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_性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_91caoporn超碰最新地址_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资源网_欧美视频精品_91嫩草精品_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_中文字幕在线2018_久久久综_a级免费毛片_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_国产无遮挡又爽又黄的视频_欧美激情二区三区_久久天天_色老头一区二区_三级网站免费_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_精品日韩中文字幕_精品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美女在线视频

歡迎訪問散文集文學(xué)網(wǎng)!

黃鐘大呂般的口號聲匯編50條

文心雕龍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關(guān)于《涅盤經(jīng)》

《涅盤經(jīng)》,是一本深奧的佛教經(jīng)典,又稱《大本涅盤經(jīng)》、《大涅盤經(jīng)》。

中國北涼曇無讖譯。40卷,13品。經(jīng)中說佛身常住不滅,涅盤常樂我凈;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思想。為大乘佛教前期作品,約于2~3世紀(jì)時成書。晉宋時對中國佛學(xué)界影響很大,為涅盤學(xué)派的本據(jù)經(jīng)典。

《涅盤經(jīng)》-作品版容

此經(jīng)多次漢譯,已佚之本子為支婁迦讖譯《梵般泥洹經(jīng)》2卷,三國魏安法賢譯《大般涅盤經(jīng)》2卷及吳支謙譯《大般泥洹經(jīng)》2卷。現(xiàn)存異譯本有東晉法顯和佛陀跋陀羅譯《大般泥洹經(jīng)》6卷,約當(dāng)曇無讖譯本之前10卷;另有南朝宋慧嚴(yán)、慧觀與謝靈運依曇無讖本,對照法顯譯本,潤文改卷的南本涅盤。注疏本頗多,重要者有世親著《涅盤論》1卷;真諦譯《涅盤經(jīng)本有今無偈論》1卷;梁寶亮撰《大般涅盤經(jīng)集解》71卷;慧遠(yuǎn)撰《涅盤經(jīng)義記》10卷;吉藏撰《涅盤經(jīng)游意》1卷;灌頂撰《涅盤經(jīng)疏》33卷等。

《涅盤經(jīng)》-木刻《涅盤經(jīng)》稀有文物

化城寺的木刻《涅盤經(jīng)》為什么是稀有文物?

九華山化城寺是唐至德二年(757年),青陽人諸葛節(jié)為金地藏而建。前后四進(jìn),最后一進(jìn)為藏經(jīng)樓,內(nèi)藏萬歷皇帝敕賜的木刻《涅盤經(jīng)》,共6777卷。據(jù)說此經(jīng)古本目前國內(nèi)僅存兩部,確屬稀有文物。

《涅盤經(jīng)》是《大涅盤經(jīng)》的簡稱,東晉僧人南北朝曇無讖譯。中心內(nèi)容講佛身常在,涅桀常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等大乘思想。譯本傳人中國后,有的將其視作佛說的最高階段。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佛至兜率天親為其母摩耶夫人講解此經(jīng)。由于《涅盤經(jīng)》的崇高地位,講習(xí)此經(jīng)之風(fēng)盛極一時。梁武帝蕭衍親講此經(jīng),著《涅盤講疏》、《涅槧丈疏》等:并撰《斷酒肉文》,為漢地僧尼素食著述之始。

《涅盤經(jīng)》-《涅槃經(jīng)》與禪宗思想

中國禪宗思想的兩大重要源頭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學(xué)自東漢傳入東土以來,譯經(jīng)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隨著般若類經(jīng)典的舊譯臻于完善,經(jīng)義研究的熱潮也隨之掀起,晉宋之際講解般若蔚然成風(fēng)。最能體現(xiàn)般若特色的佛經(jīng)是《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它破除外相、破除非相,乃至于破除“佛法”,以臻于無住生心的境界。禪門在傳燈接棒之時,以之作為無上法寶。慧能因聽誦《金剛經(jīng)》而出家求法,后來得五祖親授《金剛經(jīng)》要旨而豁然見性,成為禪宗六祖,可見般若思想對禪宗影響之巨。但是,般若類經(jīng)典講空固然能使人生起對俗界的厭棄,卻難免使人生的追求與期望無所棲泊,而生起茫然失落之感。因此在“色即是空”的后面,還必須下一轉(zhuǎn)語,這就是“空即是色”。

涅槃之學(xué)正是側(cè)重于妙有的理論。從大乘思想的發(fā)展看,《涅槃經(jīng)》出現(xiàn)在般若、法華、華嚴(yán)等大品類經(jīng)之后,也就是說,大乘“空”的思想出現(xiàn)在前,大乘“有”的思想出現(xiàn)在后,從真空到妙有是大乘佛教發(fā)展的兩個階段。《涅槃經(jīng)》是闡釋妙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經(jīng)典,由于此“有”不是對立的現(xiàn)象之有,故稱“妙有”。雖然般若明無我,涅槃示真我,般若述凡夫四大假和合,涅槃?wù)f一切眾生有佛性,二說似多相矛盾,然誠如湯用彤先生所言:“《般若》、《涅槃》,經(jīng)雖非一,理無二致。《般若》破斥執(zhí)相,《涅槃》掃除八倒。《般若》之遮詮,即以表《涅槃》之真際。明乎《般若》實相義者,始可與言《涅槃》佛性義。”正是般若“真空”與涅槃“妙有”的完美融合,才使佛法成為圓滿的體系。

《涅槃經(jīng)》全稱《大般涅槃經(jīng)》,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經(jīng)典之一。《大般涅槃經(jīng)》,40卷,北涼曇無讖譯,大正藏第12冊。本書所論即主要依據(jù)此本。 “大般涅槃”是本經(jīng)特別彰顯的名相,它含具法身、般若、解脫的佛之三德,代表著大乘佛教的真實理想。從經(jīng)文中看,大般涅槃是淵深如海的大寂禪定,如同夏日般光明璀璨,絕對永恒無有變易,憐愛眾生猶如父母,濟(jì)度癡迷出離生死,不生不滅無窮無盡,是超出世俗的寧靜、光明、永恒、慈慧、超越的解脫的境界。《涅槃經(jīng)》經(jīng)于北涼玄始十年421由曇無讖譯出,現(xiàn)編為40卷。由于它的來源和內(nèi)容都比較復(fù)雜,有的學(xué)者考證它曾經(jīng)有過大約七次或八次的增編,以致于在內(nèi)容上甚至是在涅槃的定義上都產(chǎn)生了矛盾;有的學(xué)者甚至推測它并非出于一時一地一個教派之手,而可能是曾經(jīng)分別流傳于我國廣大西北地區(qū)的多種小本經(jīng)的合本。

《涅槃經(jīng)》中如來藏學(xué)說中蘊含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皆得成佛、涅槃具常樂我凈四德等旗幟鮮明震聾發(fā)聵的主張,以及對本心迷失的哲學(xué)思索、中道思想、涅槃境界,成為禪宗思想的靈性源頭。禪宗本心論、迷失論、開悟論、境界論深受涅槃妙有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生命體悟。作為禪宗思想、禪悟思維載體的禪宗詩歌,通過生動形象的吟詠,創(chuàng)造出流漾著涅槃慧光的文學(xué)意象,構(gòu)成了一幅幅彰顯著涅槃詩思的意境。《涅槃經(jīng)》通過對禪宗思想的影響,為中國禪林詩苑增添了高華深邃、靈動空明的篇章。

《涅盤經(jīng)》-《涅槃經(jīng)》與禪宗的本心論

所有的佛教經(jīng)典都探討心性的問題。《涅槃經(jīng)》以佛性作為宗旨,已成佛教學(xué)者的共識,如延壽即明確宣稱:“《維摩經(jīng)》以‘不思議’為宗,《金剛經(jīng)》以‘無住’為宗,《華嚴(yán)經(jīng)》以‘法界’為宗,《涅槃經(jīng)》以‘佛性’為宗。”《宗鏡錄》卷2《涅槃經(jīng)》里有一則非常著名的盲人摸象喻。經(jīng)文說,國王令大臣牽來一象讓眾盲人捫摸,眾盲人摸象后都自以為知道大象的形狀,“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在這則譬喻中,“王喻如來正遍知也,臣喻方等《大涅槃經(jīng)》,象喻佛性,盲喻一切無明眾生”卷32。 本章隨文注括號內(nèi)只標(biāo)卷數(shù)不另注出處者,均出于北本《涅槃經(jīng)》。 經(jīng)文以眾盲各執(zhí)一詞,比喻將色、受、想、行、識、有我當(dāng)作是佛性的觀點。可見《涅槃經(jīng)》的佛性說并不容易為淺根鈍機(jī)者所理解,但這并不妨礙其佛性思想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涅槃經(jīng)》的佛性思想有兩個最為鮮明的旗幟,這就是“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和“一闡提人亦能成佛”。

【第1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是《涅槃經(jīng)》最為響亮的口號。從思想史的傳承來看,它與小乘佛教的“心性”說有一定的聯(lián)系。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有一則著名的命題“心性本凈,客塵所染”,指出解脫之道就在于去除客塵煩惱的污染,以彰顯出本來清凈的心性。這種主張為中國早期禪法所接受,在相應(yīng)的禪法著作中有所反映,如曇無讖譯《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即把“客塵所染”改成了“客塵所障”,《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13:“一切眾生心本性,清凈無穢如虛空……以客煩惱障覆故,是故不得于解脫。”大正藏第13冊。 按照這種說法,眾生成佛的最終依據(jù),就在于人人都有一個本性無瑕的凈心,即清凈心性。《涅槃經(jīng)》把“心性”改成了“佛性”,在成佛之路上,完全繼承了《大集經(jīng)》的同類觀點。

雖然許多大乘經(jīng)典都奢談“見性”,而明確地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卻只有《涅槃經(jīng)》。經(jīng)中有六十余處反復(fù)宣講此義,從而使它成為貫穿終始、激蕩回旋的主旋律: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斷無量億諸煩惱結(jié),即得成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卷7

我性及佛性,無二無差別。卷8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以佛性故,眾生身中即有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卷9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法眾僧無有差別。卷21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卷27

眾生悉有佛性思想的理論淵源,來源于眾生本有佛性的如來藏思想。“如來藏”是《楞伽經(jīng)》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意謂如來處在胎藏之中,是“佛性”的別名。“如來藏”思想突出一切眾生生來具有清凈的如來法身,因受“無始”以來“虛偽惡習(xí)”的熏染,被“客塵”煩惱所障蔽,從而使“如來藏”變成了“識藏”,變成了能夠直接派生出世上一切的總基因阿賴耶識,而佛法修證,就是要將“識藏”再度轉(zhuǎn)變?yōu)榍鍍舻?ldquo;如來藏”。《如來藏》等經(jīng)設(shè)立九種譬喻來象征如來藏:1如青蓮花在泥水中未出泥,人無貴者。2如貧女而懷圣胎。3如大價寶,垢衣所纏。4如摩尼珠落在深廁。5如真金像弊衣所覆。6如庵羅樹華實未開。7如稻米在殼中。8如金在礦。9如像在模。九種譬喻生動地說明了“塵中有佛身”之義《宗鏡錄》卷14。 “如來藏”思想的邏輯發(fā)展即是“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為了闡明這種觀點,《涅槃經(jīng)》設(shè)立了貧女寶藏、力士額珠等生動的譬喻:

善男子,如貧女人舍內(nèi)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無有知者。時有異人,善知方便,語貧女人:“我今雇汝,汝可為我蕓除草穢。”女即答言:“我不能也,汝若能示我子金藏,然后乃當(dāng)速為汝作。”……是人即于其家掘出真金之藏,女人見已,心生歡喜,生奇特想,宗仰是人。卷7

善男子,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間有金剛珠。與余力士較力相撲,而彼力士以頭抵觸其額上,珠尋沒膚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處有瘡,即命良醫(yī)欲自療治。時有明醫(yī)善知方藥,即知是瘡因珠入體,是珠入皮即便停住。是時良醫(yī)尋問力士:“卿額上珠為何所在?”力士驚答大師醫(yī)王:“我額上珠乃無去耶?是珠今者為何所在?將非幻化?”憂愁啼哭。是時良醫(yī)慰喻力士:“汝今不應(yīng)生大愁苦。汝因斗時,寶珠入體,今在皮里,影現(xiàn)于外。汝曹斗時,嗔恚毒盛,珠陷入體,故不自知。”卷7

“貧女寶藏”喻旨在說明“一切眾生所有佛性,為諸煩惱之所覆蔽,如彼貧人有真金藏不能得見。如來今日普示眾生諸覺寶藏,所謂佛性,而諸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歡喜,歸仰如來。善方便者即是如來,貧女人者即是一切無量眾生,真金藏者即佛性也”卷7。 “力士額珠”喻旨在說明“一切眾生亦復(fù)如是,不能親近善知識故,雖有佛性皆不能見,而為貪淫嗔恚愚癡之所覆蔽。……貪淫嗔恚,愚癡覆心,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寶珠在體,謂呼失去。……如來如是說諸眾生皆有佛性。喻如良醫(yī)示彼力士金剛寶珠,是諸眾生為諸無量億煩惱等之所覆蔽,不識佛性。若盡煩惱,爾時乃得證知了了,如彼力士于明鏡中見其寶珠。”卷7經(jīng)文以貧女、力士在異人、醫(yī)王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舍中寶藏、額上寶珠的生動故事,形象地說明了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觀點。眾生本有佛性,由于被垢塵煩惱所覆蓋,一時之間不能自行發(fā)現(xiàn),好似貧女舍內(nèi)本來藏有黃金,由于尚未發(fā)掘故暫為貧女,發(fā)掘出來即成巨富,比喻世人一旦見性即可頓悟成佛;佛性又好似力士額上的寶珠,由于貪淫嗔恚而隱沒不見,修行者在大善知識的接引下,將煩惱除盡,即可重見寶珠。這兩則譬喻形象生動,立意奇警,深為禪林所喜愛。黃檗在《傳心法要》中,舉力士額珠之喻告誡學(xué)人:“故學(xué)道人迷自本心,不認(rèn)為佛,遂向外求覓,起功用行,依次第證,歷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當(dāng)下無心,決定知一切法本無所有,亦無所得。無依無住,無能無所,不動妄念,便證菩提。及證道時,只證本心佛。歷劫功用,并是虛修。如力士得珠時,只得本額珠,不關(guān)向外求覓之力。”黃檗用“本額珠”象征“本心佛”,并提出了本有佛性、頓悟佛性、返求自心等一系列禪修原則。禪宗詩歌對貧女寶藏、力士額珠形諸生動的吟詠:

