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課文原文
《只有一個地球》,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只有一個地球》課文原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只有一個地球》課文原文:
據(jù)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游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外面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但是,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表面的面積是【第5句】:1億平方千米,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這樣,人類活動范圍就很小很小了。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產(chǎn)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jīng)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zhì)變化而形成的.。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chǎn)資源。但是,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必將加速地球上礦產(chǎn)資源的枯竭。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tài)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里有數(shù)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難道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家已經(jīng)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nèi),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實現(xiàn)了,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被破壞了!”這是宇航員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時發(fā)出的感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人類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孫后代!
《只有一個地球》課文簡說: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huán)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課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后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shù)厍蛸Y源枯竭時,人類無法移居到第二個合適的星球上;最后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課文采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同時,課文多處采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xiàn)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全文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激發(fā)讀者的情感,啟迪讀者的思想。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nèi)容,了解地球的有關知識,懂得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二是引導學生學習“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福子孫后代。難點是通過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只有一個地球》課文段解:
1-2:說明地球上人類活動范圍很小。
3-4:說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很有限的,是不能再生的。
5-7:說明人類在破壞地球后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的事實。
8-9:說明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好地球。
海燕課文原文
《海燕》通過暴風雨即將來臨前的幾個場景,刻畫了象征著大智大勇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者——“海燕”的形象。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燕課文原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海燕》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云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烏云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在呻吟著,——它們這些海鴨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戰(zhàn)斗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到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些烏云,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狂風吼叫……雷聲轟響……
一堆堆烏云,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在大海上燃燒。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這些閃電的影子,活像一條條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動,一晃就消失了。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教學建議
教學本文,建議教師重點實現(xiàn)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第1句】:認知目標
【第1句】: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領會作品的深刻的象征內(nèi)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條件、時間許可的話,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其他的`閱讀材料,如冰心的《小橘燈》、屠格涅夫的《門檻》、鄭振鐸的《海燕》等文章,和本文對照閱讀。
【第2句】:重點讓學生理解高爾基是如何從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兩方面來塑造海燕的形象的。
【第2句】:技能目標
【第1句】:這是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散文詩,所以教學中要抓好朗誦這一環(huán),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了解和把握散文詩的一般特點。注意結(jié)合作品的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朗讀,體會作者在這三個部分情感上的變化和語氣、節(jié)奏的變化。
【第2句】:分辨多種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的作用,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第3句】:情感目標
學習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革命斗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有一定的認識。
上一篇:小班關于閱讀的口號集合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