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教學目標:
【第1句】: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兩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遺體、追悼、逝世、晚餐、張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奧、咳嗽等。
【第2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句】: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文案,學習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
【第4句】: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
教學重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文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學習生字新詞。
【第2句】:初讀課文。
【第3句】:給各段加小標題。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新課
【第1句】:對魯迅這個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你對魯迅先生有哪些了解?能做個簡單的介紹嗎?(交流資料)對,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第2句】:回憶一下,你讀過哪些關于魯迅的文章?今天我們再學習關于魯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板書課題)
【第3句】:看看課題,想想作者是魯迅先生的什么人。
【第2句】:預習課文
【第1句】:認真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魯迅的哪幾件事?
【第2句】: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文案畫下來,自己體會,讀不懂的,課上和老師、同學討論。
【第3句】:學習生字新詞。
【第3句】:全班交流
【第1句】:學習生字詞。
(1)讀準字音“悼”“冠”“咳”“嗽”。
(2)分辨字型:
“冠”(注意上邊沒有一點)
“嗽”(中間是“束”,不是“”,右邊是“欠”不能寫成“攵”)
(3)理解詞語。
(4)組詞
儀()悼()逝()餐()搞()
議()掉()晰()參()稿()
冠()悟()攤()咳()嗽()
寇()梧()灘()核()漱()
【第2句】:本文作者是誰,你怎么知道的?讀讀有關語句。
【第3句】:讀課文。
【第4句】:課文共有幾段?你怎么知道的每一段講了什么內容?
第一段: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
第二段:伯父跟“我”談《水講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
第三段:魯迅先生在談笑中抨擊舊社會。
第四段: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黃包車工人。
第五段:阿三對魯迅先生的回憶。
【第5句】:給各段加小標題。
教師講解擬小標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段意概括小標題:二是摘出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語句作小標題。
受人愛戴;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夫;女傭回憶
【第6句】:課文寫了魯迅的哪幾件事?
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夫;女傭回憶
【第7句】:交流含義深刻的文案,讀不懂的下節課和老師、同學討論。
【第4句】:布置作業
【第1句】:抄寫詞語。
【第2句】: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文案,學習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
【第2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
回憶課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
【第2句】:學習【第2句】:【第3句】:【第4句】:五段
(一)提出自學要求
【第1句】:自由讀,想想每段講的是什么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第2句】:自學后小組討論交流。
(二)匯報自學討論結果
要求:每小組匯報一件事,其他小組可作補充。
【第1句】:從第一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關心子女。)指名讀有關語句。重點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帶著感情讀,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聽了這句話,“我”為什么比挨打挨罵還難受?)體會到伯父這句話里含義實際上是在幽默而婉轉的批評“我”讀書太馬虎。“我”聽懂了伯父話里含著的意思,所以覺得比挨打挨罵還難受?)指名再讀這件事,仔細體會魯迅先生為心子女,善于啟發教育孩子。
【第2句】:從第二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敢于斗爭)。指名讀有關語句。(可是到了后來,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黑洞洞”,指舊社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與反動勢力斗爭時受到挫折與迫害。)再指名分角色朗讀,體會魯迅不怕碰壁的頑強斗爭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
【第3句】:第三件事講了什么?(出示投影片)(指名讀“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救助車夫,關心車夫,更關心窮苦人民。)在救護資助車夫以后伯父臉上為什么變得那么嚴肅?(魯迅可能想到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救助一個車夫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推翻舊社會才能解救勞動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魯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4句】:從第4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關心窮苦人)女傭阿三的話講了哪兩方面的意思?(一是魯迅病的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在乎;二是關心女傭阿三勸阿三多休息。)從阿三的話中和前文的幾件事中你覺得魯迅是怎樣的一個人。(板書: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愛憎分明)
【第5句】:小結:體會這四件事說明伯父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3句】:學習第一段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積勞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時有許多人來哀悼他。
【第1句】:教師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思考:從那些文案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許多人的愛戴?學生邊聽邊勾出。(齊讀“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第2句】: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當時“我”理解嗎?(板書:愛戴)
【第3句】: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想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4句】:總結全文
【第1句】: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第2句】:第一部分與后面幾部分有什么聯系?(板書:因果)
【第3句】: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第5句】:布置作業
【第1句】:完成課后的第四題。
【第2句】:預習《高粱情》。
附:板書設計
6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教案點評:
寫人的文章,大都是通過記敘幾件關于這個人的事或表揚或批評這個人的性格品質。本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給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四件事,贊揚了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敬愛的感情。對學生來說難點是如何體會含義深刻的文案的意思,從而很好地理解魯迅先生的優秀品質。教學設計體現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來悟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通過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黃昏寫作背景來體會含義深刻的文案的意思;通過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培養學生綜合概括能力;理解五段課文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在學生按提示分組自學課文內容并討論匯報結果的前提下,教師又進行了適當的歸納總結。
探究活動:
【第1句】:學生課下搜集魯迅的一些名言,摘抄下來,搜集有關魯迅的資料和故事與同學交流,
【第2句】:組織學生看《阿Q正傳》的電影,看完交流觀后感。
教科版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第1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的高貴品質.
