵權。同樣的,他們給我糾錯也是一種侵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語文老師告訴記者:韓寒其實早就被他們盯上了,他寫的文章,語法經常錯亂,不是語言雜糅,就是瞎用標點,要么就是羅里啰嗦,簡直是錯誤百出。
[要求]①據以上材料的核心問題提煉觀點。②角度立意自定。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審題與立意】
這則材料是針對有爭議的話題談個人的觀點和看法。爭論的導火索是韓寒的一段文字。爭論的焦點有以下幾個:
【第1句】:這則材料究竟有沒有錯誤。
【第2句】:作家的作品允不允許有部分錯誤。
【第3句】:中學語文規范教育能否培養出真正的作家。
【第4句】:以大作家的作品作為修錯樣本合不合適。
5.中學語文教育究竟有沒有創新。
針對以上提問我們不妨從以下角度選材立意。
【第1句】:中學語文教育與作家(中學語文教育能培養出作家嗎)
【第2句】:如何看待名作家的不規范用詞(句)(大作家是否更要懂點語法規范)
【第3句】:規范教育與大手筆
【第4句】:談書法無錯字與大手筆的不刊之論
【第5句】:談語文教育的創新
【思路啟發】
[觀點1]中學語文教育對大作家走向文學藝術的巔峰其中所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恐怕難以統計,不可否認,許多大作家的成名與中學時代的知識儲備與文學熏陶密不可分,如曹禺、張煒、秦文君、張抗抗,但也不得不承認許多作家并沒有受到多大中學教育的影響,或者說是憑個人奮斗或個人的興趣愛好而成名,韓寒就是個例之一??傊?,寫作時說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一定要自圓其說。
[觀點2]文學大家在眾人心目中似乎就是語文界的高手,用語的規范性準確性似乎毋庸置疑,但難免個別細節甚至在許多地方產生一些與常規語文相悖迕之處。是不折不扣地改正,還是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人教版在選文時不是曾出現有些作家提出不許改動任何一字的尷尬嗎?
[觀點3]中學生接受的教育是一種整齊劃一的規范教育,方方正正,毫無棱角。而真正的文學境地是高處不勝寒,好多學問沒有定論,好多的文學藝術思想或手法甚至不太與傳統規范教育合拍,它是充滿了個性色彩和人文色彩的.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個性特點。大手筆規范化了,就失去了光彩;太張揚特立獨行了,又會成為另類。文學藝術是否也會是兼容并包,行文自由嗎?
[觀點4]書法上是允許個別的字為了美觀而有所變形的,莫非中國書法界的形態美也溝通了中國的文學界的個性美歟?
[觀點5]韓寒提出的這一問題似乎與黃岡老師對他的指責并無多大關涉,但不妨也可從這一方面考慮一下,泥古不化、因循法則、堅守規則貫串中國語文教育史,可不可以?語法現象是否隨時代發展也存在改良問題?如何改,朝什么方向改?
【寫法建議】
據材料的指向性來看,文章適合于寫議論文。作文考查的關鍵點是學生對這一文學現象的認知、理解與分析,題目側重對學生說理思辨能力的邏輯思維的考查。因此,說理要有理有據,條分縷析,環環相扣,因果、層次、思路、推斷、推理要天衣無縫。
寫作時要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切入點要小,講深講透,以小見大.如果面面俱到,會使文章寫得空泛,不深不透,容易蜻蜓點水或成為說教.結合本材料宕開筆墨寫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向人們闡發自己對語文和文學關系的見解看法,范疇既不擴大也不縮小。
2022“時評類”作文寫作指導
時評”是“時事評論”與“時政評論”的略稱,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
“時評”可以取材于新聞報道,對新聞事件和人物發表議論,也可以就“身邊”事、“心頭”事發表意見,只要是關于當下的(現在進行時)意見,就是“時評”。
幾種形式
時評寫作,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就事論事,就是對時事本身進行直接的評論。一般有三種類別,一是贊揚式,即對新聞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闡釋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評式,即對新聞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進行否定,然后從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對的依據。三是建議式,即提出自己對新聞事件中某個問題的建設性意見。
基本特征
【第1句】:講究“時效性、針對性、準確性、說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準確性和說理性。
【第2句】:在寫法上,分為就事論事和就事論理兩類。就事論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過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就事論理,是對所評之事進行具體深入分析,充分說理,闡明一個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論事上,以達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寫作目的。
【第3句】:在命題上,具有開放性,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寫作要求
【第1句】:選取恰當的當下新聞(話題鮮)【第2句】:確定鮮明獨到的觀點(觀點辣)
【第3句】:搜集典型有力的論據(論據雜)【第4句】:運用嚴密有趣的語言(語言趣)
基本思路
請就下面的材料,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師帶領學生到建筑工地參加勞動,看到腳手架上懸掛著一副標語:“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老師問學生:“這八個字有什么含義?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范文示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
建筑工地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么一則令人信心百倍的宣傳標語:“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引述材料)
這的確是一句睿智的口號!(亮出觀點)
