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直流電動機的制作》的教學設計
【第1句】: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電動機的分類、作用及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
【第2句】:通過組裝直流微型電動機,熟悉電動機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培養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理解工藝過程及基本技法;
【第3句】:通過制作,理解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探討提高作品質量及制作成功率的方法。
【第2句】:教學重點:
電動機的基本結構。
【第3句】:教學難點:
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換向器的作用。
【第4句】: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131型電動機散套件,導線兩根,螺旋槳一個,5#電池一節。
工具準備:尖頭鑷子、尖嘴鉗、剪刀、電烙鐵、起子、細砂紙或美工刀。
關注點:
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進行發散性思維和拓展性學習。發動學生參觀工廠、農業、生活機械設備,了解電動機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與制作。課后進行評價,讓學生自評、他評,教師是節目主持人。
技術元素:刮線、繞線、接線、按正確程序進行組裝加工。關鍵是繞線和接線,漆包線的`絕緣層一定要刮干凈。
漆包線:發下的漆包線應先用一紙團或他物繞整齊,以免打結。不能弄斷,形成三個繞組,首尾相接。與三片換向片連接處必須小心地去掉絕緣層,否則不會導電。第一組繞組同一方向整齊地繞75圈(60-80圈均可)。為減小電阻,最好焊接。
裝換向片套時可能比較困難,應及時指導、幫助學生。
電刷不可折彎。引出片的安裝小竅門。
整合自然科學的內容,如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換向器的作用等,既使其他學科的教師感受到勞技課的作用,也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科學就在身邊,學以致用。
導入:從電動機的分類及作用引入新課。
探究結構和制作方法:
【第1句】:131微型直流電動機的基本結構:
【第1句】:定子:靜止部分。由鐵皮圓殼、兩塊半圓環形磁鐵、U形鋼絲組成。
把兩塊半圓形的永久磁鐵對稱地嵌入外殼的內壁,使之緊靠外殼凸出口,兩磁鐵之間用一根U形鋼絲卡緊。
用兩片引出片把兩片電刷固定在后蓋內側后,用尖嘴鉗把外側引出片旋轉90度卡住,并注意保證使兩電刷互相接觸。
【第2句】:轉子:轉動部分。轉軸、轉子鐵芯15片、轉子繞組3組、換向器(三片)。
【第3句】:其它:電刷(磷銅片)、引出片和端蓋組成。
【第2句】:電動機的制作:
【第1句】:繞線:
分別按順序把塑料護芯片、鐵芯、塑料護芯片、塑料換向片套、三塊換向銅片、紅色小墊片、及白色小墊片按圖結構固定在轉向軸上。
漆包線頂端去漆約1厘米后,固定在第一個焊接片上待用。在鐵芯的一個凹槽內,整齊、方向一致地繞上75圈,將伸出鐵芯1厘米的部分去漆,焊接在第二個焊接片上。用相同的方法繞第【第2句】:第三個線圈,把第三個線圈的末端去漆后固定并焊接在第一個焊接片上。
注意:(1)三個線圈的繞向一致;(2)圈數盡量準確,排列盡量整齊;(3)六個線頭必須首尾相接。
【第2句】:裝配:
(1)放磁鐵
(2)固定電刷和引出片
(3)使換向器與電刷緊密接觸
(4)蓋上端蓋
把轉子的換向器一端插入后蓋,并使兩片電刷與換向器上銅片緊密接觸。把轉子的另一端插入定子內,并使后蓋上的缺口與外殼上的固定片對準,用尖嘴鉗彎下固定片,使定子與轉子的配合良好。用手轉動轉子時,若轉動靈活,電動機就完成了。
【第3句】:檢查、測試:
裝上螺旋槳,把二根導線接在引出片上,接上電源,你的電動機會轉了嗎?
活動評價
想一想在制作過程中,你認為還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談一談在制作過程中,你是如何提高電動機的安裝質量?
比一比將你制作的電動機與同學比一比,看誰轉得更快!
