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只么飛,無取無舍無憎愛。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慧能大師法嗣·司空山本凈禪師》
【第2句】:【生活禪語】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敗敵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煩惱的行者。打敗敵人,只是一時的戰勝。降伏煩惱,才是永恒的勝利。打敗敵人其實會制造更多的敵人,降伏煩惱等于徹滅一切,也戰勝一切:064
【第3句】:佛家禪語: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里掉下來,每一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第4句】:禪修可以使我們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增進身體健康,祛除種種疾病,安定心靈精神,增長般若智慧,徹悟宇宙真理。
【第5句】: 莫以惡小而為之 佛說:“不可輕視小惡,小惡也會遭到報應。莫輕視小善,小水滴不 斷地落下,最后能灌滿整個瓶子。”
【第6句】:在禪者所謂的一炷香里,心能橫遍十方,機能豎窮三際,心機能與無為法響應,雖然「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了。
【第7句】:善于利用時間的人,無時無刻不是修持參源的好機緣,不管是人與事……——證嚴法師
【第8句】: 有人說:“所謂幸福,是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稱 心的工作,一位深愛你的愛人,一幫信賴的朋友。”擁有美好的東西,我 們應該感恩;如果沒有這些,我們也應該感恩。這樣,你就會一直處于幸 福之中。
【第9句】:心外無有物,物無心亦無。以解二無故,善住真法界。(古印度)無著《大乘莊嚴經論》卷二
【第10句】:六與文化【慧心禪語】【第1句】:學會知而不言,謹記言多必失;【第2句】:學會自我解脫,才能自我超越;【第3句】:學會靜靜思考,才能讓自己更清醒;【第4句】:學會用心看世界,才會看清人的本來面目;【第5句】:學會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一開始;【第6句】:學會感恩,才能在逆境中找求希望。
【第11句】:一個人面臨絕境時,還能心存感恩很是難得。永保感恩心付出的人,比較不會陷入絕境。
【第12句】: 看窗外樹上的楓葉又少了,卻沒有一點傷感;任微風吹過惺 忪的身軀,卻沒有一絲寒意。初冬時節,朝霞一樣充沛,晨歌一樣飽 滿,我的心靈一樣燦爛。心中有希望,這個世界即使凋零也一樣美 麗,生命里有旭日,這個世界即使飄雪也不寒冷。朋友,你也有自己 的早晨,也有屬于自己的旭日和希望!
【第13句】:很多禪修之人,修行了幾十年,仍無法達到自悟的程度,這是因為他們受到俗世的羈絆,心生浮躁之氣,缺少清凈、純潔的安詳。
【第14句】: 有人說,人從出生到死亡,生命一截截變短,人生的過程是 減法。果真如此嗎?我的答案恰恰相反:人從娘胎到墳墓,人生一 截截變長,生命的過程是加法。譬如過了今天又是周末,細想想, 我們的人生是不是又多擁有了一周,我們的生命是不是比一周前加 長了呢?
【第15句】:【天天禪語】天上太陽再燦爛,陽光再普照,如果土壤里缺乏種子,也不可能發芽,更不可能開花結果一般。我們應當從孝順父母、提升道德修養、保護環境與關愛生命做起,才會得到佛菩薩的庇護,才能獲得十相自在的神圣力量。
【第16句】:很多時候我們做人失敗,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們對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和自察,反而對他人投入了豐富的鑒別和想象。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糊里糊涂;對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一清二楚。其實我們應該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能使我們進步和成功。
【第17句】:如何以培養美德接濟無德之人?對無德之人,要求他們改進,沒有什么效用。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德,不知道有德的好處,所以無德。你不如培養自己的美德,做個樣子給別人看,那些無德之人一看你這個樣子很好,沒準由欣賞而羨慕,由羨慕而模仿,也就從無德變成有德了。
【第18句】: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夠萬事不求人。人總有遇到挫折、困難的時 候,而此時若要得到更多的幫助,就需要平時多幫助別人。此外,在別人 危難時,給予幫助,你將會獲得一生的吉祥。
【第19句】:生問:“佛是沒?”師日:“佛是覺。覺有三種:一自覺,二覺他,三覺滿。離心名自覺,離色名覺他,心色俱離名覺滿。滿者謂一念離,一切離,無離無不離。”——《大乘無生方便門》
【第20句】:當你幸福時,若將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這不叫幸福,而是造業;當你快樂時,若那快樂會導致痛苦,這不叫快樂,而是痛苦尚未成熟;當你富有時,若那財富源于不正當行業,這不叫富裕,而是累債;當你自感聰明,若那聰明用于自私,這不叫聰明,而是愚昧。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因為不立于惡,所以不生苦。
