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檢測試題
【第1句】:(本大題共10分,每小題2分)
【第1句】:根據拼音,寫出的漢字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潺潺流淌、滋潤甘chún()的清泉,那是仁厚的土地母親從自己血管里擠給生民的玉液qióng()漿。有了水,chán()弱的植物就會蓬蓬勃勃,焦渴的動物就會起死回生。有了水,就有了大山的wěng()郁,湖海的浩蕩。
A.純瓊讒蓊B.醇瓊孱蓊
C.醇穹孱翁D.純穹孱翁
【第2句】: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橋墩序幕雕刻就地取材B.口吻襯托矯健前瞻后顧
C.回廊寂寞芭蕉別出新裁D.殿試肅穆啜泣迥然不同
【第3句】: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刪去后不影響句意的一句是()
A.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B.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C.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D.《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第4句】:將下面的文案調整為語意連貫的一段話。
灞橋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的灞水上。。
①橋長386米,一共有64個橋洞。②灞橋,由于當時地處長安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是連接長安和長安以東廣大地區的交通要道。③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而又久負盛名的一座石梁橋。④解放后,為了便于載重車輛通行,橋面由原來的石板改為鋼筋水泥板。⑤唐人送別親友,也多送至灞橋,有“灞橋折柳贈別”的習俗,故又稱銷魂橋。⑥修建于漢朝,后幾經毀建,如今的灞橋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修建的。
【第5句】:用“|”劃分文段的層次,并提取其中的兩句話作為分層的理由。
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律往往與美感的規律相拍合。不過我之愛橋,并非著重于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并非著眼于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梁發展,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第2句】:(本大題共40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第6句】:全段首句與其他文案間構成關系。(1分)
【第7句】:這段文字意在說明:。(2分)
【第8句】:假山堆疊的特點是:。說明此特點的文案是:。(3分)
【第9句】:池沼的特點是:。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布置石頭或種花草的目的是:。(3分)
【第10句】:“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一句中“藝術”與“技術”不能互換的原因是:。(2分)
【第11句】:這段文字運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這種說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3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分)
①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
②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了綠化,而且要具有畫意。窗外花樹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間古樹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木竹石圖。重姿態,不講品種,和盆栽一樣,能“入畫”。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左右大局,如果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去了,一園景色頓減。樹木品種又多有特色,如蘇州留園原多白皮松,怡園多松、梅,滄浪亭滿種箬竹,各具風貌。可是近年來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品種搞亂了,各園個性漸少,似要引以為戒。宋人郭熙說得好:“山水以山為血脈,以草為毛發,以煙云為神采。”草尚如此,何況樹木呢?我總覺得一個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長的樹木存活率大,成長得快,幾年可茂然成林。
③中國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尋味。立峰是一種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細看才像。九獅山亦然。鴛鴦廳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說不明白,一說才恍然大悟,竟寓鴛鴦之意。奈何今天有許多好心腸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裝了人工大魚,熊貓館前站著泥塑熊貓,如做著大廣告,與含蓄兩字背道而馳,失去了中國園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風景。魚要隱現方妙,熊貓館以竹林引勝,漸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過去有些園名,如寒碧山莊、梅園、網師園,都可顧名思義,園內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盡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額真是賞景的說明書。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人臨其境,即無荷風,亦覺風在其中,引人遐思。
④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只見帆),這是畫理,亦造園之理。園林的每個觀賞點,看來皆是一幅幅不同的畫,要深遠而有層次。“常倚曲闌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具體點說:建亭須略低山巔,植樹不宜峰尖,山露腳而不露頂,露頂而不露腳,大樹見梢不見根,見根不見梢之類。但是運用上卻細致而費推敲,小至一樹的修剪,片石的移動,都要影響風景的構圖。真是一枝之差,全園敗景。拙政園玉蘭堂后的古樹枯死,今雖補植,終失舊貌。至此深深體會到,造園困難,管園亦不易。一個好的園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園的歷史,更應知道園的藝術特征,等于一個優秀的護士對病人作周密細致的了解。
(選自《說園》,有刪改)
【第12句】:文章開篇說中國園林是“一個綜合藝術品”,文章從哪幾個角度說明了它“富有詩情畫意”?(3分)
【第13句】:②③段中的畫線句分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第14句】:精讀第②段,回答問題。(4分,每小題2分)
(1)用原文回答: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有哪些特點?
