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于智者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選文,回答問題。
①謠言來源于污濁刷靈魂,它是散布者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捏造的謊言。
②謠言是可怕的:它有一種邪惡的力量,能給人的心靈帶來莫名的恐慌;它能讓人處于多疑猜忌的境地難以自拔;它能摧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給友情、愛情、親情籠罩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然而,對于那些不相信謠言的智者來說:謠言的力量卻等于零——他們能識破謠言的真相,并且絕不會讓謠言插上“飛翔”的翅膀。
③蠢人常常會因為聽信謠言而害人害己。戰國時期,秦軍進犯趙國,把趙國的門戶重鎮上黨團團圍住。趙王派廉頗率大軍救援,走到長平時,上黨已被攻下。面對秦軍的凌厲攻勢,久經沙場的廉頗知道秦軍銳氣正盛,便擺出一副要打一場持久戰的陣勢。秦軍準備速戰速決,可廉頗只守不攻。秦軍害怕了,因為他們經不起拖!于是便派人到趙國散布謠言,說:廉頗年老軟弱,害怕進軍。不敢出戰,要讓年輕力壯的趙括帶兵,秦軍就會因為害怕而潰敗退走。趙王果然聽信謠言,派趙括前去接替廉頗為將。結果是趙軍大敗,四十余萬大軍被秦將白起悉數坑殺。若不是魏國及時相救,趙國恐怕已經就被秦軍順勢給滅了。趙王聽信謠言的結果是:趙國差點招來滅頂之災。
④愚蠢的人經不起謠言的迷惑,而智者卻往往能化謠言于無形。同樣是在戰國時期,魏文侯派樂羊去攻打中山國,三年末下;在此期間,各種謠言紛起,說樂羊圍而不攻是想擁兵自立。然而,謠言并沒有動搖魏文侯對樂羊的信任,他一面派使臣慰問前線的'部隊,一面又加派作戰的兵力。打下中山國歸來之后,魏文侯送給樂羊兩個箱子,樂羊打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汗如雨下,原來箱子里都是說他有異心的奏章。試想,如果魏文侯當時聽信了“樂羊想擁兵自立”的謠言,結果會是怎樣?恐怕中山國依舊是中山國,而樂羊卻早以成為刀下之鬼了。
⑤因為輕信謠言,多少王朝走向沒落,多少同邦離心離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謠言無腿,卻能像風一樣四處游走,一旦遇到昏庸發熱的頭腦,便會掀起狂濤巨浪,吞噬理智的航船,鑄成無法彌補的大錯。
⑥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謠言呢?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一個人風風火火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兒說:“我有個消息要告訴您……”哲人打斷他的話說:“等一等,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那人不解地問:“哪三個篩子?”哲人說:“第一個篩子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篩子是真實的嗎?”來人說:“不知道,我從街上聽來的。”“第二個篩子是審查。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審查過了嗎,是善意的嗎?”那人躊躇地說:“不,剛好相反。”哲人說:“第三個篩子是掂量。這個如此讓你激動的消息重要嗎?”那人不好意思地說:“都是街頭巷尾的傳說,無所謂重要不重要。”哲人說:“這消息既然一不確定是否真實,二非善意,三不重要,那就別說了吧,免得人們被這虛假的謠傳所困擾。”
⑦朋友們,謠言止于智者,這我們把這三個“篩子”放在心中,相信我們一定能在謠言面前做一個“智者”,而不是謠言的迷惑者、傳布者和受害者。
1.本文可以用文章中心論點作標題,請將文章標題寫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概括第③④段列舉的事例論據,并文案它們分別證明了什么分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除運用事例論證外,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根據上下文內容,仿照劃文案,在文中橫線上寫兩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完全文,你一定知道該如何對待謠言了吧!請寫下你的啟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謠言止于智者。
2.第③段:趙王聽信秦軍謠言差點招來滅頂之災。證明“蠢人常會因為聽信謠言而害人害己”。第④段:魏王侯不聽“樂羊想擁兵自立”謠言,打下中山國。證明“智者能化謠言于無形”。
3.對比論證。用正反來年感方面事例對比,突出了相信謠言的危害,有力證明了中心論點。
4.示例:多少事業毀于一旦,多少朋友成為對頭。(內容是輕信謠言的危害,形式與畫文案一致即可)
5.圍繞“自己不造謠,不傳播謠言,不相信謠言”談即可。
《謠言止于智者》閱讀答案
