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節”系列活動的實施方案
“中國醫師節”系列活動的實施方案 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 XX年8月19日是我國首個“中國醫師節”。
為組織開展好節日期間系列活動,進一步彰顯黨和政府對擴大醫師和醫務人員的關愛和厚愛,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健康崇高精神,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經研究,決定在全區范圍內開展首個“中國醫師節”系列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XX年“中國醫師節”活動以“尊醫重衛共享健康”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大力弘揚衛生健康崇高精神。
二、活動形式 (一)開展形式多樣宣傳活動,營造“尊醫重衛”良好氛圍。
活動時間:8月15日-19日。
牽頭科室:政策法規科;配合科室:辦公室、公共衛生科、醫政醫管科、組織人事科。
(二)開展關愛退休醫師走訪慰問活動。
活動時間:8月15日-17日。
牽頭科室:辦公室。
(三)開展“蘭小草”式“最美醫生”“最美護士”評選活動。
活動時間:8月5日至15日。
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配合科室:辦公室。
(四)開展義診活動。
活動時間:8月16日。
牽頭科室:醫政醫管科;責任單位:局屬醫療衛生單位。
(五)開展首屆“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活動。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應履行哪些義務
過聯合署名的一位全國人大代露:中國醫師節原本有三個方案:個方案是6月26源于1998年6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經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第二個備選方案是張仲景生日3月4日(公元150年3月4日,農歷正月十八);第三個參考方案是8月19 日,2024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的日子。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是近20年來首次召開最高規格的全國性衛生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一起出席了這次會議,這個會議對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最終國家衛生計生委選定了8月19日作為中國醫師節的最終方案,并向國務院申請批準設立中國醫師節,于11月3日正式獲批。
2024年“中國醫師節”的主題是什么
新聞 以生命的名義——獻給首個“中國醫師節”8月19日,全國11
【第74句】:9萬衛生健康工作者將迎來屬于自己的節日——首個“中國醫師節”
中國醫師節是哪天
中師節是每年的8月19日。
中國醫師節是經國務院設立的節日。
2024年11月3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中國醫師節”的批復(國函〔2024〕136號),決定自2024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中國醫師節介紹:我國古代曾定農歷4月28日,即孫思邈紀念日為“醫生節”。
中國政府批準每年6月26日為中國醫師節基于如下事實。
1998年6月26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62年6月26日毛澤東主席曾經做出批示,將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解決了醫療的公平問題。
中國醫師以占世界衛生總支出1%的比例,為占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是中國醫師的無私奉獻和對人類的巨大貢獻,最鮮艷的康乃馨應該獻給他們。
醫生的節日有那些………………
護士節5月12日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需要不斷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為此相關國際組織和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陸續設立了與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有關的節日:目的是開展與之有關的宣傳活動。
引起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提醒更多的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科學保健能力。
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節日還會逐步增多。
據筆者統計,到目前此類節日已有30多個,它們是: (1)(1月最后一個星期日) 麻風病是一種全球性古老的慢性傳染病,1954年,世界各國衛生部門共同確立每年1月的最后一個周日為“”。
通過宣傳喚起社會對麻風畸殘者的關心和幫助,消除對他們的歧視、偏見和恐懼。
(2)國際睡眠日(3月21日) 2001年3月21日被宣布為首個“國際睡眠日”。
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加大了人們的心理負荷,加之不良的睡眠習慣,使三分之一的人群產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
“國際睡眠日”旨在使人們關注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質量。
(3)(3月24日) 鑒于世界感染結核病的人口已近6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1995年底,將每年的3月24日定為“”,以紀念結核桿菌的發現者羅伯特·柯赫,并呼吁各國政府加強對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視與支持,控制結核病這種與貧窮相關的疾病。
(4)世界衛生日(4月7日) 其組織法是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紐約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通過的,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公布。
為“使全人類獲得最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每年的7月22日作為“世界衛生日”。
從1950年起,把世界衛生組織的組織法公布日4月7日定為“世界衛生日”,每年選定一個健康內容作為當年國際衛生保健活動的中心主題。
(5)世界哮喘日(5月7日) 哮喘是常見病和多發病。
目前全世界有近2億患者,它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且難以得到根治。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確定每年5月7日為“世界哮喘日”,是讓人們了解該病的特點,應以預防為主,治療和鍛煉并重的方法來戰勝哮喘。
(6)世界紅十字日(5月8日) 1948年在斯德歌爾摩舉行的國際紅十字會協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上,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組織的創建人)的生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國際紅十字會各國的分會將以各種形式宣傳紅十字運動的國際性。
以及紅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種族、宗教及政治見解的特性。
成立于1904年,是國際紅十字會成員之一。
(7)國際牛奶日(5月16日) 1961年國際牛奶業聯合會在德國決定每年5月16日為“國際牛奶日”。
近年來我國政府認識到牛奶與民族健康的重要關系,開展了相應的活動,以多種形式向消費者宣傳、介紹牛奶的營養價值和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使人們認識牛奶,接受牛奶,并通過提倡人們多飲牛奶來改善自身的營養狀況,提高身體健康素質。
