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主要內容300字
自《西游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然而不管是哪個版本都不影響《西游記》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游記的主要內容300字,歡迎閱讀!
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三回到全書結束,講述了五百年后,觀音向孫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須隨唐三藏到西方取經,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孫悟空遂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二人與豬八戒、沙僧等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
小說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西游記好句好段摘抄
【第1句】:又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歡喜道:此間人果是樸實,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時,不敢敲門。且去跳上松枝梢頭,摘松子吃了頑耍。少頃間,只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里面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
【第2句】:風月佯狂山野漢,江湖寄傲老余丁。清閑有分隨瀟灑,口舌無聞喜太平。月夜身眠茅屋穩,天昏體蓋箬蓑輕。忘情結識松梅友,樂意相交鷗鷺盟。名利心頭無算計,干戈耳畔不聞聲。隨時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兩束柴薪為活計,一竿釣線是營生。閑呼稚子磨鋼斧,靜喚憨兒補舊繒。春到愛觀楊柳綠,時融喜看荻蘆青。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涼摘嫩菱。霜降雞肥常日宰,重陽蟹壯及時烹。冬來日上還沉睡,數九天高自不蒸。八節山中隨放性,四時湖里任陶情。采薪自有仙家興,垂釣全無世俗形,門外野花香艷艷,船頭綠水浪平平。身安不說三公位,性定強如十里城。十里城高防閫令,三公位顯聽宣聲。樂山樂水真是罕,謝天謝地謝神明。
【第3句】:卻說那花果山大小兒猴,正在那洞門外頑耍,忽聽得風聲響處,見半空中,丫丫叉叉,無邊無岸的猴精,唬得都亂跑亂躲。少時,美猴王按落云頭,收了云霧,將身一抖,收了毫毛,將兵器都亂堆在山前,叫道:小的們!都來領兵器!眾猴看時,只見悟空獨立在平陽之地,俱跑來叩頭問故,悟空將前使狂風、搬兵器一應事說了一遍。眾猴稱謝畢,都去搶刀奪劍,撾斧爭槍,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
【第4句】:蒼徑秋高拽斧去,晚涼抬擔回來。野花插鬢更奇哉,撥云尋路出,待月叫門開。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鞭摺U衾媧妒蛐鋪排,甕中新釀熟,真個壯幽懷。漁翁道:這都是我兩個生意,贍身的勾當,你卻沒有我閑時節的好處。
【第5句】: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于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
【第6句】:千峰排戟,萬仞開屏,日映嵐光輕鎖翠,雨收黛色冷含青。瘦藤纏老樹,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喬松:修竹喬松,萬載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溜清。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崖苔蘚生。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
【第7句】:他與木叉離了此處,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長安大唐國。斂霧收云,師徒們變作兩個疥癩游僧,入長安城里,早不覺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唬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眾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在城隍廟里暫住,他師徒們隱遁真形。
【第8句】:瓊香繚繞,瑞靄繽紛。瑤臺鋪彩結,寶閣散氤氳。鳳翥鸞翔形縹緲,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著九鳳丹霞,八寶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珍饈百味般般美,異果嘉肴色色新。
【第9句】:妖魔兇猛,惠岸威能。鐵棒分心搗,釘鈀劈面迎,播土揚塵天地暗,飛砂走石鬼神驚。九齒鈀,光耀耀,雙環響;一條棒,黑悠悠,兩手飛騰。這個是天王太子,那個是元帥精靈;一個在普陀為護法,一個在山洞作妖精。這場相遇爭高下,不知那個虧輸那個贏。
【第10句】:金丸珠彈,紅綻黃肥: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碧實連枝獻,枇杷緗苞帶葉擎。兔頭梨子雞心棗,消渴除煩更解酲。香桃爛杏,美甘甘似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蔭蔭如脂酥膏酪,紅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黃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現火晶珠;芋栗剖開,堅硬肉團金瑪瑙。胡桃銀杏可傳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滿盤盛,桔蔗柑橙盈案擺。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并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人間縱有珍羞味,怎比山猴樂更寧?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僧人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后,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后到達了印度。在那里學習了兩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后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天大圣》等,這些都為《西游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西游記》的創作。
思想內容
小說中“大鬧天宮”通過神話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人民的反抗。當然,幻想小說之反映現實帶有本身的特點,不同于一般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大鬧天宮”中的叛逆者豎起了“齊天大圣”的旗幟,并且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十萬天兵天將望風而逃,天宮統治搖搖欲墜,以致玉皇大帝不得不向外求援,這些虛構和幻想的情節是以現實中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作為基礎。如果沒有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沖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象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輝奪目。“大鬧天宮”以孫悟空的失敗而結束,這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所受的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有關。同時必須指出,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和以后的皈依佛法,也是情節發展上的必然要求。很顯然,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絕不會無緣無故地放棄洞天福地、自在為王的生活去幫助唐僧西天取經,不如此安排,就無法過渡到下面的取經故事。而且西游記故事的基本輪廓早在吳承恩之前就形成了,作者很難在這種關鍵的地方進行根本性的變動。
