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軍訓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后少走彎路。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送教下鄉軍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教下鄉軍訓心得體會1
今年暑假,xxx縣xxx中學的教師和領導來我市送教下鄉。通過兩天的聽課、聽講座學習,我感到很受教育和啟發。
【第1句】:觀摩課的學習感受
1、感受到xxx中學真正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
課堂上,教師講解少,學生活動多。預習、展示直至解題反饋,學生始終是主角。預習時學生自己提煉、歸納、總結甚至設計考題,展示時有個性的表述,以及解題反饋中學生輪流上講臺,講步驟、說答案、論原理、作補充等等,學生的表現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積極、大方的。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他們的內心感受和認識就很深刻。我想,放手讓學生表現,也就是xxx中學敢于放手改革,而成績還能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吧。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學習將會成為習慣,將學習作為快樂的享受將成為他們終身享之不盡的財富。
【第2句】:小組合作不是擺設,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
與我們平時的分組學習不同的是,xxx中學的分組學習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六人一組,從預習到展示到反饋,小組學習討論一直是課堂的核心組織單元。雖然期間有分有合,有個人的小黑板展示,有在全班師生面前的解題分析,但小組學習依然是隱性、潛在的組織形式。
小組合作的意義遠不至于此,它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協作能力和共享能力。有一個細節給我印象很深。一個女孩是小組長,在組織預習時,儼然是一名教師,充滿了自信,安排井井有條。我想,這種合作學習方式長此以往,一定能培養出一大批具有領導才能的有用人才。
【第3句】:小黑板展示作業體現透明、開放的教學思想。
我們學習相關經驗,不能簡單的停留在增加小黑板的模仿上,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小黑板看到其背后的意義所在。這是xxx教學思想的最直接、鮮明的體現,它把學生的思想、思路、思維結果展示給大家,展示給老師和同學,構建了一個開放式的作業形式。這樣與寫在作業本上不同的是,首先學生有自我批評意識。每個人都是要強、上進的,不愿將錯誤呈現給大家,所以就有了檢查意識、規范意識,字要寫得工整,表達不要出錯;第二,學生能互相批評,互相學習,看出別人的錯誤也就警示自己不再犯類似的錯。這樣,印象深刻,學習效果好。
【第4句】:學生活動多,也增強了課堂的生成性,有利于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相對于教師備課的預設教學,這種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突破預設,深挖教材,拓寬教材。達到教學相長,讓課堂成為師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的重要平臺。
【第2句】:xxx的教學實踐啟示我們,解放教師思想、提高教師素質是當務之急。
xxx中學的課堂上,學生說、講、討論等等活動,是課堂的主角,教師真正的作用是組織、引導、點撥、拓寬、提升。有時需要糾偏歸正,有時需要拓展、延伸,這些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能及時準確的把握時機,準確的提出疑點,科學的加以引導。這種鮮活的課堂經常會打破課前的教學預設,對教師的知識面、對教材的掌握程度、處理教學中突發情況的教學技巧和教學藝術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教師素質、把握課堂的能力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其次,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決不能再在填鴨式教學和題海戰術中徘徊。我們許多教師并不是不想放手,而是不敢把課堂開放、活躍起來,生怕丟掉一個知識點。xxx中學的成功經驗證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不會丟掉知識點,反而學生會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全,提高得更快。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口號作為學習相關經驗的切入口,這就是———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放權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揚起他們理想的'風帆,自由的遨游在知識的大海!