(8)世界無煙日(5月31日) 1988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世界衛生組織決定把該年“世界衛生日”作為第1個“世界無煙日”,其主題是“要煙草還是要健康:請您選擇”,在世界范圍開展禁煙健康教育活動。
后來將世界無煙日定在5月31日,號召熱愛健康的人們與吸煙作長期的斗爭。
(9)國際禁毒日(6月26日) 1987年6月12日~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
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決定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世界人民共同來解決毒品問題。
“國際禁毒日”每年都確定一個主題。
(10)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人口迅速增長是現今世界難題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達50億,為了進一步促進各國政府人民注重和解決人口問題,聯合國根據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次會議的建議,將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同時決定。
從1990年開始,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舉行“世界人口日”紀念活動。
(11)(8月第一個星期) 1992年8月份第一周是世界第一個母乳喂養周。
科學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可以直接降低嬰幼兒腹瀉死亡率和發病率。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母乳喂養作為保護兒童健康的一項措施。
母乳喂養對母親產后恢復也有好處。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決定每年8月的第一周為“母乳喂養周”。
(12)世界心臟日(9月最后一個星期日)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每3個死亡者中,就有一個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脅,已成為全球衛生保健和衛生資源的沉重負擔。
為此,世界心臟聯盟將每年9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定為“世界心臟日”。
2002年世界心臟日向全球發出了“必須構筑心血管疾病的立體防線”的特別忠告。
同年9月29日,中國首次世界心臟日活動在北京舉行,主題是“營養、肥胖與鍛煉”。
(13)世界聾人日(9月28日) 1975年,世界聾人聯合會決定1958年9月28日為第一個“世界聾人節”,并規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個星期日為世界聾人節。
聾人節的意義是引起社會對聾人工作的重視,尊重聾人,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1958年8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衛生部、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等9個單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慶祝這一節日。
(14)國際老人節(10月1日) 人口老齡化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顯著的社會問題。
1991年聯合國大會把每年10月1日確定為“國際老人節”。
1992年聯大通過了《1992年至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全球目標》和《世界老齡問題宣言>,促進各國對老齡人群的關愛。
(15)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大一致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世界人居日”,每年都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
聯合國將這一天設定為全世界對人類居住狀況以及獲得適當住房的基本人權進行反思的日子。
以增強人們對通過更多的城市與城市的合作來改善居住環境必要性的認識。
(16)(10月10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健康要求的提高,精神衛生越來越被現代人所重視。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公報說,精神錯亂等精神類疾病將成為新世紀人類面臨的嚴重威脅之一。
為此,從1991年起,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為“”,旨在宣傳精神衛生知識,提高人們對精神衛生的認識,關心精神疾病患者,并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我國從1996年第6次開始組織各地開展宣傳活動。
(17)國際盲人節(10月16日) 1984年在召開的世界盲人聯盟成立大會上,確定每年10月16日為“國際盲人節”。
1989年9月18日中國殘聯發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每年的國際盲人節時,由盲人協會出面,相關部門協助,舉行適當的慶祝活動,體現出政府對盲人的關懷。
(18)世界傳統醫藥日(10月22日) 1991年10月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在北京召開國際傳統醫藥大會。
46個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醫學專家和22個國家的衛生部高級官員參加會議。
會議期間通過了以“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為主題的北京宣言,并確定每年的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藥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 國際糖尿病聯盟把1995年11月14日作為發現胰島素的紀念日。
世界衛生組織將糖尿病列為三大疑難病之一。
國際糖尿病聯盟1997年正式規定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旨在引起全球對糖尿病預防的重視。
(20)世界日(11月20日)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各類致死病因中排列第6位,推測到2024年,它將躍升到第三位。
世界衛生組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戰略委員會提出將2002年11月20日作為首個“世界慢阻肺日”,希望人們能夠正確科學保護人體的肺,拒絕香煙,讓人人自由呼吸。
(21)世界艾滋病宣傳日(12月1日) 1981年6 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發現至2002年全球感染人數 已超過3400萬人。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控制艾滋病十大措施中將“宣傳教育”列為第1項,并宣布從1988年起每年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宣傳日”。
每一年“世界艾滋病宣傳日”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
(22)世界殘疾人日(12月5日) 1992年10月14日在紐約舉行的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的12月5日為“世界殘疾人日”,決議要求各國政府和相關國際組織開展多種幫助殘疾人的活動。
以改善殘疾人的狀況,使殘疾人在各方面的權力得到確實的保障。
(23)世界強化免疫日(12月5日) 198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全球在2005年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消滅脊灰策略中,尤為突出的是為強化免疫而采取群眾運動形式:國家免疫日(12月5日)。
