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詳的古代名言
【第1句】: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第2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第3句】: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第4句】: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第5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第6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第7句】: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第8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第9句】:士為知己者死。
【第10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第11句】: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第12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第13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第14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15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第16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17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18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第19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20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21句】: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22句】: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茍子》)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玩物喪志。
【第23句】: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第24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25句】:君子憂道不憂貧。
【第26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第27句】: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第28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29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第30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第31句】: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32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第33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34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第35句】:滿招損,謙受益。
【第36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第38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第39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第40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第41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第42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第43句】: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第44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第45句】: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第46句】: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第47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第48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第49句】: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第50句】: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51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53句】: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第54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第55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第56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第57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第58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59句】: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第60句】: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第61句】:見義不為,非勇也。
【第62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第63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64句】: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第65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66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第67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第68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69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第70句】: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第71句】: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第72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第73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第74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第75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第76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77句】: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第78句】: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第79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第80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第81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第82句】: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第83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第84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第85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第86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87句】: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第88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第89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第90句】: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91句】:位卑未敢忘憂國。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第92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第93句】: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第94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第95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第96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第97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第98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第99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10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10【第1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0【第2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0【第3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0【第4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0【第5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0【第6句】: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10【第7句】: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10【第8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0【第9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第10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第11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第12句】:學然后知不足。學無止境。
1【第13句】: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1【第14句】: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耳熟能詳的人生名言
失而復得的東西,永遠都是二手貨。
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如果說我懂的道理比別人多一點,那是因為我犯的錯誤比別人多一點。
世界上最好的安慰,并不是告訴對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是苦著臉說“哭個屁,你看,我比你還慘”。
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于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如果你只是等待,發生的事情只會是你變老了。
男人愛女人的過程是:愛-怕-煩-離開,女人愛男人的步驟是:無所謂-喜歡-愛-真情難收。男人的愛是把天鵝逐漸變成癩蛤蟆的過程;女人的愛是把青蛙逐漸變成王子的'過程。
忘記一個人,并非不再想起,而是偶爾想起,心中卻不再有波瀾。真正的忘記,是不需要努力的。
當別人忽略或冷淡你,他們是在告訴你如何對待他們,每種狀況都隱含著多種潛在的建議,也許最終你要把握的只有一條:放低姿態,露出坦誠的笑臉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我是害怕深夜的,會有一種無盡的寂寞襲向我;我卻又喜歡深夜,因為只有周圍漆黑一片,我和我的淚才是安全的。
有多少人、多少份感情,并不是敗給了距離,也不是輸給了時間,只是缺乏了一份勇敢面對的勇氣,錯失了最佳的時機。沉默只能塑造出一個個不解之迷,永遠也不能讓彼此心知肚明。
如果可以哭,我也不想忍;如果可以自私,我也不想退讓;如果可以懦弱,我也不想堅強;如果可以放手,我也不想繼續執著;如果可以再重新選擇愛上一個人,我還是只想再好好愛一次,而且這一次,我不會那么輕易放手了。但遺憾的是,人生沒有如果。
人生總是在以下苦惱中循環往復,掙扎不出:一是得不到的想得到,二是得到了又怕失去,三是總覺別人得到的比自己得到的要好。
愛是一種責任,需要兩顆心共同承擔;愛是一種默契,需要兩個人相對交流;愛是一種付出,需要有接收的對方;愛是一種幸運,需要有時間去感受那份喜怒哀樂。
富蘭克林: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所謂的假設的命運擊敗的。
三毛:深深地傷害了最愛我的那個人,那一刻,我聽見他心破碎的聲音。直到轉身,我才發現,原來那聲心碎,其實,也是我自己的……
張小嫻:有相聚,就有離別,人生的百轉千回中,一直布滿了一個又一個車站。我們都是旅人,既然要去的終站是不一樣的,只好在這里分手。抹干眼淚,我走我的路,如果你曾是那么值得愛,我會永遠懷念你,謝謝你陪我走一程。如果你不值得,我會把你抖落,當作從來沒有認識你,你是我年少無知所犯下的最愚蠢的錯誤。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寂寞是一種對別人的饑渴。你想念著別人,你對你自己來說還不夠——你是空虛的。因此每個人都想在群眾中,然后在自己周圍編織各種人際關系,只是為了欺騙自己、忘記自己是寂寞的,但是寂寞會一再的冒出來,沒有一種人際關系能夠隱藏它。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在愛情的事上如果考慮起自尊心來,那只能有一個原因:實際上你還是最愛自己。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我們常常痛感生活的艱辛與沉重,無數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平凡”一時間成了人們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們卻在不經意間遺漏了另外一種恐懼,即:沒有期待、無需付出的平靜,其實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與精神。
林宥嘉《心酸》:我們曾相愛,想到就心酸。
古代名言大全
1.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則兵不悅服;不勤,則營務巨細皆廢弛不治。故第一要務在此。不怕死,則臨陣當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為名利而出者,保舉稍遲則怨,稍不如意則怨;與同輩爭薪水,與士卒爭毫厘。故又次之。身體贏弱者,過勞則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則散。故又次之。四者似過于求備,而茍闕其一,則萬不可帶兵。故吾謂帶兵之人,須智深勇沉、文經武緯之才。數月以來,夢想以求之,焚香以禱之,蓋無須臾或忘諸懷。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
2.帶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
3.求將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氣,有智略。
4.天下強兵在將。上將之道,嚴明果斷,以浩氣舉事,一片肫誠。其次者,剛而無虛,樸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義。要未可誤于矜驕虛浮之輩,使得以巧飾取容。真意不存,則成敗利鈍之間,顧忌太多,而趨避逾熟,必至敗乃公事。
5.將材難得。上駟之選,未易猝求,但得樸勇之士,相與講明大義,不為虛驕之氣、夸大之詞所中傷,而緩急即云可恃。
6.兵易募而將難求。求勇敢之將易,而求廉正之將難。蓋勇敢倡先,是將帥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則糧餉不欺,賞罰不濫,乃可固結士心,歷久常勝。
7.將以氣為主,以志為帥。專尚馴謹之人,則久而必惰;專求悍鷙之士,則久而必驕。兵事畢竟歸于豪杰一流,氣不盛者,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平時一一稟承,奉命惟謹,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
8.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于錢財之外者。后世將弁,專恃糧餉重優,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9.軍中須得好統領、營官,統領、營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算路程之遠近,算糧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強弱,是第二義。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雖多,調度雖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而已。