毫無疑問,建筑,理所當然的是我們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之一;建筑居室,也理所當然的是關系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件之一;它們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更是關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計!因此,建筑工地上,絕不能允許偷工減料,粗制濫造,“豆腐渣”工程橫行!而必須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展開一:分析材料——建筑)
由此,我們聯想到,作為立國根本的教育事業又何嘗不是應“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呢?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條標語有兩層含義。其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應以“塑造人類靈魂”為己任,以“育人育本”的“思想教育”為重點,努力探索,積極實踐,做到“質量第一”,努力培養出“思想先進,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適合當前現代化建設需要并能與國際接軌的甘于奉獻樂于助人且“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人才。而教育部門的領導者,更應首先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主要的工作任務來抓,決不應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地只管分數靠前而不問素質質量如何。其二,作為學生,也應該以這條標語為座右銘,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從而做到“質量第一”。如果我們的教師和學生都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質量為高,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質量和教學質量為重,而只求分數上去了,其他則不管!那么,縱有再多的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也是枉然!這樣不僅會使祖國興旺發達的現代化建設成為泡影,而且和諧社會建設也必將成為一句空話!中國人民又將永陷貧窮落后的萬丈深淵之中!趕歐超美也永遠只能是“白日夢”!(展開二:由建筑聯想到教育—先教師后學生)
由此我們進一步聯想到,無論干什么事業都需要強調“質量第一”。今天已是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時代,是高科技迅猛發展使地球成為小村落的時代。小而言之,一個企業,只有講究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站穩腳跟;大而言之,我國各方面的規劃和建設只有奉行“質量第一”的原則,才能真正占領市場,擊敗稱雄于全球的強烈競爭對手從而贏得真正的勝利。三鹿集團因質量疏忽而宣告破產的沉痛教訓,再一次告訴我們: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更是國家的生命!哪個國家擁有高質量的人才,擁有高效率的管理,擁有高水平的領導,那么,哪個國家就一定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展開三:事業—先企業后國家)
總之,沒有“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精神,建筑隊無法生存,教育無法發展,國家無法昌盛。(總結全文)
學生作文結構提綱與評點:
“述”,看到建筑工地上懸掛的標語“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贊嘆之情。(亮觀點)
“議”,這不是一句單調的口號,它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有著啟發人們心智的強大力量。(分析材料),它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把人們當前的工作與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掛起鉤來,賦予平凡的工作以深遠的意義。(稍作拓寬,為下文聯系實際張本)
“聯”,其實,何止建筑要質量,學校的教學,育人育本,更要講究質量。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四化建設的未來力量。然而由于他們閱歷較淺,辨別是非能力差,所以學校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不可忽視加強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質量第一。(聯系老師、學生、學校實際來談)……
無數的事實證明,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注意以小見大,由此及彼地推衍),一向都把抓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放在第一位。
“結”,培育人才乃是國家之根本,而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的人才,更是千年大計萬年大計。只有育人育本,講求質量,社會主義大廈才能永遠高高屹立。(小結全篇,干脆而不離題;照應材料,簡潔而不重復)
它的基本思路是:引——點——議——聯——結
根據例文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的寫作模式:
【第1句】:開篇引用材料的新聞報道內容。(引)【略】
【第2句】:對報道內容進行一些解析作為過渡。(點)【略】
【第3句】:從多個角度分析新聞,或闡釋其意義,或剖析其謬誤。(議)【詳】
【第4句】:聯系社會現實的.類似現象,挖掘現象背后的根源。(聯)【詳】
【第5句】:最后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個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結)
除了“聯”,駁論與歸謬也是時評中運用比較多的技巧。這種時評作文,往往在材料中有針鋒相對的觀點,這時采用的結構就稍有變化:先破后立。
所謂“先破”,即批駁對方錯誤碼,可以駁觀點、駁論擾、駁論證。尤其以駁對方論據的虛假、論證的可笑用得最多。
所謂“后立”,指批駁對方錯誤之后,再水到渠成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確立自己的觀點。
