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賢作文網“小學生論文”相關議論文,小學生作文內容:
議論文重在一個論字,同學們需要抓好關鍵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小學生議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議論文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當然我也不例外。小時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寶箱中,也裝著五彩繽紛的理想。今天我就打開我的百寶箱,把里面的寶貝一一拿給你看。
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個理想。當一名女警察。小時候的理想現在想起來既可笑又幼稚。當時的我其實是喜歡上了女警察們漂亮的警服,和她們站在馬路中央指揮交通時的颯爽英姿。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發生了改變,因為我逐漸了解了當一名女警察的辛苦與困難。
于是,當一名畫家成為了我的第二個理想。從小我就對繪畫很敏感,很喜歡畫畫,經常自己畫出一些“大作”,然后拿給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得知了我喜歡畫畫,馬上就給我報了美術班。可能是因為小孩子貪玩兒的天性。上了美術班后的我變得不怎么喜歡畫畫了。甚至上美術課時逃跑去和同學玩兒。就這樣,我的第二個理想便又化為泡影。
直到我有了第三個理想時,我已經上了小學4年級。那時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從小到大我接觸過好多好多老師,有年齡大的、資歷老的;也有年輕的、經驗少的。但不管他們是什么樣的老師,教哪一門學科,我都非常喜歡他們。將來也想像他們一樣站在高高的講臺上給我的學生們授課。
如今我已經是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了。快要步入中學的殿堂。如今的我,已不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對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現在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或許你會說,這并不算是什么理想。但是在這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不敢肯定我的理想會不會再改變。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終不變的,就是要做一個對社會、對全人類有貢獻的人。
現在有不少學生經常高談闊論自己的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往往沒有做好身邊一些應該做好的小事。甚至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都沒有做到。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不能有著“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想法。要腳踏實地地為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礎。最終才能實現它!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變,但是不管我長大要做什么職業,做什么工作,對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條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要從小事做起,總自身做起。做一個對社會和全人類有貢獻的人!
小學生議論文2
如今這個社會已經走出了文盲時代,進入了高度文明的社會。物資極其豐富,精神文明也得到了改善。很多人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幾乎沒有不識字的。盡管如此,還是有少數人對一些簡單的字裝作不認識,這種人被稱為“假文盲”。著名畫家華君武曾畫過一幅名叫《假文盲》的畫,他借助了漫畫的表現形式,對這種假文盲進行了強烈的諷刺。
在這幅畫中,畫著幾名身強力壯的男子,他們正站在“母子上車處”,等候公共汽車的來臨。而真正應該站在此處等候車輛的母子倆,卻被他們擠在了一邊。那位母親用求助的目光望著他們,希望他們能挪一點位子出來。但是,那些男子對婦女視而不見,對婦女旁邊寫著“母子上車處”的牌子熟視無睹,毫無理讓之意。難道他們真的不識字嗎?不,不是的,他們為了自己的方便,裝了一回假文盲。
過了一會兒,一輛公共汽車緩緩開來。那幾名男子一擁而上,在公共汽車上搶到了最好的位子。而那位母親,抱著孩子最后一個上車,站在那些男子的旁邊。車開了,在晃晃悠悠的車廂里,母親緊緊地抱著孩子,顫顫巍巍的站著,生怕摔了一跤,傷著自己的孩子。這時,車上的喇叭傳來響亮的聲音:“乘客們,您好,歡迎您乘坐本路電車!公共汽車是精神文明的窗口。如果您的身邊站有老、弱、病、殘、弱,請您主動讓個座,本車全體員工向您表示感謝!”那位母親一聽,心想,這回該有個人給我讓個座了吧!果然,那幾名男子先是一愣,但后來,他們有的擺弄自己的眼鏡,有的閉目養神,有的則繼續看報紙,沒有一個人為這位抱著孩子的母親讓個座。他們都心安理得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這位母親徹底失望了。她收回充滿希望的目光,默默地抱著孩子,一聲不吭。
看完這幅漫畫,你是否想到了什么?是的,那些人并非文化文盲。他們是愛心的文盲,是精神的文盲,是品德的文盲。他們缺乏奉獻,他們不懂得什么叫愛,什么叫品德,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只為自己的方便而造成他人的不便,為自己的快捷而損害別人的權利。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希望社會上,這種“假文盲”能夠越來越少,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讓溫暖的陽光灑遍每一個角落
小學生議論文3
“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這短短的18個字,雖然只有一句簡單的廣告詞,但其中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讓人們獲益匪淺。
高度決定視野。古時就有詩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要看到更多的東西,就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同樣,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立下遠大的抱負。有人曾問三個砌磚工人:“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工人答道:“我在砌磚。”第二個工人答道:“我在賺工資。”而第三個工人的回答是:“我在建造世界上最美麗房子。”數年之后,第三個工人成了的建筑師,設計了不少驚人的作品。可見,遠大的抱負對于人生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它就像茫茫大海中明亮的燈塔,指引人們走向成功。
角度改變觀念。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結果往往不同。中國古人“塞翁失馬”的故事便是的證明。有時候,隨著角度的改變,好壞是可以互相轉換的,這就需要我們用豁達的胸懷去接受它。同樣,當我們與別人發生磨擦時,也不妨改變自己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化解矛盾,為我們的社會增添一份和諧。
尺度把握人生。如今道德與法律的要求,就像一把標尺,時時衡量著人們行為的對與錯。要想成就大業,我們就必須做好這些最基本的小事,不超越道德與法律的尺度,如果連這些最起碼的事都不能做好,又怎么能夠大展鴻圖呢?
