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釋義:山區不同,流行的山歌也不同。比喻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策。例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說不準到什么時候,交個好運,發筆洋財。”
【第2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3句】:【猴子裝人,忘了自己長尾巴】釋義:比喻偽裝有破綻,露了馬腳。例句:“茶三錢,他猴子裝入,忘了自己長尾巴!”沙木龍機敏地斷定:“前次化裝成山野傈僳漢子,這回又打扮得像個城里的闊佬,可那刀削臉,深眼窩,鷹鉤鼻子,他永遠也改不了!”
【第4句】:【千般易學,千竅難通】釋義:各種東西容易學,但要精通冬種訣竅就難了。例句:“千般易學,千竅難通。李書記,恐怕你對這個道理不熟。”
【第5句】:【鼻涕往上流】(慣)比喻事情被顛倒了。
【第6句】:有個人很自私,經常到別人家大吃大喝,很少請別人到他家去。外婆說他是“吃人家的眼珠子鼓出,吃自家的淚珠子流出”。(浙江·紹興)
【第7句】:【丈八的燈臺——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歇)燈臺:燈盞的底座。 一丈八尺高的燈臺,點起燈能照到別處,卻照不到燈臺自身。比喻人只看見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
【第8句】:【蛇大窟窿粗】(諺)窟窿:指蛇藏身的洞。蛇要是大了,它藏身的洞自然就粗。比喻家大業大收入多的人家,經濟開銷自然就大。 也作蛇粗窟窿大。 蛇大眼兒大。眼兒:指蛇洞。
【第9句】:【一箭射兩只老鴰】一舉辦成兩件事。成語:一舉兩得、一 箭雙雕、一石二鳥。徐光耀《平原烈火》:“把車子扣下,叫他 光桿兒回去。他賠幾回本,以后就不出來了,我們也有車子 騎了。這叫什么?一箭射兩個老鴰。”
【第10句】:【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趕著行在賣酒醋】(諺)招安:勸招農民武裝向統治階級投降。 行在:專指封建帝王行幸所至的地方。舊指做官、發財都有捷徑可走。
【第11句】:【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連太湖】釋義:五月初一下雨,井中涌出泉水;五月初二下雨,井里泉眼要干枯;五月初三下雨,井水外流通太湖。例句:五月,諺云:“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連太湖。”又云:“一日值雨,人食百草。”
【第12句】:鴨子上鍋臺——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13句】:【河水不礙船】(諺)河水寬廣,船只往來互相并不妨礙。比喻生活的空間是廣闊的,人們盡可以各行其道,彼此沒有妨礙。 也作“河廣不礙船,路寬不礙車”。
【第14句】:【眼睛長在額頭上】眼光高,瞧不起人。形容勢利眼。類 似的:眼睛比眉毛高。魯迅《彷徨》:“夥計本來是勢利鬼,眼 睛長在額角上的,早就撅著狗嘴的了。”
【第15句】:【老蚌出明珠】(諺)蚌(bang):軟體動物,生活在淡水中。指老蚌雖然很丑,卻能產出珍貴的明珠。比喻上了年紀的人,也能生出俊美的子女。 也作“明珠產于老蚌”。
【第16句】:【海里的船頭也會碰著】世界雖大,也可能相遇。成語:后 會有期。高云覽《小城春秋》:“大家擔待些吧,俗話說,船頭 船尾有時會碰著,能‘放點’,就放過,別趕盡殺絕哇!”
【第17句】:【河里冰茬響,地里蘿卜還在長】釋義:河水已經開始結冰了,可蘿卜還在繼續長,不要拔得太早。例句:這方面,他也有許多口訣。比如“紅長、黑長、白不長,沙地種谷一把糠”,還有什么“頭伏蕎麥,二伏菜,陽坡種麥熟得快”,“河里冰茬響,地里蘿卜還在長”。
【第18句】:【賤陀螺——不打不轉】(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時用繩子或布條纏繞后用力抽開,使直立旋轉,越抽打轉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轉,轉喻不施加壓力或不來硬的就不聽從。
【第19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諺)指扁擔是個寶,靠它能維持一生生計。
【第20句】:口吃黃連——苦在心
【第21句】:麻雀跟著蝙蝠飛——白熬夜
【第22句】:快馬左兜右旋——抖威風
【第23句】:【病老虎的爪子還能搭死健牛呢】釋義:比喻任何時候不能小看、輕視強大者。例句:哦,哦,老弟,八路總歸是八路,莫看他們人少,又是傷號,病老虎的爪子還能搭死健牛呢!