窮子舍父遠(yuǎn)逃逝,卻于本舍絕知音。貧女宅中無價寶,卻將小秤買他金。《宗鏡錄》卷9引古德歌

力士曾遺額上珠,搜尋無處幾嗟吁。傍人為指珠元在,始覺平生用意粗。《頌古》卷15大洪邃頌

窮子離開父親流浪遠(yuǎn)方,后來到了家中卻不敢與父親相認(rèn),這是法華七喻之一,與《涅槃經(jīng)》貧女寶藏寓意相同。本有無價珍寶而不自知,卻用小秤較短論長地購買別人的金子,是貧女沒有見性的生動寫照;溈山侍奉百丈時,百丈讓他撥看爐中是否有火。溈山撥了后說沒有,百丈起身深撥,夾出一粒火星,對溈山說:“你說沒有,這個呢!”溈山豁然開悟。頌古即詠此公案。公案主旨謂佛性隱于無明煩惱的灰燼之中,參禪悟道,就是撥卻無明灰燼,使自性之火熠熠生輝。頌古以力士因良醫(yī)診治得見額珠,喻溈山因百丈撥灰得見自性,與公案珠聯(lián)璧合,相映成趣。

《涅槃經(jīng)》論佛性,有“正因”、“緣因”二說。《涅槃經(jīng)》卷28:“乳中有酪,眾生佛性亦復(fù)如是。欲見佛性,應(yīng)當(dāng)觀察時節(jié)形色。”又同卷:“汝言眾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諸因緣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義故,我說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fā)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 乳中有酪性,但乳還不是酪,必須經(jīng)過由乳而生酥、由生酥而熟酥的提煉過程,才能成為醍醐酪;眾生悉有佛性,并不意味著眾生都可以見到佛性,就像礦石雖然含有金子,但礦石的本身還不是金子,必須經(jīng)過冶煉才能產(chǎn)生金子;井中有泉水,但如果沒有繩子瓶罐,仍然不能夠汲上來飲用。乳中含藏著的酪、礦中含藏著的金、井中含藏著的水,猶如胎胞中含藏著的佛性,是正因佛性;而煉乳、冶礦、汲水,則是使正因佛性得以顯發(fā)的方便法門,是緣因佛性。“正因”強調(diào)佛性的本有,成為鼓勵人們?nèi)グl(fā)掘自身固有佛性的理論根據(jù);“緣因”強調(diào)佛性的顯發(fā)須借助一定的因緣,提醒人們注意修行的機(jī)緣,注意修行的“方便”法門。二因結(jié)合,使《涅槃經(jīng)》佛性論在思想體系上更加縝密完整。

【第2句】:一闡提人亦能成佛

《涅槃經(jīng)》的另一鮮明旗幟,是“一闡提人亦能成佛”。一闡提人善根斷盡,因不具佛性故難以成佛。自從佛教東漸,由漢至?xí)x,中國佛教徒都遵從這種說法。法顯6卷本《泥洹經(jīng)》譯出后,仍然斷言一闡提不能成佛,闡提無佛性之說遂成為佛教界的流行觀點。從北本《涅槃經(jīng)》的前十卷看,同樣有一闡提不得成佛的思想。如《涅槃經(jīng)》卷4:“一闡提者,云何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卷5:“無信之人,名一闡提。一闡提者,名不可治。”卷7:“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斷無量億諸煩惱結(jié),即得成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一闡提。”卷9:“譬如焦種,雖遇甘雨,百千萬劫,終不生芽。芽若生者,亦無是處。一闡提輩,亦復(fù)如是。” 根據(jù)經(jīng)文,一闡提斷絕善根,不能成佛似已成定讞。但是,在經(jīng)文的后部分,這種看法卻有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如《涅槃經(jīng)》卷20:“一闡提輩分別有二,一者得現(xiàn)在善根,二者得后世善根。”卷27:“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一闡提等無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來有故,一闡提等悉有佛性。” 一闡提能夠成佛的思想在北本《涅槃經(jīng)》后分中俯拾皆是,言之鑿鑿,說明曇無讖后來到西域訪求而新增加的后三十卷,在對闡提成佛的看法上與前十卷有著重要區(qū)別。經(jīng)文倡言一闡提雖然斷絕善根,卻沒有斷絕佛性,因為善根有內(nèi)外之分,而佛性則非內(nèi)非外,非常非無常,所以不斷。這是北本《涅槃經(jīng)》區(qū)別于六卷《泥洹》的最重要標(biāo)志之一,也是北本的根本思想所在。雖然北本《涅槃經(jīng)》在闡提成佛說上存在著矛盾,倡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亦能成佛”則是其主導(dǎo)思想。這種思想在提出之時,曾引起不少人的懷疑:“復(fù)有人疑:一闡提人犯四重禁作五逆罪謗方等經(jīng),如是等輩有佛性耶無佛性耶?聽是經(jīng)者如是等疑悉得永斷。”卷21在《涅槃經(jīng)》的本文中尚有如此記載,道生在未見北本時力倡闡提亦能成佛之說,就不可避免地一石擊起千重浪了。

《涅槃經(jīng)》將“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作為回旋激蕩的主旋律,作為貫穿終始的綱領(lǐng),作為迎風(fēng)招展的大纛。由于它不遺余力的提倡,使得“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亦能成佛”成為本經(jīng)在佛性論上最顯明的特色。對這一主張,中國佛教的天臺、三論、賢首、禪宗都予以贊同。但唯識宗除外。唯識宗認(rèn)為,并不是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成佛,因為一切眾生的第八識中所含藏的種子不同,有的是人天種子,有的是地獄、畜生種子,有的是緣覺種子,有的是菩薩種子,沒有菩薩種子的人就不能成佛。玄奘大師在印度學(xué)到了這種理論后,曾對其師戒賢說這種主張中國人不易接受,中國人喜歡的是《涅槃經(jīng)》所主張的“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戒賢堅持說唯識宗的理論乃是根本大法,不許有絲毫的更改。玄奘回國后嚴(yán)守師法,其宗遂僅四傳而絕。 由此可見《涅槃經(jīng)》對中華民族巨大的感召力。它揭舉的“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亦能成佛”,猶如迅雷驚霆,在思想史上起著震聾發(fā)聵驚伏起蟄的功效。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思想,為禪宗所大力弘揚,成為禪宗思想的重要理論淵源。禪宗自創(chuàng)立肇始,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響亮口號,并進(jìn)而確立起“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主張:“《涅槃經(jīng)》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無明覆故,不得解脫。佛性者即覺性也,但自覺覺他,覺智明了,則名解脫。”《第二門破相論》慧能初次參見弘忍時,就以“佛性”思想反駁弘忍譏他不堪作佛:“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壇經(jīng)·行由品》在《壇經(jīng)》中,慧能充分繼承并發(fā)揚了《涅槃經(jīng)》的佛性思想:“自性常清凈,日月常明,只為云覆蓋,上明下暗,不能了見日月星辰。忽遇惠風(fēng)吹散,卷盡云霧,萬像森羅,一時皆現(xiàn)。世人性凈,猶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法海本《壇經(jīng)》禪宗不但認(rèn)為眾生皆具菩提覺性,而且還肯定眾生的菩提覺性是原本清凈的,只要除去后世累積的污染,便可以頓見清凈本性而成正覺。《壇經(jīng)·般若品》:“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dǎo)見性。當(dāng)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壇經(jīng)·疑問品》:“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傳為神會所作的《五更調(diào)·南宗贊》云:一更長,如來智慧心中藏。不知自身本是佛,無明障蔽自荒忙。了五蘊,體皆亡。滅六識,不相當(dāng)。行住坐臥常作意,則知四大是佛堂。

詩意謂如來智慧含藏于心識之中,表現(xiàn)的正是如來藏思想:自身本來是佛,只是由于無明的障蔽才使佛性隱晦不顯。只要了達(dá)五蘊皆空,不使六識攀緣外境,于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行,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組成人身的地水火風(fēng)等四大,就是供奉著佛陀的殿堂!北山信禪師贊嘆釋迦成道云:

六年凍得眼無光,一見明星雪后霜。擔(dān)水出山頻喚賣,不知江海白茫茫!《續(xù)指月錄》卷3

釋迦出家,六年苦行,后來在菩提樹下坐禪。半夜時分,忽見天空明星閃爍,大徹大悟,解脫成佛。成佛后,隨機(jī)說法四十九年。此詩前兩句描寫釋迦從苦行到成佛的過程。第三句說釋迦成佛后,開始講經(jīng)說法,普度眾生。深山之泉,清涼甘美,飲之則身心受用。釋迦好心好意,從深山擔(dān)著佛法甘泉到山下叫賣。第四句陡地翻轉(zhuǎn)說,釋迦正在熱心叫賣之時,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山腳下,竟也有著純凈的江海,白茫茫的一片。釋迦固然是佛,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天真本然佛!

《涅盤經(jīng)》-《涅槃經(jīng)》與禪宗的迷失論

《涅槃經(jīng)》認(rèn)為本心之所以由悟而迷,是由于客塵煩惱等無明妄念的蓋覆。延壽分析《涅槃經(jīng)》的迷失論說:“只為佛之知見蘊在眾生心,雖然顯現(xiàn)而迷者不知。以客塵所覆,妄見所障,雖有如無。似世間寶藏,為物所覆,莫有知者。是以須的示其寶處,令親得見。遂獲其寶,利濟(jì)無窮。”《宗鏡錄》卷37 《涅槃經(jīng)》以奇警的譬喻,睿智的反思,揭示了本心沉迷的緣由,并深刻地影響了禪宗思想。

【第1句】:對客塵煩惱的譬喻

《涅槃經(jīng)》巧譬并引,妙喻紛呈,生動地描繪了客塵煩惱遮覆本心而導(dǎo)致本心的迷失,并揭示了掃除客塵以重現(xiàn)本心的方法:

佛性亦爾,煩惱覆故,眾生不見。譬如大海,雖同一咸,其中亦有上妙之水,味同于乳。喻如雪山,雖復(fù)成就種種功德,多生諸藥,亦有毒草。諸眾生身,亦復(fù)如是。雖有四大毒蛇之種,其中亦有妙藥大王。所謂佛性,非是作法,但為煩惱客塵所覆。……譬如虛空震雷起云,一切象牙上皆生花。若無雷震,花則不生,亦無名字。眾生佛性,亦復(fù)如是。卷8

本則譬喻由大海水味、藥草毒草、毒蛇妙藥、象牙生花等多種意象組成,宮商迭奏,為禪林激賞,并形諸公案:“問:‘芭蕉無心聞雷發(fā),象牙生花事若何?’師云:‘碧落無遮障,通身不昧機(jī)。’‘恁么則涅槃?wù)嫘砸驇煋簦f丈龍門不假功?’師云:‘燒尾事作么生?’”《汾陽錄》卷上在本則公案中,僧人問如何才能滌塵去妄明心見性,汾陽指出青天廣闊,本來現(xiàn)成,人人皆有佛性。僧人執(zhí)著于此語,認(rèn)為既然如此,則頓悟成佛如同鯉魚躍龍門般不須別假功力。為破除學(xué)人的迷執(zhí),汾陽隨說隨掃,說縱是佛性本來現(xiàn)成,仍然需要努力修行。沒有合適的如雷燒鯉尾般的機(jī)緣,仍然難以躍上龍門獲得開悟。正覺示眾說:“里許含明,半夜月通犀角;其間轉(zhuǎn)動,忽地雷華象牙。”《宏智廣錄》卷4 以詩意的語言,指出只要不昧清明靈覺之心,即可藉助勝緣究明大事,頓悟成佛。

《涅槃經(jīng)》形容自性的迷失,還有作繭自縛喻:“煩惱所纏裹,猶如蠶處繭。何有智慧者,而當(dāng)樂是處?”卷2“如蠶作繭,自生自死,一切眾生,亦復(fù)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jié)業(yè),流轉(zhuǎn)生死。”卷27蠶死繭中,喻世人沉迷于欲望,而導(dǎo)致生命本真的淪喪。春蠶結(jié)繭自囚,世人以癡迷的欲望營造物質(zhì)之繭,結(jié)果使自己纏縛其中,“聽不出聲,見不超色,如蠶作繭,自縈自縛。十二時中,無片時快樂,至竟終成廢人”《密庵文案》, “向不遷境上,虛受輪回。于無脫法中,自生纏縛。如春蠶作繭,似秋蛾赴燈”《宗鏡錄序》。 各種佛教經(jīng)典,都不約而同地指出這一痼癥。《宗鏡錄》卷42:“《大涅槃經(jīng)》云: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于愛,何憂何怖?《法華經(jīng)》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凈名經(jīng)》云: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涅槃經(jīng)》還以癡人醉酒象征世人貪戀情欲:“譬如醉人不自覺知,……迷荒淫亂言語放逸,臥糞穢中。時有良師與藥令服,服已吐酒,還自憶識,心懷慚愧,深自克責(zé)。酒為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yuǎn)眾罪。”卷2經(jīng)文以此象征迷者輪轉(zhuǎn)在生死的大海,“情色所醉貪嗜五欲”,像醉人躺臥在糞穢之中而不自覺知。聽聞佛法,如同服飲解酲之藥,使醉人吐卻煩惱惡酒而神智清醒,獲得生命的清明與透脫。

強調(diào)“客塵煩惱”是《涅槃經(jīng)》的一大重點。經(jīng)文設(shè)立浮云遮月喻象征客塵煩惱對自性的障蔽:“又解脫者名曰除卻,譬如滿月,無諸云翳。解脫亦爾,無諸云翳。無諸云翳,即真解脫。”卷5受此影響,《壇經(jīng)》中形成了著名的浮云遮月喻。浮云遮月喻,以其形象可感,成為禪林經(jīng)常揭舉的話頭。石門徹禪師示眾:“一切眾生本源佛性,譬如朗月當(dāng)空,只為浮云翳障,不得顯現(xiàn)。”善昭問:“朗月海云遮不住,舒光直透水精宮時如何?”石門徹說:“石壁山河非障礙,閻浮界外任升騰!”《汾陽錄》卷上石門之語,顯然是上承《涅槃經(jīng)》、《壇經(jīng)》的典型譬喻而來。汾陽的提問,意為煩惱如海上的云霧,遮掩不住自性的晶瑩朗月。它舒光耀彩,照得碧海澄明,玲瓏剔透。石門的答語更進(jìn)一層,謂縱有石壁山河,也遮蔽不了通透自在的自性,它超出閻浮世界,清輝遍灑晴空。

