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的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康有為再次上書;康、梁組織保國會;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通過對戊戌變法內容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戊戌變法成敗得失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掌握辯證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以康、梁為代表的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努力向先進的西方學習,要求維新變法。培養學生關心時政,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戊戌政變過程的教學,以維新志士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事跡為榜樣,培養學生愛國救國的意識和優秀品德。
重點: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涉及的理論知識較多,特別是重點、難點部分,初中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學中教師要把講述、體溫、討論等方法結合起來,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關心時政的精神。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公車上書"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學生回答: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然后教師指出:公車上書后,全國的維新變法運動不斷發展,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狂潮進一步刺激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1898年6月,光緒帝下詔變法,這就是歷史上的"戊戌變法"。
【第2句】:保國會的成立:按書中材料講清保國會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第3句】:百日維新
屏幕顯示"百日維新"的內容,教師設問,引導學生分析。
師:哪些內容會損害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
生:改革舊制部分(學生可能會回答具體內容)
師:對。這樣變法必然會遭到他們的反對,這也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師:"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生:人民、當官的。
師:這里的"民"具體指什么人?
學生可能不會立即答出,教師要分析"民"指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讓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機會參與政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愿望。
師:經濟方面的改革會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師: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發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傳播。
師:軍事方面會產生什么影響?
生:學習西方先進的訓練方法,增強國防力量等
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書中的思考題。答案略。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第4句】:戊戌政變
以學生自學為主。(電腦屏幕顯示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戊戌政變的經過)認識慈禧太后的專權兇殘、袁世凱的陰險狡詐、譚嗣同的英勇無畏。記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師最后指出:戊戌政變標志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從光緒帝下詔變法到變法最終失敗,前后僅103天,因此,這場變法又稱為"百日維新"。
小結: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就往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是符合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這一歷史潮流的,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繼續奮斗。
戊戌變法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戊戌變法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1句】:教學目的
要求學生了解戊戌變法的過程和內容,認識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具有愛國、進步的意義,但不發民眾力量,任何進步的政治運動都不可能成功。
【第2句】:教學重點
光緒帝詔書的.主要內容和變法的歷史意義。
【第3句】:教學難點
歷史意義。
【第4句】: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第1句】:復習提問。
甲午中日戰爭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進行了哪些維新變法運動?這活動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第2句】:導入新課。
一千多名舉人參加的“公車上書”,使京師嘩然,國人震驚,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南北呼應的輿論宣傳,使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的維新思想廣泛傳播??盗旱热藶橥炀让褡逦M?,實現維新圖強的政治抱負四處奔走,百折不撓。隨著維新變法運動在全國的迅速開展,康、梁的“上層路線”也終于感動了深居“大內”的光緒帝,法即將成為現實。下面我們來學習1898年那不尋常的一幕。
【第3句】:講授新課。
(一)保國會的成立。
【第1句】:康有為再次上書。
康有為1897年再次上書光緒帝,痛陳變法的重要。(讓學生閱讀P81-P92內容)
【第2句】:康、梁組織保國會。
1894年產值月,康、梁在北京組織保國會,制定章程,倡議在和省設立分會,呼吁救國,宣傳變法。
(二)百日維新。
【第1句】:光緒帝下詔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百日維新開始。
光緒帝。
【第2句】:變法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讓學生看P82-83表格,了解變法的具體內容,老師通條分析。
(三)戊戌政變。
【第1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榮祿等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慈禧太后宣布“親政”。下令手勢搜捕維新派,廢除變法法詔令。
【第2句】:百日維新失敗。
去留肝膽兩昆侖。
康、梁逃走。
譚等六人被殺,是為“戊戌六君子”。
從變法到失敗,前后僅103天,因此又稱“百日維新”。
【第5句】:小結
“戊戌變法為什么那么快就歸于失?。俊睂W生討論發言。