【第24句】:鴨子吃蝸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第25句】:【開言欺陸賈,出口勝隋何】(慣)陸賈、隋何:都是秦末漢初說客。 比喻能言善辯。含諷刺意。 也作“開口賽隋何,搖唇欺陸賈”。
【第26句】:勞勞碌碌的蜜蜂——甜頭給了別人
【第27句】:猴兒照鏡子一里外不是人
【第28句】:【房頂的獸狗子——喝西北風】(歇)獸狗子:舊式房屋屋脊兩端安置的形似狗的裝飾物,姿態各異。 本指獸狗子盡挨西北風吹,轉喻人吃不上飯,受饑挨餓。
【第29句】:【 官鹽不當私鹽賣】我國的鹽產一向采取官賣或收稅的制 度,不經官府監督發售或沒交稅的鹽,便是私鹽,算違法。 謂光明正大的事情,無須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小說月報》 (1980,9):“老話說了,官鹽不當私鹽賣,這茶館可是官家的 買賣,由不得咱們呀。”
【第30句】:【蒸了鍋里的氣,跑了甑里的氣】(慣)蒸氣:“爭氣”的諧音,指發憤圖強,爭取光榮。甑:蒸食物的炊具。比喻在某方面爭得了榮譽,卻在另一方面丟了面子。
【第31句】:【吃紂王俸祿,不說紂王無道】釋義:紂王:商朝末代暴君。比喻從主子那里得到好處,不說主子的壞話。例句:“啟翁,百姓倘能安居樂業,斷然不會造反。許多人只是因為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將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第32句】:【忠孝不能兩全】原指封建社會中為君盡忠與為父母盡孝 常有矛盾,借指公私難以兼顧。曹禺《北京人》:“我這公公 也要顧,家里的生活也要管,我現在是忠孝不能兩全。”
【第33句】:飛蛾攆蜘蛛——自投羅網
【第34句】:【省油燈】不是“省油燈”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費折騰,不讓人放心。 “省油燈”源自宋代,當時現實生活中還真有省油燈,可見,節能意識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已有之。現在的節能燈,可能是受了“省油燈”的啟發。陸游最早記述了這種燈具,《齋居記事》云:“書燈勿用銅盞,唯瓷盞最省油,蜀有夾瓷盞,注水于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老學庵筆記》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燈盞詩》,今漢嘉有之,蓋夾燈盞也。一端作小竅,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歷之。尋常盞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燭不然,其省油幾半。”這種燈為瓷制,燈具內有夾層,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發,可省油近半。 “省油燈”最先在四川地區流行,“漢嘉”在今雅安市以北。當時陸游客居四川,曾擔任邛州天臺山崇道觀主管。由于陸游的推崇和宣傳,“省油燈”傳播到全國。1999年考古隊在三峽庫區的涪陵石沱墓地,發掘出土一盞宋代“省油燈”,它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一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這與宋代大詩人陸游的描述完全一樣。考古證明,省油燈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燈”轉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第35句】:【兔兒爺】在民間,兔被神化了,玉兔不是凡間的家畜,而是廣寒宮里的神兔。神兔被稱為“兔兒爺”。那么,“兔兒爺”是從何說起呢?關于“兔兒爺”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鬧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個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表達謝意,紛紛送東西給玉兔;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郎,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風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百姓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那天,家家都要供奉它,給它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它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它為“兔兒爺”、“兔奶奶”。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捧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可見,人們對兔兒爺的神化和喜愛。
【第36句】:孩兒不離娘,瓜兒不離秧。
【第37句】:雞蛋掉在油鍋里——滑透了
【第38句】:【一個笛子一個笙】(慣)一個人吹笛子,一個人吹笙。形容相互配合得很默契。
【第39句】:惡老雕戴皮帽——假充鷹
【第40句】:【廟門口的獅子——是石】(歇)石:諧“實”。指事情屬實。
【第41句】:老貓不吃肉——假撕聞(假斯文)
【第42句】:【綠豆皮兒——青退】(歇)青:青色,綠豆皮的顏色,諧“請”。退:本指脫去(皮),轉指退還。指請求退還。
【第43句】:【果蓏失地則不榮,魚龍失水則不神】(諺)菔:瓜類植物的果實。指瓜果離開土就不能生長繁榮,魚龍離開水就沒了靈性。比喻人才如果沒有發揮才干的必要環境,就會無所作為。
【第44句】: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45句】:刀口遇滾水燙——疼痛難忍