與浮云遮月喻相類似的是樹皮枯朽喻。《涅槃經(jīng)》以樹皮的枯朽象征煩惱對自性的遮蔽。《涅槃經(jīng)》卷39:“有娑羅林,中有一樹,先林而生,足一百年。是時林主灌之以水,隨時修治,其樹陳朽,皮膚枝葉,悉皆脫落,唯貞實在。如來亦爾,所有陳故,悉已除盡,唯有一切真實法在。”枯朽的樹皮猶如煩惱污垢,如不及時剝除,會使整株樹干枯死。修行者努力去除心靈的積垢,灌注靈性的甘泉,就會摧枯拉朽,彰顯生命的本真。此喻亦深為禪林所喜愛。藥山隨侍馬祖多年,一日馬祖問他對禪境有何體會,藥山說:“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五燈》卷5《惟儼》兩句以其詩情禪趣,而成為禪林名言,經(jīng)常被后人所征引。天童頌“國師塔樣”公案“云收山瘦秋容多”,萬松著語云:“體露金風(fēng)。”在評唱中又征引天童《針線貫通》“峨峨青山著秋瘦,毛發(fā)凋殘風(fēng)骨舊”云:“此亦‘云收山瘦秋容多’,可謂‘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從容錄》第85則可見“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已成為禪師用來作對參學(xué)者達(dá)到很高悟境的贊語。萬松著語中所引的“體露金風(fēng)”,也是禪林著名公案,其主旨正是“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僧問云門“樹凋葉落時如何?”云門云:“體露金風(fēng)。”《古尊宿》卷14《文偃》雪竇頌云:

問既有宗,答亦攸同。三句可辨,一鏃遼空。大野兮涼飆颯颯,長天兮疏雨蒙蒙。君不見少林久坐未歸客,靜依熊耳一叢叢。《碧巖錄》第27則

在本則公案中,賓主雙方均是借樹木凋零、金風(fēng)颯颯的晚秋清景,象征消除煩惱、脫落悟心的清純心境。樹木經(jīng)秋風(fēng)吹拂,落葉滿地,呈露出絕對的本體,喻相對事相歲歲枯榮,絕對本體亙古不變。禪宗詩歌中,亦多此類吟詠:“林葉紛紛落,乾坤報早秋。分明西祖意,何用更馳求?”《五燈》卷18《希明》 林莽的枯葉凋落,顯出剛毅挺勁的枝干,即是“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是刊落繁華,返于澄明的“西祖意”。黃庭堅名詩《登快閣》“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所傳達(dá)的亦是個中三昧:秋山樹木蕭瑟,葉凋枝落,益顯心天遼闊;澄江潔瑩如練,波平浪靜,倍覺性月清明。《宗鏡錄》卷13在引述《涅槃經(jīng)》“皮膚枝葉,悉皆脫落,唯貞實在”后,還征引一缽和尚歌來作印證,說明延壽已經(jīng)注意到《一缽歌》與《涅槃經(jīng)》的關(guān)聯(lián)。《一缽歌》中說:“不生不死真丈夫,無形無相大毗盧。塵勞滅盡真如在,一顆圓明無價珠。”《傳燈》卷30《一缽歌》“塵勞滅盡”猶如“皮膚脫落盡”,而“真如在”即是“唯有一真實”,它就是真實寶貴的心體,是圓陀陀光燦燦的自性。

【第2句】:對自性沉迷的譬喻

《涅槃經(jīng)》形容本心自性的沉迷,還有著名的“執(zhí)礫為金”、“春池拾礫”、“認(rèn)礫為珠”喻,原意是形容執(zhí)小為大,就偽棄真:

譬如商主遇真寶城,及諸瓦礫而便還家。汝亦如是,值遇寶城,取虛偽物。卷2

汝等當(dāng)知先所修習(xí)無常苦想,非是真實。譬如春時有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游戲,失琉璃寶,沒深水中。是時諸人悉共入水,求覓是寶,競捉瓦石、草木、沙礫,各各自謂得琉璃珠,歡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時寶珠猶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于是大眾乃見寶珠,故在水下,猶如仰觀虛空月形。是時眾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汝等比丘,不應(yīng)如是修習(xí)無常、苦、無我想、不凈想等,以為實義。如彼諸人各以瓦石草木沙礫而為寶珠。卷2

由于此數(shù)喻精警凝練,同樣為禪林所樂道。行昌偈云:“因守?zé)o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壇經(jīng)·頓漸品》這是對“春池拾礫”在原義上的運用。對此宗密、延壽等教禪兼通的大德均有精當(dāng)?shù)年U發(fā)。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卷3:“有我無我異者:空宗以有我為妄,無我為真;性宗以無我為妄,有我為真。故《涅槃經(jīng)》云:無我者,名為生死;有我者,名為如來。又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乃至廣破二乘無常無我之見,如春池執(zhí)礫為寶,廣贊常樂我凈而為究竟,乃至云無我法中有真我。”《宗鏡錄》卷21:“二乘競執(zhí)瓦礫,歡喜持出,生滅度想。生實未盡,寧得滅度?生安樂想。所作未辦,寧得安隱?” 禪宗運用此喻,形容向外尋求而不知重視內(nèi)在生命的迷失和謬誤,所謂“獲真寶于春池之內(nèi),拾礫渾非;得本頭于古鏡之前,狂心頓歇”《宗鏡錄序》。 禪師往往以截流之語,譏諷學(xué)人不知自性真金,卻向外尋求瓦礫。《五燈》卷7《慧宗》:“問:‘如何是學(xué)人自己本分事?’師曰:‘拋卻真金拾瓦礫作么?’” 而最富禪門特色的,乃是以瓦礫真珠不二表征迷悟不二的禪悟體驗,《續(xù)古》卷3《佛性泰》:“會則途中受用,拈得瓦礫,盡是真金;不會則世諦流傳,縱有真金,翻成瓦礫。” 禪宗將世俗的價值觀進(jìn)行顛倒,遇貴即賤,遇賤即貴,《汾陽錄》卷下:“麗水之真金不重,塵途之瓦礫非輕。”《宗鏡錄》卷2:“執(zhí)礫而盡成真金,攬草而無非妙藥。” 對此禪宗詩歌有精彩的吟詠:

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dāng)知萬法即皆如。《楞伽師資記·慧可》

放下身心如敝帚,拈來瓦礫是黃金。驀然一下打得著,大地山河一法沉。《頌古》卷25九峰升頌

暗撒驪珠成瓦礫,閑傾鴆毒是醍醐。冤將恩報滅胡種,舉眼無親真丈夫。《續(xù)古》卷6《或庵體》

昔未厭瓦礫,今豈重金璧?金璧有所重,瓦礫未可擲。瓦礫謂金璧,殺盜應(yīng)非逆。金璧謂瓦礫,圣賢失蹤跡。金璧而金璧,瓦礫而瓦礫。苦樂各平等,法法無假借。《古尊宿》卷30《清遠(yuǎn)》

慧可偈形象地說明迷時不識自性,不敢勇于承當(dāng),將摩尼寶珠看成瓦礫。一旦開悟,就會驀然發(fā)現(xiàn)被自己賤視的瓦礫原來就是無價真珠;九峰升頌系吟詠香嚴(yán)擊竹悟道公案,側(cè)重瓦礫的機(jī)用。香巖拋瓦礫擊竹而開悟,普通的瓦礫便驀然具有了不尋常的意義。或庵體詩則謂宗師接人,遇賤即貴,遇貴即賤,將驪珠作瓦礫,粉碎學(xué)人的貴賤心;將鳩毒作醍醐,滅絕學(xué)人的分別念。《頌古》卷28枯木成頌鰲山成道公案:“忽然自肯成家業(yè),瓦礫拈來也是珍。”謂得道之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與或庵體用意相同,都是贊賞珠礫不二的大機(jī)大用。卷7祖印明頌風(fēng)幡公案:“若還踏著鄉(xiāng)關(guān)路,瓦礫無妨喚作金。”謂參學(xué)者獲得風(fēng)幡妙悟之時,即是回到精神故里,消泯了一切對立觀念,珠礫不二,萬法圓融。 清遠(yuǎn)的頌,表達(dá)了透徹的禪學(xué)感悟:從平等性來說,既不厭瓦礫亦不重金璧,礫金不二,貴賤一如,所謂山即是水,水即是山;從區(qū)別性來看,則金璧是金璧,瓦礫是瓦礫,如果視瓦為金,則有瓦礫之性的殺盜之徒就會猖狂橫行;如果等金作瓦,則稟持金璧之質(zhì)的圣賢之輩就會吞聲失跡,因此,金璧瓦礫又緇白分明,山只是山,水只是水。瓦礫與金璧,一方面圓融不二“各平等”,一方面又各住自位“無假借”。禪宗通過對《涅槃經(jīng)》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使得經(jīng)文意象內(nèi)涵在禪悟?qū)用嫔嫌辛溯^大的延伸與拓展。

【第3句】:“本有今無”偈要旨

《涅槃經(jīng)》中有一則著名的偈頌,在北本《涅槃經(jīng)》卷【第10句】:卷【第17句】:卷【第27句】:卷28中四處都曾出現(xiàn):

本有今無,本無今有。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此偈的要旨是以世間事物的無常來反襯佛性的恒常。“若世間法本無今有則名無常,譬如瓶等,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故名無常。”卷21師子吼菩薩曾就此問質(zhì)疑于佛:“若使眾生從本已來無菩提心,亦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后方有者,眾生佛性亦應(yīng)如是,本無后有。以是義故,一切眾生應(yīng)無佛性!”佛的回答則明確地區(qū)分了“心”與佛性的不同:“一切眾生實有佛性。汝言眾生若有佛性,不應(yīng)而有初發(fā)心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無常,佛性常故。”卷28由此可見,“本有今無,本無今有”所指稱的是世間法,亦即“有法”有為法。《涅槃經(jīng)》卷17佛對它的多重界定也充分說明了這一意旨。如①本有——無量煩惱,今無——大般涅槃;本無——般若波羅蜜,今有——諸煩惱結(jié)。②本有——父母和合之身,今無——金剛微妙法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今有——四百四病。③本有——無常無我無樂無凈,今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本無——本不見佛性,今有——無常無我無樂無凈。④本有——一切法中取著之心,今無——畢竟空定;本無——中道實義,今有——于一切法有著心。既然“本無今有”指稱的是有為的世間法,則無為法不在此限:“佛性者非陰界入,非本無今有,非已有還無。”卷27“譬如盲人,不見日月,良醫(yī)療之,則便得見。而是日月,非是本無今有。涅槃亦爾,先自有之,非適今也。”卷21此偈的要旨,正如學(xué)者所說,“是在解決佛性究竟是常抑是無常的問題,也即是解決涅槃常樂我凈的問題,因為佛性是常,才能夠獲得涅槃的常樂我凈,若佛性無常,那還有什么涅槃不涅槃可言,所以這首偈的提出,無異說就是本經(jīng)一個最重要的所在,換言之,也即是涅槃思想一個最重要的焦點”,“‘本有今無’一偈的主旨,在于否定佛性屬有為法所攝,蓋因為佛性不屬三世有法所攝,故其與‘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如是等物,悉是無常’的意義不同,……此差別即是前者為無常如世間物——有為法攝,后者是常佛性如來——非三世有法所攝”。張曼濤《大般涅槃經(jīng)中的涅槃思想》,《華岡佛學(xué)學(xué)報》第3期。 由于此偈為佛陀多次宣說,極其重要,參禪者將它看作是非常嚴(yán)肅的問題,將能否究明它的意旨看作是參禪的先決條件:

本無今有有何物?本有今無無何物?誦經(jīng)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傳燈》卷28《神會》

禪宗對四出偈的體證,與經(jīng)文合若符契。龐蘊臨終遺戒“但愿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五燈》卷3《龐蘊》, 意為將妄念除去,而不可在清凈的本心之上填塞妄念。龐蘊所說的“所有”即是指“本有”的煩惱習(xí)氣,“所無”是“本來無一物”的清凈本心。這是站在經(jīng)文原意立場上的體證。神會則認(rèn)為:“本有者,本有佛性。今無者,今無佛性”,“今言無佛性者,為被煩惱蓋覆不見,所以言無。‘本無今有’者:‘本無’者,本無煩惱;‘今有’者,今日具有煩惱。”神會所理解的佛性“本有”,深契《涅槃經(jīng)》佛性“始有”觀念;而神會的“今無”今無佛性則相當(dāng)于《涅槃經(jīng)》的“本有今無偈”中的“本有”本有煩惱。神會將經(jīng)文“本有”煩惱的原旨闡發(fā)為“本有”佛性,與經(jīng)文“今無”佛性相回應(yīng),使《涅槃經(jīng)》偈語本有煩惱今無佛性、本無佛性今有煩惱這種在迷失論層面的同義回環(huán),拓展為本有佛性、煩惱蓋覆、去塵見性的重重遞進(jìn),從而使得這首著名的經(jīng)偈涵蓋了本心論本有佛性、迷失論煩惱蓋覆,并潛蘊著開悟論、境界論去除煩惱明心見性的方法和明心見性的境界的禪學(xué)感悟,是對經(jīng)文意旨的創(chuàng)造性拓展。

《涅盤經(jīng)》-《涅槃經(jīng)》與禪宗的開悟論

《涅槃經(jīng)》的開悟論也很有特色,經(jīng)文以警拔的文句,描繪了人生無常,使人悚然生起求取解脫的意念。《涅槃經(jīng)》提出了“防六賊”、“龜藏六”、“牧牛”、“調(diào)象”等漸修之門。但《涅槃經(jīng)》更注重一念成佛不落言筌的頓悟,提出了圓融通達(dá)的語言觀,應(yīng)病與藥的對治門,以及超越對立的不二門。凡此,都成為禪宗思想的'靈性源頭。特別是禪宗對《涅槃經(jīng)》常與無常的創(chuàng)造性體證,使得《涅槃經(jīng)》與禪宗思想在更深的層面交匯摩蕩。

【第1句】:對生死無常的譬喻

為了警醒世人生起修行解脫之念,《涅槃經(jīng)》以一幅幅慘戚的畫面,描摹了有為法無常遷變的慘烈圖景,從而使人生起對無為法的涅槃之常的追求與向往:

