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吃河水不分界限,吃橘子不分瓣瓣】釋義:比喻不分彼此。例句:蔡德元說:“我請大家敬剛長一杯壽酒!多蒙謝團長的義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承圈子中弟兄照顧,真是吃河水不分界限,吃橘子不分瓣瓣?!?/p>
【第2句】:【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諺)要知山下路的難易走向,還得問問過往的行人。比喻要了解真實情況,還應(yīng)向?qū)嵺`著的人請教。
【第3句】:【八十歲的老頭學(xué)吹打——上氣不接下氣】(歇)吹打: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演奏。形容人氣力不支。
【第4句】:【借棍子打狼】利用一個打擊另一個。成語:借刀殺人。 張賢亮《男人的風(fēng)格》:“西北人有句土話:借棍子打狼。有 人是借你這根棍子打我這只老狼。”
【第5句】:【錢財如流水,流去還流回】(諺)錢財如同水流一般,能流出去,也能流回來。指錢財本是流通之物,流進來別喜,流失了別愁。
【第6句】:鍘刀剃禿頭——拿腦袋開玩笑
【第7句】:【低頭不見抬頭見】釋義:形容經(jīng)常見面。常用來指辦事、說話要看情面。例句:老媽勸他去,說道:“一個村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誰也有求到誰身上的時候,別把路走窄巴了?!?/p>
【第8句】:百花爭艷——各放異彩
【第9句】:【騎在脖子上拉屎】謂受奴役,受侮辱?;蛘f:騎在頭上撒 尿。王蒙《失態(tài)的季節(jié)》:“歡迎歡迎,你們有本事就都來欺 侮我吧!你們就都來騎著我脖子拉屎吧?!?/p>
【第10句】:【 前有車,后有轍】轍,輪跡。謂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的 榜樣!”
【第11句】:【前有虎后有豹】(慣)形容處境十分危險。
【第12句】:【老不以筋骨為能】(諺)指人到了老年,筋骨弱化,不能再憑力氣逞能。 也作老不以筋骨為力。 人老不以筋骨為能。
【第13句】:大笸籮扣王八——跑不了
【第14句】:【程咬金的斧子——就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將,古代小說《隋唐演義》、《說唐》中的人物.傳說慣使兩把很重的板斧,頭三下很厲害,后來就差勁兒了。比喻本領(lǐng)不怎么樣,就開頭幾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來表示自謙。
【第15句】:【打兔子碰上了黃羊,撈了個大外快】釋義: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好處。例句:唐連生見廠長和工程師都信心十足,心里想:看來,這次也許真能抱個金娃娃呢!這真是打兔子碰上了黃羊,撈了個大外快。工廠出了名,他這位副廠長當(dāng)然也光彩呀。
【第16句】:【家無住,屋倒豎】(諺)指家里長期不住人,房屋就會破敗不堪。
【第17句】:鼻梁上套繩索——讓人牽著鼻子走
【第18句】:我在學(xué)習(xí)上愛偷懶,老師留的家庭作業(yè)常常是三天兩頭完不成。媽媽批評我:“一天不練,手生腳慢;兩天不練,功夫丟一半;三天不練,成了門外漢;四天不練,只能瞪眼看。在學(xué)習(xí)上,光憑腦瓜子聰明,可不行啊!”(河北·行唐)
【第19句】:【飯越捎越少,話越捎越多】(諺)托人捎飯食,捎著吃著,越捎越少;托人捎話,捎著添著,越捎越多。 指傳言會越傳越多,越傳越走樣。
【第20句】:花大姐逛公園——花花世界
【第21句】:【門前結(jié)起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諺)門前拴著高頭大馬,有錢有勢,不是親戚的也會來認親戚。 舊指人情勢利,攀高結(jié)貴,只要有錢有勢,人人都會來奉承。 也作門前扣上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前戧著討飯棍,骨肉之親不上門。 門前縛仔高頭馬,不來親者也來親;門前掛著破簾子,嫡親娘舅陌路人。
