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筆從戎的歷史典故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班超投筆從戎的'歷史典故。
漢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擔任校書郎,班超便和母親一起隨哥哥來到洛陽。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書來謀生糊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經停止工作,將筆扔置一旁嘆息道:“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么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以封侯晉爵,怎么能夠老是干這筆墨營生呢?”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素材解讀:
陳涉曾語,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所謂燕雀,鼠目寸光,蠅營狗茍,得過且過而已。所謂鴻鵠,見一葉而知天下秋,處一室而知四海闊,食一餐而明百般味。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奮力拓新者,方能鍛造堅韌不拔之志,成就驚天動地之業。
歷史典故:投筆從戎
執著于人生的夢想,是一種勇氣和智慧。今天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歷史典故:投筆從戎,希望能幫到大家哦~
投筆從戎:筆與戎,都只是工具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
【釋義】投:扔掉。戎:軍隊。放下手中的筆,參加軍隊。指文人棄文從軍,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
【歷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他是東漢時期很有名的將軍,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交家。他從小胸懷大志,不拘小節,但是對父母非常孝順。漢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為校書郎,而和母親一起來到洛陽。
因為他寫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較貧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寫文書,以此謀生。為了將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覺得這份工作實在無聊,想到自己遠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來,將筆狠狠地擲在地上說:“大丈夫即便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為國家的外交作貢獻,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周圍的人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回應說:“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傅介子和張騫都是西漢人,曾經出使西域,立下無數功勞。自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接著,朝廷采取他的建議,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成長心語】
執著于人生的夢想,是一種勇氣和智慧;但埋葬舊的夢想,告別舊的自我,孕育新的夢想,則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尤其是在已經有所成就的時候,這種選擇無異于徹底地否定自我,需要極大的勇氣。敢于中途變革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之士。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而毅然作出“投筆從戎”的決定,這是班超為后人所推崇的主要原因。對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把學習搞好就是為國家作最大的貢獻了,只有把基礎打好了,才能用雙手和智慧使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班超投筆從戎成語故事
投筆從戎,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出自:《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間乎?”
班超是東漢名將。他父親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班超在少年時,讀過許多歷史等方面的書籍,對張騫、傅介子等歷史人物,班超非常敬仰。班超立志要像他們那樣為國建功。