(2)作者為什么認為“一個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
【第15句】:自選角度賞析第④段中的畫線句。(2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會呼吸的建筑
①當你穿行于城市的鋼筋混凝土森林時,當你遠途旅行卻發現“千城一面”時,越來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優雅的造型、豐富的空間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組織、形象構成來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類型十分豐富,有些仿生建筑不僅擁有與生物相仿的優美外形,而且還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樣“呼吸”著,擁有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大大縮短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它們中有的能夠像向日葵花盤一樣旋轉,有的能夠像仙人掌一樣開花,有的能夠像盛開的馬蹄蓮一樣迎風招展。
③眾所周知,向日葵從發芽到花盤盛開這一段時間,其葉子和花盤會一直追隨著太陽的位置以獲得最充足的陽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夠隨時跟蹤太陽的方向進行旋轉,太陽落山以后,控制程序會讓房屋自動恢復初始位置。其旋轉的動力全都來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和小型的太陽能電動機提供動力,十分節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裝了大量的太陽能光電板,它每天生產的電能遠遠大于旋轉所消耗的,于是住戶便將多余的電能存入社區電網,冬天或者陰天時再拿出使用,剩余的還能賣錢。“向日葵建筑”中還擁有眾多“葵花子”,比如客廳電燈、浴室加熱器等,它們的能量都來自于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陽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寶石一樣閃閃發光,周圍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內去,光影縱橫,仿佛置身于樹蔭之下;黑夜里,“葵花子”們熠熠生輝,五彩斑斕,十分動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長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會竭盡全力吸收、儲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戶們將各種植物種植在自己大面積的戶外陽臺上,整個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廠,能夠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氣體,并且釋放新鮮的氧氣,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為住戶提供清新、優雅的居住環境。每當花朵盛開的時候,紅、黃、藍、綠等色彩交相輝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襯下,猶如一幅美麗的百花圖,加上天光云影的點綴和追逐嬉戲的飛鳥,其中的住戶宛如身處森林之中,十分愜意。
⑤花梗是馬蹄蓮的中軸部分,除了作為結構主體,還作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傳送帶,可以將水分、養分及時地在根、花、果實之間運輸。“馬蹄蓮建筑”的塔樓作為整支“馬蹄蓮”的花梗,在其底部設有集熱棚,利用溫室效應加熱空氣,將熱量通過中心煙囪的內部氣流,源源不斷輸送給整座建筑。此外,塔樓主體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過的紙張一樣,這樣能夠保證經過氣流的最大化,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風能。而且,為了提高頂部風力發電機組的效率,“花”被設計成雙弧形截面,將風速提高到環境風速的4倍之多。風兒吹過,“馬蹄蓮建筑”迎風招展,散發著蓬勃的生機。
⑥其實大自然還有很多神秘之處,蘊藏著無限可能,啟發著建筑師的設計靈感。
【第16句】: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
A.仿生建筑就是“會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夠隨時跟蹤太陽的方向進行旋轉。
C.“仙人掌建筑”可以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
D.塔樓是“馬蹄蓮建筑”的結合主體。
【第17句】:第③④⑤段的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句】:簡要說明第③段加點文字的語言特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句】:第⑤段畫線句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句】:未來或許會出現怎樣的仿生建筑?試舉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本大題共10分)
(一)綜合性學習。(5分)
你們班想開展一次調查家鄉古建筑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如果你是本次調查活動的負責人,請完成下列任務。
【第21句】:請你為本次活動擬寫一則宣傳標語。(2分)
【第22句】:請你為本次活動確定幾種活動方式。(至少寫出三種)(3分)
(二)名著閱讀。(5分)
【第23句】:《朝花夕拾》中刻畫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2分)
【第24句】:魯迅的《二十四孝圖》一文,對古時的所謂“孝”持有怎樣的態度?(3分)
【第4句】:(本大題共40分)
【第25句】:根據要求作文。
以“橋”為話題作文,題目自擬,文體自定,不少于600字。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測試題
【第1句】:聽寫一段話。(6分)
【第2句】:讀拼音,寫詞語(8分)
Rǎonuànxuánjīpiēxiàkānchēnɡ
()()()()
pìjìnɡcōnɡyùjiāoshuǐxiázǎi
()()()()
【第3句】:連線(6分)
伴馴枯陡罕帳
萎侶養峭篷見
【第4句】:補充詞語(6分)
()()不安寥寥()()神()莫()
()()而出齜()咧()()()鼎鼎
【第5句】:填空(8分)(第1題2分,第【第2句】:3題各3分)
【第1句】:玄奘看了兩種樹一種另一種
【第2句】:我很喜歡《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在書中的一句名言:“。”事實上的確如此:
以長篇小說一舉成名的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她的生命像一朵。
