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的簡短小故事10個
導語:每一個小故事都像是雪中送炭,化解了趕路途中的辛酸。下面是人生哲理的簡短小故事,歡迎閱讀:
故事1:兩只鐘
兩只鐘已經忙活了一輩子。
有一天,一只老鐘對一只小鐘說:“你一年里要擺55600下啦。”
小鐘嚇壞了,說“哇,這么多,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
這時候,另一只老鐘笑著說:“不用怕,你只需一秒鐘擺一下,每一秒堅持下來就可以了。”
小鐘高興了,想著:一秒鐘擺一下好像并不難啊,試試看吧。果然,很輕松地就擺了一下。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小鐘已經擺了55600下!
故事2:我只做沒把握的事兒
王文華,臺灣著名作家,斯坦福大學企業管理碩士,他在很多領域都有自己的建樹。問及為何總是如此經歷充沛且保持斗志的原因,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做的事情,沒一件是有把握的。”
佛經上有一個故事,有兩個和尚,一窮一富,都想去南海朝圣。富和尚很早就存錢,窮和尚卻帶著僅有的一個缽盂就上路了。過了一年,窮和尚從南海朝圣回來,富和尚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完成。
富和尚問:“爾困,何以往南海?”
窮和尚答:“吾不往,則終日癲狂,行一步則安一分,爾穩重,故爾在。”
所謂十拿九穩的事情,往往是獲得回報最少的事情。要做,就去做那些沒有把握的事。
你覺得沒有把握,別人同樣覺得沒有把握。但是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永遠只能看著別人的成功,風險與收益向來是成正比的,投資是這樣,生活也是如此。
故事3:耐人尋味的標語
一位科學家得知死神正在尋找他,便利用克隆技術復制出了1個“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亂真保住性命。
面對13個一模一樣的人,死神一時分辨不出哪個才是真正的目標,只好悻悻離去。
但是沒過多久,對人性的弱點了如指掌的死神,想出了一個識別真假的好辦法。
死神又找到那13個一模一樣的科學家,對他們說:“先生,你確實是個天才,能夠克隆出如此近乎完美的復制品。
但很不幸,我還是發現你的作品有一處微小的瑕疵。”
話音未落,那個真的科學家暴跳起來大聲辯解道:“這不可能!我的技術是完美的!哪里有瑕疵?”
“就是這里。”死神一把抓住那個說話的人,把他帶走了。
一句批評或者奉承的話往往會使人暴露出自己的弱點。
故事4:每個人都是上帝
同事近日出差去德國,回國后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在多特蒙德市,由于公務安排,他們每天都要下午五六點鐘才結束工作,才有閑暇逛商店,但他們每次都難如愿。因為只要一到6點,哪怕店內擠滿顧客,店員也要禮貌告知:下班了,送客。到周末多數商家根本就不開門。該先生不解:“市場經濟不是說顧客是上帝嗎?不是賺錢就是道理嗎?他們怎么能夠攆上帝出門?”原來,在德國人看來,多開一會兒門,顧客滿意了,老板收益了,店員利益卻要被損害了。周末也一樣,開門時間長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自然無法保障。
在朋友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一個成熟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勞資關系————顧客是上帝,而店員也是上帝!
故事5:年齡問題
朋友在法國巴黎碰到了一件趣事:和導游、妻子一起去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門口的工作人員卻只肯賣給他們兩張門票,原因是工作人員認為他的妻子還不到十八歲。我這位朋友也很生氣,他認真地讓導游幫他翻譯,告訴工作人員說,妻子只是看上去年輕,其實已經年過三十。工作人員卻執意不肯多收一張門票的錢,讓他感動而不解。后來他了解到,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待遇和博物館的門票收入是不掛鉤的,法國人設立博物館的宗旨,是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更多地接近藝術。
同樣,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說起年齡則是一副懊喪的表情,她說,西方人永遠都看不懂東方人的年齡,每次去酒吧,都被要求出示身份證,真想跟他們說:拜托,我已經是中年了。
博物館和酒吧,同樣是對待青少年的年齡限制,一個極寬松,一個卻極嚴格。仿佛一個好園藝師對幼苗的心態:對給予陽光、水分、營養和愛毫不吝惜,對于可能的侵害,則一概拒絕。
故事6:不到一天大
“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在維爾瑪丹尼爾的書《歡慶快樂》中,她給了這句耳熟能詳的話一個全新的解釋。她曾經采訪過一個去阿拉斯加拜訪愛斯基摩人的人,那人的話使每個人有所領悟。
“永遠不要問愛斯基摩人他多大了。如果你問,他會說‘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他們中的一個人就對我這樣說。
“當我第二次問他的時候,他說:‘不到,就這樣了。’這對我來說還不夠。于是我問他‘不到多少?’然后他說:‘不到一天。’
“愛斯基摩人相信到晚上入睡時,他們就死了,對世界來說是死了。
“然后當他們在清晨醒來時,他們重新復活,獲得新生。因此,沒有哪個愛斯基摩人能活過一天。這就是愛斯基摩人說他不到一天大的意思。那天還沒有結束。”
“北極圈里的生活是嚴苛殘酷的,起碼的生存成了主要的奮斗目標,”他解釋,“但是,你永遠看不到一個面帶擔憂焦慮的.愛斯基摩人。他們學會了每次只面對一天。”
你學會了如何把擔憂和焦慮拋到一邊,生活在每一天里嗎?
