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驢肉店散文
驢肉店開張時,好像是七月份吧,反正那時陽光毒辣辣的,那三兩頭驢兒被拴在驢肉店門前的一塊木樁上,這可是一張鮮活的廣告牌。那天從早上我便一直呆在阿濤的維修鋪里看電視,卻總是被時斷時續的一聲聲驢叫吵起。索性跑到門口,那驢兒正在喘粗氣,在轉磨,在狂躁不安,驢兒還在時斷時續的叫,從早上到中午,從嘹亮到微弱到最后叫不出聲。我問濤:那驢定是渴了,餓了吧?我想去屋后給弄點草,阿濤告訴我,待殺的驢一兩天內是不喂吃的,否則殺后不好洗腸子。看著看著有一頭驢兒便猝然倒地,那在太陽底下曬了大半天的可憐的驢兒此時再也支撐不住了,到在那兒,動也不動,死了一般……
好一會兒,主人才端了一盆水來給它灑了身上些,最后驢兒醒來被弄到店后邊的一棵樹下。那些日子我心里總是很難過。我想人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動物了,從此我好長時間不去阿濤那兒。
直到前幾天阿濤來玩時告訴我驢肉店的一頭驢兒買來后不久,竟生出一頭小驢,有趣極了。我便又去了阿濤那兒,那天正好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天氣也冷了起來,主人大概怕淋壞了它,在小驢的背上綁了一塊小小的塑料布,而小驢正歡快地在那幾頭大驢中間蹦來竄去,一副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樣子。哦!可憐的小生靈,難道就這樣讓你聞著血腥,看著屠刀長大嗎?而屠刀下就是生你養你的母親!
拖著沉重的步子,我走進驢肉店,告訴主人,我想買下這頭小驢,我不想讓它看著有人殺它母親。此時滿屋子吃驢肉的人都驚奇地看了我半天,然后全都哄然大笑,直至被驢肉噎住了喉嚨。
我詛咒驢肉店!
街上的記憶散文900字
初二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名曰《吆喝》,文筆樸實卻有趣,生動的再現了老北京胡同里的聲音特色。那頗有趣味的對于吆喝聲的描寫,讓我思緒紛飛,恨不得一頭扎進課本,進去另一個多彩的世界,把每一種小吃都嘗嘗。于是,有時也會把自己的記憶翻出來,一條條捋順,仔細找找腦海里的那些關于吆喝聲與小吃的畫面,然而,文筆有限,只能表現出其中之一二,不免心生黯然。
記憶里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夏天街上的冰棍叫賣聲。在院子里玩的滿頭大汗的時侯,聽到那一聲冰棍聲,就覺得異常興奮,管大人要來一毛錢,跑去消費。小販一般是外村人,騎一輛大自行車,后邊鐵架上有一個白色的`箱子,被厚棉被捂了個嚴嚴實實。我緊緊攥著那小小的一角錢,期待著棉被下面的清涼世界。箱子打開的那一刻,有股涼皮撲出,只一瞬間,小販利落的拿一支冰棍出來然后蓋好箱子。這個過程必須是短暫的,因為,耽誤久了暑氣能瘋狂的把冰塊變作冰水。他們一般騎著車子走村串巷,吆喝一聲又一聲,冰棍兒---冰棍兒---,這種聲音是比較緩慢的,冰字后面有兩到三秒的停頓后,棍字才會攜帶著兒化韻緩緩出場。還有賣酥魚的,是一個中年大叔,黑黑的皮膚,也是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和他一樣黑。