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日記范文(精選10篇)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里,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日記范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日記1
“觀察物體”這個單元真有趣,沒想到在觀察的過程中也能發現這么多的數學知識。觀察物體,一個人是不可能把它的全部都觀察到的,要跟自己的學習小伙伴合作。觀察時,應注意辨認物體主要特征,應邊觀察邊想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形狀有什么不同,然后與同學交流。
我發現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鏡面對稱更有趣,比如鏡子中的鐘面3:00就是9:00,1:00就是11:00,原來跟實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年級數學日記2
今天,老師要我們當“醫生”。咦,老師要我們當醫生干什么呀?哦,原來,老師把我們前幾天筆算錯的題,寫在黑板上。
然后,老師要我們一起找出黑板那幾道算式的毛病。原來,有的毛病出現在十位不承認,個位向十位借一,十位說:“我這里還是原來的數。”還有的毛病是個位滿十了,沒有向十位進一。經過我們把他們錯的題糾正過來,他們終于病好了。我希望他們以后也會當醫生,不要再做病人了。
二年級數學日記3
課間休息時,我們班的“小博士”小文對同學們說:“今天,我給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數學問題,題目是: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一起在河邊散步,她們至少有幾個人?”小軍說:“這還不簡單!兩個媽媽當然是兩個人,兩個女兒也是兩個人,所以應該有2+2=4(人)。”
小文搖搖頭說:“不對,誰還有不同的答案?”我突然想起爸爸對我講過一道類似的題目,是問兩個爸爸兩個爺爺,我就說:“我們先來看小林和她媽媽的關系,小林是媽媽的女兒,所以這里有1個女兒,1個媽媽。媽媽是外婆的女兒,所以這里也有1個女兒,1個媽媽。
反過來想,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在一起,至少有3個人。”大家聽了都說:“你真會動腦筋。”
二年級數學日記4
今天早上,老師把數學練習冊發下來,我一看,“怎么錯了一題應用題?”我驚訝地說。又仔細一看,原來少寫了一步換算呀。我仔細地想了一想,20400米應該等于多少千米呢?20400÷1000=【第20句】:4(千米)哦,原來是【第20句】:4千米,我便把【第20句】:4千米填了上去給老師批,老師看了說:“340×60的得數的單位應該是米,而不是千米。”我看了看,原來是上面一個算式的單位寫錯了。我又改了,這才給老師批了呢。
今天是我第一次給老師批兩次,以前一次就可以給老師批好了。我覺得我們要一次就可以給老師批的才是好學生,所以我以前在楊市是中上等。
二年級數學日記5
我的數學測驗常常得100分,其他同學問我有沒有什么竅門,我告訴他們,我有一個“改錯本”,它幫了我的大忙。
過去,作業本或測驗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只看老師打的等級或分數,從來不考慮錯在哪里,為什么錯,怎么改正?結果每次測驗,不是這兒錯點兒,就是那兒錯點兒,總是得不到滿分。有一次,我的數學老師對我說:“我們學習知識要真正學懂知識,不能只看等級和分數,題目做錯了,應該認真分析錯誤原因,建議你們每人都準備一個改錯本,把錯題的類型抄下來,找出錯誤的原因,并且認真訂正。”從此以后,我就準備了一個小本子,只有掌心那么大,在小本子上面端端正正地寫上三個字“改錯本”。
每當作業本和試卷發下來時,我總是認真分析,并把錯題抄在“改錯本”上,仔細分析錯誤原因,在錯的地方用紅筆標上記號,并認真訂正。例如,我在學習解方程這部分內容時,我的“改錯本”上是這樣記錄的。