在吳承恩的百回本中,大鬧天宮的結局雖然是悲劇性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卻創造得富有無限的生氣。相形之下,天宮統治者色厲內荏,可笑可憎。他們對孫悟空使用了各式各樣的陰謀詭計。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讀者一點也不覺得他“罪有應得”,相反地,對他十分同情,為之慨嘆。作者在這個故事里所表現的反抗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它使得這七回成為《西游記》的一個精華部分,給全書增加了不少的光輝。七回以后,寫如來說法、觀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征斬龍、太宗入冥,這都是取經故事的前奏,它們主要是起情節上的組織作用,本身并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義。從第十三回起才正式開始西天取經的故事,它是全書的主體,作者一共花了八十七回的浩大篇幅。它在故事上和前七回的連接是描寫孫悟空被征服后的遭遇。他皈依了佛法,保唐僧取經,依舊以頑強勇敢的姿態出現,機警地應付路上的一切事變。它和前七回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轉入了另一個故事,所描寫的是取經者和阻撓取經者之間的斗爭,唐僧師徒四眾和各式各樣的妖魔之間的斗爭。取經在這里被當作一項了不起的事業,主人公為它經歷千辛萬苦,進行始終不懈的斗爭,才達到了目的。
這個故事顯然表現了這樣的思想:要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要完成一種偉大的事業,定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而且必須戰勝這些困難。西天取經本身還包括四十一個小故事。絕大部分里面出現了作怪的妖精。這些妖精來歷雖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阻撓取經事業的進行。它們之中有許多其實是自然災害的幻化,但當它們化身成為妖魔,在戰斗中作為邪惡勢力的一方而出現,本身就獲得了社會的意義。吳承恩所著力描寫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場具體的戰斗,是孫悟空如何在與阻撓取經的`邪惡勢力作斗爭中取得勝利。總起來看,西天取經的故事通過幻想的情節,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摧毀社會上一切邪惡勢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心。
藝術特色
《西游記》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游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人間帝王,或崇信道教,或沉迷女色。就連天上的玉帝這個莊嚴的偶像,在《西游記》里也是一個賢愚莫辨、專橫獨斷的人物。他為了鎮壓孫悟空,在太上老君一伙的策劃和支持下,設騙局,搞陰謀,軟硬兼施,無所不用其極。
《西游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游記》的藝術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于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游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于接受。
《西游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游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游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樸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于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游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游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游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簡介西游記的主要內容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記》均無作者署名。下面為大家分享了西游記的要內容,歡迎借鑒!
西游記內容簡介
<西游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游記》成書于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西游記作品成就
①文學成就:中國古典小說中,《西游記》的內容最為龐雜。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西游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游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杰作。
②社會影響:自《西游記》之后,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西游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代宮廷大劇《升平寶筏》是西游記,十本,240出。《西游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后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里都有《西游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
西游記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省桐城縣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因隨祖父遷徙至淮安府。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作者。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吳承恩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于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吳承恩的外甥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后人將其詩文編成《射陽先生存稿》。在西游記廣為流傳的版本故事基礎上增補完善了西游記。
西游記讀后感
今天,我讀完了吳承恩先生寫的小說《西游記》,我很喜歡它,不僅因為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而是因為書里有生動有趣的'文字,個性鮮明的人物,使我記憶猶新,讓我對它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說到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這個人物,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英勇頑強,作戰勇猛,頑皮可愛,愛憎分明,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尤其在“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中,當白骨精第三次變成了一個老公公時,當唐僧念緊箍咒時,他忍著劇痛,為師父打死白骨精,保證師傅的安全。要知道緊箍咒的痛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可以說是痛入骨髓,體現了他對師傅的愛。當然,說到孫悟空,不得不提起他的兄弟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么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滿身毛病,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舌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可是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師徒四人中,最樸實,最善良,最勤勞的,那就是沙僧了,他當兩個師兄身體不好時,照顧得也可以算是無微不至。當然,他是師傅最好的徒弟,可是也有缺點,那就是不會反抗別人。那么,說起唐僧這個人,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貪財,不貪色,善良體貼,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
唐僧四人都有缺點,孫悟空的毛躁,豬八戒的懶惰,沙和尚的沉默,唐僧的懦弱。可是他們卻帶著各自的缺點取到了真經,并修成了正果。
這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長補短、團結他人,就能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經,修成正果。
《西游記》是一本好書,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經典中的經典。我要好好閱讀它,建議同學們也要多多閱讀它。
西游記36回主要內容
西游記36回主要內容是什么呢,大家有沒有詳細了解過?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吧!
