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卜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慣)出世:降生,佛教認為世界每經歷一小劫,才有一佛降生。升天:死去。 1形容歷時極久或非常難得。2形容折騰得死去活來。 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生天:指死。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涅槃:佛教用語,超脫生死的境界,也用作佛或高僧死去的代稱。
【第2句】:【瞎子撲螞蚱——有你也抓不住】(歇)指不了解情況,辦不成事。
【第3句】:【親戚遠來香,隔房高打墻】(諺)指親戚鄰居都必須保持距離,不過熱過近,才能持久。 也作親戚遠來香,隔壁高打墻。 親戚遠來香,近鄰高搭墻。 親戚朋友遠來香。
【第4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 釋義:比喻人心險惡,難以猜測。“難”又作“怎”。 例句:這個郎君也早合當倒運,就吐實話泄機與他,到吃婆娘哄賺了。正是: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
【第5句】:【不知人間有羞恥事】(慣)指人厚顏無恥。 也作“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第6句】:【翻身離虎穴,失足入龍潭】(慣)比喻剛離開一個危險的地方,又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第7句】:【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 釋義:比喻猜不透別人的心思。 例句:萬丈深潭終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休將心腹事,說與結交知!自后無情日,反成大是非。
【第8句】:【放鷹就不怕鷹展翅】(諺)人既敢放鷹,就不怕鷹展翅高飛。借指人既有膽識做,就有把握控制事態發展的全局,不怕亂套。
【第9句】:【剝蔥剝蒜別剝人】 釋義:剝蔥皮剝蒜皮,別剝人的皮。比喻不揭別人的短處。 例句:“剝蔥剝蒜別剝人,他陳鯱刺總是剝人!”聞魁氣憤地說。
【第10句】:【一個富貴心,兩只體面眼】(慣)體面眼:指勢利眼。心里只向著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勢利。
【第11句】:【螳臂當車——萬無一濟】(歇)濟:幫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損失,于事無補。
【第12句】:【當了兵不認親,吃了糧不認娘】(諺)吃糧:舊時當兵吃官糧。指為公家辦事,就不能徇私情。
【第13句】:【燒香引鬼來】(慣)1比喻好心幫人卻惹出麻煩來。2比喻做某件事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也作燒紙引了鬼來。燒紙:舊時燒紙錢送鬼。 燒香招來了鬼。 燒香逗得鬼上門。
【第14句】:【黃貍黑貍,得鼠者雄】(諺)貍:貍貓。不論是黃色的貓還是黑色的貓,哪個能捉住老鼠,哪個就是好貓。比喻用人只求有實際的辦事能力,其他可以不論。 也作黑貓白貓,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 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第15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此語指做事情適當調節,注意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理解“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能望文生義,它不是文官和武官之道,也不是文事和武事之道,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倆的賢明治國之道:有松有緊,一張一弛,寬嚴相濟。 此語典出《禮記·雜記下》,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隨老師觀看一年一度的年終祭祀活動。在這個節日里,老百姓狂歡亂舞,簡直像瘋了一樣。 子貢不明白百姓為什么這樣。孔子解釋說:“老百姓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底理應放松一下。一張一弛,有勞有逸,這才是文王、武乇的治國之道。”
【第16句】:【作筏子】見“扎筏子”。
【第17句】: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
