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紅色文化進校園主題征文
學習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中國的紅色文化,小編收集了關于紅色文化進校園的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紅色文化進校園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是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滲透的社會。閉關自守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傳統的文化為何要丟棄?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廊中。已沉淀了為世人所驚嘆的無數瑰寶――文字、禮儀、節日等,它們如同天山上奔騰的清流,如同森林間孕育的珍寶,燦爛奪目,博大精深。
中國的節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曲,品不夠的香茗。新春佳節,寄意于合家團圓;清明節,著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清輝灑遍人間,親人故友共嬋娟;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繼往開來。可以說,每一個佳節都承載著動人的歷史故事,寄托著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歡度傳統佳節,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覺古代賢德佳人在耳邊吟唱;享受民族風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濤。頓感今朝人生美滿幸福無比。簡言之,佳節既是感受瑰麗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徑,又是聯系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懷。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結。兩河流域滋養了猶太人的虔誠,賦予他們圣誕之慶:長江黃河孕育了華夏兒女的勤勞善良以及對故鄉的眷戀。共度傳統節日,就是把心結緊緊系牢,讓精神久久傳承。即使漂泊異鄉,身處險境,也能勇于奮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聲聲,曾讓西方震動;中秋賞月,七夕廟會,曾讓世人感懷。所以,我們要堅守共同的財富,擔起肩上的責任:將中國節日的神韻代代相傳!親愛的朋友,當你流連于洋節的'霓虹燈里時。可別忘了,你更應該重返故里,堅守故里,因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縷節日的陽光……
第二篇:紅色文化進校園
學習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中國的紅色文化,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就開始醞釀,到新中國成立時已歷經長達28年的豐富和發展,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和內容。這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它不僅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如今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依然是鼓舞、激勵人們繼續奮斗的強大推動力。
紅色文化的內容很豐富,在筆者看來,其中最主要的則是兩點:一是愛國主義情懷;二是艱苦奮斗精神。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受屈辱的歷史,但中國人民酷愛自己的家園,在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下進行8年的抗日戰爭,終于贏得了勝利。再看艱苦奮斗精神。面對裝備精良的敵人,面對缺吃少衣的條件,中國人沒有畏懼,而是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正是這種精神的力量,使革命隊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僅蕩滌了舊社會的污泥濁水,還創建了一個充滿無限光明的新中國。
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是中國紅色文化的精髓。人們尋訪前輩人的足跡,緬懷他們的戰斗歷程,就是要將這兩種精神繼續發揚下去,永葆其強大的推動力量。
我們在今天形勢下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說這些是“過去的東西”,更不能說其“已經過時”。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地面上生長出來的,深深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盡管與過去相比,所處的環境有異、條件不同,但其精神、原則和內容,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就眼下我們所面臨的情況來看,尤有弘揚之必要,因為它對于克服困難、繼續前進具有巨大的積極意義。
2022年紅色文化主題征文
精心備戰,精神飽滿;小心開戰,經受考驗;沉著應戰,曙光初現;衷心攻戰,勝利見面;成功結戰,斬將過關。高考臨近,愿你這位久經沙場的戰士,順風揚帆,一路向前,金榜如愿!
