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京都長安,這個人卻孤零零的陷落在苦難中。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出處
唐?杜甫《夢李白》(其二)
原文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冠蓋:高冠華蓋,指權貴,官吏的服飾和車乘。
斯人:這個人。
賞析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京都長安,這個人卻孤零零的陷落在苦難中。
唐代的長安城是個繁華的都市,權貴如云,豪門林立,而才華絕世的李白卻不被容納。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李白一片痛惜關切之心情。一邊是繁華,一邊是李白的孤零憔悴,詩人用客觀陳述手法,直寫其事,表達詩人對天道不公的社會現實的無言的憤怒,以及對摯友的深深同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詩人,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國為民,人稱:詩圣,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并稱“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隱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對后世影響深遠。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古詩詞素材
上一篇:初中語文的教案
下一篇:養生宣傳標語足療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