最后,再次引用xxx中學的標語“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共勉吧。
送教下鄉軍訓心得體會2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偏遠山區,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各學科教研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基層之需;通過看課評課——深入了解師資隊伍現狀;通過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與講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經過大家開動腦筋,精心籌劃,踏實工作,真誠服務,小學部的送教下鄉工作受到基層學校的好評和歡迎。
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典型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指導方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較偏遠的山區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了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整個活動中,教研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送教下鄉活動效果顯著。
【第1句】: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本次送教兩個鄉鎮-------吉洞鄉和八會鎮,語文五節,數學五節。兩個鄉鎮的名教師參加了觀摩。課上送課教師精彩示范引領,課后教研員精當的點評,同時改變“一言堂”的局面,看課者也積極參與研討,送課教師與教研員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為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送課者深有感悟,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于自身專業化的成長。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語文學科孫軼老師積極投身于語文課程改革,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預習——匯報課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心得體會,送教下鄉活動心得體會。她曾經多次送教,課后,她非常激動地說:“我想看看我的教學思路借班上課能不能行得通。”經實踐檢驗,她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扎實有效的訓練,體現了開放的語文教學意識,在鄉鎮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錯!這無疑堅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語文科的陳立賀老師是第一次送教下鄉。為了更好的把課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員溝通、研究,反復修改教學方案。在李鶴老師的指導下,終于上了一節原生態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層教師能學得來的、有一定高度的閱讀課。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數學科金玲、唐麗媛和徐巖三位教師在翟金環和李春凌兩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下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務。
送教下鄉活動為鄉鎮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信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著。
【第2句】:、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范課表示懷疑,認為示范課就是表演課。為此我們加強了對示范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陳立賀老師執教的三年級閱讀課《陶罐和鐵罐》,由于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周到。所以,教師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會喚醒學生的學習的潛能。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孫軼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閱讀課《小獅子愛爾莎》一課。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3——4年級)關于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詞句訓練是四年級年段訓練的重點。“你是從哪個具體的詞句看出來的?”和“看你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獅子的可愛。”的提問,緊扣年段訓練重點。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結合課文詞句,理解愛爾莎的特點展開。這兩問環環相扣,統領學生對全文主要內容的學習,引領學生展開整潔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合作中,老師深入到小組了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接著各小組進行匯報,學生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學生通過“滴溜溜直轉”“把我撲倒在地”“張開嘴讓我看”等詞體會到了文中的小獅子是一只可愛、乖巧、懂人性、淘氣、可憐……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評,擴展學生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示,享受審美樂趣。再通過課前對獅子的印象與書中小獅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小獅子的關愛之情。最后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給小獅子的話寫下來,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送教下鄉活動簡報
送教下鄉活動簡報【一】
4月21日,仁壽縣講師團語文學科送教下鄉活動在禾加中學如期舉行。一大早,涼風習習,縣進修校領導、講師團教師、全縣十四所高中校語文教研組長及高一年級備課組長、禾加中學全體語文教師共四十余人齊集于禾加中學多媒體教室。
8點50分,活動正式開始。
首先,仁壽一中董書光老師上示范課:《合歡樹》。董老師借班上課,卻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語文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贏得了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起到了示范作用。
然后,縣教研室曾迅老師進行講座:《凝聚集體智慧,打造高效課堂》。講座上,曾老師就集體備課的必要性、備課組與教研組的關系、集體備課的病象及不能推行的原因,集體備課的原理和好處進行了詳細講述。一個多小時的講座,既有曾老師殷切的希望,更有教師們的深受觸動,大家都表示回去之后要結合各校的具體情況試行。
示范課和講座之后,與會教師進行了積極熱烈的互動交流。大家紛紛就董老師的示范課和曾老師的講座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交流了各校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也表達了在這次活動中自己所受到的啟發和獲得的益處。
最后,進修校副校長陳學超對這次活動進行了總結,陳校長說:大家每人貢獻一條經驗,每人就會收獲很多條經驗,這樣,我縣的教育才會發揮集體的智慧,才會得到整體的提高!
走出教室,已是中午12點過,四月的春陽早已取代了早晨的習習涼風。這次送教活動真是給全縣的語文教師送來了一陣春風啊,大家心里都暖暖的!