二年級數學日記6
前幾天數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做了一道應用題,這題中說世界上最大的鳥蛋是鴕鳥蛋,它的蛋有1300克。那最小的蛋有多重呢?我在心里打了個問號。
經過我上網、翻書百般途徑,終于在《中國少年百科全書》上找到了答案:最小的`蛋是蜂鳥蛋,蜂鳥媽媽每次產蛋2~1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0.5克,大約200個蜂鳥蛋才有一個雞蛋那么大,小蜂鳥生活約20天后,就能飛出鳥窩覓食,開始獨立的野外生活了。
多么有趣的知識呀,這真既能學習,又能增長課外知識,真是兩全其美。
二年級數學日記7
今天早上媽媽帶我去發聯超市購物。到了店內,琳瑯滿目的商品看得都不知道該買什么了。
首先我們來到食品區,我選了上好佳天然薯片和蒙牛鮮奶干吃片,媽媽挑了一瓶成長快樂維生素咀嚼片。
接著我們又到了電器區買了一臺潤信復讀機,最后我們來到生活用品區買了一支三笑牙刷。
這時媽媽想起來了,她身上只帶來一百元,也不知道夠不夠。
我把所有的商品價格都看了一下:上好佳天然薯片【第4句】:8元、蒙牛鮮奶干吃片13元、三笑牙刷【第3句】:5元、成長快樂維生素咀嚼片【第29句】:9元、潤信復讀機62元。接著我估算了一下,差不多要113元。我趕緊告訴媽媽錢不夠。我們便把成長快樂維生素咀嚼片放回原處。
這次多虧我學會了計算,要不然還要出丑呢!
二年級數學日記8
我學數學又學了很多知識。因為我對數學又有了一個新的看法。總覺得學習就像在趣味樂園玩一樣有勁。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總好象有一個人在推動著我去尋找學習的奧秘。
我有時候有一種思想叫我別學習。可又有一種思想比那種思想更強大,要我好好學習。所以我就在不懈努力的學習。這一來對我失望的老師們,又對我產生了新的看法。有可能說:“那個伏亮梁變了,不像以前那樣懶了。”
我知道不是每一個人生下來就笨的,只是他們不肯努力去學習。而那些愛學習有榮譽感的人就會努力的學習。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優點,就像我們班的馮琪他雖然很懶,可是卻很搞笑。
這一想倒想到了一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話使我感覺只有勤奮好學的人才會成功。而那些懶的同學只會取得一時之樂到了最后就樂不起來了,凡事只有勤奮的人方能笑到最后。
二年級數學日記9
昨天,數學考試,我考了95分。錯了一道填空和文字題。填空那題老師在考試前給我們復習過,我沒有認真背,認真記,一邊背一邊在想其他的事情,一點也沒記住。因此,在考試時,我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就漫不經心地寫了個“數的大小”。那道文字題,是我沒看清題意,把“×”寫成“÷”,就錯了。考得這樣的分數,第1題因為考試態度不端正,第2題因為我沒有認真復習。我以后一定做到這兩點,但也不能粗心。
老師,我每次考試都得不到滿意的成績。自從上了趣味數學以后,我就懂得了學數學最重要的是理解。光靠抄別人的答案是沒用的,抄了也白抄。所以,以后我要認真聽講,這樣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二年級數學日記10
星期天上午,我和爺爺到藕塘的藥店里買了兩盒藥片——胃爾舒
兩盒藥一共44元,一盒22元,爺爺付給她一張50元,營業員找給爺爺6元。
找好錢后,我用小數加、減法核算了一下。爺爺還可以這樣付:
【第1句】:先給營業員40元,再付5元,找1元。
【第2句】:如果爺爺有零錢,可以先付40元,再付4元。
通過這次陪爺爺買藥,我知道了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年級數學日記精選
二年級數學日記(一)
晚飯后,爸爸、奶奶和我在看電視。這時媽媽端來一盆花生,說:“明天早上炸花生米,大家一起動手吧!”我說:“大家比賽吧,看誰剝得最快,讓奶奶來當裁判。”爸爸用27秒剝了9個,媽媽用36秒剝了9個,我用40秒剝了8個。奶奶說:“怎么算呢:到底誰最快呀?”我會算:
爸爸:27÷9=3(秒)媽媽:36÷9=4(秒)我:40÷8=5(秒)
爸爸得第一名,媽媽得了第二,我得了第三名。
我覺得學知識真有用,謝謝老師很辛苦地叫我們學習知識,我一定好好學習。
二年級數學日記(二)
自從我們學習了除法以后,我發現生活中很多事兒都與除法有關。比如,媽媽買了10袋牛奶,每天喝2袋,能喝幾天?10÷2=5(天)。奶奶包了20個包子,我們一家有5口人,平均每人吃幾個?20÷5=4(個)。爺爺有9只小鳥,平均3只小鳥放在1個鳥籠里,一共需要幾個鳥籠?9÷3=3(個),看來學好了除法能解決好多生活中的問題。
二年級數學日記(三)
今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了許多東西,有鉛筆、作業本、蘋果、桔子、蛋糕。媽媽問:“如果給你18元錢,蛋糕3元一塊,你能買幾塊蛋糕?”我想了想,用除法計算是18÷3=6塊。媽媽又問:“買了20個蘋果,你和哥哥平均分,每人多少?”我回答:20÷2=10個。哥哥問我:“買桔子花了36元錢,每斤桔子6元錢,買了幾斤桔子?”我回答說:36÷6=6斤。我反問哥哥:“買了21個作業本,要是3個人同樣多,每人幾本?哥哥立即回答道:21÷3=7本。鉛筆呢?花了10元錢,每支鉛筆2元錢,買了多少支?10÷2=5支。
二年級數學精選日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下面我們來看看二年級數學精選日記,歡迎閱讀借鑒。
二年級數學精選日記1
課間休息時,我們班的“小博士”小文對同學們說:“今天,我給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數學問題,題目是: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一起在河邊散步,她們至少有幾個人?”小軍說:“這還不簡單!兩個媽媽當然是兩個人,兩個女兒也是兩個人,所以應該有2+2=4(人)。”
小文搖搖頭說:“不對,誰還有不同的答案?”我突然想起爸爸對我講過一道類似的題目,是問兩個爸爸兩個爺爺,我就說:“我們先來看小林和她媽媽的關系,小林是媽媽的女兒,所以這里有1個女兒,1個媽媽。媽媽是外婆的女兒,所以這里也有1個女兒,1個媽媽。
反過來想,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在一起,至少有3個人。”大家聽了都說:“你真會動腦筋。”
二年級數學精選日記2
有一天,我正在課室做數學作業。然后,我遇到了一道數學的題目弄不懂,這道數學題目是: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題目給了我兩個條件,橫截面的面積是30平方厘米,寬是6厘米,我想:長方體的體積不是長乘寬乘高嗎?為什么題目只給我們底面積和寬呢?我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我就去問數學老師了。
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說,橫截面就是長方體的底面積,寬在題目上所表示的是長方體的高。這下子我終于明白了如何去求長方體的體積。我又學多了一個新知識,我真開心啊。
后來,我看見這樣的題目我再也不怕了。我用老師教我的方法分辨出與這種類型的題目解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這個知識對我來說真的非常有幫助,我利用它破解了許多我不會的題目。我的心里比誰都開心,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出來,好好的利用它們,破解出更大的難題和考驗。數學的知識真是學無止境,讓我們學都學不完。我希望用最大的努力學好高深莫測的數學問題。
二年級數學精選日記3
“觀察物體”這個單元真有趣,沒想到在觀察的過程中也能夠發現這么多的.數學知識。觀察物體,一個人是不可能把它的全部都觀察到的,要跟自己的學習小伙伴合作。觀察時,應該注意辨認物體主要特征,應邊觀察邊想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形狀有什么不同,然后與同學交流。
