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一百字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
糧食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
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20%還要多、且耕地只占世界的7%左右,土地資源不足、水資源匱乏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糧食供求仍處于緊平衡狀態。
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每年僅儲存、流通、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總量高達700億斤以上,大約相當于2億畝耕地的產量。
其中:因蟲霉鼠雀造成儲糧損失400億斤以上;流通損失損耗逾150億斤;消費習慣誤區過度追求亮、白、精造成加工損失130億斤以上。
“舌尖上的浪費”更是驚人,請客吃飯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消費方式,造成餐桌浪費價值達2000億元,折合食物約6000萬噸,足夠養活2億人。
常言道: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黨和國家從我國國情和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應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為此,貴港市糧食局特向全市各行各業和廣大居民發出以下倡議: 一、廣大居民要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加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努力營造文明用餐、理性消費、厲行節約的良好社會風尚。
二、各級黨政軍機關、事業單位、各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及大中小學校要大力開展“節約一粒糧”活動和創建愛糧節糧示范單位、示范家庭活動,從食堂就餐和家庭用餐做起,率先垂范地堅持厲行節約,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杜絕“餐桌上的浪費”。
三、各餐飲企業強化自律意識,按照“營養、健康、適量、節儉”的原則,制定和完善餐飲服務操作規范和文明用餐規范,自覺抵制過度消費陋習,引導消費者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為文明用餐、節儉消費提供便利,營造良好餐飲文化環境,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四、爭做愛糧節糧的踐行者。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合理消費。
到外面就餐,以“光盤 ”為榮,以“剩飯”為恥,打包剩余飯菜,爭做愛糧節糧的表率和楷模。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節約糧食從你我做起。
讓我們同心協力,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活動中來,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的作文 不超500字
我們生活的地球之友一個,而地球上的資源時有限的,在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沒有資源可用。
所以,我們應該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此,我發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幾個倡議: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與文明握手,向陋習告別。
二、節約用水。
合理使用水資源,用完水后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請及時擰緊,發現損壞的及時報修;提倡循環使用自來水,避免大開水龍頭。
三、節約用電。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杜絕“長明燈”。
工作或學習結束后請及時關掉相應電器的電源,如電腦主機、顯示器、飲水機等;減少電梯使用,節約使用空調,長時間離開辦公室注意關燈,關空調。
四、節約用紙。
減少會議,減少文件,減少文印材料,堅持發短文,提倡雙面用紙、電子辦公;多開視頻會議,多利用網絡、廣播、信息顯示屏等形式進行宣傳,減少紙張消耗。
五、節約用餐。
積極倡導餐桌文明之風,就餐時提倡適量盛取,勤拿少取,做到不剩飯剩菜。
六、生活節儉。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綠色出行,合理消費,適度消費。
不盲目攀比,不超前消費,不浪費糧食。
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因為今天我們的浪費,明天無法補充。
希望幫到你 謝謝采納
勵行勤儉節約 反對鋪張浪費600字作文
節儉是中華的傳統美德,只有讓節儉成為一種習慣,社會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我的身邊有許多有節儉的習慣的人。
我的爺爺奶奶就是這樣的人。
從他們的家中就可以看出:家里的生活必須品是一樣也不少,裝飾物卻一樣也沒有,家具每一樣都比我的年齡大,一個一個都像是老古董。
所有的東西只要還能用,就一定不去買新的。
還有那一輛自行車:漂亮的油漆早就已經剝落了,已經露出了斑斑的銹跡;剎車也早就不靈敏了。
要不是還有兩個舊輪胎和一個籠頭,誰還認得出這是一輛自行車呀