是身不堅,猶如蘆葦、伊蘭、水泡、芭蕉之樹。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猶如電光、瀑水、幻炎,亦如畫水,隨畫隨合。是身易壞,猶如河岸臨峻大樹。是身不久,當(dāng)為狐狼、鴟梟、雕鷲、烏鵲、餓狗之所食啖。誰有智者當(dāng)樂此身?……是故當(dāng)舍如棄涕唾。卷1

當(dāng)觀是身,猶如芭蕉、熱時之炎、水泡幻化、乾闥婆城、 器電光,亦如畫水、臨死之囚、熟果、段肉。如織經(jīng)盡,如碓上下。當(dāng)觀諸行猶雜毒食,有為之法多諸過患。卷2

在《涅槃經(jīng)》看來,生死是眾苦的根本,人生百年如同一瞬,如江水東流不暫回,如殘照西山色漸暗,如擊石時閃現(xiàn)的火花,如過隙時奔逸的白馬,如風(fēng)中搖曳的燈火,如草際閃爍的露珠,如生長在危崖的樹木,如飄逝過眼前的電光。站在無常的立場上來觀看這一切,會發(fā)現(xiàn)生命分分秒秒都在流逝凋枯:“猶如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于屠所!”卷38世間有為法,皆從因緣生。既從因緣生,復(fù)從因緣滅。經(jīng)文對無常的描述,正是為了使人對精神現(xiàn)象和物質(zhì)現(xiàn)象生起厭離舍棄之感,從而趣向佛法,證得生命的永恒。

《涅槃經(jīng)》對生命無常的描述,有著名的“篋蛇”喻。經(jīng)文以筐篋比喻人身,以四毒蛇比喻組成人身的地、水、火、風(fēng)四大。四蛇窺伺到人懈怠之時,吐氣嚙咬,傷害人命。四蛇中只要有一蛇嗔恨都可致人于死地:“是四毒蛇雖同一處,四心各異。四大毒蛇,亦復(fù)如是,雖同一處,性各別異。”卷23禪林歌吟,常常化用其意,以自警自勵:“身如水上沫,命似當(dāng)風(fēng)燭。當(dāng)須慎四蛇,持心舍三毒!”《龐居士文案》卷中“慎四蛇”是使人當(dāng)心無常的侵害。正覺之頌,則主張于肉質(zhì)生命壞滅之時,體證空曠澄明的悟境:“四蛇篋壞,六賊家破,空空空處露裸裸。只將者個參一生,還以一生參者個。”《宏智廣錄》卷7無常的世人猶如盲龜在生死之海沉浮,故《涅槃經(jīng)》設(shè)立了盲龜值木孔喻,以提示在短暫的人生中值遇佛法的難得:“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卷2“清凈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龜值浮木孔。”卷23此喻以其形象精警,而為禪林所廣泛使用。如《五燈》卷18《坦然》:“生死海廣,劫殫罔通。得遇本分宗師,以三要印子,驗定其法,實謂盲龜值浮木孔耳。”《雪峰錄》卷下:“佛法難逢,猶盲龜值木,似纖芥授針。”《宗鏡錄》卷26:“圓宗罕遇,若芥子投于針鋒;正法難聞,猶盲龜值于木孔。” 禪詩化用此意,用鮮明的意象摹寫師家接引學(xué)人的情境:“曾向滄溟下浮木,夜?jié)喙步用敗?rdquo;《碧巖錄》第19則人生無常,正法難聞。在無常的人生中得到明眼宗師的接引,參透無常之理,即可獲得超越質(zhì)礙的自由通脫。

《涅槃經(jīng)》的無常觀念,為禪宗思想所廣泛汲取。但是,這種汲取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繼承。禪宗對《涅槃經(jīng)》無常觀有著獨特的體驗:

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佛性若常,更說什么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fā)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佛比為凡夫、外道,執(zhí)于邪常,諸二乘人,于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凈。《壇經(jīng)·頓漸品》

慧能認(rèn)為,不變的常是死常,變化的常才是真常,所以佛性無常恰恰深刻地闡述了佛性真常的道理。無常是佛性的一種作用,常也是佛性的一種作用,因此不能執(zhí)著于一邊。“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種種無常實際上就是常,一切法都是常。一切善惡諸法全是佛性,我們的語言、行為全是佛性。如果認(rèn)為除此以外還另有一個常,另有一個佛性要修,那就永遠(yuǎn)解脫不了。無常中有常,一切都在變化,而這個一切都在變化的本身并沒有變。離開了無常就沒有常,不能只看到變而看不到不變;也不能只看到不變而看不到變。把常與無常對立起來是偏見。要深入體證佛性,就必須超越分別思維。佛性超越了常與無常,超越了分別思量。

慧能的另一弟子志道對《涅槃經(jīng)》的疑惑也與常無常相關(guān)。志道說自己出家后,研讀《涅槃經(jīng)》已十載有余,仍然不明白“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要義,因為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一切眾生都有二種身,一是色身,一是法身。色身變化,有生有死;法身永恒,沒有意識也沒有感覺。然而經(jīng)文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講的到底是哪個身寂滅,哪個身享樂?如果說是色身,色身在毀滅的時候,組成它的地水火風(fēng)四大都分散了,只有痛苦,不能把這種苦說成是極樂;如果說是法身寂滅,那就和草木瓦石一樣毫無知覺,誰又能享受極樂?另外,事物的本性也就是生滅變化的本體,生就是從本體中產(chǎn)生出現(xiàn)象和作用,滅就是現(xiàn)象或作用返回本體。如果有再生,就不斷在生死之中循環(huán);如果沒有再生,就永遠(yuǎn)歸于寂滅,豈不又與草木瓦石相同。人被無生無死的涅槃所束縛,連再生都不可能,還有何極樂可言?六祖聽了,斥之為外道斷常邪見,指出在肉體色身之外還另有一個法身的看法,是脫離了生死而追求涅槃,這種觀點推斷涅槃是永恒極樂的,主張有一個享受永恒極樂的身體,這是執(zhí)著于生死,沉溺于世俗快樂的表現(xiàn)。慧能指出,愚昧之人認(rèn)為五蘊聚合構(gòu)成了人的自體實相,錯誤地分別外在的現(xiàn)象,貪生惡死,不懂得這一切都如同夢中幻影,反而把永恒極樂的涅槃視為苦的表現(xiàn),終生追求長生的樂趣。佛出于憐憫這些愚人的緣故,才講涅槃是真正的快樂,于剎那之間無生無滅,也沒有無生無滅的涅槃現(xiàn)象,這就是寂滅的顯現(xiàn)。而在寂滅顯現(xiàn)的時候,又覺察不到它的蹤影,這才是永恒的極樂。這種極樂既沒有可以享受者,也沒有不可以享受者,哪里又有一體五蘊的名稱?說涅槃禁止和降伏了一切事物,使這些事物不能再生,是詆毀佛法之言。為了進(jìn)一步破除志道的邊見,六祖吟誦一偈: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zhí)為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通達(dá)無取舍。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xiàn)眾色象,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圣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yīng)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fēng)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壇經(jīng)·機(jī)緣品》

志道聞偈,當(dāng)即大悟。偈文說,至高無上的大涅槃,光明圓滿靈然不昧。愚人將它誤解為死亡,外道將它錯認(rèn)為斷滅。那些只具聲聞、緣覺認(rèn)識水平的人,又認(rèn)為它不是能通過努力達(dá)到的。這都是世俗的偏見,是產(chǎn)生六十二種錯誤觀點的根本原因,都是錯誤地設(shè)立了種種虛假的名稱,沒有真實的含義。只有具有超常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涅槃的真理,既不追求涅槃,也不舍棄涅槃。他們知道構(gòu)成人身的五種物質(zhì)和精神要素,以及其中作為主宰的“自我”,還有自身之外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聲音相貌,都毫無例外地是夢中的幻影。不區(qū)別凡圣,不執(zhí)著涅槃的無生無死,就沒有生死和輪回。時時順應(yīng)各種感官所起的作用,心中又不執(zhí)著于這些作用。了了洞知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卻又不執(zhí)著于辨明一切。即便劫火把大海燒干,災(zāi)風(fēng)把須彌山吹倒,這真實、永恒、極樂的寂滅,正是涅槃的表現(xiàn):

禾山普化忽顛狂,打鼓搖鈴戲一場。劫火洞然宜煮茗,嵐風(fēng)大作好乘涼。四蛇同篋看他弄,二鼠侵藤不自量。滄海月明何處去,廣寒金殿白銀床。《五燈》卷16《可遵》

禾山四打鼓,普化搖鈴鐸,都是游戲人生的典型表征。對于參透生死之人,劫火熊熊燃燒之時,正好從容煮茗;嵐風(fēng)摧山毀岳之際,恰宜快意乘涼。雖然四大毒蛇為害著蘆葦般脆弱的人身,禪者卻超然于肉體之外,好像在觀看與自己毫無干系的一出戲劇;縱使日月二鼠侵蝕著生命的枯藤,禪者已蟬蛻皮囊,宛然是在欣賞大化流衍的一軸畫卷。當(dāng)肉體灰飛煙滅之時,晶瑩自性與宇宙法性合而為一,即可飛升月殿,高臥銀床。

《涅槃經(jīng)》指出,認(rèn)識色身的無常,要警惕六賊防護(hù)六塵。六塵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等六境。由于它們“能劫一切諸善法故,如六大賊能劫一切人民財寶”卷23, 因此又稱“六賊”。經(jīng)文指出,修行者對之須加意防護(hù),否則就會被六賊所驅(qū)遣,而喪失禪悟慧命:“卻被六賊驅(qū),背卻真如智。終日受艱辛,妄想圖名利。”《龐居士文案》卷中“不須癡,癡被無明六賊欺。惡業(yè)自身心所造,愚迷披卻畜生皮。”《善慧錄》卷3癡迷是被六賊欺凌的根由,因此必須破除自心的癡迷,才不會為之所欺:“絕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jǐn)_,自然恒沙功德,種種莊嚴(yán),無數(shù)法門,一一成就。”《第二門破相論》“燒六賊,爍眾魔,能摧我山竭愛河。”《傳燈》卷30《丹霞》富有禪門本色的是,禪宗既將六塵視為怨賊,也將六塵視為覺悟的原因:“欲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信心銘》這是因為,從空性的立場上看,“六塵本來空寂,凡夫妄生執(zhí)著。涅槃生死本平,四海阿誰厚薄?”《傳燈》卷29《志公》“六塵皆是真宗,萬法無非妙理”《宗鏡錄》卷1。 如果以六塵為縛就會羈絆靈性的開展,束縛心靈的自由。了悟六塵本空,則可獲得涅槃生死一如、六塵是涅槃之門的感悟,在行住坐臥、色聲香味、森羅萬象中體驗生命的真諦,從而使此岸與彼岸、理想與現(xiàn)實、菩提與煩惱圓融不二,在色聲紛紜的現(xiàn)象界中,獲得精神生命的充實與自由。

禪宗對《涅槃經(jīng)》防護(hù)六塵的創(chuàng)造性體證,還體現(xiàn)在對待色塵的態(tài)度上。《涅槃經(jīng)》對色欲大張撻伐,視之為洪水猛獸:“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是大乘大般涅槃,深觀此愛,凡有九種:一如債有余,二如羅剎女婦,三如妙花莖中有毒蛇纏之,四如惡食性所不便而強食之,五如淫女,六如摩樓迦子,七如瘡中息肉,八如暴風(fēng),九如彗星”卷13, 主張嚴(yán)加防護(hù),以避免毀壞戒體:“復(fù)有菩薩自言戒凈,雖不與彼女人身合,嘲調(diào)戲笑,于壁障外遙聞女人瓔珞環(huán)釧種種諸聲,心生愛著,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破凈戒,污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為凈戒具足。”卷31而禪宗的態(tài)度卻通脫得多:“異日因四眾士女入院,凈慧問師曰:‘律中道,隔壁聞釵釧聲即名破戒。見睹金銀合雜朱紫駢闐,是破戒不是破戒?’師曰:‘好個入路!’”《傳燈》卷25《道潛》 與《涅槃經(jīng)》的收視內(nèi)斂截然相反。在禪宗看來,只要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當(dāng)處發(fā)生,隨處解脫,則美色不但污毀不了戒體,反而有助于參禪悟道:“但隨緣體妙,遇境知心,乃至見色聞聲俱能證果,花飛釧動盡可棲神。”《宗鏡錄》卷43

與“防六賊”相類的《涅槃經(jīng)》妙喻,還有“龜藏六”等卷1,指將六根收斂深藏,不起攀援逐境之心。此喻以其形象凝練,而為禪林所稱引。參禪悟道,即是要使六根內(nèi)斂,不與六塵相接,這種情境,即是“烏龜水底深藏六”《古尊宿》卷9《慈照》、 “返照自如龜六藏”《宏智廣錄》卷8。 禪宗在此基礎(chǔ)上,進(jìn)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轉(zhuǎn)換,主張“藏六”且泯除“藏六”的意念:“問:‘如龜藏六時如何?’師曰:‘文彩已彰。’曰:‘爭奈處處無蹤跡。’師曰:‘一任拖泥帶水。’”《五燈》卷19《元佑》“藏六”固然是高深的境界,但如果執(zhí)著于此種觀念而沾沾自喜,認(rèn)為這樣就如羚羊掛角全無蹤跡可尋,仍是拖泥帶水缺乏干凈利落,尚非徹悟。禪宗還進(jìn)一步指出,僅僅“藏六”還不夠,因為被動地內(nèi)斂,一旦遇到誘惑,極可能重新生起攀援之心,從而為野干所啖。只有修行到無纖毫罣礙的地步,才能一了百了,故正覺禪師諄諄告誡:“汝胸中不得著個元字腳。若有余未盡,千生萬劫帶累汝在。藏六直如龜慎縮,骨頭奈有卦文何!有恁么病痛底禪和子,更須是透一遍去。”《宏智廣錄》卷4