【第6句】:請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的文案(6分)
【第1句】:我猜想楊亞洲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第2句】:趙小磊的肩頭被沉重的米袋壓得喘不過氣來。
【第3句】:看了這本書,很受教育。
【第4句】:桌子上的鬧鐘走了一圈,一個小時又過去了。
【第7句】:從下面詞語中選幾個(三個以上)寫一段話。(5分)
景仰節衣縮食要強好勝孜孜不倦冷酷逆境
【第8句】:口語交際(5分)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同學們一定讀了不少的書吧。請你向同學們推薦一本必讀的好書,文案你為什么推薦它。
【第9句】:閱讀短文,完成練習。(15分)
輪椅上的霍金(節選)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震顫之余,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擁向臺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第1句】:從霍金的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樣的人?(2分)
【第2句】:如果你當時在現場,你會對霍金說些什么?(3分)
平分生命
男孩與她的妹妹相依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親人。所以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
然而災難再一次降臨在這兩個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輸血。但醫院的血液太昂貴,男孩沒有錢支付任何費用。盡管醫院已免去了手術的費用,但是不輸血又不行,不輸血妹妹就會死去啊!
作為妹妹的親人,男孩的血型與妹妹相符。醫生問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氣承受抽血時的疼痛。男孩稍一猶豫,10歲的大腦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終于點了點頭,鄭重而又嚴肅地點頭,仿佛作出了一個極其重大的決定,臉上洋溢著勇氣與責任的神情。
抽血時,男孩平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目不轉睛地看著醫生將血液注入妹妹體內。一切手術術完畢,男孩停止了微笑,聲音顫抖地問:“醫生,我還能活多長時間?”
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但轉念間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歲的大腦中,他認為輸血會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在那一瞬間,男孩所作出的決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決心。
醫生的手心滲出了汗。他握緊了男孩的手說:“放心吧,你不會死的。輸血不會丟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醫生微笑著,充滿愛心:“你能活到100歲,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從床上跳到地上。高興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轉了幾圈確認自己真的沒事時,就又挽起了胳膊——剛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那我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驚了,這不是孩子無心的承諾,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諾言。
【第1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2分)
相依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鄭重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文章寫了兩件事,分別是(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男孩稍一猶豫,10歲的大腦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終于點了點頭……”請問男孩深思熟慮了哪些問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讀了這句話,你最想對這位男孩說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句】:作文(35分)
根據下面所給的詞語,編個故事。
考場小白兔山坡指南針狐貍
要來:根據提供的材料自擬文題,展開合理想象,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寫具體。
初二語文《荷》檢測試題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題。
(一)課內文言文閱讀(12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第6句】:下列各組文案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陶淵明獨愛菊無獨有偶B.香遠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鮮有聞屢見不鮮D.宜乎眾矣因地制宜
【第7句】:把下面的文案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第8句】:作者為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趣運用了襯托手法,屬于正襯的文案“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屬于反襯的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填空)(3分)
【第9句】: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以愛蓮之情來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B、在文中作者從蓮的生長環境、形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描寫了蓮花的超凡脫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來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因而美名遠揚。
D、“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表達了作者對雍容華貴的牡丹的贊美之情。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0分)
荷葉的速度
閑時翻看雜志,讀到一道智力題:荷塘里有一片荷葉,它每天都會增長一倍。假使30天會長滿整個荷塘,請問第28天,荷塘里有多少片荷葉?