我發現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鏡面對稱更有趣,比如鏡子中的鐘面3:00就是9:00,1:00就是11:00,原來跟實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年級數學精選日記4
今天,老師要我們當“醫生”。咦,老師要我們當醫生干什么呀?哦,原來,老師把我們前幾天筆算錯的題,寫在黑板上。
然后,老師要我們一起找出黑板那幾道算式的毛病。原來,有的毛病出現在十位不承認,個位向十位借一,十位說:“我這里還是原來的數。”還有的毛病是個位滿十了,沒有向十位進一。經過我們把他們錯的題糾正過來,他們終于病好了。我希望他們以后也會當醫生,不要再做病人了。
二年級數學精選日記5
這幾天,老師教厘米和米的知識,我學了以后,回到家里,看見媽媽在洗衣服,我看見了洗衣機,靈機一動,我就從筆盒里拿出了一支沒削過的鉛筆,量了一下,洗衣機大約有5支鉛筆高,大約一米,寬有3支鉛筆寬,大約60厘米。最后我拿出布尺,重新量了一次,跟我估計的只差幾厘米,我真高興。
數學日記精選
數學日記精選1
我們不僅在學習上離不開數學,在生活中也離不開數學,買菜時需要計算付多少錢,訂做窗簾時,我們要從我們需要的面積大小來計算出窗簾正確的尺寸,交水費時,我們要根據一個月用了多少噸水、一噸水要多少錢來計算出我們這個月需要交多少元的水費……生活中的一切都與數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情。
這天,我閑著沒事干,便跑去廚房,看見媽媽正在烙餅。媽媽看見我,便給我出了一道題:“媽媽烙一張餅大約需要兩分鐘,正面約一分鐘,反面約一分鐘,一個鍋一次最多能放兩張餅,一共要烙五張餅,你算算最少大約要用幾分鐘?”這個問題還不簡單,前四張分兩次烙,最后一張自己一個鍋烙,總共需要用三次兩分鐘,三乘二等于六,“最少需要六分鐘。”我脫口而出。“不對,這不是最少,再想想。”這時,爸爸走過來說。“不對?”我的心里充滿了問號,怎么會不對呢?不行,一定要在好好想想,可我怎么想也想不出來,只好求助爸爸。爸爸笑了笑,說:“總共約需要用五分鐘。先拿兩張餅在鍋上烙著,當兩張餅的一面烙熟了,一張反過來繼續烙,另一張先放在一邊,重新拿一張烙,等這一張餅的一面烙好后,另一張也熟了,便把剛才那張烙了一半便丟下的餅放在鍋里和另一張繼續烙,再過一分鐘,兩張餅就都熟了,等于是三張餅需要三分鐘的時間烙,然后剩下的兩張在一起放在烙,兩分鐘后,便都熟了。所以前面的三分鐘加上后面的兩分鐘,就是五分鐘。”哦,我恍然大悟。
數學日記精選2
“靳燊,奧數考試快要到了喲,你準備的怎么樣啦?”離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總決賽還有15天,媽媽關切的問到“,”放心吧媽媽,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雖然有難度,但是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可喜的收獲的!“我暗暗下定決心,這次奧數競賽一定要考到一個好的成績。
于是,我趕緊翻開媽媽給我買的那份卷子,認真地做起來,不放過每一類型的題目,不漏掉任何一個算式。有些題不會做,馬上就去問老師,得到答案和方法后先反思,再推算,養成了奧數的思維,然后繼續堅持做題,一刻也沒有停下。
有時一道題不懂,又沒辦法問老師的時候,我只能憑自己現有的理解能力,花上好多時間去解答。有一次,已經晚上11點半了,有一道題始終想不出來,但是我沒有放棄,一遍一遍思索著題目給出的條件,一遍一遍嘗試著不同的解題思路,腦袋都快想破了,媽媽走過來對我說:”靳燊,時間不早了,快睡覺吧!“,我斬釘截鐵的說:”不要,我一定要把這一道題目做出來!“說完我又開始想那道題,通過我的努力,半小時后,那道題終于被我解答出來了。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就連平時經常說我不夠靜心的媽媽,看到我這樣投入,都有些心疼了。
盼望已久的成績出來了,老師告訴我在決賽中取得了銀獎,那時,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終于獲得了銀獎了!