總之,當我們以上三點處理得相得益彰、相輔相成之時,我們的人生也將變得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小學生議論文4
分數,對于我們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了,老師用分數來衡量我們——上初中,要分數;上高中,要分數;上大學,還是要分數。家長則用分數來要求我們——或誘之以利:“要是你能這回考到X分,我就……”或挾之以威:“要是低于X分,哼……”或定之以規:“這次你必須上X分!”而我們自己,也常常用分數在互相間做攀比。
的確,分數有它不可低估的作用,從檢驗學習的角度來說,它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真實性,“分數面前人人平等”講的正是這個意思。
然面,分數并不是估量一個學生得失的唯一標準。考試成績偶爾低一兩分乃至十來分,并不一定說明什么問題。考試的成敗有時也會受到諸如臨場經驗、健康狀況等方面的影響。“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句話大概不會有人不知道,而我們在學習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在考試上很少有“常勝之師”,幾十平時成績再好的同學,也難免會有偶爾的失誤。歷屆中考、高考“狀元”并非就是平時出類拔萃的優等生的事實便是明證。
事實上,“高分”與“能力”往往是不統一的。前段時間,社會上出現了一個新詞——“高分低能”。我的班主任黃老師就是這樣的一位教師,聽說她上課效率很好,那只不過是名聲好聽,但從教學效果上講,卻遠遠遜色與一些普普通通的老師。雖然我們班在年級來說語文成績很好,是我們學生聰明,隨便換個老師都比她強!其授課只是照本宣讀,枯燥乏味,根本不能引起聽課同學的興趣,缺乏一種教與學之間的協調功能。據說,目前不少大中專院校的高材生畢業后不能勝任他們的工作,原因就是在于缺少將書本中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能力。這種人,盡管在學校中每每能考出高分,可無法在工作崗位上靈活自如地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國家培養出這樣的“人才”,不也是一種浪費嗎?
由此可見,分數亦并不如有些想象的那么絕對和權威。忽視了對各方面才能的培養,只一味的注重、追求高分,是不行的。因此,一我們應該客觀的去看待分數,即不應過分輕視它。也沒有必要把它看得過于神圣。
小學生議論文5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其實做事只要肯下功夫,汗水就不會辜負他.縱觀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都是寒窗苦讀,付出畢生的心血,才換來榮譽與美名.大家也許知道,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大學時成績太差而被退學.如果換做我們,就一定會放棄學習,而托爾斯泰沒有放棄,堅持學習,用了比別人多十倍的時間來學習,練就了所謂的“功夫”,成為著名的作家.我國的大文學家也不遜色.漢代的司馬遷就是在苦難中寫了《史記》.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臨終前的遺愿寫一部史書,開始創作《史記》,公元前99年,司馬遷為向匈奴投降的李陵辯護,被漢武帝打入大牢,受以“腐刑”,司馬遷曾想過自殺,可后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依然活了下來,雖然痛苦到極點,但是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把《史記》完成.司馬遷在獄中忍辱負重,歷經13年,創作出著名的《史記》.關于“功夫”,著名的還有編寫《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他為了完成《本草綱目》親自尋找各種草藥,不管毒性大不大,都要嘗試.他幾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歷時29年編成了巨作《本草綱目》.托爾斯泰、司馬遷、李時珍都是付出了心血,才換來了成功.我們無論做什么事,什么職業都要下功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論干什么,只要下工夫,用心去對待.就一定會成功.當然,功夫并不是憑空產生的.有人說“堅持就是勝利”.如果說,這勝利屬于誰,他只能屬于那些堅持的人,給那些下功夫的人,給那些用心對待的人
小學生議論文精選5篇
上一篇:《我的世界只有一個你》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希冀》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