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美文:螞蟻的團隊精神
螞蟻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俯身可見。它們很可愛,也很神奇。
早在一億多年前,螞蟻就生活在地球上了。與它們同時期的很多大型動物,包括不可一世的恐龍都滅絕了,可它們不但頑強地生存下來,還成了昆蟲界乃至整個動物界的強者。早在500萬年前,它們就具有了種植,放牧,建筑等技能,它們會用身體做儲存蜜糖的罐子,比冰箱還好,會用身體搭橋跋山涉水。它們的蟻后不但能控制孩子出生的數量,還能控制孩子的性別。它們的總重量加起來比人類還重,所占領的領土比人類還廣闊。
小小螞蟻看起來非常弱小,為什么又那么強大呢?
——這是因為螞蟻有的很優秀品質,歸納起來,就是“勤勞,勇敢,團結,奉獻”的螞蟻精神。(本文來自于范-文-先-生-網)正是這種可貴的螞蟻精神,讓小小的螞蟻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勤勞,是走向成功的基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個遠大的理想,都來自于我們踏踏實實邁好腳下的每一步,勤勤苦苦做好當下每一具體的件事。天道酬勤。一滴汗水一份收獲,只有辛勤耕耘,才能一步一步走向豐收的季節。
勇敢,是戰勝困難的精神力量。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難。有時候,困難看起來像螞蟻面前的大象那么不可逾越。記住,別被它嚇倒。只要我們充滿自信,勇于面對,就一定能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這次汶川震災,千年不遇。可災區人民,特別是災區的孩子們,沒有被災難嚇倒,在我們偉大祖國的懷抱里,有全國人們的手拉手,困難終會被踩在腳下。
團結,是戰勝困難的法寶。團結需要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團結起來力量大,這個道理在這次震災中我們體會得都非常深。可怎樣才能更好地團結在一起,凝結成一個更加有力量的團隊呢?這就需要奉獻的精神。
奉獻精神是螞蟻精神的精髓,是關鍵。奉獻,要求團隊中的每一個分子無私地、忘我地投入。這是一個很高思想境界。假如團隊中每個人都能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大伙家就會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勤勞勇敢就會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大家就會擰成一股繩,為了共同的目標,鞠躬盡瘁,勇往直前。試想,這樣的團隊,能不讓對手害怕嗎?難道還有什么困難能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嗎?在這次震災面前,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正是這種可貴精神的體現。
螞蟻的團隊精神作文
生命有時堅強,有時脆弱,它像一顆璀璨的夜明珠,綻放著它的光芒,又像一粒毫不起眼的塵埃,它渺小,可是脆弱又堅強。
螞蟻家族們過著歡樂寧靜的生活,它們居住的'地方到處是花草,美麗極了。突如其來的水災打破了這原本寧靜又美好的一切,洪水像猛獸一般突襲,家族里的螞蟻被大水沖往遠處,再這樣下去,很快就要全軍覆沒了。思量過后,它們很快鎮定下來,老弱病殘的聚集在外面,青壯年在稍里側,幼小的螞蟻圍在里面。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棄,不到最后一刻不停息。
老弱病殘的螞蟻被大水無情地沖走了,眼看著黑壓壓的螞蟻團一圈一圈變小了,最終,它們中的一些逃了出去,可就剩下幾十只幼小的螞蟻了。假如不是這樣,所有的螞蟻都講喪生在這場水災之中,螞蟻的這種團隊精神令我感到十分震驚,我不由地佩服起它們來。
我想:既然螞蟻都有這種團結力量和團隊精神,那我們呢?我們一定要學習這種團隊精神,讓校園變得和諧起來,強大起來,不讓校園到處都是打架的聲音,校園,就應該到處充滿歡笑。
讓我們學習螞蟻的這種力量和精神,讓校園的明天變得美好。
螞蟻的團隊精神演講稿
一只螞蟻您可能發現不了它、不在意它,但如果是成群的螞蟻軍團不止人會害怕,就連獅子、大象都會為之而逃之夭夭,這就是團隊的力量。以下是關于螞蟻的團隊精神演講稿,歡迎閱讀!