他的聲音是那種低音,感覺聲音從他胸膛升起后又被喉嚨壓著,只能低低的喊出酥魚唉酥魚唉,莫名的有一種滄桑感。他做的酥魚用一個字概括,咸。咸的你必須就著點饅頭大餅的。也正是因為咸,他才能在大夏天的賣酥魚,不然酥魚早就變臭魚了。那時候一塊錢就能買不少,一部分我們吃,另一部分部分給了貓兒吃。那酥魚很小很細,稍微個頭大點的,刺特別多,所以在人們條件好起來后,就幾乎在農村絕技了。冰棍進了超市里的冰箱,不知咸酥魚有沒有找到它的安置地。
冬天里街上的叫賣聲就一種,糖葫蘆。那人車前有一大塊用高粱桿子扎成的板,那樣子類似于現在車前的擋風玻璃。上面插著好多亮晶晶的糖葫蘆,樣子很漂亮。那叫賣的人吐字不清,總是叫出了一種糖糊嘍的感覺,人們笑他,糖都糊了,你這糖葫蘆還能吃嗎?他依然那樣吆喝,直到消失的時侯也沒有改過。街上的吆喝聲種類也多,當然不是天天有,零零散散的給街道增添了一分熱鬧。小時候農村條件不好,縱然五天一個集,也不見得能在集市上買到需要的。這樣說來街上的小販們用自己的自行車給人們帶來多一份選擇。
小街上的女王散文
阿風從小街西邊一溜顛跑著回來,一邊低著頭跑一邊哭著,哭得跟貓臉似的,半路還跑丟一了一只拖鞋。待站定了,一只腳黑黑地赤著在柏油路上,像是一條在岸上咧著嘴喘一息的扁平魚,無時無刻不在打量這個世界將臨未臨的黑夜是否張開大嘴,要吞掉他這條魚……
“媽!……他打我!”阿風手指向西邊,然后捂著黑而紅的大四方臉。又雙肩一抖一抖地啜泣起來。大朵大朵的淚花蔓延到臉頰,再弱弱地滑一到大襟上,濕著印成一瓣瓣落花。
阿風的媽,使著勁兒掰一開阿風捂住臉頰的粗短手,只見五個大大的紅指印,赫然張牙舞爪著印在左側黑紅臉頰上,好似浮起了的嘲笑,長了腳,要跳將下來撕一開她薄薄的黝一黑褶皺的臉皮。阿風媽一下子被激怒,變了臉像五月的天,嗓門尖尖高高的叫:“誰打了你?說!我找他去!我要了他的命去!……”她的叫罵聲撞擊著堅一硬的墻壁,再旋回來,似乎要降一些力度,自是弱了些。
“走!跟我走!找他去!”惡狠狠拽一把高高個子背有些曲的阿風。罵一句“他媽的!”咬著牙,氣吼吼往前走,梗著細短的脖子,使了勁兒挺一直腰板兒,使了勁兒地一梗一梗地甩著瘦長黑糙的手臂,后腦勺亂草捆一起的長辮子也一甩一甩鞭子似的甩在風中。她的阿風后面緊緊趿著一只大大藍拖鞋跟著,默默的抹一下抹一下眼淚,再一抽一空偷看下腳下的路,有力地甩著右臂,緊緊地跟生怕丟一了似的。左手仍不忘捂著受曲了的左側半邊臉,似捂著了剛剛的疼和委屈。
小街上的路燈昏黃,店面的霓虹明明滅滅,像是路人不盡地嘲笑。游蕩的風一下一下掀起商鋪頂子上的石棉瓦,也似發出了“咯咯咯”的笑聲。阿風媽走得愈發氣昂昂了。阿風在后面跟著大踏步走,有些節奏地,又有幾分豪邁。自從阿風爸去世,她們娘兩個每天都是這樣從小街上走過……小街的路似乎很長,日復一日,她兩個走也走不完。深秋的夜色里,她們在人們眼中,像極了樹枝上抗拒著秋來臨的兩片樹葉……
夜色終于張開大口,很快地吞噬了這條小街及小街上的行人、鋪面。小街窄些,可她走得那么昂揚,似走出了一條通往前方燈火通明的康莊大道。耳朵里好像涌進了《義勇軍進行曲》,此刻的她,正趕赴前方的戰場,率著她威武的兵。
人們都說,從沒見阿風媽這么生氣過!
是誰惹怒了阿風媽?
阿風媽真的生氣了!
阿風媽好酷啊!