以前,自行車騎著走,現在,爺爺奶奶老了,車也舊了,索性就推著走,現在只當自行車是載物的工具。
難道是爺爺奶奶買不起一輛自行車嗎
不是的,爺爺說:“只要還能用,干嗎還要買新的呢
”瞧,我的爺爺奶奶多節儉啊,要不是他們的節儉,我們又哪有現在的好日子呢
我的同學中也有有節儉的習慣的人。
我們班有一位學,她的文具袋上已經有好一大片墨漬,雖然不太好看,但是她還是在用。
再看看我的那一個才有幾個墨點就被棄之不用的筆袋,我的臉竟然有些紅了:既然還可以用,那為什么還要買新的呢
以前,我也總覺得節儉只是一句口號,節儉就是吝嗇的同義詞。
而我身邊的一個個有著節儉習慣的人帶動著我,他們告訴了我節儉是為了節約能源,讓社會有更大的進步。
其實想想也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可以不節儉,可以鋪張浪費。
我要讓節儉不僅僅是我的口號,更要讓節儉成為我的一種良好的習慣
在21世紀,中國大大小小的官有成千上萬,但真正對黨,對中國忠心的又有幾個
“鋪張浪費”是中華名族自古以來不提倡的作風,大家提倡“清廉為榮,腐敗為恥”。
可是在我們的身邊,鋪張浪費的人又何指一個
從六零年餓過來的人吃饃饃下意識地用捧捧起來,生怕饃坨坨掉渣渣對不起肚子。
周總理生前最注重勤儉,一件睡衣,鄧媽媽戴著老花鏡補丁上面追補丁,看的人鼻子直酸到心疼。
尚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鋪張浪費可恥,人人得而誅之。
就拿去年的大年夜來說吧,每個飯店都推出了一系列的套餐。
可那名字聽起來怪怪地,叫什么“雞年鴻運”、“招財進寶”、“歲歲平安”……等。
你知不知道這些套餐價格可不斐,一套起碼八千八百八十八,有的一萬甚至是一萬以上。
可就有某些虛榮心強的人,為了圖個吉利,讓人家知道自己是個大款,就大擺宴席,而且不是一桌一擺。
一擺起碼就是兩、三桌,這樣一來,自己的錢花出去了,可別人菜沒吃多少,可那些人還會心疼自己花出去的冤枉錢嗎
可是,我們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就不一樣了。
他和他的同齡人一樣,年年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
但是在1943年12月26日,毛澤東50歲生日。
在中國,50歲生日可謂大壽,延安城內有人準備為毛澤東搞個慶典,但毛澤東嚴辭拒絕。
因此,毛澤東的50壽辰就在戰火硝煙中悄悄地度過了。
1953年12月26日,毛澤東60歲生辰。
這是花甲之壽,中國人自古至今均極為重視,毛澤東也看重這一轉變,因為自花甲往后,他就可以稱老人家了。
但是,毛澤東只在家里擺了一桌酒席,自個兒慶賀一番。
毛澤東不是不想熱熱鬧鬧地過生日,他也是中國人,當然也很重視這一節日,但他覺得自己是領袖,不能在生日這件事上帶頭搞慶典。
因為在他看來,國窮民困之際大吃大喝無疑是傷天害理,而且中國人重視生日送禮,如果黨內盛行此風,也會敗壞黨風、政風。
因此,從延安時期起,毛澤東便公開反對搞生日慶典活動。
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慶賀生日不會使人長壽,因此并無必要慶賀。
”在黨內,他多次告誡黨員、干部:不要搞生日宴會、不準收受禮品、不準大吃大喝、鋪張浪費。
毛澤東這么說了,不僅是要求別人,更是要求自己。
因此,他一貫反對人們為他祝壽。
節約糧食的發言50字左右:節約糧食的感想。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結晶,是農民伯伯灑下的汗水,凝結出的果實。
走進食堂,撲入眼簾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些顯而易見的節約糧食標語。
可是有多少人是真正意識到并行動的呢
在學校里,老師經常跟我們提起“節約糧食”這種品德,可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仍舊看到有許多同學因為偏食,覺得這些菜不合味口就不盛了,還有一些榮寫盛的時候盛了很多,可沒吃兩口就把盤子端出去倒掉了。
不止在學校里,在飯店里、大酒店里,我也看到的不少浪費糧食的行為。
在飯店里,有不少人都點了一大桌子的菜,看是吃起來僅僅只是喝了一寫飲料、酒什么的,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聊天,“吃”地差不多了就抽了幾張餐巾紙轉身走了,剩下了一大桌子沒吃多少的菜。
這些行為習慣都是不好的,如果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的話,那還要這么多糧食來做什么呢
那農民伯伯這么起早摸黑的勞作又有何意義呢
既然你盛了這么多菜那你就應該對它們,對農民伯伯負責。
在飯店里,那剩下的一桌子菜,我想,你應該有權利不他們打包帶回家吧。
你應該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忍受著饑餓的壓迫,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都是他們生命的渴望。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勤儉節約的感想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
\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舌尖上的浪費的讀后感450字
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
這種“舌尖上的浪費”引起人們的關注。
“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更有官場的。
人們去餐館吃飯,點完的飯菜吃不完就直接廢棄在飯店;同時,公款吃喝之風盛行,大行其道。
節慶時節,聚會增多,請人吃飯一定要多點菜,不然覺得丟面子。
往往造成請客的點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會被浪費。