篇一:螞蟻的團隊精神演講稿
同學們:
小小的螞蟻雖然微不足道,你用兩根手指輕輕一掐,就能使它粉身碎骨,可是,成千上萬只螞蟻團結起來,卻能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
記得有一個寓言: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見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獅子來了;如果見到獅子在躲避,那一定是象群在發怒了;如果見到成百上千的獅子和大象集體逃命的壯觀景象,那是螞蟻軍團來了。這則寓言充分體現了螞蟻團隊的力量。我雖然沒有見過獅子和大象集體逃命的情景,卻親眼看到過螞蟻團隊咬死蚯蚓,并搬走的過程。在公園的角落里,我偶然發現許多黑螞蟻排成一線,浩浩蕩蕩向前奔走。
順著它們前進的方向,我看到一條“巨蟒”——蚯蚓在地上痛苦地翻騰。蚯蚓身上、身邊黑乎乎的爬滿了螞蟻。蚯蚓身上的螞蟻不斷被甩下來,也有被蚯蚓巨大的身軀壓得動彈不得的。
但是螞蟻們毫不退卻,輪番上陣,前赴后繼。幾分鐘后,蚯蚓終于筋疲力勁奄奄一息了。螞蟻們互相碰撞著觸角,似乎在慶祝勝利的喜悅,又似乎在商量著善后工作。
很快的,螞蟻們在蚯蚓的兩邊列成長隊,齊心協力把蚯蚓抬了起來。一只挺結實的螞蟻在前面引路,揮動著前腿,好像在說:“大家加把勁,跟上我,很快就要到家了!”搬蚯蚓的螞蟻們也互相給對方鼓氣,有些螞蟻搬累了,旁邊很快就有螞蟻加入搬運的隊伍。經過一段不短的路程,終于到了巢穴的入口,可是入口太小,蚯蚓太大,進不去。怎么辦?沒有經過復雜的開會、爭論、做決定的程序,螞蟻們馬上分工把蚯蚓咬成幾段,撕得四分五裂,連拖帶拽地拉進洞里去了。
看完這一幕,我感到莫名的驚訝。
我想:每一只螞蟻的力量就仿佛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而許許多多的螞蟻組成一個螞蟻軍團,就猶如無數滴水聚成了汪洋大海,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我終于明白所謂“眾志成城,無堅不摧”的含義了!我們也要學習螞蟻精神,團結一致,天底下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謝謝大家!
篇二:螞蟻的團隊精神演講稿
同學們:
螞蟻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小昆蟲,它們擇群而居,分工明確,終日在大地上奔走忙碌,好像總是有做不完的事。螞蟻的形象整個就是一個大力神,你瞧它那一身骨頭架子,多么合理的一個力的支撐結構啊。
螞蟻常常去做一些用常人的眼光來看頗有些自不量力的事情,比如你不時會看見它拖著一些超過自身體積幾倍的物品,并且偶爾還能看到許多螞蟻齊心協力搬運已經失去生命的蟲子一類“龐然大物”的場景,雖然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它們的行為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卻總還是有些不可思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這句取自韓愈《調張籍》詩中的話在老百姓中流傳很廣,常用來嘲諷那些做事自不量力的人。不過,要真正細究起來,這多少是有些貶低了小螞蟻,因為它確實是能夠做出一些大事來的啊。科學研究已表明,螞蟻的身體結構具有很強的支撐力,能承擔得起比它自己重的多的物體。還記得“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一警示嗎?小螞蟻可以辦出大壞事,真不能小看了它啊。
人們對螞蟻的勤勞和勇敢精神還是很敬佩的。記得過去的小學語文課本上就有一篇課文,名字好像叫《螞蟻和蟋蟀的故事》,講的是在秋天里,小螞蟻里里外外地忙著囤儲糧食,準備越冬,而淘氣的蟋蟀卻在盡情地玩耍,一點也不考慮冬天來了怎樣生活。寒冷的冬天終于來臨,大雪覆蓋了地上的一切,小螞蟻安然地躲在自己溫暖的`巢穴里修養生息,無憂無慮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而這時的蟋蟀再也沒有往日的精神,食不果腹,萎靡不振,最后實在沒有辦法,只剩下四處討要的份了。已經多少年了,不但這個故事依然讓人記憶猶新,而且小螞蟻辛勤務實的那種可貴的精神還時常激勵自己去努力工作。
螞蟻通常把巢筑在土層里、石塊下、樹洞內或一些植物的根部。夏季,當天氣發生變化,暴雨即將來臨之前,螞蟻往往會準確地預感到災難的到來,它們成群結隊地來個大遷移,把家從低洼的地方搬向高處。螞蟻搬家是一道非常動人的風景線,在路旁,在操場、在空地,彎彎曲曲的一個長長隊伍,成幾路縱隊行進,近看,眾多螞蟻走得密密麻麻,并不整齊,但遠望卻也并不散亂,一條粗細均勻的黑線從這一點連到那一點,帶有一種滾滾向前的動感,讓你不由地就覺得那里面蘊涵著一種巨大的力量。
螞蟻對氣味非常敏感,淘氣的孩子們利用這一點,常玩弄這樣一種頗有些惡作劇味道的游戲,不知道從哪個角落找來一個衛生球來,用它在地上劃一個圓圈,然后捉幾只螞蟻投哪個圈子里,只見圈子里的螞蟻先開始是四下急匆匆地奔逃,可是一走近衛生球劃的那道線就像遇到了什么致命的危險,馬上就都退了回來,然后換一個方向再重新突圍,不過,最終還是無法沖破這道“魔”障,圍在邊上的孩子們看著螞蟻來來回回的狼狽表演,嘻嘻哈哈地笑出聲來,顯露出十二分的頑皮。
說到螞蟻,這里還有一個笑話,一日有位先生無聊,站在大街邊上朝地下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就蹲在那里看螞蟻,路人不知內情,紛紛圍攏過來,沒過多長時間,就里三層外三層聚集了許多人,此時,那位先生想起有事要辦,便站起身來走了。過了大半天,他又從這里路過,看到依然有那么多的人圍在那里,自己也感到好奇,費了很大力氣擠進去一看,原來都還是在圍著他吐的唾沫在看螞蟻。這個笑話雖然諷刺的是愛看熱鬧的現象,但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人對螞蟻的某種情愫。
關于螞蟻的故事還有很多,實際上不僅是孩子們喜歡逗弄螞蟻,就是成年人有時也會為螞蟻的一些舉動所吸引,沉浸到消遣的樂趣之中。世界真奇妙,有那么多的生物在和人類做伴,我們才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我們應該努力去珍惜這一切啊!
