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媽祖文化作文
由媽祖健身操、媽祖健身舞、媽祖健身功組成的“媽祖頌”健身系列項目表演,二十六日亮相福建省莆田學院舉行的運動會開幕式,在“媽祖故鄉”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此間媽祖文化研究人士稱,“媽祖頌”健身系列項目的演出成功,預示著“媽祖故鄉”莆田著力構建“媽祖文化體育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當天成功演出的“媽祖頌”健身系列項目,是莆田著力推進“媽祖文化體育圈”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媽祖健身操分為“萬眾祈福”、“四海安瀾”“普濟眾生”、“和諧社會”四個部分,旨在展示媽祖信眾對媽祖的無限懷念和崇敬之心。表演者身著象征大海的淺藍色服裝,在偌大的操場舞臺上翩翩起舞,蔚為壯觀。
媽祖健身舞由三個舞段組成,即拜神舞、紅扇舞、神棒舞,集中中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現代舞于一體,充分表達了人們對媽祖無限崇敬的心情。而媽祖健身功是以媽祖生平、媽祖文化內涵、媽祖品質、媽祖精神等為主,吸收傳統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太極養身功各流派之所長,遵照中國傳統養生、保健理念,結合現代生命科學理論,集集體智慧編創而成的一套能體現媽祖神韻、閩文化特色的健身功法,共有十一式。
據了解,建設“媽祖文化體育圈”的'課題由莆田學院提出,目的是打造一個以媽祖信俗為紐帶的跨國“化育圈”,促進兩岸三地及世界各地媽祖文化信仰區的民間體育文化交流,繁榮與發展媽祖文化事業和體育產業。
目前,莆田學院組織了五位教授、十一位副教授以及多位相關專業人員共同承擔這個課題,并不斷有研究成果出現,“媽祖頌”健身系列項目就是最新的成果之一。
圍繞“媽祖文化體育圈”的建設,莆田還將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包括媽祖體育賽事研究、媽祖文化體育元素研究與開發、媽祖發源地民俗體育研究與開發、“媽祖文化體育圈”民俗體育調查研究、“媽祖文體體育圈”構建與海西經濟建設的互動研究等,并著力推進構建媽祖文化體育陳列館(媽祖文化體育研究基地)、成立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體育分會、組織與開展“媽祖國際體育文化論壇”、“媽祖國際運動會”、“媽祖體育用品博覽會”等。
以媽祖文化為題的作文
在水天相接,富有神奇色彩的美麗東方,有一個人杰地靈、響譽全球的港城,她就是名聞海內外的媽祖故鄉——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傳天下,媽祖在人們心中是一個救人于危難善良溫柔的女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更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媽祖原名林默,有著海上女神的稱號,相傳在幾千前,沿海有許多海怪作惡,使百姓民不聊生。媽祖為了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與海怪斗智斗勇、熱心助人、無私奉獻,常為鄉親治病消災,排憂解難,教人趨吉避兇,而被人稱為海上女神。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陽光燦爛,我懷著對媽祖的敬仰之情,全班同學在吳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媽祖的故居,開始了一次走進媽祖、了解媽祖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的環保之旅。同學們一邊參觀古樸典雅、磚木結構、布局錯落有致雕梁畫柱的媽祖閣,一邊認真地聽著吳老師的講解。聽完老師的講解,我深刻的了解媽祖生平事跡,被媽祖無私奉獻,舍已救人的大愛精神深深的感動著。
“同學們,動起手來,開始你們的行動吧!”吳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行動起來了。大家個個精神抖擻,朝氣蓬勃像打了“雞血”一樣從媽祖公益志愿者手里接過各種環保工具,有的拿垃圾鉗,有的拿垃圾袋,有的帶手套,同學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個個干的熱火朝天。看著平時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同學們,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浹背,被曬著通紅的臉在媽祖大愛的熏陶下依然笑容滿面。此時的我們是顯得那么的堅強,那么的獨立。突然,看到不遠處的.空地上,班長蹲在那干嘛呢?好奇的我走近一看,原來有一個碎玻璃瓶一半埋在泥土里,用鉗子無法拔不出來。只見班長徒手拔著堅硬的泥土,我趕緊說:“垠開你這樣手會受傷,萬一劃到自已怎么辦?”班長微笑地回答到沒關系我小心一點就可以了,皮破了一點不打緊,萬一有小朋友打赤腳在這玩,可會割傷腳的。”看著滿頭大汗的班長,我心想班長不正是在學習媽祖的大愛精神嗎?當太陽下山時,轉身回頭看著被我們清掃過的地方,再看看個個疲憊的樣子,大家會心地笑了。
