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立培育學生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課程。學生們步入人生的新階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思政課的收獲和建議錦集四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篇一】思政課的收獲和建議
“時間是構成一個人生命的材料。”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屬于一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如若一個人的生命到了人生的末路,那么他生活的時間也就結束了。可見人與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大千世界的所有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而“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容易令人懊悔的也是時間”。楊樹枯了,有再青的時候;百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飛來的時候;然而,一個人的生命窒息了,卻沒有再復活的機會。正如有這樣一句話:“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時間也是如此,它一步一步、一程一程,決不輟步、永不返回。古往今來,有不少人惋惜,時間易逝,于是感嘆“時間之快,人生行樂需及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確,時間的流速真令人難以估測,無法形容。那么,一個人怎樣才能在有生之年的時間內生活得更有意義,作出應有的貢獻呢?這就是應該珍惜屬于自己短暫的時間。古人有詩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詩句都是告誡人們:人生有限,必須惜時如金,切莫把寶貴的光陰虛擲,而要趁青春有為之時多學一點,多做幾番事業。
一個人珍惜時間,就是愛護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來,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們沒有一位是不珍惜時間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項發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時間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單是尋找用什么材料來作電燈絲就做了一千多個實驗。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有句格言,“哪里是天才,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他為我們留下了六百多萬字的精神財富,正是由于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的緣故。數學家陳景潤,夜以繼日,潛心于研究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幾麻袋,但終于證明了這道難題,摘下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臨死前還爭分奪秒地寫《資本論》。這些事例都生動他說明了:一個人要想在有生之年作點貢獻,就必須愛惜時間。莎士比亞的名言:“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時間會沖破青年人的華麗精致,它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它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么都逃不過它橫掃的鐮刀。”這也有力地說明了,要想取得成就,是不能不珍惜時間的。意大利的杰出的畫家達·芬奇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明。”列夫·托爾斯泰的格言“你沒有有效地使用而放過的那點時間,是永遠不能返回的”。還有人間過達爾文:“你怎么一生能做出那么多的事呢?”他回答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這樣一些名言、格言、活語又怎能不是深切地告訴人們:有作為、有成就的許許多多的人們,他們無不是因愛惜時間而得到成果的,他們用珍惜時間的妙法度過了他們青春的歲月。可是,在現在我們中總還有少數人,不能吸取前人惜秒的教訓,他們對時間很不珍惜,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他們把今天所要干的事放在明天去干,生在蹉跎歲月,一點也不感到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他們或勾引他人,到處“流浪”,浪費別人的時間,更沒想到:“耽誤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的道理;他們或是白天痛玩,晚上開夜車,這樣不僅談不上珍惜時間,反倒影響了人的身心健康。時間如流水,稍縱即逝;生命像激光,一晃而過。
巴甫洛夫在《給青年們的一封信》中談到:一個人即使是有兩次生命,這對于我們青年來說也是不夠的。董必武同志給《中學生》的詩句:“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古人云此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都是提示了我們應珍惜時間。今天在我們前進的大道上,還有著“太行”和“王屋”兩座山——困難和愚昧,要搬掉這兩座山,就應加快時間的步伐,要抓住“時間”這匹烈駒的韁繩,并把姍姍遲來的“未來”扶上馬背,讓它插上翅膀,四蹄生風,來到我們的腳下吧!你要相信,未來姍姍遲來,現在箭一般地飛逝,過去的永遠靜立不動。“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它不因你是勤奮者而多給,也不因你是懶惰者而少給。但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不同思想的人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我們是21世紀的青年,難道還不如古人嗎?我們有理想、有信心,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為四個現代化獻出火紅的青春,那就應更加珍惜時間,因為時間是構成一個人生命的材料。
【篇二】思政課的收獲和建議
4月24日下午我在人民網的平臺上觀看了全國大學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課“—黨史的直播課。觀看過后,我受益匪淺。課程中分別在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還有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創造的輝煌成就及啟示兩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中國發展指明了方向。馬克思唯物史觀使中國先進分子找到了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方向,而且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可以這樣說,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發展史,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融會貫通的結合史。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憶往昔,多艱難,成就仍非凡。于今朝,望未來,堅定跟黨走。
【篇三】思政課的收獲和建議
一個理論的提出是有他的現實依據的。理論來自于實踐,同時也指導實踐的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分析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后,根據我們國家
的具體國情提出來的。其現實依據在于: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來越完善,國民生產總值不斷增加。現在,中國
已經成為世界的一個強大的經濟體,在世界經濟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政治: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世界各大問題上都有不可忽視的話語權。
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斷上升。軍事:中國的軍事實力也在不斷增強。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繁華的背后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
勢必會阻礙我們繼續前進的步伐。這些問題是多方面的,存在于社會的各個方面
。
A、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
B、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
系群眾切身利益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C、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
D、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
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適應
E、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
F、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我們的社會才有可能繼續穩步的發展下去,健康的發
展下去。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
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
當今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在如此快的發展之下,我們有更多的發展機
遇,但是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這些挑戰,既有來自我們國家本身的,也
有很多國際社會的。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影響和平和發展的因素
也越來越多。世界局勢不是很穩定,地區沖突不斷,我們也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
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壓力。
為了增強我們應對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戰的能力,我們就必須首先把國內的事情辦好,通過和諧社會建設,始終保持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局面。這也
是我們集中全黨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
障。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歷史任務
的必然要求。
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十六大以
來,中央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例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權為民所用
、情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
,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
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
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
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三大歷史任務: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篇四】思政課的收獲和建議
一個個體的成長,一段青春的豐盈,一所百廿名校的復興,最終都會換算成與國同行的腳步,計入時代征途的里程表中。2024年,當“大國崛起”遇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與個人都在危中尋機、逆勢而上。而無論是中國的大國崛起之路,還是百廿杭高名校復興之路,都昭示著新時代是行動者的時代——惟行動者進,惟行動者強。
當被人問到為何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喬治·馬洛里如此答道:因為山在那里。因為山在那里,所以我要攀登——這是目標與行動間最為樸素的辯證。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心有所持,不畏艱險。有目標者奮勇前行,無目標者躊躇猶疑;有目標者焚膏繼晷,無目標者碌碌無為。
同學們,雖然生活和成長有很多外延,但是歸根到底只有兩種本質:或是行動以追夢,或是怠惰而消亡。而世界只會眷顧行動者、奮進者、搏擊者,絕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一所學校只有時刻昂揚,才能讓“美好教育”的理念開花結果;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前行,才能讓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照進現實。
上學期,每天清晨六點多,在杭高貢院四進的一間教室里,總會有燈光準時亮起。偌大的教室里只點亮了一盞燈,燈下是一個伏案學習的少年背影。我總是不忍打擾,悄悄離去。雖然至今未去打探這個孩子的姓名,但是我心中卻早已牢牢記住了那“一個人”和“一盞燈”,因為它彰顯著“杭高人”的精神自由與行動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