在開展國家強化免疫日活動中,許多國家首腦親自參加口服疫苗活動,極大地推動了這項活動的開展。
(24)全國愛耳日(3月3日) 由于藥物、遺傳、感染等原因,我國有聾人2000萬,每年新生4萬聾人。
聽力的障礙使該人群的生活、學習有諸多的不便。
1998年3月衛生部等10部門落實政協提案,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25)全國愛國衛生月(4月) 全國愛衛會在1989年作出決定,每年4月為全國“愛國衛生月”,新聞單位和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動員廣大市民參與愛國衛生運動,掀起全民參與整治市容市貌、環境衛生、除“四害”的熱潮,以提高市民的文明衛生素質,維護社會公共衛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6)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至4月21日) 癌癥長期居于各類死因之首,為此,1994年起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被中國抗癌協會第二屆二次理事會和三屆常務理事會決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以提高人民群眾對腫瘤的防治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動員全社會關心腫瘤患者,向腫瘤患者獻愛心。
(27)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 碘缺乏病是一種地方病,它使新生兒智力和身體發育產生障礙。
我國是世界碘缺乏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政府在1991年羅馬的國際營養會議上宣告中國將在10年內減少該病的發病率。
1993年衛生部確定每年5月5日為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
1994年5月5日為首屆“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
(28)中國學生營養日(5月20日) 1990年衛生部、教育部決定,每年的5月20日為“中國學生營養日”。
我國兒童青少年膳食中熱量供給已基本達到標準,但營養攝入不均衡較為普遍,在學生中開展營養教育工作,倡導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對于普及營養知識,預防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發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9)全國母乳喂養日(5月20日) 母乳喂養一直作為最健康的哺乳方式被醫學界推崇。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號召全世界的母親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孩子。
我國衛生部決定從1993年起每年的5月20日為“全國母乳喂養日”。
隨著母乳喂養益處的大力宣傳,母乳喂養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
(30)全國助殘日(5月第三個星期日) 我國有6000萬殘疾人,平均每5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如果按一家四口人計算,殘疾人直接牽動著兩億人口的切身利益。
1991年5月15日,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這部法律第四十八條規定: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的助殘日。
它像一簇火,溫暖了殘疾人的心,帶給了他們生活的希望與自信。
(31)全國愛眼日(6月6日) 在1996年衛生部、國家教委等12個單位作出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并強調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是廣大青少年。
我國約有1000萬兒童患斜視、弱視等眼疾。
利用愛眼日等多種形式,對公眾進行用眼衛生及防治眼病的常識教育,提高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眼保健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32)全國愛牙日(9月20日) 我國牙病患者眾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因此,解決牙病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預防。
1989年,由衛生部、教委等9部委聯合簽署,確定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
建立愛牙日是加強口腔疾病預防工作,落實以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舉措,普及在群眾中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增強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
(33)全國防治高血壓日(10月8日)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成倍增加,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威脅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
1998年,衛生部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健康嚴重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決定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
(34)全國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 國家計生委確定從2000年起每年10月28日為“全國男性健康日”。
隨著社會的發展。
男性面臨的競爭壓力遠大于女性。
有關研究表明:男性的生命質量和壽命通常比女性低。
男性患病比例遠高于女性,保護男性的身心健康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35)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11月第一周) 在1998年我國頒布了《食品衛生法>。
同年衛生部規定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為“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各地衛生部門將在此期間開展打擊假冒偽劣食品、識別假冒、偽劣食品圖片實物展覽、食品專家現場咨詢和普及食品衛生科學知識等活動,動員越來越多的群眾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醫師節女生獨唱什么歌合適又好聽
你好,《愛的供養》《感恩的心》《女人花》等,只要喜慶的歌曲就可以。
2024年8月19日是首屆“中國醫師節”。
2024年8月19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明確了衛生與健康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和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大會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作為醫生“醫者仁心、濟世達人”,白求恩精神是醫生精神的集中體現,將此日期定為醫師節,會更好的激勵醫生以白求恩為榜樣,刻苦鉆研,精通醫術,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望采納。
中國醫師節是幾月幾日
8月19日。
上一篇:構建法治社會擬標語集錦100條
下一篇:提倡土地流轉標語匯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