除“防六賊”、“龜藏六”之外,《涅槃經(jīng)》還用“牧牛”、“調(diào)象”來比喻調(diào)養(yǎng)心性。佛經(jīng)常以狂野的牛比喻人心,以牛貪草料象征見取。《涅槃經(jīng)》說:“良田平正,無諸沙鹵惡草株杌,唯悕天雨。言調(diào)牛者,喻身口七。良田平正,喻于智慧。除去沙鹵惡草株杌,喻除煩惱。”卷2“凡夫之人不攝五根,馳騁五塵,譬如牧牛,不善守護(hù),犯人苗稼。……如善牧者,設(shè)牛東西啖他苗稼,則便遮止不令犯暴。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念慧因緣故,守攝五根,不令馳散。”卷22“牧牛”之喻,是禪林用來形容調(diào)心的典型意象。醉象狂暴,多有殺戾之心,《涅槃經(jīng)》以之比喻冥頑不靈之心:“譬如醉象,狂?馬矣?暴惡,多欲殺害。有調(diào)象師,以大鐵鉤,鉤斫其頂,即時調(diào)順,惡心都盡。一切眾生,亦復(fù)如是。貪欲嗔恚愚癡醉故,欲多造惡。諸菩薩等,以聞法鉤斫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諸惡心。”卷25禪林沿用此喻,感嘆心性未調(diào)伏者的迷失:“經(jīng)年度月,擔(dān)擎人我。狂象無鉤,不能制伏。壞凈蓮池,圖個什么!”《汾陽錄》卷上禪宗甚至將之目為眾惡之首。“夫散心者,惡中之惡,如無鉤醉象蹋壞華池,穴鼻駱駝翻倒負(fù)馱。疾于制電,毒逾蛇舌!”《宗鏡錄》卷44

【第2句】:圓融通達(dá)的語言觀

“防六賊”、“龜藏六”、“牧牛”、“調(diào)象”,都是漸修之門。《涅槃經(jīng)》的開悟論,更注重頓悟成佛。在大乘經(jīng)典中,《法華經(jīng)·提婆達(dá)多品》龍女發(fā)心而成就佛道,《楞伽經(jīng)》卷4說:“無所有何次!”指出成佛并沒有什么次第可說。《華嚴(yán)經(jīng)》卷10云:“初發(fā)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涅槃經(jīng)》卷38說:“發(fā)心畢竟二不別”,可見中國佛教,到了隋唐之間,發(fā)心頓入佛道,已成多數(shù)學(xué)者的共識。《涅槃經(jīng)》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為佛教史上宣揚頓悟的范例:“波羅奈國有屠兒,名曰廣額。于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即受八戒,經(jīng)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得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子。”卷19此種直截明快的方式,深為注重頓悟的禪宗所激賞:“若頓見真性,即一念成佛。故知利鈍不同,遲速在我。”《宗鏡錄》卷17“一念相應(yīng)一念成佛,一日相應(yīng)一日成佛,何須數(shù)劫漸漸而修?”同上卷14

一念成佛的頓悟法門,在時間上將歷劫苦修化為一念回向,在程式上將復(fù)雜繁瑣的步驟一掃而空。這在《涅槃經(jīng)》語言觀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涅槃經(jīng)》中有一則著名的記載,說釋尊為太子時所生之子善星比丘,出家后“雖復(fù)讀誦十二部經(jīng)獲得四禪,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義”,終于退失所得之解脫,以生身墮于無間地獄卷33。 可見,即使誦讀了再多的佛經(jīng),如果不能了悟其精髓,也不免淪陷地獄。禪宗清醒地意識到,“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jīng),猶自不免輪回,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jīng)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第六門血脈論》。 認(rèn)為與其像善星那樣,還不如過隨緣適性的生活。《臨濟(jì)錄》:“如善星比丘,解十二分教,生身陷地獄,大地不容,不如無事休歇去。饑來吃飯,睡來合眼,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緣此,禪宗對玩弄文字概念之徒大張撻伐:“是不是,非不非,是即龍女頓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墜。”《證道歌》有一種外道,以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四句,衍為百義,義寓雙關(guān),是非兩可,以致于以不是為是,不非為非,這種概念游戲,徒增無明,損害正見。從是的角度看,法華會上龍女獻(xiàn)珠,佛為說法,龍女頓悟無生法忍,疾得解脫;從非的角度看,善星比丘因不解佛經(jīng)真實之義,妄加揣測,自以為是,反成謗法,而墮于惡道。禪林運用奇特的機(jī)法,說明語言文字的不可執(zhí)著,表征著對《涅槃經(jīng)》不立文字精髓的深邃領(lǐng)悟。如孚上座即以坐化入滅的方式,表征著《涅槃經(jīng)》不立文字的精髓。《壇經(jīng)·機(jī)緣品》:慧能聽尼誦讀《大涅槃經(jīng)》,即知妙義,遂為其解說。“尼乃執(zhí)卷問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焉能會義?’師曰:‘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五燈》卷7《孚上座》:“一日謂尚書曰:‘來日講一遍大《涅槃經(jīng)》,報答尚書。’書致齋茶畢,師遂升座。良久,揮尺一下曰:‘如是我聞。’乃召尚書,書應(yīng)諾。師曰:‘一時佛在。’便乃脫去。”

《涅槃經(jīng)》中對“仙陀婆”的描述也反映了對不立文字的提倡。古代西印度有鹽、鐵、馬、水等四種名產(chǎn)。當(dāng)時有一個國王,國王有一個非常乖巧伶俐的大臣。國王如果需要四種名產(chǎn)中任何一物,只須呼“仙陀婆,仙陀婆”,該大臣即知國王索求何物。經(jīng)文以此說明“如來微密之教難可得知,唯有智者乃能解我甚深佛法,非是世間凡夫品類所能信也”卷9。 禪林沿用此意,用“仙陀”、“仙陀客”、“仙陀婆”形容能自在契入師家機(jī)法,通過語默動靜即能正確判斷對方所要表達(dá)意旨的禪客或弟子。“仙陀婆事行行辦,舜若多身處處宜”《宏智廣錄》卷8, 系在本意上運用此典。禪林更習(xí)用“仙陀”象征領(lǐng)會語言未發(fā)之前的意旨:

文殊白槌報眾知,法王法令合如斯。會中若有仙陀客,不待眉間毫相輝。《古尊宿》卷39《光祚》

世尊升座,大眾云集,文殊白槌說“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所謂“如是”,即是如其本然。既然如其本然,任何言說都是對它的污染,因此世尊下座,不再說法。光祚頌古謂法會之上如果有根性穎悟的禪客,不必等到佛陀眉間放光滔滔說法,即能領(lǐng)悟佛陀的意旨,正所謂“誰是仙陀?未言先領(lǐng)!”《圓悟錄》卷20雪竇頌古則在此基礎(chǔ)上翻轉(zhuǎn)一層:“列圣叢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會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槌!”《碧巖錄》第92則。《古尊宿》卷28《清遠(yuǎn)》:“遍界不藏全體露,絲毫有見事還差。會中誰是仙陀客?不動纖塵便到家。真實到家之者,得意忘言。伶俜在外之人,隨情起解。情解既起,名相是興。言意兩忘,十方咸暢。” 仙陀客得意忘言,根本用不著舉揚纖毫語言的塵埃。

《涅槃經(jīng)》摒棄語言文字,但經(jīng)文自身卻洋洋灑灑,雄奇奔放,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并且妙喻層出,如黃鐘大呂,宮商迭奏,這與其摒棄語言文字的主張并不相悖。《涅槃經(jīng)》雖多立巧比妙譬,卻十分清醒地意識到譬喻的局限性,提出“以非喻為喻”、“遍喻非真實”的觀點,提示學(xué)人在領(lǐng)會譬喻之旨的同時,要見月忘指,不可粘著于語言文字:“如來有時以因緣故,引彼虛空以喻解脫,如是解脫即是如來。真解脫者一切人天無能為匹,而此虛空實非其喻。為化眾生故以虛空非喻為喻。……非喻者,如無比之物不可引喻,有因緣故可得引喻。如經(jīng)中說面貌端正猶月盛滿,白象鮮潔猶如雪山,滿月不得即同于面,雪山不得即是白象。善男子,不可以喻喻真解脫,為化眾生故作喻耳,以諸譬喻,知諸法性皆亦如是。”卷5“云何遍喻?……凡所引喻不必盡取,或取少分或取多分,或復(fù)全取。……譬如有人初不見乳轉(zhuǎn),問他言乳為何類,彼人答言如水、蜜、貝。水則濕相,蜜則甜相,貝則色相。雖引三喻,未即乳實。”卷29這是相當(dāng)通達(dá)圓融的語言觀。作為對精彩譬喻的反撥,《涅槃經(jīng)》以悟為準(zhǔn)則,提出了著名的“粗言及軟語,皆歸第一義”:

諸佛常軟語,為眾故說粗。粗語及軟語,皆歸第一義。《涅槃經(jīng)》卷20。按禪宗典籍引此二句時,常作“粗言及細(xì)語,皆歸第一義”,參《正法眼藏》卷3之下、《五燈》卷13《文邃》、卷19《法泰》、《古尊宿》卷25《守芝》、卷28《清遠(yuǎn)》、《續(xù)古》卷2《真歇了》、卷3《佛性泰》等。

之所以“粗言”、“軟語”皆歸第一義,是因為“種種聲教,若微若著,若權(quán)若實,皆為佛道而作筌蹄”《宗鏡錄》卷29。 禪宗發(fā)揮此義,極富活力與生機(jī)。《五燈》卷13《文邃》:文邃禪師與道士論義,道士立義曰:“粗言及細(xì)語,皆歸第一義。”文邃說:“道士是佛家奴。”道士曰:“太粗生!”師曰:“第一義何在?”道士無語。 洞明個中三昧,即可獲得應(yīng)機(jī)說法的透脫與自由,信手拈來觸處春:“開口有時非,開口有時是。粗言及細(xì)語,皆歸第一義。釋迦老子碗鳴聲,達(dá)摩西來屎臭氣。唯有山前水牯牛,身放毫光照天地。”《五燈》卷19《法泰》“粗言及細(xì)語,皆歸第一義。三家村里老婆,惡口廝罵,穢語廝爭,盡是面門放光,助佛揚化。”《續(xù)古》卷2《真歇了》 但如果將這種機(jī)法運用得過了頭,則又陷于新的執(zhí)著,對此仍然要予以拂除。有僧問投子:“一切聲是佛聲,是不?”投子云:“是。”僧云:“和尚莫屎沸碗鳴聲。”投子便打。僧又問:“粗言及細(xì)語,皆歸第一義。是否?”子云:“是。”僧云:“喚和尚作頭驢,得么?”投子便打《五燈》卷5《大同》。 投子的舉措,旨在打破文字執(zhí)著等一切計較分別。僧人舉出“一切聲是佛聲”及《大涅槃經(jīng)》“粗言及軟語,皆歸第一義”二句,問其義對錯,投子均予肯定的答復(fù),是拈提“即文字之平等一味之禪”之旨。其僧執(zhí)著文字,墮于惡平等的見解,乃以屎沸、碗鳴聲亦是佛聲,呼和尚為一頭驢亦歸第一義來反問投子,投子遂予一打,以使他放下偏執(zhí)。

【第3句】:應(yīng)病與藥的對治門

《涅槃經(jīng)》尤其注重對治之門。所謂對治,意為否定、遮遣,指以道斷除煩惱等。佛教四悉檀之一即是對治悉檀,指佛隨應(yīng)眾生之心病,而以法藥對治眾生各自的煩惱惡業(yè),亦即應(yīng)病與藥,如為破貪欲而說不凈觀,為破嗔恚而說慈悲觀,為破常見而說空教,為破斷見而說有門。經(jīng)文說:“深樂觀察諸對治門。所謂苦樂、常無常、凈不凈、我無我、實不實、……為無為、斷不斷、涅槃非涅槃、增上非增上。常樂觀察如是等法對治之門。”卷1“為計常者說無常想;計樂想者為說苦想;計我想者說無我想;計凈想者說不凈想。”卷4《涅槃經(jīng)》的對治門和《維摩經(jīng)》不二法門,深刻影響了禪悟思維,慧能在《壇經(jīng)》中即提出了著名的“三十六對”理論。禪宗充分運用這一法門,用真實對虛妄,用非心對即心,用彼岸對此岸,用靜寂對躁動,用清醒對昏沉:“為有妄故,將真對妄。推窮妄性本空,真亦何曾有故。故知真妄總是假名,二事對治,都無實體”《傳燈》卷5《本凈》, “即心即佛,是無病求病句;非心非佛,是藥病對治句”同上卷7《自在》, “此岸與彼岸,是相待對治之說”同上卷13《宗密》, “對治者,以寂寂治緣慮,以惺惺治昏住。用此二藥,對彼二病,故名對治”《永嘉集》。 但是,縱使對這個微妙法門本身,也不能執(zhí)著,一旦執(zhí)著,又會成為心病。所謂本自無縛,不用求解,因此禪宗又說“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yè)”《傳燈》卷6《慧海》, “分別凡圣,煩惱轉(zhuǎn)盛。計較乖常,求真背正。雙泯對治,湛然明凈”同上卷30《法融》,“如來為有心者說有生死,菩提對煩惱得名,涅槃?wù)邔ι赖妹私詫χ沃āH魺o心可得,即煩惱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槃亦不可得”《無心論》。

對治法門注重接機(jī)方法,《涅槃經(jīng)》提倡“應(yīng)病與藥”的機(jī)法。經(jīng)文以醫(yī)師對癥施藥,喻佛菩薩等順應(yīng)所對之根機(jī)而說法。禪宗師家接引學(xué)人時“皆應(yīng)病與藥,隨根悟入者,不可勝紀(jì)”《五燈》卷10《文益》, “善知識者觀機(jī)設(shè)教,應(yīng)病與藥成就眾生,種種方便亦復(fù)如是”《古尊宿》卷44《克文》, “佛子之心,無非利樂。眾生界中,應(yīng)病與藥。或呈佛手,或出驢腳。我宗赫然,莫錯莫錯”。同上卷45《克文》一大藏教、五家七宗的門庭施設(shè)都可以看作是應(yīng)病與藥,《碧巖錄》第87則:“世尊四十九年,三百余會,應(yīng)機(jī)設(shè)教,皆是應(yīng)病與藥。”《慈明四家錄·慈明圓》:“諸佛出世,善巧多方。一大藏教,應(yīng)病與藥。”

這種應(yīng)病與藥的機(jī)法,也好像“黃葉止啼”。《涅槃經(jīng)》說,如來見眾生欲造諸惡時,就為他們說三十三天之常樂我凈,使聞?wù)咝纳矘范谧魃茦I(yè),斷止其惡。然此實乃生死,屬無常、無樂、無我、無凈,言“常樂我凈”者,是如來為度化眾生的方便言說,就好像嬰兒啼哭時,父母用楊樹的黃葉當(dāng)作金子給小兒,讓他停止啼哭。然而黃葉并不是真金,只不過是父母的方便設(shè)引卷20。

