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勵志故事
萬物蓬勃的今天,奧運會無疑是這個星球上最盛大的和平聚會,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牽動人心、席卷了最多觀眾的力量和意志的狂歡節,其中的很多英雄,很多瞬間,很多偉大的戰績和很多悲痛的失敗,注定成為人們終生難忘的記憶。這一切,都得感激那位留著考究的紳士胡子的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deCoubertin)。
歷史的標簽一目了然:顧拜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國際奧委會第二任主席(1896-1925);奧林匹克會徽、會旗設計者;教育改革家;歷史學家。由于對恢復和發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作出不朽貢獻,他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熱衷于所有體育運動
顧拜旦出身名門,父親夏爾是法皇路易十三加封的男爵,母親瑪莉是諾曼底大公的后裔,夫婦倆都是神權和封建傳統的維護者。這對貴族夫婦畢生住在巴黎烏迪諾街20號一座四層樓的城堡中,這個地區既古老又新鮮,混雜著首都的喧鬧與宗教的肅穆。1863年1月1日,顧拜旦降生于此。
幼時的顧拜旦聰慧勤奮,是母親眼中乖巧的好兒子。城堡一二夾層的閣樓屬于顧拜旦,他的房間有架立式鋼琴,他習慣在自己房間布置許多照片、飾品和紀念品。他對事物富于銳敏的洞察力,從小他就收集各種干花,將它們放在信封里,寫上日期、地點和具體細節,即使是些不被人注意的`事,他都會珍藏。他非常注重傳統和各種紀念日,每件值得紀念的往事都可以從他那兒找到生動的線索。
每年夏天,顧拜旦一家都去諾曼底的鄉村米維爾度假。顧拜旦總是家庭聚會的靈魂,他在那里度過了歡躍的青少年時光。在米維爾旁邊的湖泊,停靠著他最喜愛的獨木舟,劃船一直是他熱衷的體育活動;當網球運動興起時,他曾在米維爾的一塊小草地上設置了一個網球場;年輕時他熱衷于練習所有的體育運動:拳擊、騎馬、擊劍等等,樣樣在行,他甚至還創造了一種新運動——馬上擊劍,可惜后來沒有廣泛流傳。
自行車出現后,顧拜旦成了腳踏車的熱愛者。借用巴黎紅極一時的康康舞女明星的昵稱,他將自己第一輛自行車命名為“高翹腿妮妮”(ninipatteenl’air),“因為自行車一個踏板在下時,總是有一個踏板在空中”,這番趣解透射出顧拜旦獨特的幽默感。
生活于傳統的法國貴族家庭,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成長中的顧拜旦卻不乏叛逆個性的表露。當母親給他帶有宗教色彩的玩具時,他拒不接受,斥責修士的偽善;報紙上關于封建王朝衰落的消息讓他父親心急如焚,他卻歡欣鼓舞。家人常常不解:“他年輕時我們也感覺到他是個熱心的保皇主義者,這種性格很大程度是由環境決定的。后來他又有自由主義和激烈的革命思想,這兩種性格奇怪地綜合在他一人身上。”
重新點燃久已熄滅的古代奧運會圣火
由于普法戰爭的記憶刻骨銘心,青年顧拜旦很早就萌發了教育救國的思想。1880年,他從法國圣西爾軍校退學,轉而進入巴黎政治學院深造,后以優異成績完成了政治、歷史、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課業。
1883年英國考察之行是顧拜旦事業的關鍵。拉格比公學校長托馬斯·阿諾德(后被世人譽為“現代體育之父”)所推行的以競技運動為主的綜合培養體制啟發了顧拜旦,他意識到體育的價值能使法國走出困境,從而把發展體育作為其教育事業的基礎。
l892年11月25日,巴黎索邦神學院舉辦法國體育協會聯合會第5次年會,顧拜旦在會上首次提出“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張:“我希望你們的支持一如既往,在符合現代生活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并實現這一宏偉而有益的事業——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
事實上,早在1875年至1881年間,古奧運會遺址不斷被發掘,就曾激起顧拜旦濃厚的興趣,產生創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設想。他曾說過:“任何研究過古代奧運會的人都知道,古代奧運會最光輝之處在于它的兩個原則:美和尊嚴。”他經常到希臘古代奧林匹克遺址進行考察和研究,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漸臻成熟。
1894年6月,顧拜旦以法國學生體育聯合會秘書長身份,在巴黎召集了一次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旨在統一當時業余體育運動的種種規則。“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設想”原本只是大會最后一項議題,最終卻成為全會的核心議題。
隨后,依照顧拜旦詳盡的計劃書,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于6月23日宣告成立。在這歷史性的時刻,顧拜旦做了激動人心的發言:“l894這一年,在巴黎這個全世界憂喜與共、堪稱世界神經中樞的城市,我們能夠使國際體育運動的代表們聚集在一起,一致投票贊成恢復已有2000年之久、至今仍像以往一樣激動人心的思想。這一晚,電波把消息傳至四方,古希臘奧林匹克主義經歷幾個世紀的黯然失色之后又重返世界!”
