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國標語文化的現象
關鍵詞:反思中國標語文化,標語,黨的先進性,新農村建設,城鄉二元社會結構,標語口號,公共空間,主導價值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各地有特色的“標語”被匯集到網絡上,廣為流傳。在網絡上流傳的形形色色的標語,負面的內容居多。近來,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下令要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清理不合時宜的計生口號、標語,規范計生宣傳標語。對此網絡上掀起一股熱評。有的說,此舉是對過去不文明行為的補救;有的認為,此舉反映了我們計生工作方面用語存在的諸多問題;還有的說,此舉仍然是一種運動的方式,效果很難持續……這就需要我們重新認真審視現實中大量存在的“標語”及“標語現象”。
標語曾經被大量廣泛地運用于推動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之中,因此,有人評論說我們是“標語治國”。這樣說顯然夸大了它的作用,但是標語確實具有營造氛圍和氣勢,起到宣傳鼓動的作用,把黨和政府的思想、方針、政策或者某一組織的觀念、設計公之于眾,引起人們的注意,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從現實情況看,標語的擬定、書寫和張貼,一般是組織行為,即一定的組織,通常是黨委、政府、學校、醫院、工礦企業等組織和單位。標語的存在是時代的產物。因為它具有高度濃縮、持久地傳達某種信息的功能,因此,在通訊、信息、媒體不發達的農業社會中標語就會被大量運用,特別是在進行某種社會運動時更是如此。標語的背后是公共權力,個人很少能夠打出標語。標語存在于公共空間,而公共空間的利用是要公共權力允許的。否則,就會像小廣告一樣被鏟除,甚至被判為違法行為而受到追查和追究。因此,標語一般反映的是公共權力的主導價值觀念和政策主張。
現在在城市,人們見到更多的是廣告,而不是充滿說教味的標語。倒是在農村,特別是在偏遠的農村還經常能夠見到一些宣傳鼓動或禁止威懾性的標語。但是,由于社會和環境的變化,標語的作用和影響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網絡上流傳的被視為可笑、不文明、不合適的標語,說明人們具有了相當程度的獨立判斷和批判精神,說明社會的開放和進步。
現在的標語,特別是大城市里的標語,往往帶有強烈的現代氣息和人文色彩,反映著時代的主題?!巴粋€世界、同一個夢想”,“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等具有寬廣視野和先進理念的標語口號,在北京的主要街道和公眾場所隨處可見,表明了我國政府和社會、官員和民眾思想觀念的開放和進步。
與我國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相一致,標語在城鄉之間也存在二元表現,表現為兩種不同的風格。與城市“陽春白雪”式的標語不同的是,農村的標語往往充滿了鄉土氣息,更多帶有地方特色,體現出很濃的地方話語表達方式的特點,其中不乏生動形象、老百姓易懂、易記的好標語。正是由于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風味的標語才避免了千篇一律,才形成了豐富和生動的標語文化;也正因為這些富有地方文化特色,適合當地老百姓理解的標語才能起到應有的宣傳鼓動作用,引導、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塑造新的價值觀念。
農村的`標語也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這兩年來,“新農村建設”、“八榮八恥”、黨的先進性建設等方面內容的標語,與宣傳人口生育、發家致富、村級民主的標語一起,在農村隨處可見,反映著新時期農村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方面建設的主題、內容和特點。標語的制作者希望通過這些標語,體現黨和政府的意志,指導著農民前進的方向、鼓舞著農民前進的步伐。我們不能簡單地拿現在的標準或者現代的觀念來剪裁過去的標語。其實,現在看來很土、很俗的標語,往往是群眾能夠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生動語言,也反映了當時真實的社會狀況。“放火燒山,牢底坐穿”,“誰燒山,誰坐牢”,“你發財,我收稅”,也許太直白,但是,它是一般人好理解的形象語言。不能簡單地苛求農村的標語與城市的標語一樣文雅,也不能簡單地站在城市文化人的角度嘲笑農村某些標語的俗氣、不雅、不合邏輯。要知道,“文雅”的用語還不一定能被老百姓理解、認同和接受呢。當然,某些低俗、暴力化、不尊重人權和人格的標語是需要清理的,農村的標語文化也是需要引導的。
每一條標語自然會帶有時代的烙印,它是反映一個時代的官員和群眾的思想觀念,特別是執政理念的一面鏡子。不過,不要人為放大這面鏡子的作用?,F存的標語形式會在現代化的潮流中得到改造、更新和替代。其實,歷史的發展已經顯現和證明了這種趨勢。(原題:審視“中國式標語”現象每一條都帶有時代烙?。?/p>
中國月文化的宣傳標語
【第1句】:中國文學的“無限新詩”,之所以常吟于月下,正在于月亮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體現,月亮是中國文化的原始意象。
【第2句】:中國人民認為,人類與月亮的關系始終是和-諧、共存、親近、凄美、怡媚、協調一致的。
【第3句】:中國人的月文化太豐富了,多角度多側面地描繪了月球,讓其承擔了各色各樣的角色。而我最喜歡的卻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誦唱。