【第2句】:練習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第3句】:學習本課生字詞.
【第4句】: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體會含義深刻的文案的意思,理解段與段之間內容上的聯系,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體會伯父說的含義深刻的話語。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第1句】:學習生字新詞。
【第2句】:了解魯迅其人。
【第3句】:了解人們對魯迅的懷念。
教學過程:
【第1句】:揭示課題:
【第1句】: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第2句】:介紹作者.
周曄,魯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曄在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寫的回憶文章,記錄了魯迅晚年的幾件事.
【第3句】:看題目,為什么作者稱了“伯父”還稱“先生”?
“伯父”點明了作者和魯迅的特殊親屬關系.
“先生”則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這兩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對親屬懷念,又是對魯迅崇敬的感情.
【第2句】:逐段閱讀課文,講講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標題.
“深切的懷念”第一段:魯迅先生逝世后,人們沉痛地悼念他.
“談論《水滸傳》”第二段:魯迅先生教育“我”認真讀書.
“笑談“碰壁””第三段:魯迅先生以“碰壁”為比喻抨擊舊社會.
“救助車夫”第四段: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車夫.
“關心女傭”第五段:魯迅先生關心女傭阿三.
【第3句】:讀第一段,思考并討論。
【第4句】:學習第二段,討論.
【第1句】:我是怎樣讀《水滸傳》,結果如何?
“囫圇吞棗”什么意思?伯父問的時候.“我”就張冠李戴亂說一氣.“張冠李戴”什么意思?
【第2句】:伯父聽了“我”的回答,怎么說?伯父的年紀比“我”大,為什么記性反而比“我”好呢?
(魯迅先生之所以“記性好”,是因為他讀書,而“我”并不是記性差,主要是讀書馬馬虎虎)
馬虎虎(反義詞)→認認真真
【第3句】:為什么“我”聽了伯父的話會“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還難受”?
(伯父年紀這么大學習還非常認真,對學過的知識記得牢,自己與伯父對比,學習太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認識到伯父的話是對自己學習態度婉轉的批評,所以……)
【第4句】:臨走的時候魯迅為什么送作者兩本書?
(勉勵作者要認真讀書)
【第5句】:這個小故事反映了魯迅先生什么品質?
小結:這個小故事講魯迅跟“我”談《水滸傳》從中啟發教育“我”要讀書,反應了(對待學習認真嚴肅,關心下一代)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第1句】:理解課文內容。
【第2句】: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
【第3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1句】:學習第三段,思考并討論.
【第2句】:學習第四段,討論:
【第1句】:畫出描寫車夫傷勢嚴重的文案,讀一讀,并議一議,這么冷的天,那位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兩只手……”、“地上淌著一灘血”、“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車夫家里窮,連一雙鞋都買不起.天氣那么冷還在拉車,說明他要拼命掙錢養家糊口.車夫的處境的舊社會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一個縮影)
【第2句】:伯父他們是怎樣救助車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動作的詞.這些詞表示魯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著”、“半跪著”、“夾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給”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懷)
【第3句】:事后魯迅先生為什么臉變得“那么嚴肅”、“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臉變得嚴肅是因為想到車夫在那樣嚴寒的天氣里還光著腳拉車,受了傷也沒錢治,這是黑暗的舊社會造成的.他無法控制自己對舊社會憎惡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氣”是對在舊社會苦難中掙扎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給勞動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會的憎恨.)