大會決定將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主辦權授予希臘雅典,希臘詩人維克拉斯作為主辦國代表出任國際奧委會執行主席,顧拜旦則擔任秘書長負責承辦。
當維克拉斯興沖沖地將喜訊帶回雅典,希臘首相特里庫皮斯卻提出:因經費問題,延期奧運會甚至放棄舉辦權。聞聽此事,顧拜旦連夜奔赴雅典,從中斡旋。
當時的雅典古運動場已是斷壁殘垣,荒草滿目,顧拜旦四處奔波,呼求希臘皇室和王儲積極參與,為運動場修建提供可使用的土地。
為了說服希臘王儲康士坦丁參與奧運會,顧拜旦慷慨激昂地回述起希臘反抗土耳其統治的英勇起義:“30萬希臘人,為了60萬希臘人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一個個全都戰死沙場,我對這樣的希臘人充滿信心。”年輕的王儲深受感染,主動擔當起雅典奧運會組委會的責任。
經顧拜旦等人多方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價值100萬德拉克瑪的資助下,久已荒蕪的廢墟上建起了新的大理石運動場,瀕臨流產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得以重生。
1896年4月6日下午3點,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宣布奧運會開幕。第一屆現代夏季奧運會終于在雅典順利舉辦。
顧拜旦曾留下一句擲地有聲的名言:“對人生而言,重要的決不是凱旋,而是戰斗。”
自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創辦起,顧拜旦始終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領袖,他幾乎將自己的全部才智和精力都投進了奧林匹克事業。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屆奧運會上,針對當時體育競賽的一些弊端,顧拜旦以筆名發表了著名詩作《體育頌》,這首詩對于奧林匹克作了經典的詮釋,因此獲得該屆奧運會文藝比賽金質獎章;1913年,顧拜旦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徽、會旗。會旗圖案白底、無邊,藍、黃、黑、綠、紅五色圓環環環相扣,象征各大洲的團結與全世界運動員以友好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聚;從顧拜旦1900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到卸任的1925年間,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增加到40個,并先后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卸任后,顧拜旦被終生聘為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
顧拜旦晚年生活在拮據的陰影之中。他一生極少追求財富,相反地,他把自己大部分的資產投給了事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父母留下的房產和所有有價值的東西毀于一旦,這對顧拜旦和他的妻子是一個重大打擊。同時,這對夫婦的兒子雅克和女兒蕾妮都是體弱多病的孩子,如此沉重的人生折磨,除了至親,沒人能夠從這位斗士身上發現他內心的痛苦與悲傷。
1937年9月2日,顧拜旦在日內瓦湖濱公園與夫人散步,突發心肌梗塞,在坐椅上溘然長逝,享年75歲。根據他的遺愿,他的遺體埋在洛桑,他的心臟于1938年3月6日安葬在希臘奧林匹亞山下。歷屆奧運會在希臘點燃圣火后,火炬手都要先圍繞著埋有顧拜旦心臟的紀念碑跑一圈,以此向這位偉大的先行者致敬。
《圣經》故事之父與子
圣經是剛強,賜給軟弱的人力量。以下是《圣經》故事之父與子,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撒母耳記上13
光陰似箭,掃羅登基一年了,政績并不理想。老百姓以為有了國王,可以領他們趕走國內所有的仇敵,讓大家享受太平的日子。可是一年下來一點兒進展都沒有。
不錯,他們打敗殘酷的亞捫王拿轄和他的大軍。可是掃羅只做好這一件事。非利士人仍然欺壓他們,一點兒辦法都沒有。非利士人在以色列全國各地駐軍,轄制他們,又擄走國內所有的鐵匠,不允許以色列人制造任何武器,連刀箭都不許制造。所以,他們沒有交戰的條件,這對以色列人來說是相當大的恥辱。非利士人搶去以色列人所有的刀箭,擄走了所有的鐵匠,只剩下國王掃羅和他的長子約拿單有武器。
不久,以色列人就嘗到境內沒有鐵匠的苦頭,他們的斧頭鈍了,沒人能磨,他們磨什么鐵器都必需去請非利士人幫忙。就連挖土的鏟子、鋤地的鋤子都得求非利士人幫他們磨利,簡直太離譜了!
