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導游詞范文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常常需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進行實地口語導游的基礎和前提。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潭導游詞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潭導游詞1
各位團友,大家現在到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平潭海壇天神景區。海壇天神是平潭島奇石“雙絕”之一(另一為石牌洋),位于南海鄉塘嶼南中村南海中,天神頭枕沙灘,足伸南海。身長330米,體寬150米。胸高36米,頭長33米,頭寬35米,頭高31米,脖子長【第18句】:3米,下身斜翹一柱狀風化巖體,如男性特征,其高【第4句】:15米,圍徑【第4句】:50米,為周邊漁婦傳宗接代膜拜物,相傳只要觸摸此物,即可生個大胖小子。周身均為花崗巖球狀風化造型,如此巨大的球狀風化造型世所罕見,天下奇絕。最妙的是,在海壇天神身上,居然還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景致,比如那個男性特征近看又是一只倒放的靴子。天神身上圍繞的天然海蝕裂紋好象萬里長城。在身體中部,有許多圓柱型的石頭,大小不一,近乎純圓柱,好象天庭的柱子折斷,散落人間。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各位團友,現在到了位于平潭島西北看澳村西側500多米的是石牌洋景區。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象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
從看澳村岸邊坐十幾分鐘的渡船就到達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組平坦完整的巖石。兩個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崗巖組成東側的一個高達33米,胸寬9米,厚8米;西側的一個高17米,胸寬15米,厚8米。兩個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體,直立在礁石上。據地質學家考證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球狀風化海蝕柱。由于它的奇特壯觀,對游人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設部與中科院的專家稱之為:“壟斷性的世界級旅游資源。”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清朝女詩人林淑貞詩贊:“共說前朝帝子舟,雙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濁世風波險,一泊于今纜不收”與半洋石帆相對應,在看澳村海邊,由于海水侵蝕和自然風化,巖壁花崗巖風化,形成一座光頭凸肚的彌勒佛像。石像曲膝盤坐,身高12米,肩寬12米,頭、身、手、足畢現,形象生動,狀如半浮雕。圍繞佛身有一條棕黃色的火成巖脈,就象獻給佛像的一條金色“哈達”,也是自然巧合,佳趣天成。另外,這里還有許多天然海蝕景觀,例如雙龜接吻,青蛙等,值得一看。
各位團友,位于平潭島南隅,距城關【第1句】:5公里的龍鳳頭(龍王頭)海濱浴場。海灘寬500米,連綿【第9句】:5公里長,坡度僅【第2句】:2度,是全國最大的海濱浴場之一,砂粒晶瑩潔白,星羅棋布的島礁,后有茂密的森林,灘上可以行車走馬,海中可以暢游娛樂。是喜歡游泳的游客不可不去的一處勝地。
平潭島的沙灘有一個最大的特色,那就是沙子非常細膩,你可以整個人躺上去,也不會任何不適。還有沙子非常的白,岸邊那些被太陽曬干后的沙子居然是接近乳白色的,非常好看。另外,平潭島的海灘非常的平緩,格外開闊,也適合開展沙灘排球、擲飛盤等娛樂活動。龍鳳頭浴場面向東方,是一個非常適合看海上日出美景的地方。您可以清早4點早早趕來,或者干脆晚上花幾十元租個帳篷,與朋友杯籌交錯,徹夜不眠,靜待那美麗壯觀的一刻。
各位團友,南寨石景是位于平潭島南部的北厝鎮的一處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在方圓0.6平方公里的低丘陵,遍布著風化花崗巖體,體積碩大、形態各異,其中奇特與象形山石景觀40余處。典型景觀有駱駝巖、鴛鴦理翅、花豹巡山、神龜石等等,堪稱巖石動物園。
南寨石林的海蝕景觀集中于五峰一谷,即鱷魚峰、仙女峰、綿羊峰、神雕峰、青蛙峰與神龜谷,山勢不高,易于攀登,景點眾多,非常適合攝影留念。