……
再見阿風媽時,她穿一件蔥綠蔥綠的上衣,墨藍色有些泛白的牛仔九分褲,稀稀落落著臟痕,像是大朵大朵的無色花依附在她精瘦的身上,永遠的開不敗。黑白格布鞋上浮一層灰塵,薄薄的也好似撣不落。依然的趴著死魚似的長辮子在腦后,滿臉的褶皺堆起來,大而薄的嘴對誰都干干得笑。小街上從東家竄到西家,幫人看小孩打掃衛生一捅一蜂窩煤爐子。一把紅色大塑料梳攏在頭發上,像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劍,也像是古代某位美一女頭上插的簪,就那么斜插著醒目張揚。乍乍乎乎著:“阿風幫你張叔卸煤球……阿風給李姨把垃圾倒掉……阿風……”一個勁兒地喊。
無限認真地做完了事,阿風一揉一搓一著黑黑的'大手,吐舌頭露出一嘴大白牙,兩排宛然列隊等待檢閱的士兵。嘿嘿地窘著臉笑,還扭頭生怕被別人看到似的。忙活完了,路邊、垃圾箱扒出礦泉水瓶兒和紙箱子裝袋子或捆起來拿回去給媽媽攢著賣錢。一邊用袖子抹著大鼻涕,一邊興奮地跳起大而黑的腳板喊:“媽!我吃包子!”“媽!我吃米線!”“媽!我餓!”阿風媽一邊風風火火地走一邊招呼著阿風。攥一丁點好吃的東西塑料袋子里成一一團一擱懷里用體溫焐熱了再拿給阿風,有自己買的,有別人給的。看著阿風狼吞虎咽地吃,阿風媽坐小區門口那塊光滑、太陽給溫一熱了的大石頭上綻開那一朵臉上褶皺的花!那花一蕊里分明蕩著了三月綿綿的春風。
九月,陰雨初晴。一輪斜陽掛天際,遠遠的又近近的散發著微暖的溫。在這溫的籠罩里,晚風吹拂著天上稀薄的云和小街挺一立的白楊。阿風媽高高坐,身披七彩云霞,嘴角掛著笑意,夕陽余輝里,宛然一得勝歸來的女王。
驢的性格散文
前些天,網上看到一個故事——《驢的性格》。一頭驢不小心掉進了很深的枯井中,其主人見無法救起,便揚長而去。開始,驢對主人的態度和做法很生氣,加上人們不停地往井中扔垃圾,驢煩躁不安,發起了驢脾氣。任憑它如何生氣和嚎叫,都無濟于事,依舊沒人能挽救它的處境。時間久了,驢轉變了想法,每天以扔下井的菜葉和垃圾為生,將剩余垃圾一層層踩在腳下,日積月累,枯井竟然讓它填平了,于是,驢又獲得了自一由。
這則新寓言頗耐人尋味,深究其理很有意思,正可謂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老調新談了。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任何環境因素對人的性格產生影響,都必須首先通過個體已有的發展水平和自我意識活動才能發生作用。后天環境的各種影響,經過個體接受、理解,然后與已有的個性體系相比較,繼而促使自我對環境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態度和行為。其中人對環境的理解形成的心理狀態對性格有一定的.影響。正如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列維托夫所說,心理狀態是介于心理過程和穩定的性格特征之間的“中間構成部”。當然偶然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傾刻在性格上表現出來。但如果某種心理狀態在個體身上經常出現,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它就會鞏固下來,逐漸轉化為相應的性格特征。
“驢”的性格本身已發展定型,只是環境發生了變化——掉進井里,身陷絕境,起初是本身性格的體現——煩躁不安、發脾氣、嚎叫,無濟于事,最終接受了事實,繼而促使自我對環境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態度和行為,是自我認識的一個提高。
犟驢如果還一直那樣犟下去,后果可想而知,但這次不同,犟勁過后,想法變了,結果也隨之轉變。如果那頭驢沒有轉變思想,還是一味的犟下去,煩躁、咆哮、發脾氣,日子久了,不光是犟了,恐怕還要狂躁崩潰成精神分裂癥。
因此,當身處逆境時,不用氣餒,冷靜下來后適時調整好心態,畢竟還要生活的,怎么也是個活。換了個角度去看問題,所謂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才能有出路,為啥非得跟自己較勁呢。
上一篇:情人節主題活動標語合集60條
下一篇:新課標語文初中古文集合9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