有王有什么好處?……沒有!……什么好處都沒有!……
以色列人要明白,他們在天上的王若不幫忙,地上的王又有什么辦法呢。他們厭棄天上的王,把他放在一邊,實在愚昧。但是上帝可不允許這樣地被藐視。不管人愿意不愿意,他總是掌握著一切。
老百姓對王的期待落了空,全國上下都很失望。
聽啊!吹號了。以色列人一聽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號角聲是叫他們聚集,要打仗了。雖然,他們心中恐懼,但是,還是要準備上戰場,沒人敢留在家里。這回是跟誰打仗呢?他們沒有武器,只好隨手拿起叉子、打谷的器具和木棍。其實,這些東西算不上武器,不過是些家用的工具。用這些東西打仗,豈不是笑話!
這次吹角的目的何在?掃羅想跟非利士人打仗嗎?有能力跟他們打嗎?一定有事發生了。
掃羅手下有三千軍兵,他領二千,他的兒子約拿單領一千。約拿單率領他們的士兵攻打非利士人的一小隊軍兵,凱旋回來。
勇敢的約拿單,你真是個英雄!王子約拿單是個敬畏耶和華的人。靠上帝的幫助,他打了勝仗。
非利士人聽說這事,大怒。“等著瞧!”他們說:“我們要好好教訓這些不知好歹的以色列人。”
于是,非利士人召集全部的軍隊。這個軍隊陣容不小,有六千騎兵,還有由三萬人駕駛的戰車,及一般的步兵。所有的士兵都有武器配備,浩浩蕩蕩向以色列進攻。
這是吹號角的原因。應付非利士人需要全國上下同心合意,所以,掃羅號召全國都來打仗。掃羅沒有騎兵,沒有戰車,也沒有刀箭。怪不得老百姓那么怕上戰場,可是不去又不行,只得硬著頭皮跟隨掃羅。
看哪!以色列人排著隊在大路上邁進。他們上哪兒去呢?上戰場嗎?為什么不是呢?他們往回走,到約旦河畔的吉甲。怎么一開始就倒退了?這是怎么一回事?掃羅膽怯了嗎?他不是個勇士嗎?……是的,他的勇氣十足,可是他不能隨意開戰,他得先倒退。上帝藉著年老的撒母耳吩咐他們在吉甲等候七日,到時撒母耳會來獻祭。
掃羅無意順從,可是他又不敢違命,所以只好退到吉甲。掃羅啊!聽從上帝的命令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統治以色列的不是你而是上帝。掃羅的軍隊少得可憐。王在前頭,百姓跟在后面,沒有武器,只有恐懼。他們抵達吉甲等候。掃羅可能希望撒母耳能早些到,可是他沒有。
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慢慢地過去了。在這漫長的等待中,以色列人開始思想。他們體會到勝利是完全不可能的。他們絕對打不贏,說不定他們這條命也得賠上。你曉得他們怎么辦嗎?……
你看,有一個兵偷偷地溜走了,他舍不得妻子兒女。又溜走一個,過了一會兒,又走了一個。有的時候甚至一群人一起開溜。軍隊的人數一天天地減少,以色列人忘記他們的上帝是全能的。
掃羅看到這種情況,無法攔阻,只有自己生悶氣。撒母耳怎么還不來呢?什么事叫他拖延到今天?掃羅一邊生氣,一邊在自己的帳棚內走來走去。
第六天又過去了,撒母耳仍然沒有出現。軍隊的人數愈來愈少……掃羅為什么一定要等到明天呢?他等不下去了,他的忍耐已到極限。撒母耳以為他是誰呀?掃羅他不是王嗎?他可不許人欺騙他。對不對?掃羅愈想愈氣。