大家現在來到將軍山原名老虎山,1996年3月19日上午解放軍在此附近海域進行了反獨立大規模軍事演習,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和128位將軍在此山檢閱。為紀念此事,故改名將軍山。山頂有一紀念塔,高約10層,是一觀景佳處,可俯瞰海灣美景。
各位團友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設置在當時將軍們作戰指揮的山洞中,當時的器具擺設都原封不動,內有一小放映廳,播放當年軍事演習的壯觀場面。山下有古代摩崖石刻,適合愛好書法者參研。山中有一處長數百米的一線天,山路曲折迂回,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極富挑戰性。
各位團友,位于王爺山南麓,有一直徑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蝕豎井喚作“仙人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與海洋相通。“仙人井”旁有似山中間裂開之大峽谷,喚作仙人谷。東海仙境在此處,谷外為浩淼之大海,側有小洞與仙人井相通。潮水未漲之時,游人可沿巖壁進入井中。井底遍布渾圓的鵝卵石,系海水侵蝕自然形成。此時,人若從“井”口觀井底,巖壁陡峭、斑駁落離,井底之人狀如幼蟻,觀井之人心底發虛,腦袋暈旋,恐恐高癥發作而趕緊收兵;人處井底則向上坐井觀天,下面浪花奔涌腳底而來,濤聲陣陣張弛有致為浪花吻巖霰雪飛散而伴奏,洞中涼氣逼人乃至陰風徐來。面對斑駁剝落之巨巖怪貌,人們不禁慨嘆大海和歲月滄桑老筆之神奇。
平潭島的三十六腳湖是天然淡水湖。總面積210萬平方米,蓄水量1290立方米,最大水深16米。島上居民生活用水都來源于此,三十六腳湖同時也是一個旅游勝地,風景秀麗,湖光山色,福建省帆船隊將此地作為訓練基地。清代詩人俞廷萱在此留下了美麗的詩句:“波光如畫碧如油,日落風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煙波闊,不知領得幾多秋。
平潭島最高的'山峰是君山,海拔434米,有插云峰、觀日臺、鑼鼓響石、躍龍崗等景點。峰顛云繞霧合,怪巖若隱若顯。
各位團友,講解到此為止,下面給大家三十分鐘時間自由參觀拍照,十七點我們準時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
平潭導游詞2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平潭觀光。平潭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素有“千礁百島”之稱,這里四季如春,景色優美,游人如織。今天,就讓我位這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一下平潭仙人井吧!仙人井素有“東海仙境第一景”之稱,現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人井井口直徑33米,井深40余米,井下有兩個洞口與大海相通,據說這洞口是東海龍王上天向玉皇進貢必經之路。
站在山頂之巔,聆聽腳下的潮漲潮落,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漲潮之時,波濤洶涌,直撲洞內,澎湃轟鳴,大有震天撼地之勢,著實令人驚魂蕩魄,嘆為觀止。
落潮之時,游人可從井底洞門進入觀光。抬頭張望,坐井觀天,只見山頂上的天空只有巴掌那么大,仿佛置身于仙境中,極為安靜神秘;環顧四周,四壁陡立,巍峨嶙峋,蔚為壯觀;俯瞰井底,滿眼鵝卵石,挨挨擠擠,藍綠相間,光滑艷人,像珍珠,像瑪瑙,漂亮極了。
來到仙人井,您除了飽覽誘人的風景外,還可以享受“天然足浴”。挽起褲管,光著腳丫,踩在光滑的鵝卵石上,任憑海水輕輕地撫摸肌膚,這時你會驚奇發現一天的疲勞頓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全身舒暢,精神煥發。
如果您是在清晨登臨山頂,觀賞海上日出便是一件妙不可言的樂事。清晨,一道紅日劃破了天際,繼而一個紅撲撲的臉蛋兒懶洋洋地掛在天邊,倒映在水中,海水中頓時出現了一塊粉紅色的大鏡子,金光閃爍,不禁讓人吟誦起“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的詩句。
如果您來得早,正趕上艷陽天,您還可以乘舟出游,佇立船頭,靜觀絕壁,目睹一下那模樣酷像觀音娘娘半身坐像的天然石景。
當然夕陽西下時欣賞海邊美景也有一番情趣。夕陽的余暉灑遍海面,點點的海浪閃著迷人的光芒。岸邊,挖花蛤的、拾貝殼的、踏浪的、漫步的、游泳的,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海天相接處,美麗的海鷗背著它們潔白無暇的翅膀,低低地盤旋在海面上,時不時地鳴叫著。
“百聞不如一見”,多情的平潭人民,喜迎五湖四海朋友常來家鄉旅游觀光!
