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宣傳口號
【第1句】:種下一粒種子,收獲一片森林。
【第2句】:以心為名,智在必得。
【第3句】:疏導心里,睿智人生。
【第4句】:愛由心生,贏在心智。
【第5句】:心智起發有聲,成長引領用心。
【第6句】:心心相連,智慧共享。
【第7句】:百味人生,心靈雞湯。
【第8句】:開啟心靈的枷鎖,許青春一世承諾。
【第9句】:你心靈的導師,你智慧的朋友。
【第10句】:成才之路,人生向導。
【第11句】:人生初始的導航,伴你共成長。
【第12句】:用心品讀,智源于此。
【第13句】:心靈的雞湯,人生的導航。
【第14句】:照亮前途,不在迷惘。
【第15句】:完美青春,給自己一次重生。
【第16句】:放飛心靈,點亮智慧人生。
【第17句】:我們今天的奉獻,你們明天的精彩。
【第18句】:傾聽心聲,成就人生。
【第19句】:用心發現,智在必得。
【第20句】:種下一縷陽光,破開成長的迷茫。
【第21句】:給青春的大地灑上的光芒。
【第22句】:成長人生,心智可以相伴一生。
【第23句】:心在云端舞蹈,智慧詮釋人生。
【第24句】:打開我心,成就我夢。
【第25句】:迷惘的青春過期不候。
【第26句】:關注您孩子的心智成長。
【第27句】:心的希望,智的暢想。
【第28句】:心心相印,智(志)能成功。
【第29句】:心靈之窗,智者遠航。
【第30句】:開啟心智,關愛成長。
【第31句】:傾聽心智,讓夢想不再遙遠。
【第32句】:心之所向,智取人生。
【第33句】:為青少年鋪就一條條成功之路。
【第34句】:欲飄的`感覺,希望在飛翔。
【第35句】:聆聽心靈最深處的聲音。
【第36句】:打開心智,聆聽青春,播種希望。
【第37句】:為教育和成功構思。
【第38句】:用來啟迪未來的心智。
【第39句】:聽進去的是智慧,做出來的是成就。
【第40句】:尋最初的心境,塑智慧的人生。
【第41句】:行動從心智開始。
【第42句】:美好青春,我與你相伴。
【第43句】:惟有我們才能啟發青少年的心靈智慧。
【第44句】:讓青少年在學習中的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第45句】:價值與時間同步增長的藝術杰作。
【第46句】:學會找到真正的自我。
【第47句】:心靈教育,智慧人生。
【第48句】:希望的人生,我們和你一路同行。
【第49句】:感悟心靈,智慧人生。
【第50句】:與心智相融,享成長樂趣。
【第51句】:開啟孩子快樂成長美一天。
【第52句】:聆聽每一刻的精彩。
【第53句】:心智相伴,精彩一生。
【第54句】:成長動力,源于心智。
【第55句】:用心智聆聽,為人生喝彩。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
從學習動力、人際溝通、自我意識、生活調適和應對方式5個方面測查了來自湖北、河北、浙江、北京8所學校2022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結果發現:高中生在前述5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少,三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差于【第1句】:二年級學生(P<0.001)。進一步分析有關資料,可以清晰地呈現若干問題:
在學習動力方面
33%的人缺乏合理的學習計劃,70%的人把上大學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45%的人學習很少感到快樂,69%的人認為“考不好無顏見父母”,75%的人遇到考試過分緊張,29%的人覺得考試壓力可怕,20%的人認為“成績好主要靠運氣”,78%的人認為“考試失敗是因老師出難題”。
在人際溝通方面
14%的人認為自己不受他人歡迎,73%的人很少主動與人交往,26%的人不能與父母坦誠交流,74%的人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78%的人“難以寬容老師的錯誤”,70%的人不希望老師太關心自己。
在自我意識方面
82%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缺點,78%的人認為“青春年華是痛苦的”,71%的人不善于自我表現,37%的人自卑,80%的人從不會獎勵自己,74%的人不能控制自己情緒。
在生活調適方面
14%的人不適應現在的校園生活,76%的人常因做夢而失眠,78%的人難有好心情,79%的人覺得生活灰暗,75%的人穿衣喜歡趕時髦做追星族;78%的人迷戀網絡中的虛擬社會。
在應對方式方面
18%的人不能采取直接行動解決困難,43%的人不習慣制定一個行為計劃,32%的人不能阻止自己太匆忙處理問題,14%的人在受挫后不能汲取經驗教訓,40%的人有情感沖突不會向人傾訴,8%的人受挫時借煙酒消愁,11%的人常求神拜佛。
研究發現高中生心理健康5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值得學校、家庭和全社會關注。這些問題均非醫學上的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礙,而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疑惑和精神煩惱,可以通過各種心理應對方法和教育措施得以預防和消除。
研究提出,對高三學生要特別關注,宜從高中一年級,開始系列化的心理輔導或心理素質教育,幫助他們適當緩解高考壓力,指導他們進行正常的人際溝通,學會正確看待自己以及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努力培養他們學習興趣,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總之,從考生的學習動力、人際溝通、自我意識、生活調適和應對方式5個方面入手,完善其心理結構,創設內外和諧的心理環境、優化學校—家庭—社會整合的心理資源,將是幫助考生應對高考的治本舉措。
孩子們有心事
長期的心理門診工作,有一個問題常常困擾著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年輕的病人?他們怎么了?那些企圖自殺的高中學生;害怕筆尖的中學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學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學生;自殺未遂的中專生;能力不足的大學高材生;不會與人交往,無法工作的大學畢業生……
近年在心理門診就診的中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第1句】:由學業帶來的心理壓力大。【第2句】:偏執、敵對。認為他人不可信,自以為是,偏于固執。【第3句】:人際關系緊張。總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第4句】:抑郁。表現出對學業、前途、未來沒有希望,精神苦悶、情緒低落。【第5句】:焦慮、心里煩躁不安。【第6句】:適應能力差。對新的環境和生活不適應,不習慣教師的教學方式,或者不喜歡學校的各項活動。【第7句】:情緒忽高忽低極不穩定。【第8句】:心理不平衡。當他人比自己強或獲得了高于自己的榮譽后,總感到不平。其中,學習壓力感,是當前中學生存在的最嚴重的心理問題。
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因素在哪里