2022年紅色文化主題征文一:
可以說,我的成長是與紅色文化密不可分的,甚至我到目前為止成長的每一個過程,都是在紅色的文化里熏陶的。
我常在自己的個人簡介里寫下這樣的話:“祖籍在井岡腳下,生長于贛南山區,蜷居南昌某高校”。這么一說,也便把我和紅色文化中的三個搖籃聯系在了一起。我們都知道,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贛南是中央蘇區的搖籃,而南昌又是軍旗升起的地方,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
我的祖籍是在井岡腳下的永新縣,用祖父的話來說,那是一個抬頭見井岡的地方。于是我從小就在祖輩的教導中,了解著關于故土,關于井岡,關于中國革命的過去。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課本里,在課外書中,又讀到更多關于故鄉的字詞,關于那段屬于中國革命歷史的記述。
我清楚地記得,“三灣改編”在永新,“龍源口大捷”在永新,我清楚地知道,我從永新登井岡的路,是紅軍曾經走過的路,踩著的是革命的足跡。提到我的故鄉,我是自豪的,因為它記錄著中國革命的最初,記錄著一個偉大祖國的前行足跡。從小到現在,我多次登上井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觸,每一次,都對生活多一點希望。祖國越來越繁榮強盛,更叫人記住曾經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
我出生在贛南山區,在很小的時候,便知道贛南有個叫瑞金的地方,那是曾經中華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被稱為“紅都”。慢慢長大,知道贛南還有另一個名字,叫“紅土地”。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為贛南的大部分土壤都是呈紅色,還是因為贛南幾乎所有的縣區都與紅色文化密不可分。就拿我所在的小縣崇義來看,歷史中也曾有過“上堡整訓”這樣的記錄,當時的我黨高級軍官王爾琢就犧牲在崇義,紀念碑名還是由肖克將軍親筆題寫的。
我們無法忘記,那段屬于贛南的紅色傳播,那段屬于中央蘇區的歷史。寫東西的我,偶爾捕捉了一些關于贛南的文化信息,《蘇區干部好作風》的民謠,是當地人民對蘇區干部的最高評價,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記錄了南方游擊戰爭的艱難,抒發了我軍堅定不移的勝利信念。
再文案南昌,上大學來到這座城市,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不能說很熟悉這樣一座城市,卻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地走了那些革命的遺跡。尋訪了那些紀念著紅色文化的標志。去過了八一起義紀念碑、革命歷史博物館,走過了八一起義紀念館、朱德訓練團。每一次出行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游玩,多了一層歷史的洗禮,多了幾分心情的凝重和深沉,每次回來卻也是收獲不少。
我們不能忽略,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南昌城里的那一聲槍響,它劃破了原本寧靜的夜空,寫下一段歷史。這一槍,是武裝斗爭打響的第一槍,自然也具有非常的意義,而江澤民同志題寫的“軍旗升起的地方”,更是把南昌這座英雄城,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革命聯系在了一起。
其實我不是一個喜歡參加征文活動的人,因為我通常以為征文大多是應景之作,寫不出什么真情實感。而這一次,不能不說有些機緣,無意間在辦公室看到這本《紅色江西》的讀本和這樣一個活動啟事,一下子有種熱情涌動,于是寫下了上面的文字。也許往往是飽含了太多的情感,才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言語去表達,因為再多的文字,都無法合適的記錄自己的滿腔衷腸。
有一句話叫,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而紅色江西就是這樣一段屬于江西的,屬于那個革命戰火年代的過去。它是一段讓老一輩革命先輩懷念起來都倍感艱辛的歷史,更是一段值得每一個在這個新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在心里銘記的歷史。讀著《紅色江西》里的每一段文字,就是在回顧那一段過去,那些往事歷歷在目,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而每一段都是那么牽動人心,每一次的革命進程都是今天幸福生活的鋪墊,是前輩的鮮血換來的。
有時候這樣的話說多了反而顯得有些虛情假意,還記得小學的時候常常寫下這樣的詞句,讀著這本書里的文字,我越發懷念那個屬于記憶里的歲月,記得作業本上寫下,紅領巾是革命志士的鮮血染成的。而現在社會越來越現實,越來越多的人只看到了金錢和地位,只看到了利益和權力,忘了今天的生活是有著怎樣的歷史,忘了今天的幸福是建立在怎樣的奮斗基礎上。
學習紅色江西的歷史,真正的意義就在于讓更多的人回顧這么一段過往,回顧屬于井岡,紅米飯南瓜湯的生活,回顧屬于瑞金,蘇區干部艱苦樸素的傳統,回顧屬于南昌,血雨腥風斗爭的場景。再想想現在,飯飽衣暖、生活富足、平安和諧,還有什么不滿足,還有什么值得我們去貪婪和謀取。
當然,不是我要去標榜自己什么,也不是我能改變怎樣的現狀,只是作為一個在紅色文化里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我覺得我有必要寫下這么一段文字,不管它能起到怎樣的作用,能讓多少人產生一點點觸動。
只因為我覺得有那么一段歷史,是不應該被我們所遺忘的,只因為我是一個江西人,一個在紅色文化里成長的青年人。
2022年紅色文化主題征文二:
是誰,給我們帶來美好的今天?科技發達,文明和諧,我們享受著安逸的生活;是誰,給我們一個和平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團結友愛,和諧共處,我們擁有著和平的生活。是他們!是英勇無畏的革命先烈們!