平潭導游詞3
仙人井位于平潭島流水鎮東海村王爺山東南角,是平潭島“東海仙境”中最具誘人的景點之一。初聞名字,甚是期待。既稱仙人,定非人力之功,必為造化之杰作了!
停車山腰水泥大埕,下車。魚腥味撲面而來,因靖海休漁,漁人在路旁整理修補漁網。
入山門,即見仙人谷。瀕海小山,仿若被達摩克利斯之劍齊齊劈成兩半,露出一個面朝東海約三十米的門戶。透過門戶,可窺見浩淼東海了。海之藍似乎在仙谷外隨時聽宣,入殿侍奉仙人沐浴以解一夏清涼。谷中之鵝卵石,不論大小,粒粒渾圓,就算用珠圓玉潤來形容亦不為過。打磨出如此精致的鵝卵石,要花費浪花的多少心思啊!
拾級而上,雖頭頂烈日,卻因海風習習,倒是涼爽不至于汗流浹背。不一會兒,便登頂。山,畢竟臨海,海拔估計也不過百米。
憑欄四望,海岸蜿蜒曲折,岬角林立;海闊無邊,藍裙時皺時翻,意欲撩人!制高俯瞰,仙人井突現眼簾。這是一口大井,莫非東海龍王的家井?它略呈方形,井口直徑超過50米,深據說48米,四面均為懸崖絕壁,堪稱鬼斧神工。井底東面之南北各有一個大洞口通往海面。
,漲潮時,兩股潮水如兩條白龍從東海直奔大洞口而來,煞是壯觀。二白龍為爭奪此井,皆趕借東風一口氣沖進來,互不相讓,南拳北腿,刀來劍往;搏殺嘶聲,“響徹云霄,觀者無不驚心動魄”,最終拼個九九八十一回,雖銀甲亂飛,卻難分勝負。潮來而井內順勢暴漲,水漫過洞口,二龍終于心平氣和,和平共處了。據平潭縣志記載,“每逢初【第1句】:十五大潮時,井中巨浪飛舞,濤聲轟鳴,猶如龍宮奏樂。風雨來臨時,井口聚集成千上萬蜻蜓。”這現象被可愛的平潭人親切地傳說成“海怪出沒”“龍宮獻寶”了。可惜來的不是時候,未能見此奇景。待潮水退去,好事者可約船從山下大洞口穿行入井,井底盡是青色光潔的鵝卵石,雖無桃源之美景,亦必有“坐井觀天”之奇趣。
這仙人井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原來它是海蝕綜合作用形成的豎井。千百萬年來,海水從未停止過對王爺山的侵蝕,巖層硬功修煉不夠的,最先腐蝕剝落。經年累月,海蝕掏空區日漸擴大,甚至引起內里上部巖層的垮塌陷落。再后來,巖石從不斷地剝離墜落直至最終完全塌陷,這樣仙人井便出現了。
平潭島導游詞1000字
平潭島是福建第一大島,是近幾年被確定為經濟開發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平潭島導游詞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平潭島導游詞1000字
各位團友,大家現在到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平潭海壇天神景區。海壇天神是平潭島奇石“雙絕”之一(另一為石牌洋),位于南海鄉塘嶼南中村南海中,天神頭枕沙灘,足伸南海。身長330米,體寬150米。胸高36米,頭長33米,頭寬35米,頭高31米,脖子長【第18句】:3米,下身斜翹一柱狀風化巖體,如男性特征,其高【第4句】:15米,圍徑【第4句】:50米,為周邊漁婦傳宗接代膜拜物,相傳只要觸摸此物,即可生個大胖小子。周身均為花崗巖球狀風化造型,如此巨大的球狀風化造型世所罕見,天下奇絕。最妙的是,在海壇天神身上,居然還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景致,比如那個男性特征近看又是一只倒放的靴子。