【第22句】:小剛的腦袋瓜很好用,但太貪玩了。老師批評他說:“你呀,就算長著個金腦瓜、銀腦瓜,不認真學(xué)習(xí)也白搭。”(山東·冠縣)
【第23句】:我沒聽清媽媽說的啥,結(jié)果把東西拿錯了。媽媽笑著說:“聽三不聽四,叫你砍柴你砍刺?!保ê薄の錆h)
【第24句】:秋天剝黃麻——扯皮
【第25句】:【千招會,不如一招熟】(諺)武術(shù)招數(shù)練得再多,也不如有一招是獨到精熟的好。指練功不在招數(shù)多,而在有精到的絕招。
【第26句】:【姑爺進門,小雞沒魂】(諺)姑爺:岳丈家對女婿的敬稱。沒魂:嚇掉了魂。指女婿是丈人家的嬌客,女婿一來,就要殺雞置酒,盛情款待。
【第27句】:【先明后不爭】(諺)指事先把該講的條件講明,該劃的界限劃清,事后就不會發(fā)生糾纏,引起爭端。
【第28句】:丑婆娘好搽粉。
【第29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諺)苦海:深重的苦難。岸:彼岸,佛家把得到正果叫到達彼岸。原指苦難無論多么深重,只要一心向佛,就能得到正果;后多指無論犯的罪惡多大,只要改惡從善,就有出路。
【第30句】:【一問三不知】開頭、過程、結(jié)局均不知道。一無所知,或 不愿意回答。老舍《駱駝祥子》:“自己頂好學(xué)拉磨的驢,一 問三不知,只會拉著磨走?!?/p>
【第31句】:楊家將上陣——不分男女
【第32句】:【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各人走自己的道路。清代《兒 女英雄傳》:“千里搭長棚,沒個不散的筵席;將軍不下馬,你 我各自奔前程,恕我失陪。”
【第33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為佛教用語,指改惡從善。成語: 改邪歸正。香港梁鳳儀《西風(fēng)逐晚霞》:“他要放下屠刀,立 地成佛是他的事,把我也惹窮了,我可不依呢?!?/p>
【第34句】:【獨占鰲頭】見“占鰲頭”。
【第35句】:【近人不說遠話】釋義:給親近人說話不用繞彎子。例句:“咱們是近人不說遠話,沖著孩子們,你也別跟彎彎繞這群家伙們跑了。”
【第36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諺)指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只要有決心,百折不撓,總會成功的。 也作世上無難事,人心自不堅。 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堅。
【第37句】:【打蛇隨棍上】釋義:用棍子打蛇,蛇倒順著棍子爬上來了。比喻因勢乘便。例句:祥表哥很老練,打蛇隨棍上,一步步追入。
【第38句】:【頭頂高梁花,腳踩漿泥瓣】(慣)比喻身為農(nóng)民,生活在農(nóng)村。
【第39句】:【揀有頭發(fā)的揪】(慣)頭發(fā):比喻把柄、短處。比喻挑有把柄的或軟弱的欺負。 也作“揀有頭發(fā)的抓”。
【第40句】:【親戚遠來香,隔房高打墻】(諺)指親戚鄰居都必須保持距離,不過熱過近,才能持久。 也作親戚遠來香,隔壁高打墻。 親戚遠來香,近鄰高搭墻。 親戚朋友遠來香。
【第41句】:開水洗面——難下手
【第42句】:【叫好不叫座】原指戲曲受到贊揚,但買票觀賞者不多。 借指好事未被人接受。電視新聞( 2001,3,9):“據(jù)調(diào)查,社 區(qū)孤獨老人有一千個,而接受陪老服務(wù)的只有二十人,這項 事業(yè)叫好不叫座?!?/p>
【第43句】:【笑貧不笑娼】看重金錢,不重道德。反義說:笑娼不笑 貧。李準(zhǔn)《黃河?xùn)|流去》:“城里人是笑貧不笑娼,鄉(xiāng)下人是 笑娼不笑貧。”
【第44句】:【瘸子擔(dān)水,一步一步來】事情逐步進行,不可急躁。袁靜 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老人家別著急,咱們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鋤頭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槍就會打仗 ???這可是瘸子擔(dān)水,得一步一步來么!”
【第45句】:【小菜一碟】指不受重視。電影《末代皇帝》:“皇上,這幾 個小錢,對您來說,不是小菜一碟嗎?”