這次由縣教研室主辦、禾加中學承辦的`送教下鄉活動對全縣語文教師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提升了全縣語文教師的教學素質,對新課改下我縣的高中語文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送教下鄉活動簡報【二】
20xx年10月23日,漳州市名師團來到東山,為東山的老師傳經送寶。這次活動,名師團的艾青、湯麗瑩、陳壽宗、林金美、柯楚蓉、黃清木、郭海鷹、蘇彩戀、張繼紅、李瑄等10位老師共展示了六節精彩的觀摩課,4場生動的講座。他們分成語文組和數學及其他組,分別于東山實驗小學和東山第二實驗小學兩個會場開展活動,其中,數學及其他小組的活動于東山第二實驗小學開展。
在第二實驗小學的會場上,名師們各顯神通,會場上精彩紛呈。首先出場的是來自龍文區的黃清木老師。他執教的是五年級數學上冊《分數的再認識》。黃老師以嫻熟的教學技巧,獨特的教學設計,詮釋了概念教學的真諦。湊巧的是,黃老師的教學方法與我縣小學數學課題“預習習慣的培養”的教學模式相似。可以說黃老師是為我縣課題組上了一節課題示范課。他設計的自學思考題(也就是預習思考題)成為大家爭相傳閱和收藏的對象。
郭海鷹老師執教的是四年級數學下冊《用字母表示數》。她以兒歌、游戲等眾多的教學情境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飽滿的激情和她自身特有的感染力使課堂充滿生機。課堂上,學生笑聲陣陣,聽課的老師仿佛是學生中的一員,也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蘇彩戀老師以這兩節課為實例,和聽課老師一起分享了她對“預設與生成”的思考和感悟。她對“把握生成”的四點建議(激活“亮點”資源、點化“錯誤”資源、活動“尷尬”資源、引發“辯論”資源)為老師如何利用課堂生成資源點了一盞明燈。她對兩節課坦誠的評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繼紅老師執教的是音樂課《茉莉花》。張老師別出心裁,讓在場的學生和老師在茉莉花香中,聽歌、品茶、賞花,飽覽了一頓音樂大餐。隨后,李瑄校長為大家奉獻了幾年來她所積累的思品課的教學經驗。
在東山實小送教下鄉活動現場,來自長泰實小的湯麗瑩老師所上的《去年的樹》一課引起了聽課教師廣泛的贊譽,她在情感激發、美文美讀、創造性使用教材等方面可謂亮點迭出,不僅打動了學生,而且也打動了聽課老師。
林金美老師的《盤古開天地》一課在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揣摩感悟、資源利用諸方面匠心獨到,讓學生、教師感受神話故事的意境美,課文的語言美,人類的創造美。
艾青老師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課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能力、引導學生展開師生、生生、生本對話,進行語言表達訓練讓教師感受到課堂的生機與活力。
陳壽宗、柯楚蓉兩位名師的講座,分別為《人物語言、動作情態描寫訓練》、《熱點問題冷思考課堂教學求實效》。他們就如何進行人物語言、動作情態描寫訓練和如何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展示了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給東山教師帶來了很好的啟發。
十位名師的風采吸引了熱情好學的東山老師,每場活動均有60多位老師到場觀摩學習。之后,老師和學生紛紛寫真誠的感言,有贊賞、有期待、有反思,有向往。現摘錄部分老師和學生的聽課感言。
送教下鄉活動簡報【三】
為了充分發揮我區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加強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縮小城鄉教育發展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提升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20xx年11月6日,西秀區教育學會和西秀區教研室主辦的西秀區中小學學科骨干教師“送課下鄉”活動分別在舊州鎮的中心小學和舊州中學隆重舉行,來自舊州鎮、劉官鄉、黃臘鄉的50多位老師參加了這次活動。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安順市六小劉河老師的《嗯嘿呀》和西秀區安大學校張智毓老師的《回憶》拉開了序幕,教師親切的話語,真誠的微笑,專業的功底,讓學生學習得輕松快樂,使聽課的教師感受了音樂的魅力和教師教學的魅力。隨后安順市八小胡斌老師的《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和安順市三中鮑靈波老師的《籃球--有球掩護》為大家分別帶來了一場籃球場上的體育教學精彩課例,突出了快樂體育、成功體育,達到了讓學生自覺而快樂地進行體育課的學習鍛煉。四位授課老師以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及靈活的應變能力,扎實的基本功,讓課堂充滿了無窮的魅力。
課后,聽課老師們在教研員的主持下各抒已見,與授課老師進行了交流,共同探討了今后教學的思路,聽課的老師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樹立了長遠的目標。教研室潘敬軍主任進行了總結點評,并對全體參與活動的老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學中形成自己的風格、創出自己的特色,要不斷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樹立名師的意識。活動最后,西秀區教育學會饒茂林會長再次感謝了送課教師和舊州鎮中心小學、舊州中學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通過活動能更好的提高教學相長,今后要繼續聚集課堂,關注學生細節,加強課題研究、提升教學能力。