西游記36回主要內容
唐僧師徒離了平頂山,來到一座破寺院投宿。晚上師徒四人在庭院賞月。唐僧思念家鄉,悟空以月為喻,為其點明“見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滿心歡喜。八戒、沙僧觀月,于佛理亦有所得。
西游記36回全文
卻說孫行者按落云頭,對師父備言菩薩借童子、老君收去寶貝之事。三藏稱謝不已,死心塌地,辦虔誠,舍命投西,攀鞍上馬,獵八戒挑著行李,沙和尚攏著馬頭,孫行者執了鐵棒,剖開路,徑下高山前進。說不盡那水宿風餐,披霜冒露。師徒們行罷多時,前又一山阻路。
三藏在那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里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怎么還不能得到?”行者聞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還不曾出大門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謊,人間就有這般大門?”行者道:“兄弟,我們還在堂屋里轉哩!”沙僧笑道:“師兄,少說大話嚇我,那里就有這般大堂屋,卻也沒處買這般大過梁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孫看時,把這青天為屋瓦,日月作窗欞,四山五岳為梁柱,天地猶如一敞廳!”八戒聽說道:“罷了,罷了!我們只當轉些時回去罷。”行者道:“不必亂談,只管跟著老孫走路。”
好大圣,橫擔了鐵棒,領定了唐僧,剖開山路,一直前進。那師父在馬上遙觀,好一座山景,真個是——
山頂嵯峨摩斗柄,樹梢仿佛接云霄。青煙堆里,時聞得谷口猿啼;亂翠陰中,每聽得松間鶴唳。嘯風山魅立溪間,戲弄樵夫;成器狐貍坐崖畔,驚張獵戶。好山!看那八面崖巍,四圍險峻。古怪喬松盤翠蓋,枯摧老樹掛藤蘿。泉水飛流,寒氣透人毛發冷;巔峰屹立,清風射眼夢魂驚。時聽大蟲哮吼,每聞山鳥時鳴。麂鹿成群穿荊棘,往來跳躍;獐犭巴結黨尋野食,前后奔跑。佇立草坡,一望并無客旅;行來深凹,四邊俱有豺狼。應非佛祖修行處,盡是飛禽走獸場。
那師父戰戰兢兢,進此深山,心中凄慘,兜住馬,叫聲:悟空啊!我——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孫大圣聞言,呵呵冷笑道:“師父不必掛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進,還你個功到自然成也。”師徒們玩著山景,信步行時,早不覺紅輪西墜。正是——
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六宮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兩座樓頭鐘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那長老在馬上遙觀,只見那山凹里有樓臺迭迭,殿閣重重。三藏道:“徒弟,此時天色已晚,幸得那壁廂有樓閣不遠,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都到那里借宿一宵,明日再行罷。”行者道:“師父說得是。不要忙,等我且看好歹如何。”那大圣跳在空中,仔細觀看,果然是座山門,但見——
八字磚墻泥紅粉,兩邊門上釘金釘。迭迭樓臺藏嶺畔,層層宮闕隱山中。
萬佛閣對如來殿,朝陽樓應大雄門。七層塔屯云宿霧,三尊佛神現光榮。
文殊臺對伽藍舍,彌勒殿靠大慈廳。看山樓外青光舞,步虛閣上紫云生。
松關竹院依依綠,方丈禪堂處處清。雅雅幽幽供樂事,川川道道喜回迎。
參禪處有禪僧講,演樂房多樂器鳴。妙高臺上曇花墜,說法壇前貝葉生。
正是那林遮三寶地,山擁梵王宮。半壁燈煙光閃灼,一行香靄霧朦朧。
孫大圣按下云頭,報與三藏道:“師父,果然是一座寺院,卻好借宿,我們去來。”
這長老放開馬,一直前來,徑到了山門之外。行者道:“師父,這一座是什么寺?”三藏道:“我的馬蹄才然停住,腳尖還未出鐙,就問我是什么寺,好沒分曉!”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為僧,須曾講過儒書,方才去演經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的恩宥,門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認得?”長老罵道:“潑猢猻,說話無知!我才面西催馬,被那太陽影射,奈何門雖有字,又被塵垢朦朧,所以未曾看見。”行者聞言,把腰兒躬一躬,長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塵道:“師父,請看。”上有五個大字,乃是敕建寶林寺。行者收了法身,道:“師父,這寺里誰進去借宿?”三藏道:“我進去。你們的嘴臉丑陋,言語粗疏,性剛氣傲,倘或沖撞了本處僧人,不容借宿,反為不美。”行者道:“既如此,請師父進去,不必多言。”