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
故事7:快樂之獎
一位悠閑的老人,守候在鬧市區的一條繁華馬路上。無數的行人從他身邊匆匆掠過,如同群群鷗鳥飛越擱淺的輪船。老人睿智的目光巡視著眾人的臉龐,不斷地輕輕嘆息。偶爾他會走到某位行人的面前,有禮貌地攔住他或她,悄聲地說一句什么話,然后把一樣東西塞進那人的手里,微笑著離開。
深夜了,老人回到一家俱樂部,對負責人說,我已經對每一個我確認的人,發放了獎金。
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這家富裕的俱樂部,突發奇想,拿出了一大筆錢,委派對人的表情很有研究的專家,到城市最繁華的地帶守候一天,由專家判定的每一位快樂的人,會得到一筆獎金。
負責人說,唔,你做得很好。只是,我猜想,那筆錢,一定不夠吧?
老人說,我連那些錢的一個零頭都沒有用完。整整一天,成千上萬的人經過我面前,但是我能確認他是快樂的人,只有名。
故事8:病箋
人在逃亡著,在疾病的聲響里,在茱萸,艾草,菖蒲,車前草之間,從一種病逃亡到另一種病,他們說你在康復。你看到自己一天一天在變薄,變薄,已無法返回童年的辛酸。
一路下來,路在變短,房屋變矮,流水變窄。
人生不過是另一場巨大的病,在日子里痛著,折磨著。它走過愛,恨,情,仇,走過悲喜交加的命。
病載著命,命載著你,在河道中顛簸著。
軀體像一座開始融化的冰山,不舍晝夜地崩潰著。
一些清風翻著寧靜的舊藥方。明月三錢,松柏兩棵,陽光四兩,清心一顆,世間的箴言,笑對生死,剩下半筐清脆的鳥鳴,在綠葉間翻騰。
病活在它長短不一的日子里。我們活在長短不一的疼痛中。
進入它的內部,踩出了細節。我們在病中,找著自己的日子。
一些疾病在體內涌動,養活了一些人。
一些疾病在身外走動,死去了一些人。
故事9:雨荷
有一次,雨中走過荷池,一塘的綠云綿延,獨有一朵半開的紅蓮挺然其間。
我一時為之驚愕駐足,那樣似開不開、欲語不語、將紅不紅、待香未香的一株紅蓮。
漫天的雨紛然而又漠然,廣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這樣一株紅蓮!像一堆即將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傾潑的顏色!我立池畔,雖不欲撈月,也幾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場雨嗎?你曾無知地在其間雀躍,你曾癡迷地在其間沉吟———但更多的時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濕,那些無奈與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蓮花,在雨中怎樣地唯我又忘我!當沒有陽光的時候,它自己便是陽光;當沒有歡樂的時候,它自己便是快樂!一株蓮花里有這么完美自足的世界!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則長長雨季何患?