【第18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慣)棧道: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打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成的窄路。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關中、漢中間的交通要道。《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采納張良、韓信的計策,從漢中出兵攻打項羽時,表面上派人修復棧道,暗中卻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大捷。比喻表面上佯裝做某事來迷惑對方,實際上另有所圖。
【第19句】:【人有點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20句】:【天打五雷轟】(慣)五雷:金雷指刀砍死,木雷指棍打死,水雷指水淹死,火雷指火燒死,土雷指墻倒壓死。舊指上天用劈雷擊死人間罪大惡極者。后指罪孽者受到最嚴厲的懲處。常用作發誓或詛咒。 也作天打雷劈五雷轟。 天打五雷劈。
【第21句】:【躺在席子上吹死豬——長吁短嘆】(歇)指長一聲、短一聲地嘆氣。 形容人因遭到困難、挫折或失敗而灰心喪氣的樣子。
【第22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此語的意思是如果事前沒有深遠的思考、謀劃,一旦危難迫近,將無法應付。此語源出《殺狗記》六:“常言道:‘人無遠慮,必定有近憂來至。’作個道理,早尋個長久計。” 曹操率領四十萬兵馬去攻打東吳,東吳孫權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御敵之策。 大將呂蒙建議在濡須口(現湖北黃岡附近)修筑船塢。許多大將反對筑塢,說:“上岸擊賊,跣足(赤腳)下船,何用筑塢?”呂蒙說:“打起仗來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戰無必勝,一旦發生激戰,步兵騎兵白刃相接,人來不及奔近水邊,又怎么來得及上船列隊對敵呢?有了船塢就可以從容布置隊伍了。”孫權聽了呂蒙的這番話,非常同意他的觀點,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呂蒙的話是有遠見的。”于是派幾萬人連夜開工,在很短時間內,筑成了濡須塢。 曹操大兵到來,由于東吳準備充分,這一戰,曹操損兵折將而回,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第23句】:【甕里走了鱉——左右是他家一窩子】(歇)左右:反正。指某事反正是他家里的人干的,與外人無關。
【第24句】:【林沖打洪教頭——后發制人】(歇)林沖:《水滸傳》中人物,綽號豹子頭,武藝高強,他在柴進莊上作客時,因洪教頭再三挑戰,被迫與之比武,他讓洪教頭先動手,然后利用對方破綻將其打倒在地。 指讓對方先動手,然后加以反擊,制服對方。
【第25句】:【牡丹雖好,綠葉扶持】 釋義:牡丹花雖然艷美,還得靠綠葉來襯托它。比喻能力強的人也需要別人幫助配合。 例句:南都聞巷中常諺,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記數則,如日……:“牡丹雖好,綠葉扶持。”
【第26句】:【未曾水來先壘壩】(諺)壩:堤壩,攔水的土建筑物。發大水之前先得把堤壩筑好。指防洪要提早準備。也泛指凡事要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頭。
【第27句】:【誠招天下客】(諺)只要以誠實無欺的態度待人,自然會招來四面八方的顧客。指誠實講信用,是生意興隆的不二法門。
【第28句】:【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慣)形容人反應遲鈍,懦弱膽小。 也作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 三推不上肩,四推和身轉。
【第29句】:【到手的泥鰍又溜了】 釋義:比喻捉到又逃走了。 例句:“快,大家都快跟上,莫讓到手的泥鰍又溜了。”廖守道這時也來了勁,他從一個解放軍戰士手里,奪過了一支火把,帶頭走向開闊地。
【第30句】:【人窮志不窮】 釋義:雖然貧窮,但是不能沒有志氣。 例句:“同志們哪,我們窮,不假,可是我們人窮志不窮,我們有窮人的骨氣。”
【第31句】:【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釋義:不要栽種不結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 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正是: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第32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 釋義:保密,連自家人都不能知道。 例句:“你小聲些!這事兒可得保守秘密;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誰也不能給知道。”