對這種機(jī)法,禪宗尤為欣賞。禪師在上堂時,提醒參學(xué)者自悟自肯,而不可粘著于語言:“汝等諸人各自回光返顧,莫記吾言。汝無始劫來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難頓拔,所以假設(shè)方便,奪汝粗識,如將黃葉止啼。”《傳燈》卷11《慧寂》“如來所說皆為化人,如將黃葉為金止小兒啼,決定不實。若有實得,非我宗門下客,且與你本體有甚交涉。”《古尊宿》卷2《希運》晦堂禪師甚至將全部佛教理論都視為黃葉止啼:“祖師西來,只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乃至三乘十二分教,如將黃葉作金錢,權(quán)止小兒啼哭。”《黃龍四家錄·晦堂心》龐蘊的詩,形象地描摹出未明本心者欣樂聽聞方便之門,而不睹至理的幼稚可笑:“孫兒正啼哭,母言來與金。捻他黃葉把,便即正聲音。”《龐居士文案》卷下僧問:“如何是道,如何是禪?”禪師答云:

有名非大道,是非俱不禪。欲識此中意,黃葉止啼錢。《傳燈》卷9《公畿》

道本無名,一旦形諸名字,即乖本體;是非相煎熬,即與禪相遠(yuǎn)。因此,所謂“道”、“禪”,都是黃葉止啼,于不可安立名字的道上,強名之曰道;于無是無非的禪境中,權(quán)且名之曰禪。對于覺悟之人來說,“六窗不著閑光景,七處休尋古佛心。放下不行凡圣路,敢將黃葉當(dāng)黃金?”《續(xù)古》卷2《古巖璧》 不住途中,直趣菩提。

【第4句】:超越對立的不二門

明心見性的頓悟方法是不二法門。煩惱即涅槃,貪欲即是道,并不是斷盡煩惱方可入于涅槃。如果想斷煩惱而入于涅槃,必然會為涅槃所縛。只有證得煩惱涅槃一如,才是無縛,才是真正入于涅槃。道生《注維摩詰經(jīng)》卷2:“既觀理得性,使應(yīng)縛盡泥洹,若必以泥洹為貴而欲取之,即復(fù)為泥洹所縛。若不斷煩惱即是入泥洹者,是則不見泥洹異于煩惱,則無縛矣。”大正藏第38冊。 《涅槃經(jīng)》深得中道不二的三昧:“明與無明,智者了達(dá)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卷8

慧能深得此旨,宣稱“佛法是不二之法”《壇經(jīng)·行由品》。 在不二法門中,明無明、善惡、我無我等邊見皆得到泯除。禪宗將明與無明的無二之性,歸結(jié)為本心的超越性,如慧能在回答“如何是大乘見解”時說:“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dá),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壇經(jīng)·宣詔品》,“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壇經(jīng)·懺悔品》,“學(xué)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yīng)當(dāng)盡除。……無二之性,是名實性”《壇經(jīng)·頓漸品》。 凡此,都深深地烙上了《涅槃經(jīng)》不二思想的印痕。

《涅槃經(jīng)》在闡說明與無明不二之理時,有兩則著名的譬喻,一是“功德天黑暗女”喻,一是“二鳥”喻。經(jīng)文以鴛鴦一類的雌雄二鳥,和功德天黑暗女二姊妹,同游而不相離,喻常與無常、苦與樂、空與不空等事理二法,常相即而不離:“是苦、無常、無我等法,亦復(fù)如是,不得相離。”卷8對此禪宗的體證是:“世法即如,故皆常住。謂因乖常理,成三界無常。若解無常之實,即無常而成常矣。則常與無常,二理不偏。故《涅槃經(jīng)》況之二鳥,飛止同居。今于道場,證知一切世間無常,即真常理。”《宗鏡錄》卷7

在后則譬喻中,佛告訴迦葉說,有位女子想進(jìn)入長者的房舍,她端正美艷,身上綴著瓔珞,自稱是功德大天,所至之處,能變現(xiàn)出種種珍寶。主人聽罷心生欣喜,燃香散花供養(yǎng),恭敬禮拜。此時門外又來一女,容顏丑陋,衣衫襤褸,皮膚皴裂,自稱是黑暗之女,所至之處能使其家所有財寶損毀。主人聽罷,嚴(yán)詞以拒。其女稱屋中那位美女即是其姊,與自己一起進(jìn)止,如果不讓自己進(jìn)入,其姊也不可逗留。主人詢問美少女,美少女說確實如此,兩人一起進(jìn)止,所至之處,“我常作好,彼常作惡;我常利益,彼常作衰。若愛我者,亦應(yīng)愛彼”。主人說,既然有這樣的好惡之事,我一個都不要。二女又相隨至一貧家,貧人心生歡喜,迎請入內(nèi)。經(jīng)文以此說明“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不愿生天,以生當(dāng)有老病死故。是以俱棄,曾無愛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過患,是故貪受生死二法”卷12。這段繪聲繪色情理豐贍的經(jīng)文,深為禪宗所激賞。“不敬功德天,不忌黑暗女”成為禪宗超越相對觀念的響亮口號。禪宗運用此典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的意趣:

1不思善不思惡。“一念心清凈,佛居魔王殿。一念惡心生,魔王居佛殿。……老僧恁么舉了,只恐你諸人見兔放鷹,刻舟求劍。何故?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五燈》卷12《繼成》

2不斷妄不求真。“問:‘承古有言真心妄心是如何?’師曰:‘是立真顯妄。’曰:‘如何是真心?’師曰:‘不雜食。’曰:‘如何是妄心?’師曰:‘攀緣起倒是。’曰:‘離此二途,如何是學(xué)人本體?’師曰:‘本體不離。’曰:‘為什么不離?’師曰:‘不敬功德天,誰嫌黑暗女?’”禪林頌不敬功德天不嫌黑暗女:“是真是妄,披金擇沙。同門出入,宿世冤家。”《頌古》卷27方庵顯頌

3不落有為不落無為。“上堂:‘有一人朝看《華嚴(yán)》,暮觀《般若》,晝夜精勤,無有暫暇。有一人不參禪,不論義,把個破席日里睡。于是二人同到黃龍,一人有為,一人無為。安下那一個即是?’良久曰:‘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五燈》卷17《慧南》

4隨緣任運的平常心。“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畢竟如何?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續(xù)古》卷4《山堂洵》“水牯牛飽臥斜陽,擔(dān)板漢清貧長樂。粥足飯足,俯仰隨時。……山家活計,淡薄長情。不敬功德天,誰嫌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五燈》卷20《道顏》 “寒時向火坐,火本實無煙。不忌黑暗女,不求功德天。”《龐居士文案》卷中

《涅槃經(jīng)》運用中道不二法門,提醒學(xué)人不可落于斷常的對立:“解脫亦爾,不可說色及以非色,不可說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則不得有常樂我凈;若言不空,誰受是常樂我凈者?以是義故,不可說空及以不空。”卷5“修一切法常者墮于斷見,修一切法斷者墮于常見。如步屈蟲要因前腳得移后足,修常斷者亦復(fù)如是。”卷8斷常二見,是外道偏見。外道的各種惡見雖有多種,總起來看皆不出斷常二種,因此佛教主張遠(yuǎn)離斷常。禪宗也力倡剿絕斷常二見,所謂“修行恐落斷常坑”《證道歌》, “勸人天,聽了義,直出輪回生死際。當(dāng)處無心空不生,永棄斷常能所地”《汾陽錄》卷下。 超越斷常的禪心,即是圓滿光華的大圓鏡智:

君不見自心非斷亦非常,普在諸方不入方。亦復(fù)不依前后際,又復(fù)非圓非短長。寂然無生亦無滅,非白非黑非青黃。《善慧錄》卷3

對斷常二見的破除,使禪者獲得如下的禪悟體驗:

1超越修證。“‘既無佛可成,和尚還得佛用否?’師曰:‘心尚自無,用從何有。’曰:‘茫然都無,莫落斷見否?’師曰:‘本來無見,阿誰道斷!’”《傳燈》卷28《慧忠》

2超越有無。“若執(zhí)本清凈、本解脫、自是佛、自是禪道解者,即屬自然外道;若執(zhí)因緣修成證得者,即屬因緣外道;執(zhí)有即屬常見外道;執(zhí)無即屬斷見外道;執(zhí)亦有亦無即屬邊見外道;執(zhí)非有非無即屬空見外道,亦云愚癡外道。”《古尊宿》卷2《懷海》善慧大士偈云:

如來舉身相,為順世間情。恐人生斷見,權(quán)且立虛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聲。有身非覺體,無相乃真形。《臨濟(jì)錄》引

如來境界是超越了三界的涅槃境界,根本沒有所謂的形相可言,只不過為避免世人落于斷見,遂順應(yīng)世間,起了個“如來”的名字,說如來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實際上,有形體相狀即非如來,它的真實本體乃是無名無相的本心。“修行恐落斷常坑,其斷見者,斷滅自心本妙明性,一向心外著空滯禪寂;常見者,不悟一切法空,執(zhí)著世間諸有為法,以為究竟也。”《大慧錄》卷26 佛教性宗明有,性宗談空,禪宗則是空有不立的中道。《宗鏡錄》卷45:“是以若偏執(zhí)相而成妄,定據(jù)性而沉空。今則性相融通,真妄交徹,不墮斷常之見,能成無盡之宗。” 禪宗運用金剛般若,隨說隨掃,說如果執(zhí)著于不落斷常,則這種執(zhí)著的本身又墮入了新的斷常。為了糾此弊端,禪宗對之進(jìn)行反撥,謂修行者不須畏落斷常坑,這就是普智禪師所說的:“佛道皆因何法成?悟心無體蕩無明。莫怕落空沉斷見,萬法皆從此處生。”《宗鏡錄》卷90

3超越圣凡。“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玄妙門,跳出斷常坑,不依清凈界。”《五燈》卷17《從悅》由此生發(fā)出色身法身不二的感悟。《壇經(jīng)·機(jī)緣品》中對“外道斷常邪見”、“色身外別有法身”的見解進(jìn)行了激烈的批評,色身法身不二,遂成禪林共識。《宗鏡錄》卷98:“若舍生滅斷常之見,則心佛現(xiàn)前,頓成佛體。經(jīng)明若計靈智之心是常,色是敗壞無常者,則外道斷常之見。”

4超越見聞。“所有見聞,皆墮斷常,不成玄妙。”《宗鏡錄》卷38這種觀點導(dǎo)向了禪宗不立文字注重內(nèi)心體驗的方向。禪宗還提出超越斷常的方法,這就是用華嚴(yán)的六相十玄來救治。《宗鏡錄》卷1:“須以六相義該攝,斷常之見方消;用十玄門融通,去取之情始絕!”同書卷46:“又若究竟欲免斷常邊邪之見,須明華嚴(yán)六相義門。” 《華嚴(yán)經(jīng)》、華嚴(yán)宗的要旨在于圓融,在珠光交映的圓融境中,以斷常為代表的一切對立見解都如紅爐片雪,消解得無影無蹤。

《涅槃經(jīng)》還以“涂毒鼓”表示剿絕情識的峻烈機(jī)法。“涂毒鼓”亦是《涅槃經(jīng)》中著名的譬喻:“譬如有人以雜毒藥用涂大鼓,于大眾中擊之發(fā)聲,雖無心欲聞,聞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橫死者。是大乘典《大涅槃經(jīng)》亦復(fù)如是,在在處處諸行眾中有聞聲者,所有貪欲嗔恚愚癡悉皆滅盡。”卷9此喻同樣為禪林稱引,禪宗既將佛祖言詞視為擊涂毒鼓,《圓悟錄》卷13:“諸佛密語,正如擊涂毒鼓。未擬議前先蹉過,才思量處隔千山。” 也將宗門剿絕情識的接人方法喻為擊涂毒鼓。《續(xù)古》卷4慈航樸頌:“擊涂毒鼓,駕鐵牛機(jī)。萬里不留行,十方俱坐斷。” 馬祖接引百丈時,震威一喝,使百丈根塵震落,三日耳聾,這種峻烈的機(jī)鋒,在禪宗看來,如同擊涂毒鼓。《圓悟錄》卷16:“要會三日耳聾,正如擊涂毒鼓,聞?wù)邌噬硎?rdquo; 禪宗指出,“振涂毒鼓”的作略,“掣電未足以擬其迅,震雷未足以方其威”《圓悟錄》卷17。 禪師在示眾時,不無自豪地宣稱這種機(jī)法的直截痛快:

龍門若為作端午?打動眾人涂毒鼓。髑髏破后遣誰聞,鑒覺盡時敢言普。《古尊宿》卷28《清遠(yuǎn)》

還如涂毒鼓當(dāng)軒,一擊聞之皆腦裂。無邊煩惱悉蠲除,夙業(yè)舊殃湯沃雪。《大慧錄》卷16

打動涂毒鼓,使人耳聾腦裂,情識蕩盡,意念斷絕,使他過去所造的罪業(yè)如沸湯沃雪般消除,即可復(fù)活自性的妙用,獲得普天普地悉真如的體驗。

《涅盤經(jīng)》-《涅槃經(jīng)》與禪宗的境界論

《涅槃經(jīng)》的境界論以超越為特性,表征著悟者獨特的生命體驗:“如來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滅,不習(xí)不修。……無有動搖。……非行非滅。……非有非無,非覺非觀。……不可睹見,無有相貌。……非身非不身,不可宣說。”卷3禪宗的境界論也以超越為根本精神。禪宗指出,《涅槃經(jīng)》以“如如”為極則,《從容錄》第69則:“南泉問座主:‘《涅槃經(jīng)》以何為極則?’主曰:‘以如如為極則。’泉云:‘喚作如如,早是變也!’” 所謂“如如”即是萬物真實不變的本性,一旦形諸語言,即破壞了其超越性。因此,從第一義說,涅槃的境界是不可言說的禪悟境界。《涅槃經(jīng)》的境界論,表現(xiàn)為超越無常的涅槃妙有、不即不離的處世禪機(jī)、小大一如的空間意識、一切現(xiàn)成的現(xiàn)量境界。凡此,都對禪宗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而廣泛的影響。