我來到雨花臺,一路走來,整個陵園蒼松似海、翠竹成林。墻外面及地坪貼鋪花崗石,樸素莊嚴。館內陳列著烈士的遺物、遺像和文物史料。我們走過的不再是臺階,不再是平平常常的一段道路,我們是在穿越時空,走在了歷史的年輪上!在這里,歷史與建筑是血與肉的結合,是靈魂與身軀的融合。沒有靈魂的身軀只是一具形骸,沒有身軀的靈魂亦只是一陣隨風飄蕩的輕煙!閉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
紀念碑坐落在主峰峰頂,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紀念碑高【第42句】:3米,碑體方型,寬7米,厚5米。正面鐫刻鄧小平手書“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銅像,高【第5句】:5米,題為“寧死不屈”。底層平臺兩側立有向革命先烈肅立致敬的群眾石刻雕像。
北殉難處烈士雕像用大小179塊赭色花崗石砌成,高【第10句】:3米,長【第14句】:2米,由9位烈士形象組成,表現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陵園由雨花臺主峰等五個山崗組成,總的占地面積約【第54句】:2公頃。陵園正門立有一對石柱,樸素莊嚴,高約【第11句】:7米,象征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陵園內部有寬闊的廣場和花壇。在雨花臺的主峰建立了【第6句】:8米高的紀念碑,上刻有毛澤東同志手書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在烈士殉難處建有“革命烈士殉難處”牌坊以及其他的紀念物。
烈士的墓群位于西崗的西殉難處,東殉難處建有烈士紀念亭,北殉難處建有赭色花崗巖烈士就義群雕,雕像高【第10句】:3米、長【第14句】:2米,由黨的工作者、知識分子、工人、農民、戰士、學生等九位烈士形象組成,雕像充分的表現了烈士們臨刑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在主峰東麓,建立了革命烈士史跡陳列館,陳列著先烈們的遺像、遺書、遺物等革命文物,供后人參觀緬懷。
數百位先烈們不顧個人安危,舍生忘死,拋頭顱灑熱血,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為人民作出偉大的貢獻,他們用熱血的青春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巍巍雨花,烈士們在這里永垂不朽!
偉大的紅色文化熏陶著我們,我明白了取得和平的`不易,我為你們這些偉大的烈士們而驕傲!我為今日美好的祖國而驕傲!雖然我現在是一名學生,但我會好好學習,我不會辜負你們的厚望,將再度繼承你們的事業,我將用自己滿腔的熱血,來好好的熱愛祖國,發揚祖國的光輝傳統,為祖國爭光!