從后往前推,答案令人吃驚:只有四分之一荷塘的荷葉。這時,如果站在荷塘的對岸,會發現荷葉是那樣少,似乎只有那么一點點,但是,到了第29天就會占滿一半,第30天就會長滿整個荷塘。
在荷葉長滿荷塘的過程中,荷葉每天的生長速度都一樣,可前四分之一卻花去了漫長的28天,只能在偌大荷塘里占據小小的`角落。人也一樣,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即使我們每天都在進步,然而,前面那漫長的“28天”因無法享受到結果,常常令人難以忍受。人們常常只對“第29天”的希望與“第30天”的結果感興趣,卻不愿忍受漫長的過程,而在“第28天”放棄。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有過這樣的心理:這山望著那山高,幻想著“一口氣吃成個大胖子”,而不去腳踏實地地干,結果多少年蹉跎而過,仍然在原地踏步。
一個朋友曾和我講起剛工作的情景。那年冬天,工作單位為了鍛煉年輕人,派他們這批剛畢業的大學生去野外架線、挖溝。朋友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便頂著寒風認真操作起來。野外條件很差,但他堅持下來了。而同去的一些年輕人眼見“坐辦公室”無望,紛紛辭職離去。不久后,朋友得到重視,一步步走向了管理崗位。而那些輕易離去的大學生,很多還在不停更換工作環境。
人教版初二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檢測試題
【第1句】:語言積累與運用(22分)
【第1句】: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急湍(tuǎn) 飛漱(sù) B.竹柏(bó) 青荇(xìnɡ)
C.京尹(yī) 百舸(ɡě) D.痕(hén)跡 荒穢(huì)
【第2句】:下列句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1分)
A: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楨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具絕。
C: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3句】:下列加點的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清榮峻茂(樹茂盛) 曉霧將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 僅如銀線(只有)
C:乘騎弄旗(馬) 江干上下(岸邊)
D:上下一白(全) 帶月荷鋤(扛著)
【第4句】: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方法。(2分)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
(3)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
【第5句】:解釋“之”的意義和用法。(2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之富貴者也。
【第6句】:下列文案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A: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不要說您傻,還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
譯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會空閑。
C: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譯文: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到院中散步。
D: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文: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第7句】:.默寫填空。(8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來共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 。
(3)方其遠出海門,________________;既而漸近,_________________。
(4)《歸園田居》(其三)的主旨句是: 。
(5)《游山西村》一詩中表現村民熱情好客的詩句是:
(6)《觀潮》描寫弄潮健兒英姿的文案是:
(7)《湖心亭看雪》中對夜色下雪景的描寫語句是:
(8)《記承天寺夜游》中對月色加以描寫的語句是:
【第8句】:下列作家、作品、朝代連線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歸園田居》——陶淵明——晉代
B:《游山西村》——陸游——南宋
C:《水經注》——酈道元——北魏
D:《觀潮》——周密——三國吳人
【第9句】:對對聯。(1分)
上聯:馬過橋中橋過馬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句】:將下面的新聞改成一句話消息。(2分)
中國文聯、中央電視臺、中國舞協、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評審工作日前結束,產生了七十六個提名作品。頒獎晚會將參考“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方式,屆時揭曉三十二個舞蹈經典精品及“二十世紀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第2句】:閱讀(38分)
(一)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11~13題。(8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這首詩大約寫于長慶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第11句】:首句寫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第12句】: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第13句】: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3分)
(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14~15題。(4分)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第14句】:對這首詩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樹林。
B:“曲徑通幽”四字,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來題寫山水景點。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覺得心中雜念被洗滌一空。”
D:“萬籟”泛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音。
【第15句】:.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從內容上說,本詩寫了破山寺后禪院的深幽、寂靜,贊美的是佛境擺脫塵俗,怡悅無憂境界。