【第46句】:【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諺)毛利:本錢除過所得利潤。指做買賣薄利多銷周轉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沒了顧主,就沒錢賺。
【第47句】:兒子成親父做壽——好事成雙
【第48句】:【老和尚的木魚兒——天生挨揍的貨】(歇)木魚兒:僧尼念經或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鏤空制成。貨:本指貨物、東西,轉指人(罵人的話)。指沒有出息,生來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責罵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魚兒——挨敲打的木頭疙瘩。 老和尚的木魚兒——該著挨敲。
【第49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50句】:【字三寫,魚成魯,帝成虎】見“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
【第51句】:我吃飯時愛挑食,爸爸總愛說:“這個時候是有啥吃啥,等將來富裕了才能吃啥有啥。”(山東·昌樂)
【第52句】:佛爺臉上刮金子——刻薄;細索求:淺薄
【第53句】:【事無三不成】(諺)指做事很難一蹴而就,總要多次實踐才能成功。
【第54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俗語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閑事、明哲保身的為人處世的消極態度。此語出自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語誕生以來,流傳甚廣。要說對此語有獨到見解的,還是非魯迅莫屬:這乃是“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而對于壓迫者來說,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義:“所以被壓制時,信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勢,足以凌人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截然不同,變為‘各人不掃門前雪,卻管他人瓦上霜’了。”
【第55句】:【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見“儉是聚寶盆,勤是搖錢樹”。
【第56句】:【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沒有著落,沒有依靠。相關的:四面 不靠邊/八面不著地。成語:不著邊際、孤立無援。金近邁 《歐陽海之歌》:“有活路的人家,誰也不愿掛在這上不著天, 下不著地的山坳子里來。”
【第57句】:【人好不如家伙妙】(諺)家伙:工具的俗稱。人再有能耐,也總比不上先進、得力的工具效果好。指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大力發展科技,改進機械工具。 也作人巧不如家什妙。 人快還要工具利。
【第58句】:衛生口罩——只嘴一套
【第59句】:【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釋義:同生死,共患難。例句:朱武哭道:“小人等三個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當初發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雖不及關、張、劉備的義氣,其心則同。…-.”
【第60句】:【不問青紅皂白】釋義:不問是非曲直,不管三七二十一。例句:“金不換……不問青紅皂白……扔過一個繩套……勒住我的脖子,又給吊在了樹上。”
【第61句】:八竿子搭不著的親戚——遠著哩
【第62句】:葵花的盤子一老轉向
【第63句】:黃雀碰到百靈鳥——雀碰雀(巧碰巧)
【第64句】:【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泛指,決心取得徹底勝利。海外陳 若曦《突圍》:“反正奉陪到底,絕不含糊!告訴你,我們不獲 全勝,決不收兵。”
【第65句】:做夢抓大印——官迷心竅
【第66句】:水邊建磨房——全靠沖動
【第67句】:【請將不如激將】(諺)激:用刺激性的或反面的話鼓動。請將軍出馬交戰,不如鼓動他,激他出馬。 泛指正面懇請人做某事,不如采用反激的辦法更有效。 也作“勸將不如激將”。
【第68句】:【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韓信,淮陰人,西漢劉邦手下的將 領。有一次劉邦問他能夠指揮多少軍隊作戰,他回答說: “臣多多而益善耳。”借指越多越好。《續孽海花》:“不要注 重在一人,我們應當乘時事危急,組織團體,集合人才。如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第69句】:【一個巴掌拍不晌】(諺)比喻單方面的啟動引發不了矛盾沖突。也比喻勢孤力單的人成不了事。
【第70句】:【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不管外表如何,以實 際效果來判斷好壞。類似的:不管黃牛黑牛,能拉犁的就是 好牛。浩然《金光大道》:“你何必這么死板、機械呢?不管 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第71句】:【得了便宜賣乖】得了好處,還說自己不想要。得,也說: 討。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真是名利雙收,得了便宜 賣了乖,再也沒有這么美的事了。”
【第72句】:王某橫行鄉里,無法無天,最終被公安局抓去判了刑。李大爺說:“馬橫有韁繩,人橫有王法,就知道他橫行不了幾時。”(河北·撫寧)
