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貧窮的名人名言
貧窮要一點東西,奢侈要許多東西,貪欲卻要一切東西。小編收集了關于貧窮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
貧窮:貧困不是恥辱,羞于貧困才是恥辱
貧窮不會磨滅一個人高貴的品質,反而是富貴叫人喪失了志氣。——薄伽丘
夸耀貧窮比夸富裕更卑鄙。——齋藤綠雨
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tài),是不良生活、不良環(huán)境、不良思想的結果。——薩克斯
自愿的貧困勝于不定的浮華;窮奢極欲的人要是貪得無厭,比最貧困的而知足的人更是不幸得多了。——莎士比亞
吝嗇鬼永遠處在貧困中。——賀拉斯
貧窮和財富都同樣可以促使工作者和他們的作品退步。——伯拉圖
不要羨慕別人的富,也不要哀嘆自己的窮。——小林一榮
人不可以茍寶貴,亦不可以圖貧賤。——蘇軾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鮑照
貧窮不是羞恥,富貴也不是罪惡,粗茶淡飯與錦衣玉食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我們有愛,孩子們就會有笑容。——席慕蓉
忘懷你窮困的日子吧。不過,可別忘記它給你的教訓。——歌德
貧窮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于貧窮的思想。——富蘭克林
富人自以為有智慧,而聰明的窮人能將他看透。——《舊約全書》
盡管貧窮卻感到滿足的.人是富有的,而且是非常的富有。而那些盡管富有,卻整天擔心什么時候會變窮的人才凋零得像冬天的世界。——莎士比亞
貧窮決不是有魅力或可汲取教訓的事。對我來說,貧窮只教會我過高地評價有錢人或上流社會的優(yōu)雅。——卓別林
有錢的人要是時時刻刻都在擔心他會有一天變成窮人,那么即使他有無限的資源,實際上也像冬天一樣貧困。——莎士比亞《奧賽羅》
一個人到了困窮無告的時候,微賤的東西竟也會變成無價之寶。——莎士比亞《李爾王》
自愿的貧困勝于不定的浮華;窮奢極欲的人要是貪得無厭,比最貧困的而知足的人更是不幸得多了。——莎士比亞
盡管貧窮卻感到滿足的人是富有的,而且是非常的富有。而那些盡管富有,卻整天擔心什么時候會變窮的人才凋零得像冬天的世界。——莎士比亞
在消除貧困的時候,我們會擁有自己的財富,而擁有這筆財富,我們卻會失去多少善心,多少美和多少力量啊!——印度詩人,作家,哲學家,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
志氣和貧困是患難兄弟,世人常見他們伴在一起。——英國歷史學家托·富勒
貧困能造就男子氣概。——古羅馬詩人盧卡努斯
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貧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貧困不過是降低人的身份,但是孤寂就會敗壞人的性格。——法國哲學家狄德羅
只有貧困才能逼出技藝,它是勞動之師。——古希臘詩人忒奧克里托斯
承認貧困并不是可恥的。相反,不為改變貧困而努力才是確實可恥的。——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
富人的窮奢極欲,導致了窮人的嫉妒和憎恨。——高爾基《同志》
有錢的人從來不肯錯過一個表現俗氣的機會。——巴爾扎克《貝姨》
忘懷你窮困的日子吧。不過,可別忘記它給你的教訓。——歌德
財富本身就是危險。那會招引虛偽的朋友來到你的身旁,貧窮就可能使虛偽有朋友離開,使你安靜下來。——雨果《海上勞工》
愚蠢的行動,能使人陷于貧困;投合時機的行動,卻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貧窮要一點東西,奢侈要許多東西,貪欲卻要一切東西。——高里
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甘地
吝嗇鬼永遠處在貧困中。——賀拉斯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得到富足。——《圣經》
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tài),是不良生活、不良環(huán)境、不良思想的結果。——薩克斯
貧窮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于貧窮的思想。————美國實業(yè)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富蘭克林
貧困不是恥辱,羞于貧困才是恥辱----[英]富革
不要羨慕別人的富,也不要哀嘆自己的窮。——小林一榮
貧窮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于貧窮的思想。——富蘭克林
貧窮不是羞恥,富貴也不是罪惡,粗茶淡飯與錦衣玉食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我們有愛,孩子們就會有笑容。——席慕蓉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鮑照
人不可以茍寶貴,亦不可以圖貧賤。——蘇軾
關于苦難和貧窮的名人故事
引導語:苦難和貧困可打垮一個人,亦可早就一個人,那么有哪些關于苦難和貧窮的名人故事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關于苦難和貧窮的名人故事:左拉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饑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御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jié)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于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分析:有人面對貧窮時會一蹶不振,有人卻能以貧窮為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左拉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關于苦難和貧窮的名人故事:米勒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于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后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xiāng)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斗,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
關于苦難和貧窮的名人故事:齊奧爾科夫斯基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lián)“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yōu)秀詩篇。
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墓”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才是根本!