讓我們一起秉承的媽祖文化精華,學習媽祖的大愛精神,在家孝敬父母,鄰里和睦相處,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社會要愛國守法,共創和諧社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2022年弘揚媽祖精神征文
媽祖啊!您是真善美的化身,您的事跡在我們心中緩緩流淌;小編收集了2022年弘揚媽祖精神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弘揚媽祖精神
海峽內外,世界各地的文化源遠流長。民族文化早已傳播到世界各地,代代相傳……媽祖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個。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褒稱。姓林名默。關于她的生平,說法不一,一是唐天寶年間生人,另說生于宋建隆年間,但有一點確定無疑:媽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漁家姑娘。
媽之所以有這樣的美稱,是因為做了無數好事。湄洲之西,有一地方叫文夾,祖為湄洲灣出入之要沖,礁石夾雜。一次,一艘商船經過此地遭遇巨風襲擊,船角觸礁,海水涌進船艙,危急中傳出求救哀號。媽祖聞后,焦急地對村民說:“前頭商船即將沉沒,應速往援救。”可是大家捏攝于狂風巨浪,不敢向前。緊急關頭,媽祖信手將腳邊小草拋向大海。剎時間,小草變成大杉,排駕流向船旁,商舟緣于大杉相附,不致沉沒。小可,風平浪息,船上的人相慶大難不死,都以蒼天相助,互相慶賀。待到船將靠岸,忽發現大木不知去向,經詢問鄉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媽祖的神奇功力。
媽祖的起源于莆田,當時許多信眾都前往觀看,并把這媽祖文化帶回了家鄉,這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臺灣人。
現在在臺灣,信奉媽祖的人也有許多:臺灣“市長、縣長、議員”等的選舉,不論什么黨派,事前都要到駐地媽祖廟燒香膜拜,爭取媽祖信徒的支持。1994年湄洲媽祖民俗文物展在臺南鹿耳門圣母廟舉行隆重開幕典禮,宋楚瑜、吳伯雄等一大批臺灣黨政要人專程從臺北坐飛機前往祝賀,并以鞠躬方式向媽祖神像致敬,還按民間習俗用手觸摸媽祖的腳部,希望媽祖賜福和保佑。青年人喜氣洋洋結婚時,“吃水不忘掘井人”,行禮都到媽祖廟,把媽祖當成了福神。
媽祖的形象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善良、智慧和正義的化身。例如關于媽祖一言一行的口傳故事和神話描述,都反映了人們對扶危濟困、舍身助人等高尚品德的頌揚和追求,從而激勵人們積極向善,涵養一種樸實而崇高的人性品質。
臺灣與閩南隔海相望,臺灣的媽祖與閩南的媽祖也隔海想看,但兩地媽祖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世界太平,閩南與臺灣永遠保持驚人的友誼。
第二篇:弘揚媽祖精神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到媽祖文化研究院參觀,這里的房子雖是新落成的,但卻建得古樸、大方,被人們稱為古文化廣場。廣場座東朝西,沿中軸線左右兩側分別建有“意哲樓、意福樓”和“意明樓、意美樓”。其中“意”字是取“善心美德”之義。通過這次參觀,使我對媽祖有了更深的了解,敬仰之情油燃而生。
媽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她出生在湄洲島的一個漁村里。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不僅熟悉水性,而且細心觀察氣候變化和海潮的關系,能夠預測臺風的到來,島上的漁民和過往的漁船、商船,常常得到她的幫助。她還精通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救災。988年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她出海救助遇險的漁船時不幸身亡,時年28歲。人們不忍接受她的離去,只說她羽化升天,并為她建宮造廟,將她的事跡廣為流傳。