B:尾聯用鐘磬音反襯靜,亦深得“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聯最為人欣賞。
C:本詩構思巧妙,以敘寫事,以情布景,繪形繪聲,寫事寫物超出象外,讓人領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詩造意工致,透過視覺的、聽覺的、透視的、比襯的種種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時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難言之妙。
(三)閱讀下文,回答16~21題。(16分)
西湖
袁宏道
從武林門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顏,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遍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第16句】:.給點的字注音。(4分)
突兀() 即棹()小舟入湖
已不覺目酣()神醉 波紋如綾()
【第17句】:加點的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2分)()
A:即棹小舟入湖:名詞船槳,這里作動詞,劃槳
B:已不覺目酣神醉:喝醉酒
C:覓阿賓舊住僧房:尋找
D:余游西湖始此:開始
【第18句】: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文案。(2分)
(1)茶畢,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覺目酣神醉。
【第19句】:文中游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2分)
【第20句】:按下面的意思,分別寫出相關的文句。(2分)
(1)作者描寫西湖全景的文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寫初見西湖美景時心態的文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1句】:用現代漢語描繪下列景色。(4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顏,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
(四)閱讀下文,回答22~25題。(10分)
冷泉亭記
白居易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亭,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春之日,我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我愛其泉渟渟①,風泠泠②,可以蠲煩析酲③,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石為屏,云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臥而狎⑤之者可垂釣于枕上,矧又潺湲潔徹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塵,心塵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叢山復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有相里君造虛白亭,有韓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鋪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后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⑧。
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動的樣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涼。③蠲(juān)煩析酲(chénɡ):除去煩勞,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親近而態度不莊重。⑥矧(shěn):況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樣子。徹:同“澈”。⑦俗士:與出家人相對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闡述前人的觀點。此語出自《論語?述而》。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第22句】:下面對詞語分析不妥的一項是(2分)()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義詞。
B:“導和納粹”,是指引導人心平氣和地接納最精美的東西。
C:“床下”“枕上”在這兒是比喻義,指隨處、自由的意思。
D:“可勝言哉”中“勝”是壯大的意思,這兒有名傳千里之意。
23:對下面語句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2分)()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點。
B:“物無遁形”——物體的形態全都顯露了出來。
C:“潛利陰益”——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好處。
D:“佳境殫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達到極點。
【第24句】:對文章內容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冷泉亭是余杭眾多美景中最好的一處。
B:與冷泉亭互相遙望的還有虛白亭、候仙亭、觀風亭和見山亭。
C:仆射、給事、右司郎中是官職,相里君、韓皋、裴棠棣、盧元鋪、元玙是人名。
D:“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中“長慶”是白居易的號。
【第25句】:認真閱讀文章,在空白處填入恰當的文字。
(1)請寫出三組描寫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簡練而生動地寫出了此泉四時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3)作者不再建造亭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第3句】:寫作:(40分)
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在挺胸沖刺的瞬間創造了中國體育的奇跡;印度洋海嘯在巨瀾突進的瞬間奪走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老師在課堂上微笑的瞬間鼓起了你舉手的勇氣;媽媽在床前撫摸的瞬間讓你進入幸福的夢鄉……瞬間,展示的是結果的輝煌,隱藏的是過程的艱辛,顯現的是力量的迸發,蘊含的是情感的積聚。瞬間創造歷史,瞬間凝聚永恒。
善于捕捉和感悟生活的瞬間,人生才會變的豐富而精彩。請以“ 的瞬間”或“瞬間的 ”為題目,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再作文。②說真話,敘真情,抒發真情實感。
上一篇:文明禮儀標語四字詞聚集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