【第46句】:【二者必居其一】此語的意思是只能在兩樣事物中選擇一種。此語典出《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边@段話說的是戰(zhàn)國時,有一次孟子去齊國,齊王贈金一百,他不受。到了宋國,宋君贈金七十,他接受了。又到薛國,薛君贈金五十,他也接受了。孟子的學(xué)生陳臻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問他說:“假如你不接受齊王之贈是對的,那后來接受兩國之贈就不對了;如果說接受宋君、薛君之贈是對的,那么,不接受齊王之贈就是錯了。一個人前后的行為應(yīng)當(dāng)一致,您只能在這二者中選擇一種,怎么前后矛盾呢?” 孟子解釋說:“你說的非常有道理,但不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在宋國和薛國,我們游說的時間長,去的地方多,處處需要錢,我當(dāng)然要接受。而齊王給我們的贈金,我沒有用處,沒有用處而又要別人的贈金,那不是向別人借錢嗎?天下哪有君子向別人借錢的呢?”陳臻聽了,覺得老師說得很有道理。
【第47句】:【沾手三分肥】(慣)比喻凡有錢物經(jīng)手,都要從中撈取一部分私自享用。
【第48句】:【三字經(jīng)滿天飛】三字經(jīng),指“他媽的”三個字。意即習(xí)慣 的罵語隨口而出。海外於梨華《三人行》:“沒幾次以后,又 恢復(fù)到他們原來在一處時談話的隨便了,三字經(jīng)滿天飛。”
【第49句】:楊白勞過年——躲躲閃閃
【第50句】:鴨子頭上插錦雞毛———語(羽)雙關(guān)(冠)
【第51句】:【背后罵皇上】(慣)指背地里責(zé)罵強有力的人。 也作“背地里罵皇上”。
【第52句】:【天有陰睛,月有圓缺】釋義:比喻人生之路,有時平坦幸運,有時坎坷倒霉。例句:我安慰他說:“‘天有陰晴,月有圓缺’。碰上這種東西。算咱們倒霉。”
【第53句】:【牛老了奸,馬老了滑,兔子老了不好拿】(諺)牛老了拉犁就不老實,馬老了跑路就偷懶,兔子老了就有藏身經(jīng)驗,不好捉拿。比喻人老見識廣,待人處事就會圓滑世故。
【第54句】:【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面上親熱,暗地里陷害。清 代《紅樓夢》:“一輩子不見他才好呢!嘴甜心苦,兩面三刀, 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 全了?!?/p>
【第55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釋義:餓死也不偷盜,屈死也不告狀。舊日寸打官司告狀沒有錢不行,所以窮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狀。例句:讓你心甘情愿地給他當(dāng)牛做馬,所謂“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就是讓你認輸。
【第56句】:一天晚上,奶奶讓我上街買東西,我害怕不敢去。奶奶說:“一分膽量一分福,十分膽量住瓦屋。別害怕,去吧?!保ê幽稀の臼希?/p>
【第57句】:籬笆上曬菜——掛心
【第58句】:【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謂新陳代謝是普遍規(guī)律,無須留戀 舊的。類似的:腐肉不去,新肉不長。臺灣梁實秋《雅舍小 品四集》:“要教導(dǎo)父母,莫要心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第59句】:【阿爺?shù)囊路呡叴酷屃x:比喻世代貧寒。阿爺:(方言)父親或祖父。例句:他們一直過著衣不果體,食不飽肚的生活。九兒的衣服是祖上留下來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爺?shù)囊路呡叴┌ ?/p>
【第60句】:【要吃飛禽,鴿子、鵪鶉;要吃走獸,兔子、狗肉】(諺)鵪鶉(anchun):鳥名,小頭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飛。指飛禽中,數(shù)鴿子和鵪鶉的肉最細嫩;走獸中,數(shù)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第61句】:【窮嫌富不愛】(慣)形容東西沒有價值,誰都不喜歡。 也作“窮嫌富不要”。
【第62句】:【貓兒眼,看時候變】釋義:貓眼的瞳孔隨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勢變化處事手段。含貶義。例句:申耀宗是個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63句】:【釘頭碰著鐵頭】(慣)形容厲害人碰上了厲害人,雙方態(tài)度都很強硬。
【第64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65句】:妹妹吃饅頭時,吃半塊扔半塊,媽媽心疼地說:“浪費猶如河決口,節(jié)約好似燕銜泥。你從小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xí)慣啊!”(山東·夏津)
【第66句】:【冬至餛飩夏至面】釋義:冬至日吃餛飩,夏至日吃面。是民間一種風(fēng)俗。例句:冬至日,百官呈遞賀表。民間不為節(jié),惟食餛飩而已。與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師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p>