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當時中國資本主義還不夠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還不夠強大,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勢力太小。而他們又只是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相反,當時的封建頑固勢力則十分強大。因此,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但這次變法時日雖遠,其影響卻相當深遠。失敗會換取教訓,流血會喚起國民的覺醒。在將踏入另一個世紀門檻的時候,每一個探索中國自強之路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維新志士們的吶喊和他們所留下的那一串帶血的腳印。
【第6句】:課后記
通過讓學生討論發言提高綜合能力,通過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引向“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戊戌變法》教學反思
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料、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跡遺址等,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資料取材于歷史長河中的某些事實,雖然各界對之褒貶不一,但是,這卻為歷史教學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課程資源,將中的某些歷史信息巧妙引入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歷史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我在執教中國歷史8年級上《戊戌變法》一課時,就選取了電視劇《走向共和》中的歷史信息,創造性的提出了“歷史場景(影視資料)——合作、探究”模式開展探究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巧用主題曲導入新課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亦是如此。為了給學生一個既熟悉有可以調動興趣的情景,筆者首先想到了歷史味很濃的《走向共和》主題曲。在制作教學軟件的時候,筆者根據《走向共和》主題曲和本課的內容制作了一個“導語powerpoint”:以《走向共和》主題曲為背景音樂,配上從《走向共和》中“抓取”的圖片。課堂上,學生在“導語powerpoint”的歌聲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專注,甚至有同學開始小聲議論。在音樂聲結束的時候,我開始引用歌詞中的一句“風吹過,雨打過,鐵蹄踐踏過”,過渡到本課的教學——甲午戰爭之后,中國再一次被“鐵蹄踐踏”!學生開始溶入本課悲壯的歷史氣氛中。
【第2句】:大膽運用電視劇視頻剪輯創新歷史教學
如何利用影視資料視頻剪輯為課堂教學服務?我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和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創造性的開展了“歷史場景——問題——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我設計了5個歷史場景。根據這些歷史場景,確定了相應的5個探究主題。
【第3句】:利用影視留下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最后,我引用了報紙上對《走向共和》中歷史情節的一些質疑,提出了本課的最后一個問題:在《走向共和》是否存在歷史事實的'錯誤呢?你想不想和小組的同學運用學習過的歷史知識來找找這些錯誤呢?學生的興趣很高,
都表示要認真去看一看,爭取能找到一些錯誤。至此,我感到了學生的對歷史真正的興趣和熱情——這卻是一部電視劇中剪輯的妙用!如果又是傳統的教法,談何引起學生興趣和培養創造性?
【第4句】:點評
如何利用現有的影視資源開展歷史教學。筆者創造性的提出了利用“歷史場景(影視資料剪輯),開展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拉進了歷史和現實的距離;也課本解決了課本歷史不能重現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鮮活的歷史場景。利用歷史場景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有益的嘗試。
戊戌變法的課件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戊戌變法的課件,歡迎閱讀。
教學目的:
要求學生了解戊戌變法的過程和內容,認識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具有愛國、進步的意義,但不發民眾力量,任何進步的政治運動都不可能成功。
教學重點:
光緒帝詔書的主要內容和變法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1.復習提問:
甲午中日戰爭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進行了哪些維新變法運動?這活動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2.導入新課:
一千多名舉人參加的“公車上書”,使京師嘩然,國人震驚,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南北呼應的輿論宣傳,使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的維新思想廣泛傳播。康梁等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維新圖強的政治抱負四處奔走,百折不撓。隨著維新變法運動在全國的迅速開展,康、梁的“上層路線”也終于感動了深居“大內”的光緒帝,法即將成為現實。下面我們來學習1898年那不尋常的一幕。
3.講授新課:
一.保國會的成立
1.康有為再次上書
康有為1897年再次上書光緒帝,痛陳變法的重要。(讓學生閱讀P81-P92內容)
2.康、梁組織保國會
1894年產值月,康、梁在北京組織保國會,制定章程,倡議在和省設立分會,呼吁救國,宣傳變法。
二.百日維新
1.光緒帝下詔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百日維新開始。
光緒帝
2.變法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讓學生看P82-83表格,了解變法的具體內容,老師通條分析。
三.戊戌政變
1.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榮祿等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慈禧太后宣布“親政”。下令手勢搜捕維新派,廢除變法法詔令。
2.百日維新失敗
去留肝膽兩昆侖
康、梁逃走
譚等六人被殺,是為“戊戌六君子”
從變法到失敗,前后僅103天,因此又稱“百日維新”。
小結:
“戊戌變法為什么那么快就歸于失???”學生討論發言
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當時中國資本主義還不夠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還不夠強大,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勢力太小。而他們又只是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相反,當時的封建頑固勢力則十分強大。因此,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但這次變法時日雖遠,其影響卻相當深遠。失敗會換取教訓,流血會喚起國民的覺醒。在將踏入另一個世紀門檻的時候,每一個探索中國自強之路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維新志士們的吶喊和他們所留下的那一串帶血的腳印。
課后記:
通過讓學生討論發言提高綜合能力,通過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引向“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上一篇:運動會入場口號大全聚集9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