【第21句】:人命不停,過于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云何縱心令住惡法!壯色不停,猶如奔馬,云何恃怙而生僑慢!《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三,高貴德王菩薩品
【第22句】:問:“在路上遇見出家僧寶,不知可在路上頂禮或如何?”答:“居士見僧寶,自應頂禮。但在通衢馬路,方便合掌問訊可矣。緣路上車馬往來,若匍匐頂禮,則礙交通也。”——李炳南居士
【第23句】:一個人在危險的地方行走,可能會遭到強盜及野獸的傷害,若沒有護送者的保護,要么會損失財產,要么身體受到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行路人身邊伴隨著一位英勇的護送者,他就會遠離這些可怕的險境,并平安地到達目的地。如《不動優婆夷傳記》云:“善知識們就像護送者,引導我們平安到達一切智者處。”
【第24句】:人生短暫,難得相聚,全家人能夠一起度過春節是很幸運的事,值得大家珍惜,并相互善待。年輕人應該給老年人好好拜個年,讓老年人心中充滿歡喜,祈愿他們長壽健康,幸福平安!這不僅是一種孝順的表現,更是一種基本的修行。
【第25句】:佛說:一切聞聽過佛法的人,一切眾生,有適宜制定戒律的也有不適宜的。我知道一切眾生的心理活動及相關行為,對沒有作下罪業的心行,我就不制定戒律;對已經作下罪業的心行,我就制定戒律,我如果按這樣的標準去做,世人就不會非議我的做法。
【第26句】: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人,心中沒有圣道色彩的偶像。我們在慧凈法師身上所見的,是彌陀的光明。
【第27句】:人生有煩惱,皆源于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壞也!世間之所以戰亂相連,國家動蕩不安、社會奢靡不振、事業敗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貪、嗔、癡三毒所引起。
【第28句】: 慢一點,讓你的生活跟上晨歌的節奏,細細品味那舒緩優美 的旋律;慢一點,讓你的靈魂等一下升起的朝霞,看朝霞怎樣精心地 鎏金天空和大地。人生的腳步太快,你會錯過許多本該屬于你的早晨 風景;生命的節奏太快,你會踏亂原本流暢的清晨序曲。我們本就是 一個短暫的偶然,沒有必要那樣匆忙。
【第29句】:寬容不受約束,它像天下的細雨滋潤大地,帶來雙重祝福:祝福施與者也祝福被施與者。若,人生只是一場美麗的夢,愿做清晨里的一滴露珠。盡管微小但不懦弱,因為知道世界的純潔來自心靈的透明。
【第30句】:一切世間所有福德,不及如來一毛功德。《優婆塞戒經》卷一,修三十二相業品
【第31句】: 微博中什么人都有,面對微博里莫名其妙的人身攻擊,我們 該怎么辦?以牙還牙只會讓戰爭升級,這正是戰爭的挑起者期盼的結 果。我以為,表明反對的態度非常必要,關鍵是我們怎樣表達反對, 我傾向將這種反對變成一種教化。
【第32句】:是法皆空遠離,亦不可取。汝等舍離,是涅槃想,莫隨于想,莫隨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觀想,若以想舍想者,則為想所縛。《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33句】: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 愚好丑要包容得。
【第34句】:云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云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諸法,行于平等。《維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第35句】:表面看來,“高”似乎意味著進取,“低”則意味著退步。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退步只不過是一種低調的積蓄,是另一種方式的前進,因此“低”最終也能轉化成“高”。
【第36句】:弘法才是硬道理,救度眾生才是硬道理。一切為弘法救度眾生服務,一切為弘法度生讓路。
【第37句】:時光淺白,聽風數雨的日子,我用一研素墨,繪一曲云水禪心,在歲月的平仄中,體味時光的冷暖。
【第38句】:愛的給予一定要理性,無原則無節制的愛不是愛,是債,是毀滅,最終的結果會逼死這些充滿青春活力的祖國花朵。作為父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愛的方式究竟是不是可行的。
【第39句】: 美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它有自己的形態、高度和質感;美 需要用心才能體會,僅僅用五官去分辨是不夠的;美是一種由內而外 的空靈,只有靈魂才能觸摸它的質感;美與時間無關,真正的美永不 凋謝。美是沉靜的,又是飛揚的;美是本色的,又是多彩的;美是短 促的,又是永恒的。
【第40句】:一個人要樹立正確的“立場”,才能遵從自然規律,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人際關系最重要的一環,是能否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