①近來,社會上“妖言惑眾”事件的頻繁發生,對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產生了嚴重危害。雖然人們知道,謠言是個別人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捏造的謊言,但仍有不少善良的人在無意之中成為了謠言的傳播者。許多人被謠言迷惑,而智者卻往往能化謠言于無形,也就是說,謠言止于智者。
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風風火火地跑到哲人那兒,說想要告訴他一個消息。哲人平靜地打斷他的話說:“等一等,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哲人所說的“篩”,就是看消息是否真實,是否經過審查,是否具有善意。來人表示只是聽來的。最后哲人說:“那就別說了吧,免得人們被這虛假的謠傳所困擾。”哲人面對看似令人激動的消息,淡定從容,以自己的標準過濾虛假信息,讓謠言停止了傳播。【甲】面對不確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淡定的心態,理智應對,不為謠言所惑。
③面對不確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淵博的知識,明辨是非,不為謠言所困。謠言像四處游走的無根之風,而知識卻正如遮擋、消解它的高山茂林。當智者遇到謠言的無根之風時,能運用知識的高山茂林,使謠言得以消解。【乙】自2007年至今,對于擬建PX(對二甲苯、低毒化合物)項目,多地民眾均選擇堅決抵制,被謠言所惑是重要原因之一。其間,某搜索網站上的“PX”詞條多次被人篡改,將PX解釋為“劇毒”。為了阻止妖言惑眾,清華大學化工系的學生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大量的科學依據進行論證說明,還原了科學的真相,從而攻破謠言。這次破謠的成功,表明了知識對于明辨是非的必要性。
④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絡讓謠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因此,對于不確定的信息,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盡自己所能組織謠言的傳播,在謠言面前我們人人都應該做一個“智者”。
【第20句】:為什么說“謠言止于智者”?(4分)
【第21句】:簡要分析第③段中畫線句的作用。(2分)
【第22句】:如果在文章【甲】或【乙】處補寫一個論據,下面材料放在處使用最恰當。(只填序號)(2分)
【材料】
戰國時期,魏文侯派樂羊去攻打中山國。三年未下。在此期間,各種謠言紛起,說樂羊圍而不攻是想擁兵自立。然而,魏文侯卻相信樂羊這樣做自有其道理。他一面派使臣慰問前線的部隊,一面又加派作戰的兵力。最終樂羊成功打下中山國,魏文侯重賞了樂羊。
參考答案:
【第20句】:面對不確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淡定的心態,理智應對,不為謠言所惑;面對不確定的消息,智者能以淵博的知識,明辨是非,不為謠言所困。(共4分,每個要點2分)
【第21句】:畫線文案運用比喻論證法。將謠言比喻為無根之風,突出其不真實與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將知識比喻為高山茂林,突出知識對謠言的消解作用。在此基礎上。形象地闡明智者運用知識消解謠言的做法。論證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共2分)
【第22句】:甲(共2分)
雨前閱讀答案
最后的鴿群帶著低弱的笛聲在微風里劃一個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許是誤認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為夜色的來襲,或是也預感到風雨的將至,遂過早地飛回它們溫暖的木舍。
幾天的陽光在柳條上撒下的一抹嫩綠,被塵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滌。還有干裂的大地和樹根也早已期待著雨。雨卻遲疑著。
我懷想著故鄉的雷聲和雨聲。那隆隆的有力的搏擊,從山谷返響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從凍土里震動,驚醒,而怒茁出來。細草樣柔的雨絲又以溫存之手撫摩它,使它簇生油綠的枝葉而開出紅色的花。這些懷想如鄉愁一樣縈繞得使我憂郁了。我心里的氣候也和這北方大陸一樣缺少雨量,一滴溫柔的淚在我枯澀的眼里,如遲疑在這陰沉的天空里的雨點,久不落下。
白色的鴨也似有一點煩躁了,有不潔的顏色的都市的河溝里傳出它們焦急的叫聲。有的還未厭倦那船一樣的徐徐的劃行。有的卻倒插它們的長頸在水里,紅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撲擊著水以支持身體的平衡。不知是在尋找溝底的細微的食物,還是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幾個已上岸了。在柳樹下來回地作紳士的散步,舒息劃行的疲勞。然后參差地站著,用嘴細細地撫理它們遍體白色的羽毛,間或又搖動身子或撲展著闊翅,使那綴在羽毛間的水珠墜落。一個已修飾完畢的,彎曲它的頸到背上,長長的紅嘴藏沒在翅膀里,靜靜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間的小黑睛,仿佛準備睡眠。可憐的小動物,你就是這樣做你的夢嗎?