【第33句】:【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 釋義:比喻人品雖然不好,但總有人欣賞。 例句:趙雄上任偵緝處長那天,竟然親自“登門求賢”,請金鱷出來當大隊長,這正如俗語說的:“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
【第34句】:【揭瘡疤】(慣)比喻揭露別人過去的錯誤或隱私。 也作揭痛瘡。 揭傷疤。
【第35句】:【宮保雞丁】四川名菜數不勝數,“宮保雞丁”更是人人垂涎。它和“東坡肉”一樣,是因人而得名,此人就是丁寶楨。 丁寶楨是貴州平遠人,咸豐三年進士,曾任山東按察使,后任四川總督。 貴州平遠素以善制炒雞丁而著稱,而丁本人一直很喜歡吃用雞肉和辣椒相爆之類的菜肴。當上四川總督后,他又特別愛吃用天府花生、嫩雞肉、辣椒制作的炒雞丁。每遇設宴請客,他總要廚師必上此菜。即使在回貴州省親時,當親朋為他接風洗塵,他總是說:“各位不必破費,只上炒雞即可。”并吩咐加上花生、辣椒同炒。久而久之,丁寶楨愛吃花生辣椒炒雞丁的嗜好廣為人知。因丁寶楨官職是總督,當時總督尊稱為“宮保”,故人們便把他愛吃的這道菜稱為“宮保雞丁”。 此菜雞肉細嫩,花生酥香,辣而不燥,肥而不膩,在丁寶楨任四川總督期間便風靡省內。至清末民初,隨著川菜普及到全國各大城市,“宮保雞丁”也聞名全國,馳譽中外,現已成為川菜中最著名的一道特色菜。1986年,北京西來順飯莊特級廚師喬春生烹制的“宮保雞丁”榮獲布拉格第五屆國際烹飪大賽金牌。
【第36句】:【挑水尋錯了碼頭】(慣)比喻找錯了地方。
【第37句】:【小兒放紙炮——又愛又怕】(歇)小兒:小孩兒。形容心情復雜,又喜歡又害怕。
【第38句】:【一日兩,兩日三】(慣)指日子一天天過去。也指日積月累。
【第39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諺)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人老了,卻永遠無法再變年少。指少年時代是黃金時代,要及時努力進取,不可虛度時光。 也作花有重開日,人無返少期。 人無再少年,花有重開日。
【第40句】:【領袖】“領袖”現在指國家、政治團體、群眾組織等的領導人。如偉大領袖毛主席。“領袖”的本義是衣領和袖口。衣領和袖口在衣飾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將“領”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見于《后漢書》,《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中就有“蒼頭衣綠耩,領袖正白”的描寫。 第一次將領袖用來形容人的是《晉書·魏舒傳》,其中寫道:“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意思是說魏舒儀表堂堂,氣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領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稱世人之表率。后來,人們逐漸將同一類人中的突出者稱為“領袖”。現在,專用于指國家、政治團體、群眾組織的最高領導人。
【第41句】:【外廚房里的灶王爺——獨座兒】(歇)灶王爺:灶神,也叫灶君爺,舊時迷信的人在鍋灶附近供的神,一家只有一個。指只有一個座位。
【第42句】:【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 釋義:比喻一天不如一天,事情向壞的方面發展。 例句:風里雨里,酸甜苦辣,這些年總算熬過來了,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老了,還有一身病,真像人家說的那樣: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
【第43句】:【凍豆腐——難拌】(歇)拌:攪拌,諧“辦”。指事情很難辦,或問題不好處理。 也作“凍豆腐——拌不成”。
【第44句】:【窗戶里走人——連門道都沒有】(歇)門道:門徑。指沒有做事的訣竅或解決問題的途徑。
【第45句】:【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本指高空里的手,轉指技能高超的人。
【第46句】:【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諺)鳳凰:傳說中的鳥中之王,據說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比喻沒有必要的條件,就招引不來人才。 也作沒有梧桐樹,招不來金鳳凰。 家里沒有梧桐樹,也招不來彩鳳凰。
【第47句】:【好心不得好報】(慣)指好心去幫助別人卻沒有得到好結果。 也作好人不得好報。 好心沒好報。
【第48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蠻橫,冒犯不得。常含譏諷意味。
