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答案
(一)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13—15題。(共9分)
【材料一】
京津冀一體化涉及到多個方面。京津冀地域相連,生態環境相互影響,需要一起建立這方面的保護規劃協調機制。三地正在共同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整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研究建立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建立由中央財政補助和地方共同出資構成的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基金。京津冀交通運輸一體化也在加速推進。在鐵路方面,將強化干線鐵路建設,規劃研究相鄰城市間互聯互通的快速通道,從而提升跨境運輸服務能力,增加京津冀對外輻射帶動作用。在公路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網。在機場建設方面,要打造一批國際一流的航空樞紐。京津冀產業發展也在逐步一體化,這將有助于把京津冀打造成具有產業競爭力的城市群。一方面,北京要向外疏解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區域性批發市場等產業;另一方面,天津與河北也要抓住這一①(契機機會),有計劃地集中發展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產業項目,有效拓展產業鏈,形成規模效應。
【材料二】
推動京津冀②(協同協調)發展,在交通一體化方面,按照網絡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體化服務的要求,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交通網絡,提升交通運輸組織和服務現代化水平,建立統一開放的區域運輸市場格局。加快推進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建設,加快保津、石濟客專等鐵路建設,力促京沈、京張客專等鐵路年內開工,推進京唐客專、京九客專、環渤海城際、張崇支線、津石客專、津承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盡快使各設區市中心城市與京津形成以客運專線、高速鐵路為主的快速客運網絡。
【材料三】
20xx年12月30日,北京至沈陽鐵路客運專線(北京段)正式開工建設。其兼顧城際客專功能,密云、懷柔、順義借助城際列車,很快就能到達市區,就連離市區最遠的密云也僅需15分鐘就能進四環(星火站)。
13.從【材料一】和【材料二】橫線后的括號內分別選擇詞語填入橫線處,①處應填 ,②處應填 。(2分)
14.【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的共同內容是 (1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的不共同內容是 和 (2分)
15.聽到北京至沈陽鐵路客運專線(北京段)正式開工建設的消息,家住懷柔的張大爺樂呵呵地說:“京沈高鐵修到咱們家門口了,咱也沾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好政策的光了。”請你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內容陳述張大爺這一說法的理由。(4分)
13.(2分)①選“契機”。解說:契機:指事物轉化(多指向積極的方向)的關鍵。機會:恰好的時候。②選“協同”。解說:協同:是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或能力。協調:①搭配得適當:色彩~|國民緊急各部門的發展必須互相~。②使配合得適當:~產銷關系。
14.(3分)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一體化和產業發展一體化。(一點1分)
15.(4分)【材料二】中談到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加快推進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建設,力促京沈鐵路年內開工。(1分)從【材料三】的內容得知:京沈客運專線(北京段)已經正式開工建設;(1分)京沈客運專線從北京星火站出發,途徑北京懷柔、河北承德、到達遼寧沈陽,正式開通后從懷柔到城區僅需15分鐘;(1分)張大爺家住懷柔,從懷柔南站去市區能短時間內到達,去承德,到沈陽也很方便快捷。(1分)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答案
【原文】
非連續性文本
材料一:各地舉行紀念蘇軾活動
(1)平頂山市舉行三蘇文化研究會
1月19日(農歷十二月十九),平頂山市三蘇文化研究會、市三蘇文化傳播公司聯合舉辦了蘇軾誕辰977周年祭典。平頂山市政協副主席、市三蘇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潘民中主持祭典。
當日,平頂山市三蘇文化研究會的人員、三蘇文化傳播公司全體員工及應邀參加的熱愛東坡文化的各界人士,于三蘇像前舉行了簡樸隆重的祭祀儀式。
潘民中說,自明清以來,每到農歷十二月十九蘇軾生日,各地愛好三蘇文化的人士都會自發地組織起來,舉行祭祀蘇軾活動。平頂山市三蘇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每年農歷十二月十九舉行祭祀蘇軾活動也成了慣例。
(2)黃州舉辦蘇軾紀念活動
本報訊11月19日,來自北京、廣東、山東以及省內武漢、黃石、鄂州、黃岡的1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古城黃州,紀念蘇軾誕辰970周年。
由黃岡市《江山文藝》雜志社、黃岡市攝影家協會、荊楚網·黃岡文壇主辦的此項活動,彰顯了黃岡豐富的人文底蘊。會議期間,蘇軾研究專家王琳祥作了《蘇軾與東坡赤壁》專題講座。
(3)【眉山舉行紀念“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成立30周年學術活動】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會長(著名蘇學專家,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烈先生在紀念會上回顧總結了30年來研究會取得的成果。先后舉辦了16屆蘇軾國際學術研究會。創辦了《蘇軾研究》刊物,有力地推動了蘇軾研究活動深入發展。紀念會后還舉辦蘇軾創新理論與實踐的學術研討活動。
