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愛國的詩
戚繼光是我國一個著名的愛國人士,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戚繼光愛國的詩,歡迎大家閱讀!
《馬上作》
明代: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邊草一作:邊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譯文
馳聘疆場、轉戰南北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邊關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
注釋
南北驅馳:戚繼光曾在東南沿海一帶抗擊倭宼的侵擾,又曾鎮守北方邊關。
主:指明朝皇帝。
邊月:邊塞的月亮。這里的邊塞指山東沿海登州衛等地。
江花邊草:南方江邊和北方邊塞的花草樹木。
橫戈:手里握著兵器。
《望闕臺》
明代: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譯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這里,遙望著京城宮闕。
我的心血如同灑在千山萬嶺上的濃霜,把滿山的秋葉都染紅了。
注釋
①望闕(quē)臺:在今福建省福清縣.為戚繼光自己命名的一個高臺。戚在《福建福清縣海口城西瑞巖寺新洞記》中記道:“一山抱高處,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闕臺。”闕,宮闈,指皇帝居處。
②十年,指作者調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這一段時間。從嘉靖三十四年調浙江任參將,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約十年左右。
③孤臣,遠離京師,孤立無援的臣子,此處是自指。
④宸(chēn)鑾(luán):皇帝的住處
賞析
此詩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發自己的丹心熱血。
首句“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此詩雖為登臨之作,卻不像一般登臨詩那樣開篇就寫景,而是總括作者在蒼茫海域內東征西討的卓絕戰斗生活。“寒”,既指蒼茫清寒的海色,同時也暗示曠日持久的抗倭斗爭是多么艱難困苦,與“孤臣”有著呼應關系。第二句寫登臨,又不是寫一般的登臨。“望宸鑾”,交待出登臨望闕臺的動機。“孤臣”,不是在寫登臨人的身份,主要是寫他當時的處境和登闕臺時復雜的心情。戰斗艱苦卓絕,而遠離京城的將士卻得不到來自朝廷的足夠支持,作者心中充滿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對此作者不無抱怨;可是他又離不開朝廷這個靠山,對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誠,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來到山前,于是望闕臺上站起英雄佇望京師的孤獨身影。至此,我們才會看到,第一句詩不是徒然泛設。它其實為下面的登臨起著類似領起的作用。沒有多少年艱苦的孤軍奮戰作前題,那么此次登臨也就不會有什么特殊的.感情、[5]“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這一聯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闕臺,赫然發現:千峰萬壑,秋葉流丹。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滿懷,鼓蕩起想像的風帆。這兩句詩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會中的愛國將領忠君愛國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長達十來年的抗倭戰爭中,作者所以能在艱苦條件下,不停懈地與倭寇展開殊死較量,正是出于愛國和忠君的赤誠。“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葉”向皇帝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報國之心。雖然,王朝對自己海上抗戰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責難。但自己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雖凝如繁霜,也要把這峰上的秋葉染紅。作者輕視個人的名利得失,而對國家、民族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馳海御故。由于作者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愛國情懷,盡管是失意之作,也使這首詩具有高雅的格調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這首詩用擬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鮮血,形象生動,在藝術表現上極富感染力,讀其詩,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不愧為千古傳頌的名作。
愛國人物戚繼光的故事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杰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以下是愛國人物戚繼光的故事,歡迎閱讀。
明東南沿海抗倭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戰爭。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由漢、壯、苗、瑤等族人民組成的抗倭**,在明愛國將領張經領導下,于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大破倭寇,斬敵2000。這是抗倭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被稱為“自有倭患來,此為戰功第一”。
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當地畬族人民的奮起抗擊。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敗走福建的倭寇,竄犯臺灣雞籠(基隆)一帶,被高山族人民趕走。而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與其他明軍配合,多次打敗倭寇,最終取得了抗倭戰爭的最后勝利。
元末明初,日本正處在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伐。在戰爭中失敗了的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和搶掠騷擾,歷史上稱為“倭寇”。明初,國力強盛,重視海防設置,倭寇未能釀成大患。
正統以后,隨著明朝政治的腐敗,海防松弛,倭寇禍害越來越嚴重。
倭寇的滔天罪行,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被激憤的中國人民紛紛組織起來,進行抗倭的自衛斗爭。這其中,就包括了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與其他明軍配合,多次打敗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天,戚繼光從山東調到浙江御倭前線,任浙江都司金書。次年被推薦為參將,鎮守寧波、紹興、臺州三府,不久又改守臺州、金華、嚴州三府。這些地區是倭寇時常出沒、遭受倭患最嚴重的地方。
當時,明朝將士大多是沒有戰斗力的老弱病殘,**裝備也破舊不堪,士兵的盔甲都是用紙片綴成的,行軍打仗連營帳也沒有,只好在路邊的旅館里投宿。軍糧奇缺,使得將士們長期吃不飽肚子。這樣一來,誰還愿打仗?一個冬天一過,戚繼光手下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
從小生長在軍人之家的戚繼光對這些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一直在想改編**,建立一支勇猛善戰的新軍。
他曾多次向上司提出招兵、練兵的建議,但沒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559年,上司才準許他作一次選兵、練兵的嘗試。