10.璞山之志,久不樂為吾用。且觀其過自矜許,亦似宜于剿土匪,而不宜于當大敵。
11.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12.李忠武公續賓,統兵巨萬,號令嚴肅,秋毫無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無不爭思倚重。其臨陣安閑肅穆,厚重強固。凡遇事之難為而他人所畏怯者,無不毅然引為己任。其駐營處所,百姓歡忭,耕種不輟,萬幕無嘩,一塵不驚。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諸軍,實其明足以察情偽。一本至誠,勇冠三軍,屢救弁兵于危難。處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13.烏將軍蘭泰遇兵甚厚。雨不張蓋,謂眾兵均無蓋也。囊無余錢,得餉盡以賞兵。
14.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將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無奇,遇險而覆;有奇無正,勢極即阻。智多勇少,實力難言;勇多智少,大事難成。而其要,以得人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設五百人之營,無一謀略之士,英達之材,必不成軍。千人之營,無六七英達謀略之士,亦不成軍。
15.統將須坐定能勇敢不算本領外,必須智勇足以知兵,器識足以服眾,乃可勝任。總須智勇二字相兼。有智無勇,能說而不能行;有勇無智,則兵弱而敗,兵強亦敗。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審勢,不能審機,即千萬人終必敗也。
16.貪功者,決非大器。
17.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
古代醫德名言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黃帝內經》
論曰: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候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北宋·范仲淹《能改齋漫錄·卷十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凄槍,勿避險峻,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工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黃帝內經》
受病有淺深,使藥有重輕。度其淺深,分毫不可差;明其輕重,錙銖不可偏。淺深輕重之間,醫者之精粗,病者之性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系,醫之道不得不為之難也——宋·史堪《史載之方》
夫用藥如用刑.誤即便隔死生。蓋人命一死不可復生,故須如此詳謹,用藥亦然。庸下之流,孟浪亂施湯劑,逡巡便至危殆,如此殺人,何太容易?——清·年希堯《本草類方》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凡來召請,急去無遲,可止求藥,宜即發付,勿問貴賤,勿擇貧富,專以救人為心。——宋·張杲《醫說》
欲救人而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則不可。——清·費伯雄《醫方論》
醫以蘇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為重,功利為輕,而可稍存嫉妒哉?奈何今之醫者,氣量狹窄,道不求精,見有一神其技者則妒之。妒心一起,害不勝言,或謠言百出,或背地道破道,或前用涼藥,不分寒熱而改熱,前用熱藥,不別寒熱而改涼,不顧他人之性命,惟逞自己之私心,總欲使有道者道晦,道行者不行,以遂其嫉妒之意。——清·雷豐《時病論》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晉·楊泉《物理論》
凡有請召,不以晝夜寒暑遠近親疏,富貴貧賤,聞命即赴。視彼之疾,舉切吾身,藥必用真,財無過望,推誠拯救,勿憚其勞,冥冥之中,自有神佑。——元·曾世榮《活幼心書》
凡為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宋·《小兒衛生總微方論》凡病家請看,當以病勢緩急,為赴診之先后。病勢急者,先赴診之;病勢緩者,后赴診之。勿以富貴貧賤,而診視便有先后之分。——清·馮兆張《馮氏娜囊秘錄》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說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余曰病易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育也。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夫醫道者,以濟世為良,以愈疾為善。蓋濟世者憑乎術,愈疾者仗乎法,故法之與術,悉出《內經》之玄機,此經固不可力而求,智而得也。——金·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醫者診脈,不識寸關,放手妄言虛實。不問得病之由,今經幾日,是表是里,曾無傳染,只據所見,便言某證。證且未的,不顧汗下次第,或病人勞復,便毀前醫為誤,甚至子談父過者有之,弟掩兄長者有之。及其治療,本無所長,原其所以,則志在于利。醫人乘急取財者,甚于盜賊。——元·王珪《泰定養生主論》
仁人君子,必篤于情,篤于情,則視人猶己,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清·喻嘉言《醫門法律》
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今世之醫,多不知此義,每于富者用心,貧者忽略,此故世者之恒情,殆非仁術也。以余論之,醫乃生死所寄,責任匪輕,豈可因其貧富而我之厚薄?告我同志者當以太上好生之德為心,慎勿論貧富,均是活人,亦是陰功。——明·龔廷賢《萬病回春》
不可過取重索,但當聽其所酬。如病家赤貧,一毫不取,尤見其仁且廉也。——明·李梃《醫學入門》
醫為人命所關。人之所系,莫大乎生死。王公大人,圣賢豪杰,可以旋轉乾坤,而不能保無疾病之患。一有疾病,不得不聽之醫者,而生殺唯命矣。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
系之人,其命又懸于醫者,下而一國一家所系之人更無論矣,其任不亦重乎。——清·徐大椿《醫學源流論》
“良醫處世,不矜名,不計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闡發蘊奧,聿著方書,此其立言也。一藝而三善咸備,醫道之有關于世,豈不重且大耶!”——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華序》
夫醫為仁道,況授受相傳,原系一體同道,雖有毫末之差,彼此亦當護庇,慎勿訾毀。斯不失忠厚之心也。——明·龔廷賢《萬病回春》
“蓋醫之為道,所以續斯人之命,而與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元·王好古《此事難知·序》
“醫道微也,非絕欲無私,通神于微妙之鄉,窮理盡性,研幾于幽明之極者,不足以傳也。”——清·王士雄《潛齋醫話·醫鑒》
“凡作醫師,宜先虛懷,靈知空洞,本無一物;茍執我見,便與物對;我見堅固,勢必輕人,我是人非,與境角立,一靈空竅,動為所塞,雖日親近人,終不獲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繆希雍《本草經疏·祝醫五則》
“凡作醫師,宜先虛懷,靈知空洞,本無一物;茍執我見,便與物對;我見堅固,勢必輕人,我是人非,與境角立,一靈空竅,動為所塞,雖日親近人,終不獲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繆希雍《本草經疏·祝醫五則》
“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醫,故神圣之業,非后世讀書未成,生計未就,擇術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專習,窮致天人之理,精思竭慮于古今之書,而后可言醫。”——明·裴一中《言醫·序》“世徒知通三才者為儒,而不知不通三才之理者,更不可言醫。醫也者,非從經史百家探其源流,則勿能廣其識;非參老莊之要,則勿能神其用;非徹三藏真諦,則勿能究其奧。”——清·柯琴《傷寒來蘇集·季序》
凡鄉井同道之士,不可輕侮傲慢。與人切要謙和謹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學者師事之,驕傲者遜讓之,不及者薦拔之。如此自無謗怨,信和為貴也。——明·陳實功《外科正宗》行醫之要,惟存心救人,小心敬慎…若欺世詢人,止知求利,亂投重劑,一或有誤,無從挽回。病者縱不知,我心何忍?——清·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
明醫箴:今之明醫,心存仁義;博覽群書,精通道藝。洞曉陰陽,明知運氣.藥辨溫涼,脈分表里。治用補瀉,病審虛實;因病制方,對癥投劑。妙法在心,活變不滯;不炫虛名,
惟期博濟。不計其功,不謀其利;不論貧富,藥施一例。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醫,芳垂萬世。——明·龔信《古今醫鑒》
上一篇:反抗命運的名人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