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任命為校書郎(管理書籍的.官)。赴任時,班超與母親也隨同一起到了京都洛陽。那時候,他們家生活比較困難。班超就接受官府雇傭,做抄書工作。為了多掙一些錢來補貼家用,他常常工作到深夜。
班超很不滿意這種庸庸碌碌的生活。他投筆長嘆:“男子漢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才有出息!怎能這樣混日子!”周圍的人聽到班超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都譏笑他。班超激動地說:“鼠目寸光的人怎能理解壯士的志向呢?!”
后來,班超進入軍隊。公元73年,奉車都尉(皇帝的高級侍從官)竇固出擊匈奴時,竇固讓班超帶領一支部隊出征。班超帶領將士們英勇奮戰,消滅了許多敵人,為重開西域的通道建立了卓越功勛。
班超棄筆從戎的典故
東漢都城洛陽,一群年輕人正在一個房問里伏案抄寫,不時還有人邊寫邊議論這次能賺多少錢,可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個叫班超的人卻一直沉默不語。突然他站起來將手中的毛筆狠狠地往地下一摔,眾人回頭詫異的注視著他。班超嚴肅的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為國殺敵立功,我們怎么能安安穩穩地坐在這里,過這些抄抄寫寫的日子呢?”眾人先是一愣,接著有人起哄:“哼!看不出班超這小子,連飯都吃不飽,還想去立功受封呢!”班超在眾人的哄笑聲中憤然離去。
班超生氣的回到家,正在整理書籍的父親班彪看他一臉的不高興,大概猜出了幾分,于是就把他和兄長班固、妹妹班昭一起叫到面前。父親問道:“你們兄妹三人的志向都是什么?”班固、班昭回答說愿意像父親一樣編寫史書,而班超卻說:“我的心愿是領兵打仗,最好像博望侯張騫那樣率隊出使西域!”父親非常欣慰,語重心長的對他們三個說:“你們都有遠大的志向,這一點我非常高興,但你們要記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浮氣躁,只有踏踏實實,打好基礎,那么等機會來時,你們才不會錯過。”不久,班超果然投筆從戎,跟隨猛將竇固與匈奴作戰,立下戰功,成為一名年輕的`將軍。
漢宮金殿上,漢明帝得知匈奴被驅趕到漠北邊境時,大為寬慰,對竇固和班超大加贊揚,并且封班超為“假司馬”。漢明帝主張罷兵,就此停止對匈奴作戰,可班超卻上奏說:“現在匈奴雖然已經逃走,但還經常騷擾我邊境,臣擔心,一旦給他們喘息的機會,他們會卷土重來,到那時,后果將不堪設想!”漢明帝詢問班超該如何辦才好,班超回答說:“漠北離我們中原萬里,出兵很難,當務之急是派出使節,聯合漠北諸國,共同抵抗匈奴。
臣愿意帶領三十六人出使西域!”漢明帝當場應允。班超第一站來到鄯善國。鄯善國的國王盛情款待了班超一行人,班超對他痛陳利害關系。國王經過深思熟慮,表示愿意聯合西域各諸侯國共同抗擊匈奴,班超很是高興。席間,一個官員突然急匆匆的趕到國王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國王的臉色立刻緊張起來,隨后匆匆的走了。班超一行人感到非常的不解。過了不久,國王又回來了,讓士兵將鄯善的服裝發給班超等一行人,眾人才心安稱謝。可是此后一連三天,班超去求見國王篇署和約,卻總是被國王以生病為由拒之門外。班超仔細地回想起那晚的情景及國王慌張的神色,覺得其中必有蹊蹺,于是暗中派人去調查。
原來在鄯善國王宮中,匈奴使者突然到來,責問國王是否收留了漢朝的使者。國王佯裝不知,暗中派人催促班超等人回國,如果不從,就要對他們下手,寧愿得罪漢朝,也不得罪匈奴。這些話恰巧被班超派去調查的人聽到了,他急忙去報告班超。班超立即將下屬召集起來,說:“同來西域,為的是立功報國,現在匈奴使者才來幾天,鄯善國王態度就已經大變,如果他把我們交給匈奴,那連尸骨都回不了家鄉。
大家看怎么辦?”眾隨從異口同聲的說:“事情緊急,一切聽從將軍安排!”班超激勵大家:“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咱們連夜突襲匈奴使者營地,發起火攻,乘他們摸不清楚我們底細的時候,一舉消滅他們,這樣鄯善國才會與漢朝和好。”入夜,班超率三十六名隨從用火攻偷襲匈奴營地,匈奴眾使者除一人逃脫外,其余都被燒死了。
隨后,班超率眾闖進宮殿,國王連忙召集軍士將眾人包圍。國王責問說:“哼,班超,我好好對待你,你竟然把匈奴人給殺了,我以后怎么向匈奴人交代?我要把你送到匈奴去!”班超大笑說:“我只知道匈奴一百三十多人死在你們部善國,你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我們都穿著鄯善國的服裝,在匈奴人的眼里,兇手是鄯善國的人!匈奴使者我們并沒有全部燒死,還有一個人逃走了,我想他明天一定會在單于的帳中講述鄯善國是怎么將他們的使者殺死的。”國王聽了,癱坐在地上,自知已經無退路,只好下令軍士退下,換了副而孔,滿臉堆笑說:“尊敬的漢使,本王剛才只是開個玩笑,以做試探。來人!拿盟書來!”兩人當即在盟書上簽字、落印。
班超年少時便不喜舞文弄墨,認為那樣將沒有出息,他的最大愿望便是擊退匈奴,為國家的邊境安定盡自己的責任。后來班超率領手下出使西域,受到西域國家的刁難與威脅,但機智勇敢的班超竟然帶領幾十個人殺入匈奴大營,不但趕走匈奴使者,更使得西域小國對自己另眼相看,終于順利的完成了使命。
如果班超像其他人一樣自小就泡在書房里讀書習字,他一生的大志恐怕很難得到施展的機會,就更談不上后來的出使西域為國家立功了,可是班超毅然棄筆從戎,終于成為一代名將,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