【第67句】:【一根筷子吃蓮菜——挑眼兒】(歇)挑:本讀tia。,指一根筷子不能夾,只能挑蓮藕的眼兒,轉(zhuǎn)讀tia。,指挑剔。眼兒:本指蓮萊里的小孔,轉(zhuǎn)指缺點。指故意挑毛病。 也作一根筷子吃蓮菜——專門挑眼。 一根筷子吃藕——專挑眼。
【第68句】:【敲鑼賣糖,各執(zhí)一行】釋義:比喻各干各的,互不干連。例句:他們見我對他們望,有一個猴子臉的人,口中自言自語道:“朋友敲鑼賣糖,各執(zhí)一行?!?/p>
【第69句】:【上不得臺盤】(慣)臺盤:席面。 1比喻自身素質(zhì)差,不能在正式或公開的場合露面、應(yīng)酬。2比喻見不得人的話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臺盤。 上不得臺面。
【第70句】:五歲的小峰,穿了一雙新棉鞋,沒幾天,鞋子邊兒就毛了。他媽媽說:“你的鞋是雞啼做,狗叫破?!保ㄗⅲ弘u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蘇·南通)
【第71句】:【難得糊涂】在官家或民宅,經(jīng)??吹健半y得糊涂”的書法匾額或橫幅,那么,“難得糊涂”到底是糊涂還是不糊涂呢? “難得糊涂”源自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1754年,鄭板橋由山東范縣調(diào)任濰縣知縣,而此時濰縣正遇上百年罕見的旱災(zāi),遍地餓殍。鄭板橋心急如焚,而欽差大臣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倒向鄭板橋求字畫。氣憤的鄭板橋就畫了一幅鬼來諷刺他,欽差大臣怒而毀畫。鄭板橋的妻子見他為百姓憂慮日漸憔悴,便勸他既然皇帝不管,欽差大臣也不理,你一個小小的知縣能管得了什么,不如裝作糊涂。鄭板橋聞言大怒:裝糊涂,我裝不來,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難得糊涂。他的這句話后來成了“難得糊涂”的注解:“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那他真的糊涂嗎?當(dāng)然不是。鄭板橋以“拯救萬民,在所不惜”來激勵自己,他愛民如子,有詩為證,他提筆寫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雖些小小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他責(zé)令濰縣富豪為饑民輪流熬粥,帶頭捐出自己的俸銀,開官倉借糧賑災(zāi),這才穩(wěn)住了局面。后來百姓無法按期歸還糧食,他干脆燒掉借券了事。雖然他救了一方百姓,卻得罪了上司,不久就被罷官。為此,他用自己獨創(chuàng)的“板橋體”書寫“難得糊涂”四個大字,并成了他的座右銘。不愿巴結(jié)上司、一心想為百姓謀福的他顯得和官場格格不入,但又抗?fàn)幉贿^官場的黑暗,“難得糊涂”是他的無奈之舉,他才是大智若愚。
【第72句】:【常常坐首席,漸漸入祠堂】(諺)首席:宴席上的首位。祠堂:死后排列靈位的廟堂。指人年事已高,在宴席上常坐首位,就意味著死期快到了。
【第73句】:春天剛到,我就急著脫棉衣,奶奶在一旁說:“春寒四十五,三月還下桃花雪。春捂秋凍。你別這么急著換衣服?!保ê幽稀そ棺鳎?/p>
【第74句】:爸爸的工作很忙,顧不了家,家里的重擔(dān)全壓在了媽媽肩上。媽媽卻樂呵呵地不覺苦,還打趣說:“嫁給皇上當(dāng)娘娘,嫁雞隨雞住草房。為這個家,再累也心甘啊!”(河南·泌陽)
【第75句】:【燒冷灶】(慣)比喻對尚未得勢的人表示親熱。
【第76句】:我家喂了八只母雞,有四只黧花雞,四只白雞,每天收蛋時都是白皮蛋較少。我問媽媽:“白母雞怎么沒有花母雞下的蛋多呢?”媽媽笑笑說:“黑一千,黧一萬,就數(shù)白雞不下蛋。”(河南·濟源)
【第77句】:【得人錢財,與人消災(zāi)】(諺)指接受了別人的錢財,就得為人家分憂解愁。泛指得到了別人的好處,就得為人辦事。 也作“拿人錢財,與人消災(zāi)”。
【第78句】:每到考試的時候,我的心里就緊張,成績總不理想。媽媽對我說:“當(dāng)瓢子的不怕湯燙,當(dāng)學(xué)生的咋能怕考試???”(福建·霞浦)
【第79句】:【到了廟里隨和尚】(諺)指到了和尚廟里,做事就得隨順著和尚。比喻在哪個地方,就必須聽從哪個地方主事人的安排。
【第80句】:千口唾沫淹死人。
【第81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釋義:下輩照著上輩的樣子學(xué)。例句:說話的婦女學(xué)著老頭腔:“……你們壞良心,將來你們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第82句】:快放晚學(xué)的時候,下了很大的雨。我說早上聽到了雷聲,老師說:“是啊,早雷不過晚,夜雷下三天。”(浙江·安吉)
【第83句】:【梁山上的軍師——吳用】(歇)吳用:《水滸傳》中人物,綽號智多星,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吳:諧“無”。指沒有用處。
【第84句】:喝多了滾開水——熱心
【第85句】:【門里出身,自會三分】(諺)門里:專業(yè)行當(dāng)。從一個專業(yè)行當(dāng)里出身的,耳濡目染,經(jīng)見多了,對本行的技藝,自然就懂得一些。指環(huán)境會對人產(chǎn)生影響。 也作“門里出生,自帶三分”。
【第86句】:【大白天說夢話】釋義:說荒唐話、不實際的話。例句:“連升嫂子,你不要大白天說夢話吧,這是不可能的事兒!”