謝謝大家!
螞蟻的閃光美文
那一天晚上,公司訂的竟然是一個雙人房。于是兩個人睡下之后,就開始聊天。
聊天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小簡說: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但是連上面也沒有確定的思路,大家自然做得很亂了啊!
老羅說:不對,我不覺得有什么問題。有時候,是靠下面做出閃光,上面的人才能找到方向,做下決定。像螞蟻搬家一樣,從小的地方做起。
也就是說,大家各做各的,也許就有一種嘗試得到了突破,這個時候再做方向性的決定,自然更加正確。
小簡說:就像自由的市場經濟一樣是吧?好吧!我也很贊同這個模式。
誰也想不到,第二年,老羅就離開了公司。
杭州的供應商悄悄地問:簡工,我們的自動卷線機項目,會不會下馬?
小簡說:你以為老羅為什么會離開?
供應商就沒了消息。
其實那個時候,侯哥的三合一自動機正在展開投資,據說樣機有很好的效益。侯哥在技術部大會上發表報告的時候,豪氣干云地說:我們用三合一自動機,加上另外兩臺新開發的設備,可以替代生產拉上80%的人力,成功之后,我們可以稱它為一條半機械拉!節省大量人件成本!
那么,為什么老羅離開了呢?自動卷線機只是他推動的很多個項目之一,即使失敗了,還有三合一自動機這樣優秀的項目,公司不會否定他的成績啊。
臨走之前,老羅對管理層推薦了小簡接替他的位置。老羅是這樣對小簡說的:技術部需要一個有概念的人來帶領,雖然你的技術沒其他人那么深,但是你有很好的理念,你愿意嗎?
小簡說:我愿意試試!
但是管理層沒能找到接替小簡位置的'人。
胡說!分明就是他們不在乎技術部!小蔡在聚餐的時候很為小簡不平。
老楊慢悠悠地說:小蔡,你錯了,他們是不在乎小簡。說實話,小簡,你現在資歷還不夠。
那次聚餐,只有小簡沒說話。
自從小簡被老羅推薦之后,有一個場景一直在他腦海里重現。那是他和老羅爭吵得最厲害的場景。
老羅幾乎發了脾氣:我們是技術部!為什么要跟在品質部屁股后面走?有品質風險,我們可以在新開發的設備后面加人檢查!即使這樣,效益還是比之前高!為什么要推遲驗收日期?你到底有沒有技術立場!
小簡第一次那么堅決拒絕老羅。
事后老羅搖著頭說:因為你推遲了驗收日期,阿侯的半機械拉跑到你前面去了。現在公司上下,大家都在討論半機械拉,你的半自動拉沒人理了,以后申請費用都難。
可是,為什么還要推薦小簡呢?
直到老羅離開一年后,答案似乎在一夜之間冒出來了。
先是集團會計大盤點,突然爆出數百萬設備長期死在庫的消息,據說都是老羅主導的自動化項目,因為失敗而退倉的。
接著是三合一自動機不良品流出,連接不斷的客戶投訴,品質部鋪天蓋地的指責,侯哥的半機械拉撤線,取消后續投資。
一夜之間,幾乎所有自動化項目都停下來觀望了。
唯一還在運作的項目,是小簡的半自動拉。總經理辦公室找他去談話。
還要什么資源?什么時候可以成功?
無論言語還是實際,小簡都做出了很好的回答。總經理把優秀雇員的獎狀發給小簡的時候,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小伙子,好樣的!
很快,公司里就傳開了這樣的消息:小簡很快就會接手技術部了。
聚餐的時候,小蔡笑得合不攏嘴。老楊微微笑著不說話。
不久之后,管理層提出了珍珠島鏈的戰略:將國內的制造基地拆散,沿歐洲經東南亞到中國東部,在一條首尾呼應的曲線上分布衛星工廠。據說這是一個更快節省人件成本,分散政治動蕩風險的思路。
老楊對小簡說:基地拆散,自動化的資金會更緊張,你要和中國最低工資上漲的速度賽跑了。
可是老楊的話還沒從耳朵里消失,小簡就收到了新的任命:調往越南,建立新工廠。
最后一次聚餐的時候,小簡好像喝醉了。
他神秘兮兮的說:新工廠?那里沒有什么自動化!只有勞動密集型的管理技術,繼續吞噬新的殖民地……
上一篇:吉林市人民醫院口號合集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