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嚴于律已的名言警句
【第1句】: 【人無釁焉,妖不自作】出自《左傳•莊公十四年》。意思是:人要是沒有縫隙可乘,妖就不會自己作祟。用來比喻做事考慮周全,壞人就沒有可乘之機。
【第2句】: 【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出自漢代揚雄《法言•君子》。諸:之。意思是:•人一定要先自愛,然后別人才會愛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后別人才會尊敬他。
【第3句】: 【人有過失,已必知之;已有過失。豈不自知】出自宋代林逋《省心錄》。意思是:別人有了過錯,自己肯定會知道;自己有了過錯,怎么能自己不知道呢?
【第4句】: 【人知糞其田,莫知糞其心】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建本》。糞:培養。意思是:人們只知道培育自己的田地,卻不知道培養自己的修養。
【第5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意思是:人,有誰能夠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第6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出自《論語•泰伯》。士:讀書人。弘毅:抱負遠大。意思是:讀書人不能沒有遠大的抱負,因為他對社會的責任重,要走的路還很長。
【第7句】: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細謹:細節。讓:指責。意思是:做大事情不要計較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在意繁文縟節。說明做事要從大處著眼,不要被一些細節所左右。(關于嚴于律已的名言警句)
【第8句】: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韓非子•初見秦》。意思是:自己不知道而信口開河,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卻故意不講,這是不忠實。
【第9句】: 【不誘于譽,不恐于誹】出自《茍子•非十二子》。意思是:不為虛名所誘惑,不為誹謗所嚇倒。
【第10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論語•學而》。意思是: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還不了解別人。
【第11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論語•里仁》。齊:看齊,趕上。意思是: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引以為戒。
【第12句】: 【為善易、,避為善之名難;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難】出自宋代林逋《省心錄》。犯而不校:受到侵犯而不計較。意思是:做好事容易,但能夠回避做好事帶來的名譽就難了;不侵犯別人容易,但受到侵犯而不去計較就難了。
【第13句】: 【目短于自見。故以鏡觀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出自《韓非子•觀行》。知:同“智”,智慧。意思是:人的眼睛無法看到自己,所以要用鏡子來觀看自己的面容;人的智慧常常無法認識到自己,所以要用法則來糾正自己。
【第14句】: 【寧人負我,無我負人】出自元代張養浩《牧民忠告》。負:辜負,對不起。意思是:寧可讓別人對不起我,也不愿自己對不起別人。
【第15句】: 【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出自《老子》。見:同“現”,表現。意思是:有自知之明,但卻不自我顯露;能自愛自尊,但卻不自命高貴。說明待人處世要謙虛。
【第16句】: 【江海不與坎井爭其清,雷霆不與蛙蚓斗其聲】出自明代劉基《郁離子•韓垣干齊王》。坎井:廢井。意思是:大江大河不會與廢井爭比清濁,響雷不會與青蛙蚯蚓比斗聲響。用來比喻大人物不會與平庸之徒爭比高下。(關于嚴于律已的名言警句)
【第17句】: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論語•學而》。省:反省,檢查。傳:老師講授的知識。意思是:我每天都用三件事來檢查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忠誠?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守信用?老師傳授的知識都學了嗎?
【第18句】: 【但攻吾過。毋議人非】出自《陳確集•別集•不亂說》。意思是:一心只想克服自己的缺點,不要對別人的是非妄加評論。
【第19句】: 【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眾能而責諸人】出自宋代楊萬里《庸言》。意思是:君子不像一件器物一樣,不能因為有了一技之長就滿足;而用人的時候,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樣,不能苛求其各方面都有才能。
【第20句】: 【非莫非于飾非。過莫過于文過】出自(五代•前蜀)貫休《續姚梁座右銘•并序》。意思是:最大的錯誤莫過于掩飾錯誤,最大的過失莫過于掩飾過失。說明人不能文過飾非。
【第21句】: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出自《詩經•庸風•相鼠》。相:看。儀:禮儀,指尊嚴。意思是:看看那老鼠尚且還有一層皮呢,而人卻這樣的沒有廉恥;這樣的沒有廉恥,還活著干什么呢?
【第22句】: 【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出自《禮記•曲禮上》。毋:不要。茍:隨便。意思是:面對財物,不要隨隨便便就去占有;面對困難,不要輕易就設法逃避。
【第23句】: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出自《禮記•曲禮上》。敖:同“傲”,驕傲。從:同“縱”,放縱。意思是:驕傲的習氣不可以助長,世俗的欲望不可以放縱;志氣不可以滿足,快樂不可以過頭。
【第24句】: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出自《荀子•不茍》。庸:平常的。意思是:日常的言論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為一定要謹慎。
【第25句】: 【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細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出自晉代葛洪《抱樸子•君道》。意思是:小的好事雖然沒有什么大的好處,但不可以不做;小的壞事雖然不會立刻招致災禍,但卻不可以不改掉。
【第26句】: 【世治則以義衛身,世亂則以身衛義】出自《淮南子•繆稱訓》。意思是:在天下太平時,就用大義來防止自身腐化墮落;國家動亂之時,就用自身來衛護大義。
【第27句】: 【身勞而心安者為之,利少而義多者為之】出自《朱子語類•訓門人八》。意思是:身體勞累而心里感到安定的事情,應當去做;利益雖少,但極為符合道義的事情,應當去做。(青樹林文案館www.qingshulin.com)
【第28句】: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出自清代申涵光《荊園小語》。意思是:別人有求于我的事,如果無法辦到,就應當直接告訴人家原委,千萬不要含糊,以免耽誤了大事。
【第29句】: 【勝任之于善也。無小而不舉;其于過也。無微而不改】出自《淮南子•主術訓》。意思是:圣賢之人,對于別人的長處,即使再小也不會不用;對于個人的過失,即使再小也一定會改正。
【第30句】: 【聞榮譽而不歡,遭憂難而不變】出自晉代葛洪《抱樸子•行品》。意思是:不因為聽到了別人的贊揚就欣喜若狂,也不因為遭受了憂患和困難就改變自己的操守。表達了一種自安恬然的處世態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