關于苦難和貧窮的名人故事:杰克·倫敦
杰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并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于在1890年發(fā)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后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艱難困難,玉汝于成!杰克·倫敦的經歷只不過把人類幾千年來的經驗和真理再實踐了一遍而已。
貧窮的堅守名人故事
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十七歲的曾國藩進京會試卻名落孫山,只得怏怏返鄉(xiāng)。途經金陵時,他在書店無意間發(fā)現了一套夢寐以求的《明史》。一問書價,他又喜又憂。喜的是,袋里的銀子正好和書價相等;憂的是,買了《明史》便無錢回家。
他雙手緊攥著兜里的銀子,徘徊良久,最后還是咬咬牙把書買下了。他一邊小心地把書一冊一冊地放進擔子,一邊悄悄地問書店的伙計:“小兄弟,這里可有當鋪?”伙計用手往斜對面一指:“那不是?”曾國藩立即挑起擔子,徑直向當鋪走去。當掉長衫后,他便去碼頭搭船返湘。讓他驚訝不已的是,船錢與當長衫的錢正相吻合。
船行了三天三夜,他讀了三天的《明史》,睡了三夜的好覺,中途只吃了船家的幾個火燒。當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的曾國藩挑著擔子走進家門時,家人都以為他遭劫了呢。
道光二十年(1840年),曾國藩當上了翰林院檢討,為大清編纂國史。盡管此時他已官至七品,有俸祿銀餉,但是除去借支及日用開銷已所剩無幾,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一天,道光帝突然造訪翰林院,眾大臣便立即跪倒一地。道光帝翻了翻眼前的'日課,隨口一問:“曾國藩,有什么新作啊?”
曾國藩馬上跪上前來,大聲說:“微臣曾國藩給皇上請安。”
道光帝細細打量跪著的曾國藩,只見他身穿一件補了兩大塊補丁的舊官服,外相極其寒酸。道光帝腦中突然浮現出乾隆年間,為博得節(jié)儉的美名而刻意長年穿舊官服的浙江巡撫的影子,心中十分不悅,便問:“曾國藩哪,你身為翰林七品檢討,不僅要學儀天下,還要威儀天下。你穿得這么破破爛爛,成何體統(tǒng)啊?”
曾國藩嚇出一身冷汗,謹小慎微地回答:“皇上恕罪。微臣以為,翰林院檢討應以治學為第一要務。如果拋棄學問只靠儀表服飾來裝點門面,微臣就有負皇恩了。更何況微臣也不愿舉債而刻意裝扮自己。”
買件衣服就要舉債,道光帝十分不解,便問:“曾國藩,朕來問你,你現在身為檢討,一年的薪俸除掉日常開銷難道就買不起一件新官服嗎?”
曾國藩略一思忖,平靜地回答:“蒙皇恩授檢討后,微臣當日從國庫領取全年俸祿三十三兩皇銀。微臣還會館食宿銀七十貫,用庶吉士服改裁七品官服費銀三十貫,做補服褲靴費銀一兩三貫。余下的銀子除了交給會館,又為祖上祠堂捐香火銀二兩,孝敬高堂祖父母六兩,孝敬父母四兩……請皇上明察。”
一席話,倒把道光帝逗樂了。他笑呵呵地說:“曾國藩哪,這件事就過去了啊。”
這件事是過去了,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一天,翰林院學士趙楫因老父來京看望,便發(fā)帖宴請翰林院官員。接到請柬的曾國藩左右為難:不去吧?趙楫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有礙顏面;去吧?身上僅存一百七十枚銅板,度日艱難不說,也沒有誰拿銅板去赴宴的。他思來想去,最后還是沒去。
第二天一早,曾國藩就受命謄一份“皇考”。而每次交與趙楫審查時,趙都會在上面批兩字:“重謄。”一份五千字的“皇考”,曾國藩整整謄了一天才交卷,真是苦不堪言啊。
