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四德教育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四德,孝親敬老。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不孝子想把年邁的母親背去山林扔掉。他一路走,母親一路用樹枝做標記。為了防止母親沿標記回來,他專挑彎曲偏僻的羊腸小道,把自己累得渾身是汗。最后,他把母親往地上一扔,狠狠地說:“走了這么遠,看你還怎么回去!”他的母親低聲說:“我做標記不是想自己回去,是怕你迷路。”......
初次讀到這個故事時,很不理解兒子如此不孝,母親會這么傻?后來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的“傻人”:無論你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無論母親怎樣的瘦弱貧賤,她永遠站在母親的位置上,向你伸開溫暖的雙臂。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母親會牽掛你的冷暖,默默關注著你的一舉一動。父母對子女的愛,深情似海。
想必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那段話:
5歲時:“媽媽,燒紅燒肉吧”“行,燒”
15歲時:“媽媽,別燒紅燒肉了,換換味道”“行,買別的菜”
35歲時“兒子,啥時候回家吃一頓啊?媽給做紅燒肉”“不行,最近忙”
50歲時“媽媽今天路過你家,給你帶紅燒肉”“不行,今天不在家”
70歲時“媽,我想吃紅燒肉”那邊,已經沒有了媽媽的聲音。
這段話,品味其中我們感覺心頭發酸,這簡單的一問一答,是人世間至親至愛的流露,可是媽媽卻再也聽不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多么殘酷的事實!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是我們卻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所以,盡孝要趁早,常回家看看,不要到失去的時候再去后悔。
現實中,有的家庭盡管在物質生活上承擔了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對長輩缺乏愛心,冷冰冰地擠出點錢便一了百了,不聞不問,使父母“端著碗不覺飯香,用到錢心感隱痛”。做晚輩的要多與老人交流、溝通,除了照顧他們的物質生活外,還應在精神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體貼,使他們充分享受天倫之樂。
在坐的大多已為人父母,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年少輕狂的時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為了遠離父母使出渾身解數,不知道身后還有一雙擔憂的眼睛。但等自己有一天看著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時,才會忽然想起父母當年也是這樣愛憐的看著年幼的自己,才會忽然想起他們的辛苦和付出我們還一點都沒有回報!而時間倏忽而過,曾經年富力強的他們卻忽然老的變了模樣!就像朱自清筆下那個老境頹唐的父親,輕易地就勾出了我們的眼淚,也許有那么一天,比起我們需要他們,可能他們更需要我們。
前段日子,看過美國希爾弗斯坦的繪本《愛心樹》,簡單的畫面,簡單的語句,卻讓我哽咽的讀不下去。
它說的是有一個小男孩,從小在一棵大樹旁邊玩兒。這是一棵大蘋果樹,長滿了甜美的果子。小男孩每天和大樹捉迷藏、玩游戲,餓了就摘果子吃,大樹很幸福。
玩著玩著,孩子長大了。有一段時間他就不來了。等他再來的時候,大樹問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兒了?這孩子說,我不想跟你玩兒,我現在需要很多高級的玩具,我還要念書,還得要交學費呢。大樹說,你把我的果子摘去賣了,你就有玩具,有學上了。這孩子就把果子都摘了,歡歡喜喜走了。
再過一些年,這孩子長成了一個青年,他來到樹下,大樹說,你愿意在這兒玩會兒嗎?孩子說,我現在連安家的房子還沒有呢,我哪有心思玩啊?大樹說,你把我所有的樹枝都砍了,就夠你蓋房子了。這孩子就把樹枝都砍了,去成家了。
這樣又過了很多年,這孩子再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年人了,他一個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樹下。這孩子對大樹說,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這個世界上的海洋這么浩瀚,可我連只船都沒有,我能去哪兒?大樹說,孩子,你把我的樹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這孩子一聽很高興,砍了樹干,做了一條大船出海去了。
又過了很多年,這個大樹只剩下一個快要枯死的樹根了。這時候,這個孩子回來了。大樹跟他說,孩子啊,你看我現在沒有果子了,也沒有樹干給你爬了,真對不起。這孩子跟大樹說,其實我現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動了,有樹干我也不能爬了,我現在就是想找個樹根守著歇一歇,我累了,我回來就是跟你玩的。
這個老樹根很高興,他又看見孩子小時候的樣子了。
大家都聽明白了,這個故事其實說的就是父母和我們自己的一生。
我們在對大樹的索取下長大,長大了的我們卻離大樹越來越遠。等有一天我們回到樹根邊的時候,心里就已經有太多的遺憾了,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們已經錯過去了。
這個時候的我們,才驀然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樹根讓自己靠著歇一歇,抬起頭有一聲媽媽可叫,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過一句至理名言:“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順不能等待!”