數學日記精選3
這天陽光明媚,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興高采烈地回到學校上課,教室里顯得特別安靜。因為校長要親自給我們上一節數學課。
校長來了,全體同學親切的向校長問好。“上課!”“起立”,“老師好!”“請坐。”在這一串的程序中,拉開了上課的序幕。校長講課的時候,我們聽得特別認真,這也許你們會問:“你的標題說的是一節難忘的數學課,可聽到這里,覺得它沒什么好難忘啊!”別急,慢慢聽下去你就知道了。因為我們在學校是出了名的“第一”呀,所以校長問我們,有兩只眼睛的都是人嗎?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是”。對了,動物也是有兩只眼睛的。校長只是問了我們一個人人都明白的常識問題嗎?不是的,他也在告訴我們,雖然你們五(2)班對咱們學校來說是“遙遙”但是跟其它的學校相比,我們就“遙遙落后了”所以,你們不能因為在自已學校拿了個第一,就驕傲自大,而是要更加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就是因為校長這節短短45分鐘的課,讓我們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道理。“同學們,祝賀你們成功的取得全校第一,再接再勱,為學校爭光”頓時全班歡呼鼓掌。“鈴!”下課鈴響了,結束了我們一堂生動有趣的數學課。
數學日記精選4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第3句】:【第5句】:【第7句】: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只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只,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只,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于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只后一樣多,那一半是13只,還原乙樹是14只;甲樹就是16只。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只,乙樹14只。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數學日記精選5
上個星期數學課,有好幾個同學都因為問題答不出而罰站,我也不例外。
后果當然是因為我上課不認真聽而造成的。那時,我正用一只手托著腦袋,另一只手轉著手中的鉛筆,眼睛卻盯著窗外,想著快點下課,絲毫沒有聽見老師在說什么。我一會兒看著萬里晴空,一會兒看著同學在干嘛,一會兒翻翻書包,一會兒又拿出本子畫畫……突然,老師好像看出了什么“苗頭”,大喊一聲:“胡彩溢,你來回答這個問題!”我這才從“睡夢中醒來”,我猶豫地站了起來,結結巴巴地說“呃……這個……那個……”我連問題都不知道還能怎樣回答,只能這樣敷衍老師。
“胡彩溢,你不知道上課就不要開小差,要認真聽!給我站著!”
我只好站著聽老師講課。大概過了十分鐘,我忽然感覺渾身發癢,東抓抓西抓抓,又沒有好好聽老師講課。這時,老師又叫住了我:“胡彩溢,我再給你一次機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乘法還是除法?”
這時我才發現原本站著的五個同學都已經坐下來了,一下子就剩我一個了。于是,我又吞吞吐吐地說:“用……用……乘法。”
“你繼續給我站著!”
哦,天哪!也許這次機會失去了,再也不能回答了。眾目睽睽之下,我一個人站在講臺上成了“鶴立雞群”。想著想著,我的淚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下課后,我不僅沒得放松,還被一本正經的張老師訓了一頓。唉,罰站的滋味真不好受啊!我以后上課再也不開小差了!
數學日記精選6
通過寫數學日記,同學們可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為大家提供了六年級數學日記400字,希望能夠真正的幫助到大家。
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
此時爺爺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小溦,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
“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同時發車呢?”
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不能解答。”爺爺疑惑地看著我:”哦,是嗎?”
