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的幼兒園托班區域教案
活動背景:
本周的主題是奇妙的聲音,那為了找聲音,了解聲音,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收集了許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如:鑰匙、紐扣、各種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各種各樣的瓶子便是其中之一,我們把這些瓶子放入了區角內供幼兒發現和探索,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各種各樣的瓶子能發出不一樣的聲音來,那除了在瓶子上找到聲音之外,還能做些什么呢?一次,我發現東東和冰冰兩位小朋友那著瓶子在比誰的瓶子漂亮,興趣十足。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價值嗎?抓住幼兒的這個興趣點,把這些廢舊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區,讓幼兒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裝飾瓶子,來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等,而這些經過幼兒裝飾的瓶子還可以放到娃娃家裝飾,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這次活動的.重點區是彩瓶子世界,3個層次:一是幼兒愿意在廢舊的瓶子上隨意的進行涂鴉;二是幼兒能利用教師提供的輔助材料去裝飾瓶子;三是自己設計制作來裝飾瓶子。
活動目標:
1、孩子們能夠積極快樂的在區角里玩。
【第2句】:學習利用一些輔助材料裝飾廢舊的花瓶。
【第3句】:孩子的語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材料準備:
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
美工區:印染屋:各色顏料、宣紙、抹布
娃娃食品店:爛泥、餅印、抹布、顏料等。
糖果加工廠:泥、糖紙、糖果盒等。
打扮瓶娃娃:瓶子,利用橡皮泥、顏料、紙、線等將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生活區:喂一喂:根據小動物的嘴形喂它們吃相應形狀的餅干。
串一串:利用各種各樣的管子串鏈子。(要求能看圖片有序的串)
扣一扣:魚鱗、扣桃花等、卷襪子(卷成一個小蝸牛)
建構區:各種積木、管子、各種罐子
表演區:各種服飾、裝飾品、各種頭飾、提供敲擊手套
語言區:放置教師錄制的“幼兒園的一天”(如:吃飯、洗
手、玩玩具等環節)磁帶,聽辨不同的聲音。與主題相關的掛圖、故事帶等,供幼兒復述和表演。
益智區:釣魚(點數配對)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瓶子)那么,你覺得這些瓶子漂亮嗎?
2你有什么好辦法讓瓶子變的漂亮點呢?(幼兒發表)
教師小結:原來讓瓶子變漂亮有這么多辦法啊,那么今天就讓瓶娃娃到美工區和我們做游戲吧!
(二)交代要求,幼兒進入活動區游戲
【第1句】:上次益智區的小朋友把釣起來的小魚放錯了家,所以今天請玩釣魚的小朋友,看清楚它身上有幾個點,應該住在哪個家。
【第2句】:生活區的喂一喂小動物,上次小動物吃的肚子疼了,原來小朋友喂錯了,要記得給小動物吃的餅干要和小動物的嘴巴形狀一樣。
【第3句】:幼兒自選區角進區活動。
【第4句】:教師指導重點:
(1)觀察美工區打扮瓶娃娃的幼兒是否會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
(2)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教師給予適時的幫助或者引導。
(3)觀察其他區,注意幼兒在活動區的興趣、情緒和活動的表現,對活動中有困難的幼兒進行適當的指導。
(三)結束游戲,評價游戲
1整理玩具,結束游戲
2今天美工區的小朋友為瓶娃娃作什么了?那么你的瓶娃娃變的怎么樣了?我們可以把這個漂亮的瓶娃娃送到哪里去?
3表揚認真游戲的幼兒。
蘋果娃娃托班教案
活動目標:
【第1句】:積極參加集體游戲,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第2句】:學習句式:我是(紅、黃)蘋果娃娃。
【第3句】:在游戲中學習認識并正確區分紅、黃、兩種顏色。
活動準備:
【第1句】:紅、黃蘋果胸飾各20個
【第2句】:兩棵大蘋果樹。
活動過程:
【第1句】:逐一出示紅、黃兩種顏色蘋果的卡片
【第1句】:教師:寶貝們,我們家今天來了好多的.水果客人,他們長得圓圓的,猜一猜是什么?