材料二:學者的評價
(1)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劉熙載在他的《藝概》中說:“詞至東坡,其境益大,其體始尊,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2)王國憲在《重修儋縣志敘》中評價蘇軾,“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瑯瑯,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辟南荒之詩境也。”
(3)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4)王國維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瞻(蘇軾)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5)當代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對蘇詩藝術風格評價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6)余秋雨:蘇東坡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他在無情地剝除自己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哪怕這些成分曾為他帶來過官職、榮譽和名聲。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在這一過程中,佛教幫了他大忙,使他習慣于淡泊和靜定。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不得不親自墾荒種地,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幸好,他還不年老,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還大有可為。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于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
蘇軾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學藝術大師,他在詩、詞、文、書法、繪畫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他遠遠超越了同輩作家,高高處于北宋文壇的巔峰。
【問題和參考答案】
【第10句】:閱讀材料一,你認為各地舉行紀念蘇軾活動的作用和意義在哪里?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條概括。(5分)
本題考查:準確篩選并整合材料中的相關信息,根據材料探討實際問題,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參考答案:【第1句】:促進了對東坡文化的宣傳。【第2句】:促進了對東坡文化的研究。
這些活動是一個立足弘揚東坡文化的載體。這些活動能起到宣傳東坡文化的作用。而東坡先生的風格、性格在各地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通過各種活動,可以把喜歡東坡、崇敬東坡的人凝聚起來,共同探索東坡文化,促進東坡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第11句】:閱讀材料二,試給蘇軾寫一段評價性的.文字(50字左右)。(5分)
本題考查:根據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評價。
答案:略
【第12句】:長江中學文學社準備開展以“東坡文化進校園”的主題活動,假如你是該校的一名學生,一定會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務。(5分)
(1)如果你來策劃,你準備設計哪些活動項目?請列舉兩項。
(2)示例:作文競賽
①項目一:【】
②項目二:【】
請你從自己設計的三個項目中任選一項,寫出開展這項活動的一個主要環節,并陳述設計該環節的理由。
①項目名稱:【】
②主要環節:【】
③理由:【】
本題考查:根據情境,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探究并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1)演講比賽;詩詞朗誦會;讀書報告會等。(注意所給示例形式)
(2)題目要求寫出方案中的主要環節,并陳述設計理由。第一問其實只要將平時所做的與此相類似的活動名稱寫出來即可,至于第二問的理由必須結合主題---東坡文化進校園來回答,如:學習東坡文化,挖掘東坡文化,弘揚東坡精神。,有利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有利于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
非連續性文本《地圖》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第17-19題。
文段一
①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還要早。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線等。據學者考證,早在1萬年前就出現了在地上用線劃、簡單符號表示地物的原始地圖。現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公元前27世紀蘇美爾人繪制在陶片上的地圖。
②每一幅地圖,都是利用點、線、面組成的符號來表示各種地理事物,對這些點、線、面組成的符號的.解釋,叫做圖例;用來說明各種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以及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叫做注記。符號系統和注記構成了地圖獨有的語言。地圖是運用地圖語言來描述地理事物的,這比其他的語言文字更形象、更直觀。