2022年紅色文化主題征文三:
昨天上午,看到了慧心如蘭在班級論壇里發的帖子——說下午要舉行名為“紅色七月,紅色記憶“的追憶紅色革命歷史的暑假實踐的活動,可以講述一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包括游覽過的革命名勝古跡、閱讀過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等,并說出自己的感想。
因為老媽和老師說過,什么活動都要踴躍參加,所以中午,我趕緊上網查查那些英雄的資料,下午好發言。一眨眼的功夫,已經三點半了,我趕緊收拾好東西,和程世龍兩人奔赴學校對面的小廣場。
簡短解說,活動開始!只見慧心如蘭和郭紫怡兩個主持人,拿著兩頁“厚厚”的主持稿大聲宣布第一項,追憶紅色歷史或故事的環節開始。可是,也許是同學們有些害羞或者是沒準備好。過了好長時間,也沒一個人主動發言。本來我想把自己的故事留到最后,來個壓軸作用。突然,慧心如蘭對我說:“吳泳翔,你不是有稿子么?上去念念唄。”什么!她怎么知道我有稿子的?沒辦法我只好提前登臺了。
在念我的故事之前,我給大家留了個簡單小問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演講開始!因為我很佩服這位英雄,所以我用了我平生最動情的聲音開始念到:“1952年10月,為了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韓國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十五軍九連的一名戰士參加潛伏部隊……剛說到這里,就只聽臺下“觀眾”異口同聲的大聲說道“是邱少云!”誒呀我的神呀!看來同學們都對這些英雄人物很熟悉啊!
當我又開始讀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咬緊牙關,愣是沒發出一點響動,直到光榮犧牲……”時,我的眼睛有些模糊了。當我無意中抬頭一看,發現同學們表情也十分嚴肅,似乎在為英雄的犧牲而悲痛。
接下來,程世龍為我們大家帶來了《黃繼光堵搶眼》的感人故事。不過前面程世龍讀的非常的毅然“黃繼光為了是這場戰斗勝利,把胸口堵在了敵人的槍口上,光榮犧牲……”
最后,最熱鬧的搶答問題時間到了,我們大家發揮出自己的革命歷史最大才能,把那些問題回答的一干二凈。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在一起又重新緬懷了那些為新中國成立而視死如歸,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為了完成他們的未完成的心愿——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本事,將來報效祖國。
2022年紅色文化進校園征文
蝶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積蓄了全身的力量,終于把飛的夢想變成現實;小編收集了紅色文化進校園的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紅色文化進校園
5月18日上午,由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主管,江西省中小學德育工作辦公室、江西教育傳媒集團主辦的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紅色校園頻道在南昌市第三中學舉行隆重的開播儀式。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喻曉社、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劉玉東出席儀式并宣布紅色校園頻道開播。
開播儀式由江西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江西省中小學德育工作辦公室主任何少加主持。作為“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項目的建設運營方,江西教育傳媒集團董事長賀林香對“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項目的內容、背景、建設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三年來,江西教育傳媒集團一直將“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建設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紅色基因融入學校教育的重點工程,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強力支持。紅色校園頻道的正式開播,標志著一個集期刊、網絡、視頻三位一體的教育宣傳體系的形成。
儀式現場,劉玉東副局長做了重要講話。在講話中,對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紅色校園頻道的開播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該項目得到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高度重視,2013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改革發展項目庫”,是我省出版業具有“兩個效益”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之一,對促進新聞出版業技術進步、數字出版技術研發、推廣與應用等具有引領和創新意義。
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紅色校園頻道將以打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崇清尚儉的社會新風,發掘紅色資源、紅色傳統的時代價值,傳承紅色基因,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精神養分的校園節目為己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紅色校園頻道的開播,是我省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的一種創新,實現了紅色資源與革命傳統教育的無縫對接,是新形勢下拓展校園輿論宣傳新渠道、占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新陣地的一項重要舉措。