那長老卻丟了錫杖,解下斗篷,整衣合掌,徑入山門,只見兩邊紅漆欄桿里面,高坐著一對金剛,裝塑的威儀惡丑——
一個鐵面鋼須似活容,一個燥眉圜眼若玲瓏。左邊的拳頭骨突如生鐵,右邊的手掌瞇俸賽赤銅。金甲連環光燦爛,明盔繡帶映飄風。西方真個多供佛,石鼎中間香火紅。
三藏見了,點頭長嘆道:“我那東土,若有人也將泥胎塑這等大菩薩,燒香供養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正嘆息處,又到了二層山門之內,見有四大天王之相,乃是持國、多聞、增長、廣目,按東北西南風調雨順之意。進了二層門里,又見有喬松四樹,一樹樹翠蓋蓬蓬,卻如傘狀,忽抬頭,乃是大雄寶殿。那長老合掌皈依,舒身下拜。拜罷起來,轉過佛臺,到于后門之下,又見有倒座觀音普度南海之相。那壁上都是良工巧匠裝塑的那些蝦魚蟹鱉,出頭露尾,跳海水波潮耍子。長老又點頭三五度,感嘆萬千聲道:“可憐啊!鱗甲眾生都拜佛,為人何不肯修行!”正贊嘆間,又見三門里走出一個道人。那道人忽見三藏相貌稀奇,豐姿非俗,急趨步上前施禮道:“師父那里來的?”三藏道:“弟子是東土大唐駕下差來上西天拜佛求經的,今到寶方,天色將晚,告借一宿。”那道人道:“師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這里掃地撞鐘打勤勞的道人,里面還有個管家的老師父哩,待我進去稟他一聲。他若留你,我就出來奉請;若不留你,我卻不敢羈遲。”三藏道:“累及你了。”
那道人急到方丈報道:“老爺,外面有個人來了。”那僧官即起身,換了衣服,按一按毗盧帽,披上袈裟,急開門迎接,問道人:“那里人來?”道人用手指定道:“那正殿后邊不是一個人?”那三藏光著一個頭,穿一領二十五條達摩衣,足下登一雙拖泥帶水的達公鞋,斜倚在那后門首。僧官見了大怒道:“道人少打!你豈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來的士夫降香,我方出來迎接。這等個和尚,你怎么多虛少實,報我接他!看他那嘴臉,不是個誠實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來借宿。我們方丈中,豈容他打攪!教他往前廊下蹲罷了,報我怎么!”抽身轉去。長老聞言,滿眼垂淚道:“可憐,可憐!這才是人離鄉賤!我弟子從小兒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讖吃葷生歹意,看經懷怒壞禪心;又不曾丟瓦拋磚傷佛殿,阿羅臉上剝真金。噫!可憐啊!不知是那世里觸傷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和尚你不留我們宿便罷了,怎么又說這等憊懶話,教我們在前道廊下去蹲?此話不與行者說還好,若說了,那猴子進來,一頓鐵棒,把孤拐都打斷你的!”長老道:“也罷,也罷。常言道,人將禮樂為先。我且進去問他一聲,看意下如何。”
那師父踏腳跡,跟他進方丈門里,只見那僧官脫了衣服,氣呼呼的坐在那里,不知是念經,又不知是與人家寫法事,見那桌案上有些紙札堆積,唐僧不敢深入,就立于天井里,躬身高叫道:“老院主,弟子問訊了!”那和尚就有些不耐煩他進里邊來的意思,半答不答的還了個禮道:“你是那里來的?”三藏道:“弟子乃東土大唐駕下差來上西天拜活佛求經的,經過寶方天晚,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萬望老院主方便方便。”那僧官才欠起身來道:“你是那唐三藏么?”三藏道:“不敢,弟子便是。”僧官道:“你既往西天取經,怎么路也不會走?”三藏道:“弟子更不曾走貴處的`路。”他道:“正西去,只有四五里遠近,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賣飯的人家,方便好宿。我這里不便,不好留你們遠來的僧。”三藏合掌道:“院主,古人有云,庵觀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館驛,見山門就有三升米分。你怎么不留我,卻是何情?”僧官怒聲叫道:“你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說話!”三藏道:“何為油嘴油舌?”僧官道:“古人云,老虎進了城,家家都閉門。雖然不咬人,日前壞了名。比翙氐潰骸霸趺慈漲盎盜嗣鲏俊彼魌潰骸跋蚰隊有幾眾行腳僧,來于山門口坐下,是我見他寒薄,一個個衣破鞋無,光頭赤腳。我嘆他那般襤褸,即忙請入方丈,延之上坐。款待了齋飯,又將故衣各借一件與他,就留他住了幾日。怎知他貪圖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個年頭。住便也罷,又干出許多不公的事來。”三藏道:“有什么不公的事?”僧官道:你聽我說——
閑時沿墻拋瓦,悶來壁上扳釘。冷天向火折窗欞,夏日拖門攔徑。
幡布扯為腳帶,牙香偷換蔓菁。常將琉璃把油傾,奪碗奪鍋賭勝。