③傳統意義上,地圖是表示真實世界的平面圖,它不僅是現實世界的簡單再現,而且更多地反映人們對自己的生活空間、對自然的認知水平,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思想意識等。可以這么說,地圖能夠折射出時代的影子。
【第17句】:文段一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與地圖有關的信息,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每個信息不超過20字)(3分)
主要信息:①②③
【第19句】:閱讀下面的文字,判斷它與文段一的哪個段落的內容聯系緊密,并簡要陳述理由。(4分)
古希臘人赫加斯特繪制了一幅世界地圖,他把希臘作為世界的中心,周圍是一片海洋和小塊的陸地。在海岸邊,畫著一個手持路牌的巨人,路牌上寫著:“到此止步,勿再前進。”在那時的人看來,大海是神秘莫測的。
答:
文段二
①電子地圖,也叫數字地圖,它是通過使用專業的計算機技術,對地圖信息以數字方式進行查閱和存儲的一種地圖。
②傳統地圖,通常是通過符號的結構、大小、色彩等來顯示地理信息。例如,它用線的形狀、寬度、顏色等不同符號表示公路的等級及其他信息。電子地圖是以數字的方式存儲信息。同樣表示公路信息,電子地圖可以記錄公路等級、名稱、路面材料、起止點名稱、路寬、長度、交通流量等大量信息。此外,電子地圖中除了可以看到具體目標的地理位置,還可以知道餐飲、住宿、天氣等其他的服務信息。同時,電子地圖能將多幅地圖進行拼接,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內放大、縮小甚至旋轉,并且提供了多種搜索功能。
【第19句】:根據文段二的內容,文案與傳統紙質地圖相比,電子地圖的優勢是什么。(4分)
答:
參考答案:
【第17句】:答案要點:①歷史悠久。②用地圖語言直觀地描述地理事物。③反映時代特點。(共3分。每個要點1分)
【第18句】:答案示例:赫加斯特繪制的這幅地圖,把希臘作為世界的中心,地圖上路牌的文字反映出人們對大海的認識,從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認知水平和思想意識。這與第③段所說“地圖能夠折射出時代的影子”相符,所以與第③段內容聯系密切。(共4分。判斷1分,理由3分)
【第19句】:答案要點:①存儲的信息量大②使用更為方便快捷。共4分。每個要點2分)
浙東唐詩之路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答案
【材料一】
浙東“唐詩之路”指的是晉唐以來文人墨客往來頻繁、對唐詩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一條古代文人走廊。這條路線自紹興鏡湖向南經曹娥江至剡溪,溯江而上,經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后至天臺山,全長約200公里,貫穿浙江東部。到了唐代,這塊溪流縱橫、河湖遍布的土地,成為詩人最喜歡的旅游勝地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紹興學者從《全唐詩》和有關地方志中發現,到過浙東的唐代詩人有400多位,留傳至今的浙東唐詩有1500多首。浙東的水平靜而不阻滯,灘有急流而不洶涌,給人以舒暢的韻律感,尤其適于乘船游覽。浙東的.山連綿而不險峻,層巒疊嶂而無登臨之苦,水盡則登山而歌,青山綠水激發了詩人無限的靈感。大詩人李白、杜甫都曾經乘舟溯剡溪而上,飽覽了“山色四時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了《夢游天姥吟留別》《壯游》等千古絕唱。吸引唐代詩人流連的不僅是秀麗的山水,還有源遠流長的浙東文化,佛教道教在這里交匯,中國的山水詩在這里誕生,這里成為古代文人向往的精神樂園。
【材料二】
1500多年前,永嘉太守謝靈運乘船徜徉在浙東的楠溪江上,以興奮和新奇的目光打量著這方秀美山水,吟出一首首描繪山水的詩篇,由此,中國的山水詩開始盛行。浙東成為中國山水詩的搖籃,與地形有著直接關系。這里的山大多是低山(海拔500—1000米)和中山(海拔1000—3500米),河流沿途多河灘、沙洲,不緩不急。倘若全是高山峽谷,難以親臨;如果太過平坦,又難起波瀾。浙江山水的尺度剛剛好,山水纏繞,百轉千回,正對應著詩歌的起承轉合,正是這自成一格的山水,撫慰了那些從中原地區貶謫至此的詩人。他們乘坐一葉小船,穿行于山水組成的畫廊中,詩興大發,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歌。“①”,“②”,這些只能是由河流和舟楫牽引出來的景觀。
9.仿照【材料一】對“唐詩之路”路線的說明,結合下面示意圖,對【材料二】中提到的楠溪江進行介紹。(4分)
答:
10.【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浙東山水的哪些特點?(2分)
答:
11.【材料二】中橫線①②處應填入的詩句是(2分)
A.①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②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B.①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②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C.①危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②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D.①危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②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12.用我們學過的古詩文形容“唐詩之路”,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A.水何澹澹,山島竦峙。B.夏水襄陵,沿溯阻絕。C.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9.示例:楠溪江從括蒼山流出,逶迤南下,經巖頭鎮、九丈灘、永嘉,最后匯入甌江,全長145公里。
評分:4分。起點、流經地點、終點、全長各1分。
10.①山環水繞,景色秀美;②沒有險峻的高山,水不急不緩,適于游覽。
評分:2分。每個要點1分。
11.B
評分:2分。
12.C
評分:2分。
上一篇:伴娘團挑戰伴郎口號集錦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