戚繼光認為,身體壯實,皮膚像泥土一樣黝黑的'農民、漁人才是最理想的士兵;相反,那些眼神輕靈,細皮嫩肉的市井刁滑之徒是決不可以征招的。
一次,戚繼光騎馬路過一個漁村,正好那里發生了一場械斗,一方是五大三粗的礦工,一邊是黑如泥鰍的漁民,魚叉、棍棒上下翻飛,不少人被打得頭破血流,但沒有一個求饒的。戚繼光勒住馬韁,正想上前阻攔,忽然靈機一動:這不是選兵的最好機會嗎?那些械斗的礦工、漁民見來了個大官,一起圍上來向他告狀,七嘴八舌,亂紛紛的。
戚繼光這才得知,他們是為爭奪從倭寇手中奪回的戰利品而發生爭執的,一方說那堆衣物是倭寇從他們那里搶的,一方說是從他們漁船上擄的。
爭論不下,只好動武了。
戚繼光聽了,不禁哈哈大笑:“你們哪,都不想想,萬一倭寇真的打過來,這樣東西一樣都不存在了,你們還爭什么呢?眼下,應該萬眾一心,對付倭寇呀!”戚繼光趁機向大家說起倭寇在沿海的獸行,激起在場人的憤慨。有個叫犟伢的年輕人,撥開眾人走到戚繼光的面前,大聲道:“將軍,讓我參加你們的隊伍吧,我要跟著你去殺盡倭寇!”話音剛落,又有幾個小伙子站了出來,“將軍,收下我吧!”“還有我,收下我吧!”一只只手臂高高地舉起,一聲聲呼喊動人心魄,戚繼光更是激動萬分,當場收下參加械斗的上百個年輕后生,把他們帶回軍中,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甲,五甲為一隊,并按照他自己設計的“鴛鴦陣”進行訓練。
這天,戚繼光乘船到大海上巡視,見遠處的海面上有只小船,忽起忽落,隨波漂流。戚繼光感到驚詫,難道這是一艘無人駕駛的船?船長說:“戚將軍,靠上去看看。”戚繼光把手一擺:“且慢!”他吃過一次虧,有一回,他乘船出海,也碰到這樣一只飄在水中的無人怪船,剛要往上靠,那船“轟”地一聲爆炸了。
現在,可得小心謹慎為好。
戚繼光派一名水手上前去打探,那水手泅到怪船邊伸頭一瞅,驚得全身直起雞皮疙瘩,只見甲板上躺著好幾具尸體,男男女女,赤身露體,從膚色衣著來看,都是沿海一帶的漁民。那水手壯著膽子爬上船舷,不料,在船倉里竟發現幾具倭寇的尸體。
水手把戚繼光叫上船,戚繼光仔細一看,發現船倉里的一只木箱里裝滿了三角腦袋的毒蛇,有的爬到箱子外,吐著通紅的舌頭,瞪著綠熒熒的眼睛。
戚繼光沉思片刻,說:“一定是倭寇在翻倉時,把漁民們從蛇島上捉來的毒蛇翻出來……”水手指著倉底一位大胡子尸體問:“那他怎么會自殺的呢?”戚繼光順著水手指的方向一看,那個大胡子倭寇竟然用槍把自己腦門打了個洞。他百思而不解。那個水手還在喃喃自語:“怪事,他自己怎么向自己開槍呢?”戚繼光俯身細看,頓時明白了,指指纏著槍板機的一條蛇道:“肯定是這條蛇纏住了倭寇手中的槍,尾巴摳動了扳機,所以……”眾人大眼瞪小眼,不得不佩服戚繼光分析得在理。戚繼光頓了一息,又道:“看看,連蛇都不想倭寇進入大明的疆土,愿與他們同歸于盡,我們怎么能袖手旁觀呢?”這風趣的話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愛國人物戚繼光的故事]相關文章:
【第1句】:古代人物愛國的故事
【第2句】:講愛國人物的故事
【第3句】:愛國人物的故事大全
【第4句】:愛國人物的故事集錦
【第5句】:中國古代愛國人物的故事
【第6句】:愛國人物的故事推薦
【第7句】:關于愛國人物的故事
【第8句】:愛國人物屈原的故事參考
【第9句】:愛國人物的故事介紹
【第10句】:愛國英雄人物的故事
有關愛國的詩
【篇一:《夜泊水村》】
陸游(宋)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篇二:《過零丁洋》】
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篇三:《訴衷情》】
陸游(宋)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篇四:《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則徐(清)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篇五:《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岳飛(宋)
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地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蹀閼氏血,旗裊可汗頭。
歸來報名主,恢復舊神州。
【篇六:《關山月》】
陸游(宋)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愛國的詩句
【第1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第2句】: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第3句】: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第4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第5句】: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第6句】: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第7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8句】: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第9句】: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第10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第11句】:疆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第12句】: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第13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第14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第15句】: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第16句】:臣子恨,何時滅。
【第17句】: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非已半。
【第18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第19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20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第21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第22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第23句】: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第24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第25句】: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
【第26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第27句】: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
【第28句】: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第29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第30句】: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
【第31句】: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一萬氣吞吳。
【第32句】: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第33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上一篇:企業的遠大目標口號匯聚5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