(幼兒發散思維,隨意猜)究竟是什么呢?想不想來認識他們呀?(與寶寶一起變魔術念咒語后再出示)出示紅蘋果娃娃,“大家好,我是紅蘋果娃娃!”來吧,我們一起跟紅蘋果娃娃問好。“紅蘋果娃娃你好!”(引出紅、黃蘋果)還有一位客人等著我們請他出來,我們一起來念奇妙的咒語吧!
【第2句】:看誰說得快:老師逐一變化蘋果顏色,幼兒說出蘋果名字。
教師:哦哦哦,歡迎歡迎/歡迎蘋果娃娃來到我們家!今天呀,蘋果娃娃有禮物要送給你們,但是呢他有個要求,誰能大聲的喊出他的名字,喊的又對又快!禮物就送給誰!
【第2句】:游戲:學說一句話“我是*蘋果娃娃”
【第1句】:請幼兒從籃子里拿出蘋果胸飾掛在胸前教師:哇,寶貝們真棒,來來來,給我們自己放個大禮花吧!(***)好了,你們想不想來當蘋果娃娃呀?蘋果娃娃把禮物送來了,請寶貝們把禮物戴起來吧!現在你們都是蘋果娃娃了,誰能告訴我,你是什么顏色的蘋果娃娃?(要求能完整回答:我是*蘋果娃娃)
【第2句】:幼兒扮演蘋果娃娃,聽指令進行游戲。
老師說:“紅蘋果娃娃站起來!”顏色相同的蘋果娃娃站起來。
問:你是什么蘋果娃娃?(向個別幼兒提問)來來來,紅蘋果娃娃跳起來。好啦,紅蘋果娃娃請休息。(拍拍手、搖搖頭、笑一笑……)黃蘋果娃娃同上
【第3句】:歌舞《快樂的蘋果娃娃》
師:好啦,現在我們請所有的蘋果娃娃都來跳舞吧!
【第4句】:活動結束:送蘋果娃娃回家
【第1句】:出示兩棵樹媽媽師:好嘍,蘋果娃娃們該回家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好不好?咦?他們的家在哪里?我來念個咒語,把它變出來。紅色樹媽媽說:“紅色的蘋果娃娃請進來.。”黃蘋果娃娃回哪里呢?哦,黃色樹媽媽說:“黃色蘋果娃娃請進來。”
【第2句】:教師示范送蘋果娃娃回家師:哎呀,我這里有個蘋果娃娃,他該回哪里呢?他是什么顏色的?指一指它的家在哪?哦哦哦,寶寶們真聰明!
【第3句】:幼兒送蘋果娃娃回家好嘍,你們的蘋果娃娃也該回家了,把它取下來,送到他的小床上去吧!好,跟蘋果娃娃們再見!再見!
刺猬一家的托班區域游戲教案
設計意圖:
托班孩子很喜歡玩橡皮泥,如何展示孩子的橡皮泥作品值得研究。例如,只是讓孩子們把自己做的“湯圓”放到一個小碗里,孩子們的興趣就不大。為此我們設計了“刺猬一家”的游戲,讓孩子們把自己用橡皮泥制作的果子掛到刺猬身上,這樣既增加了孩子們玩橡皮泥的樂趣,又因為有一定的操作難度而使活動具有挑戰性。
材料及制作:
●刺猬身體:取半個保麗龍球,用泡沫膠把它粘貼在方形紙板上。
●刺猬身上的刺:把兩頭尖的牙簽從中間折斷,尖頭部分插入保麗龍球內。
玩法:
在盡可能多地將牙簽尖頭插入保麗龍球后,將橡皮泥揉搓成各種果子,插在牙簽的'粗頭上;或先將橡皮泥揉搓成不同形狀的果子,插在牙簽的粗頭上,再將牙簽尖頭插入保麗龍球內。
建議:
1.教師要指導孩子盡量在“刺猬”身上多插“刺”(牙簽)。
2.可以用大小不同的保麗龍球做成“刺猬一家”。
3.學習將橡皮泥做成不伺形狀的果子。
4.教師要時刻提醒并密切關注孩子使用牙簽的安全問題。
托班區域活動教案內容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托班區域活動教案相關內容,歡迎查看!
