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香港回歸20周年手抄報
回歸20年,正是香港經濟發展顯得非常繁榮的時期。下面是慶香港回歸20周年手抄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1句】: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1997年7月1日,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香港回歸祖國,實現了包括廣大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百年夙愿,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董建華宣誓就任第一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第2句】:香港舉辦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年會
1997年9月23日至25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在香港舉行。這次年會是香港回歸祖國后承辦的首個大型國際會議,也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次在中國舉行年會。時任世行行長沃爾芬森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高度評價香港年會,對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成功承辦這次年會以及向與會人士提供的熱情款待表示謝意。回歸15年里,共有70多次重要的國際會議在港舉行。
【第3句】:香港渡過亞洲金融危機
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股市經歷極大波動。國際炒家全面狙擊港元,香港恒生指數跌幅最高達60%。8月下旬,在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決定對國際炒家予以反擊,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成功擊退炒家,這次行動史無前例。
【第4句】:香港新國際機場投入使用
1998年7月6日,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投入使用。香港國際機場在過去數年客運量增長強勁,2011年機場客運量及貨物吞吐量分別達5390萬人次和390萬噸,分別位列全球第三及世界首位。每天,香港國際機場為全球約100家航空公司提供前往約160個目的地的航空服務,對香港保持航運中心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5句】:香港成功戰勝“非典”疫情
2003年初春,香港暴發“非典”疫情。特區政府帶領社會各界全力投入抗疫行動,香港醫護人員堅守崗位,內地也為香港提供物資支援。憑借港人的團結和堅強以及內地的無私援助,這場持續數月的疫情終被控制。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將香港從“非典”疫區中除名。
【第6句】:CEPA簽署,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計劃推出
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簽署,為香港經濟復蘇帶來強大動力。CEPA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三大范疇,CEPA和八項補充協議使以香港作為來源地的產品得以零關稅進入內地市場。中央政府隨后推出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計劃,有力促進了香港旅游業復蘇。目前開通赴港“個人游”的范圍已由最早僅限于廣東省內城市增至全國49個城市,2011年“個人游”旅客高達1834萬人次,是香港旅客增長的主要動力。
【第7句】: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啟航
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同意為在香港辦理4類個人人民幣業務(即存款、兌換、匯款及人民幣銀行卡)的香港銀行提供清算安排。一個月后,中國銀行(香港)被委任為香港人民幣業務清算行。2004年2月,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標志著近年來香港金融服務業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項業務揚帆啟航。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對于鞏固并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第8句】:香港加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