各項目學校要充分應用好紅色校園頻道資源平臺,整合德育資源,加強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建設,對廣大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思想品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時事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科普教育等,發揮紅色文化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讓廣大青少年了解革命歷史、感受革命傳統、砥礪理想信念,做到愛國愛黨跟黨走,將紅色精神代代相傳,讓紅色文化成果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隨后,由喻曉社、劉玉東、曹伴好、賀林香共同啟動水晶球,正式啟動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紅色校園頻道的開播。
出席開播儀式的還有: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辦公室、宣傳部、基教處、督導室、教育電視臺、信息中心等部室,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發展改革處的負責同志,南昌市教育局的有關領導、江西教育傳媒集團的主要領導,以及來自全省“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學校的校長、教師代表。
第二篇:紅色文化進校園
如果你的信念還站立的話,那么沒有人能使你倒下。——馬丁·路德金
蝶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積蓄了全身的力量,終于把飛的夢想變成現實;依米花在沉默了五年之后,爆發了自己畢生的心血,終于把花的芬芳吐露給大家。堅定信念,放飛夢想,你就主宰了自己的世界。“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孫臏在忍受了挖去膝骨的酷刑之后,忍耐著、堅持著,執著地用心完成一部流傳千古的兵書《孫臏兵法》。
孫臏,有多少人為你的學富五車所折服,有多少人被你的智謀所吸引。你在沉默中靠著堅定的信念,把自己的夢想放飛到藍天中。放飛夢想,別忘了你的堅定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曾鼓舞著多少仁人志士,又曾讓多少失路之人重獲新生。盲人作曲家阿炳,你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奔波流浪中,感到靈魂被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一曲《二泉映月》便在你的二胡中誕生了。那柔和的樂音,那真摯的情感,使每一個人為之感動。當小征澤爾指揮完之后,他激動地跪了下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你的眼睛雖然失明了,但有一盞信念之燈在你的心中為你指航。在心燈的指引下,你把夢想放飛到音樂殿堂,開創出民族音樂的新天地。怎么能忘記,諸葛亮在南山躬耕的身影。你的才華使劉備三顧茅廬而不悔,你的瀟灑使群儒百口莫辯,而你游刃有余。這是你勤奮的結晶。“酒香不怕巷子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明白你的苦心終究會得到回報,你只是在等待,等待你的夢想成為現實的那一天。三氣周瑜,你瀟灑自如;七擒孟獲,你鎮定沉著。
在信念的支撐下,你創造了經天緯地的大業。樹立信念,放飛夢想,你將能隨它一起到達美麗的地方。樹立信念,放飛夢想,你將會擁有一個更加燦爛的明天。讓夢想飛翔,讓信念開花。
第三篇:紅色文化進校園
朋友,你可知道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悠久的文化歷史。翻開史書中華文化燦爛的歷史展現在我們眼前……我為祖國而自豪。
當你沉浸在“情人節”的玫瑰花香中的時候,你可想過,牛郎織女正在一路奔波,在“七夕”時,即將相會在鵲橋之上?朋友,當你頭戴紅色圣誕帽,擠在小教堂里不亦樂乎的時候,你可記得,重陽那天攜著雙親登高遠望遍插茱萸時的一幕一幕?
朋友,當你操著滿口的洋話慶祝“洋節”的時候,你可想到。其實你更應該陪伴自己的長輩傾聽民族古樂的動人之音?朋友,在西方洋節的沖擊下,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膚色就是大地的顏色,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血液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讓我們放下手中的.杯盞,關掉轟鳴的音響,坐在陽臺前的月光下靜靜地思考吧!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是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滲透的社會。閉關自守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傳統的文化為何要丟棄?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廊中。已沉淀了為世人所驚嘆的無數瑰寶――文字、禮儀、節日等,它們如同天山上奔騰的清流,如同森林間孕育的珍寶,燦爛奪目,博大精深。
中國的節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曲,品不夠的香茗。新春佳節,寄意于合家團圓;清明節,著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清輝灑遍人間,親人故友共嬋娟;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繼往開來。可以說,每一個佳節都承載著動人的歷史故事,寄托著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歡度傳統佳節,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覺古代賢德佳人在耳邊吟唱;享受民族風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濤。頓感今朝人生美滿幸福無比。簡言之,佳節既是感受瑰麗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徑,又是聯系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懷。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結。兩河流域滋養了猶太人的虔誠,賦予他們圣誕之慶:長江黃河孕育了華夏兒女的勤勞善良以及對故鄉的眷戀。共度傳統節日,就是把心結緊緊系牢,讓精神久久傳承。即使漂泊異鄉,身處險境,也能勇于奮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聲聲,曾讓西方震動;中秋賞月,七夕廟會,曾讓世人感懷。所以,我們要堅守共同的財富,擔起肩上的責任:將中國節日的神韻代代相傳!親愛的朋友,當你流連于洋節的霓虹燈里時。可別忘了,你更應該重返故里,堅守故里,因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縷節日的陽光……