提高電動機動力的措施(改用強磁鐵,如釹鐵硼磁鐵;線徑增粗;減小電阻;增大電壓;減小摩擦等)。讓學生文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提高制作質量的措施。
擴展延伸:電動機——發電機
綜合實踐《直流電動機的制作》的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綜合實踐《直流電動機的制作》的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句】: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電動機的分類、作用及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
【第2句】:通過組裝直流微型電動機,熟悉電動機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培養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理解工藝過程及基本技法;
【第3句】:通過制作,理解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探討提高作品質量及制作成功率的方法。
【第2句】:教學重點:
電動機的基本結構。
【第3句】:教學難點:
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換向器的作用。
【第4句】: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131型電動機散套件,導線兩根,螺旋槳一個,5#電池一節。
工具準備:尖頭鑷子、尖嘴鉗、剪刀、電烙鐵、起子、細砂紙或美工刀。
關注點:
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進行發散性思維和拓展性學習。發動學生參觀工廠、農業、生活機械設備,了解電動機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與制作。課后進行評價,讓學生自評、他評,教師是節目主持人。
技術元素:刮線、繞線、接線、按正確程序進行組裝加工。關鍵是繞線和接線,漆包線的絕緣層一定要刮干凈。
漆包線:發下的`漆包線應先用一紙團或他物繞整齊,以免打結。不能弄斷,形成三個繞組,首尾相接。與三片換向片連接處必須小心地去掉絕緣層,否則不會導電。第一組繞組同一方向整齊地繞75圈(60-80圈均可)。為減小電阻,最好焊接。
裝換向片套時可能比較困難,應及時指導、幫助學生。
電刷不可折彎。引出片的安裝小竅門。
整合自然科學的內容,如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換向器的作用等,既使其他學科的教師感受到勞技課的作用,也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科學就在身邊,學以致用。
導入:從電動機的分類及作用引入新課。
探究結構和制作方法:
【第1句】:131微型直流電動機的基本結構:
【第1句】:定子:靜止部分。由鐵皮圓殼、兩塊半圓環形磁鐵、U形鋼絲組成。
把兩塊半圓形的永久磁鐵對稱地嵌入外殼的內壁,使之緊靠外殼凸出口,兩磁鐵之間用一根U形鋼絲卡緊。
用兩片引出片把兩片電刷固定在后蓋內側后,用尖嘴鉗把外側引出片旋轉90度卡住,并注意保證使兩電刷互相接觸。
【第2句】:轉子:轉動部分。轉軸、轉子鐵芯15片、轉子繞組3組、換向器(三片)。
【第3句】:其它:電刷(磷銅片)、引出片和端蓋組成。
【第2句】:電動機的制作:
【第1句】:繞線:
分別按順序把塑料護芯片、鐵芯、塑料護芯片、塑料換向片套、三塊換向銅片、紅色小墊片、及白色小墊片按圖結構固定在轉向軸上。
漆包線頂端去漆約1厘米后,固定在第一個焊接片上待用。在鐵芯的一個凹槽內,整齊、方向一致地繞上75圈,將伸出鐵芯1厘米的部分去漆,焊接在第二個焊接片上。用相同的方法繞第【第2句】:第三個線圈,把第三個線圈的末端去漆后固定并焊接在第一個焊接片上。
注意:
(1)三個線圈的繞向一致;
(2)圈數盡量準確,排列盡量整齊;
(3)六個線頭必須首尾相接。
【第2句】:裝配:
(1)放磁鐵
(2)固定電刷和引出片
(3)使換向器與電刷緊密接觸
(4)蓋上端蓋
把轉子的換向器一端插入后蓋,并使兩片電刷與換向器上銅片緊密接觸。把轉子的另一端插入定子內,并使后蓋上的缺口與外殼上的固定片對準,用尖嘴鉗彎下固定片,使定子與轉子的配合良好。用手轉動轉子時,若轉動靈活,電動機就完成了。
【第3句】:檢查、測試:
裝上螺旋槳,把二根導線接在引出片上,接上電源,你的電動機會轉了嗎?
活動評價
想一想在制作過程中,你認為還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談一談在制作過程中,你是如何提高電動機的安裝質量?
比一比將你制作的電動機與同學比一比,看誰轉得更快!
提高電動機動力的措施(改用強磁鐵,如釹鐵硼磁鐵;線徑增粗;減小電阻;增大電壓;減小摩擦等)。讓學生文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提高制作質量的措施。
擴展延伸:電動機——發電機
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
·進一步熟悉畫圖工具的用法
—能夠根據一定的主題設計構思簡單的圖畫
·能夠綜合利用各種工具繪制、修飾圖畫
【教學準備】
·以平時成績為基本依據,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4~5人一組,確定小組長。
·準備好并打印出主題的示例圖。
·安排同一小組的同學坐在相鄰的位置。
·準備好彩色打印機和可供展示的黑板。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課時為綜合實踐課,是在綜合前面7課內容基礎上的拓展和創新。教材系統講解了圖畫創作的基本流程:主題策劃→畫面構思→畫出圖畫→打印圖畫→評價交流。在該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要進行閱讀、思考、設計、制作、觀察、比較、完善等多方面的活動,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濃厚的興趣和活動氛圍能促使他們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因此,上好這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對于開拓學生思維、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增強自信心、提升創新能力等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因此需要教師對課堂上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作充分估計,尤其要注意對學生創作圖畫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復習總結
在創作作品前應先要學生明白,自己要想表達什么,應畫些什么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可展示幾幅作品或自己講幾個主題。
評價交流環節應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多建議,讓學生反思創作過程的難點和基本步驟。
【教學過程】
【第1句】:明確任務要求
師:這個學期我們認識了計算機,而且還掌握了如何利用計算機來娛樂、學習、畫畫。為了展示大家的學習成果,我們計劃舉辦一次班級畫展。
(教師說明參加畫展的具體要求)
具體要求:
形式: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參加畫展,每個小組參展的'畫必須是同一個主題的。
主題:可以從教師指定的主題中選擇一個,也可以小組共同商定后重新設計一個。
(教師出示教材上所列的各主題及對應的示例圖)
時間:課前10分鐘必須把作品存儲在教師指定的文件夾中。
評價:學生自主評價,選出最喜歡的3幅作品。得票最高的3幅作品所在小組給予獎勵。
【第2句】:小組討論
師:每位同學在畫畫前必須先和同組的伙伴商量好:你們打算畫什么?想讓別人從你們的畫里看到什么?每位同學的畫都應該出自同一個主題,那么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小組里的同學相互說一說,然后再跟老師文案。
(學生討論,確定主題;教師通過學生的口頭匯報,評價各個小組的構思)
【第3句】:小組自主繪畫
(學生開始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第4句】:第一階段繪畫作品的點評
師:請各個小組的同學把自己的繪畫作品保存在教師指定的文件夾中。雖然時間很短,但是也有小組已經把畫畫好了。
(教師打印各組已繪制完成的圖畫文件,并粘貼在黑板上)
師(演示學生的圖畫作品):現在請同學們做做評委,分別文案這里的每幅畫,你喜歡的地方有哪些?你不喜歡的地方有哪些?