一月未到,曾國藩又收到詹事府金正畢的請?zhí)K溃w揖的宴席既然沒參加,金大人宴請也就不能參加。厚此薄彼,是官員之間相處的大忌。此外,他又擔心以后會收到類似請?zhí)谑翘峁P寫了個告示:“曾國藩出身貧寒,箱內無銀,七品小官,俸祿有限。即日始,凡京官應酬之事,概不參加。見諒。”然后,他就把這告示貼到會館的柱子上。
沒過多久,曾國藩就因“辦事糊涂,辦差敷衍”遭到御史參奏,被道光革去翰林院檢討實缺。也就是說,他既沒實際差事,又沒俸祿。不僅如此,同事、朋友見了他都躲得遠遠的,這讓曾國藩備受打擊。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曾國藩用毛邊紙裝訂了幾個本子,自命名為《過隙影》,決定“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于冊,以便觸目克治”。在無缺分、無俸祿、無同鄉(xiāng)、無朋友期間,激勵自己不斷進取,一路前行。
貧窮的寓言故事精選
寓言故事雖然簡短,但是卻告訴我們大道理。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寓言故事,歡迎欣賞與借鑒。
十輩窮致富
十輩窮的祖祖輩輩都處于十分貧困的境地,那真是:上無遮陽之瓦,下無立足之地。窮到他這一輩,已窮了十輩,因此人們稱他為“十輩窮”。
有一天,十輩窮突發(fā)奇想:我為什么這么窮,而且祖祖輩輩都這樣窮呢?上天太不公平了,我要到西天去問佛祖,請佛祖給個說法。他準備好行李就匆匆出發(fā)了。剛出家門,就遇上同村的員外,員外問:“十輩窮,你為何如此匆忙,要到哪里去?”十輩窮如實講出了自己的想法。員外說:“你見到佛祖,幫我問一件事,我有個女兒現已18歲了,仍不說話,不知何故。”十輩窮答應了員外的請求。不一會兒,又遇上土地菩薩,土地菩薩也請十輩窮幫忙問一件事:“我在這里保佑一方平安,為何就是無人燒香敬拜?”十輩窮照樣答應了。
十輩窮繼續(xù)前進。渴了,就喝幾口山泉;餓了,就吃幾口干糧;累了,就在樹下躺一會兒。樹上的烏鴉見十輩窮如此模樣,關切地和他搭話聊天,十輩窮講出了自己的心思,烏鴉聽后十分支持十輩窮的行動,并請十輩窮幫自己問一個問題:“我在這里下了一窩蛋,為什么就是孵不出小烏鴉?”十輩窮也答應了烏鴉的請求。
十輩窮又走了很久很久。一天來到一條河邊,望著茫茫無際的河面,無一人影,也沒有渡河工具,他想:這下過不去了,自己的想法難以實現了。正在一籌莫展之時,從河對面游過來一只烏龜。烏龜看出了十輩窮的心思,對十輩窮講:“你如果答應我一個請求,我就馱你過河。”十輩窮說:“莫說一個請求,就是十個,只要你馱我過河,我都答應。”烏龜說:“我在這里馱人過河,修行了上萬年,為何成不了仙,請幫忙問一問佛祖。”十輩窮記住了烏龜的請求。
十輩窮過河后又走了很久很久,歷經春夏秋冬,飽受風霜雨雪,任何艱難險阻都沒動搖過他的信心和決心。一天,十輩窮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xù)往前趕,突然一個白胡子老漢從天而降,擋住了十輩窮的.去路,說:“我就是佛祖,你有什么事就問吧。”十輩窮見到佛祖,喜出望外,心緒難平,一時不知從哪里問起。因為要問的事情太多了,他想,如果員外的事不問,回去一定遭到員外的欺負;如果土地菩薩的事不問,他將不會保佑自己;如果烏鴉的事不問,烏鴉也不會放過自己;如果烏龜的事不問,他將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自私心終于被戰(zhàn)勝。十輩窮把他們的事一一詢問,并把佛祖的回答逐一記在心里。正要問自己的事情時,佛祖突然消失了。
十輩窮灰心喪氣往回走,來到河邊,十輩窮告訴烏龜:佛祖說你的頭上有一顆夜明珠(傳說一種能復制金銀財寶、油米錢糧的稀罕之物),取掉后就能成仙了。烏龜說,那就請你幫我取掉吧!
十輩窮來到大樹底下,告訴烏鴉:把窩里的靈芝草剪掉后就可以孵出小烏鴉了。烏鴉說,那就請你幫我剪掉吧!
十輩窮來到土地菩薩前,告訴土地菩薩,佛祖講了,你左邊一缸金,右邊一缸銀,挖走后就有人來燒香了。土地菩薩說,那就請你幫我挖走吧!