托班區域活動教案一
活動目標:
【第1句】:幼兒能有秩序的進區域活動。【第2句】:初步培養幼兒養成自覺放與收材料的習慣。【第3句】:通過活動發展幼兒手部的小肌肉運動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區角【第1句】:小貓釣魚(塑料墊剪成的魚、一次性筷子、吸鐵石、回形針)
區角【第2句】:穿穿繞繞(塑料瓶剪成的花狀、光碟、毛線)
區角【第3句】:排排隊(塑料墊剪成的圖形、硬紙板)
區角【第4句】:畫畫剪剪(勾線筆、色紙、剪刀、白紙、有圖形的模子)
區角【第5句】:拼拼樂(剪開的圖形)區角【第6句】:穿鞋帶(分享閱讀盒子、鞋帶)
區角【第7句】:送圖形寶寶回家(分享閱讀的盒子、動物形象、各種圖形的卡紙)
區角【第8句】:拆拆裝裝(各種沒用的筆)
其中區角3和區角7是主題活動的延伸。
重點區域活動:排排隊;劉老師重點區域活動:穿鞋帶
活動過程:
【第1句】:交代活動要求:
(1)聽音樂拿卡進區域
(2)將卡插入區域袋中,再輕輕搬起椅子坐下,如果不需要椅子則將椅子架起來。
(3)在操作時可以輕聲說話,但不要大聲喧嘩。
(4)聽到收的音樂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動,收拾干凈區角,拿卡出來,輕輕搬椅子坐下。
【第2句】:播放活動操作的音樂,幼兒拿卡進區域
【第3句】: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并指導。(重點在區角3和6里)
【第4句】:播放活動結束的音樂,幼兒整理區角。
【第5句】:用電視機展示幼兒的作品。
活動反思:
緊張的這一天終于過完了,但我并沒有因此而對自己有所放松,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讓我學到很多東西。為這次活動,我和劉老師也算絞盡了腦汁想了很多辦法來使我們區域的活動開展的更順利。
活動材料的選擇、區域卡的形式、區域卡的擺放、活動音樂的選擇等等,每個環節的投放都會影響整個活動的開展,因此我們每做一樣東西,都會認真考慮或預測其效果。但真理往往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得知,同樣活動開展了,孩子實踐了,老師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到活動的優點和不足。
【第1句】:令我欣慰的是大多數孩子都能較好的“進”與“出”區域,能較安靜地在各自的區域內活動。
【第2句】:通過活動孩子真正得到了提高,孩子對區域活動的興趣很濃,同時也體驗到了區域活動帶來的快樂。
不足:
【第1句】:區角擺放。區角擺放太擁擠,沒有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間。我覺得原因在于椅子的擺放,關于椅子的擺放,我和劉嘗試過很多方法,最終選擇今天的這樣擺放,結果還是影響了活動的開展。還有就是我忽視了孩子沒搬椅子進區域這現象,覺得他們愿意站的操作的話也可行。在想如果當初要求孩子搬椅子進區角活動的話,我就會看到孩子擁擠這一現象,那么今天這問題就避免了。
【第2句】:教師言行不一致。活動前要求孩子可以輕聲交流,可我又在活動規則內注明了嘴巴不可以說話,不過通過老師提出來的建議,我馬上就改了。
【第3句】:音樂沒有真正起到指揮活動的作用。對于音樂的選擇,讓我的眼睛和耳朵痛過幾次,尤其是結束音樂的選擇,我考慮過歡快的但怕孩子控制不住的自己的.情緒,急躁的收拾區角甚至不收拾,也考慮過童謠、孩子熟悉的歌曲等,又擔心孩子會跟著音樂一起唱而忘了要做的事情——收拾區角。最終我和劉老師商量采用舒緩的但有明顯轉換的音樂。先這樣嘗試著用,有更好的再更新。
【第4句】:活動材料的選擇。個別區角里的操作材料難度偏高了點,如穿穿繞繞,孩子不易操作,所以導致孩子亂玩甚至很少有人玩。原因有兩個:一是老師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二是孩子接觸的少。