如果說年幼時我們躲避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那么當父母年老時,我們就當用自己豐滿的翅膀為父母遮風擋雨。人世間,人人就是一只被牽掛的風箏,你在這頭,愛你的人,在那頭。
今天,適逢公司開展“四德工程”建設活動,我想,作為一名公司員工,我不僅在工作上要求誠修仁,更應該是一名孝敬老人的楷模。“百事孝為先”,沒有什么比孝敬老人更重要。再忙再累,也別忘了花點時間多陪陪父母。
所以,借這次演講,我祝愿我們的老人晚年幸福安康,愿親人的笑臉常陪伴左右,讓我們有更多的力量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謝謝大家!
學習四德教育演講稿范文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描繪著一幅動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有了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體會到了生命的真諦。
從嬰兒的“呱呱”墜地到哺育他們長大成人,父母們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辛勤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單位,社會給你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居里夫人作為著名的科學家,在會上看到自己的小學老師時,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同樣也在佳節送上了對老師深深的祝福。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一聲問候,一句關懷。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你才能學會珍惜眼前美好的一切,才能做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個純潔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敞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沖刷你心靈的塵埃,帶著真誠看待父母,看待親友,看待社會,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的快樂。
俄羅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有一篇小說叫做《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深深打動了我,他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個人通過辛勤勞動從貧窮變得幸福,但是他還不滿足。一天,當得知烏克蘭有一塊土地,只要給當地的部落首領一筆錢,就能夠得到相當于一天腳程內所圈到的整片土地時他興奮不已。于是在太陽剛剛升起時他不吃不喝拼命趕路,就在快要到達終點時,太陽下山了,而他也倒下了。身后的土地雖大,但是掩埋他的僅僅六英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要學會知足,學會感恩,當你有了貪心的.念頭,你將要面對的是可能就是失去你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這將是一個家庭的災難,一個單位的恥辱。
學會感恩你就要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從點滴做起,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兢兢業業;學會感恩你就要做到人格上自重,心靈上自省,思想上自警,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
感恩是人的天性,當我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上什么都還來不及做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享受前人帶給的一切物質和精神上的成果。擁有這么多的美好,我們為什么不享受生活,享受陽光,享受友情,享受親情,享受生命呢?讓我們常懷律己之心,做到不仁之事不為,不正之風不染,不法之事不做就可以了。
瞧,一切如此簡單,讓我們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謝謝大家!
中學生四德的演講稿
篇一:小學生四德演講稿
修身立德,從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孟堤口五年級的王清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修身立德,從我做起》。德出人口,意暖三冬;德出人行,律己恕人;德出人心,清香長存。雅節照千古,有德自然香。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留英學生出國留學期間,遇到一家非常和善的房東,他就像對待親兒子一樣,排除這位留學生所有后顧之憂,讓他安心學習。可是這位留學生每晚回家都使勁關門、劈劈啪啪的走路、大聲咳嗽。天長日久,這引起了房東的不滿,房東多次善意提醒都未能奏效,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將他逐出家門。他由于在這條街上出了名,一連遭到了六家房東的拒絕,此時他領悟了老房東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良好的習慣和修養是人的第二身份”。
