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案》觀后感
電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為藍本拍攝而成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一大案》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大案》觀后感篇1
電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為藍本,講述1951年,陳懷邦(鄭昊飾)在反特行動中,挖出了地委書記劉青山(郭廣平飾)的驚天秘密,昔日戰(zhàn)斗英雄成為巨貪,陳懷邦并沒有因舊時情誼而放棄內心所追求的正義,而是選擇了忠誠于黨紀國法,忠誠于人民,終將其送上了人民審判臺的故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致辭中說:“《第一大案》懷著還原歷史的嚴謹態(tài)度,有機融入了電影的敘述技巧,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主題明晰、敘事流暢、人物塑造豐滿,是同類題材創(chuàng)作中比較有深度和有特色的藝術實踐。希望各界能支持這部質量很高的廉政警示教育電影《第一大案》的發(fā)行和宣傳,讓更多的觀眾能夠看到這部影片,受到觸動和教育。”
據(jù)了解,影片取材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主創(chuàng)人員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使影片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將歷史性、現(xiàn)實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統(tǒng)一起來,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反腐倡廉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第一大案》的上映無疑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談及影片創(chuàng)作初衷,導演沈悅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部反腐影片,引發(fā)觀眾來自內心世界的思考,警示黨員干部要廉潔奉公,恪盡職守。”
反腐倡廉題材引關注三代演員傾力加盟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從30后的表演藝術家陶玉玲到60后的侯勇、邢岷山,從70后的郭廣平再到90后的年輕演員,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國家反腐工作的高度關注。特別客串演出的陶玉玲表示:“演員有大小,角色無大小。我很榮幸能出演這部電影,哪怕只有一個鏡頭,也要像一部戲那樣嚴肅對待。”
首映禮現(xiàn)場,參與活動的人員一起緬懷了剛剛過世的影片藝術總監(jiān)邵鈞林先生,主演郭廣平說,“相信這部電影的上映,能告慰邵老師的在天之靈。”主演鄭昊認為,《第一大案》作為獻禮建黨95周年的主旋律影片,刷新了人們對過去“喊口號”式主旋律影片的看法,“電影寓教于樂,不僅適合黨員來一次精神洗禮,對普通觀眾而言,也能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加以監(jiān)督、引導。”
《第一大案》觀后感篇2
11月15日,在河南省滎陽市桃花峪霸王城村黃河岸邊,反腐電影《第一大案》開始錄制。當日,根據(jù)新中國第一貪腐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改編的反腐電影《第一大案》在河南省滎陽市桃花峪霸王城村黃河岸邊舉行了開機儀式,新生代編劇談銳、導演沈悅攜主演鄭昊、邢岷山、貢米、洪衛(wèi)等出席。影片將在鄭州、上海等地取景拍攝,計劃2023年在全國上映。
劉青山、張子善案件是在建國初期“三反”運動中查處的一起黨的領導干部嚴重貪污盜竊國家資財案件。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行公審大會,隨后,河北省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判處劉青山、張子善死刑。
關于劉、張二人的身世、經(jīng)歷,在河北省人民法院的案卷中是這樣寫的:
大貪污犯劉青山,36歲,男,河北省安國縣人,雇工出身,193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高(陽)蠡(縣)農民起義,被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入獄。歷任冀中區(qū)任河縣委書記、八地委組織部長、地委書記、天津地委書記。被捕前任石家莊市委副書記。
大貪污犯張子善,38歲,男,河北省深縣人,學生出身,193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翌年被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入獄,曾作絕食斗爭與臥軌斗爭。歷任獻縣縣委書記、八地委組織部長、十地委書記、天津地委副書記兼專員,被捕前任天津地委書記。
對于劉、張二人在解放前的歷史,中共河北省委在開除二人黨籍的決議中,也有一段評價:“劉青山、張子善參加革命斗爭均已20年左右,他們在國民黨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艱難的八年抗日戰(zhàn)爭和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中,都曾奮不顧身地為黨和人民群眾的解放,進行過英勇的斗爭,建立過功績。”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在全國各條戰(zhàn)線開展一個精兵簡政、增產節(jié)約運動。隨著增產節(jié)約運動的深入發(fā)展,各地暴露和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驚人的浪費、貪污現(xiàn)象和官僚主義問題。
同年11月,有人揭發(fā)了天津地委書記、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劉青山,原天津專區(qū)專員、天津地委書記張子善的巨大貪污案。
劉青山、張子善案件的刑事判決書里記錄著他們的罪行,1950年到1951年短短一年時間里,劉青山、張子善利用職權,盜用、貪污的錢款總計達171億6272萬元(舊幣),相當于現(xiàn)今人民幣171萬余元。
僅憑數(shù)字,現(xiàn)在的人們很難真切感受到劉青山、張子善罪行的觸目驚心。我們不妨做一下?lián)Q算:按當時的幣制標準和市場物價指數(shù),這些錢可買糧食近2000萬斤,可買棉布800萬尺,足夠50多萬人吃一個月并做一身衣服。如果折合成黃金,171億元在當時可以購買將近一噸!