【第5句】:有待進一步提升的是:椅子的最佳擺放、音樂的選擇。
托班區域活動教案二
區域游戲動態化的關鍵是尊重幼兒經驗、追隨幼兒興趣、激發和滿足幼兒的操作需求。在實踐中,我們提出了區域游戲動態化的三個原則:
【第1句】:生活化在區域游戲中再現真實的生活場景,喚起幼兒的各種經驗,并嘗試再現、豐富這些經驗。
【第2句】:情境化托班幼兒已進入“假裝游戲”階段。情境化的區域游戲可以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和積極性。
【第3句】:情感化托班幼兒有強烈的情感依戀,那些具有情感色彩、能給予他們情感滿足的操作活動往往能夠喚起他們的操作欲望。
區域游戲動態化不僅體現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也體現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下面三則區域活動就分別體現了上述原則。
活動一:幼兒愛喝牛奶
設計思路:每天喝牛奶時幼兒的興致都不高,非要教師督促才能把牛奶喝完。原因可能是:早點攝入太多,喝不下牛奶了;有過不愉快的喝奶經歷或不喜歡牛奶的味道;貪玩或不專心。為了讓幼兒喜歡上喝牛奶,我們在區域游戲中提供一個小量杯,讓幼兒嘗試自己沖調牛奶。
小量杯上畫有三條線:第一條線上畫著一把勺,第二條線上畫著兩把勺,第三條線上畫著三把勺。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光看刻度標記來沖調牛奶,即一勺奶粉對應第一格刻度的水進行;能力一般的幼兒,可根據小勺數量倒入相應的水沖調;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沖調牛奶。這一招果然奏效,幼兒將沖調牛奶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喝牛奶的興趣大大提高了。
建議:可提供一份“喝牛奶記錄”激勵幼兒;還可準備一條干凈的小毛巾,如果打翻了,幼兒可以自己擦,借此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活動二:小轉椅
設計思路:為了讓幼兒嘗試匹配相同的圖案,我們在紙上畫上若干形象可愛、色彩鮮艷的小動物圖案,并在小鐵夾上也貼上相同動物圖案,讓幼兒找相同、夾夾子。剛開始幼兒十分感興趣,可玩了不久幼兒就失去了興趣。經觀察我們發現:一是材料過于平面化,缺乏情趣,吸引不了幼兒的興趣;二是鐵夾很緊,兩三歲幼兒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于是我們將圖案貼在較硬的圓紙板上塑封起來,插上木棍做成類似游樂園里的轉椅。
材料一投放,有趣的造型和富有情節性的游戲立刻引起了幼兒的興趣,玩“轉椅”成了夾夾子最好的獎賞,每個幼兒都想嘗試,夾好后幼兒會開心地玩起轉椅:“小轉椅轉咯,小動物們真開心……”
建議:小鐵夾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換成其他固定器具。
活動三:給許老師打扮
設計思路:剛入托,幼兒情緒不穩定,很多幼兒成了教師的小尾巴,分開一會兒就要哭鬧。于是我們就想到利用幼兒對教師強烈的情感依戀來吸引幼兒進行活動。許老師把她的照片放大打印出來,加上一塊KT板,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給許教師打扮”。你看,幼兒給許老師戴上項鏈、耳環、指環等飾品。簡單的游戲卻包含了幼兒對老師的愛,而且還可以借此讓幼兒練習小肌肉動作和一些生活技能。
建議:裝扮對象可以從平面過渡到立體,根據幼兒能力的發展逐步把多種自我服務能力整合進來。
上一篇:福州商品的英文標語聚集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