媽祖護航的傳說由湄洲灣流傳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日益增多。據統計,世界各地共有媽祖廟5000多座,信眾接近2億,僅臺灣就有大小媽祖廟1000多座,信眾1600多萬人,占島民的三分之二。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到清朝,歷代皇帝先后37次給媽祖疊獎褒封,最終樹立了媽祖作為唯一海神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媽祖啊!您是真善美的化身,您的事跡在我們心中緩緩流淌;媽祖啊!您所做的一切都教導我們要幫助別人,立德行善;媽祖啊!您所擁有的博大、慈愛的襟懷和救苦救難的高尚品格,永遠值得世人的崇敬與信仰。
第三篇:弘揚媽祖精神
在人們的印象中,紀念媽祖活動盛行于沿海地區,是統領四海的航海守護神,有“龍女”、“神仙”之稱。土樓也有那么多人信奉媽祖,并舉行如此大型的紀念活動,確實罕見。原來梅林是著名的福建土樓之鄉,也是漳州市著名的僑鄉。梅林所在地的魏氏開基祖四一郎公于元朝末年從寧化石壁遷此定居,至今已傳25代。每年的媽祖誕辰日(農歷三月廿三),居住于世界建筑瑰寶土樓中的`村民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朝拜活動,形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這一獨特習俗延續至今已有300多年。
每年的媽祖誕辰日(農歷三月二十三日)這里都會舉辦媽祖巡航、媽祖過海、飄燈祈福等民俗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中以媽祖過海儀式最為壯觀:儀式先由村民從天后宮恭請媽祖上轎巡航,在巡游各村各戶后,由十幾位青壯年抬著轎子向村頭的河里奔去,而河中央早有二十幾個村民裝扮成蝦兵蟹將、水怪的模樣在前頭攔路,并且不斷地用水潑轎子。抬轎的青壯年則左沖右突,沖破重重障礙,直奔天后宮,整個儀式演繹著媽祖不畏風大浪高救難救世的傳奇故事。
獨具特色的媽祖“巡村”活動,在龍舞、獅舞、大鼓涼傘等傳統民間節目的伴隨下,熱熱鬧鬧地展開,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響銃震地、鼓樂齊鳴······
福建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藝術之林。回味著,記憶里的梅林,永遠定格成這樣:
斜陽,帶著金色的光芒;土樓,帶著金色的光芒;小河,帶著金色的光芒;
小河流淌處,一座石橋橫跨兩岸。橋上,行人悠然;橋下,洗衣的婦人,悠然;兩岸嬉戲的小狗,悠然。
遠處,鵝卵石鋪成的小道,延伸出青青的稻田,座座土樓散落其間,后背是連綿起伏的青山。
那時那刻,黃墻、灰瓦,黛山;天藍、云白、水碧,還有風,輕揚……駐腳于此,心理有說不出的悠揚,只盼時光停滯。
梅林,一個美麗的地方……
這么美麗的景區、這么豐富的文化內涵,真可謂是福建土樓的“后花園”。
弘揚媽祖精神征文精選
媽祖從一個為民造福的人升格為神,神的世界也就會讓人感到通情達理、平易近人。小編收集了弘揚媽祖精神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弘揚媽祖精神
陽光很好,天空很藍。幾朵櫻花開得正艷,在縷縷清爽的微風里,我與好友開始向泗陽媽祖廟進發。
誰能料到,從繁華的街市走進了一個草蔭茂盛的所在,臉面頓覺滋潤,眼前愈發清朗,不須問路,只向更滋潤更清朗的去處走。終于陡然一驚,我已站在媽祖廟前,眼前,煙云繚繞,鐘聲隱隱,一切無不在昭示著一座名寺的輝煌。
悠悠運河,滔滔流水,媽祖廟三面環水猶如鑲入運河中一枚綠玉,造化之機巧深得天地之韻律、且不說百米長巷的兩旁店鋪全是明清式建筑,就是滿巷道的幡旗也是古風盈然,韻味十足。沿著一條筆直的林蔭大道,走在寬闊平坦的青石路面,穿過花草叢生的園林,最終眼前露出一角飛檐,不須思索已猜是天后宮,徑直登階而上。放眼看去,畫棟雕梁,瑰麗壯觀,仿佛已到了中國的名山古剎,一樣的格局,一樣的森嚴,一樣的永恒。
媽祖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897年),因救助海難而捐軀,時年27歲。媽祖逝世后,她救助海難的神跡得到了朝廷的確認,自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起,先后36次給媽祖疊獎褒封。最終樹立了媽祖作為唯一海神的至高無上地位。也成為閩浙地區的在外游子心中的真神。沿海商賈覺得家鄉的事業已滿足不了他們夢想,于是他們踏上了搖擺不定的航船。在異鄉飄泊闖蕩,但他們怎么也舍棄不了心中的真神,舍棄了,整個兒生命都失去平衡。他們倒是很灑脫,背著一個神龕滿世界走,哪兒有更好的水土就在哪兒安營扎寨。因而,在現今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浙江,福建商賈土豪聚集泗陽的時代,媽祖廟建到這里也就不奇怪了。漫長的運河中巍然矗立一座媽祖廟,讓古老的水道飄蕩起漫漫香火。
媽祖從一個為民造福的人升格為神,神的世界也就會讓人感到通情達理、平易近人。當閩浙商賈來到了這里,在一片片廢墟中建起座座高樓,繼而感到前景兇吉難料,于是開始懷疑泗陽本地那尊古老的土地神是否能給南來北往的開發商帶來好運。于是他們虔誠地用巨石鐫刻一尊至高無上的媽祖,在香煙繚繞的古木林蔭間,矗起高大慈善的媽祖像,請她背靠這綠蔭娟秀的小島面對滾滾而來的運河水,俯瞰著整個在泗陽打拼的閩浙老板們舉起的幡旗.