呵,中華文化光輝燦爛的歷史,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2022年最新紅色文化進校園征文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小編收集了紅色文化進校園的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紅色文化進校園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的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饑餓中煎熬,也不愿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第二篇:紅色文化進校園
昨天上午,看到了慧心如蘭在班級論壇里發的帖子——說下午要舉行名為“紅色七月,紅色記憶“的追憶紅色革命歷史的暑假實踐的活動,可以講述一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包括游覽過的革命名勝古跡、閱讀過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等,并說出自己的感想。
因為老媽和老師說過,什么活動都要踴躍參加,所以中午,我趕緊上網查查那些英雄的資料,下午好發言。一眨眼的功夫,已經三點半了,我趕緊收拾好東西,和程世龍兩人奔赴學校對面的小廣場。
簡短解說,活動開始!只見慧心如蘭和郭紫怡兩個主持人,拿著兩頁“厚厚”的主持稿大聲宣布第一項,追憶紅色歷史或故事的環節開始。可是,也許是同學們有些害羞或者是沒準備好。過了好長時間,也沒一個人主動發言。本來我想把自己的故事留到最后,來個壓軸作用。突然,慧心如蘭對我說:“吳泳翔,你不是有稿子么?上去念念唄。”什么!她怎么知道我有稿子的?沒辦法我只好提前登臺了。
在念我的故事之前,我給大家留了個簡單小問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演講開始!因為我很佩服這位英雄,所以我用了我平生最動情的聲音開始念到:“1952年10月,為了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韓國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十五軍九連的一名戰士參加潛伏部隊……剛說到這里,就只聽臺下“觀眾”異口同聲的大聲說道“是邱少云!”誒呀我的神呀!看來同學們都對這些英雄人物很熟悉啊!
當我又開始讀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咬緊牙關,愣是沒發出一點響動,直到光榮犧牲……”時,我的眼睛有些模糊了。當我無意中抬頭一看,發現同學們表情也十分嚴肅,似乎在為英雄的犧牲而悲痛。
接下來,程世龍為我們大家帶來了《黃繼光堵搶眼》的感人故事。不過前面程世龍讀的非常的毅然“黃繼光為了是這場戰斗勝利,把胸口堵在了敵人的槍口上,光榮犧牲……”
最后,最熱鬧的搶答問題時間到了,我們大家發揮出自己的革命歷史最大才能,把那些問題回答的一干二凈。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在一起又重新緬懷了那些為新中國成立而視死如歸,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為了完成他們的未完成的心愿——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本事,將來報效祖國。
第三篇:紅色文化進校園
同學們,看到我的題目,大家就應該知道我的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的是什么了吧!對,就是井岡山。
我想,你們都沒有去過那里吧?雖然你們沒有去過,但是有一些邪雛鷹”們去過。說到這里,我想,一些同學會提出一個小問題——邪雛鷹”們去那里干什么?你們不用著急,聽我來為你們解答。邪雛鷹”們去那兒,是為了探索井岡山的奧秘。探索什么奧秘呢?在這兒,同學們肯定又要問了吧!別著急,聽我再來為你們解答。
毛秉華老師說,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他的光榮歷史。秋收起義失敗之后,毛澤東主席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湖南中心城市長沙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進軍,放棄了“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改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1927年10月,毛澤東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把革命的防守和革命的進攻巧妙結合起來,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勝利道路。各地共產黨人也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行程里燎原之勢。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井岡山的斗爭,時間雖然不長,卻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江澤民同志曾深刻指出,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邪雛鷹”們要探索的奧秘就是這些了,如果你們還想知道更多的關于井岡山的知識,請查閱相關網頁或革命戰爭的書籍。
上一篇:收費站綠色通道標語匯聚8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