2004年6月初,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舉行,內地9省區和港澳特區“9+2”區域經濟合作正式登場,香港加強與內地經濟合作有了新平臺。2010年4月7日,廣東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共11章50條11900多字,涵蓋了粵港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等合作領域。
【第9句】:曾蔭權接替董建華擔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2005年3月,董建華因健康原因辭去行政長官職務。同年3月12日,他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蔭權接任行政長官。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當選為香港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人選,并經中央政府任命后于7月1日就職,實現連任。
【第10句】: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
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迎客。香港迪士尼樂園是全球第5個迪斯尼樂園,它的建成為香港市民和訪港游客增添了一個充滿魅力的旅游新景點,也為香港經濟的繁榮、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增長點。
【第11句】:陳馮富珍當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并成功連任
2006年11月9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特別會議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執委會的提名,選舉香港特區政府前衛生署署長陳馮富珍為世界衛生組織新任總干事。陳馮富珍成為在聯合國專門機構中擔任最高職位的首位中國人。5年半后,陳馮富珍由政府推薦,順利連任。
【第12句】:香港舉辦慶祝回歸十周年慶典
2007年7月1日清晨,鮮艷的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在金紫荊廣場冉冉升起。回歸祖國整整十年的香港,迎來了新的一天。數個月里,香港民眾將慶回歸的氣氛推向高潮,香港特區政府主導的慶回歸活動有400多場,民間社團自發組織的活動多達800多場。曾蔭權指出,回歸十年,“一國兩制”的理念已變為活生生的.事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一兌現。
【第13句】:香港同胞踴躍援助汶川地震災區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給災區百姓帶來巨大傷痛,也牽動了700萬香港同胞的心。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香港同胞的愛就不曾離開。地震發生后的四年間,一筆筆援助從千里之外的香港涌向汶川,一個個重建項目在災區拔地而起。據統計,截至2011年4月底,香港特區共確定援助項目190個,援助金額【第84句】:31億元人民幣。
【第14句】: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術賽事閃耀香江
2008年8月9日至20日,萬眾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在香港成功舉辦。賽事決出了盛裝舞步、場地障礙和三項賽的個人及團體6枚金牌,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名馬術高手參與競逐,吸引了眾多市民和訪港游客。
【第15句】:香港成功舉辦第五屆東亞運動會
第五屆東亞運動會于2009年12月5日至13日在香港舉行,這是香港回歸祖國后首次承辦國際性綜合賽事,共有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300名運動員參與角逐。
【第16句】:香港從國際金融危機中強勁復蘇
2010年,在國際金融海嘯發生僅一年多后,香港這個小型而開放的經濟體就成功走出低谷,實現強勁復蘇。香港的公共財政持續增長,失業率降至歷史低點,應對經濟風險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明顯增強。香港續寫財富傳奇的背后離不開特區政府和700萬香港同胞百折不撓的努力,更得益于中央政府與祖國人民的及時支持。回歸以后,香港經濟總量在1997年至2011年間實質擴大逾60%,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從1997年【第2句】:7萬美元增至【第3句】:4萬美元。
【第17句】:2012年政改方案獲得通過
2010年6月25日,香港特區立法會表決通過了關于2012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訂議案。前一天,特區立法會表決通過了2012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修訂議案。這意味著特區政府提出的2012年政改方案獲得立法會通過,香港民主發展由此邁出一大步。
【第18句】:菲律賓“8·23”人質事件
2010年8月23日上午9時許,乘坐一輛觀光大客車的21名香港游客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中心遭一名菲律賓槍手劫持。對峙大約11小時后,菲警方發起強攻,將人質劫持者擊斃。事件導致8名香港游客遇難、7人受傷,震驚香港。香港特區政府宣布自8月24日至26日,所有特區政府機構的區旗連續3天下半旗,沉痛哀悼此次事件中遇難的香港市民。