(師生共同點評,選出最喜歡的3幅作品,獎勵優秀作品所在的小組。教師鼓勵學生下節課繼續努力,進一步修飾完成繪畫作品)
【第5句】:修改圖畫
師:上節課已經很好地完成了作品的同學多多幫助自己小組的同伴,還沒有完成作品的同學這節課要努力加油,爭取為小組贏得榮譽!
(學生繼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第6句】:第二階段繪畫作品的點評
(教師打印各組已繪制完成的圖畫文件,并粘貼在黑板上)
師(演示學生的圖畫作品):現在請同學們做做評委,分別文案這里每個小組的作品,你喜歡的地方有哪些?你不喜歡的地方有哪些?
(師生共同點評,選出最喜歡的3幅作品,獎勵優秀作品所在的小組。)
小學綜合實踐《陸巷古村》的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通過研究探討確立研究的主題,制定好研究的方案,分好研究小組,設計好具體的研究計劃。
2.學會設計具體研究方案,提高學生分析研究的綜合能力。
3.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
4.通過研究探討培養學生保護名勝古跡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圍繞“陸巷古村”確定研究小課題,制定出具體的研究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設計、討論等多種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
【活動準備】
學生:游覽參觀陸巷古村,聽導游介紹陸巷古村的建筑特點,聽老人們講講陸巷古村的歷史,上網搜索陸巷古村的相關資料。
教師:指導學生前期研究,關注進程,了解情況;制作課件。
【活動主體】小學四年級學生
【活動流程】
【第1句】:欣賞導入,激發興趣。
1.錄象播放:東山的名勝古跡。
2.你們喜歡這些名勝古跡嗎?你知道它們在哪里嗎?
【第2句】:確立研究的主題。
1.東山的名勝古跡很多,東山的古村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陸巷古村了,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板書課題:陸巷古村。
2.你們想要更多地了解它嗎?都想知道哪些方面呀?學生交流。
3.教師引導歸納:
大家想得真不錯,陸巷古村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自然環境優美,景色十分迷人,人文景觀豐富,文化內涵豐富;吸引了眾多游客。它出色的建筑更需要我們大家的保護。
板書:景色迷人,名人輩出,牌坊接踵,建筑藝術,知名度,保護。
【第3句】:組成研究小組。
1.這些都是我們想要了解的關于陸巷古村的事。為了了解地更深入,我們需要分組合作進行。以上幾個方面的研究,你對哪個感興趣?
交流。
2.根據學生的意愿組成研究小組,選出研究組長,確立研究內容。
3.討論組名。
教師點撥:根據研究的方法和學生喜好,大致命名。
(只要切合主題,尊重學生的命名。)
【第4句】:制定小組研究方案。
1.我們怎么來進行研究呢?我們來制定一個合理的研究方案吧。
2.出示一份研究方案,指導填寫。
(1)研究方案中要根據你研究的內容制定出具體的'研究方法,比如親自體驗,攝影,網上搜集資料,調查采訪等。
(2)研究的過程中需要注明具體的活動時間、地點、內容。
(3)研究的成果可以用多種形式展示出來。
(4)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想法,進行修改或自行設計。
2.進行方案填寫。
3.投影儀展示,交流方案。
4.相互評價。
點撥:A、研究的主題語言表達要規范B、研究過程的安排要合理C、論證可行性:遇到不能解決的環節可以求助聽課老師;邀請陸巷古村導游現場指導;打求助。
5.根據教師的建議,改進方案。
6.方案展示。
陸巷古村
【第5句】:活動總結。
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方案設計,來真正領略一下這一保存最完整的江南古村落的風采吧。
上一篇:領獎口號大全8個字聚集1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