中國有很多佛教藝術勝地,大都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極個別藏于山水勝處,奇峰競秀,美不勝收。而在這里,長廊上的`石壁雕刻正在訴說著一個個救苦救難的故事,讓一座座飛檐斗拱立時成了件件道德造型。也讓這塊土地到處都成了善的堆壘,差一點擠走了美的蹤影。
這就是真正返璞歸真的宗教,深奧的理義皆可以轉變為一種熱鬧的游覽方式,與精神感官溶成一體,讓嚴肅與浪漫并存。同時也體現精神的虔誠和主觀的隨意,人為地把宗教散落于自然界,與花草林蔭遙相呼應。來此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無多少宗教理義的蹤影,目光時時關注著草綠柳蔭、飛檐雕梁,一切都又歸之于現實、而又有非常含糊的精神感官。摩肩接踵的游客行走得比較順暢,他們覺得親近了宗教更貼近了真神,自然多了幾分自信與愉悅。
但是,上天并沒有因為媽祖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海神道場而對它有特殊的估護。歷代的金戈鐵馬、現代的倭寇一次次將它破壞,然后又有一批批善男信女,苦行僧一次次把它修建。一個又一個,一代接一代,飄然而來,溘然而去。終于留下了媽祖廟,留下了鐘聲梵音,留下了閩浙商賈他鄉飄泊的鑒證航標,留下漫漫運河邊百姓精神皈依的住所,一個長久屬于平安吉祥的希望,一個生生不息祈禱昌盛的記憶。
歷史中無數的繁榮與滄桑,鑄就了歷史強悍不朽的承傳。在此,存在著一種超越宗教的文化啟悟。孤傲矗立的媽祖像正舐風蘸雨,從悠悠藍天俯瞰著廣大的善男信女,傳播著歷史之神的詔喻與宗教靈魂,祈求帶來泗陽廣大百姓的風調雨順,水土潤澤。
明天,或許后天,還會有一些游人,一些善男信女,來這里拜祭媽祖,上幾柱清香,頌幾句祝愿,再感受一下幽深的精神天國如何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第二篇:弘揚媽祖精神
在水天相接,富有神奇色彩的美麗東方,有一個人杰地靈、響譽全球的港城,她就是名聞海內外的媽祖故鄉——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傳天下,媽祖在人們心中是一個救人于危難善良溫柔的女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更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媽祖原名林默,有著海上女神的稱號,相傳在幾千前,沿海有許多海怪作惡,使百姓民不聊生。媽祖為了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與海怪斗智斗勇、熱心助人、無私奉獻,常為鄉親治病消災,排憂解難,教人趨吉避兇,而被人稱為海上女神。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陽光燦爛,我懷著對媽祖的敬仰之情,全班同學在吳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媽祖的故居,開始了一次走進媽祖、了解媽祖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的環保之旅。同學們一邊參觀古樸典雅、磚木結構、布局錯落有致雕梁畫柱的媽祖閣,一邊認真地聽著吳老師的講解。聽完老師的講解,我深刻的了解媽祖生平事跡,被媽祖無私奉獻,舍已救人的大愛精神深深的感動著。
“同學們,動起手來,開始你們的行動吧!”吳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行動起來了。大家個個精神抖擻,朝氣蓬勃像打了“雞血”一樣從媽祖公益志愿者手里接過各種環保工具,有的拿垃圾鉗,有的拿垃圾袋,有的帶手套,同學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個個干的熱火朝天。看著平時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同學們,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浹背,被曬著通紅的臉在媽祖大愛的熏陶下依然笑容滿面。此時的我們是顯得那么的堅強,那么的獨立。突然,看到不遠處的空地上,班長蹲在那干嘛呢?好奇的我走近一看,原來有一個碎玻璃瓶一半埋在泥土里,用鉗子無法拔不出來。只見班長徒手拔著堅硬的泥土,我趕緊說:“垠開你這樣手會受傷,萬一劃到自已怎么辦?”班長微笑地回答到沒關系我小心一點就可以了,皮破了一點不打緊,萬一有小朋友打赤腳在這玩,可會割傷腳的。”看著滿頭大汗的班長,我心想班長不正是在學習媽祖的大愛精神嗎?當太陽下山時,轉身回頭看著被我們清掃過的地方,再看看個個疲憊的樣子,大家會心地笑了。
讓我們一起秉承媽祖文化的精華,學習媽祖的大愛精神,在家孝敬父母,鄰里和睦相處,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社會要愛國守法,共創和諧社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上一篇:反對電信詐騙的標語聚集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