天神身上圍繞的天然海蝕裂紋好象萬里長城。在身體中部,有許多圓柱型的石頭,大小不一,近乎純圓柱,好象天庭的柱子折斷,散落人間。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各位團友,現在到了位于平潭島西北看澳村西側500多米的是石牌洋景區。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象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
從看澳村岸邊坐十幾分鐘的渡船就到達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組平坦完整的巖石。兩個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崗巖組成東側的一個高達33米,胸寬9米,厚8米;西側的一個高17米,胸寬15米,厚8米。兩個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體,直立在礁石上。據地質學家考證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球狀風化海蝕柱。由于它的奇特壯觀,對游人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設部與中科院的`專家稱之為:“壟斷性的世界級旅游資源。”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清朝女詩人林淑貞詩贊:“共說前朝帝子舟,雙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濁世風波險,一泊于今纜不收”與半洋石帆相對應,在看澳村海邊,由于海水侵蝕和自然風化,巖壁花崗巖風化,形成一座光頭凸肚的彌勒佛像。石像曲膝盤坐,身高12米,肩寬12米,頭、身、手、足畢現,形象生動,狀如半浮雕。圍繞佛身有一條棕黃色的火成巖脈,就象獻給佛像的一條金色“哈達”,也是自然巧合,佳趣天成。另外,這里還有許多天然海蝕景觀,例如雙龜接吻,青蛙等,值得一看。
各位團友,位于平潭島南隅,距城關【第1句】:5公里的龍鳳頭(龍王頭)海濱浴場。海灘寬500米,連綿【第9句】:5公里長,坡度僅【第2句】:2度,是全國最大的海濱浴場之一,砂粒晶瑩潔白,星羅棋布的島礁,后有茂密的森林,灘上可以行車走馬,海中可以暢游娛樂。是喜歡游泳的游客不可不去的一處勝地。
平潭島的沙灘有一個最大的特色,那就是沙子非常細膩,你可以整個人躺上去,也不會任何不適。還有沙子非常的白,岸邊那些被太陽曬干后的沙子居然是接近乳白色的,非常好看。另外,平潭島的海灘非常的平緩,格外開闊,也適合開展沙灘排球、擲飛盤等娛樂活動。龍鳳頭浴場面向東方,是一個非常適合看海上日出美景的地方。您可以清早4點早早趕來,或者干脆晚上花幾十元租個帳篷,與朋友杯籌交錯,徹夜不眠,靜待那美麗壯觀的一刻。
各位團友,南寨石景是位于平潭島南部的北厝鎮的一處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在方圓0.6平方公里的低丘陵,遍布著風化花崗巖體,體積碩大、形態各異,其中奇特與象形山石景觀40余處。典型景觀有駱駝巖、鴛鴦理翅、花豹巡山、神龜石等等,堪稱巖石動物園??