我想起故鄉放雛鴨的人了。一大群鵝黃色的雛鴨游牧在溪流間。清淺的水,兩岸青青的草,一根長長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隊伍是多么歡欣地發出啁啾聲,又多么馴服地隨著他的竿頭越過一個田野又一個山坡!夜來了,帳幕似的竹篷撐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這是怎樣遼遠的想象啊!在這多塵土的國度里,我僅只希望聽見一點樹葉上的雨聲。一點雨聲的幽涼滴到我憔悴的夢,也許會長成一樹圓圓的綠蔭來覆蔭我自己。
我仰起頭。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霧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臉上。一只遠來的鷹隼,仿佛帶著憤怒,對這沉重的天色的憤怒,平張的雙翅不動地從天空斜插下,幾乎觸到河溝對岸的土阜,而又鼓撲著雙翅,作出猛烈的聲響騰上了。那樣巨大的翅使我驚異。我看見了它兩脅間斑白的羽毛。
接著聽見了它有力的鳴聲,如同一個巨大的心的呼號,或是在黑暗里尋找伴侶的叫喚。
然而雨還是沒有來。
1933年春,北京
(選自《畫夢錄》,人民文學出版社,有刪改)
相關鏈接:何其芳,1912年出,中國現代作家。1933年,時值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后,又加緊蠶食華北,而國(min)黨政府卑躬屈敵,民族危機深重,政治氣候低沉。面對現實,當時一大批知識分子既對黑暗現實不滿,又找不到出路。
【第1句】:請用文章中的詞概括下面三種動物在雨前的不同神態。(3分)
(1)鴿子: (2)白鴨: (3)鷹隼:
【第2句】:對比是本文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請簡要分析作者將南方的濕潤與北方的旱渴進行對比的作用。(2分)
【第3句】:作者描寫景物語言精致,請賞析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細草樣柔的雨聲又以溫存之手撫摩它,使它簇生油綠的枝葉而開出紅色的花。
【第4句】:作者描寫白色的鴨后寫道:“可憐的小動物,你就是這樣做你的夢嗎?”這話話表現了作者對白鴨怎樣的情感態度?(2分)
【第5句】:結合文章內容,閱讀相關鏈接,試探究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3分)
參考答案:
【第1句】:(3分)(1)驚惶(2)煩躁(3)憤怒
【第2句】:(2分)表現了作者對雨的盼望,對故鄉美好景物的懷念與向往,對新生活的追求。
【第3句】:(2分)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雨聲輕柔而又溫存的特點。
【第4句】:(2分)“可憐”,值得憐憫的意思,表現了作者對白鴨茍安生活的不屑。(意思相近即可。)
【第5句】:(3分)要點:作者通過對一系列景物久旱盼甘霖的描寫,(1分)揭示了當時知識分子共同的心態:既不滿于現實,又找不到出路的猶豫、傷感、焦躁,同時表現了作者抗擊陳腐、追求新生活的愿望。(2分)
這篇何其芳《雨前》閱讀答案是由文學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過這些閱讀練習和答案,能幫助同學們把握語文閱讀的特點,進而提高閱讀、鑒賞、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鳥說》閱讀答案
閱讀《鳥說》一文,完成8-11題。
余讀書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1)而視之,則二鳥巢于其枝干之間,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盞,精密完固,細草盤結而成。鳥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2),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
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輒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下瞰而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即大鳴,手下,鳴乃已。
他日,余從外來,見巢墜于地,覓二鳥及鵱鷇(3),無有。問之,則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鳥之羽毛潔而音鳴好也,奚(4)不深山之適(5)而茂林之棲?乃托身非所,見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為甚寬也哉?
注釋(1)即:走近,靠近(2)掬:用手捧,盈掬:這里指用手滿握。
(3)鵱:音構,鳥卵。這里指幼鳥。(4)奚:為什么。(5)適:到……去
【第8句】: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則二鳥巢于其枝干之間()(2)雌者覆翼之()
(3)鳴乃已()(4)見辱于人奴以死()
【第9句】: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桂之上日有啁啾者何陋之有(《陋室銘》)
B.雛且出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C.即而視之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D.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第10句】:用“╱”標出下面文案的朗讀停頓(共兩處)。(1分)
其旁有桂一株焉
【第11句】:翻譯下列文案。(4分)
(1)問之,則某氏僮奴取以去。
(2)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
【第12句】:本文和《馬說》在寫法上相似,都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的主題有何不同?(3分)
參考答案:
【第8句】:(1)做巢筑巢(2)蓋、蒙(3)停止(4)受辱【第9句】:D(2分)
【第10句】:其旁╱有╱桂一株焉(1分)
【第11句】:(4分)(1)問周圍的人(它的去向),原來是某人(屋主)的童仆把它們抓走了。
(2)略
【第12句】:托物寓意(1分)
《馬說》抨擊統治者的昏庸無能,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1分)
本文告誡有識之士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處所去發展。(1分)
上一篇:生物仿真實驗室標語匯編90句
下一篇:學校減負的宣傳標語匯集9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