【第4句】:小結:這個故事講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受傷車夫,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和對舊社會的憎恨.
【第3句】:學習第五段.
【第1句】: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阿三的?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第2句】:齊讀最后一小節,這一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對開頭照應,又是全文中心句,點明中心作用)
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魯迅其人
他的事跡
他的品格
小學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第1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的高貴品質.
【第2句】:練習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第3句】:學習本課生字詞.
【第4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文案的意思,理解段與段之間內容上的聯系,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體會伯父說的含義深刻的話語。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第1句】:學習生字新詞。
【第2句】:了解魯迅其人。
【第3句】:了解人們對魯迅的懷念。
教學過程:
【第1句】:揭示課題:
【第1句】: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第2句】:介紹作者.
作者是周曄,魯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曄在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寫的回憶文章,記錄了魯迅晚年的幾件事.
【第3句】:看題目,為什么作者稱了“伯父”還稱“先生”?
“伯父”點明了作者和魯迅的特殊親屬關系.
“先生”則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這兩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對親屬懷念,又是對魯迅崇敬的感情.
【第2句】:逐段閱讀課文,講講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標題.
“深切的懷念”第一段:魯迅先生逝世后,人們沉痛地悼念他.
“談論《水滸傳》”第二段:魯迅先生教育“我”認真讀書.
“笑談“碰壁””第三段:魯迅先生以“碰壁”為比喻抨擊舊社會.
“救助車夫”第四段: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車夫.
“關心女傭”第五段:魯迅先生關心女傭阿三.
【第3句】:讀第一段,思考并討論.
【第1句】: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參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來的花圈挽聯多;③送花圈挽聯的有各種各樣的人.)
【第2句】:什么事使“我”驚異?
(看到伯父受到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愛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樣,是一位深受人們愛戴的伯父的事.)
【第3句】:小結:這段講了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對伯父的懷念.
【第4句】:學習第二段,討論.
【第1句】:我是怎樣讀《水滸傳》,結果如何?
“囫圇吞棗”什么意思?伯父問的時候.“我”就張冠李戴亂說一氣.“張冠李戴”什么意思?
【第2句】:伯父聽了“我”的回答,怎么說?伯父的年紀比“我”大,為什么記性反而比“我”好呢?
(魯迅先生之所以“記性好”,是因為他讀書,而“我”并不是記性差,主要是讀書馬馬虎虎)
馬馬虎虎(反義詞)→認認真真
【第3句】:為什么“我”聽了伯父的話會“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還難受”?
(伯父年紀這么大學習還非常認真,對學過的知識記得牢,自己與伯父對比,學習太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認識到伯父的話是對自己學習態度婉轉的批評,所以……)
【第4句】:臨走的時候魯迅為什么送作者兩本書?
(勉勵作者要認真讀書)
【第5句】:這個小故事反映了魯迅先生什么品質?
小結:這個小故事講魯迅跟“我”談《水滸傳》從中啟發教育“我”要讀書,反應了(對待學習認真嚴肅,關心下一代)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第1句】:理解課文內容。
【第2句】: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
【第3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1句】:學習第三段,思考并討論.
【第1句】:什么叫“恍然大悟”?“我”當時有沒有真的“恍然大悟”?從哪里看出來?
(作者年輕小,不魯迅先生話的含義)
【第2句】:在座的人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無知,把伯父的話錯了,在座的人為她天真,幼稚的解說而感支好笑)
【第3句】:引導學生理解“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四周黑洞洞的”是說舊社會的黑暗;“容易碰壁”說明革命者隨時都會遭到迫害.魯迅先生在舊社會經常碰壁,說明受迫害.魯迅先生在舊社會經常碰壁,說明受迫害很深.這個文案用反問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實生活在反映了舊社會人民沒有絲毫的自由,革命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會現實,又表現了魯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勢力進行斗爭,不怕挫折的樂面主義精神.)