【第41句】:【佛心禪語】 沒有貪欲,真佛現前。摒棄貪欲,你會生活得坦然,沒有干擾,沒有 麻煩,也沒有外來的禍害,快樂的心情永遠伴隨自己,在自在寧靜的生活 中盡享天年。
【第42句】:不耗費資源,不毀壞環境,只愿拯救地球。過度的貪婪和無限的欲望,是毀滅地球和導致自然災害的惡因。
【第43句】: 除了自己,別人不可能給你煩惱 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轉”,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
【第44句】:人心與佛陀一樣,都有同等的愛心;但因后天的習慣及習氣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語行動。所以,修心養性必須自己下功夫。
【第45句】:若知唯識現,離于心所得,分別不現前,亦不住其性。是時攀援離,寂然心正受。《大乘密嚴經》卷上,妙身生品
【第46句】:物理能量從本質上也是靈性能量的一種表現。能量看不見,但卻在宇宙間默默地作用著,生命的能量也是如此。人生的一切得失禍福,只不過是生命能量根據能量守恒原理進行轉換的一種現象。
【第47句】:從事力不能及的事情,與眾人結仇,與力士相爭,偏信女人,結交壞人,五者都是加速自滅的原因。《薩迦格言》
【第48句】:【禪語智慧】【第1句】:示弱而不逞強,示拙而不逞。【第2句】:不懂裝懂是聰明,懂裝不懂真智慧。【第3句】:忍人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第4句】:身做好事,言說好話,心存好念。【第5句】: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喜無聲。【第6句】:心中有佛,在家也是出家;心中無佛,出家也等于在家。【第7句】:君子相交,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第49句】:空口說空話就是戲論。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談起話來頭頭是道,法也講得很好,但卻不能拿來應用,這就是戲論。把佛法當道理來研究,只說而不能行也是戲論。
【第50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毅力:水具備非常大的毅力,每一個滴水滴到堅毅的石頭上的時候,久而久之連石頭都穿透,這就是所謂的滴水穿石。我們人類也應該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時候,無論如何,要做到堅持,直到成功為止。
【第51句】: 當你有了金錢后,就害怕被偷竊; 當你有了權力后,就害怕被削弱; 當你有了地位后,就害怕被降低。這種種的一切,都深深地扎根在心里,變成了前進的阻力。其實大可 不必,哪怕你是個有錢人,但在心里,也不要把自己當成有錢人。
【第52句】:有二位年輕比丘尼來精舍,問:“法師啊!在您修行的這條道路上,有否碰到困難的事?”師父反問他們:“什么nL{做困難?我從來沒有時間去想困難。”
【第53句】:蘇格拉底還有一句名言:“需求越少的人越接近上帝。”一個人對物質的依賴越小,他的精神和身體越自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那就離“天堂”比較近了。相反,對物質的依賴度越高,越是難得自由,為了支付吃喝玩樂的費用,不得不做許多自己原本討厭甚至痛恨的工作。
【第54句】:生:“老師曾說,人心與佛心、本心非一非異。什么是非一非異?”心:“如光與電。不著光相,見光即見電;不著人心相,人心即佛心、即本性。”——心光
【第55句】:聰明人即使受到挫折,也會更加機智頑強。當獸王饑餓的時候,能迅速撕裂大象的腦袋。(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56句】: 一位農民朋友忽然給我來電話,雖然之前我們只見過一次, 相互交流的時間也不長,但我記住了他特別憨厚的聲音。當在電話中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時,我一口叫出了他的名字。就是這個尋常舉 動,競讓這位農民很激動。我因此非常感慨,我的農民兄弟是多么淳 樸,你敬他一尺,他總是要還你一丈。
【第57句】: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乃至僧坊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濟者,犯輕垢罪。《梵網經》卷下
【第58句】: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非凈非穢,不在方不離方,非有為非無為,無示無說,……一切言語道斷……,非取非舍,非有相非無相,同真際,等法性,……非見非聞,非覺非知。……不可以一切言說分別顯示。《維摩經》卷下
【第59句】:凡事大多如此,執著并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目的,灑脫一些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60句】:愛情最初產生時,也許是出自相互的吸引,然而最終總會回歸到日常生活中。佛祖教導世人:“愛由心生。”真正的愛必須是由人的內心產生的。由心而生的愛才能對抗歲月的波折,才能讓彼此在平淡的流年里相知相守,不離不棄。
【第61句】:念佛成佛,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此是自然。自然者,自自然然,不加勉強造作。