【第49句】:【镴槍頭戳石塊——彎回半截】(歇)鍛:錫鉛合金,俗稱焊錫或镴錫,質軟。本指槍頭戳到石頭馬上彎了,轉喻弱者遇到強者被迫退縮。
【第50句】:【燈里沒油捻子干,人沒錢了鬼一般】 釋義:捻子:用紙搓成的條狀物或用線織成的帶狀物做的燈芯。比喻人沒錢,被人看不起。 例句:老保根心中念道:“怨不得人常說,燈里沒油捻子干,人沒錢了鬼一般。可一點也不假呀。”
【第51句】:【黃連樹上長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第52句】: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第53句】:【快刀斬亂麻】此俗語比喻迅速果斷地處理復雜問題。典出《北齊書·文宣紀》,據記載,北魏大將高歡有幾個兒子,高歡想試驗一下他們的才智,于是,發給每人一堆亂麻,讓他們梳理整齊。別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獨排行老二的高洋找來一把快刀,幾下就把亂麻斬斷了。高歡問他為什么這樣做,高洋回答說:“亂者需斬!”高歡聽后十分驚異。后來高洋廢掉東魏建立北齊,他就是北齊的文宣帝。不愧是“亂著須斬”,開出一片新天地。
【第54句】:【城樓上雀兒——好耐驚耐怕的蟲蟻兒】(歇)城樓:修建在城門洞上的樓,用來瞭望敵情和指揮作戰。蟲蟻兒:方言,稱麻雀一類的小鳥。比喻見過世面,經得起驚嚇的人。
【第55句】:【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見“冬走十里不明,夏走十里不黑”。
【第56句】:【侃大山】(慣)指閑聊。
【第57句】:【墨守】“墨守”意為固執不知改變,如“墨守成規”。現在“墨守”一般用作貶義,而在當初,可具有積極意義。 “墨守”原意指戰國時的墨翟守城術,后因稱牢固防守為“墨翟之守”。 源出戰國時期《墨子·公輸》。 戰國時期,公輸盤(魯班)應邀赴楚國幫其作戰,楚國因為公輸盤(魯班)會制造攻城云梯,能在戰爭中取勝,決定攻打宋國。著名思想家墨翟聽到這一消息,馬上從齊國趕到楚國去勸阻,楚王于是讓墨翟與公輸盤做攻守演習。墨翟解下衣帶作城墻,用木片做武器,作為守城一方。“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圍有余”(《墨子·公輸》)。意思是說,公輸盤多次作攻城的機巧變化,被墨翟多次戳穿給擋回去了;公輸盤攻城的器械已盡,而墨翟的守城計策還沒有用完。也就是說墨翟更勝一籌。楚王看到沒有取勝的把握,便改變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由此,后人遂把牢守、固守稱為“墨守”,是對墨翟的肯定和贊揚。不過,“墨守”今天已不再指守城,而多借此喻固執己見,不肯改進,不求進取。
【第58句】:【有理也要讓三分】見“得理讓三分”。
【第59句】:粥越煮越爛,力越練越強。
【第60句】:【看火候】(慣)叱喻觀察時機是否成熟。 也作看火色。 看風色火候。
【第61句】:不怕路長,只怕志短。
【第62句】:【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慣)指志向遠大,但命運不濟。
【第63句】:【物聚于所好】(諺)好:愛好,偏愛。東西往往聚集在對它有喜好的人那里。比喻人們總會聚合到所偏愛的東西那里。
【第64句】:【無娘兒,天照應】(諺)沒有親娘照料的孩子,無人疼愛,只靠老天關照。指沒娘的孩子很可憐,沒有母愛。也指沒娘的孩子過早地懂得人間的辛酸苦難。
【第65句】:要練功,不放松;要練武,不怕苦。
【第66句】:【老貓喝燒酒——夠嗆】(歇)本指嗆得十分厲害,轉指夠受的。
【第67句】:【忤逆子講《孝經》——假裝正經】(歇)忤逆子:不孝順父母的兒子。 《孝經》:儒家經典之一,宣揚封建孝道,論述孝治思想。譏諷人假裝端莊正派。
【第68句】:【算老帳】(慣)指清算已經過去的恩怨、錯誤。 也作算舊賬。 算陳年舊帳。
【第69句】:【上門不見土地】(慣)土地:土地爺,迷信指掌管一個小地區的神。 指有事找人,對方卻不在。
【第70句】:【除了靈山別有佛】 釋義:靈山:佛教指神靈的山。比喻除了此處,別的地方也可以去。 例句:那笑和尚又笑嘻嘻說道:“你豈不聞俗語說,除了靈山別有佛,不要遲疑,快跟我來。”
【第71句】:【滿招損,謙受益】此俗語淺顯易懂,自滿會招來損害,謙遜會有諸多益處。 此俗語源自《尚書·大禹謨》。相傳遠古時代,“苗”這一偏遠部族不服中原統治,舜帝命禹率軍征戰。禹雖然極力鼓舞士氣,但三旬之后,苗部族仍然未被征服。一個名叫益的人提建議說:“只有德行才能感動上天,天運是不可違逆的。滿招損,謙受益,這是天道。至誠可以感神,更何況一個苗部族!”禹表示贊同,接著就班師回朝了。 正是由于堅持“滿招損,謙受益”的信條,堯舜禹三代成為中國社會形態的典范。毛澤東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化用了“滿招損、謙受益”,并賦予它全新的內涵,也成了至理名言。
【第72句】:【羨人吃飯,不如趕緊淘米】(諺)羨:羨慕,眼熱。指想望不如立刻動手實干。
【第73句】:【變戲法的瞞不過打鑼的】 釋義:比喻事情雖做得巧妙,但瞞不住知情人。 例句:“少尉”不陰不陽地朝“鐵貓”笑了笑:“俗話說,‘變戲法的瞞不過打鑼的’,你還跟我玩貓蓋屎的玩意兒?”