十輩窮懷揣夜明珠、靈芝草,提著金銀,回到家鄉(xiāng)。剛走到村口,員外的女兒在閣樓上大聲喊道:“十輩窮回來了,十輩窮回來了!”員外聽到喊聲從房里出來,問十輩窮,我的事問了嗎?十輩窮講,問了,佛祖說你的女兒見了她的男人就說話了。員外想,我女兒剛才見的不就是你嗎?于是決定把女兒嫁給十輩窮。
從此,十輩窮娶了員外的女兒,用金銀購置了田地、家產,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人窮志不短
春秋時候,吳國的公子季禮一人出外漫游。這天,他來到一個地方,正走著,忽然發(fā)現不知誰遺失的一串錢躺在路中央。季禮想把錢拾起來,但又覺得彎腰去撿錢有失身份,這種事不應該由我這樣的貴公子去做。他一邊想著一邊朝四面張望,看有沒有人走過來。
剛巧,當時正有一個打柴的人擔著柴禾從前邊過來了。季禮心想,叫這人把錢撿去,他一定會十分感激,他挑的那兩捆柴還未見得值得這么多錢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禮看清了他身上竟然還穿著冬天的皮襖,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雖還不十分炎熱,但穿著皮祆也是夠嗆的,季禮認為這人一定很貧窮,讓他把錢撿去正好。
于是季禮大聲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來把地上的錢拾起來。”
打柴人一看季禮那個樣子,感到很生氣,他把鐮刀往地上一扔,擺著手,朝季禮瞪大眼睛說:“你是誰?憑什么居高臨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熱的夏天穿著皮襖去打柴,難道我會是個貪圖錢財的人嗎?”
季禮一聽打柴人的話,心里不免有幾分敬意,連忙向他道歉說:“實在對不起,是我錯看了人,請不要見怪!請問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禮淡淡一笑道:“你這人見識短淺,只會從表面上看問題,還那么盛氣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對你說出我的姓名呢?”說著,打柴人頭都沒回,也不再理睬季禮,拿起鐮刀,對地上的錢連看都沒看一眼就走了。
季禮看著打柴人漸漸遠去的背影,慚愧不已。
有些人常常憑自己的淺薄見識去衡量別人,實在未免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螞蟻看大鰲
古時候,東海里面住著一只大鰲(ao)。這只大鰲身形非常巨大,讓人看了驚嘆不已,它頭頂著蓬萊仙山,在浩瀚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玩。它的舉動非常壯觀,飛騰而起的時候,一直沖入九霄,水柱噴涌直上,水花直濺到方圓百里的地方;它潛入水中的時候,巨浪翻滾,濤聲震天,海中卷起巨大的漩渦,這樣的奇特景象簡直叫人嘆為觀止。
有一群紅螞蟻住在蟻冢上,整天為了生活忙忙碌碌,沒有見過什么世面。有一只去外面旅行的紅螞蟻聽說了這只大鰲的情形,心中很是向往,就回來對螞蟻們說:“聽說東海有只大鰲,行動時的奇觀舉世無雙,我們也去見識見識吧!”螞蟻們聽了,覺得這確實是個開眼界長見識的好機會,就高興地答應了。
螞蟻們長途跋涉,終于來到了東海邊上。它們日等夜盼,只希望能親眼一睹大鰲的風采。足足等了一個多月,大鰲都一直沒有露面,螞蟻們想見到它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急切。
螞蟻們實在等得有些灰心了,就商量著想回去了。正當它們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天昏地暗,刮起了一陣狂風,海面上掀起萬丈高的巨浪,浪濤相撞的聲音如雷鳴一般震人耳鼓。螞蟻們差一點被風刮跑,它們掙扎著大聲喊道:“要小心哪,恐怕大鰲就要出現了啊!”
過了幾天,風漸漸停息,海水也恢復了以前的寧靜。遠遠望見海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了一座大山,它的頂端已沒入了空中的云團甲,有時候向東邊飄移,有時候又向西邊飄移。
這時候,螞蟻們禁不住議論紛紛。它們說:“跑了這么多路,又等候了這么多天,原來也不過如此呀。大鰲頭頂仙山就好比我們頭頂著米粒;它在海里游動、停息還不是就如同我們在蟻冢里爬行和休息。只不過程度有所不同罷了,也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枉費我們的力氣千里迢迢來看它了!”
螞蟻們竟然把大鰲驚天動地的壯舉和它們微不足道的行為相提并論,實在是有眼不識泰山。我們做人,需要多一份虛心,少一份驕傲;多一點不斷努力的上進心,少一點盲目自滿自足的惰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