【第62句】: 為別人賺錢時,別人管你;別人為你賺錢時,你管別人。錢這東西,總 是讓有些人雙輸,又讓有些人雙贏。
【第63句】:富足的人生來自一顆知足之心。有了知足心,就擁有了看得見生活美景的眼睛;有了知足心,就能在簡單中發現生命的真諦。
【第64句】:慈濟委員必須維持美好的儀態:右肩荷擔“佛教”精神,左肩荷擔“慈濟”形象,胸前佩掛自己的氣質。
【第65句】:貪欲永盡,瞋恚永除,愚癡永盡,一切煩惱盡,是名涅槃。《雜阿含經》卷一,第18經
【第66句】:我們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凡事都有兩個面,有得必有失,有甜必有苦,有喜必有悲,有笑必有淚,有成必有敗,有福必有禍……兩個面是相互依存的,不可能一個人好事占盡,也不會一個人倒霉到底。
【第67句】:無義不誠信,欺妄好斗爭,當知遠離此,近愚與罪多。仁賢言誠信,多聞戒行具,當知親附此,近智誠善多。《法句經》卷下,道利品
【第68句】:財富無常,終會用盡,應當舍棄吝慳,廣結善緣;地位無常,終會衰敗,應當舍棄自私,無私奉獻;名氣無常,終會失去,應當舍棄我慢,傳遞愛心;親人無常,終會離散,應當舍棄報怨,和睦相處;身體無常,終會衰老,應當舍棄貪執,勇猛精進。無常的觀念里誕生永恒的真理,生活的點滴中發現覺醒之道。
【第69句】:汲取井小時,不管汲取多少,井中之水依然不減;但是,井水也不會因不汲取而增高水位。布施就好比汲取井水,唯有不斷地布施,才能造福、增福;否則,福亦不增。
【第70句】:世人求佛究竟是為了什么?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 東西;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苦惱,是因為它牽涉價值和欲望;生活之所以 如此的無趣,是因為現實和人性的沖突。如果你正面臨困境,不如給自己一 點時間,去沉淀一下自己的心靈,把承受改變為享受。
【第71句】: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要有感恩的心態,要有奉獻的精神,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是與周圍的所有人、與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開的。
【第72句】:忿怒瞋法生,常如害怨敵,雖生即無住,成就最上法。《秘密集會根本續》何謂菩薩能持忍辱?佛言:見心相念念滅。《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瞋心皆如如。……一切法如,忍相不可得。《梵網經》卷上
【第73句】:生活中有太多樂趣和美好,只要你睜大好奇的眼睛,用心體會,好好生 活,只要你對人懷有善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對生活持有一份幽默感, 你總能從司空見慣的環境中發現有趣的事物。放松自己的心情,也給周圍的 朋友帶來笑聲。
【第74句】:【簡單是禪】人,小時候簡單,長大了復雜;窮的時候簡單,富有了復雜;落魄時簡單,得勢了復雜;君子簡單,小人復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復雜。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復雜。其實人心也很簡單,只是欲望很復雜。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人,一復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
【第75句】:佛陀曾說過:“我接受凡世人與我爭論,我不與凡世人爭論。”這兩句里充分呈現了佛陀的大愛與我們凡世人的愚昧無知。佛陀就像慈母,我們凡世人就像得自閉癥的小孩,慈母包容患白閉癥孩子的缺陷,卻從不會給予孩子任何埋怨。209。
【第76句】:【天天禪語】平等:無分美丑善惡,蕓蕓眾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潤。無分高低凹凸,自然環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養。所以水對蕓蕓眾生與自然環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第77句】:本自深山臥白云,偶然來此寄閑身。莫來問我禪兼道,我是吃飯屙屎人。——《育王凈曇禪師》
【第78句】: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過的山水,都是風景;嘗過的歡愉,都是幸。掬一抹禪意入墨,以風的灑脫笑看滄桑;以云的飄逸輕盈過往;用淡泊寫意人生;用安然蔥蘢時光,透過指間的光陰,淡看流年煙火,細品歲月靜。
【第79句】:佛與眾生是沒有差別的,每個人生來就有佛性,只是很多人沉淪于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因此每個人都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你愿意去修行,同樣能夠修成正果。
【第80句】:若是上根眾生,忽遇善知識指示,言下領會,更不歷于階級地位,頓悟本性。——《大鑒下二世》
【第81句】: 一周太長,周末太短。周末太長,一周太短。周一很短,周 末更短。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不同的一周,一萬個人有一萬個不同的周 末。一周,一年,一生,人生圓不圓滿,就看一周圓不圓滿!