“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3路車的起點站是同一個地方。”爺爺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著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涂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爺爺開心地哈哈地大笑起來。
此時爺爺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文案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
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于這兩個數的乘積(3х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爺爺聽了夸我:”答案正確!100分。”
“耶!”聽了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數學日記精選7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業閑沒事,媽媽就給我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2的倍數有什么特點嗎?”我一聽,一下子就回答了出來:他們都是雙數。“那它們有什么特點呢?”媽媽又問。“它們的個位上都是0、【第2句】:【第4句】:【第6句】:【第8句】:”媽媽說:“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數懂得特點嗎?”這下可把我難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數,發現他們的個位上也都是0、【第2句】:【第4句】:【第6句】:8,于是我就把這個規律告訴了媽媽。可媽媽隨口說了一個數,就****了我的.發現。媽媽讓我繼續觀察,可我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出來。媽媽就給我一個提醒:你看看這些數的最后兩位。我根據媽媽給我的提示,右這些數觀察了一番,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4的倍數的特點是:一個數的最后兩位是4的倍數,這個數就是4的倍數。然后,我找了一些數來試了試,例如:437,37除以4=9……1,照規律來說437就不是4的倍數,我隨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這個特點。我又找了一個數1024,24除以4=6,找規律1024就是4的倍數我又用除法驗證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數。我高興地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的發現,同學們不妨也去試一試。
數學日記精選8
今天,我在數學伴你成長上看見一道題目,有四道筆算題,100÷【第4句】:200÷【第4句】:300÷【第4句】:400÷4,第一道我想100÷4那么100÷4=25,200÷4=50,這時,我發現50和25相差25,那么300÷4就是75了,于是,我算了算,沒想到真的是75,400÷4=100、100也比75多25,從這些題目中,可以發現被除數多100,商就多25。數學也是有規律的。
數學日記精選9
寒假時,我的媽媽找來裝修公司把房間重新裝修了一下,客廳的地板去掉了,改成鋪地磚,正在計算面積時,我興高采烈地要求:“我的媽媽,我已經會算面積了,我來幫你算。”我用卷尺測量了客廳的長是5米,寬是【第3句】:8米,它的面積應該是5*【第3句】:8=19平方米。我自豪地告訴我的媽媽,買19平方米的地磚就夠了。我的媽媽笑著問我:“我要買的是邊長6分米的正方形地磚,你能告訴我的媽媽大約需要多少塊嗎?”我一下子愣住了,平靜了一會,我想到:我先計算出我的媽媽需要每塊地磚的面積,再用客廳面積除以它的面積,不就能得到數量了嗎?于是,我先計算出每片邊長6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6*6=36平方分米=0.36平方米;我再用19平方米除以0.36平方米約等于【第52句】:78,那我的媽媽客廳的地磚應該買53片就夠了。我驕傲地告訴我的媽媽:“我的媽媽,買53片就行了。”
我的媽媽夸獎我知道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了。可是買單時,我卻看到我的媽媽買了56片,我奇怪地問我的媽媽:“不是計算好了53片了嗎?你為什么要多買三片?”我的媽媽告訴我,因為在施工的過程存在損耗,如果不小心在切割時尺寸不合適,那就需要重切,所以購買時要比實際數量多一些,她還告訴我,生活是具體的,在有效運用數學方式時,還必須要多想想生活中的實際,才能讓數學真正貼近我們的生活。
數學日記精選10
20xx年2月8日晴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媽媽對我說:“我們給了收銀員300元,找回【第81句】:4元,一共花了2【第18句】:6元。”出門后看到超市在搞活動——滿100元送5元禮券,結果,我們送一共拿到了10元禮券,媽媽又把它都花完了,并且另外再付了【第1句】:8元。媽媽讓我算一算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錢?我說:“一共花了2【第20句】:4元。”
大家認為我算的對嗎?
20xx年2月8日晴
記得秋天的時候,我家前面有3棵大樹。其中1棵大樹落了5片葉子,還有1棵大樹落得葉子和第1棵大樹同樣多,而第3棵大樹落的葉子比前面兩棵都要少。那么,3棵大樹一共落了多少片葉子呢?
我說:“3棵大樹一共落了12片葉子”,表弟說:“不對不對,它們一共落了14片葉子。”
小朋友認為我們誰說的有道理呢?
上一篇:對待顧客的態度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