有調查顯示,一個人每天至少消耗糧食一公斤,而一個中等規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費掉64000公斤飯菜,64000公斤飯菜能至少滿足6萬人一天的口糧。
多數人認為,在餐廳就餐把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回家,是一種當下所提倡的節約行為,他們表示會把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回家。
而部分人則認為,打包剩菜得視情況而定,都是親朋好友餐后打包大家習以為常,但生冷菜品是否會變質,與不熟的人共同用餐,對他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熟悉,又沒有使用公筷,這樣的情況不會選擇打包。
部分市民會因“菜沒剩多少”、“嫌麻煩”、“礙于面子”,很少把剩飯菜打包帶走。
我認為人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有一首古詩這樣寫道: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 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呢
是啊
我們每天都吃著又香又甜的大米飯,碗里吃不了就倒了,一點兒都不覺得在浪費,真是無所謂,難道真的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詩意嗎
現在我們不妨想想農民是怎樣在地里為莊稼除草松土的。
一位農民正在地里鏟除草已經忙到中午,熱汗滴到了苗下泥土里的情景。
我們就這樣浪費地倒掉了,一點也不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所以我呼吁從現在開始大家要珍惜糧食,愛護。
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
怎樣寫“看完浪費有何感想”
時間 地點 人物 起因 經過 結果 從小事分析到宏觀 節約的好處 浪費的壞處 節約浪費的動機 并預測一下未來 最后總結
以節儉為主體寫心得體會
“成儉敗由奢”,奢侈浪費家敗國的禍根。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民族的美德,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
然而,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黨員、干部淡化了節儉意識,助長了浪費之風。
有的認為,勤儉節約是過去艱苦歲月的特殊要求,現在提倡這個過時了;有的認為,是否節約是個人私事,只要“不差錢”,奢侈幾把、闊綽幾回沒什么大不了;有的認為,時下國家提倡拉動消費,即使浪費一些,也是為經濟建設做貢獻。
這些觀念無疑是錯誤的。
當我們抱怨空氣污染、沙塵暴頻繁、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的同時,何不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如果我們不重視節約,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片葉子就將是我們的食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們的眼淚——珍惜資源,崇尚節約是我們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切中要害,“舌尖上的浪費”不僅花費金錢、耗費精力,也喪失了大量思考工作、研究問題的時間。
首先必須防止“嘴上腐敗”,警惕“舌尖上的浪費”。
特別是公款大吃大喝、公款奢侈浪費,損毀了黨員、干部的自身形象,浪費了國家資源能源,加重了各級財政的負擔,滋生了各種腐敗,侵害了公眾利益,敗壞了黨風政風。
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狠剎這股歪風。
如果聽任這種奢侈浪費之風蔓延,我們中華民族“富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和精神支柱就會被摧毀,我們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會喪失,最終危及我們的宏偉大業。
這種錯誤傾向是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的。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務必從現在抓起,才能讓人民群眾從良好會風中感受到新變化、新氣象。
節假日,往往是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的高峰期。
只有防微杜漸,才能從源頭上堵住不正之風;只有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理念,堅持移風易俗、文明過節,才能杜絕各種鋪張浪費行為。
只有簡化包裝,杜絕禮尚往來才能夠充分體現節約清廉。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
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恒,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全民行動,推行“光盤”,身體力行,杜絕浪費
反腐倡廉感言
反腐倡廉有感 清正廉潔、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古往今來,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
于廉、海瑞、包公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成為佳話。
人民公仆郭明義、楊善洲、郝振山等人的事跡震撼人心,影響甚廣。