第七天天亮了。掃羅還在等……等……可是沒有撒母耳的影子,中午過了……黃昏到了,還是不見撒母耳的影子。
掃羅不再等下去了。他抓了一只牲畜當祭物獻在壇上。
我們不知道是否掃羅自己獻祭,小朋友,也許他讓一位祭司獻祭。總之,他沒有等撒母耳來獻祭。
他等不及了,他也不敢再等下去,因為兵都走得差不多了。
掃羅最大的錯誤是他不相信全能的上帝。上帝用不著大隊人馬。我們不是看過基甸的經歷嗎?基甸只有三百人,參孫獨自作戰,基甸和參孫都是有信心的偉人,他們相信無所不能的上帝。可是,掃羅不信。他不是信心的偉人。掃羅沒有信心,他根本就不信。
祭物才開始燒,煙往上升,有人來告訴掃羅,撒母耳到了。他立即前去迎接撒母耳。
撒母耳嚴厲地看著掃羅。
“你做了什么事呢?”他沉重地問。其實,他早已知道這事要發生。是不是上帝已經告訴他了呢?……
掃羅緊張地回話:“我不敢再等下去,你遲遲不來,士兵一個個開溜。再說,非利士人的大軍逼近,隨時可能開戰。我們總不能不獻完祭就打仗,所以,我就獻了祭。我不得不這么做,否則損失慘重。”
撒母耳靜默不語。
你錯了,掃羅!撒母耳并未來遲,他準時而來,是你過于心急。
撒母耳搖搖頭。“不,掃羅!”撒母耳沉重地說:“你做了傻事,你不肯聽從上帝的吩咐,把自己放在上帝之上。故此,你的國位不會長久。上帝要賜給以色列人另外一個王,這人將照上帝的命令行事。”
看哪!撒母耳轉身離開,他在吉甲沒有可停留的理由。祭已經獻了,他還能做什么呢?
掃羅數算剩下的'士兵。數目有限,一共只有六百,這么少的人怎么應付非利士人的大軍?
撒母耳記上14:1-46
一天,掃羅坐在帳棚的門口發愁,失望不滿的情緒充滿了他的心中。非利士人愈來愈大膽,前后來了三隊的軍兵殘踏以色列的國土,殺人放火,無所不為。他們見什么,就毀什么,一點兒也不留情。掃羅無力應付。
忽然,一個奇特的聲音傳入他的耳中。他留心地聽……聽……他所聽見的是極大的噪音,聲音來自遠方,似乎就在非利士人的軍營。他跳起身,更用心地聽。那是什么聲音呢?……意味著什么?……他不清楚。聲音愈來愈大,又喊又叫。他耐不住性子聽下去,他得找出原因。
首先,掃羅問:“人人都在嗎?我們是否少了什么人?”發現他的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助手不見蹤影。他們會在哪兒?
約拿單出了軍營,他實在不能坐著再等待,就帶著助手爬到非利士人的軍營。不料被發現。非利士人語帶嘲諷地說:“有膽子的上來。我們一定殺了你。”約拿單咽不下這口氣,對助手說:“你跟我來嗎?”“好。”助手回答。他們大膽地迎面而去,就跟非利士人打了起來。他們孤軍奮斗?……不!上帝,全能者幫他們作戰,殺了二十個非利士人。
同時,突然間一些特別的事發生了,大地震嚇壞了非利士人,上帝使他們驚慌,于是,營中大亂,士兵嚇得沒命似地哭喊逃竄。
這就是掃羅在帳棚外聽見的吵雜聲。沒多久,非利士人的大軍就崩潰了,各人只顧逃命。
掃羅帶著他的軍兵立刻前往,窮追不舍。在這種緊要關頭,命比什么都重要,非利士人帶來的寶貝全都留下顧不得拿。掃羅為了怕手下吃擄物而不追殺非利士人,就下令禁止士兵吃東西,否則要受咒詛。真不理智。這次掃羅又做了一件愚昧的事。人累了哪兒有勁?哪兒有力量?