三藏聽言,心中暗道:“可憐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樣沒脊骨的和尚?”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的老和尚笑他,但暗暗扯衣揩淚,忍氣吞聲,急走出去,見了三個徒弟。那行者見師父面上含怒,向前問:“師父,寺里和尚打你來?”唐僧道:“不曾打。”八戒說:“一定打來,不是,怎么還有些哭包聲?”那行者道:“罵你來?”唐僧道:“也不曾罵。”行者道:“既不曾打,又不曾罵,你這般苦惱怎么?好道是思鄉哩?”唐僧道:“徒弟,他這里不方便。”行者笑道:“這里想是道士?”唐僧怒道:“觀里才有道士,寺里只是和尚。”行者道:“你不濟事,但是和尚,即與我們一般。常言道,既在佛會下,都是有緣人。你且坐,等我進去看看。”好行者,按一按頂上金箍,束一束腰間裙子,執著鐵棒,徑到大雄寶殿上,指著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裝假像,內里豈無感應?我老孫保領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今晚特來此處投宿,趁早與我報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頓棍打碎金身,教你還現本相泥土!”這大圣正在前邊發狠搗叉子亂說,只見一個燒晚香的道人,點了幾枝香,來佛前爐里插,被行者咄的一聲,唬了一跌,爬起來看見臉,又是一跌,嚇得滾滾槁槁,跑入方丈里報道:“老爺,外面有個和尚來了!”那僧官道:“你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說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報什么!再說打二十!”道人說:“老爺,這個和尚,比那個和尚不同,生得惡躁,沒脊骨。”僧官道:“怎的模樣?”道人道:“是個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手執一根棍子,咬牙恨恨的,要尋人打哩。”僧官道:“等我出去看。”他即開門,只見行者撞進來了,真個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象屬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門關了。
行者趕上,撲的打破門扇,道:“趕早將干凈房子打掃一千間,老孫睡覺!”僧官躲在房里,對道人說:“怪他生得丑么,原來是說大話,折作的這般嘴臉。我這里連方丈、佛殿、鐘鼓樓、兩廊,共總也不上三百間,他卻要一千間睡覺,卻打那里來?”道人說:“師父,我也是嚇破膽的人了,憑你怎么答應他罷。”那僧官戰索索的高叫道:“那借宿的長老,我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別處去宿罷。”行者將棍子變得盆來粗細,直壁壁的豎在天井里,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道:“我們從小兒住的寺,師公傳與師父,師父傳與我輩,我輩要遠繼兒孫。他不知是那里勾當,冒冒實實的,教我們搬哩。”道人說:“老爺,十分不渼芃,搬出去也罷,扛子打進門來了。”僧官道:“你莫胡說!我們老少眾大四五百名和尚,往那里搬?搬出去,卻也沒處住。”行者聽見道:“和尚,沒處搬,便著一個出來打樣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與我打個樣棍來。”那道人慌了道:“爺爺呀!那等個大扛子,教我去打樣棍!”老和尚道:“養軍千日,用軍一朝。你怎么不出去?”道人說:“那扛子莫說打來,若倒下來,壓也壓個肉泥!”老和尚道:“也莫要說壓,只道豎在天井里,夜晚間走路,不記得啊,一頭也撞個大窟窿!”道人說:“師父,你曉得這般重,卻教我出去打什么樣棍?”他自家里面轉鬧起來,行者聽見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殺一個,我師父又怪我行兇了。且等我另尋一個什么打與你看看。”忽抬頭,只見方丈門外有一個石獅子,卻就舉起棍來,乒乓一下打得粉亂麻碎。那和尚在窗眼兒里看見,就嚇得骨軟筋麻,慌忙往床下拱,道人就往鍋門里鉆,口中不住叫:“爺爺,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我問你:這寺里有多少和尚?”僧官戰索索的道:“前后是二百八十五房頭,共有五百個有度牒的和尚。”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個和尚都點得齊齊整整,穿了長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師父接進來,就不打你了。”僧官道:“爺爺,若是不打,便抬也抬進來。”行者道:“趁早去!”僧官叫:“道人,你莫說嚇破了膽,就是嚇破了心,便也去與我叫這些人來接唐僧老爺爺來。”