南寨石林的海蝕景觀集中于五峰一谷,即鱷魚峰、仙女峰、綿羊峰、神雕峰、青蛙峰與神龜谷,山勢不高,易于攀登,景點眾多,非常適合攝影留念。
大家現在來到將軍山原名老虎山,1996年3月19日上午解放軍在此附近海域進行了反獨立大規模軍事演習,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和128位將軍在此山檢閱。為紀念此事,故改名將軍山。山頂有一紀念塔,高約10層,是一觀景佳處,可俯瞰海灣美景。
各位團友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設置在當時將軍們作戰指揮的山洞中,當時的器具擺設都原封不動,內有一小放映廳,播放當年軍事演習的壯觀場面。山下有古代摩崖石刻,適合愛好書法者參研。山中有一處長數百米的一線天,山路曲折迂回,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極富挑戰性。
各位團友,位于王爺山南麓,有一直徑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蝕豎井喚作“仙人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與海洋相通。“仙人井”旁有似山中間裂開之大峽谷,喚作仙人谷。東海仙境在此處,谷外為浩淼之大海,側有小洞與仙人井相通。潮水未漲之時,游人可沿巖壁進入井中。井底遍布渾圓的鵝卵石,系海水侵蝕自然形成。此時,人若從“井”口觀井底,巖壁陡峭、斑駁落離,井底之人狀如幼蟻,觀井之人心底發虛,腦袋暈旋,恐恐高癥發作而趕緊收兵;人處井底則向上坐井觀天,下面浪花奔涌腳底而來,濤聲陣陣張弛有致為浪花吻巖霰雪飛散而伴奏,洞中涼氣逼人乃至陰風徐來。面對斑駁剝落之巨巖怪貌,人們不禁慨嘆大海和歲月滄桑老筆之神奇。
平潭島的三十六腳湖是天然淡水湖。總面積210萬平方米,蓄水量1290立方米,最大水深16米。島上居民生活用水都來源于此,三十六腳湖同時也是一個旅游勝地,風景秀麗,湖光山色,福建省帆船隊將此地作為訓練基地。清代詩人俞廷萱在此留下了美麗的詩句:“波光如畫碧如油,日落風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煙波闊,不知領得幾多秋。
平潭島最高的山峰是君山,海拔434米,有插云峰、觀日臺、鑼鼓響石、躍龍崗等景點。峰顛云繞霧合,怪巖若隱若顯。
各位團友,講解到此為止,下面給大家三十分鐘時間自由參觀拍照,十七點我們準時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
平潭概況
平潭是福建省東部沿海一個島縣,全縣陸地面積37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64平方公里,其中主島海壇,面積為267平方公里,為全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平潭東臨臺灣海峽,與臺灣新竹相距僅68里,是祖國大陸與臺灣本島距離最近處;西臨海壇海峽;南近南日島;北望白犬、馬祖列島。從海上看,主島海壇形似壇臺浮于水面,為此,平潭古稱海壇;又因島上君山常年嵐氣彌漫,平潭又稱嵐島。全縣共由126個島嶼和702個礁巖組成,又有“千礁百島”之美稱。平潭區位優勢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寬闊的海域與外海相連,眾多的島礁點綴其間,自然景觀千姿百態,引人入勝。又地處亞熱帶海洋