【第19句】:國家“十二五”規劃首次列出港澳專章
2011年3月,中央公布“十二五”規劃綱要,港澳部分首次單獨成章。綱要指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這些對于香港未來發展的準確定位和詳細闡述,令香港社會倍感振奮。
【第20句】:梁振英當選第四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2012年3月25日,梁振英當選香港特區第四任行政長官人選。國務院第七次全體會議決定任命梁振英為第四任行政長官,2012年7月1日就職。
慶香港回歸手抄報內容
香港回歸夢成真,華夏神州俱歡顏;一國兩制政策妙,港人治港信心足;繁榮穩定步步高,和諧發展民安康。香港回歸紀念日,祝福香港欣欣向榮,再續輝煌!
慶香港回歸手抄報內容篇一:
在1840年,戰爭爆發了,由于當時的清朝政府軟弱、無能,這場戰爭失敗了,在1842年,清政府只好簽訂了《南京條約》,香港就這樣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了百年。
后來新中國成立了,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被人壓迫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有朝氣有活力的新國家,在1997年的七月一日這一天,也是155年后,她終于又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如今,香港不但成了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樞紐中心,治政、金融中心!這是鄧小平爺爺的一國兩制出的力,使香港這么繁華,他還是中國的東方明珠呢!過去的事情雖然都已經成為了歷史,可過去留下來的故事仍在我們的記憶里,那155年的日子里,多少香港人民被殖民統治者折磨,多少人面臨著與家人分離兩地。現在香港回歸了,所有的親人們都可以團聚了。人才涌現,對發展中國,開創大業是多么好的時機,如今,香港正在飛速地發展,以前去香港還要辦很多的手續,現在就免了,它和大陸越來越近,交流也越來越深,合作也越來越廣。
雖然地方小,香港卻是世界財富巨頭的聚集地。香港還是一個“玩樂城”,迪士尼樂園就是名不虛傳的好玩……希望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慶香港回歸手抄報內容篇二:
永遠不能忘懷那個激動人心,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時刻。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的景象。人們相聚在一起,只為了見證這一歷史上的一大盛事。1997年7月1日,這個值得讓每一個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驕傲的日子,從此深深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分離了一個多世紀,盼望了一個多世紀,那祖國母親的溫暖懷抱一直敞開著,那祖國母親的深情眼眸一直張望著,張望著香港這骨肉早日回來,張望著香港這骨肉回來再也不分離。
多少年的思念長又長,多少年的佳節盼團圓。我知道,你一定是聽到了祖國母親深情的呼喚,你一定是感受到了祖國母親含淚的等待,所以,你回來了,你要回來和祖國母親一起譜寫歷史動人的新篇章。你回來了,你要回來和祖國母親一起續寫當代感人的新故事。
多少年,你受盡侮辱,飽嘗痛苦,你歷盡滄桑,經歷風云變幻。你長夜綿綿無法安睡,你滿心傷痕無人訴說。所以,你回來了,你要回來向祖國母親訴說你的淚水與痛苦。你回來了,你要回來向祖國母親傾訴你的思念與孤獨。
紫荊花開20載,花開別樣紅。那艷麗的花朵,仿佛是香港同胞那顆對祖國母親火熱的心,那含笑的新姿,仿佛是香港同胞那份對祖國母親真切的'情。鮮艷的紫荊花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耀一世的紅火,閃一世的輝煌。那香江的水意綿綿,情切切,流出的是香港同胞的情,內地同胞的愛。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心連著心,手牽著手,共同創造愛的奇跡。
20載風風雨雨,20載翻云覆雨,回首香港回歸這15年,多少辛酸,多少喜悅,都讓香港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國兩制”的政策實施下,在內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幫扶下,在香港同胞的熱情接納和包容下,香港先后成功地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以及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發展持續平穩,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此外,今年6月,香港連續第二年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香港儼然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這都是跟國家政策密不可分的,更是跟我們一起團結協作,共創美好家園的心息息相關的。