應試教育加大了學生的精神壓力。這是當前導致我國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個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因課業任務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有一位學生,升入高中后由于學習環境、教師的教學方法、競爭對手發生了變化,她感到很難適應,導致學習成績迅速下降,從初中時的全年級前幾名落至百名之后。還有一位男生也說,自己平常成績不錯,有時還可以指導同學,但總是臨近考試就開始緊張,怕考不好,越是考試臨近就越會感到頭痛,甚至還會發燒,要么被迫中斷考試,要么就是成績不好,后來竟到了一聽見考試二字就恐懼的地步。
還有些中學生表現為厭學。目前中學生中不僅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不愿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有位重點學校的學生說:每當看到或聽說有人考試作弊,卻取得好成績時,自己心理就很不平衡。覺得認真學習不如投機取巧,況且學習好的同學威信也不一定高,而那些成績平平的同學卻人緣挺好,常常受到青睞。值得注意的是,有這樣想法的學生并不在少數。
這些稚氣未脫的中學生,為什么會有過分自律、內心沖動和壓抑,甚至會有突發傷人或自傷行為等不健康的反應呢?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
系。不和諧的生活環境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并造成心理問題。當外部要求過強,以苛刻的外部行為做標準時,焦慮和壓力會迫使青少年產生強迫行為,以緩解焦慮。社會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產生影響,就說社會存在貧富差距、一些官員腐敗這些社會熱點問題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陰影,從而影響到心理的健康發展,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他們的內心沖動、壓抑、突發傷人、自傷等負面情緒和行為,與嬰兒時期形成的焦慮有關。如果孩子依戀和被關注的感覺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變得懷疑和不信任,包括對自己的不信任。
重視心理教育,為孩子減壓
中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殺或傷人的案例很多,但卻很少有家長認為這是一種心理問題,更不知道該怎么辦。如果每個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這方面的知識,并且努力培養引導,這個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可見,父母行為的不良,帶給子女的不僅僅是厭惡、鄙視,而是更深的內心創傷。
要減輕中學生的這種壓力感,首先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為當前中學教育的一項專門課程;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應把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內容來看待,充分認識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緒和適應能力對學生學習活動、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中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同思想品德加以區別,采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解決學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擾。
作為家長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給他們充分的自由空間和家庭民主權。做父母的應該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發展,也注重培養孩子遵守紀律和規則,積極鼓勵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而不是將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準則強加給孩子。若必須行使父母權利時,也應向孩子說明為什么必須這樣做的理由。這一點對青少年非常重要。
現代醫學越來越證明,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時期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更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由于中學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認知結構的不完備;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對社會和家庭的高度依賴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會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若暫時性的心理障礙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的反應,很可能影響以后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釀成日后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許多心理學者認為,中學階段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溫床期。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000字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這段時間里,相信大家面臨著許多挑戰,也收獲了許多成長,讓我們好好總結下,并記錄在工作總結里。你所見過的工作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知道,種子萌芽生長,必須經過黑暗中的掙扎才會有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蛹破繭而出,必須經過苦苦掙扎才會有彩蝶的翅膀美麗如畫。21世紀的小學生,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未來社會也日益要求個人在社會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動發展的意識與能力。”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且這種競爭也被移植到學校。剛結束一天緊張的學校生活,學生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還沒來得及吃飯就開始伏案做作業了。周末,悠閑的大人們在家中看電視,你們卻在忙碌著大人為你們準備的各種補習。你們只能透過窗戶凝視著蔚藍的天空,數著天空飄過的白云,看電視更成了你們遙不可及的奢望。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生活里,你們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下,你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