【第1句】:超越無常的涅槃妙有

《涅槃經(jīng)》的境界論,首先表現(xiàn)為對妙有的體證。般若證空,涅槃證有。小乘修行的最基本指導(dǎo)思想是“四念住”,一是觀身不凈,二是觀受是苦,三是觀心無常,四是觀法無我:眾生身不凈,但眾生認(rèn)為是凈,這是顛倒見;眾生所受皆苦,但眾生認(rèn)為有樂,這是顛倒見;眾生心行無常,但眾生認(rèn)為有常,這是顛倒見;一切法無我,而眾生認(rèn)為有我,這是顛倒見。這就是眾生的凈、樂、常、我四顛倒見。而“三法印”就是對治這四顛倒見的。小乘佛教用來判別是不是佛教的“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小乘佛教視世俗世界為“無常、苦、無我、不凈”,認(rèn)為從無常痛苦中解脫出來的唯一出路,是離開世俗世界,灰身滅智。小乘認(rèn)為,凡是有為法都是無常遷變的,一切法無自性,都是因緣所生,都是空。如果說諸行有常、諸法有我,就是外道。

小乘佛教這種觀點受到大乘教派的激烈抨擊。按照般若類經(jīng)典的看法,小乘雖然提出“三法印”,但其對世俗世界和涅槃的理解,仍是以“實有”的認(rèn)識為基礎(chǔ)。而般若類經(jīng)典認(rèn)為,假有性空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涅槃。但般若類經(jīng)典的這種觀點同樣容易使人產(chǎn)生虛幻感,這就有待于涅槃類經(jīng)典來彌補,《涅槃經(jīng)》正是為彌補般若空宗把“空”講過頭而建立的一種新體系。《涅槃經(jīng)》判決本經(jīng)出自般若波羅蜜,又高于般若波羅蜜。它在般若宣揚一切皆空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提出以出世間為“不空”,即“菩提涅槃”亦有常,它可以用法性、法身、如來、般若、菩提、解脫、涅槃等等來表述,與“無常、苦、無我、不凈”相對立,是“常樂我凈”。世俗人把世間的“無常、苦、無我、不凈”誤認(rèn)為“常樂我凈”,這是顛倒的認(rèn)識,簡稱“四顛倒”。“二乘人”據(jù)此否認(rèn)有出世間的“常樂我凈”,這也是“四顛倒”。《涅槃經(jīng)》中大力破除這八種顛倒。小乘破世俗有,大乘又破小乘有,建立涅槃?wù)鎸崳赌鶚劷?jīng)》提出“常、樂、我、凈”為涅槃的四德,與眾生的四顛倒見相對立:達(dá)涅槃境之覺悟為永遠(yuǎn)不變之覺悟,謂之常;其境界無苦而安樂,謂之樂;自由自在,毫無拘束,謂之我;無煩惱染污,謂之凈卷23。 換言之,“常”即永恒性,是法身的特質(zhì);“樂”是超乎世間無常之感官享受的樂,是永恒的精神寧靜,是涅槃的性質(zhì);“我”是絕對自由的我,是佛如來的性質(zhì);“凈”是“純清無染”的大凈,是佛性的性質(zhì)。這是對大乘般若空宗理論的進(jìn)一步發(fā)展。本來,在外道學(xué)派及正統(tǒng)婆羅門教中也講常樂我凈四義,原始佛教已對其極力反對,大乘佛教也同樣反對。本經(jīng)偏偏又采用此四德之名,這是因為名相雖同,本質(zhì)卻異:“佛教涅槃的常樂我凈,即解脫即如來之自體,非離自體另有一常樂我凈;外道們則系離自體外而另有一常樂我凈之境,或稱梵境或稱彼岸,此所以彼此大大不同之處。”張曼濤《大般涅槃經(jīng)中的涅槃思想》,《華岡佛學(xué)學(xué)報》第2期。

真常即是真我。“我?guī)觳刂袩o如是刀”是《涅槃經(jīng)》關(guān)于真我的一則譬喻。迦葉問佛:“非圣凡夫有眾生性皆說有我”,豈不與涅槃四德的“我”相混淆?佛遂設(shè)喻說,譬如王子與貧人,相互來往。貧人見王子有一寶刀,心中貪著。王子后來因事帶著寶刀流亡他國。貧人在一人家寄宿,夢中惦念寶刀,被拘至王所。貧人自言未曾觸摸過寶刀,說起寶刀的形狀也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國王遂恢復(fù)了他的自由,說王室?guī)觳貎?nèi)并無此刀。后來王子回國繼位,問諸臣是否見過寶刀,眾人都說見過,但沒有一個能夠說準(zhǔn)確:

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出現(xiàn)于世,說我真相。說已舍去,喻如王子持凈妙刀逃至他國。凡夫愚人說言一切有我,如彼貧人止宿他舍,囈語刀刀。……如是眾生不知我相,喻如諸臣不知刀相。……為斷如是諸邪見故,如來示現(xiàn)說于無我,喻如王子語諸臣言:“我?guī)觳刂袩o如是刀。”善男子,今日如來所說真我,名曰佛性。如是佛性,我佛法中喻如凈刀。卷8

經(jīng)文用“王子持凈妙刀逃至他國”,喻菩薩說真我之相后恐人執(zhí)著故將它舍去;用“諸臣不知刀相”,喻眾生不知真我相;以“我?guī)觳刂袩o如是刀”,喻如來為對治諸邪見而說無我;以實有寶刀,喻如來所說真我。禪林喜用“我王庫內(nèi)無如是刀”來作為對知解、言語、各種施設(shè)門庭的摒棄,以否定的形式達(dá)到對真我、佛性的認(rèn)識:“是故示三玄三要、四料簡、四賓主、金剛王寶劍、踞地師子、一喝不作一喝用、探竿影草、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許多絡(luò)索,多少學(xué)家摶量注解。殊不知我王庫內(nèi)無如是刀。”《續(xù)古》卷3《圓悟勤》“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和尚道。’師曰:‘我王庫內(nèi)無如是刀。’”《五燈》卷13《大安省》“知解不消,皆為毒藥,盡向生滅中取,真如之中都無此事,故云:我王庫內(nèi)無如是刀。”《古尊宿》卷2《希運》“將此狂解遞相沿襲,……苦哉苦哉,我王庫中無如是刀。”同上卷40《文悅》可見,《涅槃經(jīng)》認(rèn)為如來宣揚“無我”只是權(quán)宜之說,“為修空故說言諸法悉無有我”卷7, 實則涅槃具有純凈圓滿之三德。《涅槃經(jīng)》云:

猶如伊字三點,若并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卷2

悉檀字∴伊字由三點組成,此三點既非縱列,亦非橫列,乃呈三角形狀,故以譬喻物之不一不異、非前非后。摩醯首羅面上之三目,其狀如伊字之三點。伊字三點喻如來之身、般若、解脫等三德。由于此三德具有相即不離之關(guān)系,由此三德而成涅槃實義,譬如伊字系由三點組成。此三德任舉一德亦即涅槃,一德即具三德。

關(guān)于詩經(jīng)名句

《詩經(jīng)》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jīng)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

001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

002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jīng)·周南·桃夭》

00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詩經(jīng)·周南·兔罝》

004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jīng)·周南·漢廣》

005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詩經(jīng)·召南·草蟲》

006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

007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008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經(jīng)·邶風(fēng)·綠衣》

009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jīng)·邶風(fēng)·擊鼓》

010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薪。《詩經(jīng)·邶風(fēng)·凱風(fēng)》

011胡為乎泥中!《詩經(jīng)·邶風(fēng)·式微》

012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jīng)·邶風(fēng)·北門》

013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jīng)·邶風(fēng)·靜女》

01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jīng)·鄘風(fēng)·君子偕老》

015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

01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

0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

018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019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020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02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

02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王風(fēng)·采葛》

02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jīng)·鄭風(fēng)·將仲子》

024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jīng)·鄭風(fēng)·風(fēng)雨》

02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jīng)·鄭風(fēng)·子衿》

026河水清且漣猗。《詩經(jīng)·魏風(fēng)·伐檀》

027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

028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029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

03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

03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032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

03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jīng)·小雅·鹿鳴》

034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詩經(jīng)·小雅·天保》

03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

036樂只君子,萬壽無疆。《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

037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詩經(jīng)·小雅·鶴鳴》

03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03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詩經(jīng)·小雅·斯干》

040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

041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jīng)·小雅·小旻》

04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jīng)·小雅·車轄》

043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詩經(jīng)·小雅·白華》

【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中的詩歌,可以確定具體寫作年代的不多。《詩經(jīng)》“六義”指的是風(fēng)、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nèi)容,后三個說的是手法。大致地說,《頌》和《雅》產(chǎn)生年代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時期;《國風(fēng)》除《豳風(fēng)》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產(chǎn)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詩經(jīng)》的內(nèi)容包括:

風(fēng)(十五國風(fēng):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huì〕、曹、豳〔bīn)

多半是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風(fēng)”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fēng)”,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風(fēng)”的意思是土風(fēng)、風(fēng)謠。更多詩經(jīng)名句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雅(二雅:大雅、小雅)

“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fēng)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fēng)、何草不黃等。

頌(三頌:周頌、魯頌、商頌)

“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下面小編收集了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簡介,歡迎閱讀!

  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jīng)》共有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fēng)包括十五“國風(fēng)”,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fēng)”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dá)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我們看到了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已經(jīng)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tǒng)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quán)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國風(fēng)”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的思婦的詩,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這一類詩篇的代表作。“國風(fēng)”中還有數(shù)量不少的愛情詩。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給婦女造成極大的痛苦,表達(dá)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這類愛情詩的重要主題。《氓》、《谷風(fēng)》等篇為我們展示的正是這種生活畫面。而《柏舟》還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反抗意識。基調(diào)健康、樂觀的戀歌(如《靜女》、《木瓜》等),更給愛情詩增添了一種和諧、喜悅的情愫。所有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達(dá)。

“國風(fēng)”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臺》、《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以簡樸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現(xiàn)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在“國風(fēng)”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并且成為它顯著的藝術(shù)特點。在形象塑造上,“國風(fēng)”也具有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情主人公的內(nèi)心傾訴,表現(xiàn)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征。“國風(fēng)”在形式上多數(shù)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沖破四言的規(guī)定,而雜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文案,如《伐檀》就是一首雜言詩。這些隨著情感的`波動而富于變化的詩句,讀起來節(jié)奏分明,極富音樂性,“國風(fēng)”的語言準(zhǔn)確、優(yōu)美,富于形象性。精確恰當(dāng)?shù)厥褂秒p聲、疊韻、疊字,更增加了藝術(shù)魅力。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為“國風(fēng)”大大增強了表現(xiàn)力。

雅詩和頌詩都是統(tǒng)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nèi)容上無法與具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fēng)”相比,但由于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rèn)識價值。

《詩經(jīng)》是我國文學(xué)光輝的起點,是我國文學(xué)發(fā)達(dá)很早的標(biāo)志,它所表現(xiàn)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xué)影響最大。《詩經(jīng)》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極高的地位。

關(guān)于詩經(jīng)簡介

【第1句】:《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jīng)》共有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fēng)包括十五“國風(fēng)”,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fēng)”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dá)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我們看到了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已經(jīng)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tǒng)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quán)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國風(fēng)”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的思婦的詩,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這一類詩篇的代表作。“國風(fēng)”中還有數(shù)量不少的愛情詩。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給婦女造成極大的痛苦,表達(dá)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這類愛情詩的重要主題。《氓》、《谷風(fēng)》等篇為我們展示的正是這種生活畫面。而《柏舟》還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反抗意識。基調(diào)健康、樂觀的戀歌(如《靜女》、《木瓜》等),更給愛情詩增添了一種和諧、喜悅的情愫。所有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達(dá)。

“國風(fēng)”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臺》、《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以簡樸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現(xiàn)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在“國風(fēng)”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并且成為它顯著的藝術(shù)特點。在形象塑造上,“國風(fēng)”也具有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情主人公的內(nèi)心傾訴,表現(xiàn)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征。“國風(fēng)”在形式上多數(shù)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沖破四言的規(guī)定,而雜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文案,如《伐檀》就是一首雜言詩。這些隨著情感的波動而富于變化的詩句,讀起來節(jié)奏分明,極富音樂性,“國風(fēng)”的語言準(zhǔn)確、優(yōu)美,富于形象性。精確恰當(dāng)?shù)厥褂秒p聲、疊韻、疊字,更增加了藝術(shù)魅力。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為“國風(fēng)”大大增強了表現(xiàn)力。

雅詩和頌詩都是統(tǒng)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nèi)容上無法與具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fēng)”相比,但由于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rèn)識價值。

《詩經(jīng)》是我國文學(xué)光輝的起點,是我國文學(xué)發(fā)達(dá)很早的標(biāo)志,它所表現(xiàn)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xué)影響最大。《詩經(jīng)》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極高的地位。

【第1句】:《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305篇。《詩經(jīng)》本名《詩》或《詩三百》。后世儒家學(xué)者把它尊為經(jīng)典,故稱《詩經(jīng)》。

【第2句】:《詩經(jīng)》按音樂性質(zhì)不同,分為風(fēng)、雅、頌三類。

“風(fēng)”是民謠、土樂,有十五國風(fēng),106篇,大多數(shù)為勞動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音樂,根據(jù)音節(jié)、律呂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為貴族、士大夫所作;

“頌”多采用廟堂祭祀舞曲,有商頌、周頌、魯頌,共40篇。

【第3句】:《詩經(jīng)》的藝術(shù)手法,前人曾概括為賦、比、興。據(jù)宋代學(xué)者朱熹在《詩集傳》一書中的解釋是:“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就是說,賦是對事物進(jìn)行直接的陳述、描寫;比就是比喻;興是先借用別的事物或所見的眼前之景起頭,然后引出要歌詠的人或事。賦、比、興是前人對《詩經(jīng)》藝術(shù)手法的總結(jié),其實《詩經(jīng)》的藝術(shù)手法遠(yuǎn)不止這三方面。

【第4句】:《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節(jié)奏簡約明快;常用重章疊句,情致回環(huán)往復(fù);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的需要,靈活地運用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寫景抒情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語言質(zhì)樸優(yōu)美,韻律和諧悅耳。