【第74句】:【把貓說成虎】(慣)比喻夸大事實。
【第75句】:【困頭兒上不算計,圈底兒下卻算計】(慣)困(qun):古代一種圓形的糧倉。糧滿倉時不計劃用糧,倉里快沒糧時才開始計劃。比喻錢快花完時才注意節約。
【第76句】:走路不怕上高山,撐船不怕過險灘。
【第77句】:【打油詩】“打油詩”指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而不拘平仄韻律的舊體詩。 打油詩的起源與打油活動無關,“打油”是一人名,姓張,當然,打油詩源自張打油。 據宋代錢易《南部新書》載,在唐代,南陽有個讀書人名叫張打油,平時很喜歡民間俚曲,雖然文字俚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由于它明白如話,卻也受到了村民的歡迎。有一年冬天,村里下起了鵝毛大雪,村民們很高興,便請張打油寫首詠雪詩。張打油望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吟了一首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又有一次,張打油在一個衙門的墻上也寫了一首詠雪詩:“六出飄飄降九霄,街前街后盡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縣官一見大怒,立刻派人把他抓來。張打油說,他可以寫出更好的詩。縣官便以當時南陽被圍為題,命他作詩。張打油當即吟道:“天兵百萬下南陽”。縣令一聽,大喜道:“有氣魄!”張打油接著吟道:“也無救援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爺的哭爺,哭娘的哭娘。”從此,張打油遠近聞名。 當然,這些都是趣談,詠雪詩才是張打油的代表作,整首詩沒有一個“雪”字,卻把雪景寫得活靈活現,生動活潑,有動有靜,看得見,摸得著,如臨其境。不然也不會流傳至今。張打油為我們創造的這種“打油體”,至今為人們喜愛和模仿。
【第78句】:【_一家人說兩家話】(慣)指對自家人太客氣,說見外的話。
【第79句】:【打擂臺】(慣)擂臺:為比武而搭起的臺。本指上擂臺參加比武,比喻:1向挑戰者應戰,與之較量手段、技藝。2耍花招,與人討價還價。3有意跟人作對,難為人。
【第80句】:【超市】“超市”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不過,超市的優越性很快顯現,大大方便了顧客,人們現在已經離不開超市了。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它指大型的商品銷售市場。這個概念最先產生于西方國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級市場于1930年8月在美國的紐約誕生。超市經營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品,外面有停車場,免費為遠來的顧客提供方便。超市門口有推車和提籃,供顧客選購商品使用。超市的特點是貨物齊全,購物方便,出門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顧客歡迎。在我國,不僅引進了大超市的經營模式,獨具創意又開辦了許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擴展,凡進店自由選購的都自稱超市。
【第81句】:【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諺)行善做好事,一要確定目標,二要掌握分寸,三要分清界限,此即善門難開;及至招致麻煩,欲止無術,欲行乏力,進退作難,此即善門難閉。 指做好事不易。
【第82句】:【水蘿卜,皮紅肚里白】 釋義:比喻表面積極進步,思想不好。 例句:李之壽又補充著:“他是腳踏兩只船,別看他兒當八路,水蘿卜,皮紅肚里白。”
【第83句】:【天堂有路你不去,地府無門闖進來】(慣)地府:迷信的人稱人死后靈魂居住的地方。指自己找死。 也作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找尋。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