性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霜雪罕見,日照充足,島上風光秀麗迷人。既有寬闊平坦的天然海濱浴場,又有奇異獨特的海蝕地貌,湖、海、沙石海島旅游勝地。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平潭縣境內的石牌洋、君山、王爺山、海壇天神、南寨石景、青觀頂(將軍山)、山岐澳、壇南灣等八大景區被確定為海壇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列入國家自然遺產名錄,也列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平潭縣第三產業注入生機。素以熱情好客,勤勞智慧而著稱的40萬海島兒女張開雙臂,歡迎海內外賓客前來旅游觀光,投資興業,共享海島好風光。
風神眷顧平潭島導游詞
導語:是誰用粗獷而又細膩的筆觸、真實而又夢幻的顏料,描繪出這樣一幅色彩斑斕的島嶼畫作?散落于村落中的石頭民居的灰、矗立在風力田中大風車流動的白、鎮守在風口的木麻黃堅毅的綠……是海風情有獨鐘的眷顧,才塑造了這樣一座與眾不同的福建省第一大島——平潭島。以下是小編整理風神眷顧平潭島導游詞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石頭房
我們中國海疆海島行采訪組驅車趕往平潭島時,雨一直在下。高速路兩旁群山連綿,群山之上烏云濃密。但一路行來,雨越下越小,當我們終于到達平潭海峽大橋時,雨已停歇。這座橋通車之前,上平潭島需要坐渡輪,花20多分鐘,現在只需幾分鐘通過大橋即可登上平潭島。
登島后,發現所有的樹木都是一順邊的“歪脖子”,當地人說風大是島上一大特色,特別是冬季,風刮得人睜不開眼,因此這里幾乎家家蓋的都是石頭房子。島上有句諺語:“平潭島,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島上豐富的花崗巖石料建房修路,形成了以石頭房為主體的村落建筑。島上風大,肆虐的狂風有時會把房頂掀翻,于是人們就在房頂上壓上密密麻麻的'石塊。這些石頭房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無比堅固,足以抵擋臺風和海浪的侵襲。
看到一戶人家門前站著一位老人,我便走過去問道:“您好老人家,這叫什么村?”“這個村叫十隊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我兒子和兒媳都在廣東打工。”當我問起屋頂上的石頭是怎么來的,老人指著遠處的一座大山說:“從那兒運來的,得先把石頭砸小了,再運回來。”“這么遠?”。老人家笑了,說:“這算近的,有時還得去更遠的地方運。”
與老人家道別后,我們繼續行走在錯落有致的石頭房子間,偶爾能從房屋之間的空隙看到湛藍的海,海的波滾浪涌襯出這里的寧靜與安詳。
大風車
平潭島人不僅建造了堅固的石頭房,還學會了利用島上的大風來發電。島北部的長江澳風力田上,60多個白色的巨大風車日夜旋轉著,產生出源源不斷的潔凈能源。風車、藍天、白云、大海、沙灘、樹叢,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圖畫,吸引了眾多攝影者前來。當我走到風車近前,發現遠看時并不高大的風車,居然是個龐然大物,風車的大葉片發出低沉的“嗚嗚”聲。
我原以為對于風力發電來講,風越大越好,其實不然。據當地人介紹,風太小或太大都不行。風太小時風機無法啟動,而風太大時大葉片的轉速會過快,會影響風機的安全。因此,冬天平潭島上風特別大時,這些風力發電機組是關閉的。
繼續往北走,海風越來越大,眼睛只能瞇成一條線,可是前面的碧海沙灘像有一股魔力吸引著我們。到達白青海灘,滿眼的白色細沙平整而光潔,令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脫掉了鞋子,沖到沙灘上,細軟柔滑的沙粒與腳底接觸的剎那,我頓覺無比舒爽。