約拿單當時不在場,沒聽見父親的宣布。在經過一個樹林時,他看見了野蜜,沒有時間坐下好好地享受,他匆匆地伸手拿了一些嘗嘗,吃后立刻精神百倍。
“你們要不要也吃一些?”他問左右的以色列人。
“我們不能吃。”他們回答說:“你父親禁止我們吃東西。”
“真可惜,真傻。”約拿單說。
以色列人再也追不動了,他們都累過了頭。非利士人乘機逃脫,逃回去的不少。不錯,非利士人被趕出以色列國,可是他們并沒有全軍覆滅。
后來,掃羅發現兒子約拿單違背他的命令,吃了東西。
“約拿單,你為什么吃東西?”
“我不知你下了命令。父親,你下令時,我不在場。”
然后……?小朋友啊!你說掃羅愚昧不愚昧?
“約拿單,你必定得死!”掃羅居然這么起誓。
百姓安靜地站在一旁,聽見這話,立時紛紛議論。
“不行!”他們堅決地說:“我們不許你這么做。上帝使用約拿單,讓我們打勝仗。王啊,約拿單絕不能死!”老百姓也異口同聲地發誓。
掃羅因此不敢殺兒子約拿單。老百姓救了他一命。
小朋友,從這個故事,我們要學一個功課,千萬不要隨便說話。掃羅命令百姓,并且起誓說:“直到今晚,不得吃任何食物,否則要受咒詛。”他說話沒有智慧,為了守他起的誓,他非要約拿單的命。
我們說話經常也不夠智慧,有時我們聽大人對小孩子說話的時候,“妄稱上帝的名”。像是:“honesttogoodness.”(良善的上帝可以證明我的誠實。)那真是可怕的事。我警告你,可千萬別用這話來證明你說的話。只有上帝有資格用“良善的”這個字,我們人都是惡的。
容許我在此再次提醒大家,有幾句話是我們不當用的。比如說:“看在老天的分上!”(forpity’ssake)“仁慈的上帝啊!”(graciousme)“我的天哪!”(mygoodness)“可憐我吧,老天爺!”(mercy)等等。這一類起誓用的話,都絕對不可使用。
讓我們求上帝保守我們的口,免得我們說不必要的話,因為當我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就是在隨意起誓。
拓展閱讀:何為圣經的中心
整本圣經就是講神如何在祂兒子里面來作人的生命。神把祂自己擺在祂的兒子里面,又把祂的兒子賜給人;人一接受了祂的兒子,祂就在圣靈里進到人的里面,作了人的生命。而祂這樣來作人的生命,乃是以一個食物的方式給人接受到里面,消化到里面,完全作了人里面的成分,叫人憑著這個生命,靠著這個生命,而活在祂面前。這一個就是圣經的根本,圣經的中心。
弟兄姊妹,我們每一次來讀經的時候,都得抓牢這個原則。為什么你來讀經呢?就是因為圣經說,神是在祂兒子里頭來作你的生命,神是在祂兒子里頭來作你的食物。神要借著這一本圣經給你吃一個飽。神要借著這本圣經給你接受到里面,而消化在你里面。你每一次讀經的時候,必須把別的觀念都放棄,只接受這一個觀念;要這一個觀念來控制你的全人。
“天眼”之父的詩歌
如果用時間做量尺
來丈量,您一生的時光
72年,一個普通的數字
一個并不足以留下任何痕跡的生命長度
22年,近乎三分之一個72年的時光
被您用來鑄就了一份偉業
“天眼”,您的FAST
貴州山脈里的一口“大鍋”
國家的重器,世界的奇跡
高薪,榮耀,優越的環境和物質條件
多少世人所向往的一切
在您的眼中,抵不過
心中的祖國情和母親的期盼
您毅然褪去洋裝
戴上草帽,披上布衣
從此,祖國的大山深處
多了一個農人的身影
和一串串艱難跋涉的'足跡
從FAST的立項、選址、建設到“天眼”的落成
您是天文學家、力學家、材料學家、機械學家……
您是父親,“天眼”的父親
您是兒子,祖國的兒子
您用辛勤,執著和拼搏
為祖國摘下了又一個桂冠
讓中國的名字再一次響徹世界
讓中國人再一次震撼世人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無論您行得有多遠,站得有多高
祖國才是您眼中最美的家園
無關貧瘠還是富有
您走了
祖國不會忘記
貴州不會忘記
大窩函不會忘記
72年,只是您生物學的生命
您靈魂的生命與“天眼”同在
由歷史為您書寫
勵志故事
當最困難是時候,就是離成功不遠了。關于勵志故事有很多,下面是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學習參考!