今日讓我們的心連在一起,情放在一處。為香港慶祝,為祖國喝彩。香港,讓我們心手相連,情意相通,共同續寫愛的神話。讓我們以昂揚的姿態共同迎接香港展望無垠的美好明天,讓我們以火熱的信心欣賞那愈開愈艷的紫荊花!
慶香港回歸手抄報內容篇三:
二十年間,在最困難時侯,中央站了出來,不惜一切支持香港,而每一位普通的港人,在香港經歷金融危機和經濟低迷到騰飛的過程中,也實實在在地體味到了回歸的偉大意義,這個過程中,兩地人民對祖國的了解和歸屬感日益增強,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評價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不斷滲透,融為一體。
這二十年,香港與內地不斷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即使不刻意去了解和總結,也顯而易見。
作為一名不斷穿梭于香港和內地、在廣州求學多年的香港學子,香港回歸以來每一個明顯或細微的變化,在我心里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文案與大家最為密切的交通。隨著廣九鐵路改造、廣深高速公路和新機場的運行,飛機、水運、火車和豪華直達巴士作為直通交通工具,為粵港兩地的民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價錢也較為合理,班次很多,從內地到香港,從香港到內地,就像從城市的一邊到另一邊,特別是粵港人們,開始沉浸在這種同城的樂趣中。早上在香港購物,晚上回廣州飲茶,或者白天在廣東辦事,晚上享受維多利亞港夜景,不再是奢望,輕輕松松便可在2小時交通圈中實現。毋庸置疑,這種方便,無論對兩地經濟的拉動,還是生活上的便利,都是極為有利的,也給兩地民眾帶來了極大的快樂。
而在二十年前,到內地去甚至通過近在咫尺的深圳羅湖海關,在許多香港人的想象里還是神秘和令人生怯的問題,港人到內地買房定居更是不可思議的,現在,除了較表層的購物、旅游,買房、就醫等更為實質性的交流正在逐漸增多,且成大勢所趨,大家紛紛登錄廣東等地,很多香港人決定退休后到內地定居養老。
去廣東及其他省份高校求學的學生也多了起來。港人出境讀書,不再追求以前的OUT(留學),而是現在的IN(內地求學);以前學生到內地讀書,選擇的多是暨南大學等僑校,近幾年,從北京的北大、清華到近鄰的中大、華工等,都增加了港澳學生招生計劃數,相關的宣傳也更加到位,香港地鐵站發行的招聘雜志,開始開有專欄和廣告,介紹內地的各所學校,方便學生報考。另外,隨父母到廣東工作并留在當地上中學、小學的孩子也逐漸增多。2023年,香港與內地互相承認對方大專院校的學士和碩士學歷,順應了學生赴內地求學潮流。作為其中的受益者,我要大聲呼吁更多的香港學生來內地上學。這對兩地的交流有實質性的意義。
隨著對祖國國慶和文化了解越來越深,抱虛幻優越感的港人越來越少。以前經常有內地朋友提到,說港人有優越感,其實并不都是這樣。對內地不了解、沒有回過大陸的人最容易有優越感,了解和經常回去的則完全改觀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港人來內地工作、學習和參觀旅游。
沒有中國這個娘家的支持,沒有廣東這位兄弟攜手并進,香港不可能有現在這么好。從1997年粵港兩地開始召開的粵港聯席會議,到幾年來的泛珠三角合作,粵港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和具體。香港要騰飛,要成為亞洲國際都會,離不開珠三角這個重要根據地。我衷心地希望香港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強大,我也希望,自己能夠繼續見證這正轟轟烈烈上演的歷史。
慶香港回歸對聯
區旗飄飄紅星閃耀,香港回歸祖國懷抱,一國兩制政策特好,驅走列強取得榮耀,國家昌盛國人自豪。
慶香港回歸對聯篇一:
喜見九龍歸共慶金甌泰運
歡呼兩制好更稱鄧老宏謀三角洲南鯤鵬展翅
太平山上錦繡添花香山香水香花香果迎香港
長城長江長歌長舞乘長風九霄金鏡滿
七月彩云歸彩筆敷華珠返香江潮獻頌
巨輪穿海心馳寶島月增輝香島重光東風得意
金甌補缺明月舒懷飲恨含悲百年片紙金甌缺
揚眉吐氣兩制宏猷香島歸北海起鯤鵬九龍破壁
南溟懸日月兩制回天云海千重兩制兼行龍得水
桐花萬里九州共慶鳳還巢建千古奇功擎天補璧
雪百年大恥吐氣揚眉珠島璧還望長風旗招紅旭
金甌匡合看紫氣歌詠平和金甌補闕《齊天樂》
玉鏡增輝《人月圓》珠島風云卷走百年憂患史
金牛歲月掀開一幅躍騰圖兩制奠鴻基九州璧補
三通興大業四海珠聯珠還璧合兩制同存圓玉鏡
海晏河清三通互利架金橋妙手補金甌光昭日月
雄心清玉宇氣壯山河珠還合浦金甌漸補百年缺
龍翥香江玉局新開兩制天桑海百年紫荊終吐艷
辱榮幾代皓璧喜生輝珠還合浦金甌已補百年缺
玉出藍田寶鏡尤欣七月圓談笑挾風雷珠還合浦
干戈成玉帛春滿香江樽俎折沖香港珠還憑大智
潮流順應神州璧補發先聲玉宇澄清九州趨一統
東風浩蕩兩制共三春迎回歸舉酒邀明月千杯恨少
慶團圓放歌沐春暉一醉方休烈士阻妖氛云天凝碧血
雄師還熱土鼓角慰忠魂港澳將歸燕舞鶯歌《好事近》
臺澎久滯烏啼月落《惜分飛》鯉門明夜月
虎塔沐朝暉彩鳳還巢邀月暢飲回歸酒
金甌補闕向天高吟躍進歌披錦繡于河山迎回港澳
化干戈為玉帛期待臺澎紅日高懸長夜了終《如夢令》
紫荊怒放神州歡慶《賞花時》時雨春風細洗百年恥辱
豐碑玉冊好銘兩制輝煌兩制新猷珠還合浦《齊天樂》
八方喜雨人倚東風《醉太平》時清珠還浦
春暖燕歸巢赤縣騰香港九聯翩趨一統
金甌耀彩黎元鼓舞祝千秋天心隨律轉
荊蕊向陽開春到南疆百花開放聞香醉
星懸北斗雙燕呢喃報港歸薰香迎半夏
靚港慶當歸大筆畫龍香港喜看龍破壁
高梧引鳳神州酣唱鳳還巢百年冷雨金甌缺
兩制春風玉璧還東海珠還經濟騰飛鵬展翼
中華日麗人文蔚起錦添花
慶香港回歸對聯篇二:
三中開泰
兩制補天
璧合花含笑
珠還月有聲
九霄金鏡滿
七月彩云歸
鯉門明夜月
虎塔沐朝暉