木麻黃
“不許風潮犯稻粱,沿灘百里木麻黃。”平潭島上,木麻黃隨處可見。這種植物耐堿、耐旱,不怕海潮,生長迅速,抗風力強,適宜在高溫多雨的海邊沙灘上生長。有人曾這樣描述它:“堅比貞松,柔同細柳,稠林千里云平。”超強的抗風力使其獲得了“風前重鎮,海上長城”的美譽。
木麻黃是我國沿海防護林的主要樹種,自1958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大面積種植木麻黃,建成了數千公里的綠色屏障。木麻黃樹干筆直但很柔韌,可有效化解海風的剛強。此外,木麻黃還能固沙土以及涵養水源。每當臺風來襲、風浪呼嘯之際,成排的木麻黃就像一道堅固的綠色長城,扮演著護島使者的角色。
平潭駱駝峰的導游詞
引導語:導游詞是每個導語都必須背會的說詞,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平潭駱駝峰的導游詞。
在通往極頂的主游道上有七道天險;
一是鯽魚背,東面是萬丈絕壁,西面是千丈懸崖;
二是,此梯上下懸空架在絕壁上,是登的惟一通道;
三是“”,此比“天然三疊”處的`險峻數倍;
四是颶風峽,走過一線天,來到颶風峽,此處“山高月小”,“狂風如電”,雖風光無限,卻令人膽戰;
五是“壁虎崖”,這是駱駝峰極頂的最后一道難關,能通過的人少之又少,所謂“壁虎崖”,就是說無無絕技,莫想上得去;
六是斷魂溝,上得駱駝峰,過不了這個天然裂縫,也難窺見駱駝峰極頂的無邊秀色;
七是絕勝坡,此處傾斜度達45°,要想看到整個及其周圍七八個縣市甚至更遠處的絕景非小心走過此處不可。
所以游人們說,“無膽莫上駱駝峰,上得駝峰真英雄”。只有過了這七道難關,上得駱駝峰極頂,才能真正享受到龜峰千萬年積聚一來的靈氣,因為駱駝峰頂是整個龜峰景區的“”。
出行游玩:
【第1句】:東郊
【第1句】:鼓山—十八景
乘汽車到鼓山下院,從第一亭經東際亭、乘云亭、半山亭到達摩洞十八景、千佛庵,再順公路下行到涌泉寺停車場,乘車回榕。沿途觀賞歷代摩崖題刻和達摩洞十八景自然景觀。
【第2句】:鼓山—龍門
從鼓山下院第一亭到半山亭,再上行不遠見一座小亭,走向東小路,經楊樹莊墓、海會塔古墓到舍利院,再向東到般若庵,然后沿小路下山,見龍門水庫,順石階通至龍門村到龍門車站,返回市區。途中可欣賞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第3句】:鼓山白云洞—羅漢臺
乘汽車沿福馬路到遠洋站下,向北走到埠興村,永德信山莊旁,沿石階登山,經積翠庵、凡圣寺、龍脊道到白云洞,再上行到山頂仙人腳印巨巖,下山穿過密林經十八羅漢臺,回到積翠庵,再按原路返回。沿途見懸崖峭壁十分壯觀,尤其雨過天晴時,白云飛舞,如入仙境。
【第4句】:樟林—古寺西來院
從遠洋站到埠興村再向西行到樟林、秀嶺自然村,沿古道登山,沿途奇巖怪石、入深山到古寺西來院,若向西沿溪谷行至鼓嶺,乘汽車返榕,或向東經鳳池老古山、風動石、白云洞到埠興村返榕。
【第5句】:鱔溪—鼓嶺
乘966或973公交車到鱔溪,走到鱔溪西側,沿新修建的鼓嶺登山古道登山,經武圣庵、知止亭、下歪村到鼓嶺柳杉王公園,再上行到新開辟的柱石山公園或向西到牛頭寨,后回鼓嶺避暑山莊,乘車返回市區。這是一片綠色世界,世外桃源。
【第6句】:磨溪—鼓嶺
乘馬尾方向公交車到龍門站下,沿磨溪登山,經水庫、磨房、果園到龍潭,再上行穿過竹林向西一條小路,經采石場直達鼓嶺,路途較長,但有山、有水,風景秀麗是十分清靜的休閑天地。
【第7句】:蝴蝶溪—馬尾
乘福馬方向公交車到下惠站下,向北走進溪谷,行至半山蝴蝶溪,春秋季節這里成群蝴蝶空中飛舞,可謂奇觀,再往上近山頂見一座石橋,向西小路至快安村,向東小路可通至馬尾翔龍山莊,路途較長,到馬尾乘車返市區。