那道人沒奈何,舍了性命,不敢撞門,從后邊狗洞里鉆將出去,徑到正殿上,東邊打鼓,西邊撞鐘。鐘鼓一齊響處,驚動了兩廊大小僧眾,上殿問道:“這早還下晚哩,撞鐘打鼓做甚?”道人說:“快換衣服,隨老師父排班,出山門外迎接唐朝來的老爺。”那眾和尚,真個齊齊整整,擺班出門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著了褊衫,無的穿著個一口鐘直裰,十分窮的,沒有長衣服,就把腰裙接起兩條披在身上。行者看見道:“和尚,你穿的是什么衣服?”和尚見他丑惡,道:“爺爺,不要打,等我說。這是我們城中化的布,此間沒有裁縫,是自家做的個一裹窮。”
行者聞言暗笑,押著眾僧,出山門下跪下。那僧官磕頭高叫道:“唐老爺,請方丈里坐。”八戒看見道:“師父老大不濟事,你進去時,淚汪汪,嘴上掛得油瓶。師兄怎么就有此獐智,教他們磕頭來接?”三藏道:“你這個呆子,好不曉禮!常言道,鬼也怕惡人哩。”唐僧見他們磕頭禮拜,甚是不過意,上前叫:“列位請起。”眾僧叩頭道:“老爺,若和你徒弟說聲方便,不動扛子,就跪一個月也罷。”唐僧叫:“悟空,莫要打他。”行者道:“不曾打。若打,這會已打斷了根矣。”那些和尚卻才起身,牽馬的牽馬,挑擔的挑擔,抬著唐僧,馱著八戒,挽著沙僧,一齊都進山門里去,卻到后面方丈中,依敘坐下。
眾僧卻又禮拜,三藏道:“院主請起,再不必行禮,作踐貧僧,我和你都是佛門弟子。”僧官道:“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識尊儀,與老爺邂逅相逢。動問老爺,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葷?我們好去辦飯。”三藏道:“吃素。”僧官道:“徒弟,這個爺爺好的吃葷。”行者道:“我們也吃素,都是胎里素。”那和尚道:“爺爺呀,這等兇漢也吃素!”有一個膽量大的和尚,近前又問:“老爺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飯方彀吃?”八戒道:“小家子和尚!問什么!一家煮上一石米。”那和尚都慌了,便去刷洗鍋灶,各房中安排茶飯,高掌明燈,調開桌椅,管待唐僧。
師徒們都吃罷了晚齋,眾僧收拾了家火。三藏稱謝道:“老院主,打攪寶山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三藏道:“我師徒卻在那里安歇?”僧官道:“老爺不要忙,小和尚自有區處。”叫道人:“那壁廂有幾個人聽使令的?”道人說:“師父,有。”僧官吩咐道:“你們著兩個去安排草料,與唐老爺喂馬;著幾個去前面把那三間禪堂,打掃干凈,鋪設床帳,快請老爺安歇。”那些道人聽命,各各整頓齊備,卻來請唐老爺安寢。他師徒們牽馬挑擔出方丈,徑至禪堂門首看處,只見那里面燈火光明,兩梢間鋪著四張藤屜床。行者見了,喚那辦草料的道人,將草料抬來,放在禪堂里面,拴下白馬,教道人都出去。三藏坐在中間,燈下兩班兒立五百個和尚,都伺候著,不敢側離。三藏欠身道:“列位請回,貧僧好自在安寢也。”眾僧決不敢退。僧官上前吩咐大眾:“伏侍老爺安置了再回。”三藏道:“即此就是安置了,都就請回。”眾人卻才敢散去訖。
唐僧舉步出門小解,只見明月當天,叫:“徒弟。”行者、八戒,沙僧都出來侍立。因感這月清光皎潔,玉宇深沉,真是一輪高照,大地分明,對月懷歸,口占一首古風長篇。詩云:
皓魄當空寶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瓊樓玉宇清光滿,冰鑒銀盤爽氣旋。
萬里此時同皎潔,一年今夜最明鮮。渾如霜餅離滄海,卻似冰輪掛碧天。
別館寒窗孤客悶,山村野店老翁眠。乍臨漢苑驚秋鬢,才到秦樓促晚奩。
庾亮有詩傳晉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杯面寒無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處處窗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靜玩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
行者聞言,近前答曰:“師父啊,你只知月色光華,心懷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月至三十日,陽魂之金散盡,陰魄之水盈輪,故純黑而無光,乃曰晦。此時與日相交,在晦朔兩日之間,感陽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陽現,初八日二陽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繩,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陽備足,是以團圓,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陰生,二十二日二陰生,此時魂中魄半,其平如繩,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陰備足,亦當晦。此乃先天采煉之意。我等若能溫養二八,九九成功,那時節,見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詩曰:
前弦之后后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采得歸來爐里煉,志心功果即西天。
那長老聽說,一時解悟,明徹真言,滿心歡喜,稱謝了悟空。沙僧在旁笑道:師兄此言雖當,只說的是弦前屬陽,弦后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更不道:
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
那長老聞得,亦開茅塞。正是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生即是仙。八戒上前扯住長老道:師父,莫聽亂講,誤了睡覺。這月啊:
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
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癡愚積下緣。我說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三藏道:“也罷,徒弟們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這卷經來念一念。”行者道:“師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時的經文,那本不熟?卻又領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見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見,經未曾取,你念的是那卷經兒?”三藏道:“我自出長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時的經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閑,等我溫習溫習。”行者道:“既這等說,我們先去睡也。”他三人各往一張藤床上睡下。長老掩上禪堂門,高剔銀缸,鋪開經本,默默看念。正是那:樓頭初鼓人煙靜,野浦漁舟火滅時。畢竟不知那長老怎么樣離寺,且聽下回分解。
《西游記》主要內容200字
導語:《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游記》主要內容2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故事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從孫悟空出世到大鬧天宮的故事,第二部分講的是為何要去西天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是取經路上師徒四人遇到妖怪等種種艱難險阻,終于克服這些困難,取到真經,并且他們終成正果的故事。然而,細讀這部書,讓我們從妖魔鬼怪離奇而又近乎影射社會現實中,認識了印度佛教的`擴張、佛教以及道教領袖級人物對下屬的放縱、新興的佛教對中國傳統的道教的侵略,以至于領略到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侵略,中國人陷入信仰危機而渾然不覺的狀況。這是一部好書,其寓意深刻,值得深入研究。
(二)
古典名著《西游記》是吳承恩所著,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神魔小說,也是一部規模宏偉、結構完整、用幻想形式來反映社會矛盾的巨著。 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三回到全書結束,講述了五百年后,觀音向孫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須隨唐三藏到西方取經,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孫悟空遂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二人與豬八戒、沙僧等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
(三)
西游記《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名為《西游記》的著作主要有三部:其一為元道士丘處機的地理著作《西游記》;其二為楊景賢的雜劇《西游記》;其三為“華陽洞天主人”(一般認為是吳承恩或李春芳)的小說《西游記》。《西游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后,于明朝中葉,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上一篇:六一班跑操口號霸氣集合9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