【第84句】:【愛人】“愛人”是夫妻間的互稱,這一稱謂源于革命戰爭年代的解放區,是平等、互愛、進步的稱呼。由于它是革命的產物,至今還限于中國大陸范圍內。 由于稱謂不同,還曾鬧過笑話。某中國人去國外工作,他按照國內的習慣向自己的外國同事介紹妻子說:“這是我愛人”。結果,那些外國同事一臉狐疑地看著他們,有的還在竊竊私語。這種狀況直到宴會結束,兩人都莫名其妙。后來才知道,原來人家以為他在介紹“情人”,因為“愛人”的英文直譯就“情人”的意思。 “愛人”最初出現在新文學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累》中,就有這樣的描繪:“九嶷山的白云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我的愛人喲,你什么時候回來喲。”但那時“愛人”還不是廣義的對妻子和丈夫的稱呼。最先使用“愛人”這一稱謂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當時解放區提倡男女平等,以前類似“屋里的”、“做飯的”這些稱謂帶有歧視色彩;而解放前在國統區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帶有資產階級味道,于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社會反響很好。新中國成立后。解放區對配偶的新稱謂“愛人”,便在全國流行開來。
【第85句】:【吃大鍋飯】 釋義:許多人合伙在一個大灶里吃飯。比喻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論干好干壞、干多干少都拿一樣報酬。 例句:社會主義實行的是“不勞動者不得食”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并不是什么“吃大鍋飯”。
【第86句】:【好馬不用鞭催】(諺)好馬上路,會自覺奔馳,不需主人用鞭催趕。 比喻有高度自覺性的人,做事認真負責,用不著別人指使督促。 也作好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槌。 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錘。
【第87句】:【凡有喜酒,必有醉人】(諺)有喜酒的場合必定會有醉漢。指好事里常有令人惱喪的地方。
【第88句】:【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 釋義:難:與“男”諧音。意謂有錢能成為男子漢,沒有錢就難于處世了。 例句:“家底子空了,我是去那里借債,想借十塊錢來應付你們。哪曉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借不到錢,我自然不敢回來。”
【第89句】:【只有沒見面的朋友,哪來沒見面的冤家】(諺)指世上有沒見過面的神交之友,但真正的冤家仇人總是自己打過交道認定了的。
【第90句】:【趁熱好打鐵】 釋義:比喻做事要抓住時機。 例句:“趁熱好打鐵,把剩下的這些崗樓都他媽的一掃光吧!”
【第91句】:【嚼字眼】(慣)形容過分地斟酌字詞。
【第92句】:【騎過瘸驢吃過虧,再騎毛驢先看腿】(諺)騎過瘸腿驢,吃過顛簸苦,再騎毛驢就會先察看它的腿腳。 指在哪方面吃過虧,就會在哪方面格外小心。
【第93句】:【老健春寒秋后暖】(諺)指老年人的健康就像春天的返寒,秋后的乍暖,都是不久長的暫時現象。也指老年人的健康無法逃過自然法則,很快就會由衰到死。
【第94句】:【光棍眼,賽夾剪】(諺)光棍:聰明伶俐、深諳世故的人。夾剪:形狀像剪刀,用以夾取物件的工具。 指光棍有著非凡的眼力,能迅速識辨事物的本質。
【第95句】:【打哈哈】(慣)1指湊趣,逗笑。 2指對事情敷衍、應付。
【第96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97句】:【菜碟子舀水——一眼看穿了底】(歇)形容事情很明顯,一眼就能看清楚。 也作“菜碟子舀水——一眼看到底”。
【第98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 釋義:傳遞閑話,會招來咒罵。 例句:“你可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啵!所以今日之事,只發阿嬸跟你談談有事,就莫向別人講噦!”
【第99句】:【心有靈犀一點通】 釋義:靈犀:犀牛,傳說它是靈異之獸,角內有白紋直通角的兩頭。比喻心意相通或心心相印。 例句:江漢說:“應該說,劉局長有指點,也有暗示,但是,只那么稍微的點一下子,你就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上一篇:內涵文案 哲理文案,言簡意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