【第87句】:書桌上的筆筒——粗中有細
【第88句】:【文不文,武不武】(慣)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形容人沒有一點兒本事。 也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 文不能提筆,武不能捉刀。
【第89句】:【百年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諺)修:修行。指能同舟共濟乃至做成夫妻皆因前世有緣。
【第90句】:海底坑洼——摸不透
【第91句】:【摸不著門兒】(慣)比喻弄不清情況,不知究竟。
【第92句】:【冰炭不同爐】釋義:兩者不能共處。例句:她自從和武大郎配為夫妻,當(dāng)然是冰炭不同爐:一個是絕色的美人,一個是滿臉的麻子,而年齡又不相當(dāng),心里怨恨極了。
【第93句】:字要簡潔方為妙。
【第94句】:【陰溝里翻船】(慣)陰溝:地下的排水溝。比喻在不該出事的地方遭到挫折或失敗。
【第95句】:【出洋相】“出洋相”這一俗語,可謂婦孺皆知,指那些不學(xué)無術(shù)、愚昧無知的人不懂裝懂,當(dāng)眾弄出許多笑話。那么,出洋相是怎么來的呢?它確實與出洋有關(guān)。清朝末年,光緒帝施行新政,要引進洋人的堅船利炮,于是派出許多官員到各國考察。當(dāng)時的官員大多腹內(nèi)空空,裝腔作勢,不學(xué)無術(shù),卻爭相出洋,到了國外丑態(tài)百出,鬧出許多笑話,僅舉兩例可見一斑。李鴻章出使到英國,受到英國貴族的熱情款待。英國已故將軍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競?cè)畷汐@得第一名的名貴愛犬贈送給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鴻章的一紙謝柬,上面寫道:“感謝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現(xiàn)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嘗了一點,就覺得美味無比,真是三生有幸?!痹瓉?,那只名貴可愛的小狗,競被李鴻章燉著吃了。當(dāng)?shù)貓蠹堃粫r嘩然,傳為笑柄。駐英國使館的~位官員,是個愛財如命、見錢眼開的家伙。他經(jīng)常在飯店賓館偷竊毛巾、刀叉這類小玩意兒,后來被警察搜出。這位官員為了賺外快,還讓他的夫人包洗使館全體人員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個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館門口。一次英國人看見中國使館門口忽然白帶飄揚,以為中國皇帝駕崩,專門派外交大臣前來探問,才知道那是裹腳布。西方記者曾想把它拍下來,刊登在報紙上,成為當(dāng)時一大丑聞。這些令人難堪的丑聞,都出在這些出洋要員們身上,人們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為“出洋相”。
【第96句】:做夢吃饅頭——夢里見面
【第97句】:【隔層肚皮隔垛墻】(諺)隔著一層肚皮,就像隔著一堵墻一樣,有著極大的隔閡。舊指婦女對待非親生兒女會百般歧視,加以虐待。 也作隔重肚皮隔重山。 隔層肚皮隔層山。
【第98句】:【姐姐】“姐姐”現(xiàn)在指同父同母或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且年齡排行大的女子。延伸至其他同輩中凡年齡比自己大的女子都稱姐姐。但,“姐姐”的起源并非如此。 “姐”本義是母親的別稱。很多字典里都解釋說“姐”的本意是指母親,古代的蜀人就把母親叫做姐。段玉裁在為《說文解字》作注時認為“姐”字乃“方言也,其字當(dāng)蜀人所制?!币簿褪钦f“姐”源于四川方言。到了宋代已習(xí)慣稱女兄為姐。南宋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認為:“近世多以女兄為姐,蓋尊之也?!彪S著詞義的演變,衍生為對一般同輩女性的敬稱。宋以后的一些小說出現(xiàn)把“姐姐”濫用的現(xiàn)象,甚至到齷齪的地步。如所謂“姐愛俏,鴇愛鈔”就是這種用法,貽害后世,很不嚴肅。
【第99句】:【走紅運】(慣)指交好運。 也作“走鴻運”。
上一篇:快科技上比較火的佛心禪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