孟子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只有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人,長大以后才是社會的棟梁。古人強調德才兼備。我們現代人何嘗不是這樣呢?現在所有的愛國志士都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但實現中國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對我們在校求學的莘莘學子shēnshēnxuézǐ們來說,肩上的任務更重了。我們要把自己培養成祖國需要的棟梁,培養成實現中國夢的人才。
時代召zhào喚著我們,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積極認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自覺履行國家提出的四德要求,從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做起。為了尊重老師,每一堂課,我們都要認真地聽,老師布置的每一篇作業,我們都要一絲不茍地完成;為了關愛同學,無論誰有不會的題向我們求教,我們都要認真作答,無論誰有困難,我們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為了孝敬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一定盡力實現,父母沒時間做的家務,我們要幫著完成;為了履行社會公德,我們在公共場合一定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時時刻刻想著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
只有我們的道德提高了,我們才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人。我們才能真正扛起實現中國夢的大任。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成為國家的棟梁一起努力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篇二:四德演講稿
四德在身邊文明使者你我他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能夠參加“積極踐行四德爭當文明使者”的演講活動,我感到無比的榮幸和激動。那么,我所演講的題目就是“四德
在身邊文明使者你、我、他”。
有一首名叫《四德歌》的歌曲我想大家可能都聽過,歌里面是這樣說的: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壯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養娘心安穩,敬爹是本份,一個道理傳古今,要做孝德人
在家盡孝心,出門講誠信,心胸坦蕩走四方,路平風也順,誠是連心橋,信是聚寶盆,一個道理傳古今,要做誠德人
工作要認真,做事想他人,愛國愛黨,愛人民,癡情報黨恩,大家手挽手,齊力能斷金,一個道理傳古今,要做仁德人
人人有愛心,相見滿面春,走出小家進大家,都是一家人,日月映星辰,天涯若比鄰,一個道理傳古今,要德人
“四德”在我們身邊的體現是長期的、深遠的、持久的,實施“四德工程”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時代需求。黨的明確提出:“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四德工程的建設中,社會公德則以“愛”為核心、職業道德則以“誠”為核心、家庭美德則以“孝”為核心、個人品德則以“仁”為核心。由個人到家庭、由家庭到工作、由工作到社會,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不難看出先要完善自我,才能做到影響他人,最后共同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的.發展。
自我的完善,也就是說個人品德的建立,這是成功完成后續能量的釋放的最基本條件。作為我個人,進入到公司也有大半年的時間了,在我記得剛準備進到公司的時候,我告訴過自己,無論在以前的工作崗位中自己的表現如何,我都會要求自己以全新的面貌和精神重新塑造自己,做到自強、自立;如果我在以前的工作崗位中表現良好,那么我會要求自己再進入吉運集團以后要做的更好,讓自己的工作能夠錦上添花。當然,這不是我謙虛、自我吹捧。作為我個人,進到公司,愛崗敬業,我認為這是一個員工應該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對公司心存
感激就應該用自己的工作行動來進行回饋。重感情、重責任,視為個人品德中“仁”的完美體現。
心存仁,則必顯孝。這一步步都是有著順承的關系在里面。作為一個家庭,孝則主要體現在尊敬老人和關愛老人上面,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要從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就要以改善父母的飲食和生活居住環境為標準,多關心和照顧父母。
公司,可以說是一個社會小的縮影,對工作負責人也就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人,只有敢于擔當的人,才會成為有用的人,才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作為個人,公司安排你在某個工作崗位上工作,是本著對你工作能力的檢驗和職業操守驗證,而作為我們自己要做的就是回饋公司,其方法就是—“誠”,誠實守信,我要的就是讓公司感覺到這個工作交給我做,公司很放心,那我們自己做起來的時候就會更加盡心。工作的效率、質量等等這些方面的都不會存在什么問題了,這就是公司和個人兩方面都得到了收益,良性荷爾蒙已經起到了催化作用。很多的公益廣告已經打出,“公德比賽,從現在開始”,叫我看來這是一種呼吁,呼吁那看似已經沉睡了的社會公德。社會這個大的環境使我們每個人組合而成的,自然是需要我們共同去維護我們的大環境;喚醒我們每一個人的公德大愛之心,那么路邊真正跌倒的老人,我們便敢于上前攙扶!