1951年11月29日,華北局向毛主席、黨中央報告了天津地委嚴重貪污浪費的情況。11月30日,毛主席在為轉發(fā)這一報告的批語中指出:“……這件事給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區(qū)黨委提出了警告,必須嚴重的注意干部被資產階級腐蝕發(fā)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fā)現(xiàn)、揭露和懲處,并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
在公審大會召開之前,曾有高級干部考慮到劉、張兩人在戰(zhàn)爭年代有過功勞,向毛主席說情。毛主席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我建議你們重讀一下《資治通鑒》。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之不國。”
1952年2月10日,星期日,農歷正月十五。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公審大會在保定市體育場舉行。會場中,涌進了2萬余名保定當?shù)氐母刹咳罕姟鐾猓颖笔∥ㄟ^廣播,現(xiàn)場直播了公審大會,幾百萬干部群眾聽到了正義的審判。
公審大會于當日正午12時開始。經(jīng)過必要的庭審程序,下午1時30分,河北省人民法院院長宋志毅宣讀審判書,劉青山、張子善被押赴刑場,執(zhí)行槍決。
兩聲槍響,炸響如驚雷,宣示著中國共產黨對貪污和腐敗絕不容忍、毫不姑息的態(tài)度,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保持黨性、維護純潔的決心。
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件的發(fā)生和處理,直接推動了全國性“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斗爭的興起和深入發(fā)展,掀起了共和國歷史上第一場反腐肅貪風暴。
發(fā)生在黨的高級領導干部身上的腐化變質案件,讓全黨進一步認識到抵御腐朽思想侵蝕的緊迫性和加強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要性。劉青山、張子善被執(zhí)行槍決兩個月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出臺。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專門懲治貪污和腐敗的法律條例。
劉青山、張子善案件,自此成為教育全黨的典型案例。直到今天,槍斃劉青山、張子善的兩聲槍響,依然警鐘般振聾發(fā)聵,引人警醒。
第一大案電影觀后感
《第一大案》是一部反腐倡廉警示影片。下面是相關的電影觀后感范文,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第一大案電影觀后感一:
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月活動,加強天中站廉政建設,進一步增強站內全體員工廉潔自律意識,12月17日晚,天中站組織全體員工觀看廉政影片《第一大案》。
影片真實再現(xiàn)了劉青山、張子善由革命功臣墮落為歷史罪人的蛻變過程,跌宕起伏的劇情,沉重的案例典型,讓每一位黨員干部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從嚴格治黨,反對腐敗的堅決態(tài)度和堅定信心,對大家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
影片結束后,大家都感觸頗深,紛紛表示,“劉張案”雖然已過去半個世紀,但在現(xiàn)在仍然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要以史為鑒,結合自身實際,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廉潔奉公、恪盡職守,以追求不忘初心、廉政為民的情懷全心全意投身于各項工作當中。
第一大案電影觀后感二:
12月16日,我局在四樓多功能廳組織觀看廉政電影《第一大案》。局領導,局機關全體人員,局屬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黨辦主任、支部書記近200人參加觀看。
影片講述了建國初期,原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行署專員張子善狼狽為奸、腐化墮落的過程。通過案件的再現(xiàn),使人們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拒腐防變的堅決態(tài)度和堅定信心。影片以此警示廣大黨員要知敬畏、明法紀、守底線,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在各種誘惑面前站穩(wěn)腳跟、筑牢防線。
通過觀看廉政影片,全體黨員干部從中吸取了教訓,得到了警示。我局將以此次觀影為契機,持續(xù)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要求每一名黨員干部以反面案例為警示,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廉潔自律,以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嚴格遵守黨紀條規(guī),嚴守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堅持不忘初心,做忠誠、干凈、擔當?shù)暮酶刹俊?/p>