【第4句】:在中國古詩詞中,詠月可謂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從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就有陳風的《月出》、最早的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中有《明月何皎皎》,最早的文人七言詩曹丕的《燕歌行》有“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之語,此后到數不勝數的唐宋詩詞,寫滿了對于月亮的吟誦,月亮在中國人的心底投下不可磨滅的光影。
【第5句】:月文化,造就了許多千古奇詩。
【第6句】:月球屬于全人類,人類應該和平開發利用月球,共享月球資源。
【第7句】:月亮作為上帝的造物之一,在宇宙中本沒有特別的位置,中國文化向月亮移情,甚至祭拜,這是其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8句】:月亮在世界各國各族中都沒有在中國文化中的顯赫地位。
【第9句】:月亮學的重點是研究月亮與地球的關系,特別是月亮對地球生物和人類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第10句】:月亮是中國文化的密碼。
【第11句】: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進多少文人墨客的夢中。
【第12句】:月,傳悠久文化;月,寄人間真情。
【第13句】:源遠流長的月文化,加上嫦娥一號和二號衛星那么優美地探月,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無比務實而又充滿想象的民族,是一個含蓄內斂而又激-情奔放的民族,是一個關照自我而又放眼宇宙的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而又會飛攬月的民族。
【第14句】:有關月亮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古代詩歌中對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聯想和情感宣泄。
【第15句】:有關月亮的名勝風景,北京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避暑山莊有月色江聲殿(康熙根據蘇軾前后《赤壁賦》詞意題額),以及湖南道縣的月巖、廣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肅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第16句】:有關月亮的民間節日及其民俗活動,例如中秋節、吃月餅、家庭團圓,以及相傳人間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習俗。此外還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內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種、收獲活動,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間進行;對比之下,許多軍事活動,則往往選擇在沒有月亮的夜晚開展。
【第17句】: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牽動無數中國人的感情。中國文化里的各種情感都可以藉月亮傳達。
【第18句】: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中秋節的主角則是高掛天空的一輪明月。
【第19句】:美麗嫵媚而又神秘朦朧的月球,不僅使中華民族在古代就孕育誕生了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而且使歷代眾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詞佳句。
【第20句】:沒有嫦娥的傳說和關于詠月的華章,絕對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缺陷;沒有現代嫦娥一號和二號衛星的飛天探月,絕對是中國力量的一處虛弱。我國探月工程又命名為嫦娥工程,就體現了航天高科技與中華文化深厚底蘊的完美結合,同時說明科技工作者也是文化的傳播者。
【第21句】:幾千年的古老農業文化中,月亮留給這個民族以至為深遠的影響,世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對月亮存有如此情深意長的感情了!
【第22句】:當人感到愜意神爽的時候,就以月圓光美折射自己的感受。在人憂愁煩悶的時候,又覺得月光寒冷襲身以襯托心意。
中國的公廁新時期標語:文化、未來
世界廁所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擁有同一個著名的英文縮寫:WTO。這似乎在說明:排泄和貿易一樣,將可能出現一個修建廁所的世界級標準,不達標的國家不準對外開放。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世界廁所峰會上,世界廁所組織提出:廁所是被遺忘的人權。 據聯合國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有24億人正在使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廁所,或者根本沒有廁所可用。世界廁所組織3年前由新加坡發起,致力于改善如廁環境,防止由此帶來的傳染病蔓延。如果真有一個廁所的世界標準,中國可能會大傷腦筋。因為在我國的大多數地區,廁所,尤其是公廁,顯然很不“WTO”。因此,連續三屆廁所峰會,中國代表均承諾,2008年前,北京將建好更多的星級廁所,迎接各國游客和運動員。