【第5句】:《蒹葭》選自《詩經(jīng)》里的《秦風(fēng)》,是十首秦風(fēng)中的第四首。秦,國名,其地即今天陜西、甘肅部分地區(qū)。

【第2句】:概括詩歌內(nèi)容

一個男子強烈思念心上人——“伊人”,深秋的早晨,抒情主人公望著那蘆葦霜花的景象臨水懷人,反復(fù)追尋著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意中人,抒發(fā)了苦苦追尋而不得的失望、惆悵的心理。

熱門排序

信息流廣告 網(wǎng)絡(luò)推廣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營銷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查字典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xué)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xué)網(wǎng) 知識產(chǎn)權(quán)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xué)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好做題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biāo)交易 單機(jī)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wǎng)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jīng)典范文 優(yōu)質(zhì)范文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愛采購代運營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jī)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fā)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xué)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xùn) IT教程 手機(jī)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yīng) 主題模板 短視頻培訓(xùn) 優(yōu)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wǎng) 創(chuàng)業(yè)賺錢 養(yǎng)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jī)游戲 手機(jī)軟件下載 手機(jī)游戲下載 單機(jī)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網(wǎng)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yè)培訓(xùn)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xùn) 藝術(shù)培訓(xùn) 少兒培訓(xùn) 苗木網(wǎng) 雕塑網(wǎng) 好玩的手機(jī)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jī)械網(wǎng)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jīng) 網(wǎng)站轉(zhuǎn)讓 鮮花
342981
領(lǐng)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lǐng)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华东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长力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小康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创伟机械有限公司| 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昌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武安裕华钢铁有限公司| 大连胜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 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山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无锡博雅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千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阳煤化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祺盛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久压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永胜钢铁制品有限公司| 宁波东泰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申德钢铁有限公司| 杭州海陆重工有限公司| 长沙中京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 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电话| 深圳市鑫宏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杭州莱顿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坤世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昱钢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瑞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昱庄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联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口中煤嘉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江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电能机械有限公司| 强大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金威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道铖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速雕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 长沙机械与制造有限公司| 中航国际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洛阳路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创领机械有限公司| 安特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德珂斯机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久保田农机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君驰联动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彩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佛山市钢铁有限公司| 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大连 起 有限公司| 郑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鞍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嘉善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精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东晨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 机械有限公司| 宜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光大机械厂有限公司| 北京龙泰机械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上海凌鹰机械有限公司| 高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食品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上海玉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西马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水工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常州创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丰润钢铁有限公司| 安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开封良益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久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张家港和和机械有限公司| 万好万家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明文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新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烟台海兰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山东瀚业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陆达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保定向阳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东莞市欧西曼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合肥中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华东油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安徽威萨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恒麦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戈扬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朗维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永川海通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明美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力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 烟台 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力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名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吴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盐城市成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兴华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德州市启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昆山台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潍坊山水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市联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玉环万全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协旭机械有限公司| 小松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福州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英那威特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 广州市德晟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杰豹机械有限公司| 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 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立帆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华冶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昌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 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蓝科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博精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广州力丰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中禾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杭钢卓信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 佛山星光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瑞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佛山市松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达成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东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五谷酿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沪临重工有限公司| 安徽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四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东莞市康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洁宝机械有限公司| 亿煤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拓威机械有限公司| 运输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柳州瑞利机械有限公司| 远洋翔瑞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伊莱特重工有限公司| 郑州长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五矿钢铁天津有限公司| 启益电器材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佛山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 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明天机械有限公司| 纸箱机械 有限公司| 泰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阴市三 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尚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 鹤壁市双信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 太仓悦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帅锋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全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临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三牛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中龙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佳乐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双箭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苏州 机械 有限公司| 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 诸城市鼎康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西力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博强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瑞亚挤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润山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松茂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铸信机械有限公司| 中铁重工有限公司武汉| 广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昆山烽禾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 机械有限公司| 龙口金正机械有限公司| 烟台宏兴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亿利机械有限公司 | 杭州青达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慧丰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美锦钢铁有限公司| 同向兴业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纵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迁安鑫达钢铁有限公司| 无锡永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金德纬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尼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邯郸市复液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顺德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鄂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临西中伟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合肥中辰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济宁市福瑞得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太星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正钻机械有限公司| 蔚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 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邯郸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 新进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天津市天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秦皇岛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湖南汇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潞城兴宝钢铁有限公司| 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高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滦南华瑞钢铁有限公司| 常州市菲德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苏州在田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佳宝机械有限公司| 溧阳申特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舜工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昶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朝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启瑞机械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田田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欧普机械有限公司| 西安华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力士德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嘉峥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起重机有限公司| 郑州市鼎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机械密封件有限公司| 山东山建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百事德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巨威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兴源机械有限公司| 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北京刷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小康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国义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苏州在田机械有限公司| 长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佛山(顺德)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南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华德机械有限公司| 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陕西锦泰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米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杭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盐城万富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双鸟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将军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德实机械平湖有限公司| 诸城盛和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盟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湖南信昌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智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钢铁有限公司|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设备出口有限公司| 普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苏安起重吊装有限公司| 江苏方圣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润和机械有限公司| 派克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东晨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斯耐达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青岛永强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诚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西天巨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金工铝门窗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昆明呈钢钢铁有限公司| 东莞大禹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先德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东莞市和明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中泽重工有限公司| 昆山市烽禾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陕西通运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胜代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江门广力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高通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世达重工有限公司| 奉化市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明玮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鑫水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德孚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科力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瑞博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爱扬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鹤溪机械有限公司| 重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南京阿特拉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国丰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与鑫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光良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世达重工有限公司| 成都的起重有限公司| 范县中鑫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明天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康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柯达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升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杭州誉球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明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东莞市通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世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敏信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茂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龙腾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舰帏机械有限公司| 科尼起重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青岛弗林斯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艾沃意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创联机械有限公司| 盐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星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洗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川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希望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成龙钢铁有限公司| 青岛 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丽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翰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东方德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楚尚机械有限公司| 山鑫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裕民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江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起泽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旭龙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建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成都的起重有限公司| 湖州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正大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大起空调有限公司| 深圳市康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郑州一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阜新恒泰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 济南光先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纳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沪工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宁波迈拓斯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 广州汇亿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荣艺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吉林省起点医药有限公司| 江苏永康机械有限公司| 曲阜志成机械有限公司| 镇江鸿泰钢铁有限公司| 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 亨内基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泊头市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环野机械有限公司| 顺德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刷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鸿尔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地拓重工有限公司怎么样| 江苏如石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威特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康迪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博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映易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玖钲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涞源奥宇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高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金田豪迈木业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博精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鼎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盐城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岳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广州美特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市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济南赛信机械有限公司| 维特根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英豪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新兴移山天津重工有限公司| 福建申达钢铁有限公司| 诸城市宏宇轻机机械有限公司 | 浙江联科机械有限公司| 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春江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珂斯机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高博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机械 有限公司| 广州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河北天择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浩胜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如皋市联创捏合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大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成都蓉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新乡市金原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湖南博长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南通虹波机械有限公司| 力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甲钢钢铁有限公司| 兰州兴元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 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山推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亚捷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市海进机械有限公司| 宝鸡忠诚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法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重庆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 烟台天成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达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云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宣城 机械有限公司| 龙扬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力劲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宏发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力进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 启东丰顺重工有限公司| 泉州明辉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合升机械有限公司| 韶瑞重工有限公司官网| 芜湖灵芝机械有限公司| 国发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科倍隆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宏展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 嘉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豪德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豪盛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七洋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 金坛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名博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东起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爱斯特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山东愚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长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佳力士机械有限公司| 舒勒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富利源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临海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宏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昆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大方起重机器有限公司| 常州龙鑫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湘元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健信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秉杰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先锋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马鞍山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张家口中煤嘉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腾迈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埃比西斯机械有限公司| 曲阜圣泰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龙岩市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申越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河南一重起重机有限公司| 青岛科尼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焦作巨航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锐亚机械有限公司| 京西重工北京有限公司| 青岛兰石重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长虹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西恒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泰瑞机械有限公司待遇| 速技能机械有限公司| 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 长江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赛峰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硕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工作| 江西鑫通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英德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捷赛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宏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精劲机械有限公司| 盐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广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坊通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鑫建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胜代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高盟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义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自力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长城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 机械 有限公司| 东莞市新望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浩信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路捷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保龙机械有限公司| 五谷酿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昆仲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松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明美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锡昌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鸿泰钢铁有限公司| 浙江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华丽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阜康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佳吉机械有限公司| 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济南鑫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衡阳沃力机械有限公司| 东营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盐城联鑫钢铁有限公司| 邹平 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柯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 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钢铁有限公司| 特斯克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伟机械有限公司| 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正丰钢铁有限公司| 福建泉成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中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 青岛日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珂斯机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金华市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马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华盛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 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海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江苏常动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高士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市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铭金机械有限公司| 爱克苏州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三维重工有限公司| 昆山乙盛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电话 | 无锡大力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牛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力源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市勤业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美嘉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精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扬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威宝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福建敏捷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泰红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台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中设(苏州)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禹城市华普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合肥华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淄博银丰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铭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华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行健数控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安徽华邦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新技机械有限公司| 湘东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正丰机械有限公司| 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济宁金牛重工有限公司| 东莞利瀚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博旺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欣弘发机械有限公司| 湛江市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铸鸿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拓诚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威海光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沃尔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市德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中造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豪盛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协鑫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齐力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华鑫克斯顿机械有限公司 | 江苏飞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吉林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尼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拓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地址| 瀚乐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设备出口有限公司| 深圳市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华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克朗斯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佳成机械有限公司| 泰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六丰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新迪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市日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四方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机械有限公司| 雄雄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吴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临清市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新纪元重工有限公司| 安徽方圆机械有限公司| 迁安九江钢铁有限公司| 河南星光机械有限公司| 海宁弘德机械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 杭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引春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鑫国丰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海威钢铁有限公司| 杭州大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川岛洗涤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突破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友维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兴宝钢铁有限公司| 宁波润达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路友机械有限公司| 三菱重工上海有限公司| 涿州北方重工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 顺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正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唐山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晋城福盛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鑫锋重工机床有限公司| 河北雪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科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浩信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徽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服装机械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机械有限公司| 珠海康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利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凯岛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锡南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新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堃霖冷冻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华塑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千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长沙起重机厂有限公司| 青岛北船重工有限公司| 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 河南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长江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霸马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兴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昱钢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森佳机械有限公司| 柳州高华机械有限公司| 开封茂盛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 沧州重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张家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高密永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招聘网 | 宁夏瑞光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敬业钢铁有限公司| 西安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江天重工有限公司| 人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绍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合肥逸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卡特重工有限公司| 山西万泽锦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苏州乐嘉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 上海机械刀片有限公司| 温州华印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欧曼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川德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正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临沂新天力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海骏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邹平 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格瑞克机械有限公司| 莱州行星机械有限公司| 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金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德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市天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芜湖富鑫钢铁有限公司| 山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福州 机械 有限公司| 长沙远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黄山三佳谊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济南诺斯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威恩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中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长沙聚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淄博张钢钢铁有限公司| 唐山丰润钢铁有限公司| 青州市晨光机械有限公司|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元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兴华机械有限公司| 贵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龙尧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昭和机械有限公司| 龙工江西机械有限公司| 鹤壁万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恒兴兴业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江佳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钢铁物资有限公司| 深圳新添润彩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广州市金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温州联腾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伟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联塔盛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磊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东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南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金凯达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庆达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利军机械有限公司| 南阳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台克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力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劲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莱州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新益机械有限公司| 南宁敏创机械有限公司| 梁发记机械有限公司| 养殖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南京华勒机械有限公司| 芜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甬龙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华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沈阳祺盛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海特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南山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华电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武汉 机械有限公司| 世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通庞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江阴凯迈机械有限公司| 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宏大连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光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正为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广德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高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佳木斯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大启机械有限公司| 湘潭丰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普格机械有限公司| 邦贝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塑料机械 有限公司| 永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咸阳联合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市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本优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成都诚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劲雄机械有限公司| 三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建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斯特克沃森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浙江长泰机械有限公司| 注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有什么要求 | 上海福源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唐山国义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湖南德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金胜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劲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宣城市建林机械有限公司| 宿迁市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瑞达机械有限公司| 圣固 江苏 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华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清河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瑞浦机械有限公司| 艾珍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余姚市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苏盐阀门机械有限公司| 大庆惠博普石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鞍山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腾龙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巨隆机械有限公司| 光大机械厂有限公司| 济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辽宁春光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鑫宏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重庆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新乐华宝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重工食品有限公司| 宝德机械国际有限公司| 宁波昌源机械有限公司| 济宁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乾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山东祥远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江峰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山西翔天钢铁有限公司| 宿迁市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翔工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迈拓斯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三友重工有限公司| 强大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淮安华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力丰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市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辉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永弘机械有限公司| 玉环锐利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法麦凯尼柯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泉汇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德润钢铁有限公司| 南阳奇丰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奥索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信昌机械有限公司| 友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江北机械有限公司| 江门市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佳木斯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流遍机械润滑有限公司| 山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大连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迪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安格斯机械有限公司| 恒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三共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力劲机械有限公司| 涿州北方重工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蓬莱禄昊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沧州重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富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华威焊割机械有限公司| 贝斯特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青州矿砂机械有限公司| 富世华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华美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天丰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宇冠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建克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随州市恒大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东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同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保定东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西风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太仓健柏机械有限公司| 武安市明芳钢铁有限公司| 南通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 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西 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天马食品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常矿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世润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鼎盛重工有限公司| 南阳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 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 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陕西 机械 有限公司| 天津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铖铭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恒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环球机械有限公司| 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铭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台州通宇变速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胜代机械有限公司| 江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优远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大信重工有限公司| 纽科伦起重机有限公司|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潍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海铭钢铁有限公司| 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 爱克苏州机械有限公司| 宏兴钢铁有限公司官网| 苏州宇钻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珂斯机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佳铭机械有限公司骗局| 上海松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盛润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 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圣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诚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阴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天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广州赛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恒利达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通惠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永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 寿光 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惠生重工有限公司| 浙江万能弹簧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森人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相宜机械有限公司| 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精创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万力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沁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洋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重庆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东莞智荣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长空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万州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河北九江钢铁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圣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秦皇岛国阳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展焱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惠德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双合机械有限公司| 镇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翼虎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无锡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招聘 | 华东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中实洛阳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佛宇重工实业有限公司|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 广州美特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泗水鑫峰面粉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新风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