本次活動,充分展示出學科骨干教師扎實的教學技能和良好的教學素養,同時聽課教師的虛心好學、善于思考使得交流過程更加深入,交流氛圍更加融洽,達到了城鄉教師的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的效果。
送教下鄉個人反思的內容
受邀請去一所不錯的鄉鎮中心小學去送教,而且要求上一篇完整的課文,兩課時的,送教下鄉個人反思。我選擇了五年級教材《游天然動物園》這一課。說心里話,我有些誠惶誠恐的,這種感覺一直延續到上課前。乘車四十多分鐘到達,還沒來得及喝口茶便進教室。當我走上講臺前,看到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時,一切雜念都拋之夭夭。兩節課下來我頓感輕松,之前我所有的努力都發揮得淋漓盡致。雖不敢說成功,但個人認為這是自己上得最好的課。因為我在這兩節課里深深地體驗到了一些理念的內涵,所以我得好好總結一下。
或許出于責任意識,受人之托得忠人之事吧,所以課前我做了認真地投入,教學反思《送教下鄉個人反思》。吃透了教材,幾個知識點有了充分地把握,于是駕馭教材的能力有了。課堂上出現了許多的教學機會,我能有效地抓住課堂生成的東西,比如說,在理解詞語“晨光熹微”時,我讓孩子們運用拆詞的辦法來理解,“微”的理解,有一個學生說是“微小”,我引導他想,晨光能用微小來描述嗎?他馬上意識到了是“微弱”。還有在表述的時候,我仔細地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地引導學生準確應用語言。我讓學生在表述課文中寫了哪些動物,主要寫了哪幾種動物?學生分別說了,動物有很多,我們不能一一說出,那么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表示呢?孩子們很快就能說出“等”。接著我請一個學生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述剛才的'內容,一個學生這么說了“米庫米天然動物園里有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犀牛、鬣狗、黃牛,重點寫了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等。”當時我俯耳傾聽,我問他這個等放在最后合適嗎?他馬上明白了。我想有了這樣的教訓,對于孩子他會終身受益的。在回來的路上我不禁想,今天的課為什么上出了不同味來,除了自己的準備外,還有就是課堂上我極盡能力地調動孩子地求知欲,充分地尊重孩子們,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多引導,尤其注重學習方法的牽引,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學習中,學生經歷了學習的整個過程,并收獲了學習的快樂。
送教下鄉活動心得
聽宋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宋老師淡定自若,氣定神閑,一步一步把學生注意引到課堂中來,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浪花,她不僅讓學生陶醉,更讓聽課的老師們連聲贊嘆,這樣的功底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縱觀整堂課程教學,始終緊抓住教學重難點,善于創設各種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她那扎實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富有激情的教學儀表,無不讓我嘆服。贊嘆之余是深深的反思:為什么學生在課堂上是這樣的樂此不疲?名師為什么會有如此的魅力?
【第1句】:課前準備充分,吃透教材。
宋老師有著扎實的教學功底,能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知識很好地融入設計的教學之中。像我這樣的新老師,很迫切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熟悉教材,在課堂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重難點展開。
【第2句】: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強。
宋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情的教學環節。每位老師都有自已的教學風格,但“教無定法”原則告訴我們應以實際出發,精心設計符合學情的教學環節,會讓你很好的駕馭課堂教學。
【第3句】: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方式注重“講”忽略了“學”,容易使整堂課死氣沉沉。而在這節課上,我看到了師生互動,名師注重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整個課堂氣氛活躍,這種樂學的過程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課堂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想一想一名教師在學校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就意味著將有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扎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淀、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縮短與名師的差距。
短短的一次培訓,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上一篇:三八婦女節慰問口號精選2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