第一大案電影觀后感三:
為強化學院廉政教育,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牢固樹立紀律意識、規(guī)矩意識和責任意識,12月13日下午,紀檢監(jiān)察處在1號樓多媒體教室組織全院141位黨員及中層以上干部觀看了反腐倡廉警示影片《第一大案》。潘紅副書記、郭建軍副院長一同觀影。
由省紀委、省委宣傳部等多部門聯(lián)合攝制的反腐倡廉電影《第一大案》講述的是新中國第一貪腐大案——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挪用巨額國家財產最終自取滅亡的真實歷史故事。劉、張原本是戰(zhàn)爭年代的革命英雄,卻在和平年代被金錢和權力蒙蔽了雙眼,忘記了共產黨革命的根本宗旨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貪圖個人奢侈享受,沉迷欲望的陷阱里無法自拔,最后徹底背棄人民被送上審判臺,成為歷史的罪人。
這部影片彰顯了我們黨對腐敗從來都是零容忍的堅定態(tài)度,黨紀、國法面前毫不容情,不管你是是高官還是革命功臣都沒有一絲還價的余地,只要觸碰到“紅線”,就必將被繩之以法。
觀影后每位黨員干部都書寫了一篇觀后感,紛紛表示要以史為鑒,時刻警醒自己,執(zhí)行黨的紀律不動搖,遵守黨的規(guī)矩不走樣,不忘初心,牢記為學院廣大師生服務的宗旨,不斷修身養(yǎng)性增強政治覺悟,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恪盡職守,為學院的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
《第一大案》觀后感
《第一大案》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典型反腐案件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為藍本,講述了1951年,陳懷邦挖出了昔日戰(zhàn)斗英雄劉青山成為巨貪的驚天秘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影片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第一大案》觀后感
反腐倡廉電影巨制《第一大案》近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導演沈悅、編劇談銳及著名演員鄭昊、郭廣平、邢岷山等集體亮相。實力派演員鄭昊此次擔綱男一號,演繹反特專員陳懷邦,作為這起新中國第一大案的關鍵人物,他與敵特斗智斗勇最終破獲反腐大案。而歷數(shù)鄭昊的各種銀幕形象,生活中也一身正氣的他堪稱“人戲合一”,將正能量進行到底。
《第一大案》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典型反腐案件——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為藍本,講述了1951年,陳懷邦(鄭昊飾)挖出了昔日戰(zhàn)斗英雄劉青山(郭廣平飾)成為巨貪的驚天秘密,陳懷邦并未因昔日情誼而放棄內心所追求的正義,而是選擇忠誠于黨紀國法,將劉青山送上了人民審判臺的故事。
作為該片主演,鄭昊在演繹該片的時候也是感觸頗深:兄弟情誼還是黨紀國法?這個看來有些殘酷的命題是片中陳懷邦面臨的最大抉擇,揣摩好人物內心在人性與道德層面的多層次變化,才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出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黨員形象。談及這次的創(chuàng)作,鄭昊也很有感觸:“《第一大案》是作為獻禮建黨95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但它刷新了人們對過去‘喊口號’式主旋律影片的看法,人物更立體了,也更人性了。這樣的電影寓教于樂,不僅適合黨員來一次精神洗禮,對普通觀眾而言,也能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加以監(jiān)督、引導。”
縱觀鄭昊以往的銀幕形象,也基本都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人物形象為觀眾熟悉,無論是公益電影《緣來是愛》還是獲得法國巴黎中國電影節(jié)影帝的《為了這片土地》,抑或早期的電影《革命到底》《張思德》《我的父親母親》等,無一不是善良、正直、一身正氣的形象。鄭昊在接受采訪時也笑談: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決定了我對一切正能量、向上的、表達善良情感的影視劇都是非常鐘愛的,我這個姓也決定了我的性格和信條,“鄭能量”就是“正能量”,我會將正能量進行到底。
篇2:《第一大案》觀后感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反腐倡廉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由中共河南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鄭州報業(yè)集團旗下的河南鄭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lián)合攝制的.反腐倡廉電影巨制《第一大案》,今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首映禮。