示例:
中學校園里時下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的文章生澀難懂,不好學,幾乎成了中學校園里師生的“共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藥》、《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泛汀队浤顒⒑驼渚?篇,更是引起疑惑:魯迅的作品真的過時了?一時間,陪伴幾代人成長的魯迅作品,竟然在校園里面臨尷尬的境地,是去是留,爭議不斷。
范文示例:魯迅不能遠去,更不能刪去
中學生隨便杜撰的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害得魯迅先生不輕。有些人就借這句話,想刪去魯迅先生的作品,減少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分量(述材料),我看是一種輕率不理智的表現。(亮觀點)
大家可以推敲一下中學生的這句順口溜,怕文言文,我們就要把文言文給刪掉?怕寫作文,我們就不寫作文啦?顯然不能。學生所怕的,反而是最有用,最應該加強的。傳統國學不要啦?文言文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難道因為學生一句不太負責任的順口溜就輕而易舉的刪去?寫作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難道因為學生懼怕,我們就不訓練寫作,就不再運用寫作?就取消平日的作文訓練?顯然十分可笑荒唐!學生畢竟年幼無知,其意見也不定就正確,完全跟著學生感覺走,這是很明顯是愚蠢不明智的。(駁對方論據與論證,推出一個荒唐的結果。從而可見,魯迅經典是不可刪的。)
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文章?看看學生讀的課外書籍,你就會明白個大概。學生喜歡智慧背囊式的精悍的小美文,學生喜歡有淺顯道理的所謂哲理故事,學生喜歡讓人心動的情感故事,喜歡《讀者》、《青年文摘》等刊物選載的新潮時尚文章。如果你細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學生喜歡的這些快餐式的美其名曰的美文,實際價值不是很大,最多給人一時的心動,不會長久的影響你。這些文章看似美,實際經不起咀嚼,也不會被歷史沉淀下來??墒?,由于高考、中考大量選用這類文章作為試題,大大影響了學生,給學生嚴重的誤導?,F在的高考、中考試卷中,,大多是流行的時尚美文。這些文章,閱讀難度不大,語言華麗精彩,學生樂意讀。所以,學生在閱讀學習魯迅先生那些有一定歷史感現實感的文章時,就要費一點事,就覺得有難度。學生閱讀,不想費事,不想費腦子,想的是輕松。很顯然,這是有害的??觳褪轿幕髌罚瑳_擊了魯迅,沖擊了那些有一定難度的經典文章。(要論刪魯迅之原因,從反面找原因——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文章,這樣有思維。)
魯迅先生的文章,已經被歷史證明有著很高價值的經典作品,他的作品不僅屬于那個特殊的時代,也屬于今天和未來,所以根本不存在過時的問題。有人說,魯迅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墒牵姓l不是時代的產物?誰能超越時代?脫離時代?
因為魯迅關心社會,關心廣大的民眾,所以文章帶有時代的色彩,留下了時代的烙印。魯迅的作品是反映現實的,揭露現實的。可是,現在的很多中學生不關心現實,不喜歡看現實主義的作品。學生所喜歡的那些新潮的美文,往往不痛不癢,無病呻吟,和現實有很大的距離。實際上,這是很危險的。
而對魯迅作品的畏懼和后怕,完全是學生以訛傳訛的誤導,是對魯迅作品的誤讀。這句不負責任的順口溜,傷害了魯迅,也坑害了廣大青少年。讓學生遠離魯迅,不僅是一個天大的錯誤,而且是實實在在的無知。不是魯迅作品失去了價值,失去了應有的歷史地位,失去了市場,而是我們有些人的誤導和錯誤教育,影響了魯迅的存在。
我們已經十分無知,我們不能再錯。讓魯迅留下來,不容商量!
技法點擊
(1)要學會就事論事。就是要求旗幟鮮明發表自己對某件事或某現象的看法,或褒或貶,或彈或贊,實話實說
評“事”不限于一點或一個角度,可以多點或多角度,但需記,所評所說,必須與所評之“事”密切相關,不能游離于“事”高談闊論。
(2)要為自己的評判寫出分析和理由。
評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才能評得文明,才能讓人心悅誠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說清楚,又能將看法的依據和道理寫深寫透,這樣的時評才是好時評。評者,可以評,可以爭,也可以諫、可以諷、可以怨,可以嬉笑怒罵,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
①敘事議論不蔓不枝。舉例新穎,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確定一個中心句,并闡明確定中心句的依據。
②論點方面。要做到論點明確,一般有兩種方式:a開門見山,開宗明義。b卒章顯志,畫龍點睛。只有做到論點明確,才能有的放矢。
③論據方面。
不去關注身邊最新的時事要聞,熱點的科技動態等等,論據就不新穎,就做不到共性和個性相結合,時代性(時代精神)和歷史性(有新因素的歷史素材)相結合,點(詳寫事例)和面(略寫事例)相結合,敘議相結合,論據就不能為論點服務。
④論證方面,論證時必須敘議結合,即結合事例進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幾種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設分析法,條件分析法,意義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辯證分析法。做到敘議結合的論證才是有力的論證。
⑤語言方面。中學生議論語言處于一種“失語”狀態,沒有屬于自己的真的語言。真的語言,應該能讓人感覺到一個“鮮活”生命體存在。作為中學生這個特殊年齡階段的群體,要有一種青春的氣勢,褒揚真善美,批判假惡丑。
(三)注意擬題
提問法:把人們關心的問題提出來,為讀者設置懸念。如《安排就業能不能“優先下一代”?》
數字法:用數字突顯出問題的嚴重性或復雜性,使讀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個百姓攤一個“仆人”》
判斷法:用一個表判斷的短語點明中心論點,如《惡搞是對批評的濫用》
反問法:用反詰的語氣將批駁的事實或要評論的問題提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震撼”貪官?》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駁的觀點,并給予否定,這樣態度鮮明。如《不可盲目“先就業后擇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