勵志故事篇一
滴水穿石的故事
童第周小時候的好奇心十分強,看到不懂的問題往往要向父親問個為什么。父親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耐心給他講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階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行小坑坑,他覺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問父親:“父親,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誰敲出來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親看到兒子這么好奇,高興地說:“這不是人鑿的,這是檐頭水滴下來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還能把堅硬的石頭敲出坑?父親耐心地解釋說:“一滴水當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長日久,點點滴滴不斷地敲,不但能敲出坑,還能敲出一個洞呢!古人不是常說‘滴水穿石’嘛!就是這個道理。”父親的一席話,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陣陣漣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階上,望著父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由于農活比較多,童第周對學習有些失去興趣,不想讀書了。父親耐心地開導童第周說:“你還記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嗎?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堅持不懈,能把堅硬的石頭敲穿。難道一個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嗎?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為了更好地鼓勵童第周,父親書寫了“滴水穿石”四個大字贈給他,并充滿期望地說:“你要把它作為座右銘,永志不忘。”
效實中學的兩個“第一”
童第周慢慢長大了,他的幾個哥哥深明大義,將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師范學校讀書。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學習,將來有出息,回家鄉幫助哥哥辦學。已經開闊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時心中已有另一番高遠的志向,要進當時省內名望極高的寧波效實中學讀書。大哥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興,又為小弟感到擔心。小童第周堅決地告訴哥哥們:“我一定能考上效實中學!”小童第周一絲不茍地進行備考,一家人也全都動員起來,支持他。善良的老母親經常在半夜時分悄悄起床,隔著窗戶靜靜地注視著兒子房間的燭光……
小童第周終于考取效實中學,成為三年級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面對成績單,小童第周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寢室傳出了"小童第周不顧學習,經常談戀愛到深夜"的新聞,引起了關心他的同學和老師的擔憂。一天深夜,教數學的級任陳老師辦完事情回到學校,發現在昏黃的路燈下有個瘦小的身影在晃動,陳老師想:“深更半夜的,誰還不回寢室就寢呢?”陳老師帶著疑問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童第周正在借著路燈光演算習題。“這么晚了你怎么還不回寢室休息呢?”“陳老師,我要抓緊時間把功課趕上去,我不要倒數第一名。”陳老師望著童第周瘦小的身軀,關心地勸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遠,童第周又站在路燈下捧著書本讀了起來。陳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氣,為自己有這樣的學生感到自豪。
第二天,陳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鄭重地辟謠:“我明確地告訴大家,童第周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測下結論,更不要用流言去中傷別人,特別是對于一個勤奮好學的人,更不能這樣!”陳老師嚴肅地說,“我親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燈后還在昏暗的路燈下,專心致志地演算習題。他太辛苦,太勤奮了!他值得全體同學學習!”陳老師最后提高了嗓門,“不錯,童第周曾經是全班成績最差的,但一個人的成績不能僅僅用一次考試分數來判定。衡量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最終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奮斗之路!”