故事10:愛的真諦
“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伴我的是我的這位學生。就算我的兒子愛我,說在嘴里,掛在心上,卻伸不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相反的,我這位學生實實在在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就算他對我的感情是假的,也應該算是真愛……”這是一位老人的遺囑。老人生前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老伴早死,留下三個兒子,長大后先后都出了國,所幸還有個學生,細心地照料伺候他。兒子們經常從國外打電話回來,叮囑老人小心被那個學生騙了,說那個學生是沖著他的錢和收藏而來的,而老人總是這樣回答:我當然知道,我又不是傻子!是的,在愛的面前,誰都不是傻子。老人死后,律師宣讀了老人留下的遺囑。遺囑中,老人把大半的收藏都贈給了那位學生。
是啊,用口表白,用心掛念,這些都是愛的表達方式。但是,如果這些都不能落實到行動上,哪怕你說得再甜,掛念得再深,這樣的愛也只能是海市蜃樓而已。說難聽點,是好看不中用。
愛的關鍵,不僅要說在嘴里掛在心上,還要你伸出一雙溫暖的手!
簡短的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哲理小故事短小精煉,風趣幽默,能把深刻的道理通過簡單的故事揭示出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短的人生哲理的小故事,歡迎參考~
簡短的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1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么?”農夫:“什么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大道理】
一個不愿付出、不愿冒風險的人,一事無成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簡短的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2
三人出門,一帶傘,一帶拐杖,一空手。回來時,拿傘的濕透了,拿拐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濕了;走泥路時,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時常跌倒;什么都沒有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大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敗在缺陷上,而是敗在優勢里。
簡短的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3
兩馬各拉一貨車。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貨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誰知主人后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干嘛養兩匹?最后懶馬被宰掉吃了。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
【大道理】
讓老板覺得你可有可無,你被踢開的日子就不遠了。
簡短的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4
一只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鴿子問:你要飛到哪?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大道理】
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加美好,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簡短的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5
野豬和馬一起吃草,野豬時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十分惱怒,一心想要報復,便去請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馬套上轡頭讓他騎。馬報復心切,答應了獵人的要求。獵人騎上馬打敗了野豬,隨后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大道理】
你不能容忍他人,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歡迎參考~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1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么?”農夫:“什么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大道理】
一個不愿付出、不愿冒風險的人,一事無成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簡短的人生哲理的故事篇2
三人出門,一帶傘,一帶拐杖,一空手。回來時,拿傘的濕透了,拿拐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濕了;走泥路時,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時常跌倒;什么都沒有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大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敗在缺陷上,而是敗在優勢里。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3
兩馬各拉一貨車。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貨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誰知主人后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干嘛養兩匹?最后懶馬被宰掉吃了。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
【大道理】
讓老板覺得你可有可無,你被踢開的日子就不遠了。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4
一只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鴿子問:你要飛到哪?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大道理】
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加美好,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5
野豬和馬一起吃草,野豬時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十分惱怒,一心想要報復,便去請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馬套上轡頭讓他騎。馬報復心切,答應了獵人的要求。獵人騎上馬打敗了野豬,隨后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大道理】
你不能容忍他人,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
在哲理故事的大花園里,不乏繽紛艷麗的名句奇葩。它們表面上是在寫景抒情,而實則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如果我們把它們當作營養快餐,每天選上三兩句來咀嚼、品味直至吸收,必將在工作、學習乃至人生中得到啟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1:欠著
乞丐:「能不能給我一百塊錢?」
路人:「我只有八十塊錢。」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塊錢吧
(哲理:有些人總以為是上蒼欠他的,老覺得老天爺給的不夠多、不夠好,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2:手環
有一個歐巴桑在首飾店里看到二只一模一樣的手環。
一個標價五百五十元,另一個卻只標價二百五十元。
她大為心喜,立刻買下二百五十元的手環,得意洋洋的走出店門。
臨出去前,聽到里面的店員悄悄對另一個店員說:「看吧,這一招屢試不爽。
(哲理:試探如餌,可以輕而易舉的使許多人顯露出貪婪的本性,然而那常常是吃虧受騙的開始。)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3:風景
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說:
我說你為什么走得這么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
(哲理: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結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4:體諒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
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
「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哲理】:學會體諒他人并不困難,只要你愿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5:瘋子和呆子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了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干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著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里唱著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么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于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余,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于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哲理】: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為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6:博士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墻,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么辦?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么要下水,他問:“為什么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么不問一聲呢?”
【哲理】: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7:跳槽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
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
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并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后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
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
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
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
【哲理】:一個人的工作,永遠只是為自己的簡歷。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簡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篇8:三個金人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哲理】: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上一篇:樓盤路燈桿宣傳標語錦集5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