如果問題只是硬件達標那么簡單就好辦了。但并不是。很多公廁里都有這樣的提示:請便溺入池;請便后沖水;請將衛生紙扔進紙簍;請……這些都是用中文寫的,顯然并不是用來提醒外國游客??讘c東曾撰文評論“請便溺入池”的標語說:“我不懂既然已經進了公廁,為何還要隨地便溺?”言外之意是:那你完全不必進來,在大街上隨便找個旮旯就行。
有記者在北京某大學的一間男廁里做過調查,10分鐘內有7名男生進來,其中4人在遠離小便池1米的地方就開始方便,導致多數液體中途“出軌”,只有一人在便后主動沖水。面對記者的.追問,有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因為地面太臟了,所以不得不“舍近求遠”。也有人不屑:那有什么呀?不然要清潔工干什么?清潔工只能掃走污物。在很多時候,卻無法掃走污物帶來的影響。
據北京市旅游局的統計,公廁衛生環境太差,是對北京旅游的十大不滿之一。我的一位外國朋友到中國,必先在賓館里“解決”干凈方能坦蕩出門。如果出去吃飯,他也必先查看一下洗手間。如果環境不堪,立即掉頭而去,理由是:“連廁所都不干凈的地方,廚房能是什么樣子?” 將廁所和廚房并論,恐怕很難被國人接受。與貿易不同,人們相信中國歷來只關注“進口”,不關注“出口”。事實上,確有很多人在意。
一位北京大學生曾撰寫了一篇頗為有趣的網文,分析該校男廁成為衛生重災區的原因。經他觀察,便池面積百倍于肛門面積,卻有很多人“打偏”。原來,男生宿舍常有女生出入,而男廁沒有門,于是很多男生不得不在大便池內小便,濺出的尿液常常堆積成灘,后來的方便者為避免弄臟鞋褲,被迫采用非常規姿勢,遂成“災難”。他呼吁:即使只從衛生角度考慮,請為男廁裝個門簾吧!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廁所不僅是排泄的場所,更因其私密性,成為“慎獨”的空間。西晉的《三都賦》,即為左思的廁上之作;歐陽修構思文章,也大多在枕上、馬上和馬桶上;是要在廁所讀《紅樓夢》的。
有網友撰文,將提高中國城鄉公廁環境的意義,上升到提高全國素質的高度。因為在過于開放和暴露的中國公廁,使人們在保護尊嚴的緊張狀態下,失去了“慎獨”的時空。
莊子云:“道在屎溺?!辈蛔⒁鈳h境衛生的國家,沒有文化和將來?!痹趯檬澜鐜鍟?,中國代表發言說。或許,這將成為中國公廁新時期的標語。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教學反思
今天下午,在實驗室和兩個班的學生一起主要通過硫酸銅和鐵釘的實驗,研究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這個實驗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問題,并嘗試了解決,但結果仍然不明顯。
第一個班級的教學:
先出示硫酸銅的晶體,讓學生觀察后說出觀察到的現象。(這個環節可刪除,沒多大的意義)然后每組一只燒杯、一根玻璃棒,讓學生在硫酸銅的晶體中注入50毫升的冷水。(根據硫酸銅的溶解度,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這個晶體還是從初中找來的五水硫酸銅)根據硫酸銅溶解度,實驗操作時采取了低于硫酸銅溶解度的配比,課堂上仍花費了很長時間,學生通過攪拌溶解完硫酸銅晶體后,教師又提供鐵釘和繩子,讓學生自行邦住鐵釘后一半浸沒在硫酸銅溶液中,學生很快就發現了變化:鐵釘的顏色變為“灰黑色”。大部分學生認為這是鐵釘“生銹了”。是一層銹覆蓋在鐵釘上,(此處,教師已準備講解處理,并未深究,而是引導學生:你認為這是生成了新的物質—————銹了,也就不是硫酸銅了,那你認為發生了什么變化呢,你提供證據解釋自己的觀點嗎?生:浸沒在硫酸銅溶液中的鐵釘變色,生成新的物質————銹)教師解釋硫酸銅和鐵釘反應,生成了新的物質單質銅和硫酸亞鐵。然后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的歸納整理。(由于實驗的時間有限,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亞鐵生成也不是很明顯。)
第二班級的教學:
由于前一個班的學生已有的硫酸銅溶液,這個班級就直接使用了,(考慮到溶解費時,同時課前自做發現一杯溶液可以使用兩三枚鐵釘做實驗,并對硫酸亞鐵的生成也有更好的直觀效果)這樣就大大節省了時間,第一環節就同時出示了晶體硫酸銅和硫酸銅溶液,讓學生觀察,有什么發現。接下去,就發放鐵釘和繩子,讓學生實驗,由于第一個班級的實驗效果不明顯,這個班級的教學中,就又提供了一枚用砂紙磨過的鐵釘同時做實驗。(主要考慮,鐵釘是總務處拿來的,表面已被氧化,生成氧化鐵,猜測對置換反應有一定的影響)
但兩枚鐵釘在反應中都不能出現教材中金黃色的單質銅的.覆蓋效果,而大多是灰黑色的,自己課前作了一個浸泡了近兩小時的鐵釘,溶液干了后學生認為是“土黃色”的,最后學生對硫酸銅的溶液的生成物質還是未能有效關注,因為溶液中沒有混濁物產生,學生當然就視而不見,兩個班級的實驗中都未能真實反映出整個反應的現象,最后還是靠教師的講解收場。
都說科學要實事求是,不能以解釋為主,但沒有辦法。實驗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不過在巡視過程中,發現一個組,鐵釘剛放入1———2分鐘左右,他們拿出來觀察,結果有一個近似于課本上的效果,但學生不能由此推斷是銅,因為還不是很接近單質銅的顏色。)
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第1句】:硫酸銅的溶液的濃度不夠;
【第2句】:鐵釘一個已經變面上有氧化鐵生成了,另一個鐵釘用砂紙磨過后,也不行,因為砂紙磨過遇水確有生灰黑色的情景(猜測大概是水中的氧原子與鐵反應形成的氧化鐵多于單質銅的緣故)
【第3句】:實踐的把握上,按理論時間越長,置換出的銅應越多,但可能不一定。
上一篇:革命隊伍名稱和口號錦集7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