期末考試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關注的對象。他終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績都達到了70分,其中幾何得了滿分,引起了全校的轟動。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關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試,他的總成績名列全班第一。校長陳夏常無限感慨地說:“我當了多年校長,從來沒有看到過進步這么快的學生!”
后來童第周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感慨地說:“在效實的兩個‘第一’,對我一生有很大影響。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復旦大學,從此,他開始了追求科學,獻身事業的漫漫求索之路……
勵志故事篇二
加拿大有一個小男孩兒叫瑞恩·希里杰克。有一天,他在電視上看到非洲有成千上萬的兒童沒有水喝,他們渴急了就去喝殘留在水洼里的臟水,甚至牲畜的尿!6歲的瑞恩瞪大了眼睛,他根本不相信這世上居然會有人沒有干凈的水喝,而且會因此死去。他難過極了。忽然,電視中傳出來這樣一句話——“70塊錢可以挖一口井”,這話讓瑞恩激動不已。他想,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明天就要帶70塊錢去。
電視節目結束后,他迫不及待地向媽媽伸出手:“媽媽,給我70塊錢。”面對瑞恩的請求,媽媽根本沒當回事。瑞恩只好沮喪地走開了,可是一整天,電視中那些非洲孩子因沒水喝而死去的畫面充斥著他的腦海。晚飯時,瑞恩又向爸爸、媽媽提起了這件事。“不。”媽媽說:“70塊錢是不能解決那里的問題的。況且你還是個孩子,你沒有這個能力?”瑞恩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爸爸。“這是個可笑的想法,瑞恩……”爸爸還想說下去,瑞恩哭著叫起來:“你們根本不明白?那里的人沒有干凈的水喝,孩子們正在死去,他們需要這筆錢?”
從此,瑞恩每天都要向父母請求,好像不給他這70塊錢,他就沒辦法生活下去一樣。瑞恩的爸爸、媽媽不得不認真地討論這件事,然后他們告訴瑞恩:“如果你真想要,你可以自己賺,比如為家里打掃房間、清理垃圾,我們會給你報酬。”這一天,瑞恩干了兩個多小時,經過媽媽的“驗收”后,他的儲蓄罐里多了兩塊錢。此后,瑞恩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做家務。
漸漸地,家族里的人都知道了瑞恩的這個夢想。瑞恩的爺爺責問兒子說:“為什么不直接給他70塊錢?”瑞恩的爸爸說:“孩子的想法太可笑,根本就不可能實現!這樣做主要是鍛煉他的勞動能力。他很快就會厭煩的。”瑞恩的媽媽也附和道:“這肯定是一個夢,一個6歲孩子的夢,誰會認真對待這種胡思亂想呢?”
可半年過去了,瑞恩非但沒有放棄,反而干得更加賣力了。每當爸爸、媽媽勸他停止時,瑞恩就說:“讓我再干一會兒吧,我一定要賺取足夠的錢,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每天睡覺前都這樣祈禱: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喝上干凈的水吧。
附近居住的人知道了瑞恩的夢想,都被瑞恩的執著感動了,紛紛加入到“為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活動中。不久,瑞恩的故事出現在肯普特維爾《前進報》上,題目就叫“瑞恩的井”。隨后《渥太華公民報》也刊登了同樣的報道。瑞恩的故事迅速傳遍加拿大,不斷有電視臺要求采訪。一周后,在瑞恩家的郵筒里出現了一封陌生的來信,信封上寫著“瑞恩的井”,里面有一張25萬元的支票,還有一張便條:“但愿我可以做得更多。”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有上千萬元的匯款來支持瑞恩的夢想。五年過去了,這個夢想竟成為上萬人參加的一項事業。瑞恩這個普通的男孩兒被媒體稱為“加拿大的靈魂”。加拿大總督克拉克森頒發給瑞恩國家榮譽勛章。作為惟一的加拿大人,他還被評選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之一。如今,在缺水最嚴重的非洲烏干達地區,也有56%的人能夠喝上純凈的井水了。
有記者問瑞恩:“是什么讓你堅持做這件事情的?”瑞恩說:“我夢想著有一天非洲的人都能喝上干凈的水。雖說當時這件事對我有難度,但是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