【第8句】:金雞山—登云水庫
乘車到金雞山公園,后登山,沿著東北方向山頂小路前行,經康泰橋(鐵索橋)到炮山、登云水庫,觀賞湖光山色和湖邊垂釣之景,走到登云新村,乘961路公交車返市區。
【第9句】:登云—蛇山
從登云水庫登山,走到新開辟的登云景區,沿溪旁石階登山,到觀瀑亭,觀賞蛇山瀑布景觀,再上行,直到山上公路,從山頂俯視白眉大水庫,風景秀麗,沿公路東南行至鼓嶺,乘車返市區。
【第2句】:北郊
【第10句】:森林公園—龍潭
乘945支路公交車到森林公園南門,進公園西側小溪順石階登山,可達龍潭。沿途森林茂密,溪水清澈,十分幽靜,再向上攀登,可達福州至嶺頭的公路,然后搭乘汽車返回市區。
【第11句】:貓頭山—升山寺
乘公交車945支路到新店健康村下,向西走到貓頭山,沿石階登山,觀山上石景,到半山可看到過溪水庫,再順公路上行至升山寺,立于寺前觀賞高樓林立的美麗榕城。寺后有林則徐當年游覽時留下的摩崖題刻。從寺東側小路可登山到轉播臺,路途較遠,從嶺頭葉洋返榕。
【第12句】:崇福寺—降虎寨
乘19路公交車到華塑二廠,參觀崇福寺后從西側古道登山,經宦溪到降虎寨,戚繼光當年在此設寨,為福州東北交通要道,1949年“八·一七”解放福州的部隊,從這里經過,地勢險要,風光秀麗,路途較長,想繼續登山,可以經彌高村、鵝鼻村,回到崇福寺,再乘車回福州。
【第3句】:西郊
【第13句】:金牛山—梅亭
乘公交車到金牛山公園,走到后山有一條大路可達山頂觀景臺,到此可以觀賞福州市區,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沿公路到后山,穿過茂林可達梅亭,由總院乘946公交車返回。
【第14句】:上街—溪源宮
乘39路汽車到上街,沿溪上行,經大水潭到溪源宮,近處有不少古代和近代摩崖題刻,為山溪景色增輝。想繼續登山,走遠路經吉洋村、山洋村,穿過觀音巖寺,下山行至公路,搭車返回市區。
【第15句】:旗山—棋盤峰
乘942公交車到南嶼,向北走到上坎村、石松寺,順大路登山,經風動石、游仙洞、側身巖到棋盤石,這些奇巖怪石,大自然造化,立峰頂觀看福州盆地和閩江流水。有一條小路可通達勾漏洞。
【第16句】:旗山—勾漏洞
乘車到南嶼后,北行至劉前村,通過村后竹林,小路登山,勾漏洞就在半山,這里是巖石構洞,洞連洞、洞套洞,有蝙蝠洞、流沙洞、滴水洞、一片瓦、一線天等奇景及名人摩崖題刻,洞中穿行,觀后原路返回。
【第17句】:旗山—雙峰森林公園
乘車到南嶼轉乘三輪車到王廟水庫,從水庫邊小路沿溪上行,穿過密林,到雙峰瀑布群,順石階而下,觀賞一個接一個瀑布,非常壯觀,經水庫到雙峰林場,登上狀元峰,一覽眾山小,一片綠色世界,觀后可沿公路下山到南嶼。
【第4句】:南郊
【第18句】:高蓋山—妙峰寺
乘946公交車,到高蓋山公園,沿桃花溪登山,可達妙峰寺,這里有海燈法師紀念堂。從寺東側小路可登山頂,這里觀賞福州盆地,東西南北風光,另有一番情趣。
【第19句】:五虎山—虎靈巖
乘30路公交車到尚干,走到歧尾村,順村后一條土路走到半山虎靈巖,一座古剎“虎頭寺”依山勢而建,這里有“懸石洞”“觀景臺”諸景,寺西小路經滴水巖可達山頂,繼續登山,西行過方正水庫,下山到南通乘車返回。
【第20句】:螺洲—江中島
乘3路公交車到螺洲鎮參觀孔廟、名人故居、天后宮之后,乘船到江中島,島東有大果園,島西蜆子場和白鷺洲,眾多白鷺又一奇觀。
【第21句】:福州--石竹山
乘車至福清宏路下車,再坐"面的"至石竹山腳,順石階登山,一天可來回.
【第22句】:福州--永泰方廣巖
乘永泰方向的車,交待售票員到方廣巖時叫一聲,下車后約走五公里至山頂,山上大巖石下建一寺廟,有些特色.一天可來回
上一篇:直播農產品帶貨口號匯聚9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