【第73句】:就是祖國的炊煙,也使人感到香甜。
【第74句】:【養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的籠子】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多大的鳥兒,就置多么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75句】:【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釋義:比喻沒有資格或沒有力量承擔。例句:凡人遇患小疾,豈敢驚動妙手神醫?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算了,我知道你是在警告我哩。
【第76句】:牛角尖對牛角尖——尖對尖(奸對奸)
【第77句】:【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諺)指有彎彎的肚子,才敢吞吃彎彎的鐮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沒有特別的本領,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風險。 也作沒有彎彎腸子,別吞鐮鉤刀子。 沒那彎彎肚子,也吞不下這鐮刀頭。
【第78句】:嬸子蓋了五間房,今天粉墻壁,明天糊頂棚。我問:“收拾這么漂亮干啥啊?”嬸子說:“還不是為了娶你嫂子。”鄰居嘆氣說:“真是喜鵲嘴痛,鵓鴣受用。”(河北·滄州)
【第79句】:【好漢死在證見手】(諺)證見:事件發生時親眼目睹的證明人。指任憑你是怎樣的英雄好漢,只要證人出面證明你犯罪,你就無法逃避罪責。
【第80句】:【三年早知道】(慣)指什么事情都比別人知道得早。含諷刺義。
【第81句】:四川馬——小秧兒(身軀不大)
【第82句】:包老爺的作風——鐵面無私
【第83句】: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叫一位同學背前一天學過的數學概念,那位同學說沒記住。老師聽了生氣地說:“你呀!什么都沒記(系)住,就腰里系著個褲腰帶。”(寧夏·隆德)
【第84句】:敲著飯碗討吃的——窮得叮當響
【第85句】:【一手托兩家】(慣)比喻同時為當事雙方辦事,一次解決兩家的問題。
【第86句】:【打腫臉充胖子】(慣)比喻裝門面,說大話,硬充好漢。
【第87句】:我的語文作業一直做到晚上10點鐘還沒做完。爸爸生氣地說:“會讀書的讀課堂,不會讀書的一天忙。”(四川·達州)
【第88句】:【牛不喝水強按頭】強迫沒有用。喝水,也說:吃草。《北 京日報》(1985,2,13):“強扭的瓜不甜。如果牛不吃草強按 頭,硬要人家棄長就短,到頭來,只能是事與愿違。”
【第89句】:門角里藏著諸葛亮——暗算;暗中盤算
【第90句】:【千口吃飯,主事一人】(諺)主事:主管事務。指一個群體里入員再多,出面主事的頭領只能是一個。
【第91句】:【跳到秤盤里——拿自己來量別人】(歇)指用自己的狹隘眼光來衡量別人。
【第92句】:【吃柳條拉雞籠——肚子里編】(歇)編:本指編織、編制,轉指編造、捏造。指某事是有人編造或存心捏造出來的。
【第93句】:【老虎吃螞蚱——不夠嚼】(歇)螞蚱:蝗蟲。本指螞蚱太小,不夠老虎嚼一下,轉以形容東西太少,滿足不了需要;或某事輕而易舉,太不過癮。 也作“老虎吃蝗蟲——不夠塞牙縫”。
【第94句】:半空蕩秋千——不落實
【第95句】:樹葉落下怕打破頭一一膽小鬼
【第96句】:【荷花結籽心連心】釋義:比喻關系密切,一條心。例句:這個事,我們知道你丁主任心里是明白的。丁主任啊,咱們是有八拜之交的知己呀,荷花結籽心連心.你一定要多關照。
【第97句】:【 砍倒蒿子顯出狼】指徹底暴露。成語:原形畢露。申躍 中《掛紅燈》:“砍倒蒿子就顯出狼來了!除了搶的,就是偷 的,最后一棵也跑不了。”
【第98句】:【皇帝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99句】:【閉門羹】“閉門羹”指被主人拒之門外,或故意不見,掃興而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說法源自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屬安徽)名妓史鳳,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來招待。有一個闊客馮垂,竟將身邊所有的十三萬文,全數給了妓女史風,才夠資格在迷香洞銷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鮫紅被、傳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風便拒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致語日‘請公夢中來’。”以羹拒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天長日久,客人見到羹,就心領神會,主動告辭。《全唐詩》錄有史風《閉門羹》詩:“一豆(燈)聊供游冶郎,去時忙喚鎖倉瑯。入門獨慕相如侶,欲撥瑤琴彈鳳凰。”這就是“閉門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詩,可見史鳳確實才女,只可惜墮入風塵。自此,“閉門羹”便成為拒絕的代名詞。據說,史鳳的“閉門羹”是用豆腐和鴨腸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來做這道菜,就是為了表示主人對客的輕視。不過,大概史鳳也沒有想到,正因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專門來嘗閉門羹的人還真不少。如今,“閉門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帶的傳統名菜了。這大概是因為“名人”效應的結果。不過,“閉門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上一篇:警句名言書法(警句名言書法圖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