近日,電視上播放了一部故事片《生死抉擇》,看后我深受教育和啟發,也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黨員,就是要以嚴正的黨性警醒自己,牢固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要以清正的黨風要求自己。
然而,近年來有一部分黨員干部,淡忘了艱苦奮斗作風,貪圖享受,熱衷于追求個人和小家庭的安樂,拋棄黨紀法規,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
成克杰、盧萬里一個個貪官紛紛落馬,一次又一次地為我們敲響了反腐倡廉的警鐘。
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恪守黨的宗旨,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始終不渝地保持和發揚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要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反腐倡廉可稱之為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口號,翻開報紙、打開網頁總會看到相關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政府反腐的決心。
但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總會有人不小心失足而陷入腐敗之中,這些失足的人在最后總會幡然醒悟,但為時已晚,每看到這一幕,我門不僅為腐敗者的沉淪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深刻認識到,我們肩負的職責和重擔。
有沒有關于勤儉節約的心得體會的文章
對于富人來說,勤儉節約是難得的美德;對于窮人來說,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責任。
一個明智和懂得勤儉節約的人,會為未來打算,他在自己處于好運氣的時候,就會為將來可能降臨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上的不幸日子做些準備;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根本不會為將來著想,不會考慮到明日艱難的需要,他會瘋狂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
勤儉節約行為不僅給人們帶來富裕安寧的生活,還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它培養人們自我克制的習慣;它使精明謹慎成為人的顯著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縱;它使人擁有安逸閑適的平和心態。
勤儉節約絕不是與貪婪、吝嗇和自私同流合污的行為。
實際上,它恰恰是這些性情的對立面。
勤儉節約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人格的獨立。
勤儉節約要求金錢被妙用而不是被濫用———它必須通過正當手段獲取并精打細算地花費它。
勤儉節約不僅適用于金錢問題,而且也適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從明智地使用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到養成小心翼翼的生活習慣。
勤儉節約意味著科學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時間與金錢,意味著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
勤儉節約是人生的導師。
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定計劃。
他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
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么就意味著你證明了自己具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著你正在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即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謹慎小心、深謀遠慮,以及聰明機智和獨創能力。
換言之,就表明了你有生活的目標,你是一個非同一般的人。
但是,“勤儉節約”已是當代大學生心目中最不被重視的社會人格類型。
不少學生把“追求生活質量”擺在了“勤儉節約”的對立面。
“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在少數大學生膨脹的虛榮心和無窮盡的物質欲望面前成了一紙空文。
校園富翁、校園貴族,儼然成為校園生活的亮點,一幕幕攀比斗富的鬧劇將青春推入深淵。
這不能不讓人擔憂
其實,勤儉節約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任何超人類的德行才能做到。
它只需要某些常識和抵制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了。
勤儉節約只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意識而已。
它不需要強烈的決心,它只需要有一點點自我克制。
減少任何一次感官享樂和快樂逍遙,如少喝一杯啤酒或少抽一支雪茄,就能使一個人在歲月的長河中為其他人節省下來一些東西,而不是浪費在自己身上。
我們每個人,可以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這將是自己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