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關于勤奮讀書的名言
【第1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第2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第3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第4句】: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第5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第6句】: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7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第8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第9句】: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第10句】: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第11句】: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第12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第13句】: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第14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第15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第16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第17句】: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第18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第19句】: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第20句】: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第21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22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第23句】: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第24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第25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古人勤奮讀書的成語
我國成語博大精深,歷史悠久,那么,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形容古人刻苦學習成語,供大家閱讀參考。
形容古人刻苦學習成語:
【第1句】:不辭勞苦——辭:推托;勞苦:勞累辛苦。不逃避勞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強。
【第2句】:吃苦耐勞——耐:禁受得住。能過困苦生活,也經得起勞累。
【第3句】:持之以恒——持:堅持;恒:恒心。長久堅持下去。
【第4句】:穿壁引光——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頭幫人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第5句】:刺股懸頭形容刻苦學習。同“刺股懸梁”。
【第6句】:刺骨懸梁懸梁:以繩子系頭掛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學習。
【第7句】:鈍學累功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第8句】:頓學累功愚笨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第9句】:廢寢忘食——廢:停止。寢:睡覺。忘:忘記,食:吃飯。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很刻苦,專心致志。
【第10句】:皇天不負有心人鑒真18歲出家為僧,刻苦學習佛法。742年日本派榮壑、普照來華邀請鑒真高僧去日本擔任佛教傳戒師,鑒真先后三次東渡失敗,船被漂到海南島。753年,日本第十次派使者來華,鑒真終于隨日本使團東渡到了日本九州。
【第11句】:兢兢業業——兢兢:形容小心謹慎;業業:畏懼樣子。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第12句】:刻苦鉆研用于學習等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
【第13句】:口不絕吟吟:吟詠,背誦。嘴里不停地吟誦。形容學習非常刻苦。
【第14句】:匡衡鑿壁——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第15句】:臨池學書指刻苦學習書法臨:靠近,挨著;池:硯池;書:書法。指刻苦練習書法。
【第16句】: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
【第17句】:駑馬十駕原意是駿馬一天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人。
【第18句】:起早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勞動。
【第19句】:勤勤懇懇——形容勤勞踏實。也形容勤懇樣子。
【第20句】:勤學不輟——不間斷學習,形容學習努力刻苦。
【第21句】:勤學苦練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第22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北魏文人李謐學習很用功,在文學博士孔璠門下做學生,勤奮刻苦,虛心好學,提高很快。幾年后,李謐學問超過了他老師孔璠,孔璠反過來向李謐求教。同學們做歌:“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
【第23句】:任勞任怨——比喻做事不辭勞苦,不埋怨勞累。任:承受,擔當
【第24句】:聲振林木戰國時期秦國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師學藝,經過一段時間刻苦學習。薛潭技藝有了很大提高,就向老師辭行。秦青在郊外設宴送行,席間唱了一曲十分悲壯歌曲,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潭覺得十分慚愧,于是留下繼續學習。
【第25句】:夙興夜寐——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第26句】:響遏行云戰國時期秦國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師學藝,經過一段時間刻苦學習。薛潭技藝有了很大提高,就向老師辭行。秦青在郊外設宴送行,席間唱了一曲十分悲壯歌曲,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潭覺得十分慚愧,于是留下繼續學習。
【第27句】:枵腹從公——枵腹:空腹,肚饑。指餓著肚子辦公家事。形容一心為公。
【第28句】: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讀書學習。
【第29句】:宵衣旰食——宵:夜間;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來,時間晚了才吃飯。形容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
【第30句】:虛與委蛇戰國時期,列子是壺子學生,學習老莊之道,后來他遇到鄭國神巫季咸,就把他介紹給壺子。他們在一起開始斗法比高低,壺子跟季咸虛與委蛇,讓他感到難以捉摸,就落荒而逃。列子刻苦學習,修煉老莊之道,終于達到忘我境界。
【第31句】:懸頭刺股形容刻苦學習。同“懸梁刺股”。
【第32句】:懸頭刺骨懸:吊掛。把頭掛在屋梁上面,用錐刺自己大腿骨。形容刻苦學習
【第33句】:業精于勤——業:學業;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
【第34句】:夜以繼日——以:用。繼:繼續。日日夜夜不停地工作。多形容十分勤奮、忙碌。
【第35句】:引錐刺股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第36句】:勇挑重擔——勇于挑起重擔,比喻任勞任怨,不辭辛苦。
【第37句】:游響停云——戰國時期秦國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師學藝,經過刻苦學習,薛潭技藝有了很大提高,就向老師辭行。秦青在郊外設宴送行,席間唱了一曲十分悲壯歌曲,聲振林木,游響停云,薛潭覺得十分慚愧,于是留下繼續學習。
【第38句】:鑿壁借光——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為藏書很多文不識家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第39句】:專心致志——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第40句】: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第41句】:孳孳不息——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樣子。形容工作勤奮,努力不懈
古人勤奮讀書方面的名言
【第1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第2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第3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第4句】: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第5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第6句】: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7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第8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第9句】: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第10句】: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第11句】: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第12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第13句】: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第14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第15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第16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第17句】: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第18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第19句】: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第20句】: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第21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22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第23句】: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第24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第25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古人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
導語:古代讀書人是很勤奮努力的,他們惜時如惜金一般,你知道多少古人勤學苦讀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人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第1句】:囊螢映雪
囊螢是指晉代的車胤由于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很多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指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來看書。
車胤就很愛學習,但由于家庭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學習。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車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見到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芒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猛然想出了一個辦法: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找來一個白絹口袋,然后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強可以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些來當作燈用。由于他的勤學苦練,終于有所作為。
同是晉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于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每天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這樣讓時間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第2句】: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開始發奮讀書。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經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天的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的同意了。
于是他們每一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了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懸梁刺股
形容發憤讀書的典故。懸梁,語見《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梁以自課”;刺股,語出《戰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4.牛角掛書
形容勤奮讀書的典故。《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于道,按轡躡其后,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后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習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5.韋編三絕
形容刻苦認真讀書的典故。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韋編,是用來串連竹簡的熟牛皮;三絕,是斷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絕編”、“三編絕”、“韋三絕”、“絕韋編”、“三絕韋編”等。
上一篇:不要為情所困的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