影片在順應反腐倡廉的大勢之下鉤沉史事,通過對新中國第一貪腐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的藝術再現(xiàn),使人們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拒腐防變的堅決態(tài)度和堅定信心,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和傳遞“反腐興國”的正能量。
“劉張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非常典型的反腐案:曾擔任天津地委書記的劉青山、張子善,在1951年被查出利用職權盜竊侵占國家資產、克扣公款等,數(shù)額巨大。為了嚴懲腐敗、殺一儆百,經(jīng)過必要的庭審程序后,劉青山、張子善被押赴刑場,執(zhí)行槍決,在全國引起強烈震動,對領導干部為官清廉、嚴守黨紀起到了極大的警示作用。
“第一大案”雖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但放在中國今天反腐風暴的背景下,仍有著特殊而深刻的歷史意義。
電影《第一大案》以反腐倡廉為主要情節(jié)和基調,適度植入反特、懸疑等情節(jié)和元素,曾執(zhí)導20多部電視劇、電影作品的沈悅擔綱導演,是一部集思想性、藝術性、商業(yè)性于一體的作品。
據(jù)悉,今天下午的首映禮上,導演沈悅將攜眾主演亮相,為到場領導、嘉賓,各路媒體及廣大觀眾詳解《第一大案》的看點與追求。
電影《第一大案》的成功拍攝并首映,不僅是鄭州報業(yè)集團堅持自身的黨風廉政建設的具體體現(xiàn),更是創(chuàng)新方式,做好反腐倡廉宣傳工作的用心之作,還是集團在文創(chuàng)影視板塊方面,對“報業(yè)+”概念的一次生動詮釋。此外,鄭州報業(yè)集團投拍的百集電視連續(xù)劇《百家姓·龍族的后裔》第一季業(yè)已殺青,很快將與觀眾見面。
篇3:《第一大案》觀后感
電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為藍本,講述1951年,陳懷邦(鄭昊飾)在反特行動中,挖出了地委書記劉青山(郭廣平飾)的驚天秘密,昔日戰(zhàn)斗英雄成為巨貪,陳懷邦并沒有因舊時情誼而放棄內心所追求的正義,而是選擇了忠誠于黨紀國法,忠誠于人民,終將其送上了人民審判臺的故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致辭中說:“《第一大案》懷著還原歷史的嚴謹態(tài)度,有機融入了電影的敘述技巧,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主題明晰、敘事流暢、人物塑造豐滿,是同類題材創(chuàng)作中比較有深度和有特色的藝術實踐。希望各界能支持這部質量很高的廉政警示教育電影《第一大案》的發(fā)行和宣傳,讓更多的觀眾能夠看到這部影片,受到觸動和教育。”
據(jù)了解,影片取材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主創(chuàng)人員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使影片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將歷史性、現(xiàn)實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統(tǒng)一起來,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反腐倡廉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第一大案》的上映無疑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談及影片創(chuàng)作初衷,導演沈悅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部反腐影片,引發(fā)觀眾來自內心世界的思考,警示黨員干部要廉潔奉公,恪盡職守。”
反腐倡廉題材引關注,三代演員傾力加盟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從30后的表演藝術家陶玉玲到60后的侯勇、邢岷山,從70后的郭廣平再到90后的年輕演員,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國家反腐工作的高度關注。特別客串演出的陶玉玲表示:“演員有大小,角色無大小。我很榮幸能出演這部電影,哪怕只有一個鏡頭,也要像一部戲那樣嚴肅對待。”
首映禮現(xiàn)場,參與活動的人員一起緬懷了剛剛過世的影片藝術總監(jiān)邵鈞林先生,主演郭廣平說,“相信這部電影的上映,能告慰邵老師的在天之靈。”主演鄭昊認為,《第一大案》作為獻禮建黨95周年的主旋律影片,刷新了人們對過去“喊口號”式主旋律影片的看法,“電影寓教于樂,不僅適合黨員來一次精神洗禮,對普通觀眾而言,也能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加以監(jiān)督、引導。”
第一大案電影觀后感600字