【第4句】:作者回憶了這個小故事是想說明什么?
【第2句】:學習第四段,討論:
【第1句】:畫出描寫車夫傷勢嚴重的文案,讀一讀,并議一議,這么冷的天,那位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兩只手……”、“地上淌著一灘血”、“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車夫家里窮,連一雙鞋都買不起.天氣那么冷還在拉車,說明他要拼命掙錢養家糊口.車夫的處境的舊社會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一個縮影)
【第2句】:伯父他們是怎樣救助車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動作的詞.這些詞表示魯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著”、“半跪著”、“夾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給”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懷)
【第3句】:事后魯迅先生為什么臉變得“那么嚴肅”、“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臉變得嚴肅是因為想到車夫在那樣嚴寒的天氣里還光著腳拉車,受了傷也沒錢治,這是黑暗的舊社會造成的.他無法控制自己對舊社會憎惡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氣”是對在舊社會苦難中掙扎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給勞動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會的憎恨.)
【第4句】:小結:這個故事講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受傷車夫,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和對舊社會的憎恨.
【第3句】:學習第五段.
【第1句】: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阿三的?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第2句】:齊讀最后一小節,這一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對開頭照應,又是全文中心句,點明中心作用)
板書設計:
【第6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魯迅其人
他的事跡
他的品格
作業設計:
【第1句】:抄詞.
追悼正月愛撫逝世搞不清楚張冠李戴
愉快碰壁微弱咳嗽飽經風霜
【第2句】:把詞語補充完整.
張( )李( ) 囫圇( )( ) ( )然大( ) 三( )半( )
( )經風( ) ( )聲( )哭 難以( )受 接連不( )
【第3句】:閱讀文案并作答.
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
⑴文中“這句話”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這句話表面在夸自己,實際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這句話體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從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聽了這句話,為什么比挨打挨罵還難受?
【第2句】: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⑴“四周圍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這句話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這句是_____句,改為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這段話表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來……扎好繃帶.
⑴這片段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七個動作詞.
⑶這段話說明魯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按課文內容填空.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寫__的文章.通過作者回憶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魯迅是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習題
【第1句】:給畫線字選擇正確讀音
正(zhēngzhèng)月冠(guānguàn)軍傭(yōngyòng)人
重(zhòngchóng)復五更(gēnggèng)天水滸傳(chuanzhuàn)
【第2句】:形近字組詞
紀()冠()捂()跪()
記()寇()悟()脆()
【第3句】:成語填空
囫()吞()張()李()()經風()
()然大()一目()行一知()解
【第4句】:默讀課文,填空
【第1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寫了四個小故事,可用四個小標題表示:()、()、()、()。
【第2句】: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是因為:()。
【第5句】:結合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第1句】:“四周圍黑洞洞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碰壁”、“把鼻子碰扁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表面上是夸自己,實際上是魯迅先生()。
【第6句】:人物對話時使用提示語有三種不同的.方式。根據要求,摘錄課文中有關文案各一句
【第1句】:提示語在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提示語在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提示語在中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1句】:給畫線字選擇正確讀音
正(zhēng)月冠(guàn)軍傭(yòng)人
重(chóng)復五更(gēng)天水滸傳(zhuàn)
【第2句】:形近字組詞
紀念、牢記;冠軍、日寇;捂住、覺悟;跪下、清脆。
【第3句】:成語填空
圇、棗;冠、戴;飽、霜;恍、悟;十;半。
【第4句】:默讀課文,填空
【第1句】:談論《水滸》、笑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
【第2句】: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第5句】:結合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第1句】:舊社會的黑暗。
【第2句】: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時受到的嚴重挫折和迫害。
【第3句】:幽默而委婉地批評“我”讀書太馬虎。
【第6句】:人物對話時使用提示語有三種不同的方式。根據要求,摘錄課文中有關文案各一句
【第1句】:提示語在前面: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第2句】:提示語在后面:“哪一點不像呢?”伯父轉過頭來,微笑著問我。
【第3句】:提示語在中間:“碰壁?”我說,“您怎么會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上一篇:防溺水防火宣傳標語集合6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