【第82句】:欲望是人的一種自然之性,也是煩惱的來源。兒女情長的欲望讓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錢利益的欲望讓人迷失本心。我們一旦陷入“追逐物欲”的泥淖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來就不容易了。太多不切實際的欲望,往往是我們登上人生頂峰的阻礙。無欲則剛,修一顆清凈無欲之心,情感便能坦然,利益才可長久。
【第83句】:在不斷前進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見未來的人,都能掌握現在,因為明天的方向他們已經規劃好了,知道自己將走向何方。留住心中希望的種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有不可限量的未來,那么任何艱難都不會成為我們的阻礙。
【第84句】:一切諸佛,于信于毀二種眾生,大悲普觀,平等無異。《華嚴經》卷四十六,佛不思議法品
【第85句】:偈云:枯者由他枯,榮者任他榮。任何事物,都像草木生長一樣,有繁茂時,有枯萎時,如果想榮怕枯,就會患得患失,亂了方寸;如果任榮任枯、得失隨緣,自然身心安泰。
【第86句】:善于做人者,一定要有肚子里面撐起船的意念,“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把自己的開闊胸懷充分展示出來,不管好人、壞人、聰明人、愚笨人都要習慣以至包容;對于一切羞辱、委屈都要適應并且容忍得下。那么,世上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又能奈我何?
【第87句】:用推人之手扶人,毀人之口贊人,怨憾人之心愛人慈人,是謂即業火成解脫火。(明)澫益《靈峰宗論》卷四
【第88句】:方死方生,就是說我們死的那一刻,也就是新生命的開始,這兩個點也是可以重疊的。當我們下班休息時,休息的起點也就是工作的終點,這兩點一樣可以重疊。——耕云先生
【第89句】:阿難,我沒有看到任何一種變易的色法不會導致貪戀及耽樂于它的人感到愁、悲、苦、憂、惱。南傳《大空經》佛言
【第90句】:初禪過患,內有覺觀,外有火災;二禪過患,內有歡喜,外有水災;三禪過患,內有喘息,外有風災;善男子,彼第四禪,內外過患一切俱無,是故諸災不能及之。《大般涅槃經》卷十二,圣行品
【第91句】:不懼無常,隨處安心自在生活中常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面對拂逆和不順,而人力又不能改變的時候,就應面對現實,隨遇而安。
【第92句】:當知是舍,有于三種,何等為三?謂舍煩惱舍、護自他舍、時非時舍。《大寶積經》卷四十一,菩薩藏會
【第93句】:有時候,感覺人生就像是一本書,一本難以讀懂的書。初讀沒有感覺,再讀有點苦澀,讀三遍則讀出了香濃。反復讀,才發現,人生原來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經歷多了,自然就品出味道來了,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意義!
【第94句】: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后,眷屬大小,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地藏菩薩本愿經》卷下
【第95句】:生活就像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風得意、高潮迭起的快樂,也有萬念俱灰、惆悵漠然的凄苦。如果把人一生的旅途描繪成圖表,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線。
【第96句】: 笑話、調侃是生活的作料,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有它不 多,無它不行。但玩笑、調侃一定要分別對待,對不了解的事,不熟 悉的人,必須注意尺度。稍不注意,輕則遭人誤會,重則傷害別人。
【第97句】:發心容易,恒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唯有學佛如初,始能證悟成佛。
【第98句】:設一切眾生,于一念中悉成正覺,與不成正覺等無有異。何以故?菩提無相故,若無有相,則無增無減。《華嚴經》卷五十二,如來出現品
【第99句】: 江湖不過旅程中的幻境,風浪是你必經的修煉。你繼續走還是停留? 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