時清珠還浦
春暖燕歸巢
天心隨律轉
荊蕊向陽開
薰香迎半夏
靚港慶當歸
百年冷雨金甌缺
兩制春風玉璧還
百年榮辱入青史
兩制輝煌壯國魂
春風又綠香江岸
明月重圓赤縣天
春回大地迎歸燕
日照中天起蟄龍
共慶揚眉歸趙璧
無須振臂動吳鉤
回首何堪甌缺角
歸心猶似矢離弦
金甌綴玉輝南國
合浦還珠仰北辰
九州共賞團圓月
兩制齊開并蒂花
酒滿金樽歌兩制
國開玉局慶雙歸
舊恨百年云水怒
新篇兩制海天寬
巨擘補天時正好
眾心填海事非遙
兩制忽開山外路
特區穩建畫中城
忍辱百年懷故土
縱情七月賦朝陽
水天一色秋無際
京港同歡樂未央
香江涌海翻銀浪
寶港歸家綻紫荊
香江有浪皆湔恥
赤縣無人不放歌
香透中華花滿港
港通大陸海生香
新天入夏鳴黃鳥
失地回春發紫荊
雪化春回春化雪
珠聯璧和璧聯珠
塤篪合奏回歸頌
詩賦并吟幸福篇
一代風流雙制體
千秋光彩五星旗
玉鏡重圓詩醉月
金甌永固錦添花
慶香港回歸20周年手抄報2023
紅旗飄揚,紫荊花綻放,舉國同慶,歸兮香港。舉目凝視,心情激蕩,還我河山,列強沮喪,中國陽剛,屹立東方,展現新容,國富民強。【第7句】:1香港回歸紀念日,愿祖國蒸蒸日上,祝你幸福安康。
慶香港回歸20周年手抄報篇一:
在談到國家統一大業時,不少人經常提到“要發揮政治智慧”,但這種“政治智慧”具體是甚么,又常常講不太清楚。筆者以為,說“發揮政治智慧”不如說“發揮春秋智慧”,即用新的觀念。變通的方法去解決我們面前的難題。香港的順利回歸在這方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一國兩制”方針應用于香港問題的解決,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統和有效的模式,我們可以把它稱作“一國兩制”的“香港版”。這一版本有如下特點:
【第1句】:形成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完整配套方案。而與此對比,在解決了臺灣的問題時如何建構“一國兩制”后面的配套方針已甚值考慮;
【第2句】:在解決香港問題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從182年憲法關于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條款。《香港基本法》到《駐軍法》等具體法規及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使香港問題的解決具備了充分的條件;
【第3句】:在解決香港問題時,沒有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發生重大爭執。
我國政府提出的是“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英國方面并未對此提出挑戰,香港人也未提出要建立“對等的政治實體”。而與此對比,在解決了臺灣的問題時,臺灣當局反對一個中國原則,提出要建立“對等的政治實體”,以“分裂分治”為兩岸關系定位。因此,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產生高度共識,是順利推行“一國兩制”方針的政治基礎,這也就是香港回歸對于祖國統一的一大啟示。當然,“一國兩制”將如何具體落實和執行,到底會產生甚么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諸層面的效果,香港回歸后是真正揭曉的時期。應該說,“一國兩制”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構想和政治選擇方案,是總結歷史經驗。面向香港實際情況的產物。英國政治家柴契爾夫人和希思等人認為它是一個“很好的構想”,美國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基辛格也說“一國兩制在香港是能夠行得通的”。今后,人們肯定會更多地從實踐層面,去體會“一國兩制”這一在80年代初提出。在90年代末期付諸實施,而更加面向21世紀的方案。總之,“一國兩制”的理論和政策在香港這塊土地上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香港回歸,從現實層面考慮,還將加強中國的國家力量和國際地位。在實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而香港的回歸,將首先增加國家總體的經濟實力。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干事魯杰羅最近訪問我國,他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貿易國(而原來是第十一位),這是因為香港這一重要的貿易力量回到了中國。香港的回歸,還將加強我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地位。洗刷百年恥辱,有助于提升我國的國際威望,而“國際威望”在國家總體實力和國際地位的評估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量。從地緣關系上看,香港回歸,會直接加強我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進一步改善我國的外部環境,使我國在亞太經濟合作。政治發展和安全對話中,擁有更多。更好。而且也更加機動的機會。這種效應,今后將會持續地出現,而且是一種“放大效應”(或叫“馬太效應”)。