【第1句】:常見的心理問題:
(1)學習和升學競爭導致的過度焦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經成了一些家長的愿望。一些孩子剛剛入學,其家長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雙百”上。一旦成績不理想,就連嚇帶逼、連罵帶損,給你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致使學生視學習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現在的小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許多人從小養成了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依賴性強、不容他人等不良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況也很嚴重,這使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面臨很大的問題。小學生因為人際關系沖突苦惱的比例相當大,由于同學關系緊張和沖突而患病,比如學校恐懼癥,或出走、自殺的情況也屢有發生。
(3)與父母、師長缺乏理解和溝通導致的心理矛盾和沖突。
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們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沖突隨著你們年齡的增長,使你們普遍感到壓抑、苦悶、無助和煩躁。一方面你們特別希望父母、老師理解你們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實踐中教師經常遇到因與家長和教師難以溝通而苦惱的學生前來尋求幫助,一些學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見其心理上壓力之大。我們現在許多學生在情緒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問題有:抑郁、焦慮、易怒、羞怯、嫉妒、恐懼等心理問題。在行為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般是:過失行為、說謊行為、偷竊行為、攻擊行為、破壞行為、逃學行為等等。
【第2句】: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第1句】:學會建立理性的價值觀念
(1)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對價值的察覺:理解價值如何影響人的抉擇和行為。
(3)學習多側面、多角度地看待學習和生活。
【第2句】:學會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念
(1)增進自我體察:自我觀察并認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學習描述自我感受;認識思想、感受與反應之間的關系。
(2)學會自我接納:以己為榮;認知自己的優、缺點。
(3)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發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為獨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與周圍人交往的自信心;堅持自我努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4)增強自我監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勵;對他人對自己的認識態度反應適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積極的態度處之。
【第3句】:學會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與人溝通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情心;學習非語言溝通技巧:眼神接觸、表情、體姿、聲調、手勢。學習語言溝通技巧:了解交往中開誠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選擇適當時機談論感情問題;談論感情問題時懂得傾聽和發問;勇于表達,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立場,不卑不亢;不輕易責怪他人;面對批評做適當的反應,避免消極的影響;能區別某人的真正言行與你、對他言行的反應或判斷是否相同。
(3)學會處理人際沖突:學習如何作不失理智的爭辯;學會互惠互利的協商技巧。
(4)學習與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時挺身出來帶頭,何時追隨別人;學會正確地分析和對待自己的`情緒變化。
【第4句】:學會提高調控情緒的能力
(l)了解體察情緒的多樣性情緒自覺: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辨別,傾聽內在的自我對話。
(2)學習分析不同情緒狀態的前因后果情緒監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貶抑的消極信息,了解情緒的真正原因。
(3)學習情緒狀態下的控制和疏導方法情緒管理:延遲滿足;衡量情緒的強度,克制沖動,減輕壓力。
(4)學習分析情緒與行為的差距情緒決策:了解別人的觀點;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達情緒;對人生抱有積極的態度。
【第5句】:學會增強耐挫能力
增強耐挫意識。認識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學會耐挫方法。學習接受和適應遭到的反對和不成功;學會給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評;學會響應指示和接受社會生活中的種種限制。
上一篇:團青突擊隊疫情口號錦集2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