篇三:四德演講稿
修身立德,從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八年級三班的郝大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修身立德,從我做起》。德出人口,意暖三冬;德出人行,律己恕人;德出人心,清香長存。雅節照千古,有德自然香。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留英學生出國留學期間,遇到一家非常和善的房東,他就像對待親兒子一樣排除這位留學生所有后顧之憂讓他安心學習。可是這位留學生每晚回家都使勁關門、劈劈啪啪的走路、大聲咳嗽。天長日久,這引起了房東的不滿,房東多次善意提醒都未能奏效,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將他逐出家門。他由于在這條街上出了名,一連遭到了六家房東的拒絕,此時他領悟了老房東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良好的習慣和修養是人的第二身份”。
孟子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只有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人,長大以后才是社會的棟梁。古人強調德才兼備。我們現代人何嘗不是這樣呢?現在所有的愛國志士都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但實現中國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對我們在校求學的莘莘學子們來說,肩上的任務更重了。我們要把自己培養成祖國需要的棟梁,培養成實現中國夢的人才。
時代召喚著我們,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積極認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守則》,自覺履行國家提出的四德要求,從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做起。為了尊重老師,每一堂課,我們都要認真地聽,老師布置的每一篇作業,我們都要一絲不茍地完成;為了關愛同學,無論誰有不會的題向我們求教,我們都要認真作答,無論誰有困難,我們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為了孝敬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一定盡力實現,父母沒時間做的家務,我們要幫著完成;為了履行社會公德,我們在公共場合一定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時時刻刻想著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
只有我們的道德提高了,我們才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人。我們才能真正扛起實現中國夢的大任。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成為國家的棟梁一起努力吧!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于四德工程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有幸能夠站在四德工程建設演講比賽的舞臺上,我感到無比的榮幸和激動。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孝為德之本》
所謂孝德,就是尊祖愛親的品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責任,是立身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如果連父母的恩情都不顧,又何談善待他人,又何談溫暖人間,共建和諧社會。
從古至今,孝子數不勝數,漢代有“買身葬父”的董永,三國有“哭竹生筍”的孟宗,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溫暖的親情不斷傳遞。近年來,我鎮孝老敬老模范人物不斷涌現,2013年山東省道德模范、單縣首屆十大孝星王媛媛,她的事跡深深的打動了我,使我一次次受到心靈的震撼。王媛媛4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造成高位截癱,母親照顧3年后帶著肇事方的部分賠款,悄然離去。那年,王媛媛7歲,仿佛人間的厄運一下子全都落在了這個7歲女孩的身上。靠著政府給辦理的低保資金,兩個人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一日三餐,洗洗涮涮,還要給爸爸敷藥換藥,幫爸爸大小便。從7歲到14歲,兩千多個日子里,王媛媛照料爸爸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年少的王媛媛用孝心支撐起了這個家,也讓爸爸
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同樣,作為單縣“十大孝星”的典范----蔣艷春,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尊老愛老、賢惠孝順的人間真情。“誰幫我照顧養父,我就嫁給誰”,年輕的蔣艷春始終堅持著這句話,年老的養父也勸她,怕耽誤了她的婚姻大事,但她依然不放棄。蔣艷春孝老愛老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也感動了一個年輕小伙,最終兩人牽手走進了婚姻殿堂。婚后,蔣艷春和丈夫一起,繼續著這曲大愛之歌。
許翠芝,單縣首屆十大孝星,她是郭村鎮太平集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結婚第二年至今,20年來如一日贍養百歲堂祖母趙李氏,任勞任怨,無怨無悔。1993年,是許桂芝嫁到趙家的第二年,那年趙李氏已經86歲,生活不能自理,膝下無兒,唯一的女兒還患有高血壓,而且還有自家的老人需要照顧,許桂芝的公公也患有高血壓,也得照顧自己的父母。誰來照顧趙李氏老人?許桂芝的堂姑、公公都犯了愁。許桂芝目睹這種情況,本來就孝順的她感覺心里很是難受,經過和丈夫反復商議后毅然決定擔當起贍養堂祖母的責任,當天許桂芝和丈夫就把堂祖母接到了自己家。丈夫為了生計出去打工,她自己在家一邊照顧老人孩子,一邊把地種好。為了增加老人的營養,每餐都煮兩個雞蛋給老人吃,自己卻不舍得吃,時常給老人買新衣服,自己連一件新衣服都不舍得添。親戚鄰居常說:“桂芝,你自
己一件新衣服都不舍得買還給老太太買。”,她總是笑著說:“自己苦點沒啥,老太太我既然管了就要管好。”
俗話說:“鳥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王媛媛、蔣艷春和許翠芝的事跡所體現的正是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道,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所有人做了一個完美的榜樣。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做子女的,尊敬順承父母,這就是孝。人的一生難免有很多遺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了。當有一天我們驀然發現,父母已兩鬢斑白,此時才意識到要孝敬他們,其實已經錯過無數時機。甚至當雙親已離你遠去,才幡然悔悟,卻已盡孝無門,這將成為永遠無法彌補的憾事。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我們應向她們學習,以行動報答父母,履行責任。
“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當前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應大力倡導孝道,形成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使孝親敬老的美德代代傳承。
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晚年幸福安康,親人的笑臉常陪伴左右!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上一篇:綠色進校園宣傳標語聚集2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