最后我們要說,真正完全的國家統一和徹底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是對全部中國現代歷史的最后總結,也是全體中國人(包括中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的中國人)尋找到自己位置的最佳衡量指標。現在,香港問題已經成功順利地解決,澳門也將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而臺灣的問題在中國統一進程中的地位將日益突出地擺在我們大家的重要議事日程上。只有牢記這150多年的.歷史及其經驗,只有不那么輕率地渡過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才能找到解決歷史和現實問題的“鑰匙”和方法。
慶香港回歸20周年手抄報篇二:
香港回歸紀念日資料
新石器時代,香港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4]
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并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明朝萬歷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后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歷(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新界,并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5]
在英國占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巖,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后期清朝戰敗后,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咸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于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戰爭后,英國強占香港島,事后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清政府被迫在英軍艦上簽訂《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領。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后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慶香港回歸20周年手抄報篇三:
每天看著一些香港回歸二十年的電視節目,心總會跟著激動,血總會跟著沸騰。二十年前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仍盤旋在耳畔,深深地刻進了腦海。當年那個躺在我懷里陪我看香港回歸儀式的懵懂小孩,現在也已長成了有志青年,他神情嚴肅地對我說:“媽媽,香港回歸了二十年,您就沒有感想?”兒子你是媽媽我的驕傲,亦是我的自豪。香港,他是祖國母親的兒子,亦是祖國母親的自豪與驕傲。
香港,你百年怒濤,百年滄桑,終于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撲進祖國母親的懷抱;百年漫長的歲月,足以讓一位母親滿臉褶皺,足以讓一位母親肝腸寸斷;百年的思念,足以讓一位母親的淚水干涸;可百年后的回歸,卻讓母親喜笑顏開,你終于不再讓母親魂牽夢縈,終于能讓祖國母親用海納百川的氣魄,來撫慰和呵護你這個漂泊百年的游子。你向全世界證明;中國神州,我的驕傲!我的自豪!我的尊嚴已然找到,家母乃是我的依靠,在祖國母親二十年的孕育下,屈辱已去矣。
香港,你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北京的十五分之一,人口六百九十多萬,相當于北京的一半。然而就是在香港,每秒鐘,就有一萬多美元的外資流入,每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每小時,就有兩千六百多個貨柜在裝卸,每一天,就有四十二萬旅客進出香港,我們感受著你的成長,感受著你的繁榮,感受著你的昂然之姿
感謝小平的“一國兩制”,港人制港,高度自制。體現了祖國母親寬闊博大的胸襟和對炎黃子孫的關懷與尊重。而這顆東方之珠的璀璨、耀眼,讓世界矚目,讓國人炫耀。香港,你在華夏母親深厚雄渾的懷抱中,生長了二十年,你十歲了,全國各民族的兄弟姐妹捧百合為你慶祝,掬玫瑰為你祈禱,你是我中華民族的驕傲!一樣的心愿,萬種期盼。愿五星紅旗飄地莊嚴神圣,紫荊花開得燦爛永恒 香港、澳門、臺灣都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偉大不朽的中華民族風風雨雨幾百年。當嶄新的鐮刀錘頭舉過頭頂的時候,有個東方巨人,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每每聽到這偉大莊嚴的聲音,眼眶還會發熱。祝祖國母親越來越強大,前進的腳步越來越穩健;香港、澳門越來越繁榮茁壯;更希望離開祖國母親懷抱很久的臺灣兄弟能夠早日歸來.深深地祝福你們,中華的孩子們,愿你們永遠這么年輕!永遠健壯!永遠蓬勃!祝愿在不久的將來,有一個統一的中華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上一篇:四個字的運動的口號匯總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