《第一大案》講述的是在建國初期“三反”運動中查出的一起黨的領導干部劉青山、張子善嚴重貪污盜竊國家資財案件。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第一大案電影觀后感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篇一:
7月16日下午,電影《第一大案》首映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導演沈悅、編劇談銳及主演邢岷山、郭廣平、陶玉玲、侯勇、鄭昊、居文沛出席。據(jù)悉,這將是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時隔24年后再度登陸大銀幕,諸多細節(jié)均由國家檔案館首次披露。
《第一大案》講述的是在建國初期“三反”運動中查出的一起黨的領導干部劉青山、張子善嚴重貪污盜竊國家資財案件。歷史資料顯示,兩人的貪污數(shù)額達到1【第71句】:6億元(舊幣)。當年的焦點在于,兩人都曾是革命功臣,很多人對是否槍決意見不一,但為了嚴懲腐敗、殺一儆百,毛澤東親自批示處決兩貪官,顯示了我黨的反腐決心。
近年來,《黑瞳》、《黃克功案件》等影片陸續(xù)面世,許多歷史人物和歷史資料都是首次登上大銀幕,突出了反腐倡廉的'社會主旋律。
首映禮現(xiàn)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將《第一大案》定性為廉政警示教育電影,他希望全國的電影工作者能夠貫徹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輿論導向,暢想中國夢,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新的優(yōu)秀作品。
當天,82歲高齡的陶玉玲前來助陣,盡管在片中只有一場戲,但秉持著“演員有大小,角色無大小”的原則,她認為“哪怕只有一個鏡頭,也要像一部戲那樣嚴肅對待!”
侯勇則盡顯紳士風度,親手扶著陶玉玲上下臺,過程中兩人不時熱聊,笑容滿面。侯勇此次在電影中飾演了一個審訊人員,并非主要人物,但他說:“角色有大有小,但演戲的情懷不變。”
《第一大案》是劇作家邵鈞林先生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首映禮的80天前因病去世,主創(chuàng)們現(xiàn)場致敬邵鈞林先生,感謝他對影片作出的貢獻。
篇二:
電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為藍本,講述1951年,陳懷邦(鄭昊飾)在反特行動中,挖出了地委書記劉青山(郭廣平飾)的驚天秘密,昔日戰(zhàn)斗英雄成為巨貪,陳懷邦并沒有因舊時情誼而放棄內心所追求的正義,而是選擇了忠誠于黨紀國法,忠誠于人民,終將其送上了人民審判臺的故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致辭中說:“《第一大案》懷著還原歷史的嚴謹態(tài)度,有機融入了電影的敘述技巧,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主題明晰、敘事流暢、人物塑造豐滿,是同類題材創(chuàng)作中比較有深度和有特色的藝術實踐。希望各界能支持這部質量很高的廉政警示教育電影《第一大案》的發(fā)行和宣傳,讓更多的觀眾能夠看到這部影片,受到觸動和教育。”
據(jù)了解,影片取材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主創(chuàng)人員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使影片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將歷史性、現(xiàn)實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統(tǒng)一起來,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反腐倡廉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第一大案》的上映無疑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談及影片創(chuàng)作初衷,導演沈悅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部反腐影片,引發(fā)觀眾來自內心世界的思考,警示黨員干部要廉潔奉公,恪盡職守。”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從30后的表演藝術家陶玉玲到60后的侯勇、邢岷山,從70后的郭廣平再到90后的年輕演員,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國家反腐工作的高度關注。特別客串演出的陶玉玲表示:“演員有大小,角色無大小。我很榮幸能出演這部電影,哪怕只有一個鏡頭,也要像一部戲那樣嚴肅對待。”
首映禮現(xiàn)場,參與活動的人員一起緬懷了剛剛過世的影片藝術總監(jiān)邵鈞林先生,主演郭廣平說,“相信這部電影的上映,能告慰邵老師的在天之靈。”主演鄭昊認為,《第一大案》作為獻禮建黨95周年的主旋律影片,刷新了人們對過去“喊口號”式主旋律影片的看法,“電影寓教于樂,不僅適合黨員來一次精神洗禮,對普通觀眾而言,也能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加以監(jiān)督、引導。
上一篇:管理效益年口號選編集合1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